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1954C -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1954C
CN100421954C CNB200480007055XA CN200480007055A CN100421954C CN 100421954 C CN100421954 C CN 100421954C CN B200480007055X A CNB200480007055X A CN B200480007055XA CN 200480007055 A CN200480007055 A CN 200480007055A CN 100421954 C CN100421954 C CN 1004219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jar
fluid reservoir
ink
injection apparatus
liquid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70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1568A (zh
Inventor
小泉义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1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1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9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9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多个头供液端口和多个喷嘴;和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副罐构件,其具有分别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所述副罐构件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构件。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由具有预定面积的弹性间隔关闭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外侧处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连通。

Description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其上安装了液体喷射头和副罐的托架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液体从布置在主单元的一侧上的供液源通过供液通道供应到副罐的储液室,液体存储在储液室中,且存储在储液室中的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
背景技术
用于从喷嘴喷射液体的各种类型的液体喷射装置是已知的。典型的一种是喷墨记录装置。
如日本早期公开No.2001-232808和日本早期公开No.2002-211003中所示,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典型例子的喷墨打印机朝向诸如记录纸之类的记录介质喷射墨滴以记录图像或字符。
由于商业使用等的目的对于处理诸如“A0”幅面的大记录纸的打印机和/或对于处理大量打印操作的打印机,由于墨水的消耗量较大,所以需要容纳大量的墨水。此外,在能用许多彩色墨水打印的打印机中,需要容纳各个彩色墨水。这样,诸如墨罐或墨盒之类的可以容纳大量墨水的供墨源布置在打印机的主单元处。墨水从供墨源通过供墨管供应到记录头。
在上述构造中,为了稳定地将墨水供应到记录头,副罐安装在托架上。传统地,为每种墨水安装每个副罐。从供墨源通过供墨管供应的墨水临时地存储在副罐的储墨室中,并接着供应到记录头。优选地,储墨室的一部分由弹性间隔形成。在该情况中,弹性间隔可以吸收由托架的主扫描操作引起的墨水的压力波动,因此稳定了墨水到记录头的供应。
在此处,为了积极地促进装置的紧凑化和成本的降低,优选的是喷墨记录装置的部件制造为尽可能小。如果独立的副罐安装在托架上用于各种墨水,那么取决于墨水种类的数量,部件种类的数量和部件的数量将比较多,其不利于成本的降低。此外,组装步骤的数量也较多。此外,如果每个供墨管连接到每个副罐,那么全部供墨管占用较大的空间,且其连接操作相当麻烦。
发明内容
关注于前述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开发了本发明。此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大大简化副罐的构造且其中大大改善副罐中压力波动的吸收功能。
此发明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多个头供液端口和多个喷嘴;和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副罐构件,其具有分别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其中所述副罐构件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构件;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由具有预定面积的弹性间隔关闭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且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外侧处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多个储液室形成在所述单个副罐构件中,无需将所述多个储液室形成为分离组件,其有效地简化了构造。
例如,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是在一侧开口并在相对一侧具有底部的开口。在该情况中,优选的是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设置在副罐构件的一侧上。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开口表面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在这种情况中,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可以由共同的弹性间隔关闭。在该情况中,由一个步骤完成弹性间隔的布置,因此促进了制造步骤的简化。
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中每个的一部分可以由形成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液体连通通道开口和关闭所述液体连通通道开口的弹性间隔形成。
在该情况中,例如,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可以形成为平行的槽。在该情况中,容易形成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
此外,优选的是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和全部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由共同的弹性间隔关闭。在该情况中,由弹性间隔的一个布置步骤完成所述多个储液室的形成和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的形成,因此促进了制造步骤的简化。
可选地,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可以由共同的第一弹性间隔关闭,且全部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可以由共同的第二弹性间隔关闭。
弹性间隔可以粘附地接合到副罐构件以形成储液室和液体连通通道。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聚集在一起。在该情况中,诸如形成供液通道的供液管之类的构件连接到聚集并布置在一个位置处的副罐供液端口,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用于连接它们所需的空间。这样,与其中供液管连接到独立布置的多个副罐中的每个的现有技术相比,副罐可以制得更紧凑。
此外,优选的是关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的所述弹性间隔布置为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在该情况中,当副罐构件在主扫描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时,由储液室中的液体的惯性质量引起的惯性力不直接作用在弹性间隔上。即,弹性间隔可以通过其弹性特性维持吸收正常范围内压力波动的功能。具体地,当在主扫描范围的端部处反转移动方向时,副罐迅速减速且该惯性力相对大地作用在其上。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以维持弹性间隔的正常功能。此外,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间隔自身的寿命。
此外,优选的是关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的所述弹性间隔基本水平布置。在该情况中,可以使得储液室在相对于弹性间隔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制造得更小,因此可以使副罐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度尽可能小。这样,可以减少托架附近所需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是在相对两侧均开口的通开口。在该情况中,弹性间隔布置在用于一个储液室的两个位置处。这样,弹性间隔的有效面积可以制造得尽可能大,因此使得储液室的体积尽可能小。这样,副罐可以制造得紧凑,其有效地减少所需空间和成本。
在该情况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一侧上的开口表面位于共同的第一平面中,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另一侧上的开口表面位于共同的第二平面中,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互相平行。
在这种情况中,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一侧上的开口表面可以由共同的第一弹性间隔关闭,且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另一侧上的开口表面可以由共同的第二弹性间隔关闭。在该情况中,弹性间隔对每侧的布置由一步完成,促进了制造步骤的简化。
可选地,本发明是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多个头供液端口和多个喷嘴;和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副罐构件,其具有分别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其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由具有预定面积的弹性间隔关闭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外侧处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连通,且所述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聚集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诸如形成供液通道的供液管之类的构件连接到聚集并布置在一个位置处的副罐供液端口,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用于连接它们所需的空间。这样,与其中供液管连接到独立布置的多个副罐中的每个的现有技术相比,副罐可以制得更紧凑。
例如,所述弹性间隔由合成树脂膜形成。例如,所述合成树脂膜是聚亚苯基硫化物膜或聚酰亚胺膜。这些膜具有抵抗液体的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适于液体压力波动的顺应性功能。
此外,所述储液室和所述液体连通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由液体减少引起的负压打开。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副罐构件,包括:分别与液体喷射头的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连通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和分别与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其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由具有预定面积的弹性间隔关闭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副罐构件安装在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上;且所述副罐构件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构件。
可选地,本发明是一种副罐构件,包括:分别与液体喷射头的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连通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和分别与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其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中的每个由具有预定面积的弹性间隔关闭以形成储液室;所述副罐构件安装在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上;且所述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聚集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A)是托架和副罐的立体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3(A)是托架和副罐的纵向剖视图;
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3(C)是沿着图3(A)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托架和副罐的立体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副罐的立体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5(C)是图5(A)的副罐从其背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副罐的立体图;
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副罐的变化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副罐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副罐的立体图;
图10是其中设置有自密封阀机构的墨水连通通道和储墨室的剖视图,其中图10(A)是示出阀关闭状态的剖视图且图10(B)是示出阀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形成在副罐的间隔中的支撑孔和切口孔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其中可移动阀已经移动到最大处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其中设置了自密封阀机构的一个变化的副罐的剖视图;
图14是其中设置了自密封阀机构的另一个变化的副罐的剖视图;
图15(A)是其中设置了自密封阀机构的再一个变化的副罐的剖视图;以及
图15(B)是图15(A)中板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喷墨打印机1(此后称作打印机1)的平面示意图,其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图2(A)是从其斜上侧观察的托架2的立体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图3(A)是托架2和副罐3的纵向剖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图3(C)是沿着图3(A)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主要由托架2和打印机主体5、安装在托架2上的副罐3和记录头4形成。在打印机主体5中,设置有:使得托架2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头扫描机构;在送纸方向上运送记录纸6的送纸机构;恢复可能由墨水粘度的增加被劣化的记录头4的功能的恢复机构;以及其内存储有待供应至记录头4的墨水的墨罐20A、20B、20C、20D(一种供墨源)。
如图2(A)所示,托架2具有基本形成为矩形板的安装基底10。副罐3设置在安装基底10的上表面侧上。记录头4设置在其下表面侧上。更具体地,设置了用于将副罐3连接到安装基底10的上表面上的连接框架11。在连接框架11内,布置了供墨针12A、12B、12C、12D和针过滤器13(见图3)。供墨针12A、12B、12C、12D和针过滤器13是对应于形成在副罐3中的多个储墨室8A、8B、8C、8D设置的。此外,如图3所示,记录头4直接接合到安装基底10的下表面。通道形成部件14形成在连接框架11的下部处。引墨通道15形成在通道形成部件14中,并且与设置在安装基底10中的引墨通道15’连通。这样,引墨通道15、15’从针过滤器13延伸到记录头4。
头扫描机构由以下部件形成:在外壳中水平延伸的导轨机构9、布置在外壳的侧部处的脉冲电动机16、连接到脉冲电动机16的旋转轴的驱动带轮17、安装在外壳的另一侧部处的空转带轮18、连接到托架2并围绕驱动带轮17和空转带轮18的同步带19、以及控制脉冲电动机16旋转的控制部分(未示出)。这样,通过驱动脉冲电动机16,托架2即记录头4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即在记录纸6的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四种墨水。因此,四个储墨室8A、8B、8C、8D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布置在副罐3中。储墨室的数量不限于四。如果使用六色墨水,可以布置六个储墨室。
如图1所示,用于四色墨水的四个墨罐(或墨盒)20A、20B、20C、20D布置在打印机主体5的侧端部处。从墨罐延伸的供墨管21A、21B、21C、21D连接到副罐3的分支部件(以下描述)。即使在更换墨罐时,副罐3仍可以连续使用。
副罐3由如下所述的单个副罐形成构件(副罐构件)22和弹性片31形成。例如,副罐形成构件22可以用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合成树脂材料由注模成型形成。
副罐形成构件22具有总体上带有大厚度的板状形状。四个呈具有底部的凹部形的储墨室开口(开口孔)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形成在副罐形成构件22中。储墨室开口由弹性片31密封以形成储墨室8A、8B、8C、8D。副罐形成构件22的四个储墨室开口的开口表面位于共同的平面位置23中。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副罐形成构件22中,形成四个连通通道开口,其开口在边缘表面23处。四个连通通道开口形成为平行的槽。每个连通通道开口与每个储墨室开口连通。
副罐形成构件22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的分支部件25。连接接头形成表面26形成在分支部件25中。管形连接接头27A、27B、27C、27D设置在连接接头形成表面26上以从其凸出。供墨管21A、21B、21C、21D分别连接到管形连接接头27A、27B、27C、27D。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开口延伸到分支部件25,且边缘表面23与连接接头形成表面26不同。
连通通道开口由弹性片31密封以形成分别将墨水从分支部件25供应到储墨室8A、8B、8C、8D的连通通道29A、29B、29C、29D。各个连通通道29A、29B、29C、29D经由形成在分支部件25内部的内部连通通道30A、30B、30C、30D与各自的连接接头27A、27B、27C、27D连通。
作为弹性间隔的弹性片31由粘性作用物粘附地接合到边缘表面23。这样,各个储墨室8A、8B、8C、8D具有吸收压力波动的功能。弹性片31由诸如聚亚苯基硫化物膜或聚酰亚胺膜之类的合成树脂膜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边缘表面23调整为基本与托架2的主扫描方向平行。这样,接合到边缘表面23的弹性片31也基本与托架2的主扫描方向平行。
如图2(A)和图3(A)所示,在副罐3的下表面侧上,与各自储墨室8A、8B、8C、8D连通的圆筒形的针连接部件32A、32B、32C、32D布置在各个储墨室8A、8B、8C、8D的正下方。当副罐3安装在托架2上时,连接框架11的各个供墨针12A、12B、12C、12D相对进入各自的针连接部件32A、32B、32C、32D内部。这样,储墨室8A、8B、8C、8D经由各自的供墨针12A、12B、12C、12D,引墨通道15、15’等等与记录头4的喷嘴连通。此处,在图3中,标号33A、33B、33C、33D表示由橡胶制成的密封构件。
如上所述,四个针连接部件32A、32B、32C、32D同时经由密封构件33A、33B、33C、33D与供墨针12A、12B、12C、12D配合。这样,副罐3和托架2的接合刚度较高,即可以稳定地固定副罐3。
如上所述,由单个副罐形成构件22和弹性片31形成多个储墨室8A、8B、8C、8D。与其中多个储墨室8A、8B、8C、8D形成为分离组件的现有技术相比,这在简化结构方面是更有利的。此外,连通通道29A、29B、29C、29D、30A、30B、30C、30D也形成在单个副罐形成构件22中。这适于墨水流动的平稳性。
此外,形成在单个副罐形成构件22中的多个储墨室开口与结合到边缘表面23的弹性片31一起形成储墨室8A、8B、8C、8D。这样,显著地简化了储墨室8A、8B、8C、8D的结构。此外,多个储墨室8A、8B、8C、8D可以由一个弹性片31到边缘表面23的一个连接步骤形成。这可以提高制造步骤的简易性。
此外,连通通道开口在单个边缘表面23处打开。这样,可以容易地形成连通通道开口。然后,通过连通通道开口,连通通道29A、29B、29C、29D可以容易地形成为槽。具体地,由于边缘表面23被一个弹性片31覆盖,所以可以同时完成连通通道29A、29B、29C、29D的形成和各个储墨室8A、8B、8C、8D的形成,其可以减少制造步骤。具体地,当弹性片31由一个膜构件组成时,可以进一步简化弹性片31的连接步骤。
此外,作为墨水供应到各自储墨室8A、8B、8C、8D的基点的分支部件25由副罐形成构件22的一部分形成。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结构实现将多种墨水分配到各自储墨室8A、8B、8C、8D中。此外,分支部件25可以制造得紧凑并可以从副罐3的主要部分凸起。这适于使副罐3紧凑。
此外,供墨管21A、21B、21C、21D以聚集的方式连接到以聚集的方式布置在连接接头形成表面26处的连接接头27A、27B、27C、27D。这样,尽可能地减小了为连接供墨管21A、21B、21C、21D和分支部件25所需的空间。即,与其中每个管连接到独立布置的多个副罐中的每个的现有技术相比,副罐3可以布置得更紧凑。
由于连通通道开口延伸到分支部件25(除了连接接头形成表面26),所以连通通道29A、29B、29C、29D具有从分支部分25到储墨室8A、8B、8C、8D的平稳流路结构。此外,连通通道29A、29B、29C、29D的结构较简单。
此外,副罐3的安装姿态设定为这样的方式:使得弹性片31基本平行于主扫描方向。这样,当副罐3在主扫描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时,由储墨室8A、8B、8C、8D中墨水的惯性质量产生的惯性力不直接作用在弹性片31上。即,弹性片31可以通过其弹性特性维持吸收正常范围内墨水的压力波动的功能。具体地,当在主扫描范围的端部处反转移动方向时,副罐3迅速减速且上述惯性力相当大地作用在其上。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以维持弹性片31的正常功能。此外,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片31自身的寿命。
接下来,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托架的立体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副罐3的安装姿态设置为这样的方式:使得边缘表面23基本水平。然后,未示出的圆筒形的针连接部件布置在与弹性片31相对的侧上。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且省略其说明。
当采用上述结构时,可以使得储墨室8A、8B、8C、8D在相对于弹性片31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制造得更小,因此副罐3在垂直(竖直)方向上的尺度可以制造得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托架2附近所需的占用空间。
接下来,图5(A)至图5(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副罐的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储墨室开口也在与边缘表面23相对的平面反面边缘表面34处打开。第二弹性片31’接合到反面边缘表面34。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且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各个储墨室8A、8B、8C、8D可以在两个表面处具有弹性片31、31’。这样,可以使弹性片31、31’的有效面积尽可能大,因此使得每个储液室8A、8B、8C、8D的体积尽可能小。这样,副罐3可以制得更紧凑,其有效地减少所需空间和成本。
接下来,图6(A)和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副罐的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平行的槽状连通通道开口形成在副罐形成构件22的上部35上,而不是边缘表面23。如图6(B)所示,作为密封构件的第三弹性片31”粘附地接合到槽状连通通道开口,因此形成连通通道29A’、29B’、29C’、29D’。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且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无需在边缘表面23处设置连通通道开口。这样,可以减小边缘表面23的面积。这样,可以缩短副罐3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等等的尺度。这样,副罐3可以制得紧凑。具体地,如果这样的尺度缩短有效地应用在装置主体的高度方向上,那么可以有效地缩短装置主体的高度。此处,优选的是第三弹性片31”由与弹性片31相同的材料构成。
此外,如对应图6(B)的图7所示,可以利用上部35的厚度使得可以形成具有圆形截面的连通通道29A”、29B”、29C”、29D”。
接下来,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副罐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储墨室8A、8B、8C、8D布置为2×2的阵列。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表示,且省略其说明。
当采用上述结构时,副罐3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都可以在托架2的尺寸范围内,因此可以紧凑地联合副罐3和托架2。
此外,本发明具有使用单个副罐形成构件22的特征。不过,除了该特征,本发明还具有副罐的供墨端口(连接接头)被聚集的另一个特征。
关于后一个特征,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托架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副罐形成构件22由多个组件形成。即,每个副罐形成构件22A、22B、22C、22D具有储墨室8A、8B、8C、8D且副罐形成构件22A、22B、22C、22D由粘性作用物联合。此外,在其中形成连通通道开口的连通通道构件22E形成为分离的构件,并且连通通道构件22E的一部分形成分支部件25。连通通道构件22E和副罐形成构件22A、22B、22C、22D由粘性作用物或类似物联合。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此外,取决于所需墨水种类的数量,可以自由组合储墨室8A、8B、8C、8D。这样,可以容易地改变副罐3的设计。此外,副罐形成构件22A、22B、22C、22D和连通通道构件22E可以预先制造,且每次可以对应需求提供各种专用的副罐3。这样,可以减少模具种类的数量,因此可以促进成本降低。
此处,当然两个储墨室可以形成在一个副罐形成构件中。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弹性片31、31’、31”可以由诸如聚亚苯基硫化物膜或聚酰亚胺膜之类的合成树脂膜构成。这些膜具有抵抗墨水的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适于墨水压力波动的顺应性功能。为了稳定地处理储墨室8A、8B、8C、8D中的压力波动,弹性片的厚度不超过10μm,优选地不超过5μm。
此外,弹性片31、31’、31”可以由具有相对小的杨氏模量的诸如聚乙烯膜之类的合成树脂模构成。在此情况中,与聚酰亚胺膜或类似物相比,即使厚度加倍仍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此外,聚乙烯膜可以热接合到由聚乙烯制成的副罐,其可以实现制造中的简化。
此外,弹性片31、31’、31”可以由诸如丁基橡胶、硅橡胶、氟橡胶或人造橡胶之类的橡胶构件构成。由大约0.4mm的厚度可以获得足够的效果。这样的橡胶构件作为压力倾卸器比由合成树脂膜制成的片具有更高的弹性操作特性。即,这样的橡胶构件可以实现较好的倾卸功能。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在弹性片31的形成每个储墨室8A、8B、8C、8D的每个部分的中心,可以附装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压力接收板。压力接收板必须较轻使得其不会引起弹性片31移动并且当托架2在打印操作或类似操作中移动时不会给储墨室中的压力带来任何改变。例如,优选的是压力接收板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塑料材料制成。
压力接收板可以预先热附装(热密封)到弹性片31。可选地,其可以通过粘性作用物或粘性双面带或类似物附装到弹性片。当储墨室是如下所述非常浅的圆筒空间时,优选的是压力接收板具有圆形形状且与储墨室同心布置。
图10是设置了自密封阀机构的墨水连通通道和储墨室的剖视图。在此情况中,如图10所示,墨水连通通道129具有小容积的圆筒空间。弹簧接收板133装配在副罐形成构件122的侧表面处。墨水连通通道129由弹簧接收板133和弹性片131’密封。弹性片131’热接合(热密封)到副罐形成构件122。
此外,副罐形成构件122具有分隔墨水连通通道129和储墨室108的间隔135。支撑孔136形成在间隔135中。支撑孔136可滑动地支撑下述的可移动阀138。可移动阀138由板状构件138a和一体地形成在板状构件138a的中心部分处的杆构件138b构成。杆构件138b  以通过支撑孔136可滑动地移动。
此外,密封螺旋弹簧139布置在板状构件138a和弹簧接收板133之间。由于密封弹簧139的作用,板状构件138a被小压力偏压到间隔135。在另一方面,由橡胶制成的圆形密封构件141附装到间隔135使得围绕支撑孔136。这样,可移动阀138的板状构件138a适合通过密封弹簧139的偏压力与密封构件141进行接触。例如,密封构件141是O型环或类似物。
如图11所示并放大的,形成在间隔135中的支撑孔136具有间断的切口孔142a。这样,确保了从墨水连通通道129延伸到储墨室108的墨水连通通道。然后,密封构件141设置在间隔135上使得围绕四个切口孔142a的外部,但是图11中未示出。
在另一方面,储墨室108由圆筒形凹部分(储墨室开口)和弹性片131形成。弹性片131通过热密封单元密封地附装到边缘表面,其中形成了凹部分。然后,如上所述,圆形压力接收板123同心地附装在弹性片131的外侧处。
此外,在储墨室108中,负压保持螺旋弹簧140围绕可移动阀138的杆构件138b布置。负压保持弹簧140的一端由形成在间隔135上的圆形凸起部分支撑。负压保持弹簧140的另一端固定到弹性片131以牵引弹性片。然后,当压力接收板123移动以压缩储墨室108时,负压保持弹簧140在储墨室108的容积扩展方向上偏压弹性片131。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负压保持螺旋弹簧140的直径基本与密封弹簧139的直径相同且相对较小。优选地,负压保持弹簧140适合于经由弹性片131与压力接收板123的大致中心部分进行接触。
在另一方面,出墨端口145形成在储墨室108的最上部。然后,与储墨室108的出墨端口145连通的墨水输出槽形成为沿着形成储墨室108的凹部分的圆弧形状。此处,储墨室108的出墨端口145和与其连通的墨水输出槽形成在副罐形成构件122中并由弹性片131密封。
然后,由墨水输出槽形成的墨水连通通道经由副罐形成构件122的内部墨水连通通道与记录头4的喷嘴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储墨室108的出墨端口145形成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上部。这样,例如当墨水第一次引到记录装置中时,可以用墨水填充储墨室108而不留空气(气泡)。
此处,在非打印状态下,即,在其中未消耗墨水的状态下,密封弹簧139的弹簧负载W1施加到板状构件138a,且供应到墨水连通通道129的压力P1也施加到板状构件138a。这样,如图10(A)所示,板状构件138a与密封构件141进行接触以形成阀关闭状态(自密封状态)。
在另一方面,在打印状态下,即,在其中消耗墨水的状态下,由于储墨室108中的墨水减少,弹性片131朝向副罐形成构件122移动。在此时,附装到弹性片131的压力接收板123在储墨室108的容积缩小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压缩负压保持螺旋弹簧140。此外,压力接收板123的中心部分经由弹性片131与杆构件138b的端部进行接触。
此处,负压保持弹簧140的弹簧负载由W2表示,弹性片131自身的移位反作用力由Wd表示,而由墨水的消耗引起的储墨室108中的负压由P2表示。在此时,如果P2>W1+P1+Wd+W2,那么弹性片131推动杆构件138b,因此释放在板状构件138a和密封构件141之间的接触并形成如图10(B)所示的阀打开状态。
这样,在墨水连通通道129中的墨水经由切口孔142a供应到储墨室108中。当墨水引到储墨室108中时,储墨室108中的负压消失。然后,可移动阀138以如下方式移动:再次形成图10(A)中所示的阀关闭状态并停止从墨水连通通道129到储墨室108的墨水供应。
此处,图10(B)示出了关于可移动阀138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相对夸张的状态。实际上,弹性片131基本与形成可移动阀138的杆构件138b的端部接触以保持平衡状态,因此在消耗墨水时阀只打开一点。即,墨水一点一点地供应到储墨室108中。
压力接收板123可以由压力接收板123的整个面积接收弹性片131的移位效应。这样,弹性片131的移位效应可以可靠地传送到可移动阀138。于是可以提高由可移动阀138产生的打开-关闭操作的可靠性。
此外,负压保持弹簧140与弹性片131进行接触并在储墨室108的容积扩展方向上抵压应力接收板123。这防止当托架往复运动时压力接收板123的移位,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可移动阀138产生的打开-关闭操作中的故障。
负压保持弹簧140也有效地抑制弹性片131由于墨水的重力在储墨室108的下部向外鼓起的效应。即,负压保持弹簧140具有在储墨室108中始终维持小的负压的功能。这样,附装到弹性片131的压力接收板123始终维持在竖直姿态,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可移动阀138产生的打开-关闭操作中的故障。
此外,即使在墨水供应到储墨室108中时,负压保持弹簧140扩展并仍然起维持储墨室108中小的负压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小储墨室108中的压力波动。于是,可以确保来自记录头4中喷嘴的正常墨滴喷射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储墨室108中的负压适于由负压保持弹簧140的弹簧负载和密封弹簧139的弹簧负载的和确保。换言之,弹簧负载可以分为负压保持弹簧140的弹簧负载和密封弹簧139的弹簧负载。于是,用于将可移动阀138与密封构件141在阀关闭状态下进行接触的密封弹簧139弹簧负载可以选择得更小。
这样,可以减小由人造橡胶树脂或类似物带来的对密封构件141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密封构件141的不正常变形。此外,其可以防止过多的弹簧负载施加到密封构件141。这样,可以避免形成密封构件141的人造橡胶树脂中包含的诸如脂肪和脂肪油之类的杂质混合到墨水中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可移动阀138最大地移动时,优选的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确定各个尺度的关系:存在负压保持弹簧140的进一步可压缩的冲量。图12是用于解释这种尺度关系的视图。
在图12中,在其中可移动阀138已经最大地移动的状态下,密封弹簧139的压缩(粘附、紧贴)高度由L1表示,而在该状态下负压保持弹簧140的压缩高度由L2表示。即,尺度关系设定为如下所述的方式:即使在密封弹簧139压缩到粘附状态时,负压保持弹簧140仍未紧贴。换言之,如果相同标准(尺度)的弹簧构件用于密封弹簧139和负压保持弹簧140,那么设定L1<L2的关系。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墨水通过负压保持弹簧140的间隙流动到储墨室108中。这样,如果负压保持弹簧140被粘附(紧贴)地压缩,那么墨水流动通道被关闭,即墨水供应可以被停止。这样,优选的是通过设定上述L1<L2等避免该问题。
此外,如图13所示,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负压保持螺旋弹簧140的直径可以扩大一些。在此情况中,负压保持弹簧140适于经由弹性片131与圆形的压力接收板123的外周部分进行接触。
根据上述构造,压力接收板123与负压保持弹簧140在其外周附近进行接触。这样,抑制的是弹性片131由于墨水的重力在储墨室108的下部向外鼓起的效应。这样,压力接收板123始终维持在竖直姿态,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可移动阀138产生的打开-关闭操作中的故障。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可以使用具有小螺旋直径的多个螺旋弹簧140a、140b作为负压保持弹簧。根据此构造,抑制的是弹性片131由于墨水的重力在储墨室108的下部向外鼓起的效应。这样,压力接收板123始终维持在竖直姿态,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可移动阀138产生的打开-关闭操作中的故障。
此外,在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两个螺旋弹簧140a、140b,但可以使用更多螺旋弹簧。当使用n个螺旋弹簧时,如果负压保持弹簧的弹簧负载由如上所述的W2表示时,那么每个螺旋弹簧的弹簧负载必须设定为W2/n
此外,如图15所示,可以采用板簧140A作为负压保持弹簧。如图15(B)所示,板簧140A的两个端部都在相同方向弯折以形成一对腿部140d、140e。在板簧的中心部分,在与腿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直立切口部分140f。
在上述板簧140A中,如图15(A)所示,一个腿部140d固定到在储墨室108中的副罐形成构件122。此外,可移动阀的杆构件138b插入到由形成直立切口部分140f形成的开口中,且直立切口部分140f的顶端部适于经由弹性片131与压力接收板123的大致中心部分进行接触。
根据上述构造,抵抗压力接收板123的移位,板簧140A可以在储墨室108的体积扩展方向上抵压弹性片131。
以上给出对喷墨记录装置的说明。但是,此发明意图应用到一般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可以是胶水、指甲油、用于形成电路的导电液体(液态金属)或类似物。此外,此发明也可以应用到用于制造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构件的颜色过滤器的装置;用于喷射在形成有机EL显示器、FED(平面发射显示器)或类似物的电极中使用的电极材料的装置;用于喷射在制造生物芯片或类似物中使用的有机液体的装置。

Claims (16)

1.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
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
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多个头供液端口和多个喷嘴,和
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副罐构件,其具有分别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
其中
所述副罐构件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构件,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由共同的膜构件关闭以形成储液室,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且
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分别与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连通,所述多个副罐供液端口与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外部处的供液源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是在一侧开口并在相对一侧具有底部的开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设置在所述副罐构件的一侧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开口表面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由形成在所述副罐构件中的液体连通通道开口和关闭所述液体连通通道开口的膜构件形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形成为槽。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和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由共同的膜构件关闭。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全部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由共同的第一膜构件关闭,且
全部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开口由共同的第二膜构件关闭。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副罐供液端口聚集在一起。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关闭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的所述膜构件水平布置。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副罐构件具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和第二平面,每个所述平面具有用于关闭至少一个储液室开口的膜构件。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膜构件由合成树脂膜形成。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合成树脂膜是聚亚苯基硫化物膜或聚酰亚胺膜。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储液室和所述液体连通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阀机构,所述阀机构由液体减少引起的负压打开。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
所述共同的膜构件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平行地布置。
16. 一种副罐构件,所述副罐构件安装在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的托架上,并包括
分别与液体喷射头的多个头供液端口连通的多个储液室开口,
分别与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连通的多个液体连通通道,和
分别与所述多个液体连通通道连通的多个副罐供液端口,
其中
所述多个储液室开口由共同的膜构件关闭以形成储液室,且
所述副罐构件形成为单个一体的构件。
CNB200480007055XA 2003-03-18 2004-03-18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219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3600 2003-03-18
JP073600/2003 2003-03-1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51512A Division CN101348038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CN2008100880364A Division CN101259796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1568A CN1761568A (zh) 2006-04-19
CN100421954C true CN100421954C (zh) 2008-10-01

Family

ID=3302779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03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259796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CN2008101351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8038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CNB200480007055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21954C (zh) 2003-03-18 2004-03-18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03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259796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CN2008101351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8038B (zh) 2003-03-18 2004-03-18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7614729B2 (zh)
EP (2) EP2228220B1 (zh)
JP (1) JPWO2004082945A1 (zh)
CN (3) CN101259796B (zh)
AT (1) ATE473106T1 (zh)
DE (1) DE602004027995D1 (zh)
WO (1) WO20040829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8220B1 (en) * 2003-03-18 2012-07-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2744512Y (zh) * 2004-06-15 2005-12-07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储墨囊的独立一体打印机墨盒
JP2006255965A (ja) * 2005-03-15 2006-09-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4809178B2 (ja) * 2006-09-29 2011-1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US20080129810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mpliant chamber with check valve and internal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 for inkjet printhead
JP2009012448A (ja) * 2007-01-15 2009-01-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4735699B2 (ja) * 2008-10-08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215758B2 (en) * 2008-11-19 2012-07-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amper device, damper unit,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amper device
JP4941483B2 (ja) * 2009-02-25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
US8465125B2 (en) 2009-08-27 2013-06-1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bubbles from entering recording head or remaining in a fluid supply channel
JP5287611B2 (ja) * 2009-08-28 2013-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流路接続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液体吐出装置
JP5751460B2 (ja) * 2010-02-12 2015-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9703217B (zh) * 2018-12-29 2020-05-0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Onepass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20116844A (ja) * 2019-01-24 2020-08-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346826B2 (ja) 2019-01-24 2023-09-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3170A (ja) * 1999-08-27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127411A (ja) * 2000-10-19 2002-05-0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00773A (ja) * 2000-12-28 2002-07-16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3034040A (ja) * 2001-02-09 2003-02-0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2005A (en) * 1982-05-10 1984-02-14 Advanced Color Technology, Inc. Ink control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US4869282A (en) * 1988-12-09 1989-09-26 Rosemount Inc. Micromachined valve with polyimide film diaphragm
JPH0426730U (zh) * 1990-06-28 1992-03-03
US6084617A (en) * 1995-10-31 200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arrow body inkjet print cartridge having parallel configuration of internal components
DE69938202T3 (de) 1998-07-15 2013-06-13 Seiko Epson Corp. Tintenzufuhrvorrichtung
JP3455798B2 (ja) * 1999-02-04 2003-10-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とインク補充具
US6536885B2 (en) * 2000-02-03 2003-03-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transport system, ink-replacement metho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supply system
JP3491145B2 (ja) 2000-02-21 2004-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301192A (ja) * 2000-04-24 2001-10-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11003A (ja) 2001-01-22 2002-07-3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圧力ダンパ取付方法
JP3801003B2 (ja) * 2001-02-09 2006-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充填方法
JP2002307713A (ja) * 2001-02-09 2002-10-23 Canon Inc 液体噴射装置
JP3833123B2 (ja) 2001-02-23 2006-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保管さ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保管方法
JP2002273898A (ja) 2001-03-15 2002-09-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4034336A (ja) * 2002-06-28 2004-02-05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補給装置、サブ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228220B1 (en) * 2003-03-18 2012-07-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3170A (ja) * 1999-08-27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127411A (ja) * 2000-10-19 2002-05-0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00773A (ja) * 2000-12-28 2002-07-16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3034040A (ja) * 2001-02-09 2003-02-0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82945A1 (ja) 2004-09-30
DE602004027995D1 (de) 2010-08-19
EP1604830A1 (en) 2005-12-14
US7614729B2 (en) 2009-11-10
ATE473106T1 (de) 2010-07-15
US20060176345A1 (en) 2006-08-10
US20100013895A1 (en) 2010-01-21
EP1604830A4 (en) 2008-03-19
CN101348038B (zh) 2010-12-15
US20110261121A1 (en) 2011-10-27
CN101259796A (zh) 2008-09-10
EP1604830B1 (en) 2010-07-07
EP2228220A1 (en) 2010-09-15
CN1761568A (zh) 2006-04-19
US7997699B2 (en) 2011-08-16
EP2228220B1 (en) 2012-07-04
CN101259796B (zh) 2011-02-16
US8235511B2 (en) 2012-08-07
JPWO2004082945A1 (ja) 2006-06-22
CN101348038A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954C (zh) 副罐构件和液体喷射装置
US1073750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20691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2152645B (zh) 收容箱及其制造方法
US7934813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JP4272837B2 (ja) 圧力調整室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242957B (zh) 液体容器
US20030067518A1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using apparatus, ink thak, ink supply system, inkjet print head and print apparatus
JP2017019288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373588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090102900A1 (en) Liquid storage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10393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80309739A1 (en) Fluid supplying apparatus,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supplying method
CN101254709B (zh) 液体喷射设备
US6666550B2 (en) Ink cartridge
JP455654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071196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2013842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H087225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