CN100346236C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6236C
CN100346236C CNB2004100576563A CN200410057656A CN100346236C CN 100346236 C CN100346236 C CN 100346236C CN B2004100576563 A CNB2004100576563 A CN B2004100576563A CN 200410057656 A CN200410057656 A CN 200410057656A CN 100346236 C CN100346236 C CN 1003462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nset
instruction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76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4751A (zh
Inventor
藤井修二
上田延幸
高桥健治
冈本裕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84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4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62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62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21Discharging tray, e.g. devices stabil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py medium, postfixing-treatment, inverting, sorting

Abstract

通过插页器控制部发送在印制控制部和整理器控制部之间的通信控制指令。印制控制部以及整理器控制部生成不考虑插页器的处理的发送的控制指令,插页器控制部从印制控制部和整理器控制部收到控制指令的时刻判断该控制指令的内容,当该控制指令需要考虑插页器处的处理时,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以及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插页器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等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于复印机上而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和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插页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后处理装置、插页器装置以及送纸装置等作为可选择的装置安装于印制装置主体上而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印制装置主体进行管理控制对于各可选择装置的用纸传送等的时序。
如此,作为将可选择的装置安装于印制装置主体上而构成的图像系统,例如有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3-21984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1月24日)中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由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一体形成的可选择的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即使对该系统进行插页插入和订书钉处理时,图像形成装置对可选择装置进行的控制也被统一。
但是,特开2003-21984号公报的由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一体形成的可选择的装置,对于需要后处理装置具备的功能(例如排序功能和订书钉处理功能等),但不需要插页器装置具有的功能(插页插入功能)的用户来说,系统的灵活性很差。
此外,还有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分别单独作为可选择的装置,可以提供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构成的系统或由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构成的系统的任意一个系统。对于这种图像形成系统,在构筑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二者均被安装的系统的时候,插页器装置被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后处理装置之间。
在如特开2003-21984号公报所示的具备由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一体构成的可选择装置的系统(参照图10(a)),和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构成的系统(参照图10(b))中,连接图像形成装置和选择装置的控制线只用一个系统的就可以了。
但是,在如上述具备后处理装置和插页器装置分别单独作为可选择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为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对后处理装置以及插页器装置二者均进行管理、控制,如图10(c)所示,图像形成装置需要准备两个系统的控制线。因此,存在控制系统的构成复杂化的问题。
此外,具备插页器装置的情况和不具备插页器装置的情况相比,从主体到后处理装置的传送路径只是被延长了该插页器装置部分。因此,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需要准备未安装插页器装置时对后处理装置的控制(特别是时序控制)和安装插页器装置时对后处理装置的控制等两组控制程序,具有加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处理的负担的问题。
另外,还会产生在改变插页器装置的规格等情况下不得不与之相对应更改图像形成主体的控制程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能够简化控制系统且能够减轻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处理的图像形成系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由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而成,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装置被发送,其特征在于,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时不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插页器装置在接收到从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时刻判断该控制信号的内容,当该控制指令需要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时,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以及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然后传送该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装置被发送,所以图像形成装置不需要分别针对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一个系统就没有问题,能够简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通过以下的记载的应该可以充分明白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此外,本发明的优点在参照附图的以下的说明中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表示由复印机、插页器以及整理器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大致构成的框图。
图2为表示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进行印制作业时作成的传送计划表的一例的图。
图4为表示在未安装插页器的系统结构中,把用复印机印制处理过的纸输出到整理器的排纸盘时(通过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在安装了插页器的系统结构中,把用复印机印制处理过的纸输出到整理器的排纸盘时(通过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把放置在插页器的插页送纸盘上的插页在用复印机印制处理过的纸中一边插入一边排出的情况的一个操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把放置在插页器的插页送纸盘上的插页在用复印机印制处理过的纸中一边插入一边排出的情况的和图6不同的别的操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把放置在插页器的插页送纸盘上的插页在用复印机印制处理过的纸中一边插入一边排出的情况的和图6不同的别的操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包含整理器上的初始操作的情况的处理操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10(a)为表示在安装了由插页器装置与后处理装置一体化形成的可选择装置的情况下,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可选择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 (b)为表示在只安装了后处理装置作为可选择装置的情况下,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可选择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c)为表示在安装了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作为可选择装置的现有构成的情况下,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可选择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d)为表示在安装了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作为可选择装置的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情况下,由图像形成装置和可选择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51包括复印机52、纸张供给装置53、插页器54以及整理器55。
复印机52用于把图像信息印制到纸张(打印纸、记录材料)。复印机52大致具备原稿自动传送装置56、图像读取装置57、图像形成部58以及纸张补给装置59。
原稿自动传送装置56和图像读取装置57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58的上部,读取原稿而获得图像信息。此外,纸张补给装置59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58的下部,向图像形成部58供给纸张。
另一方面,纸张供给装置53被配置在复印机52的侧面并安装在复印机52上。该纸张供给装置53用于向复印机52的图像形成部58供给纸张,是和图像形成部58以及复印机52分离设置的可自由装卸的装置。
插页器54是为了向从例如复印机52之类其他装置连续不断的输送而来的纸张群中,将其他所需要的纸张(封面和分隔纸等)插入到其任意位置所用的装置。在此,例如在把上述纸张只插入到复印机52的情况下,即使对于不需要通过复印机52的图像形成部58的纸张也会通过图像形成部58插入。如果使用插页器54,不通过复印机52的图像形成部58也可以插入所需要的纸张。
上述插页器54具有插页送纸盘67。在该插页送纸盘67上放置有封面用纸以及由例如喷墨打印机之类的别的图像形成装置做成的纸、即插入用的纸。对于从复印机52输送而来的纸张,插页器54可以按照预定的顺序,通过适当的时序插入插页送纸盘67上的纸。插页器54把纸张传送至整理器55。
整理器55是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而来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装置。整理器55作为后处理具有例如对纸张进行打孔、订订书钉、排序等功能。
图1中大致的表示了图像形成装置51的控制系统。
构成图像形成系统51的复印机52、插页器54、整理器55以及送纸装置(纸张补给装置59以及大容量纸张供给装置53)分别具备印制控制部521、插页器控制部541、整理器控制部551以及送纸控制部591。
此外,复印机52具有出纸传感器522,插页器54具有入纸传感器542以及出纸传感器543,整理器55具有入纸传感器552以及出纸传感器553。
印制控制部控制复印机52的各部分的操作(例如图像形成部58的印制操作),同时也发挥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主要控制部的功能,为了进行复印机52和其他可选择装置(插页器54、整理器55以及送纸装置)的关联操作,向这些可选择装置的控制部(插页器控制部541、整理器控制部551以及送纸控制部591)发送控制指令。
图像形成系统51中,如图10(d)所示,用于从印制控制部521向插页器控制部541以及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控制指令的控制系统只是一个系统。即,从印制控制部52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输出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而且,在未设置插页器54的系统构成中,从印制控制部52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输出的控制指令直接对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
上述图像形成系统进行印制作业时,印制控制部521基于该作业的输入指示作成传送计划表。图3中表示了传送计划表的一例。
图3所示的传送计划表由用纸ID、图像ID、图像处理信息、后处理信息、排纸目的地信息以及送纸源信息构成。用纸ID是对作为作业排出的各纸张给予的ID序号。图像ID是印制于各纸张上的图像数据的ID序号。图像ID,对于双面印制的纸张,在一张纸上给予两个图像ID。图像处理信息是表示对各纸张实施的印制处理是单面印制还是双面印制的信息。后处理信息是表示对各纸张实施的后处理的种类的信息。排纸目的地信息是表示各纸张排纸的目标盘的信息。送纸源信息是表示各纸张的送纸源的信息。
图3所示的传送计划表中例示的作业,由三张纸构成,第一张纸(用纸ID为1的纸)为从插页器54供给的纸(例如封面)。因此,通过复印机52不对第一张纸实施印制处理,并不设定图像ID以及图像处理信息。此外,第一张纸的后处理信息的订书钉S表示为订书钉处理的一堆纸的第一个。同样的,第三张纸后的处理信息的订书钉E表示为订书钉处理的一堆纸的最后一个。
以下、说明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
图4、图5为表示把用复印机52印制处理过的纸输出到整理器55的排纸盘时(通过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所示的处理表示未在复印机52和整理器55之间安装插页器54时的操作例子。最初,对于欲实施印制处理的纸张,复印机52的印制控制部521把该纸张的用纸ID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另外,图4表示了多张纸连续处理时最初的两张纸的处理,印制控制部521把最初两张纸的用纸ID(图中的ID1、ID2)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整理器控制部551接收上述用纸ID的通知,把用纸间隔发送到印制控制部521。用纸间隔是指在连续的纸张传送操作中,对于先传送的用纸到可以进行下一张纸的传送为止的时间(间隔),基于整理器55指示的后处理操作的种类等在整理器控制部551中被计算出。
印制控制部521接收该用纸间隔的通知,对于第一张纸(用纸ID1),从接收到用纸间隔TID1的通知的时刻开始,只待机通知的用纸间隔TID1之后开始向复印机52的传送处理。但是,由于关于第一张纸的输出实际的用纸间隔TID1基本为0,因此与接收到用纸间隔的通知大致同时开始第一张纸的传送处理。另外,上述传送处理的开始位置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例如从图像形成部58这边(PS辊的位置)开始。
并且,此时,也同时通知对于第二张纸(用纸ID2)的用纸间隔TID2,但是该用纸间隔TID2由印制控制部521暂时保持。
此外,当复印机52内的纸张传送处理开始后,纸张一进入复印机出口的出纸传感器,印制控制部521就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指令。并且,纸张一脱离该出纸传感器就会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在整理器控制部551接收到出纸信号或出纸结束信号之后,对于从复印机52传送来的纸张,整理器55会控制实施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当整理器55处的排纸结束时,整理器控制部551就会向印制控制部521发送排纸结束指令。
此外,第一张纸开始传送处理的同时,印制控制部521基于所保持的用纸间隔TID2进入第二张纸的待机状态,在该待机状态结束的时刻开始第二张纸的传送处理。由此,可以在收到第一张纸的排纸结束指令前开始第二张纸的传送,能够缩短连续排纸的传送间隔(用纸间隔),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效率。
此外,上述图4表示了连续两张纸的处理,但是,连续进行三张以上的纸张的处理的时候也是一样,有关第n(n>=2)张纸的用纸ID的通知在第(n-1)张纸开始传送前的期间进行,优选的是,在第(n-1)张纸开始传送的同时进入基于被通知的用纸间隔TIDn的待机状态。
其次,图5所示的处理表示了在复印机52和整理器55之间安装有插页器54时的操作例子。另外,图5还表示了多张纸连续处理时头两张纸的处理。
首先,对于欲进行印制处理的纸张,复印机52的印制控制部521把该纸的用纸ID(图中的ID1、ID2)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在系统内具有插页器54的构成中,从印制控制部521发送到插页器的信号和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的信号均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此时,插页器控制部541确认指令的内容,对于与插页器54的操作无特别关系的指令、原封不动的直接传送该指令。因此,上述用纸ID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被原封不动的直接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整理器控制部551接收上述用纸ID的通知,把用纸间隔发送到印制控制部521。该用纸间隔也从整理器控制部551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由于该用纸间隔也是与插页器54的操作无特别关系的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指令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印制控制部521接收该用纸间隔的通知后开始向复印机52的纸张传送处理。首先,基于第一张纸的用纸间隔TID1待机后(实际由于第一张纸的用纸间隔TID1为0,因此待机时间也为0),开始第一张纸的传送处理。此外,该纸张的传送处理开始后,通过复印机52的出纸传感器检测到被传送的纸张的前端,印制控制部521对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出纸指令,之后,纸张一脱离该出纸传感器就发送出纸结束指令。此时,同时基于用纸间隔TID2,第二张纸处于传送待机状态。
该出纸指令和出纸结束指令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而在插页器控制部541中确认该指令是与插页器54的操作有关的,则对应该信号的内容进行规定的处理。即,对于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为了把从复印机52排出的纸张输送至整理器55,必须在插页器54处进行中转传送处理,因此插页器控制部541通过接收出纸指令,开始插页器54处的传送处理,通过接收出纸结束指令得知复印机52处的出纸已经结束。
此外,插页器控制部54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传送从印制控制部521接收的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但是,从印制控制部521接收后立即传送该指令,则在整理器55中在该指令的接收和对应该指令的用纸的输入之间产生时序偏差。当然,这是由于在复印机52和整理器55之间安装插页器54使纸张的传送路径变长、其传送时间也变长的缘故。
因此,插页器控制部541暂时保持从印制控制部521接收的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与从插页器54向整理器55的纸张的出纸时序相对应,将该信号传送至整理器控制部551。该时序控制基于插页器54的出纸传感器的信号来进行。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输送来的纸张,控制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排出结束指令。由于该排出结束通知也是与插页器54的操作无特别关系的信号,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指令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此外,在印制控制部521处,在收到第一张纸的排出结束通知之前,经过基于用纸间隔TID2的待机时间,开始对第二张纸的传送处理。对第二张纸的传送处理是与对第一张纸的传送处理一样的处理。其中,收到第一张纸的排出结束通知之前开始对第二张纸的传送处理,但是通过基于用纸间隔TID2的待机时间,有时也会在收到第一张纸的排出结束通知之后。
此外,对于上述图5,连续进行三张以上的纸张的处理的时候,第n(n>=2)张纸的用纸ID的通知在第(n-1)张纸开始传送前的期间进行,优选的是,在第(n-1)张纸开始传送的同时进入基于被通知的用纸间隔TIDn的待机状态。
比较上述图4以及图5的操作,印制控制部521以及整理器控制部551的处理操作在插页器54存在和不存在时其处理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复印机52的印制控制部521不需要插页器54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两种控制程序,能够减轻印制控制部521的处理的负担。换言之,印制控制部即使存在插页器54,在印制控制部521中也可以不进行考虑了该插页器54处的传送时间的传送时序控制。
此外,即使在考虑了多个不同样式作为能够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插页器54的情况(例如根据插页器的大小,插页器内的传送距离不同时),复印机52以及整理器55也不需要与插页器54的样式相对应准备不同的控制程序。
此外,从印制控制部52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的指令发送在插页器54存在时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被发送,因此其控制系统可以是一个系统,能够简化涉及控制系统的构成。
图6为表示把放置在插页器54的插页送纸盘67上的插页在用复印机52印制处理过的纸中一边插入一边排出的情况的一个操作例子(插入模式1)的流程图。在该插入模式1的操作中,第一张(用纸ID1)纸通过复印机52印制处理,第二张(用纸ID2)纸为通过插页器54被插入的插页。
在插入模式1的操作中,印制控制部521在第一张纸的处理控制结束的时刻开始第二张纸的处理控制。其中,第一张纸的处理中,插页器54只进行中转传送,由于各控制部进行与图5中说明的通过模式相同的操作,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张纸的处理中,印制控制部521对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插页送纸指令。通过在插页器控制部541中接收该插页送纸指令,在插页器54处开始把放置于插页送纸盘67上的插页取入传送路径内的插页送纸处理、和把送入的插页向整理器55传送的传送处理,在插页一进入插页器54的出纸传感器处就生成出纸指令,该出纸指令被发送至整理器控制部551。并且,插页一脱离出纸传感器就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输送来的纸张,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排出结束指令。由于该排出结束通知也是与插页器54的操作无特别关系的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指令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此外,图6所示的处理中,插页插入处理之后进而通过复印机52印制处理的纸张持续排出时,可以进行和图5中说明的通过模式的情况相同的操作。
图7以及图8为表示把放置在插页器54的插页送纸盘67上的插页在用复印机52印制处理过的纸中一边插入一边排出的情况的和图6不同的别的操作例子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插入模式2的操作中,第一张(用纸ID1)纸通过复印机52印制处理,第二张(用纸ID2)纸为通过插页器54被插入的插页。
在插入模式2的操作中,在印制控制部521,在第一张纸的处理控制结束之前开始第二张纸的处理控制这一点上和插入模式1中的操作不同。
最初,印制控制部521向插页器控制部541通知第一张纸的用纸ID,同时发送第二张纸的插页送纸指令。在收到上述用纸ID以及插页送纸指令的插页器控制部541中,对于用纸ID(即用纸ID1),原封不动直接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对于为插页送纸指令的用纸ID(即用纸ID2),插页器控制部541确认ID2为插页的输出,保持该指令并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整理器控制部551分别就被通知的用纸ID1、ID2算出用纸间隔,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向印制控制部521发送用纸ID1的用纸间隔、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用纸ID2的用纸间隔。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向印制控制部521传送用纸ID1的用纸间隔,保持用纸ID2的用纸间隔。
另外,用纸ID1的用纸间隔与图4等所示的用纸间隔相同地被算出。另一方面,用纸ID2的用纸间隔表示从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第一张纸的出纸指令开始(或从纸张的后端被插页器54的排纸传感器检测到,或从纸张的前端被整理器55的入纸传感器检测到开始)到可以排出下一张纸为止的时间间隔。即、用纸ID2的用纸间隔与对用纸ID1的纸张在整理器55上实施的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的内容相对应的被算出。
印制控制部521被通知用纸ID1的用纸间隔,基于该用纸间隔根据需要进行待机后,在复印机52处开始用纸ID1的纸张的传送处理。此外,该传送处理开始后,纸张一进入复印机出口的出纸传感器,印制控制部52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出纸指令。并且,纸张一脱离该出纸传感器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插页器控制部541一从印制控制部521收到出纸指令,就在插页器54处开始用于把从复印机52传送来的纸张向整理器55中转传送的传送处理,同时把收到的出纸指令和出纸结束指令向整理器控制部551传送。并且,插页器控制器541以收到该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的时刻为起点,基于刚才被通知的用纸ID2的用纸间隔进入待机操作,经过该待机时间之后,在插页器54处开始插页送纸处理以及传送处理。此时,和纸送纸处理的待机时间优选的是,从作为用纸间隔被通知的时间中减去插页送纸处理的时间以及从插页器54到整理器55的纸张传送时间。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来的纸张,控制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排出结束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排出结束通知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此外,插页器控制部541经过上述待机时间后,使在插页器54处的插页送纸处理以及送入的插页的传送处理开始。另外,该插页送纸处理的开始并不限于用纸ID1的排出结束通知之后。传送处理开始后,插页一进入插页器54的出纸传感器就生成出纸指令,该出纸指令被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并且,插页一脱离出纸传感器,出纸结束指令就被发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来的纸张(即插页),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排出结束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排出结束通知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图8所示的插入模式3的操作中,第一张(用纸ID:ID2)纸为通过插页器54被插入的插页,第二张(用纸ID:ID3)纸通过复印机52被印制处理。
最初,印制控制部521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第一张纸(插页)的用纸ID指令,同时发送第二张纸的用纸ID指令。在收到上述用纸ID的插页器控制部541中,插页器控制部541确认用纸ID指令ID2为插页的输出,保持该指令并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对于下一个用纸ID(即用纸ID3)原封不动直接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整理器控制部551分别就被通知的用纸ID2、ID3算出用纸间隔,向插页器控制部541发送用纸ID2的用纸间隔、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向印制控制部521发送用纸ID3的用纸间隔。用纸ID2、ID3的用纸间隔与图7等所示的涉及用纸ID2、ID1用纸间隔相同地被算出。
插页器控制部541保持用纸ID2的用纸间隔,向印制控制部521传送涉及用纸ID3的用纸间隔,但是对于用纸ID3的用纸间隔,要加上在插页器54处的处理时间之后向印制控制部521传送。
即,在基于被通知的用纸间隔的规定时间的待机后,复印机52开始传送处理,但是为了在该传送处理前进入插页器54处的插页插入处理,复印机52的待机时间中必须包括在插页器54处的插页插入处理的时间。为了使整理器控制部551算出的用纸ID3的用纸间隔(用纸间隔A)中不包含该插页器54处的处理时间,插页器控制部541在从整理器控制部551通知的用纸间隔A上加上插页器54处的处理时间,作为用纸间隔A’向印制控制部521传送。印制控制部521收到用纸间隔A’的通知后立刻进入待机操作。
此外,插页器控制部541也被通知用纸ID2的用纸间隔,基于该用纸间隔根据需要进行待机后,在插页器54处开始用纸ID2的插页送纸处理以及插页传送处理。此外,插页器控制部541开始该插页传送处理,纸张一进入插页器54的出纸传感器,就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指令。并且,纸张一脱离该出纸传感器就向整理器控制部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来的纸张(即插页),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传送排出结束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排出结束通知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印制控制部521经过基于上述用纸间隔A’的待机时间后,使用纸ID1的纸张的传送处理在复印机52处开始。另外,该传送处理的开始不限于在涉及用纸ID2的排出结束通知之后。还有,印制控制部521在该传送处理开始的同时输出出纸指令或者出纸结束指令。
插页器控制部541一从印制控制部521收到出纸指令,就在插页器54处开始用于把从复印机52传送来的纸张向整理器55中转传送的传送处理,伴随着向整理器55的出纸,向整理器控制部551传送出纸指令以及出纸结束指令。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来的纸张,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传送排出结束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排出结束通知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在从复印机52连续输出纸张的中途,由插页器54插入送入的插页时,可以通过采用上述图7以及图8所示的处理在插页插入位置进行插页插入处理。
但是,由于上述图7以及图8的任何一个表示了连续处理的最初的两张纸的处理,因此最初的用纸ID的通知以及插页送纸指令的发送几乎同时进行。三张以上的纸张连续处理时也是一样,如果有关第n(n>=2)张纸的用纸ID的通知(或插页送纸指令的发送)在第(n-1)张纸开始传送前的期间进行,对于三张以上的纸张的处理也可以适用图7以及图8所示的操作。另外,在从复印机52输出的纸张连续排出的地方可以进行图5所示的操作。
上述图6到图8的各操作中,印制控制部521以及整理器控制部551的处理操作,即使在存在插页器54时,各指令的发送以及用纸间隔的计算都不需要考虑插页器54处的处理。即,涉及插页器54的控制和调整全部由插页器控制部541进行。因此,复印机52的印制控制部521不需要插页器54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两种控制程序,能够减轻印制控制部521的处理的负担。
此外,即使在考虑了多个不同样式作为能够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插页器54的情况,复印机52以及整理器55也不需要与插页器54的样式相对应准备不同的控制程序。
此外,印制控制部521和整理器控制部551之间的指令发送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被发送,因此其控制系统可以是一个系统,能够简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图6所述的处理中,在复印机52处印制处理的纸张之间进入插页插入处理时,涉及该插页插入的处理在其前一张纸的排出操作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因此,涉及插页插入的控制变的简单,但是实施插页插入的地方的纸张的排出性能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图7、图8所述的处理中,同样的在复印机52处印制处理的纸张之间进入插页插入处理时,实施包括该插页插入的处理的用纸间隔的恰当的控制。因此控制变得有点复杂,但是实施插页插入的地方的纸张的排出性能也没有降低。
图9为表示包含在整理器55上的初始操作的情况的处理操作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初始操作是指整理器55最初开始操作时的各部分的预备运转以及检测操作等。
最初,印制控制部521向整理器控制部551通知纸张的用纸ID。收到上述用纸ID的插页器控制部541把该用纸ID原封不动的直接传送到整理器控制部551。
被通知了上述用纸ID的整理器控制部551对应该通知在整理器55处开始初始操作,同时算出用纸间隔(用纸间隔B)并向印制控制部521发送。其中算出的用纸间隔B为整理器55处初始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插页器控制部541把该用纸间隔B减去插页器54处的传送时间而得来的用纸间隔B’发送到印制控制部521。其中,插页器控制部541进行减法计算处理的理由如下。
印制控制部521被通知了用纸间隔B’,基于该用纸间隔根据需要进行待机后,使复印机52开始用纸ID1的纸张的传送处理。此时的待机的规定时间为从作为用纸间隔被通知的时间中减去复印机52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以及从复印机52到整理器55的纸张传送时间,但是从复印机52到整理器55的传送时间不包括插页器54处的纸张传送时间。
因此,如果直接使用整理器控制部551计算的用纸间隔B作为通知给印制控制部521的用纸间隔,当之间存在插页器54时,向整理器55的纸张传送仅发生插页器54的传送时间这部分的延迟。
因此,在复印机52和整理器55之间配置有插页器54的系统构成中,对于插页器控制部541,通过从整理器55通知的用纸间隔B中减去在插页器54处的传送时间,印制控制部521可以得到考虑了在插页器54处的传送时间的用纸间隔,因此可以以整理器55结束初始操作的时序使纸张到达整理器,提高印制性能。
此外,印制控制部521使复印机52开始纸张的传送处理,同时输出出纸指令以及出纸结束指令。
插页器控制部541一从印制控制部521收到出纸指令,就使插页器54开始用于把从复印机52传送来的纸张向整理器55中转传送的传送处理,纸张一进入插页器54的出纸传感器就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指令。并且,纸张一脱离该出纸传感器就向整理器控制部551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整理器控制部551收到出纸指令后,对于从插页器54传送来的纸张,控制整理器55进行传送处理以及后处理后排出。整理器55处的排纸一结束,整理器控制部551就向插页器控制部541传送排出结束指令。插页器控制部541原封不动的直接把该排出结束通知传送到印制控制部521。
上述图9的操作中,即使在存在插页器54时,印制控制部521以及整理器控制部551的处理操作中,各指令的发送以及用纸间隔的计算不需要考虑插页器54处的处理。即,涉及插页器54的控制和调整全部由插页器控制部541进行。因此,复印机52的印制控制部521不需要插页器54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两种控制程序,能够减轻印制控制部521的处理的负担。
此外,即使在考虑了多个不同样式作为能够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插页器54的情况,复印机52以及整理器55也不需要与插页器54的样式相对应准备不同的控制程序。
此外,印制控制部521和整理器控制部551之间的指令发送通过插页器控制部541被发送,因此其控制系统可以是一个系统,能够简化涉及控制系统的构成。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插页器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的系统构成,经由插页器的用纸传送的时序通过插页器调整以及控制。由此,图像形成主体以及后处理装置没有必要准备考虑了插页器的用纸传送控制程序。
另外,上述说明中表示了连续进行多页的输出时通知最初两张的用纸ID的例子,但是如果整理可以输出的输入图像的形式的准备,例如,如果印制开始前可以准备十张,也可以考虑在印制开始前将全部十张的用纸ID通知给整理器。
即,为了以本机的样式高速印制,如果在第(n-1)张纸的传送开始前返回第n张纸的用纸间隔就可以高速印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是由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插页器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装置发送。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装置发送,所以图像形成装置不需要分别对于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一个系统就没有问题,能够简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此外,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的构成是,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生成不考虑在插页器装置处的处理而发送的控制指令,插页器装置在收到从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时刻判断该控制指令的内容,对于该控制指令需要考虑插页器装置处的处理时,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或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再传送该控制指令。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生成不考虑在插页器装置处的处理而发送的控制指令,因此,即使在可以作为不具有插页器装置的系统构成使用的时候,在插页器装置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无需使其处理内容有差异。即,图像形成装置不需要插页器装置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两种控制程序,能够减轻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的负担。
另外,在安装有插页器装置的系统构成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需要考虑其在插页器装置处的处理时,插页器装置本身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以及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再传送该控制指令。因此,即使在考虑了多个不同样式作为能够用于图像形成系统的插页器装置的情况,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也不需要与插页器装置的样式相对应准备不同的控制程序。
此外,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的构成是,当上述插页器装置收到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出纸指令时,上述插页器装置根据出纸指令的接收开始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用纸的中转传送处理,利用从插页器装置到后处理装置排出上述用纸的时序(例如,在插页器装置的出纸传感器处检测出用纸的前端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
根据上述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在发送出纸指令时,可以发送不考虑插页器装置的有无的指令。即,当存在插页器装置时,虽然从图像形成装置向后处理装置传送的用纸通过插页器装置其传送时间会变长,但是该用纸的出纸指令的时序在插页器装置中被调整,以使与用纸传送的时序相对应。由此,能够减轻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的负担。
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的构成是,当上述插页器装置收到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出纸结束指令的时候,上述插页器装置通过从插页器装置到后处理装置的上述用纸排出结束的时序(例如,在插页器装置的出纸传感器处检测出用纸的后端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根据上述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在发送出纸结束指令时,和出纸指令一样可以发送不考虑插页器装置有无的指令。
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的构成是,当上述插页器装置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收到插页送纸指令的时候,上述插页器装置通过插页送纸指令的接收开始插页送纸处理,同时通过规定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
根据上述构成,当使插页器装置进行插页送纸处理时,图像形成装置只向插页器装置发送插页送纸指令就可以了。即,关于从插页器装置向后处理装置传送的插页,在插页器装置中生成应该向后处理装置发送的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其发送时序与插页的传送相对应。由此,能够减轻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的负担。
另外,其中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的规定的时序,对于出纸指令为从插页器装置到后处理装置排出上述插页的时序,对于出纸结束指令为该出纸结束的时序。
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优选的构成是,当上述插页器装置收到从上述后处理装置向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知用纸的传送时序的指令的时候,上述插页器装置把含有上述指令的传送时序根据需要调整为考虑了在插页器装置处的用纸传送时间的传送时序,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送含有被调整了的传送时序的指令。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为了缩短连续排出的用纸的传送间隔(用纸间隔),提高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从后处理装置向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通知用纸的传送时序的指令。
上述构成中,当后处理装置发送这种传送时序通知指令的时候,可以发送作为不考虑插页器装置有无的指令。即,当存在插页器装置时,虽然从图像形成装置向后处理装置传送的用纸通过插页器装置其传送时间会变长,但是根据需要被调整为考虑了在插页器装置处的用纸传送时间的传送时序。由此,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得到恰当的传送时序。
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彻底明了,但不只限于该具体例狭义地解释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所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插页器装置和后处理装置而构成,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通过插页器装置被发送,其特征在于: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时不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
插页器装置在接收到从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时刻判断该控制信号的内容,当该控制指令需要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时,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以及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然后传送该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插页器装置接收到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出纸指令时,所述插页器装置根据出纸指令的接收,开始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用纸的中转传送处理,根据从插页器装置向后处理装置排出所述用纸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插页器装置接收到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的出纸结束指令时,所述插页器装置根据从插页器装置向后处理装置结束排出所述用纸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插页器装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插页送纸指令时,所述插页器装置根据插页送纸指令的接收开始插页送纸处理,同时根据规定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插页器装置接收到从所述后处理装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通知用纸的传送时序的指令时,所述插页器装置根据需要把所述指令包含的传送时序调整为考虑了在插页器装置处的用纸传送时间的传送时序,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送包含被调整了的传送时序的指令。
6.一种插页器装置,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与该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一起构成图像形成系统,中转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其特征在于,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时不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当所述插页器装置接收到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的时刻,判断该控制指令的内容,当该控制指令需要考虑插页器装置的处理时,进行该控制指令的转换以及该控制指令的输出时序的调整,然后传送该控制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接收到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指令时,根据所述出纸指令的接收,开始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用纸的中转传送处理,根据从插页器装置向后处理装置排出所述用纸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接收到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结束指令时,根据从插页器装置向后处理装置结束排出所述用纸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结束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插页送纸指令时,根据插页送纸指令的接收开始插页送纸处理,同时根据规定的时序向后处理装置发送出纸指令或出纸结束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接收到从所述后处理装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通知用纸的传送时序的指令时,根据需要把所述指令包含的传送时序调整为考虑了在插页器装置处的用纸传送时间的传送时序,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送包含被调整了的传送时序的指令。
1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第1可选择装置和第2可选择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且受控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可选择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可选择装置之间,
由第1可选择装置中转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第2可选择装置之间通信的控制指令。
CNB2004100576563A 2003-08-21 2004-08-23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62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8248/2003 2003-08-21
JP2003208248A JP4216140B2 (ja) 2003-08-21 2003-08-21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4751A CN1584751A (zh) 2005-02-23
CN100346236C true CN100346236C (zh) 2007-10-31

Family

ID=34190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76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6236C (zh) 2003-08-21 2004-08-23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11448B2 (zh)
JP (1) JP4216140B2 (zh)
CN (1) CN10034623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1834A1 (en) * 2004-11-25 2006-05-31 Kba-Giori S.A. Marking for printed matter
JP2006350961A (ja) * 2005-06-20 2006-12-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変換モジュール装置
EP1755006A1 (en) * 2005-08-18 2007-02-21 Ricoh Company, Ltd.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sheet post-processing modules
JP5118303B2 (ja) * 2005-09-14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23278B2 (ja) 2005-09-12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214103A (ja) * 2007-02-07 2008-09-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供給制御方法
JP2008230760A (ja) 2007-03-20 2008-10-02 Kyocera Mita Corp インサータ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8233802A (ja) * 2007-03-23 2008-10-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後処理装置、給紙制御方法及び給紙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967818B2 (ja) * 2007-05-29 2012-07-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中間搬送装置
JP5043745B2 (ja) * 2008-05-08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387100B2 (ja) * 2009-04-02 2014-0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8909B2 (ja) * 2012-01-11 2016-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システム、用紙搬送プログラム、及び用紙搬送方法
JP5982918B2 (ja) * 2012-03-22 2016-08-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給紙制御方法
JP6019805B2 (ja) * 2012-06-26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システム、用紙搬送プログラム、及び用紙搬送方法
JP5928207B2 (ja) * 2012-07-11 2016-06-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74573B2 (ja) * 2012-08-07 2016-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107837B2 (ja) * 2015-01-09 2017-04-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挿入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で実行される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を制御する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525596B2 (ja) * 2015-01-09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US9804810B2 (en) * 2015-10-09 2017-10-31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finishing architecture profile management
JP6965027B2 (ja) * 2017-05-31 2021-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29504B2 (ja) * 2017-06-23 2020-07-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2022014644A (ja) * 2020-07-07 2022-0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2776A (en) * 1984-10-22 1986-07-29 Xerox Corporation Inser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pier/sorter system
US5272511A (en) * 1992-04-30 1993-12-2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inserter and methods of inserting sheets into a continuous stream of sheets
US6430382B1 (en) * 1999-07-23 2002-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pre-prepares for sheet processing
JP2003089473A (ja) * 2001-09-19 2003-03-2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603951B2 (en) * 1999-02-02 2003-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7988B2 (ja) 1986-02-17 1997-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
US5390910A (en) * 1993-05-24 1995-02-21 Xerox Corporation Modular multifunctional mailbox unit with interchangeable sub-modules
US5489969A (en) * 1995-03-27 1996-02-06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rposition of sheet in a stream of imaged substrates
JP3572159B2 (ja) * 1996-12-24 2004-09-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141B2 (ja) * 1996-12-26 2006-02-22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538B2 (ja) 1999-02-02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109074B1 (en) * 1999-12-15 2006-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which inserts insert sheets between recording sheets having image formed there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2001220053A (ja) * 2000-02-07 2001-08-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3307889A (ja) 2002-04-18 2003-10-31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208502B2 (ja) * 2002-06-2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2776A (en) * 1984-10-22 1986-07-29 Xerox Corporation Inser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pier/sorter system
US5272511A (en) * 1992-04-30 1993-12-2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inserter and methods of inserting sheets into a continuous stream of sheets
US6603951B2 (en) * 1999-02-02 2003-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US6430382B1 (en) * 1999-07-23 2002-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pre-prepares for sheet processing
JP2003089473A (ja) * 2001-09-19 2003-03-2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4751A (zh) 2005-02-23
JP2005070078A (ja) 2005-03-17
US20050042007A1 (en) 2005-02-24
US7711448B2 (en) 2010-05-04
JP4216140B2 (ja)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6236C (zh)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插页器装置
CN127631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43410B2 (ja)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912555B1 (ko) 다기능 주변 장치 및 그 인쇄 방법
CN174091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KR100473136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43260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25173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608856A (zh) 纸张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US76030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US6474806B2 (en)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print head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469205A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42602A (ja) イメージスキャナとプリンタとをもつ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177906A (ja)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673897A (zh) 具薄片插入功能的薄片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764226A (zh)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7355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210797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230760A (ja) インサータ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EP1506873A1 (en) Printer architecture
JP2000098821A5 (zh)
JP46361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63639A (zh) 纸张后处理装置和等待盘
JP2003303065A (ja) プリンタ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095326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