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6157A -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6157A
CN101076157A CNA200610169018XA CN200610169018A CN101076157A CN 101076157 A CN101076157 A CN 101076157A CN A200610169018X A CNA200610169018X A CN A200610169018XA CN 200610169018 A CN200610169018 A CN 200610169018A CN 101076157 A CN101076157 A CN 101076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signal
wireless terminal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9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居义晴
中尾正悟
宫田健雄
伊藤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ra Wireless SA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90688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7615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6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6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Abstract

基站根据来自终端的连接请求向终端供给指示适于该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终端基于该指示信号选择并执行最佳的接收操作。终端还将本身的接收操作信息事先提供给基站。基站基于该接收操作信息对终端发送接收操作指示。这些处理通过DSP(12、14)等用软件来实现。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具体涉及按照无线终端的连接,对该无线终端指示适于无线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无线基站,按这种指示执行接收操作的无线终端,设有这样的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控制这样的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为提高迅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个人手机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以下称为PHS)中电波的频率利用效率,提出了这样的方案:通过将同一频率的相同时隙进行空间分割,能够使多个用户的无线终端(终端)空间复用连接到无线基站(基站)的PDMA(径分多址:Pa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
在该PDMA方式中采用现在的自适应阵列技术,来自各用户的终端天线的上行信号,由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并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带接收定向性地分离抽出。另一方面,从基站到该终端的下行信号,带着对终端天线的发送定向性从阵列天线发送。
这样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技术已为人所知,例如在菊间信良著的“采用阵列天线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的第35页~第49页的“第3章MMSE自适应阵列”中就有对此详细的说明,因此,这里省略其操作原理的说明。并且,采用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无线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例如已在由本发明申请人申请的国际公开号为WO00/79702的申请文件中详细公开,在该技术领域内已众所周知。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采用这种自适应阵列处理进行下行的发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称为自适应阵列基站。
另一方面,作为终端已知的有:用多个天线进行选择分集接收(以下称为分集接收)的终端。在这种终端上,接收信号时例如在两个天线中选择其接收电平高的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分集接收终端,不管连接的对方基站是进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还是其它的无定向性基站,均执行上述的分集接收。
图26A与图26B是表示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26A表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和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图26B表示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和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
如图26A所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3如粗线箭头所示,连接到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阵列天线向终端3的发送了上行信号的一个天线带发送定向性地发送下行信号。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向终端3辐射的信号波束形态,用斜线区域D(Desired:想要的)表示。
这时,由于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发送定向性,在终端3中能够以最大功率接收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下行信号。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4和该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之间的关系也相同。
这里,对于终端3,其用虚线箭头U(Undesired:不想要的)表示的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信号电波作为干扰波起作用,但是可从图26A的信号电波的辐射状态理解到:由终端3接收的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干扰波的信号功率最小。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4和该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之间的关系也相同。
如上所述,在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和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能够实现干扰少的可靠的连接状态。
与之形成对比,如图26B所示,例如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5,其一个天线5a发送上行信号(如粗线箭头所示),在与自适应阵列基站1之间建立与图26A所示的关系相同的连接关系。换言之,终端5的天线5a以最大功率接收来自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下行信号,并以最小功率接收来自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发送信号(干扰波)(由虚线箭头(细)表示)。
另一方面,对终端5的天线中不发送上行信号的另一天线5b,不被来自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信号波束D对上,因此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下降。因此,对天线5b的来自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干扰波U(由虚线箭头(粗)表示)的功率会相对增大。
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6的天线6a与6b上,也发生与自适应阵列基站1和2之间相同的状态。
另外,采用这种自适应阵列处理实现空间复用连接的空间复用基站中也产生同样的问题。图27A与图27B是表示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27A表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和空间复用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图27B表示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和空间复用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
如图27A所示,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30与40采用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所要的基站10空间复用连接,从空间复用基站10的阵列天线,向终端30与40的发送了上行信号的一个天线,带发送定向性地发送下行信号(如粗线箭头所示)。从空间复用基站10向终端30与40辐射的信号波束形态,用斜线区域D表示。
这时,在终端30与40中通过所要的基站10的发送定向性,能够以最大功率接收来自基站10的下行信号。
如上所述,在不作分集接收的终端和所需空间复用基站之间,能够实现干扰少的可靠的连接。
与之形成对比,如图27B所示,例如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50用一个天线50a发送上行信号(如粗线箭头所示),与空间复用基站10之间建立与图27A所示的关系相同的连接关系。换言之,在终端50的天线50a以最大功率接收来自所需空间复用基站10的下行信号。
另一方面,对终端50的天线中不发送上行信号的另一天线50b,不被来自所要的空间复用基站10的信号波束D对上,其来自空间复用基站10的接收信号U的功率下降。因此,天线50b上来自不想要的基站(未作图示)的干扰波的功率会相对地增大。
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60的天线60a与60b上也会产生同样的状态。
如上所述,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不管所要的基站是否为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的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选择两个天线中接收电平高的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因此,例如当图26B的终端5的、由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5a接收的来自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接收功率在由不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5b接收的、来自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低接收功率和来自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较大干扰波U的合计功率以下时,天线5b会被选择作为接收用天线。
这时,由天线5b接收的信号中,对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的下行的接收信号来自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干扰波U的功率相对较大,成为干扰成分大的信号即所谓DU(Desired user′s power:Undesired user′s power(所要的用户的功率:不想要的用户的功率))比低的信号。
在终端5中,即使想解调这种DU比低的接收信号,也会在解调信号的帧上发生差错,不能进行准确的解调。特别是,来自不想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的下行信号(干扰波)U的功率电平变大时,其最坏的情况为终端5对从自适应阵列基站2向别的用户的终端6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错误的解调。
同样的问题在图27A与图27B所示的空间复用基站的场合也会发生。
如此,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或空间复用基站)连接时,终端的DU比下降,因干扰波导致其接收性能变坏。因此,存在所谓频率再利用距离(使用相同频率的基站间的最短距离)缩短的自适应阵列技术的效果减小的问题。
另外,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中,除了上述分集终端外,存在一类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终端,也可认为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终端。另一方面,基站除了如上述由自适应阵列基站来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的基站外,还存在不作这样的定向性控制的无定向性的基站。
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必要使终端执行尽量适于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图26A~图27B所示的例仅为终端的接收操作不适合基站的发送操作时的示例而已。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终端执行尽量适于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间复用基站等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的基站连接,终端的接收性能也不会恶化的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可与无线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其中设有:接受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连接请求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可与无线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中设有:根据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无线终端中设有: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装置,接收无线基站根据连接请求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判定能否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装置,以及在判定为能够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该接收操作、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时执行预定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装置。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的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的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包括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中设有:接受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接收装置,以及根据连接请求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无线终端中设有: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装置,接收无线基站根据连接请求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判定能否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装置,以及在判定为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该接收操作、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时执行预定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装置。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的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接收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的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的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在可与无线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中用以控制将要与无线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该程序令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受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步骤,以及根据连接请求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中包括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中包括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在可与无线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无线基站中设有:根据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接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步骤,接收无线基站根据连接请求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判定能否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步骤,以及在判定为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该接收操作、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时执行预定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装置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用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终端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执行接收操作的步骤中包括根据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执行分集接收操作的步骤。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的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
在判定为不能执行所指示的接收操作时执行的预定接收操作,最好是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可与无线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中设有向无线基站发送用以识别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种类的终端操作信息的装置。无线基站中设有:接收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与终端操作信息的接收装置,以及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指示信号发送装置。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装置中设有: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向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是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以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装置中设有: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是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以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以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可与无线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中设有:根据用以识别来自无线终端的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种类的终端操作信息,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无线终端中设有: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装置,向要连接的无线基站发送终端操作信息的装置,接收无线基站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包括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中设有:接收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和用以识别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种类的终端操作信息的接收装置,以及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指示信号发送装置。无线终端中设有: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装置,向要连接的无线基站发送终端操作信息的装置,接收无线基站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装置。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装置中设有: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以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是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以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装置中设有: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装置;在判定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以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在可与无线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中用以控制要与无线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无线终端中设有向无线基站发送用以识别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种类的终端操作信息的装置。接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来自无线终端的连接请求与终端操作信息的步骤,以及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指示信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将多个天线中用于对该无线基站的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紧接其后对该无线基站的接收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是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最好这样:无线基站执行不具有对无线终端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发送指示信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可进行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分集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可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是否为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的步骤;在判定为是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以及基于终端操作信息判定无线终端不是可分集接收的无线终端、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及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无线终端中的任一终端时,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固定于特定天线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在可与无线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中控制接收操作的接收操作控制程序,无线基站中设有:根据来自无线终端的用以识别无线终端的接收操作种类的终端操作信息,向无线终端发送指示适于无线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的发送装置。接收操作控制程序令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对要连接的无线基站执行连接请求的步骤,向要连接的无线基站发送终端操作信息的步骤,接收无线基站根据终端操作信息发送的指示接收操作的信号的步骤,以及执行由接收的信号指示的接收操作的步骤。
因此,依据本发明,能够使终端执行适于想要连接终端的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因此,能够改善终端的接收性能。
另外,依据本发明,通过响应从终端到基站的连接,从基站对终端指示适于基站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即使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间复用基站等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的基站连接时,也能防止终端侧接收性能的恶化。
另外,依据本发明,基于从终端发送到基站的终端操作信息,通过由基站的发送操作从基站对终端指示合适的接收操作,即使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间复用基站等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的基站连接时,也能防止终端侧接收性能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操作原理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用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另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用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又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用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号的收发状态的定时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号的另一收发状态的定时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号的又一收发状态的定时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又一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6A与26B是表示传统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27A与27B是表示另一例传统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上采用同一符号不作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用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操作原理的概念图,更详细地说,表示能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和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
如图1所示,例如自适应阵列基站1与2分别向请求连接的终端发送指示适于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发送操作的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信号。
例如终端7与8为通常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但从想要连接的所要的基站收到指示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上述信号时,停止基于如图26B所示的接收电平的选择分集接收,例如转移到下述的接收操作。
就是说,在与带发送定向性的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的信号收发操作中,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的阵列天线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定向性朝向对于终端侧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从该基站接受指示与具有对连接对方即自适应阵列基站的发送定向性的发送操作对应的终端接收操作的信号,终端按照接收电平停止切换接收天线的分集接收,对天线的选择加以控制,使得分集用多个(例如两个)天线中某一帧中对基站的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任意天线,经常在紧接其后的一帧中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信号。
例如,图1的示例中,终端7从想要连接的所要的基站1收到指示适于采用自适应阵列处理的具有下行定向性的发送操作的终端接收操作的信号时,将在某一帧中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一个天线7a,在紧接其后的一帧中用于接收来自基站1的阵列天线的下行信号。结果,信号波束D朝向天线7a,在终端7和基站1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如粗线箭头所示),来自不想要的基站2的干扰波U的电平成为最小。
另外,同样地,用另一天线7b向基站1发送了上行信号时,该天线7b用于紧接其后的来自基站1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基站1的信号波束D朝向天线7b,也被建立可靠的连接(未作图示)。
可分集接收的终端8和其所要的自适应阵列基站2之间的关系也相同。
另外,图1的示例中,终端7与8为可分集接收的终端,但它是采用多个天线既可进行分集接收也可自适应阵列接收的终端。换言之,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操作均为已知的技术,有选择地执行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的终端,能够用多个天线与数字信号处理器以软件容易地实现。
在这样的终端中,通过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使接收定向性良好的、除去了不想要的干扰波的良好的接收成为可能。因此,自适应阵列基站也能向终端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作为适于基站的发送操作的终端接收操作。
以下,就各种情况下的基站与终端的具体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2~图4是表示一例本发明实施例1中用于终端接收操作指示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各基站,若有来自终端的连接请求,则以预定的定时发送指示该基站的发送操作的种类的信号,更特定的情况是,若该基站为进行下行的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则以预定的定时发送指示适于这种发送操作的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信号。
图2示意表示包含这样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的、从各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LCH分配指示的1帧的格式。
如图2所示,来自基站的LCH分配指示的1帧由如下部分构成:起始符号SS、前导码PR、唯一字UW、链路信道LCH的数据及差错检验位CRC等。
链路信道LCH的数据还分为指示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信息位和链路信道LCH所用的数据。
图3示意表示包含这样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从各基站发送的下行同步脉冲串的1帧的格式。
如图3所示,来自基站的下行同步脉冲串的1帧由如下部分构成:起始符号SS、前导码PR、唯一字UW、数据及差错检验位CRC等。
数据进而分为指示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信息位和下行同步脉冲串的数据。
图4示意表示包含这样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从各基站发送的下行通话信道TCH的1帧的格式。
如图4所示,来自基站的TCH的1帧由如下部分构成:起始符号SS、前导码PR、唯一字UW、低速附带控制信道SACCH、数据及差错检验位CRC等。
低速附带控制信道SACCH进而分为指示终端的接收操作的信息位和SACCH所用的数据。
另外,识别信息的插入部位并不限于图2~图4所示的示例,该信息可插入下行发送信号的任意帧中的任何部位。
接着,图5~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尤其是分集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号的收发状态的定时图。
参照图5,在终端侧用分集接收用的多个天线中的某一特定天线向基站发送链路信道LCH分配请求。
自适应阵列基站通过自适应阵列操作接收该上行信号,在下一帧中通过适当的天线发送LCH分配指示。该LCH分配指示具有图2所示的帧格式,包含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而被发送。
在终端侧用适当的天线接收从基站侧发送的、包含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LCH分配指示。
在接受了该指示的终端侧上,转移到适于来自基站侧的指示的接收方法。即,之后将用于上行信号发送的天线用于下一帧的下行信号的接收。
首先,用分集接收用的多个天线中的某一特定的天线,向基站发送上行同步脉冲串。
自适应阵列基站通过自适应阵列操作接收该上行同步脉冲串,在下一帧中通过自适应阵列操作发送下行同步脉冲串。
在终端侧,用前一帧中发送上行同步脉冲串的天线,接收从基站侧带发送定向性发送的该下行同步脉冲串。
接受该同步脉冲串的终端侧,用分集接收用的多个天线中的某一特定的天线,向基站发送通话信道TCH起动程序(activationprocess)。
自适应阵列基站通过自适应阵列操作接收该TCH起动程序,在下一帧中通过自适应阵列操作发送下行通话信道TCH。
在终端侧,用前一帧中发送TCH起动程序的天线,接收从基站侧带发送定向性发送的该下行TCH。
接着的图6所示的定时图与图5所示的定时图相比有以下不同点。即,图6的示例中,从基站发送的下行同步脉冲串包含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而发送到终端,该下行同步脉冲串具有图3所示的帧格式。
在接收包含该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下行同步脉冲串的终端中,以后通过控制将用于发送上行信号的天线用于下一帧的下行信号的接收。
接着的图7所示的定时图与图5及图6所示的定时图相比有以下不同点。即,图7的示例中,从基站发送的通话信道TCH(具体地说,就是其中的低速附带控制信道SACCH)包含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而发送到终端,该TCH具有图4所示的帧格式。
在接收了包含该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TCH的终端中,以后通过控制在通话信道中,使在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用于下一帧的下行信号的接收。
图8是表示用以实现上述操作原理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如图8所示,由基站的多个天线例如四个天线A1~A4分别接收的来自终端的接收信号构成的接收信号向量,在接收电路侧由开关电路SW1~SW4切换,由A/D变换器(未作图示)分别变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供给基站的DSP(未作图示),按照图8所示的功能块图,以后用软件方式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
参照图8,由开关电路SW1~SW4切换至接收电路侧的接收信号向量,供给各乘法器MR1~MR4的一个输入端,并供给权向量计算机100。
权向量计算机100通过后述的自适应阵列算法算出由每个天线的权重构成的权向量,供给各乘法器MR1~MR4的另一输入端,与来自对应的天线的接收信号向量分别进行复数乘法运算。由加法器110得到该复数乘法运算结果的总和即阵列输出信号。
如上述的复数相乘之和的结果在解调电路120解调为位数据,然后作为阵列输出信号而供给。
权向量计算机100中,使用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s)算法或SMI(Sample Matrix Inversion)算法等自适应阵列算法。
这样的RLS算法或SMI算法在自适应阵列处理的领域上属于已知的技术,如在前面叙述的菊间信良著的“用阵列天线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的第35页~第49页的“第3章MMSE自适应阵列”中就有详细的说明,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而且,来自发送信号源(未作图示)的发送信号,经由后述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由调制电路140调制,供给各乘法器MT1~MT4的一个输入端子,经由权向量计算机100计算的权向量被复制并加到各乘法器MT1~MT4的另一输入端子。
如此,与权向量的复数乘法运算加权的发送信号,经开关电路SW1~SW4选择后通过天线A1~A4发送。
由于经由与接收信号时相同的天线A1~A4发送的信号被与接收信号相同的特定的终端作为目标的权向量加权,因此,从这些天线发送的电波信号带有以该特定的终端为目标的发送定向性而辐射。
另外,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是用以在下行发送信号帧(如图2~图4所示)的预定的位置插入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位的装置。
图9~图11是表示用以实现上述操作原理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首先图9所示的终端为一类用一个天线A10进行收发操作的终端,发送信号时调制电路15的输出信号被开关11选择而从天线A10发送,接收信号时天线A10的接收信号经由开关11供给解调电路16。
图10所示的终端为进行分集接收的终端,两个天线A11、A12连接到天线选择开关19的两个固定端子,开关19的可动端子连接到收发信号切换开关11。
开关11与调制电路15及解调电路16相连。解调电路16的输出信号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2。
另一方面,天线A11、A12的输出信号供给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的输出也供给DSP12。由虚线12表示的DSP的内部为以功能块表示通过DSP以软件实现的处理部分。
换言之,解调电路16的输出供给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2a,它的输出供给天线选择开关控制装置12b。并且,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的输出也供给天线选择开关控制装置12b。
天线选择开关控制装置12b的输出供给天线选择开关19的切换控制输入端。
现对图10的终端的操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该终端为可分集接收的终端,以下,对通常的分集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发送信号时来自传声器等信号源(未作图示)的信号,由调制电路15调制,经由开关11供给天线选择开关19的可动端子。
用天线A11、A12中由该开关19选择的一个天线,发送上行信号。
另一方面,接收信号时由天线A11、A12分别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在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中被相互比较,其比较结果被供给天线选择开关控制装置12b。控制装置12b控制开关19,以选择接收电平大的一方的天线输出。
来自被选择一方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经由开关11供给解调电路16,然后被解调。经解调的信号供给扬声器(未作图示)等而再现。
经解调的信号被供给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2a。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2a通过图8的基站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抽出以图2~图4的帧格式中包含的方式附加于下行信号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位),对其指示内容进行分析。天线选择开关控制装置12b接受该分析结果,然后,执行基于指示的接收操作。
接着的图11所示的终端为可有选择地与分集接收和自适应阵列接收对应的终端。
如图11所示,由虚线表示的DSP14的内部为以功能块表示的通过DSP以软件实现的处理部分,由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4a和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构成。
多个天线(图9中例如为两个天线)A11、A12与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相连,并供给信号到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
接收信号时,由天线A11、A12分别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在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中被相互比较,比较结果被输出。接收电平比较装置13的输出信号也供给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该比较结果例如作为该终端进行选择分集接收时的天线选择的基准而使用。
该图11所示的终端为用多个天线至少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的终端。换言之,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通过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由软件有选择地执行。并且,用该收发装置14b,也可以有选择地执行不依赖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的、选择特定的天线的接收。
另外,如上所述,分集接收与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操作为已知的技术,可用DSP(软件)容易地有选择地实现。
首先,发送信号时,来自传声器等信号源(未作图示)的信号,由调制电路15调制,以由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选择的发送方法,用天线A11、A1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发送。
接收信号时,基于天线A11、A12以及接收电平比较电路13的输出信号,通过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有选择地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或用特定的天线的接收。
由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接收的信号,由解调电路16解调,例如供给扬声器(未作图示)等再现。
并且,解调电路16的输出供给DSP14的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4a。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14a通过图8的基站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抽出以图2~图4的帧格式中包含的方式附加在下行信号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位),然后对该指示内容进行分析。
自适应阵列接收/分集接收对应收发装置14b接受该分析结果,然后执行基于指示的接收操作。
接着的图12表示用构成图8所示的基站的DSP以软件执行的操作(尤其是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的操作)的流程图。
更具体地说,图12表示在用如图8所示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的场合,基站(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对请求连接的终端进行的指示操作。
就是说,参照图12,基站进行如自适应阵列基站那样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时,基站对请求连接的终端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步骤S1)。
另一方面,不作如图8的自适应阵列基站的下行发送定向性的控制的、所谓无定向性的基站(未作图示),对请求连接的终端进行如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接收操作指示。
就是说,参照图13,基站不作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时,基站对请求连接的终端指示分集接收操作(步骤S2)。
图14~图17是表示由图9~图11所示的终端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一类图9所示的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的终端从各种基站收到下行信号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该终端从进行如图8所示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2的步骤S1所示的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11)时,由于该终端不能仅用一个天线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执行固定于该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步骤S12)。
另一方面,该终端从不作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无定向性基站(未作图示)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3的步骤S2所示的分集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11)时,由于该终端不能仅用一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执行固定于该一个天线的接收操作(步骤S12)。
接着,图15是表示图10所示的、用两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但不与自适应阵列对应的终端的DSP12(未作图示)从各种基站接收下行信号时按照软件进行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该终端从进行如图8所示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2的步骤S1所示的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21)时,由于判定该终端不能设定自适应阵列接收(步骤S22),该终端以此前发送信号时使用的天线为接收天线进行天线固定的接收操作(如参照图1的说明)(步骤S24)。
由此可知,该分集终端不能进行特性更好的自适应阵列接收,但能够进行对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天线控制,能够防止与自适应阵列基站连接时的终端的接收性能的恶化。
另一方面,该分集终端从不作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无定向性基站(未作图示)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3的步骤S2所示的分集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21)时,由于该终端被判定能够进行分集接收设定(步骤S22),按照接收操作指示执行分集接收操作(步骤S23)。
接着,图16是表示能与图11所示的自适应阵列接收对应的终端从各种基站接收下行信号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该终端从进行如图8所示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2的步骤S1所示的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31)时,由于该终端被判定能够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设定(步骤S32),该终端按照接收操作指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操作(步骤S33)。
由此可知,该终端执行可除去不想要的干扰波的自适应阵列接收,能够防止与自适应阵列基站连接时终端接收性能的恶化。
另一方面,该终端从不作下行的发送定向性控制的无定向性基站(未作图示)接受操作指示信号(图13的步骤S2所示的分集接收操作的指示)(步骤S31)时,由于该终端判定能够进行分集接收设定(步骤S32),按照接收操作指示执行分集接收操作(步骤S33)。
另外,该终端从任意的基站接受既不是自适应阵列接收也不是分集接收的某种其它接收操作指示信号时(步骤S31),由于不能设定这样的接收操作(步骤S32),本实施例中,例如该终端以此前发送信号时用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执行固定天线的接收操作(参照图1的说明)(步骤S34)。
由此可知,该终端能够进行与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对应的天线控制,在与自适应阵列基站连接时能够防止终端接收性能的恶化。
图17所示的流程图基本上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如上所述,所不同的是:在该终端从任意的基站接受既不是自适应阵列接收也不是分集接收的某种其它接收操作指示信号时的操作。
换言之,在图16的示例中,以此前用于发送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进行固定天线控制(步骤S34),而图17的示例中,具有能进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结构(步骤S35)。
由此可知,该终端通过特性最好的接收操作即自适应阵列接收,能够防止与任意基站连接时的终端接收性能的恶化。
另外,如参照图27A与图27B所作的说明那样,在自适应阵列基站为采用自适应阵列技术的、与多个终端空间复用连接的空间复用基站时也能适用上述实施例1的处理。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根据终端要连接的基站是否为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或空间复用基站),指示终端的接收操作,终端能够按照来自基站的指示自动选择最佳的接收操作。因此,能够改善终端的DU比,并提高接收性能。
实施例2
下面,图18~图20是表示用以实现本发明的操作原理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
图18~图20所示的终端的结构除了以下各点外,与图9~图11所示的实施例1的终端相同。
即,在图9~图11所示的终端的基础上,图18~图20的终端在调制电路的前级设有终端接收信息附加装置17。该终端接收信息附加装置17将与该终端所对应的接收操作相关的信息,附加在向基站发送的上行信号上。
该接收操作信息例如在图5~图7所示的定时图中,以先于从基站发送到终端的接收操作指示信号(位)的各定时的定时,插入于任意上行信号帧的任意部位,然后从该终端发送到想要连接的基站。
这些终端的其它操作与参照图9~图11说明的操作相同。
接着,图21是表示用以实现本发明的操作原理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的系统结构的功能块图。图21所示的基站除了以下各点外,具有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1的基站相同的结构。
即,在图8所示的基站的基础上,图21的基站在解调电路120的后级设有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分析装置150。该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分析装置150在图18~图20所示结构的终端要与该基站连接时,这些终端的终端接收操作信息附加装置17对附加在上行发送信号而被发送的终端操作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将抽出的终端接收操作信息供给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基于该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将指示适于该基站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的信号,附加到发送到该终端的下行信号上。
图22是表示用构成图21所示的基站的DSP以软件执行的操作(尤其是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分析装置150与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的操作)的流程图。
更具体地说,图22表示:在如图21所示由自适应阵列处理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时,基站(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分析装置150与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对请求连接的终端进行的指示操作。
换言之,如图22所示,基站进行如自适应阵列基站那样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时,基站首先用终端接收操作信息分析装置150接收来自请求连接的终端的终端接收操作信息附加装置17的终端接收操作信息,指定终端的接收操作(步骤S41)。
判定想要连接的终端是否为如图19所示的分集终端(步骤S42),若判定为分集终端,则在与自适应阵列基站之间终端的特性恶化(如参照图26A与图26B的说明),因此,生成指示将此前的发送天线设定为接收天线的信号(如参照图1的说明)(步骤S43),并通过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42中判定该终端不是分集终端时,接着判定该终端是否为如图20所示的自适应阵列终端(步骤S44)。
当判定该终端为自适应阵列终端时,生成向终端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的信号(步骤S45),并通过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44中判定该终端不是自适应阵列终端时,接着判定该终端是否为如图18所示的一个天线的终端(步骤S46)。
当判定是一个天线的终端时,生成指示将一个天线固定为接收天线的信号(步骤S47),并通过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判定该终端也不是一个天线的终端时(步骤S46),首先生成指示能够将终端的特定的天线固定于接收天线的信号(步骤S48),并通过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附加装置130插入到下行的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不进行如图21的自适应阵列基站那样的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所谓无定向性的基站(未作图示),向请求连接的终端进行如图23的流程图所示的接收操作指示。
判定想要连接的终端是否为图19所示的分集终端(步骤S52),若判定是分集终端,则生成指示分集接收的信号(步骤S53),并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判定该终端不是分集终端时,接着判定该终端是否为如图20所示的自适应阵列终端(步骤S54)。
若判定是自适应阵列终端,则生成对终端指示自适应阵列接收的信号(步骤S55),并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54中判定该终端不是自适应阵列终端时,接着判定该终端是否为如图18所示的一个天线的终端(步骤S56)。
若判定是一个天线的终端,则生成指示能够将一个天线固定为接收天线的信号(步骤S57),并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另一方面,若判定也不是一个天线的终端(步骤S56),则首先生成指示将终端的特定天线固定为接收天线的信号(步骤S58),并插入到下行发送信号中。
接着,图24是表示如图19所示的分集终端与如图20所示的自适应阵列终端(尤其是它们的接收操作指示信号分析装置)接收来自图22与图23所示的各种基站的接收操作指示信号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24所示,首先,从对应的终端接收并抽出接收操作指示信号时(步骤S61),根据其指示内容(图22的步骤S43与45,图23的步骤S53与55)进行设定,以执行指示的接收操作。
接着,图25是表示如图18所示的一个天线的终端接收来自图22与图23所示的各种基站的接收操作指示信号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换言之,在上述的图22的步骤S47与图23的步骤S57中,对一个天线的终端指示接收天线的固定,但图18的一个天线的终端原先就用一个天线进行收发操作,即使对于该指示也是执行固定在一个天线上的接收操作(步骤S60)。
另外,如参照图27A与图27B的说明,自适应阵列基站为采用自适应阵列技术的、与多个终端空间复用连接的空间复用基站时也能采用上述实施例2的处理。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基站根据从终端接收的终端操作信息,指示对应的终端的最佳接收操作。因此,能够改善终端的DU比,并提高接收性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多个终端连接的空间复用基站,采用以自适应阵列处理进行空间复用连接的自适应阵列基站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自适应阵列处理,只要是能够带下行定向性控制地进行空间复用连接的基站,不管是采用何种处理技术的基站,本发明均可适用。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终端根据来自要连接的基站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自动选择终端侧的接收操作,从而能够实现与基站的发送操作种类(是否为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对应的最佳接收方法,能够防止终端接收性能的恶化。
而且,依据本发明,终端根据来自要连接的基站的、考虑到终端操作信息的终端接收操作指示信号,自动选择终端侧的接收操作,从而能够实现与基站的发送操作种类(是否为进行下行发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可靠对应的最佳接收方法,能够防止终端接收性能的恶化。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据本发明,能够根据来自基站的指示信号自动选择终端侧的接收操作,因此,可有效提高终端的接收性能。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提供与无线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基站设备,所述无线基站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的接收器;以及
用于向其连接请求已被所述接收器接受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发送器,所述信号指示适合于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基站设备,还包括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接收器配置为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以及
所述发送器配置为通过所述多个天线发送所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器配置为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4.一种用于向无线终端装置提供通信的无线基站设备,所述无线基站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的接收器;以及
用于向其连接请求已被所述接收器接受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发送器,所述信号指示适合于加权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线基站设备,还包括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接收器配置为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以及
所述发送器配置为通过所述多个天线发送所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器配置为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7.一种用于提供与无线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基站设备,所述无线基站设备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终端装置、涉及对应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的接收操作的信息的接收器;以及
用于向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的发送器,所述信号指示适合于所述无线基站设备的加权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基站设备,还包括多个天线,所述多个天线配置为能使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信息以及能使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所述发送器配置为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来自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以及
向其连接请求已被所述接收器接受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所述信号指示适合于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包括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以及所述发送步骤包括通过所述多个天线发送所述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13.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来自无线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以及
向其连接请求已被所述接收器接受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所述信号指示适合于加权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包括通过多个天线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以及所述发送步骤包括通过所述多个天线发送所述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1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无线终端装置、涉及对应于该无线终端装置的接收操作的信息;以及
向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信号,所述信号指示适应所述无线终端装置的加权方向控制型的发送操作的接收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包括通过多个天线接收所述信息,并且所述发送步骤包括通过所述多个天线发送所述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向配置为执行自适应阵列接收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所述信号。
CNA200610169018XA 2001-08-06 2002-08-01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Pending CN1010761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7798/2001 2001-08-06
JP2001237798A JP3540782B2 (ja) 2001-08-06 2001-08-06 無線基地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6619A Division CN1299444C (zh) 2001-08-06 2002-08-01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6157A true CN101076157A (zh) 2007-11-21

Family

ID=1906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66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9444C (zh) 2001-08-06 2002-08-01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A200610169018XA Pending CN101076157A (zh) 2001-08-06 2002-08-01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2006101659952A Expired - Lifetime CN1976506B (zh) 2001-08-06 2002-08-01 从无线基站设备向无线终端装置提供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66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9444C (zh) 2001-08-06 2002-08-01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59952A Expired - Lifetime CN1976506B (zh) 2001-08-06 2002-08-01 从无线基站设备向无线终端装置提供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1) US7130659B2 (zh)
EP (2) EP2461494B1 (zh)
JP (1) JP3540782B2 (zh)
CN (3) CN1299444C (zh)
TW (1) TW589908B (zh)
WO (1) WO20030153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0782B2 (ja) * 2001-08-06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EP1389884A1 (de) * 2002-08-13 2004-02-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unksystems mittels Richtantennen sowie sendende Station und Funksystem
GB0304807D0 (en) * 2003-03-03 2003-04-09 Cambridge Internetworking Ltd Data protocol
BRPI0515389B1 (pt) * 2004-09-17 2018-09-25 Ntt Docomo Inc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estação móvel e estação base
EP1761091B1 (en) 2005-08-30 2012-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5025356B2 (ja) * 2007-07-10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なら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2009033605A (ja) * 2007-07-30 2009-02-12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端末の通信方法
US20100022192A1 (en) * 2008-07-24 2010-01-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er/Receiver Diversity
JP5356073B2 (ja) * 2009-03-06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パンクチャパターン選択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TWI538428B (zh) * 2009-03-17 2016-06-11 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網路中通信的方法、副站台及主站台
CN102082595B (zh) * 2010-04-30 2013-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置dmrs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452861B (zh) * 2010-10-08 2014-09-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天線分集裝置與天線分集方法
CN102457315B (zh) * 2010-10-18 2014-12-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分集装置与天线分集方法
TWI454071B (zh) * 2012-01-05 2014-09-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US11369864B2 (en) 2012-12-20 2022-06-28 Activision Publishing, Inc. Interactive video game with toys having in interchangeable parts
US9202094B1 (en) 2014-05-20 2015-12-01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Aiming pattern shape as distance sensor for barcode scanner
WO2016007138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New York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of a signal incident on at least one antenna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6323A (ja) 1989-04-18 1990-11-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JP2841900B2 (ja) * 1991-02-27 1998-1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フ方法
FR2722353B1 (fr) * 1994-07-11 1996-08-23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1trame montante a l'interface transc2dans un reseau cellulaire de radioc3mobiles
US5628052A (en) 1994-09-12 1997-05-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istributed switched antennas
CN1205812A (zh) 1995-11-07 1999-01-2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自适应天线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US5722049A (en) 1995-12-05 1998-02-24 Ericsson Inc. Mobile-link system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rein diversity combining is performed only for edge/boundary zone signals and not for central zone signals
FI102447B (fi) * 1996-02-06 1998-11-3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Yhteydenmuodostusmenetelmä, tilaajapäätelaite ja radiojärjestelmä
JP2947157B2 (ja) 1996-03-07 1999-09-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空間ダイバーシティ制御方法及び送信空間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DE19618333A1 (de) * 1996-05-07 1997-11-13 Lindenmeier Heinz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Funktionsprüfung mobiler Rundfunkempfangsanlagen
KR100289568B1 (ko) * 1996-07-29 2001-05-02 다치카와 게이지 사이트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다운링크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GB2317786B (en) * 1996-09-25 2001-05-30 Motorola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 deamformed control channel and method of system control
US5953325A (en) * 1997-01-02 1999-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orward link transmission mode for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steerable and distributed antennas
FI105063B (fi) 1997-05-16 2000-05-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lähetyssuunnan määrittä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6023607A (en) 1997-05-30 2000-02-08 Nokia Telecommunication Oy Radio system and a call setup method
JPH1132030A (ja) 1997-07-14 1999-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Pdma通信方法
SE511365C2 (sv) * 1998-01-23 1999-09-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tennomkopplingsdiversitet
US6501745B1 (en) * 1998-02-13 2002-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variable block scheduling indication by an uplink state flag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9990088235A (ko) * 1998-05-13 1999-12-27 윤종용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시간스위칭송신다이버시티장치및그제어방법
JP2000022611A (ja) 1998-06-29 2000-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0031874A (ja) 1998-07-14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適応アレー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
JP2000069541A (ja) 1998-08-26 2000-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3199039B2 (ja) * 1998-11-02 2001-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消費電力低減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装置における消費電力低減方法
JP2000216724A (ja) 1999-01-26 200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JP2000218724A (ja) 1999-01-28 2000-08-08 Aica Kogyo Co Ltd 複合ボード
TW420911B (en) * 1999-03-15 2001-02-01 Actpro Internat Hk Ltd Mixed mode transceiver digital control network and collision-fre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3699295B2 (ja) 1999-05-24 2005-09-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5567300A (en) 1999-06-23 2001-01-09 Japan As Represented By President Of Hokkaido University Radio device
KR100378115B1 (ko) * 1999-07-10 200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 공통채널 해제 장치 및 방법
JP3663092B2 (ja) 1999-11-19 2005-06-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JP3631083B2 (ja) * 2000-02-14 2005-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3741919B2 (ja) 2000-02-14 2006-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器選択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699883B2 (ja) * 2000-06-29 2005-09-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2026790A (ja) * 2000-07-03 2002-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493152B1 (ko) * 2000-07-21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송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이를 위한 기지국 장치 및 이동국 장치
JP3404011B2 (ja) * 2000-07-28 2003-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6898441B1 (en) * 2000-09-12 2005-05-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flexible transmit configuration
US6564036B1 (en) 2000-09-29 2003-05-13 Arraycomm, Inc. Mode switching in adaptive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020193146A1 (en)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010782B2 (ja) * 2001-07-19 2007-1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540782B2 (ja) * 2001-08-06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999605B2 (ja) * 2002-08-23 2007-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4008783B2 (ja) 2002-08-23 2007-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基地局
JP2004248162A (ja) 2003-02-17 2004-09-0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
JP3843077B2 (ja) * 2003-03-26 2006-11-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処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処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310537B2 (en) * 2003-04-25 2007-12-18 Noki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on multiple beams between stations
US6888441B2 (en) * 2003-08-28 2005-05-03 Emerson Electric Co. Apparatus adapted to be releasably connectable to the sub base of a thermostat
JP4187104B2 (ja) 2003-10-20 2008-11-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複数アンテナを備えた基地局装置
KR101161873B1 (ko) * 2004-09-07 2012-07-03 더 보드 오브 리전츠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텍사스 시스템 적응적 전송모드 전환 방식을 이용한 다중입출력 통신시스템
US7649959B2 (en) 2004-09-27 2010-01-19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ion and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76601A1 (en) 2008-07-24
JP2003051773A (ja) 2003-02-21
US7369878B2 (en) 2008-05-06
US7613151B2 (en) 2009-11-03
CN1976506B (zh) 2013-04-24
US20080070634A1 (en) 2008-03-20
TW589908B (en) 2004-06-01
JP3540782B2 (ja) 2004-07-07
EP1416649A4 (en) 2009-12-23
US7873388B2 (en) 2011-01-18
US7454236B2 (en) 2008-11-18
EP2461494A1 (en) 2012-06-06
US20080051148A1 (en) 2008-02-28
US20070111758A1 (en) 2007-05-17
US20060154618A1 (en) 2006-07-13
US20080287156A1 (en) 2008-11-20
US7873389B2 (en) 2011-01-18
US7454235B2 (en) 2008-11-18
WO2003015312A1 (fr) 2003-02-20
CN1976506A (zh) 2007-06-06
CN1299444C (zh) 2007-02-07
US7567821B2 (en) 2009-07-28
CN1565093A (zh) 2005-01-12
US7454234B2 (en) 2008-11-18
US20060160572A1 (en) 2006-07-20
US20080004077A1 (en) 2008-01-03
EP1416649A1 (en) 2004-05-06
US7130659B2 (en) 2006-10-31
US20040242187A1 (en) 2004-12-02
US7873387B2 (en) 2011-01-18
EP2461494B1 (en) 2016-10-12
US20070111761A1 (en) 2007-05-17
US20080176522A1 (en) 2008-07-24
US7881751B2 (en) 201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444C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189058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281017C (zh) 移动站、基站、及无线传输方法
CN1243422C (zh)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装置及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方法
CN1372392A (zh) 在移动无线系统内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CN1381114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10486C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235498A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288862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
CN169539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653725A (zh) 无线装置、空间路径控制方法及空间路径控制程序
CN1830158A (zh) 在使用多入多出自适应天线阵列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N1309185C (zh) 发送并接收非对称帧的双向数字无线系统
CN1296686A (zh) 发送接收装置
CN19575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设备以及终端
CN1419383A (zh) 高频谱效用的高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CN179124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248519C (zh) 通信系统、多播交换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263660A (zh) 干扰消除设备和干扰消除方法
CN1643835A (zh) 无线终端装置、发送定向性控制方法及发送定向性控制程序
CN1371185A (zh) 信息传送系统与方法并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以及光空间传送系统与方法并光空间传送装置
CN1500359A (zh)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CN1227849C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643821A (zh) 无线装置、收发定向性控制方法及收发定向性控制程序
CN1756383A (zh) 利用多通道通信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LLA WIRELES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0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recorded valfor Rui Street No. 50 L-1526

Applicant after: HERA WIRELESS S 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