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6501C -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6501C
CN100396501C CNB2005100544779A CN200510054477A CN100396501C CN 100396501 C CN100396501 C CN 100396501C CN B2005100544779 A CNB2005100544779 A CN B2005100544779A CN 200510054477 A CN200510054477 A CN 200510054477A CN 100396501 C CN100396501 C CN 10039650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recording paper
recording
temperatur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44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6879A (zh
Inventor
早乙女纯俊
松本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66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6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65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650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4Simultaneously, alternately, or selectively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two or more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04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using electrostatic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Abstract

一种供给装置,包括:传送部件,用于传送记录材料;以及电极,该电极布置在所述传送部件中,用于产生静电吸引力,用于将记录材料静电吸引在所述传送部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传送部件的表面层的温度,以便使所述传送部件的表面层具有基本恒定的电阻值。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记录介质承载部件,并在使记录介质保持附着在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上的同时传送该记录介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总体来说,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将墨从它的记录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来记录图像的装置。喷墨记录头有几个优点。例如,易于减小尺寸,能够高速记录非常精确的图像,且工作成本较低。而且,它没有冲击,因此工作噪音较小,并能够很容易地设计成利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墨来记录彩色图像。在各种喷墨记录装置中,整行(full-line)类型的记录装置的记录速度特别快,该整行类型记录装置的一个记录头有沿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大量喷射孔。
不过,当为整行类型的记录装置时,特别是当该整行类型的记录装置的多个记录头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平行排列时,从最上游记录头至最下游记录头的距离较大,从而使记录介质在记录区域中浮动。记录介质的该浮动可能导致形成缺陷图像、记录介质卡住等问题。因此,需要保持向下压记录介质,以便防止记录介质浮动。对于用于保持向下压记录介质的具体装置,已知这样的方法,其中,电极布置在记录介质通路附近,且通过利用由带有电荷的电极产生的静电力来附着记录介质,可以防止记录介质浮动。
现有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本结构如下:记录介质通过供纸装置而供给记录装置的主组件中,并传送给记录部分,记录介质被传送而通过该记录部分,并通过由嵌入记录介质传送部件(传送带)内的附着力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附着力而保持附着在传送带的顶表面上,同时,通过记录头而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进行记录。
下面将参考图12-15介绍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51843中公开的传送带和附着力产生装置。首先将参考图12介绍传送带和它的邻近部件的结构。如图12所示,传送部分的传送带131为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碳酸酯等)制成的、大约0.1mm-0.2mm厚的环形带。它在支承记录纸张P的同时运动。下面参考图13-15,传送带131设有附着力产生装置136(后面将介绍)。该附着力产生装置136是用于通过向供电刷152(图12)施加大约0.5kV-10kV的电压而在传送带131中产生静电附着力的装置,在位于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下面的记录区域中该供电刷与传送带131接触。供电刷152与高压电源(未示出)连接,该高压电源产生预定高压。
辊子132、134和135在支承传送带131的同时使得传送带131有合适量的张紧力。辊子134与纸张传送马达160连接。用于支承纸张按压辊140的支承部件139安装在夹辊133的旋转轴上,这样,支承部件139能够绕夹辊133的旋转轴轴线而旋转。纸张按压辊140作为用于使记录纸张P保持压在传送带131上的部件而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部件139上。纸张按压辊140通过未示出的压力产生部件而保持压向传送带131。
一对清洁辊138布置成这样,即它们通过夹紧传送带131而向该传送带131施加压力。它们能够吸收墨,这样,附着在传送带131上的污染物例如墨将通过该对清洁辊138而被除去。为了具有耐久性,该对清洁辊138由海绵形成,该海绵的泡沫连续,且直径较小(优选是10μm-30μm)。该传送部分还设有电荷去除刷137,该电荷去除刷137是用于在传送带131通过一对清洁辊138而进行清洁之后从该传送带131上除去电荷的装置。
在传送带131下面有双面打印通路,该双面打印通路使得能够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进行打印;在记录纸张P的一个表面上的图像打印完成之后,记录纸张P进一步被传送,直到记录纸张P的后缘到达在排出辊和支撑辊(spur roller)之间的接触区域。然后,记录纸张P一到达接触区域,排出辊的旋转方向就反向,以便将记录纸张P引入双面打印通路,这样,记录纸张P将通过在传送辊和夹辊之间的接触区域,以便第二次布置在传送带131上,从而在记录纸张P的另一表面上打印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13-15来介绍附着力产生装置136。图13是记录介质传送部分在沿图12中箭头标记f所示方向看时的平面图,表示了附着力产生装置的电极的布置图形,该传送部分设有该附着力产生装置。图14是传送部分的沿图13中的线a-a的部分的剖视图,而图15是传送部分的沿图13中的线b-b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由图13-15可知,传送部分设有用于产生静电力的装置136。更具体地说,传送带131植入有多个较长、较窄和扁平的、由导电金属物质形成的电极136a(下文中简称为电极136a)以及多个较长、较窄和扁平的、也由导电金属物质形成的电极136b(下文中简称为接地电极136b)。更具体地说,参考图13,传送带131植入有:一组电极136a,该组电极136a沿与传送带131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从传送带131的一个边缘延伸;以及一组电极136b,该组电极136b沿与传送带131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从传送带131的另一边缘延伸。两组电极136a和136b定位成这样,即各电极136a和136b的位置沿传送带131的运动方向交替。
各电极136a的、位于传送带131的一个边缘附近的端部加宽,构成端子136a′,且各电极136b的、位于传送带131的另一边缘附近的端部加宽,构成端子136b′。端子136a′和端子136b′露出,构成这样的部分,即,通过该部分向电极136a和136b供电。而且,传送部分设有一对导电的供电刷152(图12),该对供电刷152保持与传送带131在有预定接触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接触,这样,它们将布置成与端子136a′和136b′接触,以便向电极136a的端子136a′施加正电压或负电压。各电极136b的端子136b′接地。参考图14和15,包括电极136a和接地电极136b的附着力产生装置136夹在传送带131(该传送带131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碳酸酯等形成)的基部和表面层136c和136d之间,并穿过附着力产生区域,从而保护该装置136。换句话说,传送带131植入有多个附着力产生装置136。
电压施加在电极136a上,将产生沿图14中的箭头标记所示方向的静电力;并产生沿该箭头标记所示方向的电场。因此,在电极板136a和接地电极136b之间的电势差引起在传送带131上面的静电附着力;它在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引起电荷(表面电势),该电荷的极性与施加在电极板136a上的电压相同。在与电极136a和接地电极136b之间的部分传送带131(也就是没有导电金属的部分传送带131)相对应的区域中,用于使记录纸张P附着在传送带131上的静电力最小。
下面将参考图12-15介绍传送部分的、关于记录介质的附着和传送的工作情况。记录纸张P通过传送辊132和夹辊133而布置到传送带131上,并通过按压辊140而压在传送带131上,同时通过两个辊132和133而保持夹紧。然后,记录纸张P通过由附着力产生装置136产生的静电附着力而附着在传送带131的扁平部分上,并保持附着,这时,它通过传送带131的旋转而被传送给记录部分,并使它通过传送带131的旋转而通过记录站,以便通过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而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传送带131通过纸张传送马达160和辊134的作用而沿由箭头标记A所示方向运动;记录纸张P沿箭头标记A的方向传送。
当墨大量喷射到记录纸张P上时,记录纸张P的一部分有时会由于它们吸收的墨而膨胀,从而使得记录纸张P变成波纹形(使得记录纸张P折皱)。不过,当存在由附着力产生装置136产生的静电附着力时,记录纸张P保持附着在传送带131上,从而防止朝着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浮动。因此,当在记录纸张P上进行记录时,不会发生记录纸张P与任意一个记录头107K、107M、107C和107Y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记录。
还有,当存在来自附着力产生装置136的静电附着力时,即使在记录纸张P的某些部分由于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或湿度)改变而变成波纹形或弯曲之后,记录纸张P也被传送给附着力产生区域,同时通过纸张按压辊140而在传送带131上压平,也就是,通过纸张按压辊140而防止记录纸张P保持波纹形或弯曲。因此,记录纸张P可靠地保持在记录部分中平直地附着在传送带131上。
发明内容
近年来,在喷墨记录装置领域中,为了获得非常精确的图像,要求非常精确地传送记录纸张P,也就是,在记录纸张P和各记录头107K、107M、107C和107Y之间的间隙保持为非常小的恒定值(例如0.5mm-1.5mm)。特别是,当为单次通过类型的高速记录装置时,也就是记录装置采用线形头(line head)时,在记录纸张P和各记录头107K、107M、107C和107Y之间的间隙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该间隙持续减小。随着该间隙持续减小,当墨大量喷射到记录纸张P上时,特别是在一面打印模式中防止记录纸张P变成波纹形和/或弯曲将变得更重要。因此,比以往更希望能够通过传送带131自身获得更大的力,用于将记录纸张P附着在传送带131上,并保持附着。而且,对于用于将记录纸张P通过静电附着在传送带131上的装置,附着力有时由于附着条件改变(可能归因于传送带131的使用环境的改变)而减小。因此,希望可靠地获得较大量的静电附着力。
上述问题并不只涉及传送带131。也就是,与上述问题类似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不同于带的形式的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中;例如,呈刚性鼓形式的记录介质承载部件。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即使当由于记录装置的使用环境改变而使记录介质变形(例如折皱)时,和/或当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由于吸收记录液体而膨胀时,该传送装置也能够通过使记录介质附着在它的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上而可靠地传送记录介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该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承载部件的传送装置植入有多个电极,这些电极有产生静电力的功能,用于使记录介质通过静电附着在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上,这些电极还有温度控制功能,用于使记录介质承载部件的表面层的电阻保持恒定。
在记录介质传送过程中,通过防止由于用于使记录介质保持附着在记录介质承载部件上的力不充分而引起的颤动和/或浮动,本发明能够可靠传送记录介质。
通过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剖视图,表示了它的总体结构。
图2是图1中的记录装置的传送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传送部分的沿图2中的线a-a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传送部分的沿图2中的线b-b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记录装置的控制部分的方框图。
图6是图1中的记录装置的传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7是图1中的记录装置的传送部分的透视图,表示了它的总体结构。
图8是图6中所示的传送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传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a)是一电路图,其中,传送带和台板的组合被认为是电容器;而图10(b)是表示在静电附着力大小以及在传送带和台板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在传送带的电阻大小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典型记录装置的传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记录装置的传送部分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传送部分沿图13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2中所示的传送部分沿图13中的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装备有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图1是该实施例中的记录装置的剖视图,表示了它的总体结构。该记录装置1有记录纸张供给部分2、传送部分3(传送装置)、记录部分7(成像装置)、记录纸张排出部分4和双面打印通路6。
记录纸张供给部分2包括:基座20;压板21,作为记录介质的大量记录纸张P以层状安装在该压板21上;以及可旋转部件22,用于供给记录纸张P。压板21和可旋转的记录纸张供给部件22安装在基座20上。压板21安装在基座20上,并能够绕旋转轴a旋转,压板21通过该旋转轴a而安装在基座20上,并通过压缩片簧24而保持压向可旋转的记录纸张供给部件22。压板21设有分离垫25,该分离垫25安装在压板21的与可旋转记录纸张供给部件22相对的那部分上。分离垫25由例如人造革等材料而形成,该材料具有很高的摩擦系数。基座20设有:分离爪26,用于一张张地分离记录纸张P;以及未示出的释放凸轮,用于使压板21与可旋转记录纸张供给部件22分离,并保持分离。
而且,记录装置1设有可旋转的记录纸张供给部件90,用于手动供给记录纸张P,该可旋转记录纸张供给部件90根据来自外部计算机等的记录命令信号而将人工供纸盘91上的记录纸张P供给传送部分3的传送辊32。
传送部分3还设有传送带31,该传送带31传送记录纸张P,同时使记录纸张P保持附着在传送带31上。参考图2-4,在本实施例中的传送部分3还设有附着力产生装置36。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31包括附着力产生装置36、基层36c和表面层36d,与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典型传送带相同。更具体地说,附着力产生装置36由两组电极组成,也就是:一组较长、较窄和扁平的电极36a(下文中简称为电极36a),该组电极36a从传送带31的一个边缘附近伸向另一边缘附近,类似于梳子的齿;以及一组较长、较窄和扁平的接地电极36b(下文中简称为接地电极36b),该组电极36b从传送带31的相对边缘附近伸向另一边缘附近,也类似于梳子的齿。传送带31缠绕在驱动辊34、作为从动辊的传送辊32以及一拉紧辊35上,由它们悬挂并由驱动辊34驱动。
传送带31大约为0.1mm-0.2mm厚,并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或聚碳酸酯而形成。它为环形带。它支承记录纸张P和使得记录纸张P运动,同时使记录纸张P保持附着在它上面。传送带31植入有附着力产生装置36。当大约0.5kV-10kV的电压施加在与传送带31接触的供电刷52上时,附着力产生装置36产生静电力,该静电力沿将记录纸张P吸向传送带31的方向作用。供电刷52与产生预定高压的高压电源(未示出)连接。高压电源和供电刷52属于供电控制部分54(图6)。
参考图1、7和8,从动辊32和驱动辊34可旋转地安装在台板30上。拉紧辊35可旋转地安装在臂50的一端,该臂50通过另一端而可枢转地安装在台板30上。而且,臂50保持处于由弹簧51产生的压力下。因此,拉紧辊35使传送带31保持在施加预定大小的力(2.0kgf:19.6N)的情况下拉紧。台板30刚好位于传送带31的轨迹的顶部下面,起到防止传送带31下垂的作用。
传送部分3设有夹辊33,该夹辊33通过传送带31的运动而旋转。该夹辊33对着从动辊32,且传送带31夹在夹辊33和从动辊32之间。它通过由未示出的弹簧产生的压力而保持压在传送带31上,并通过由于传送带31的运动引起的旋转而将记录纸张P导向记录部分7。而且,夹辊33与记录装置1的主组件的框架(未示出)电连接,并能够除去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收集的电荷。
而且,传送部分3设有顶部和底部引导件27和28,它们分别用于引导位于传送部分3的进口处的记录纸张P。顶部引导件27设有PE传感器杆23,用于检测记录纸张P的前缘和后缘。
传送部分3还设有一对清洁辊38,该对清洁辊38以挤压传送带31的方式布置。该对清洁辊38能够吸收附着在传送带31上的污染物例如墨,以便除去污染物。为了具有耐久性,它们由海绵形成,该海绵的孔的直径较小(10μm-30μm),并且连续。而且,传送部分3还设有电荷去除刷37,该电荷去除刷37作为电荷去除装置,用于在传送带31通过一对清洁辊38而进行清洁之后从该传送带31上除去电荷。
沿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在传送部分3的从动辊32的下游侧,布置有记录部分7,用于根据成像数据来形成图像。记录部分7是线型成像装置,其有沿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或者该记录部分7包括多个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记录头,也就是,用于黑色的记录头7K、用于青色的记录头7C、用于品红色的记录头7M和用于黄色的记录头7Y,它们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从上游侧以所述顺序而安装在头保持器A上,同时有预定间隔。各记录头7K、7M、7C和7K包括内部加热器等以及未示出的喷嘴。在工作时,它向其中的墨加热,从而使得墨以所谓的膜沸腾方式沸腾,这样,通过由于墨的膜沸腾所产生的气泡的生长和收缩而引起的压力变化,墨通过喷嘴排出。
安装有记录头7K、7C、7M和7Y的头保持器7A在一端可旋转地安装在轴71上,而头保持器7A的另一端设有凸起7B,通过该凸起7B,头保持器7A与导轨72接合,从而在具有喷嘴的记录头表面和记录纸张P之间保持预定距离。
纸张排出部分4是这样的部分,即当在记录部分7中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之后,记录纸张P通过该部分4排出至传送托盘43中。纸张排出部分4有排出辊41和支撑辊42。排出辊41由从驱动辊34通过未示出的传动装置传递给它的旋转力而被驱动。在记录纸张上面进行记录之后,支撑辊在记录纸张P的记录表面上滚转。因此,支撑辊的结构可使它和记录纸张P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以便使当它与记录图像接触时将对形成于记录纸张P上的记录图像产生的干扰量最小。
双面打印通路6有多个传送辊,用于使得进行双面打印的记录纸张P翻转。当记录装置处于双面打印模式时使用它。更具体地说,在双面打印模式中,记录纸张P通过被拉回至记录装置主组件内而被翻转,并被引入双面打印通路6中(记录纸张反向),同时记录纸张P的后缘仍然在排出辊41和支撑辊42之间。然后,记录纸张P从传送辊32和夹辊33之间通过,并再次置于传送带31上。
下面将简要介绍由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记录装置1实施的记录方法。当记录装置1处于待用状态时,压板21通过纸张供给部分2的释放凸轮而保持在预定底部位置,从而防止所述旋转纸张供给部件22与压板21上的记录纸张P接触。然后,当传送辊32被驱动时,旋转力通过传动机构等而传递给旋转纸张供给部件22和释放凸轮。当旋转力传递给释放凸轮时,释放凸轮不再与压板21接触,从而允许压板21升高。因此,在压板21上的记录纸张P与旋转纸张供给部件22接触。因此,当旋转纸张供给部件22通过由传送辊32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时,记录纸张P被顺序地拾取,同时通过分离爪26而一张张分离,并被供给传送部分3。旋转纸张供给部件22旋转,直到记录纸张P的前部供给到传送部分3内。然后,当传送辊32停止并因此停止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它停止于待用位置,也就是,不与记录纸张P接触时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将记录纸张P传送给传送部分3之后,记录纸张P通过顶部和底部引导件27和28而被导入在传送辊32和夹辊33之间的接触区域。当记录纸张P导入在传送辊32和夹辊33之间的接触区域内时,PE传感器杆23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前缘,从而确定了记录纸张P在开始记录时的理论线的位置。在记录纸张P传送给传送部分3之后,记录纸张P通过传送带31进一步传送,该传送带31由纸张传送马达通过传送辊32来循环驱动。
当记录纸张P在适当的时间控制(timing)的情况下通过记录部分7传送时,四种不同颜色的墨从记录头7K、7C、7M和7Y一个接一个地喷射,并由记录纸张P接收。因此,预定图像(包括字母、图形等)形成于记录纸张P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上。
在记录纸张P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完成成像之后,记录纸张P进一步传送给纸张排出部分4。不过,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当记录纸张P的后缘到达排出辊41和支撑辊42之间时,排出辊41反向旋转,以便沿与排出记录纸张P的正常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记录纸张P,从而将记录纸张P引入双面打印通路6中。在被引入双面打印通路6之后,记录纸张P通过前述多个传送辊而被传送通过通路6,并再次通过在传送辊32和夹辊33之间的接触区域而置于传送带31上,从而进行翻转。然后,记录纸张P通过记录部分7,而四种不同颜色的墨从记录头7K、7C、7M和7Y一个接一个地喷射。因此,另一图像(包括字母、图形等)形成于记录纸张P的相反侧。
在记录纸张P的两个表面都完成记录之后,排出辊41通过驱动辊34而沿正常方向旋转。因此,记录纸张P通过在排出辊41和支撑辊42之间的接触区域而排出至传送托盘43中。
下面将主要参考图7-11更详细地介绍作为本发明特征的传送部分3的结构。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传送部分3的透视图,表示了它的总体结构,而图8是本实施例中的传送部分3的示意剖视图。
首先将介绍作为传送部分3的框架的台板30。参考图7-9,台板30设有多个肋30a,该肋的数目和位置一个对一个地与记录头7K、7C、7M和7Y相对应,且该肋沿与各记录头的喷嘴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与传送带31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而平行延伸。各肋30a的顶表面30b(也就是对着记录头7的表面)平行于具有喷嘴的记录头表面,且有沿传送带31运动方向的预定宽度。而且,各肋30a的顶表面30b与其它肋30a的顶表面30b平齐。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记录纸张附着力,各肋30a由导电物质形成。肋30a的顶表面30b(传送带32穿过该顶表面30b滑动)整个涂覆有由Teflon(注册商标名)膜、高聚合物聚乙烯膜等形成的低摩擦层30c(厚度为100μm,摩擦系数为0.2),以便减小当传送带31运动时产生的摩擦,还使得传送部分3的工作负载稳定,因此,记录纸张P将以非常高的精度来传送。
下面参考图3、4和9,传送带31为层叠的,包括表面层36d(记录纸张P将附着在该表面层36d上)、基层36c以及夹在该表面层36d和基层36c之间的多个电极36a。表面层36d由搀杂有离子导电物质(电解质物质,它的离子作为载体,以便能够导电)的材料形成,且它的电阻处于中等范围,而基层36c为电介质。当电荷加在电极36a上时,产生静电力,该静电力使记录介质(记录纸张P)附着在传送带31上。传送带31还包括作为接地电极的多个电极36b,这些电极36b也夹在顶层36d和底层36c之间。
通常,物质分成电介质、半导体和导体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属于电介质组,电阻范围为1010-1012ohm.cm。当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的电阻与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大致相同时(例如1011ohm.cm),附着力产生装置产生的附着力有效。不过,当表面层36d的电阻较大时,将很难使电流流过,因此附着力较弱。另一方面,当表面层36d的电阻较小时,电流太容易流过,因此附着力也较弱。
如上所述,传送带31由附着力产生装置36、基层36c和表面层36d而组成。附着力产生装置36包括:多个电极36a,这些电极36a象梳子的齿一样平行延伸;以及多个接地电极36b,这些接地电极36b也象梳子的齿一样平行延伸(图3和4)。顶层36c和底层36d通过使用粘接剂、通过热焊接或类似方式而彼此粘接。因此,当传送带31在记录装置中保持拉伸较长时间时,在保持弯曲的部分(也就是保持与传送辊31、驱动辊34和压力辊35接触的部分),由于形成传送带31各部分的物质之间的刚性(柔韧性)差异,传送带31将可能蠕变。在现有技术的传送带中,当它处于上述情况(也就是在已经蠕变后)并开始被驱动时,即使传送带31处于由拉紧辊35施加的拉紧力作用下,当它们对着记录头7K、7C、7M和7Y时,传送带31的、已经蠕变的部分将不再平直。换句话说,传送带保持波纹形(大约0.5mm-1.0mm的幅值)。
可以控制记录装置而使得记录纸张P将不会经过传送带31的、不再平直的部分。不过,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如上所述,在各记录头7K、7C、7M和7Y和记录纸张P之间的距离非常小(0.5mm-1.0mm)。因此,当传送带31不再平直时,通过传送带31的、保持蠕变的部分,记录纸张P将与具有喷嘴的记录头表面摩擦,从而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喷嘴可能受损,还有,不同颜色的墨在通过记录纸张P而从一个记录头向另一个记录头运送时可能混合,因此,有时由于化学反应而固化,这使得不能记录图像。还可以使传送装置3具有附加的支撑辊,以便通过从上面按压传送带31而使得传送带31的波纹形部分变平,从而当记录纸张P由传送带31运送时使得记录纸张P保持扁平。这时,附加的支撑辊布置成使得它们与记录头7K、7C、7M和7Y之间的间隔一个对一个地垂直对齐。不过,该方法有以下问题和类似问题,特别是在高速记录时,它降低了成像装置的图像质量,使得成像装置产生具有支撑辊痕迹的图像,并损坏传送带31的表面层,从而导致高压泄漏。换句话说,使得传送部分3具有附加支撑辊(该支撑辊与在记录头7K、7C、7M和7Y之间的间隔一个对一个地垂直对齐)的结构并不适于整行类型的高速喷墨记录装置。
还可以通过记录纸张异常情况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记录纸张出现的异常情况,例如折皱、浮动等,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切断驱动力产生装置(例如纸张传送马达60)的电源。该方法在用于高速喷墨记录装置时有以下问题。也就是,喷墨记录装置的传送带31以高速循环运动。因此,惯性使得处于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张P不能与传送带31一起立即停止,可能摩擦具有喷嘴的记录头7(7K、7C、7M和7Y)表面,这可能引起前述问题,使记录头7(7K、7C、7M和7Y)的喷嘴部分可能受损;且不同颜色的墨通过由记录纸张P传送而混合,有时由于化学反应产生固化。换句话说,该方法也不适于高速喷墨记录装置。
下面将介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原理,更具体地说,该原理用于防止在记录装置自动运行时在与传送辊32、驱动辊34和拉紧辊35接触的部分已经产生了蠕变的传送带31在循环运动而传送记录纸张P时产生颤动。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31植入有多个布置成梳子齿形式的电极,且通过向传送带31的电极施加高电压(0.5kV-10kV)而产生静电力,这样记录纸张P通过静电附着在传送带31的顶表面上,且传送带31也通过静电被吸向或附着在台板30的肋30a上,从而减小垂直波动。因此,记录纸张P可靠地传送。传送带31产生的静电附着力大小可以从下面的数学公式来计算,该公式基于传送带31的示意电模式(图10a中所示),其中,d表示在传送带31和台板30之间的距离,而F表示附着力的大小。图10(b)表示在距离d和静电附着力F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F=εS(V-V1-V2)2/2d2,其中,ε表示介电常数;S表示面积大小;V表示施加给电极36a的电压值;V1表示传送带31的基层36c的电压值;而V2表示台板30的低摩擦层30c的电压值。不过,该公式只有在环境温度正常时才成立。换句话说,当环境温度异常高或低时,由静电附着力产生装置36产生的静电附着力的实际大小将小于使用该公式计算的值。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如下。也就是,尽管传送带31的主材料为电介质,但是表面层36d搀杂有离子导电物质,因此,它的电阻处于中等范围。因此,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电阻变化,从而增加了在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阻差。因此,传送带31更难以通过静电吸引记录纸张P。
可以通过控制表面层36d材料搀杂离子导电物质的量来控制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电阻量。不过,表面层36d的电阻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降低时,电阻明显增加,如图11中所示(垂直轴表示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电阻量,水平轴表示传送带31的环境温度水平),该图表示了在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电阻量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在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和记录纸张P之间的电阻差较大,从而使得很难产生足够量的静电附着力。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传送部分3设有用于检测传送带31的表面温度的检测装置以及温度控制装置,以便使得传送带31的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更具体地说,当由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落在预定范围之外时,传送带31的温度通过能够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只能够进行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或者只能够进行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来进行调节,从而使传送带31的温度返回预定范围。
图5是本实施例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参考图5,控制部分54包括:CPU 310,该CPU 310发出各种控制指令;ROM 311,控制数据等储存在该ROM 311中;RAM 312,该RAM 312作为其中形成记录数据等的区域。
参考标号316和317分别表示用于驱动纸张供给辊22的纸张供给马达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辊34的传送马达。
参考标号313表示头驱动器,它驱动记录部分(包括记录头7K、7C、7M和7Y),且参考标号314表示马达驱动器,它驱动纸张供给马达316或传送马达317。参考标号318表示界面,数据通过该界面在记录装置和主机装置400(例如计算机、数码照相机等)之间进行交换。
参考标号319和320分别表示用于加热该带的加热装置和用于冷却该带的冷却装置。
图6表示加热装置的实例。
参考图6,记录装置1构成为这样,即在记录装置1中的传送带31的温度由检测装置或者温度检测装置(传感器55)来检测,且当传感器55检测到温度变化时,控制部分54根据所检测的温度的变化量而向传送带31中的、作为加热装置的电极施加电压。因此,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温度保持大致恒定。因此,不管环境温度如何变化,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保持电阻恒定。因此,传送带31的静电附着力保持大致恒定,从而保证记录纸张P令人满意地附着在传送带31上。例如,当环境温度不超过图11(图11表示了在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电阻量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中的最高温度值时,将调节成使得表面层36d的温度沿减小该表面层36d的电阻的方向变化,以便使表面层36d的电阻保持恒定(图11中的实线),而与各种环境条件如何变化无关。更具体地说,当由传感器55检测的、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温度不超过第一预定值时,预定量的电压施加在电极上,而当该温度不低于第二预定值(该第二预定值大于第一值)时,施加在电极上的电压减小或为零。相反,与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温度成比例的电压可以施加在电极上。
换句话说,除了向扁平肋36a施加用于使该肋36a的电势保持在预定值以便产生静电附着力的电压之外,还向扁平肋36a施加AC电压,这样,在产生静电附着力的同时通过正弦波形的AC电压来产生热量。
温度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设有该温度控制装置)并不是附加装置。也就是,植入传送带31内的、作为静电附着力产生装置的电极36a(例如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极)用于控制传送带31的温度,从而使成本的增加减至最小。当预定电压施加在这些电极36a上时,通过流过它们的电流而在其中产生热量(该热量与它们的初始电阻成比例);它们产生的热量与施加的电压成比例。控制部分54控制在传送带31中施加给电极36a的电压,这样,在传送带31的、直接在作为成像装置的记录头7K、7C、7M和7Y下面的那部分中的电极36a将提供有用于产生静电附着力的电压,而在传送带31其它部分中的电极36a(也就是,处于传送带31的未示出部分中的电极36a)提供有用于温度调节的电压。通过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电极36a不仅能够用作静电附着力产生装置,而且能够用作温度控制装置。因此,可以使静电附着力保持足够大,以便令人满意地使记录介质保持附着在传送带31上。电压范围可以根据记录装置1的设计来进行调节。
可以在要加热的物体(传送带31)附近布置作为温度控制装置的热源或吹风机(用于吹出热空气),以便控制该物体的温度。不过,热源或吹风机的缺点是,当热源或吹风机用作温度控制装置时,将花费较长时间来使得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至特定水平。相反,根据本发明,要加热的物体(传送带31)直接通过嵌入传送带31中的电极36a被加热,从而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升高或降低物体温度所需的时间更短。
顺便说明,当环境温度突然变化时,有时在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上形成露水,从而使得所施加的用于产生静电附着力的电压通过在表面层36d上的少量水分(露水)而泄漏。这时,将可能不产生静电附着力。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对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温度进行控制。因此,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的表面温度的变化量不会大到足以形成露水,从而消除了将由于形成露珠而降低静电附着力的可能性。
对于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是接触类型或非接触类型。也就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可以布置成与传送带31的表面层36d直接接触,或者传送带31的表面温度可以由物体(传送带31)(要检测其温度)辐射的红外线量来计算。而且,可以通过转换表面层36d(也就是物体)(要检测其温度)的测量电阻而获得表面层36d的温度。
对于加热装置319,也可以采用与加热装置319不同的热源,例如加热器、吹出热空气的吹风机等。而且,传送部分3可以设有冷却装置30,例如吹出冷空气的吹风机,这样,当温度升高至高于第三预定值(该第三预定值高于上述第一预定值)的水平时,使得传送带31冷却。
已经参考使用多个记录头7K、7C、7M和7Y(这些记录头的、用于进行记录的墨的颜色不同)的彩色喷墨记录装置介绍了前述实施例。不过,前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只采用单个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采用多个记录头(这些记录头的墨颜色相同,但是色密度不同,用于形成多色调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使用与记录头的数目无关,且该使用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有利效果。
对于成像装置(记录头)的类型,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盒型成像装置(也就是,该成像装置的记录头和墨盒成一体),而且可以用于当记录头和墨盒彼此独立且通过供墨管等而连接时的成像装置。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使用与记录头和墨盒的结构无关,且该使用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有利效果。
对于记录头和记录介质的彼此相对运动,本发明不仅可有效用于所谓的串行类型的记录装置(也就是,在该记录装置中,为了记录图像,记录头沿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也可有效用于整行类型的记录装置(也就是,该记录装置的记录头的长度与可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匹配,或者该记录装置采用多个记录头,这些记录头的组合宽度与可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匹配)。而且,对于记录头安装在记录装置上的方法,本发明不仅可有效用于采用牢固安装在记录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单个或多个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而且可有效用于采用插片型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该插片型记录头可拆卸地安装在记录装置主组件中,当它安装在主组件中时,该记录头与记录装置的主组件电连接,并能够从主组件供以墨)以及采用盒型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该记录头成一体地包括墨盒)。
而且,对于喷墨方法,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采用一种使用机电转换器等(例如压电元件)的成像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而且可应用于采用一种使用电热转换器的成像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不过,当应用于采用使用电热转换器以便利用热能来喷射墨的成像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时,本发明特别有效,因为该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实现更高的密度水平和更高的精度水平。
而且,对于喷墨记录装置的类型,本发明不仅可用于用作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计算机)的外围输出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而且可用于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即在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托架上可安装例如扫描仪这样的装置,也就是不同于喷墨记录头的装置,这样,记录装置可用作输入装置;本发明还可用于作为复印机的整体部分与阅读器等组合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可用于作为传真机的整体部分的喷墨记录装置,该传真机有发送和接收功能;本发明还可用于类似的喷墨记录装置。
对于支承和传送记录介质的部件,本发明不仅可用于采用带形式的记录介质传送部件(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可用于采用鼓形式的刚性记录介质传送部件的喷墨记录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所述结构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细节,本申请将覆盖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或改进内的变化和改变。

Claims (4)

1.一种供给装置,包括:
一传送带,用于供给记录材料;
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沿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电压施加装置,用于向所述多个电极的部分或全部施加电压,以便在相邻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传送带的温度;
控制装置,用于响应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将该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加热所述传送带的加热装置,且当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低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便加热所述传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高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而停止其加热操作,其中,该第二预定温度高于第一预定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冷却所述传送带的冷却装置,且当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出高于第三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以便启动冷却操作,该第三预定温度高于第二预定温度。
4.一种记录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以及用于在记录材料上记录图像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材料在所述传送带上传送。
CNB2005100544779A 2004-03-08 2005-03-08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5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3983A JP4236259B2 (ja) 2004-03-08 2004-03-08 記録装置
JP2004063983 2004-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6879A CN1666879A (zh) 2005-09-14
CN100396501C true CN100396501C (zh) 2008-06-25

Family

ID=3490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44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501C (zh) 2004-03-08 2005-03-08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03912B2 (zh)
JP (1) JP4236259B2 (zh)
CN (1) CN10039650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14949U1 (de) * 2004-09-25 2004-11-18 Techno-Grafica Gmbh Vorrichtung zum Wärmebehandeln einer Beschichtung von Flachoffset-Druckplatten
JP2006188312A (ja) * 2005-01-04 2006-07-20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
JP4391953B2 (ja) * 2005-02-14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5386B2 (ja) * 2005-11-30 2011-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921280B2 (ja) * 2007-08-10 2012-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038288B2 (en) * 2007-09-20 2011-10-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019531B2 (ja) 2007-10-26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46700B2 (en) * 2007-10-31 2011-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with print head platen
JP4937084B2 (ja) * 2007-11-13 2012-05-23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挿入機構
JP5187153B2 (ja) * 2008-02-20 2013-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方法
JP4962372B2 (ja) * 2008-03-24 2012-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搬送ベルトの温度調整方法
JP2010208721A (ja) * 2009-03-09 2010-09-2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58587B2 (ja) * 2009-08-31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083353B2 (ja) * 2010-03-29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605046B2 (ja) * 2010-07-16 2014-10-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120069113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620478B2 (en) 2011-11-18 2017-04-11 Apple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US8809875B2 (en) 2011-11-18 2014-08-19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349116B1 (en) 2011-11-18 2013-01-08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hea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micro device
US8573469B2 (en) 2011-11-18 2013-11-05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micro LED structure and array of micro LED structures with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layer
JP201418501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JP6361851B2 (ja) * 2013-10-1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527316B2 (en) * 2015-02-25 2016-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6282610B2 (ja) * 2015-03-31 2018-02-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搬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81355B (zh) * 2015-11-06 2017-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轉置微元件的方法
JP2020044649A (ja) * 2017-01-19 2020-03-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338570B2 (en) * 2018-02-14 2022-05-24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detection circuit using electrical elements contacting conductive vacuum belt
EP3616933B1 (en) * 2018-08-31 2021-06-30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Apparatus for heat treatment of shee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9064B1 (en) * 1997-11-20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US6328440B1 (en) * 2000-01-07 2001-12-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uckling control for a heated belt-type media support of a printer
US6332612B1 (en) * 1999-06-23 2001-1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sheet conveyor control based on detection of particular aspects of electrode group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333134A (zh) * 2000-07-11 2002-01-30 佳能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US20020024576A1 (en) * 2000-08-11 2002-02-28 Yasuhiro Numata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US6715872B2 (en) * 2001-10-02 2004-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89220A (en) * 1962-05-09 1965-06-15 Fastener Corp Fastener feed construction
US3577334A (en) * 1967-12-14 1971-05-04 Eastman Kodak Co Apparatus for electrolytic recovery of a metal from a solution
DE3333875A1 (de) * 1983-09-20 1985-03-28 Herbert Dipl.-Ing. 6240 Königstein Niedecker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ssen von schlauchartigen verpackungshuellen mit u-foermigen verschlussklammern
US4675945A (en) * 1985-01-23 1987-06-30 Tipper Tie, Inc. Clipping apparatus
JPS61226424A (ja) * 1985-03-29 1986-10-08 Canon Inc 給送装置
US4827591A (en) * 1987-08-07 1989-05-09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Manually operated clip attachment apparatus with movable gate and die
CA1314581C (en) * 1988-07-08 1993-03-16 Yoshinori Nishino Heater device used for floor material etc. and floor material with heater contained therein
US5936651A (en) * 1988-12-30 1999-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3014815B2 (ja) * 1990-08-31 2000-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0488415B1 (en) * 1990-11-30 1996-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mechanism
US5586424A (en) * 1992-05-15 1996-12-24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Apparatus for movement of U-shaped clips along a rail
EP0774434B1 (en) * 1992-06-19 2000-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US5896154A (en) * 1993-04-16 1999-04-20 Hitachi Koki Co., Ltd. Ink jet printer
DE69429221T2 (de) * 1993-07-28 2002-06-27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3414514B2 (ja) * 1993-09-28 2003-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
JPH1030197A (ja) * 1996-05-15 1998-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体高分子電解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除湿装置
DE19644074C2 (de) * 1996-10-31 2001-02-22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erschließ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wurstartiger Produkte
JPH1184776A (ja) * 1997-09-12 1999-03-3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の画像形成装置に組込まれたベルト搬送装置
DE19753000C2 (de) * 1997-11-30 2000-08-03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ßen von schlauch- oder beutelförmigen Verpackungshüllen
DE19824980A1 (de) * 1998-06-04 1999-12-16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Würsten
JP3715798B2 (ja) * 1998-09-22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吸着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6139140A (en) * 1998-09-29 2000-10-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media handling system providing small bottom margin capability
US6652938B1 (en) * 1998-11-09 2003-11-25 Kaneka Corporation Media transport belt
JP3762155B2 (ja) * 1999-08-20 2006-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375318B1 (en) * 1999-09-21 2002-04-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eated media input tray for an imaging device
US6336722B1 (en) * 1999-10-05 2002-01-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ductive heating of print media
DE19953695C1 (de) * 1999-11-09 2001-01-18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Abfüllvorrichtung mit Verschliesseinrichtung
DE19953694B4 (de) * 1999-11-09 2004-03-11 Poly-Clip System Gmbh & Co. Kg Verschliessvorrichtung für schlauchförmige Verpackungen
US6567643B2 (en) * 2000-09-27 2003-05-20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es for color image formation, tandem color image formation and image formation
DE10060497C1 (de) * 2000-12-06 2002-02-21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Ver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schlauchförmige Verpackungen
DE10131807C1 (de) * 2001-06-30 2002-11-07 Poly Clip System Gmbh & Co Kg Portionierungsvorrichtung
US6712463B2 (en) * 2001-09-07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US6792220B2 (en) * 2003-01-15 2004-09-14 Xerox Corporation Dual density gray patch toner control
JP2004284060A (ja) * 2003-03-19 2004-10-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9064B1 (en) * 1997-11-20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20009319A1 (en) * 1997-11-20 2002-01-24 Koichi Tanno Printing apparatus
US6332612B1 (en) * 1999-06-23 2001-1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sheet conveyor control based on detection of particular aspects of electrode group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6328440B1 (en) * 2000-01-07 2001-12-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uckling control for a heated belt-type media support of a printer
CN1333134A (zh) * 2000-07-11 2002-01-30 佳能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US20020024576A1 (en) * 2000-08-11 2002-02-28 Yasuhiro Numata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US6715872B2 (en) * 2001-10-02 2004-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47564A (ja) 2005-09-15
CN1666879A (zh) 2005-09-14
US20050195264A1 (en) 2005-09-08
US7703912B2 (en) 2010-04-27
JP4236259B2 (ja)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6501C (zh)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US7396123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7722180B2 (en)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including duplex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unit
US6422696B1 (e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a powder layer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CN101031431B (zh) 成像设备
US6695504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65014B (zh) 页传输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KR20050083989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CN100544965C (zh)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JP2804715B2 (ja) 記録装置
US8246161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4552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19235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CN102785485B (zh)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US79929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06511A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H09183547A (ja)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H0322764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23287A (ja)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17549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04129769A (ja) 記録装置
JP2002284383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4464201B2 (ja) 記録装置
JPH11151842A (ja) 記録装置
JP3551585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