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9862C -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9862C
CN100419862C CNB031234070A CN03123407A CN100419862C CN 100419862 C CN100419862 C CN 100419862C CN B031234070 A CNB031234070 A CN B031234070A CN 03123407 A CN03123407 A CN 03123407A CN 100419862 C CN100419862 C CN 1004198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signal
district
sevtor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34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6119A (zh
Inventor
竹村佳也
古宫成
石田隆
青木芳人
大原俊次
上冈优一
贝岛丰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6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98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98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discontinuous data, e.g.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s, computer programme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11B2020/123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the track being a pregroove, e.g. the wobbled track of a recordable optical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11B2020/1274Address data stored in pre-pits, i.e. in embossed pits, ROM marks or pre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87Synchronisation pattern, e.g. VCO fiel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Abstract

地址组由地址块16、17、18和19中的两个地址块组成,其中的地址块16、17、18和19设置在一个扇区地址区5中并含有关于地址号13和重叠序列号14的可识别信息。各个地址组的设置方式是,各个地址组相对于迹道中央2沿径向交替地向内周侧或外周侧偏移基本上等于半个迹道宽的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本申请是于1997年4月15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97193818.0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记录/可再生光盘,其中设置了一些在堤迹道和槽迹道之间摆动的扇区地址住信息坑斑陈列;还涉及一种用来执行该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光盘具有极佳的可移动性/可携带性和随机访问性能。因此在各种信息设备领域例如个人计算机中把光盘用作存储器变得愈来愈流行。其结果是,出现了对提高光盘记录容量的日益增涨的需求。
通常在可重写光盘上形成一些用于迹道跟踪控制的导槽,使得可以把这些导槽用作迹道来记录和再生数据。此外,为了能逐个扇区地进行数据管理,一个迹道被分成多个扇区。因此,在生产这种光盘时,通常在形成导槽时对每一扇区以一些坑斑的形式形成地址信息。
在当前流行的可重写光盘中,用来记录数据的迹道或者是制作光盘时所形成的凹槽(槽)或者是各条凹槽之间的空间(堤)。另一方面,已经提出了能够同时在槽和堤上记录数据的堤-槽记录型光盘。
图22示出一个典型的堤-槽记录型光盘。如图22所示,这里把比较靠近光盘表面的部分叫做“槽”,把比较远离光盘表面的部分叫做“堤”。应该指出,“堤”和“槽”仅仅是一种称谓;因此也可以把比较靠近光盘表面的部分叫做“堤”,而把比较远离光盘表面的部分叫做“槽”。
堤-槽记录型光盘需要堤和槽两者的扇区地址。为了实现在光盘上形成地址坑斑的处理,研究了一种中间地址方法,其中的地址坑斑形成在相邻的堤和槽之间,使同一地址可被相邻迹道共用(日本专利公开号6-176404)。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中间地址、一种从光盘读出信息的(迹道)跟踪控制方法,以及一种从中间地址读出信号的方法。
图23是示出一个具有扇区结构的光盘的示意图。在图23中,代号200代表光盘;代号201代表迹道;代号202代表扇区;代号203代表扇区地址区;以及代号204代表数据区。图24是扇区地址区的放大图,其中示意地示出了一个普通的中间地址。在图24中,代号206代表地址坑斑;代号207代表记录标记;代号208代表槽迹道;代号209代表堤迹道;以及代号210代表光斑。
在图24所示的光盘中,槽208和堤209都被用作迹道。可以通过在槽208和堤209上形成一些记录标记207来记录数据信号。槽208和堤209有相同的迹道宽度(节距)Tp。各个地址坑斑206的中心沿着径向偏离槽迹道208中心Tp/2的距离。换言之,各个地址坑斑206的中心位在槽208和堤209之间的分界线上。虽然地址坑斑206的长度或间距是受地址信号调制的,但图24只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地址坑斑206的形状。
图25是说明普通用于从光盘读出信号的(迹道)跟踪控制和信号处理的方框图。
下面将说明图25所示的结构。在图25中,代号200代表光盘;代号201代表迹道;代号210代表光斑;代号211代表用来转动光盘200的光盘电机。一个光学头212以光学方式再生光盘200上的信号。光学头212含有一个半导体激光器213、一个准直透镜214、一个物镜215、一个半反镜216、光敏部分217a和217b、以及一个驱动器218。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220探测跟踪误差信号,该信号指明了光斑210和迹道201之间沿着径向的错位量。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220含有一个差分电路221和一个LPF(低通滤波器)222。一个相位补偿部分223根据跟踪误差信号产生一个驱动信号,以驱动光学头。一个头驱动部分224根据该驱动信号驱动光学头212内的驱动器218。
一个地址再生部分234含有一个加法电路225、一个波形平衡部分226、一个数据分割部分227、一个PLL(锁相环)228、一个AM(地址标记)探测部分229、一个解调器230、一个转接器231、和一个误差探测部分232。加法电路225把来自光敏部分217a和217b的信号相加起来。波形平衡部分226防止一个再生信号的符号间干扰。数据分割部分227按预定的分割电平使再生信号数字化。PLL228产生一个与数字化信号相同步的时钟。AM探测部分229探测AM。解调器230解调再生的信号。转接器231把解调的信号分解成数据和地址。误差探测部分232对地址信号进行误差判断。一个误差校正部分233校正数据信号中的误差。
下面将说明跟踪控制操作。从半导体激光器213发出的激光被准直透镜214准直,并通过物镜215会聚在光盘200上。从光盘200反射的激光通过半反镜216返回到光敏部分217a和217b上,在那里以电信号的形式探测出光量分布,该电信号取决于光盘上光斑210和迹道201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采用分成两个部分的光敏部分217a和217b的情况,跟踪误差信号是通过利用差分电路221探测出两个光敏部分217a和217b这间的差别并利用LPF222提取出差分信号中的低频成分来探测的。为了保证光斑210能跟踪迹道201,在相位补偿部分223中产生一个能使跟踪误差信号变为0(即光敏部分217a和217b有相同的光量分布)的驱动信号,驱动器218被头驱动部分224按照驱动信号移动,由此便控制了物镜215的位置。
另一方面,当光斑210跟踪上了迹道201时,由于光的干涉,在迹道上的记录标记207处和地址坑斑206处的反射光光量减小,从而降低了光敏部分217a和217b的输出;而对于不存在坑斑的地点,反射光光量增大,从而光敏部分217a和217b的输出增大。对应于记录标记207和地址坑斑206的两个光敏部分的总输出光量由加法电路225导出,导出的信号被引导通过波形平衡部分226以除去再生信号的符号间干扰,再在数据分割部分227按一个预定的分割电平被数字化,转换成一个“0”和“1”的信号序列。PLL228从该数字化信号中提取出数据和一个读出时钟。解调器230对经调制的记录数据进行解调,把它转换成可以进行处部处理的数据格式。如果解调的数据是数据区内的信号,则在误差校正部分233中校正数据中的误差,由此得到数据信号。另一方面,如果AM探测部分229探测到一个用来识别不断地从PLL288输出的信号序列中的地址部分的AM信号,则转接器231将转接到一种把解调的数据作为地址信号进行处理的状态。误差探测部分232将判断刚读出的地址信号是否含有误差,如果没有误差,则该地址信号将作为地址数据输出。
图26示出了当光斑210在通过上述构形中的扇区地址区203时的再生信号(RF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的状况。虽然光斑210在数据区204是位于迹道中心的,但在紧接着光斑210进入到扇区地址区203之后,在光斑210和地址坑斑206之间却出现了明显的错位,由此造成了TE信号电平的很大起伏。光斑210不能很快地跟踪上地址坑斑,但能如图中虚线所示那样逐渐地接近地址坑斑。然而,由于扇区地址区203比较短,从而在光斑210能完全跟踪上地址坑斑之前就到达了数据区205,于是将执行跟踪控制以使跟踪偏离在槽区变为零。扇区地址区最后部分中的跟踪偏离量定义为Xadr。此外,由于光斑210的一部分位在地址坑斑207上,故将得到图26所示的RF信号。RF信号幅度Aadr随着光斑210与地址坑斑206之间的距离变化。具体地说,Aadr随着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该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对于仅在沿径向的一个方向上提供中间地址的地址坑斑的情况,当光斑中心偏离数据区的迹道中心时光斑与地址坑斑之间的距离在扇区地址区中也可能改变。其结果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如果光斑移近地址坑斑则地址坑斑区中的再生信号振幅将会增大,但如果光斑移离地址坑斑则地址坑斑区中的再生信号振幅将会减小,由此将造成地址读出不够充分。
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读出时钟的同步化和数字化分割电平的设定是准备在地址区的始端部分进行的,所以该始端部分的再生必须稳定,否则即使从某处获得了再生信号也不能进行恰当的解调。
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光斑在扇区地址区是偏离地址坑斑的,所以在跟踪误差信号中将出现并非代表实际迹道偏离量的大的电平起伏。由于跟踪控制是利用这个跟踪误差信号来进行的,所以当光斑通过了扇区地址区后将可能出现跟踪偏离。
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对于相邻的堤迹道和槽迹道读出的是同样的地址坑斑,所以不可能识别出当时所跟踪的迹道是堤迹道还是槽迹道。
考虑到上述一些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它具有一种新型的扇区地址区内的地址坑斑布局,该布局能减小因跟踪偏离所造成的地址信号读出不充分和通过扇区地址区后的跟踪偏离,该光盘还能识别堤迹道和槽迹道;一种使用这种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以及一种含有一个关于光盘的ID(识别符)探测电路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该电路能精确地探测ID部分的位置和极性。
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包括: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的设备;用于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设备;以及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并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是一种堤-槽型光盘,它带有多个含有一个扇区地址区和一个数据区的扇区,扇区地址指明了扇区的位置,其中的扇区地址含有多个地址块,多个地址块中的至少4个地址块各含有一个地址号和一个重叠序列号;多个地址块的这至少4个地址块中的每两个地址块组成一组;并且各个地址块组按下述方式交替排列:从迹道中心出发沿径向分别向内周侧和外周侧移动基本上等于半个迹道宽度的距离。其结果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扇区地址可以含有一个包含了除地址号和重叠序列号以外的信息的数据块;这个数据块可以设置在从迹道中心出发沿径向向内周侧或外周侧移动基本上等于半个迹道宽度的距离处。
扇区地址可以含有至少两个包含了除地址号和重叠序列号以外的信息的数据块;这两个块可以这样设置,即分别设置在从迹道中心出发沿径向向内周侧和外周侧移动基本上等于半个迹道宽度的距离处。
每个地址块的第一个图式和最后一个图式最好是无地址坑斑数据。
多个地址块中的至少4个地址块可以含有一个时钟同步信号数据;并且含在每个地址块组的第一个地址块中的时钟同步信号数据的长度可以长于含在该地址块组的其余地址块中的时钟同步信号数据的长度。
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含有:一个光学头,用来在上述光盘上照射一个光束和接收从光盘上反射的光,以输出再生信号;一个地址信号再生部分,用来在再生光盘扇区地址时读出地址号和重叠序列号;以及一个地址校正部分,用来对每个地址块根据读出的重叠序列号去校正读出的地址号。其结果是达到了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含有:上述的光盘;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用来探测代表迹道与光斑之间的偏离量的跟踪误差信号;一个时标发生部分,用来产生与扇区地址的各个地址块相同步的门信号;一个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用来与门信号同步地采样和保持关于设置在外周侧的地址块的跟踪误差信号电平;一个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用来采样和保持关于设置在内周侧的地址块的跟踪误差信号电平;一个差分电路,用来导出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的值与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的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增益转换部分,用于把差分电路的输出转换成一个预定信号的电平。其结果是达到了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含有:上述的光盘;一个反射光光量信号探测部分,用来探测从光盘反射的光量;一个时标发生部分,用来产生与扇区地址的各个地址块相同步的门信号;一个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用来与门信号相同步地采样和保持关于设置在外周侧的地址块的反射光光量信号电平;一个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用来采样和保持关于设置在内周侧的地址块的反射光光量信号电平;一个差分电路,用来导出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的值与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的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增益转换部分,用来把差分电路和的输出转换成一个预定信号的电平。其结果是达到了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含有一个关于光盘的ID探测电路的光学记录/再生设备含有:一个跟踪误差探测电路,它又含有一些用来获得对上述光盘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分离探测器和一个宽带差分放大器,后者用来输出作为跟踪误差信号的各分离探测器所探测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分成分;一个包络探测电路,它又含有一个用来提取跟踪误差信号的高频成分的高通滤波器,一个用来对该高频成分进行全波整流的全波整流器,一个用来提取经全波整流的高频成分中的低频起伏成分的第一低通滤波器,和一个用来比较该低频起伏成分与一个参考电压以输出一个ID包络信号的第一比较器;一个极性探测电路,它又含有一个用来从跟踪误差信号提取第二低频成分的第二低通滤波器、一个从跟踪误差信号提取第三低频成分的第三低通滤波器,其中第三低频成分的带宽比第二低频成分的小、和一个用来比较第二低频成分和第三低频成分以输出一个ID极性信号的第二比较器;以及一个逻辑电路,用来根据包络信号和极性信号输出一个读出门和一个堤-槽识别信号。其结果是达到了上述目的。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例1的一个光盘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扇区地址格式的图。
图3A是示出数据区的一部分和一个扇区地址区的图。
图3B是说明在一个扇区地址区中的RF信号和TE信号的图。
图4A是说明光斑跟踪偏离和RF信号的图。
图4B是说明光斑跟踪偏离和RF信号的图。
图5A是说明根据例2的地址块布局的图。
图5B是说明根据例2的地址块布局的图。
图6A是说明根据例3的地址块布局的图。
图6B是说明根据例3的地址块布局的图。
图7A是说明两地址组中的连续坑斑的示意图。
图7B是说明两地址组中的连续坑斑的示意图。
图8A是说明当光斑再生堤迹道时对坑斑的读出操作的图。
图8B是说明当光斑再生堤迹道时对坑斑的读出操作的图。
图9A示出一个典型的数据波形。
图9B示出一个典型的数据波形。
图9C示出一个典型的数据波形。
图9D示出一个典型的数据波形。
图10是说明一个地址块内的数据布局的图。
图11是说明一种典型情况的图,其中各扇区地址上加上了地址号。
图12是说明一个示范性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
图13是说明一个地址校正部分的方框图。
图14是说明一个示范性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
图15A是说明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随扇区地址区5中的跟踪偏离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15B是说明当光斑沿迹道2上的轨迹(a)通过时的TE信号的图。
图15C是说明当光斑沿迹道2上的轨迹(b)通过时的TE信号的图。
图15D是说明当光斑沿迹道2上的轨迹(c)通过时的TE信号的图。
图16A是示出数据区的一部分和一个扇区地址区的图。
图16B是说明时标发生部分中产生门信号的时序图。
图16C是说明时标发生部分中产生门信号的时序图。
图17是说明根据例8的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
图18是说明一种含有一个ID探测电路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
图19A是说明一个以对称方式设置在一条堤与一条槽之间的中央位置处的ID部分的图。
图19B是说明当用一个光束扫描时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图。
图19C是说明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了一个高通滤波器之后得到的信号的图。
图19D是说明当用一个全波整流器对通过了高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进行全波整流所得到的信号的图。
图19E是说明当经全波整流的信号通过了第一低通滤波器后所得到的信号的图。
图19F是说明通过了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的图。
图19G是说明ID部分中的一个包络信号的图。
图19H是说明一个极性信号的图。
图20A是说明一个以对称方式设置在一条堤和一条槽之间的中央位置处的ID部分的图。
图20B是说明当用一个光束扫描时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图。
图20C是说明当跟踪误差信号通过了一个高通滤波器后得到的信号的图。
20D是说明当用一个全波整流器对通过了高通滤波器的信号进行全波整流所得到的信号的图。
图20E是说明当经全波整流的信号通过了第一低通滤波器后所得到的信号的图。
图20F是说明通过了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的图。
图20G是说明ID部分中的一个包络信号的图。
图20H是说明一个极性信号的图。
图21是说明一个逻辑电路的图。
图22是说明一个示范性堤-槽记录型光盘的图。
图23是说明一个记录/再生光盘的迹道结构的图。
图24是说明普通扇区地址的示意图。
图25是说明一个普通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
图26是说明在一个普通例子中的RF信号和TE信号的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将参考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些例子。
(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例1的一个光盘的概貌。在图1中,代号1代表光盘;代号2代表迹道;代号3代表扇区地址;代号4代表扇区;代号5代表扇区地址区;以及代号6代表数据区。
根据预定的物理格式,多个扇区被沿着迹道2相继地设置在光盘1上,每个扇区定义一个单元。每个扇区4都由一个指明了该扇区在光盘上的位置的扇区地址区5和一个实际记录数据区6组成。
图2示出一个扇区地址的示范性逻辑格式。一个扇区地址含有多个地址块。每个地址块都有一个地址号和一个重叠序列号。地址号和重叠序列号都由可识别的信息组成。在重叠序列号上写入了对每个地址块都是独有的一个值。
在本例中,每个扇区地址都含有4个采用同样格式的地址块。从扇区地址的始端开始,这4个地址块分别用ID1至ID4表示。
在图2中,代号10代表时钟同步信号(VFO);代号11代表地址标记(AM);代号12代表重叠序列号(ID号);代号13代表扇区的地址号;代号14代表误差探测码(EDC);代号15代表后缀符(PA)。代号16、17、18、19分别代表各个地址块。每个地址块都含有VFO10、AM11、ID号12、地址号码13、EDC14、和PA15。
在VFO10中记录了一个时种同步信号,它具有连续重复的图式,以保证即使在光盘转动可能出现起伏时也可获得地址信号的再生。用于读出数据的时钟通过把一个PLL(锁相环)锁定在这个图式上来产生。在AM11中记录了一个由用来指明地址数据开始点的特定代码图式所组成的地址标记。在ID号12中记录了一个对每个地址块都是独有的号码(重叠序列号)。在地址号13中记录了地址数据,该数据指明了对应于该地址号的某些或所有扇区在光盘上的位置。在EDC14中记录了一个根据地址号和ID号产生的误差探测代码。PA15是一个后缀符,用来保证误差探测代码的最后数据在记录时符合调制码的规则。
在本例中,每个地址块都具有图2所示的格式。只要根据本发明的地址块含有如地址号和重叠序列号(ID号)这样的最不可缺少的信息,它们便可以具有任何的格式。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地址块还可以含有如同前述的时钟同步信号、地址标记、重叠序列号、地址号、误差探测码、和后缀符那样的另外的信息。
图3A示出一个扇区地址区中的地址块布局。代号5代表扇区地址区,而代号6和7代表数据区。代号21和23代表槽迹道;代号22代表堤迹道;代号24代表光斑;代号25代表地址坑斑;代号26代表记录标记。假定了堤迹道和槽迹道的迹道宽度都是Tp。还假定了地址块ID1和ID2组成一个地址组,地址块ID3和ID4组成另一个地址组。每个地址组都相对于迹道中心沿径向偏移了Tp/2。具体地说,一个地址组向光盘中心(内周侧)移动了Tp/2,而另一个地址组离开光盘中心(外周侧)移动了Tp/2。或者也可以是,一个地址组离开光盘中心移动Tp/2,而另一个地址组则向光盘中心移动Tp/2。
图3B示出当光斑再生一个扇区地址区时得到的再生信号(RF信号)波形和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波形。一般,RF信号的振幅值基本上正比于光斑24在地址坑斑25上所占的面积。例如,当光斑24位于迹道中央时,光斑24照明地址块ID1和ID2的地址坑斑25的面积基本上等同于照明地址块ID3和ID4的地址坑斑25的面积。因此,如图3B所示,可以得到具有基本相同振幅的RF信号。
在槽迹道的数据区6和7中,TE信号的值正比于光斑24与槽迹道之间的偏离量。类似地,在由一些坑斑构成的扇区地址区5中,TE信号的值正比于光斑24与这些坑斑之间的偏离量。此外,TE信号的极性取决于坑斑25是位在光斑24的内周侧还是外周侧。所以如图3B所示,随着地址块的位置不同,得到的TE信号的极性也不同。
图4A和4B示出当光斑处于偏离迹道的状态时,扇区地址区中的RF信号情况。
图4A示出当光斑24向迹道内周侧偏移时扇区地址区5中的RF信号。图4B示出当光斑24向迹道外周侧偏移时的RF信号。在图4A中,在地址块ID1和ID2内由于光斑24通过时比较靠近地址块16和17,所以RF信号有较大的振幅;但在地址块ID3和ID4内由于光斑24通过时比较远离地址块18和19,所以RF信号有较小的振幅。因此在ID3和ID4中地址信号变得难以读出。不过,在一个扇区地址区中只要至少能正确地读出一个地址信号就可以了。在图4A的例子中,对应于ID1和ID2的RF信号是大的,由此能容易地读出ID1和ID2的地址。这样就读到了扇区地址区的地址。
类似地,在图4B中,虽然因ID 1和ID2的RF信号振幅比较小而难以读出地址,但相反地因ID3和ID4中的RF信号振幅是比较大的,所以读出地址比较容易。换言之,不论光斑相对于迹道中央是向内周侧偏离还是向外周侧偏离,扇区地址区中地址的可读出性都不会降低。
通过相对于ID3和ID4以交替的方式设置ID1和ID2,对于堤迹道和槽迹道的地址可读出性都不会降低。
此外,如图3B所示,TE信号的电平对每个地址组交替地跳变,即变成正的或负的。然而,随着使各地址组来回摆动,电平跳变的频率增加了。具体地说,从光斑通过一个扇区地址区通常所需的时间周期(100μs或更小)来看,TE信号电平跳变的频率为10kHz或更高,这大为超出了光斑能跟踪目标迹道的控制频带。因此难以保证光斑能够对这样的TE信号电平跳变作出响应。不过,由于各地址组的布局使得每个地址组向内周侧或外周侧摆动相同的量,所以电平变化的平均值基本上为零,从而不可能出现光斑因直流成分而发生偏离的情况。其结果是,刚通过扇区地址区后跟踪偏离被最小化了,从而可以减小对后续数据区的跟踪控制的干扰。
虽然本例说明了在一个扇区地址区中设有4个地址块的情况,但这个数目并没有限制。对于均衡地在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偶数个地址块的情况,都能得到防止通过地址区后对迹道控制的干扰的效果。对于设置奇数个地址块的情况,则因TE信号的电平跳变将出现直流成分,但由于TE信号电平跳变的频率高于迹道控制频带,所以其影响很小。从地址的可读出性和迹道控制的稳定性来说,希望均衡地在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偶数个地址块。
虽然在本例中多余地提供了4个地址块,但只要在扇区地址与准备记录于各个地址块中的地址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不一定需要所有的地址号都是相同的。
(例2)
下面将参考图5A和5B说明本发明的例2。例2涉及一种光盘,其中在一个扇区地址区5中加上了非地址的附加信息。
图5A和5B示出了扇区地址区中的信息块布局。在图5A和5B中,代号107、108、109代表附加信息块,其中记录的信息不是地址号信息。地址块16、17、18、19各自都含有用来根据ID号识别出地址号的地址信息。地址块16、17、18、19与图2所示例1中说明的地址块相似。
与例1中地址块16、17、18、19的情况相同,记录附加信息块也按沿径向移动约Tp/2的距离设置。
特别地,对于附加信息块比地址块短或者不可能分割附加信息的情况,则如图5A所示,附加信息块107或者设置在内周侧(图中虚线所示),或者设置在外周侧(图中实线所示)。
对于附加信息块比较长的情况,则如图5B所示它可以被分割成两个可识别的单元108和109,并且交替地设置在迹道的内周侧和外周侧。通过采用上述构形,有可能像例1一样地改善跟踪偏离时的地址信息和附加信息的可读出性以及通过扇区地址区时和通过扇区地址后的迹道控制稳定性。
虽然根据本例附加信息块是设置在每个扇区地址区的最后端处的,但附加信息块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处而不会影响根据本例所达到的效果。虽然在图5B中位在内周侧的附加信息块108是在地址块19之后读出的,但例2也可改为在地址块19之后读出位在外周侧的附加信息块,然后再读出位在内周侧的附加信息块。
(例3)
下面将参考图6至9说明本发明的例3。
图6A和6B示出扇区地址区中地址块的布局。在图6A和6B中,代号110和112代表槽迹道;代号111代表堤迹道;代号113、114、115、116、117、118、119和120代表地址块;以及代号24代表光斑。在图6A中先形成槽迹道(槽)110和设置在其两侧的地址块113、114、115、116。然后在一个主光盘旋转一周之后,形成槽迹道112和设置在其两侧的地址块117、118、119、120。
在例3中,如图6B所示,光肋上数据的布置使得每个地址块中的最后图式不是坑斑,并且下一个地址块中的始端图式也不是坑斑。
特别地,切割主光盘时在地址块的最后图式和始端图式中制作了比旋转精度(Δx)长的无坑斑数据。
下面说明为什么光盘上的数据要布置得在每个地址块中的最后图式和下一个地址块中的始端图式都不是坑斑的理由。
首先将简单地说明一种形成迹道和地址坑斑的方法。一般,迹道和地址坑斑是通过把切割激光照射到一个转动的主光盘上来形成的。当激光连续照射时,将得到一条连续的凹槽,这个凹槽就是一条迹道(即本例中的槽)。通过根据一个代表地址的记录信号来接通和切断激光照射从而得到不连续的照射激光,就在被激光照射的部分形成了一些坑斑,从而记录了地址信号。换言之,对于含有扇区地址的光盘,迹道和地址是这样形成的:在光盘的每一周完整的转动中,在以主光盘每转动一周切割激光沿径向移动一个迹道宽度的方式移动切割激光的同时,把切割激光的照射控制在凹槽部分和地址坑斑部分上。
根据例1和例2的摆动的地址也是用类似于上述形成迹道和地址坑斑的方法形成的。具体地说,槽迹道(槽)是用激光形成的,而地址坑斑是以分开的方式设置的,即或者设置在迹道的内周侧或者设置在迹道的外周侧。因此在扇区地址区中,切割激光一方面被接通和切断,一方面其中心又对每个地址块向光盘中心或背向光盘中心移动Tp/2。
图7A和7B是示出两个地址组连接在一起的那一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地说,这两个图说明了两个地址块共中一个连续的坑斑阵列的情况。
图7A示出希望有的坑斑构形。地址块114的最后一个坑斑和地址块115的第一个坑斑形成在离每个地址块中心有一个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由于地址坑斑是在切割主光盘的同时移动地址区中的激光来形成的,对于要在一个连接着地址块114和地址块115的部分中形成坑斑的情况,在沿径向移动切割激光的同时该激光仍照射着光盘。其结果是如图7B所示,将形成不正确的斑坑,从而不可能再生出正确的数据。
由于主光盘的旋转精度等有一些起伏,同一ID号中不同地址块(例如图6A中的地址块113和117)沿着圆周边方向的位置不一定相同。如果如图6A所示它们的位置偏离为Δx,则由于地址块118的尾端与地址块115的始端互相重叠了一个距离Δx,所以有可能在再生堤迹道111时不能精确地探测出再生(RF)信号。
图8A和8B是说明在光斑24再生堤迹道111时对坑斑的读出操作的图。图8A示出当位在两个地址块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坑斑阵列不能分辨时的地址块118和地址块115。具体地说,图8A示出的情况是,地址块118和地址块115在物理意义上和时间上互相重叠了Δx的切割精度,并且地址块115的始端是坑斑数据。
在该情况中,如果地址块118尾端处的无坑斑数据与115始端的坑斑数据相重叠,则从光盘读出的再生信号将被认为是表明有坑斑存在,所以记录在地址块118中的数据将不能被正确地再生。
图8B是说明当地址块的始端和尾端都是无坑斑数据时的示意图。在再生图8B中的地址块118时,如果地址块118的最后数据中的无坑斑数据与地址块115始端中的无坑斑数据相重叠,则再生信号将是无坑斑数据,所以记录在地址块118中的数据可以正确地再生。另一方面,在再生记录于地址块115中的数据时,地址块115始端中的无坑斑数据的数目不能被正确地读出。然而,一般来说一个地址块的始端是一个VFO区,并且由于只要能够在VFO区后面的AM区中重新建立起同步再读出记录在地址数据区中的数据,使得能正确地识别地址号与误差探测码(EDC)就可以避免对地址块读出操作的固有问题,所以并不总是有必要再生出所有记录在VFO区中的数据。
图9A至9D示出一些典型的数据波形。
图9A和9B各自示出位在地址块始端的一个VFO(时钟同步信号)图式。根据记录修改的码由NRZ(非回零)代表。在码“1”处记录信号的电平被反转。图9A和9B中的图式是一种每隔4T反转一次的图式,其中T代表记录码的周期。这保证了这种重复性图式的始端点是以一个空格开始。
图9C和9D各自示出位在地址块尾端的一个后缀符(PA)图式。
在该后缀符中,由于在记录时误差探测码的最后数据必须符合修改码的规则,后缀符前面部分中的图式随着它所跟随的是一个标记还是一个空格而不同。这保证了后缀符的随后部分总是空格。
这样,通过如图9A至9D所示那样保证了每个扇区地址块的始端图式和最后图式都是空格,就变得可能防止在地址块以摆动方式布设时因主光盘切割中的不正确斑坑形成和扇区地址再生时各地址块的重叠所造成的地址数据读出误差。在本例中,即使对于地址块重叠高达4T长度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误差。
形成凹槽和地址坑斑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作为另一种方法,可以在主光盘的一周旋转中只有Tp/2的移动,并按照依次在内周侧形成地址组,然后形成凹槽、再在外周侧形成地址组的次序操作。在此情形下,由于摆动的各个地址是在不同的旋转周中切割的,所以不会出现因斑坑连接而造成的畸形;然而,因旋转精度误差所造成的地址块重叠仍可能发生。所以,本例中的结构,即光盘上数据的布局面使得每个地址块的最后图式不是坑斑并且接着的地址块的开始图式也不是坑斑,仍然是有效的。在这种切割方法中,每三周旋转形成一条凹槽。
或者,还有可能使用一组三个激光束分别切割出迹道槽、内周侧的地址坑斑、和外周侧的地址坑斑,也就是说,一个激光束用来形成迹道槽,一个激光束用来形成内周侧的地址坑斑、一个激光束用来形成外周侧的地址坑斑,并且各个激光束在各个预定的位置处被接通或切断。在此情形中,由于摆动的各个地址是在不同的旋转周中切割的,所以不会出现因坑斑连接而造成的畸形;但因激光定位精度误差所造成的地址块重叠仍可能发生。所以,本例中的结构,即光盘上数据的布局使得每个地址块的最后图式不是坑斑并且接着的地址块的开始图式也不是坑斑,仍然是有效的。这种切割方法使用了复杂的切割设备。
(例4)
下面将参考图10说明本发明的例4。
图10示出了扇区地址块中的数据布局。与例1相同,代号110和112代表槽迹道;代号111代表堤迹道;代号113、114、115、116、117、118、119和120代表地址块;以及代号24代表光斑。ID1中的地址块113含有以下数据:VFO1、地址标记(AM)、ID号、地址号、EDC、和后缀符(PA)。ID2中的地址块114含有以下数据:VFO2、地址标记(AM)、ID号、地址号、EDC、和后缀符(PA)。跟在ID1和ID2后面的ID3和ID4也含有类似数据。每个地址中各数据的排列次序与例1中的相同。
与例1的区别是,ID1和ID3地址块的VFO1长度比ID2和ID4地址块的VFO2长度长。
当用光斑24再生一个扇区地址区时,依次地再生出记录在ID1和ID2地址块中的数据。
数据区6由一个迹道构成,但扇区地址区5却由一个其中形成有地址坑斑的镜面构成,该镜面相对于迹道中心偏移了Tp/2。因此如图4所示,作为数据区6中的再生信号的RF信号的直流信号成分(直流电平)与扇区地址区5的RF信号的直流信号成分(直流电平)不同。所以当光斑24刚从数据区6移动到扇区地址区5时,RF信号的电平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使数据(VFO1)的相位匹配于记录/再生设备在读出记录于ID1中的数据时所使用的数据读出时钟,锁定PLL所需的时间要比没有电平变化的情况多。然而,当光斑24从ID1移动到ID2时,由于RF信号的电平没有变化,所以为了使数据(VFO2)的相位匹配于记录/再生设备在读出记录于ID2中的数据时所使用的数据读出时钟,锁定PLL所需的时间要比有电平变化的情况少。其结果是,可以让VFO1的长度比VFO1的长度短。
当再生堤迹道的扇区地址区时,对前一个地址组(ID1、ID2)的再生时钟不一定要与对后一个地址组(ID3、ID4)的再生时钟相一致。这是因为前一个地址组是与位在该堤迹道的外周侧的相邻槽迹道同时记录的,而后一个地址组则是与位在该堤迹道的内周侧的相邻槽迹道同时记录的,所以在形成外周侧的槽迹道与形成内周侧的槽迹道之间可能发生转动变化和/或频率变化。因此,在后一地址组的第一个地址块(ID3)的VFO1处记录/再生设备将重新锁定PLL。较长的VFO1可提供较稳定的锁定。
对于所有地址块的数据长度都相同的情况,可以使ID2和ID4中的VFO1长度与记录/再生设备为了能正确地再生记录在ID1和ID3中的数据所需要的VFO1长度相等。不过,这个方法使ID2和ID4中的VFO1不必要地长,而长的VFO1将造成浪费。
因此,只要能确保每个地址块所需的VFO长度,可以让ID2和ID4中的VFO1长度短于ID1和ID3中的VFO1长度。其结果是,有可能在保持地址可读出性的同时,减少冗余的数据。
通过把ID1中的VFO1长度设定得与ID3中的VFO1长度相等,并把ID2中的VFO1长度设定得与ID4中的VFO1长度相等,则所有地址组中的数据长度也将变得相等,于是与例1中的情况相同,基本上不会对扇区地址区中跟踪误差信号的平均值有任何影响。
(例5)
下面将参考图11说明本发明的例5。
图11示出一个例子,其中给例1所述光盘的扇区地址区设定地址号。代号5代表扇区地址区;代号6和7代表数据区;代号51、53、61、63代表槽迹道;代号52和62代表堤迹道;以及代号54、55、56、57、64、65、66、和67代表地址块。
现在将说明本例中所采用的一种设定地址的方法。假定准备记录在扇区地址区5中的地址代表后继数据区7的扇区。还假定各个槽迹道和堤迹道是逐个迹道地交替排列的,并依次地给它们指定扇区地址。在一组地址块(ID1至ID4)中只设定槽迹道一个扇区的地址值,使得同一个值被重复地记录。假定槽迹道61的扇区地址为#n,槽迹道51的扇区地址为#(n-1)。则#n被作为地址块54、55、56、57的地址值被记录在各个地址区(图2中的地址13)中。假定堤迹道52的扇区地址为#(n+k-1);则堤迹道62的为#(n+k);槽迹道53的为#(n+2k-1);槽迹道63的为#(n+2k),这里每过一周迹道迹道号将增加k。作为地址块64、65、66、67的地址值,记录了#(n+2k)。
(例6)
图12是说明根据例6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在读出例1光盘扇区地址方面的方框图。在图12中,代号31代表光盘;代号32代表光盘电机;代号33代表光学头;代号34代表地址再生部分。地址再生部分34含有:一个加法电路35、一个波形平衡部分36、一个数据分割部分37、一个PLL38、一个解调器39、一个AM探测部分40、一个转接器41、以及一个误差探测部分42。代号43代表误差校正部分,而代号44代表地址校正部分。
虽然进行了光斑沿聚焦方向的位置控制处理,但由于是用普通的聚焦控制方法实现的,所以这里略去对聚焦控制的说明。
下面将说明图12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在读出记录于一个扇区地址区中的数据时的操作,该扇区地址区中含有如图11所示的地址块布局。
光学头33把激光照射到光盘31上,由此根据从光盘31反射的光量探测到两个再生信号。这两个再生信号被加法电路35相加,给出一个RF信号,然后该RF信号被引导通过波形平衡部分36、数据分割部分37、PLL38、解调器39、转接器41、和误差探测部分42,从而对每个地址块提取出一个地址号和一个ID号。提取地址号和ID号的操作与前面对普通例子所说明的操作相同。
当光斑24再生槽迹道51到61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信号分别是:(#n,1)、(#n,2)、(#n,3)、和(#n,4),这里成对的符号是(地址号,ID号)。这些值被输入给地址校正部分44(见图13)。
另一方面,当光斑24再生堤迹道52到62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信号分别是:(#n+2k,1)、(#n+2k,2)、(#n,3)、和(#n,4),这些值被依次地输入给地址校正部分44。
在地址校正部分44中,根据各对再生的地址号和ID号来判断扇区的地址值。这一判断利用了格式的规则,在该格式中给每个地址块指定了一个地址值。本例中采用的是图11所示的格式。根据这样的格式规则,当被再生的是一个槽扇区时,所有4个再生的地址值都相同,而当被再生的是一个堤扇区时,变得只是同一个地址组内的地址值才是相同的。两个地址组的地址值之差是2k,对应于两周迹道的扇区数目。
图13示出根据一个例子的地址校正部分。在图13中,代号71、72、73、74代表存储器;代号75和76代表比较器;代号77代表判断电路;代号78代表加法器;代号79代表除法器。已在图12所示的误差探测部分42中被判定没有误差的地址号和ID号被输送给地址校正部分44。在图13所示的地址校正部分中,在各个ID区中再生的地址号分别被存储在对应于相应ID号的存储器71、72、73、74中。比较器75比较存储在存储器71和72中的分别来自ID1和ID2区的两个地址号。如果它们相符合,则判定这地址号被正确地再生,从而向判断电路输出一个“符合”信号,并把该地址号输送给加法器78。
类似地,比较器76比较存储在存储器73和74中的分别来自ID3区和ID4区的两个地址号。如果它们相符合,则判定该地址号被正确地再生,从而向判断电路输出一个“符合”信号,并把该地址号输送给加法器78。加法器78相加这两个地址号,然后把结果输送给除法器79。除法器79把输入值除以2,再把结果作为探测到的地址号输出。判断电路77根据来自比较器75和76的“符合”信号判断所得到的地址号是否正确。
下面将说明一种读出存储在含有图11所示地址块的扇区地址区中的数据的方法。当光斑24再生槽迹道51到61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号分别是:(#n,1)、(#n,2)、(#n,3)、和(#n,4),这里成对的符号表示(地址号,ID号)。这样,所有的地址值都一致,所以判断电路77将判定它是正确地址,同时进行上述的数学操作以得到地址值,由此得到扇区地址#n。当光斑24再生堤迹道52到62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号分别是:(#n+2k,1)、(#n+2K,2)、(#n,3)、和(#n,4)。比较器75和76也各自输出一个“符合”信号。判断电路77判定它们是正确地址,同时进行上述的数学操作以得到地址值,由此得到扇区地址#(n+k)。
根据本例,没有必要去识别一个扇区是属于槽迹道的还是堤道的,所以总是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操作来得到扇区地址。
不过,根据本例的地址校正方法也适用于下述情况,其中例如由于系统控制的目的而需要区分槽地址和堤地址。自比校器75和76输出的地址号也被提供给判断电路77,并在那里判断它们的符合性。如果它们相符合,则判断电路77将判定它们代表一个槽扇区的地址,如果它们不符合,则将判定它们代表一个堤扇区的地址。如果判断电路77通过比较这两个地址号并发现它们的差值为2k时才判定它们属于堤扇区,则能得到更为严格的判断。
虽然本例只说明了所有地址块ID1至ID4都被无误差地再生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对于在误差探测部分42中探测到了一个误差的情况,即使来自一个比较器的信号表明“不符合”,但仍可以把与有误差地址块位于同一地址组中那个无误差地再生的地址块的地址用作为地址号。
此外,在本例中虽然保证了在再生槽迹道时可以读到相同的地址号,但本例也适用于保证在再生堤迹道时可以读到相同的地址号。虽然对一个槽迹道的一组地址块(ID1至ID4)重复地设置了相同的地址号,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已知各个ID号和它们的记录格式(规则),则可以根据ID号和它们的记录格式(规则)来产生地址号,以此来代替上述的地址记录格式(规则)。
(例7)
下面将参考14、15A至15D、和16A至16C来说明本发明的例7。例7涉及到一种用来探测光斑跟踪偏差的设备。
图14是说明根据例7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在图14中,代号31代表光盘;代号32代表光盘电机;代号33代表光学头;代号34代表地址再生部分;代号81代表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81含有一个差分电路82和一个LPF(低通溏波器)83。代号84代表相位补偿部分;代号85代表头驱动部分;代号90代表时标发生部分;代号91代表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代号92代表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代号93代表差分电路;以及代号94代表增益转换电路。
下面将说明图14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在一个扇区地址区中探测光斑与迹道之间的偏离量(跟踪偏离量)方面的操作,其中的扇区地址区具有如图10所示布局的地址块。
光学头33把激光照射到光盘31上,由此根据反射光光量探测到两个再生信号。这两个再生信号被地址再生部分34转换成一个RF信号,进而从该RF信号中对每个地址块提取出一个地址号和一个ID号;这一操作与前面对普通例子所说明的操作相同。差分电路82导出两个再生信号之间的差值,导出的差值被引导通过LPF83,以输出一个TE信号。
图15A是说明处于偏离迹道状态时在扇区地址区5中的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的变化的示意图。如例1中所说明的,TE信号的电平偏移基本上正比于光斑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并且电平偏移的方向由光斑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确定。这里假定当光斑24通过地址块的外周侧时TE信号取负值,当光斑24通过地址块的内周侧时TE信号取正值。当光斑24沿迹道2中的轨迹(a)移动时,在ID1和ID2区中由于光斑24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较小,所以TE信号的电平偏移VTE1取较小的负值。在ID3和ID4区中由于光斑24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TE信号的电平偏移VTE3取较大的正值。结果得到图15B所示的TE信号。
当光斑24沿迹道2中的轨迹(b)移动时,由于光斑24与地址块ID1至ID4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所以电平偏移量的大小也相同。在ID1和ID2区中电平偏移VTE1取负值,而在ID3和ID4区中电平偏移VTE3取正值。结果得到图15C所示的TE信号。
当光斑24沿迹道2中的轨迹(c)移动时,在ID1和ID2区由于光斑24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TE信号的电平偏移量VTE1取一个较大的负值;而在ID3和ID4区由于光斑24与地址块之间的距离较小,所以TE信号的电平偏移量VTE3取一个较小的正值。结果得到图15D所示的TE信号。
如果15A至15D所示,VTE1和VTE3的变化取决于光斑24是沿迹道2中的哪个位置移动的,所以跟踪偏离量可以根据两个电平偏移量的差值来导出,也就是根据V跟踪偏离=VTE1-VTE3导出。如果光斑24沿迹道2的中央轨迹(b)移动,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3=0;如果光斑24沿迹道2中的轨迹(a)移动,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3<0;如果光斑24沿迹道2中的轨迹(c)移动,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3>0。这样便可以得到跟踪偏移的方向和大小。
下面将说明时标发生部分90在产生用来对TE信号采样的时标信号时的操作。图16A示出了数据区的一部分和一个扇区地址区。图16B和16C是时标发生部分90中的门信号发生的时序图。地址读出信号从地址再生部分34输入给时标发生部分90。根据地址读出信号产生一个与内周侧地址块相同步的门信号GT1和一个与外周侧地址块相同步的门信号GT2。门信号GT1是用来采样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中的TE信号的信号。门信号GT2是用来采样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中的TE信号的信号。
图16B示出当例7的记录/再生设备已成功地读出了ID1的一些典型门信号GT0、GT1和GT2。如果成功地读出了ID1,则可以得知ID2、ID3和ID4出现的时刻。例如,倒7的记录/再生设备可以产生与ID1的尾端相同步的信号GT0。当产生了与ID1尾端相同步的信号TG0后,就可以在产生门信号GT0的时刻基础上延时T1产生门信号GT1;并在产生门信号GT0的时刻的基础上延时T2产生门信号GT2。这样就产生了用来采样和保持位于内周侧的地址块ID2中的TE信号的门信号GT1和用来采样和保持位于外周侧的地址块ID3(或ID4,为了方便本例中假定为ID3)中的TE信号的门信号GT2。
图16C示出了一个与一个扇区地址区相同步并代表该扇区地址区的典型门信号GT0,还示出了与门信号GT0相同步的门信号GT1和GT2。
假定代表扇区地址区的门信号GT0在该扇区地址区的紧前方上升。门信号GT1产生于比产生门信号GT0晚一个时间长度T3的时刻。门信号GT2产生于比产生门信号GT0晚一个时间长度T4的时刻。于是便产生了用来采样和保持位于内周侧的地址块ID2中的TE信号的门信号GT1和用来采样和保持位于外周侧的地址块ID3(或ID4,为了方便本例中假定为ID3)中的TE信号的门信号GT2。
利用由时标发生部分90所产生的门信号GT1和TG2,则对于例如图16B所示情况,位于外周侧的地址块ID3中的TE信号的电平VTE3将被与门信号GT2同步地存储在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91中,而位于内周侧的地址块ID2中的TE信号的电平VTE1将被与门信号GT1同步地存储在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92中。结果从差分电路93输出一个值(VTE1-VTE3)。由于这个值对应于跟踪偏离量,所以它可以在增益转换部分94中通过把其电平调节到TE信号电平而进一步被转换成跟踪偏离信号(OFTR信号)。在跟踪控制系统中,由于在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81、相位补偿部分84和头驱动部分85中所产生的偏离成份等等,可能在跟踪控制系统中出现TE信号被控制为零但光斑实际上并不位于迹道中央的情况。所以,通过把记录/再生设备布局成具有图14的结构,使它产生能用来校正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偏离的OFTR信号,就有可能把光斑定位到迹道中央。也有可能利用图16C所示的门信号GT0、GT1和GT2把光斑定位到迹道中央。
门信号GT1应该被产生得同步于一个位于内周侧的地址块,门信号GT2应该被产生得同步于一个位于外周侧的地址块。门信号GT1和GT2并不限定于某个特定的地址块。
虽然时间长度T1和T2并不需要十分精确,但各个地址中的坑斑布局图式最好用同样的周期来测量。例如,在图10所示的地址格式中,预先设定了地址块ID1和ID3的时钟同步信号(VFO1)要比其他区域长得多,所以这两个区域因其再生信号变得稳定(特别是在后面部分)而适合于用来采样。
虽然在本例中在内周侧和外周侧都只采样了一个地址块,但为了对付迹道有局部弯曲的情况,可以通过分别利用位于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多个地址块的平均值来探测跟踪偏离信号,从而得到平均性更好的值。
(例8)
下面将参考图17说明本发明的例8。
图17是说明根据例8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在图17中,代号31代表光盘;代号32代表光盘电机;代号33代表光学头;代号34代表地址再生部分;代号81代表跟踪误差信号探测部分;代号84代表相位补偿部分;以及代号85代表头驱动部分。代号90代表时标发生部分;代号91代表外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代号92代表内周值采样保持部分;代号93代表差分电路;以及代号94代表增益转换电路。代号100代表反射光光量信号探测部分。反射光光量探测部分100含有一个加法电路101和一个LPF(低通滤波器)102。
在图17中,代号31、32、33、34、81、84、85、90、91、92和93所代表的内容与例7的相同,因此这里略去对它们的操作的说明。在例7中为了探测跟踪偏离量而采样保持了TE信号,但在例8中跟踪偏离量的探测是通过采样保持由反射光光量信号探测部分100所探测到的反射光光量信号(AS信号)来实现的。
在反射光光量信号探测部分100中,光学头33中的一个双分离光敏元件的输出在加法电路101中相加,然后相加的信号被引导通过LPF102(其频带为几十kHz,该频带高于跟踪控制频带但低于RF信号频带),以除去其中的高频成分。结果探测到一个代表平均反射光光量的AS信号。
如例1中所说明的,随着光斑24的通过位置不同RF信号分别如图3B、4A和4B所示那样地移动。图4A示出当光斑24沿偏向内周侧的位置通过时的RF信号,图4B示出当光斑24沿偏向外周侧的位置通过时的RF信号。
由于AS信号代表RF信号的平均电平,所以AS信号随着RF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与位于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地址块相同步地采样和保持AS信号并像例7那样求出它们之间的差值,便可以探测到一个对应于跟踪偏离量的信号。在例7中用于采样保持的门信号GT1和GT2是由时标发生部分90产生的。但是就产生门脉冲信号的定时性来说,由于在地址块中那些具有相同坑斑图式的部分中采样AS信号能够获得更精确的探测,所以最好采用从VF0部分、AM部分、或者一个专门设置的坑斑部分导出的AS信号。
此外,例8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可以与例7一样,使用利用AS信号探测到的跟踪偏离信号(OFTR信号)来校正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偏离。
(例9)
下面将参考图18、19A至19H、20A至20H和21来说明根据本发明例9的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例9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含有一个关于光盘的ID探测电路。
如图19A所示,用于例9的光盘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堤和槽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以对称的形式设置了一些ID部分。或者,该ID部分也可以具有图3A所示的结构。例9提供了这样一种功能,即根据从光盘再生的一个信号探测出ID部分的位置和极性,并输出在光盘设备中用作读出信号的参考的读出门信号和堤槽识别信号。
图18是说明本发明例9所示的含有一个对于光盘的ID探测电路的光盘记录/再生设备的方框图。在图18中,跟踪误差探测电路101接收从光盘(未示出)反射的光束103。跟踪误差探测电路101含有用来探测跟踪信息的分离式探测器102和一个宽带工作的差分放大器104,后者用来输出作为跟踪误差信号105的两个分离探测器102的探测信号之间的差分成分。跟踪误差信号105被分别输入给一个包络探测电路106和一个极性探测电路122包络探测电路106含有:一个高通滤波器107,用于提取跟踪误差信号105中的高频成分;一个全波整流器109,用于使高频成分108受到全波整流;一个第一低通滤波器111,用于从经全波整流后的高频成分110中提取一个低频起伏成分112;以及一个第一比较器114,用于对低频起伏成分112与一个参考电压113进行比较并输出ID包络信号115。极性探测电路112含有:一个第二低通滤波器116,用于从跟踪误差信号105中提取一个第二低频成分117;一个第三低通滤波器118,用于从跟踪误差信号105中提取一个第三低频成分,其中第三低频成分119的带宽比第二低频成分117的带宽小;以及一个第二比较器120,用于对第二低频成分117与第三低频成分119进行比较并输出ID极性信号121。
图19A至19H是一些说明根据例9的各个部分的操作的信号波形图。下面将参考图19A至19H说明根据例9的操作。
图19A是说明在再生槽迹道时扫过光盘上的一个槽迹道的光束的示意图。图19A中的符号○代表光束,阴影部分代表槽迹道。在堤和槽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以对称的方式设置了ID部分,这些ID部分是插入在各迹道之间的。
图19B是说明用光束扫描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105的图。跟踪误差信号105是通过再生ID部分中的信号坑斑并利用宽带差分放大器104取出高频成分而得到的。对于记录在非ID部分的槽迹道内的任何信号,由于两个分离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具有相同的相位,所以在差分放大器104中它们被互相抵消,于是不会作为跟踪误差信号被探测出来。
图19C示出跟踪误差信号105通过了高通滤波器107之后得到的信号。跟踪误差信号105被输入给高通滤波器107,然后输出如图19C所示的跟踪误差信号105的高频成分108。其中两个ID部分之间的跟踪误差信号间隙即直流成分和因伺服扰动造成的低频起伏都被高频滤波器107除去了。
图19D示出通过高通滤波器107的信号被全波整流器109全波整流之后所得到的信号。在全波整流器109中高频成分得到全波整流,然后被输入给第一低通滤波器111。
图19E示出经过全波整流的信号通过第一低通滤波器111后所得到的信号。已被第一低通滤波器111平滑化后的低频起伏成分112被第一比较器114根据其与图19E中所示的参考电压113这间的关系数字化,从而产生了如图19G所示的ID包络信号115。
另一方面,跟踪误差信号105被输入给第二低通滤波器116和第三低通滤波器118,分别提取出第二低频成分117和第三低频成分119。如图19F所示,两个ID部分之间的跟踪误差信号间隙即直流成分在所提取的波形中被原样地保留下来,并且由于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的频带差别,第二低频成分117的幅度总是大于第三低频成分119的幅度。而且,即使再生光束处于偏离迹道的状态,这种幅度之间的关系也总是成立的。结果,第二比较器120通过比较第二低频成分和第三低频成分将输出一个表明ID部分位置改变的ID极性信号121(图19H)。在本例中,在包络信号有效的时期内探测到一个作为极性信号的下降边沿。
下面将说明在为了再生堤迹道而用光束扫描光盘的一个堤迹道时所得到的极性信号。
图20A是说明为了再生堤迹道而用光束扫描光盘的一个堤迹道的示意图。关于与上述例9中为得到极性信号所进行的槽迹道扫描操作相同的操作的说明将略去。
堤迹道扫描情况与槽迹道扫描情况在迹道误差信号间隙位置(跟踪误差信号的相位)方面的差别示于图20B,在从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相位方面的差别示于图20F。与扫描槽迹道得到极性信号的情况相似,例9将在包络信号有效期间探测出一个上升边沿作为极性信号。
下面将指出在实现例9的包络探测电路106和极性探测电路122时的一些优选的参数。进行实验的条件是:光盘的再生线速度为6m/s;数据率为14Mbps(每秒兆比特);ID周期为0.4mm。尽管有一些输出丢失(即信号的微小丢失),对于高通滤波器107的截止频率约为1MHz和第一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100kHz的情况,精确地探测到了包络信号115。在同样条件下,通过使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具有约10倍的频带差别,即第二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10kHz和第三低频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10kHz,极性信号121的探测误差变为零。所以对于光束偏离得到了极好的探测结果。
现在将说明图21所示逻辑电路的一个具体例子。对该逻辑电路131的输入信号是上述的包络信号115和极性信号121;输出信号是读出门信号127和堤-槽识别信号128。极性信号121被输入给一个下降边沿探测电路130和一个上升边沿探测电路123,这两个电路将输出边沿脉冲。一个“与”门电路124仅当包络信号115有效时才提取边沿脉冲。提取到的边沿脉冲被输入给一个RS(复原/设置)触发器125。RS触发器125输出堤-槽识别信号128。
下面将说明识别堤、槽的一种方法。
当一条槽迹道被跟踪时,在包络信号115有效期间将探测到极性信号121的下降边沿,于是有一个复原(R)信号输入给RS触发器125,结果堤-槽识别信号128变为低电平。
另一方面,当一条堤迹道被跟踪时,在包络信号115的有效期间将探测到极性信号121的上升边沿,于是有一引设置(S)信号输入给RS触发器125,结果堤-槽识别信号128变为高电平。
因此有可能根据堤-槽识别信号的高/低电平来探测到堤或槽。一个延时电路126和一个“与”门129除去包络信号115中的不需要的脉冲噪声,由此产生读出门信号127,用作光盘驱动设备的信号读出参考。
逻辑电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电路,而是还可以在根据ID包络信号和极性信号产生读出门信号和堤-槽识别信号时具有图式匹配或误差探测保护的功能。
根据上述构形,即使与本例中的光束情况不同,对于光束相对于迹道中心偏离(即迹道偏离状态)的情况,极性探测的精度也不会降低。结果,本例使得可能精确地判断光束是在堤迹上还是在槽迹道上。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光盘含有以对称方式设置在一个堤迹道与一个槽迹道之间中间位置处的ID部分。其结果是,即使对于再生光束发生偏离或者再生信号有输出丢失的情况,也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ID部分的位置和极性。所以,根据本发明,作为读出参考的读出门信号的产生和堤-槽的识别都变得稳定,从而大为改善了光盘驱动设备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能够在堤迹道和槽迹道上进行记录/再生,并含有设置在相连迹道之间相对于中间位置有偏移处的扇区地址。组成一个扇区地址的多个地址块被分成一些地址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两个或多个址块;各个地址组的设置使得它们相对于迹道中央沿径向交替地向内周侧和外周侧摆动。这样,即使光斑偏离了迹道,也可以可靠地读出扇区地址。此外,可以减少由于一个扇区地址区内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变化所造成的迹道控制干扰。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光盘中,设置了一些地址组,其中每个地址组至少包括两个或多个地址块,在每个地址块的始端部分都加上了一个时钟同步信号,并且地址组的第一个地址块的时钟同步信号比其他地址块的时钟同步信号长。这样可以稳定地再生出地址组的始端部分。其结果是可以可靠地进行与读出时钟的同步和数字化切割电平的设定等等。有可能正确地解调记录在比记录时钟同步信号的部分晚访问的那些部分内的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中,当再生摆动的各个地址块时,不论对于堤迹道和槽迹道都能够根据各个重叠序列号来校正读出的地址号。其结果是,可以对一个扇区地址中的各个地址块读出不同的地址号,从而得到精确的地址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中,可以通过探测位于内周侧的地址块中的跟踪误差信号或反射光光量信号与位于外周侧的地址块中的迹道误差信号或反射光光量信号之间的差值,来探测光斑与迹道这间的真实迹道偏离量。此外,通过利用这个跟踪偏离量来校正跟踪误差信号,可以实现一个能够使光斑始终位于迹道中央的跟踪控制系统。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中,含有高频成分的宽带跟踪误差信号在一个跟踪误差探测电路中探测,而ID包络信号则仅仅根据跟踪误差信号内的ID部分利用一个高通滤波器、一个全波整流器、一个第一低通滤波器和一个第一比较器探测。这时,即使在再生记录于迹道上非ID部分中的数据时,其振幅也不会出现在差分放大器所探测到的跟踪误差信号中,从而不会发生探测错误。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设备中,对称地设置于堤迹道和槽迹道之间的ID部分的极性由一个第二低通滤波器,一个第三低通滤波器和一个第二比较器探测。这时即使当光束处于迹道偏离状态时跟踪误差信号会带有幅度扰动,但由具有不同频带的第二和第三低通滤波器所产生的极性信号方向也不会改变。此外,由于读出门信号是根据包络信号产生的,并且极性信号的方向是在包络信号有效期间中确定的,所以有可能识别光束是在跟踪一个堤迹道还是一个槽迹道。

Claims (3)

1. 一种凸脊/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1),包括多个扇区(4),多个扇区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扇区地址区(5)和一个数据区(6),其特征在于:
这些凸脊/凹槽沿着光盘(1)的圆周边方向都是不连续的螺旋形,所述扇区地址区(5)位于沿着光盘(1)的圆周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凸脊/凹槽之间的区域,所述扇区地址区(5)包括多个地址块(16-19),其中地址块(16-19)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地址凹坑阵列,
其中所述扇区地址区(5)还包括第一地址块组和第二地址块组,其中第一地址块组包括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的多个地址块(16,17),第二地址块组包括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紧密相邻的多个地址块(18,19),
所述第一地址块组和第二地址块组的设置使得它们相对于迹道中央轴沿径向向相反方向偏移半个迹道宽度的距离,
多个地址块(16-19)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所述扇区地址区(5)内的表明地址号(13)的一部分、表明ID号(14)的一部分,其中地址号(13)用于识别所述多个扇区(4),所述ID号(14)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地址块(16-19)。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其中每一个地址块组的第一模式和最后一个模式包括非凹坑数据(114,115)。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其中所述多个地址块中至少四个地址块各自包含一个时钟同步信号(VFO)的数据。
CNB031234070A 1996-04-15 1997-04-15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98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235496 1996-04-15
JP92354/1996 1996-04-15
JP144033/1996 1996-06-06
JP14403396 1996-06-0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3818A Division CN1113338C (zh) 1996-04-15 1997-04-15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119A CN1516119A (zh) 2004-07-28
CN100419862C true CN100419862C (zh) 2008-09-17

Family

ID=2643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38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3338C (zh) 1996-04-15 1997-04-15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CNB0312340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9862C (zh) 1996-04-15 1997-04-15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38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3338C (zh) 1996-04-15 1997-04-15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6172960B1 (zh)
EP (5) EP1022727B1 (zh)
JP (2) JP3090661B1 (zh)
KR (1) KR100317596B1 (zh)
CN (2) CN1113338C (zh)
DE (5) DE69718073T2 (zh)
WO (1) WO1997039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2727B1 (en) * 1996-04-15 2002-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 optical disk and a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H10275335A (ja) * 1997-04-01 1998-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再生用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記録再生用光ディスクの形成方法
US6381201B1 (en) * 1998-10-30 2002-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ith address polarity determination and confirmation
WO2000045382A1 (fr) * 1999-01-29 2000-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port de stockage de type disque et procede de poursuite utilisant celui-ci
KR100636091B1 (ko) * 1999-04-2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기록 매체와 그 기록 방법
US6661749B1 (en) * 1999-11-01 2003-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bstrate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aster disc, master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JP4183868B2 (ja) * 1999-12-07 2008-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憶装置
JP20011890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77452B2 (ja) * 2000-02-25 2009-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
JP2001332027A (ja) * 2000-05-19 2001-11-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2042346A (ja) * 2000-07-19 2002-02-08 Sony Corp 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並びに再生方法
US6963521B2 (en) * 2001-03-30 2005-11-08 Sony Corporation Disc drive apparatus
JP200235867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Fujitsu Ltd トラックサーボ制御方法、トラックサーボ制御装置及び光記憶装置
KR100716962B1 (ko) * 2001-09-29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JP4703088B2 (ja) * 2002-06-28 2011-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4041387B2 (ja) * 2002-12-11 2008-01-30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用マーク検出回路
KR100727919B1 (ko) 2003-02-03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매체
JP2005317141A (ja) * 2004-04-30 2005-11-10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860538B (zh) * 2004-10-19 2011-0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式记录介质、其记录再生方法、及其记录再生装置
JP5420910B2 (ja) * 2006-02-14 2014-02-19 フレクストロニクス エーピー,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636702B (zh) * 2006-09-25 2014-03-05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双向调节器
US8191241B2 (en) * 2007-03-29 2012-06-05 Flextronics Ap, Llc Method of producing a multi-turn coil from folded flexible circuitry
US7760519B2 (en) * 2007-03-29 2010-07-20 Flextronics Ap, Llc Primary only control quasi resonant convertor
US7755914B2 (en) * 2007-03-29 2010-07-13 Flextronics Ap, Llc Pulse frequency to voltage conversion
US7830676B2 (en) * 2007-03-29 2010-11-09 Flextronics Ap, Llc Primary only constant voltage/constant current (CVCC) control in quasi resonant convertor
US7839732B2 (en) * 2007-04-14 2010-11-23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ecording track offset of optical storage device
US7978489B1 (en) 2007-08-03 2011-07-12 Flextronics Ap, Llc Integrated power converters
US7920039B2 (en) * 2007-09-25 2011-04-05 Flextronics Ap, Llc Thermally enhanced magnetic transformer
JP2009104686A (ja) * 2007-10-22 2009-05-14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媒体、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US8279646B1 (en) 2007-12-14 2012-10-02 Flextronics Ap, Llc Coordinated power sequencing to limit inrush currents and ensure optimum filtering
US8693213B2 (en) * 2008-05-21 2014-04-08 Flextronics Ap, Llc Resonan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US8102678B2 (en) * 2008-05-21 2012-01-24 Flextronics Ap, Llc High power factor isolated buck-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US8975523B2 (en) * 2008-05-28 2015-03-10 Flextronics Ap, Llc Optimized litz wire
US7839756B2 (en) * 2008-07-11 2010-11-2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ptical pick-up head locked to track center of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8081019B2 (en) * 2008-11-21 2011-12-20 Flextronics Ap, Llc Variable PFC and grid-tied bus voltage control
US8040117B2 (en) * 2009-05-15 2011-10-18 Flextronics Ap, Llc Closed loop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with low frequency modulated gain
US8289741B2 (en) * 2010-01-14 2012-10-16 Flextronics Ap, Llc Line switcher for power converters
US8586873B2 (en) * 2010-02-23 2013-11-19 Flextronics Ap, Llc Test point design for a high speed bus
US8964413B2 (en) 2010-04-22 2015-02-24 Flextronics Ap, Llc Two stage resonant converter enabling soft-switching in an isolated stage
US8488340B2 (en) 2010-08-27 2013-07-16 Flextronics Ap, Llc Power converter with boost-buck-buck configuration utilizing an intermediate power regulating circuit
JP2013131261A (ja) * 2011-12-20 2013-07-04 Sony Corp 露光装置、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
US9117991B1 (en) 2012-02-10 2015-08-25 Flextronics Ap, Llc Use of flexible circuits incorporating a heat spreading layer and the rigidizing specific areas within such a construction by creating stiffening structures within said circuits by either folding, bending, forming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WO2014088974A1 (en) 2012-12-03 2014-06-12 Flextronics Ap, Llc Driving board folding machine
US9338915B1 (en) 2013-12-09 2016-05-10 Flextronics Ap, Llc Method of attaching electronic module on fabrics by stitching plated through holes
US9549463B1 (en) 2014-05-16 2017-01-17 Multek Technologies, Ltd. Rigid to flexible PC transition
US9723713B1 (en) 2014-05-16 2017-08-01 Multek Technologies,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inge
US10154583B1 (en) 2015-03-27 2018-12-11 Flex Ltd Mechanical strain reduction on flexible and rigid-flexible circui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7018A2 (en) * 1993-07-26 1995-02-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device employed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5493552A (en) * 1993-03-16 1996-0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hase chang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with a header area in the form of prepit row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1842A (ja) * 1984-12-26 1986-07-10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4866688A (en) * 1985-12-20 1989-09-12 Hitachi, Ltd. Composite tracking servo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apparatus with track offset correction
JP2568503B2 (ja) * 1986-04-09 1997-0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イスクのアドレス再生回路
JPH07105050B2 (ja) * 1986-05-20 1995-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イスクのアドレス再生回路
NL8703001A (nl) 1986-12-11 1988-07-0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Een volgfoutsignaalgenerator.
JP2618878B2 (ja) * 1987-03-10 1997-06-11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メモリ装置
DE3884018T2 (de) 1987-03-10 1994-01-27 Toshiba Kawasaki Kk Gerät zum Aufzeichnen von Daten auf einem optischen Aufzeichnungsträger.
JPS6419561A (en) * 1987-07-15 1989-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JPH03225679A (ja) * 1990-01-31 1991-10-04 Sony Corp デイ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5295131A (en) 1990-10-02 1994-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isk having embossed clock mark pits and emboss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pits
US5257149A (en) * 1991-02-13 1993-10-26 Seagate Technology, Inc. Disc drive with offset address field
JPH0660431A (ja) * 1992-08-07 1994-03-0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
JP2705481B2 (ja) * 1992-09-14 1998-0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シーク方法
JP2663817B2 (ja) * 1992-12-02 1997-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452284A (en) *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EP0628952B1 (en) * 1993-06-08 2002-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H0750014A (ja) * 1993-08-05 1995-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記録媒体
US5444682A (en) * 1993-09-07 1995-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control apparatus
JP2927163B2 (ja) 1993-11-30 1999-07-28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信号記録方法及び情報信号記録装置
JP2878574B2 (ja) 1993-12-01 1999-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JPH07182705A (ja) * 1993-12-21 1995-07-21 Fujitsu Ltd 光磁気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JP2788022B2 (ja) 1995-02-14 1998-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記録媒体
US5872767A (en) * 1995-02-17 1999-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an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having address blocks located on boundary lines between adjoining tracks
JP3081934B2 (ja) 1995-08-17 2000-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媒体
JPH09171625A (ja) 1995-12-20 1997-06-30 Nikon Corp 情報再生装置
JP3063613B2 (ja) * 1996-03-25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281947B1 (ko) * 1996-04-11 2001-02-15 모리시타 요이찌 광 디스크
EP1022727B1 (en) * 1996-04-15 2002-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 optical disk and a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KR100246394B1 (ko) 1996-06-22 2000-03-15 구자홍 정보기록/재생장치 및 방법
JP3418065B2 (ja) * 1996-06-26 2003-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TW357345B (en) 1996-06-26 1999-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D having re-write area and ROM are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552A (en) * 1993-03-16 1996-0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hase chang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with a header area in the form of prepit rows
EP0637018A2 (en) * 1993-07-26 1995-02-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device employed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6139A (zh) 1999-05-05
EP1011097B1 (en) 2002-01-16
EP1011100A3 (en) 2004-10-13
EP1022727A2 (en) 2000-07-26
WO1997039444A1 (fr) 1997-10-23
US6172960B1 (en) 2001-01-09
DE69718073T2 (de) 2003-10-02
US6396778B2 (en) 2002-05-28
CN1516119A (zh) 2004-07-28
DE69709693D1 (de) 2002-02-21
DE69702898T2 (de) 2001-04-12
DE69718073D1 (de) 2003-01-30
EP0895226B1 (en) 2000-08-23
JP2000298843A (ja) 2000-10-24
US6438096B1 (en) 2002-08-20
JP2000298844A (ja) 2000-10-24
EP1011098B1 (en) 2002-12-18
EP1022727A3 (en) 2001-08-29
DE69709693T2 (de) 2002-09-05
EP0895226A4 (en) 1999-10-13
DE69702898D1 (de) 2000-09-28
EP1011098A2 (en) 2000-06-21
EP1011097A3 (en) 2000-09-20
EP1022727B1 (en) 2002-12-18
JP3090661B1 (ja) 2000-09-25
EP1011098A3 (en) 2001-08-29
EP1011100B1 (en) 2007-08-01
US6469980B1 (en) 2002-10-22
US6456585B1 (en) 2002-09-24
US20010012250A1 (en) 2001-08-09
DE69718067D1 (de) 2003-01-30
DE69737979D1 (de) 2007-09-13
EP1011100A2 (en) 2000-06-21
DE69718067T2 (de) 2003-07-10
EP1011097A2 (en) 2000-06-21
KR100317596B1 (ko) 2002-04-24
KR20000005415A (ko) 2000-01-25
JP3090662B1 (ja) 2000-09-25
EP0895226A1 (en) 1999-02-03
CN1113338C (zh) 2003-07-02
DE69737979T2 (de) 2008-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9862C (zh) 一种光盘及其记录/再生设备
KR100251018B1 (ko) 광학 디스크 및 광학 디스크 기록/재생 장치
EP0899738B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848050A (en) Optical disk having a continuous recording track formed of alternating land and groove revolutions
US6628578B1 (en) Disklike storage medium and track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3971714B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JP3025472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CN103680530A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JP3073205B2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073204B2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025499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200468A (ja) デ―タ再生装置及びデ―タ再生方法
JP2000057583A (ja) 光ディスク
JP2000057582A (ja) 光ディスク
JP2000040238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