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0845A - 车身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0845A
CN101090845A CNA2006800016179A CN200680001617A CN101090845A CN 101090845 A CN101090845 A CN 101090845A CN A2006800016179 A CNA2006800016179 A CN A2006800016179A CN 200680001617 A CN200680001617 A CN 200680001617A CN 101090845 A CN101090845 A CN 101090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ront
fixed frame
mentioned
vehicle body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6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9309C (zh
Inventor
圆山裕人
小坂直哉
玉腰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93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93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分散作用于车辆前部的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结构。其中,配置于车辆(2)前部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散热器固定框的部分(6a),通过从车宽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撑的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4)、和配置于比该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4)更靠车辆方向内侧并从后方进行支撑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11、12),而与车身骨架(9)连结。因此,在车辆碰撞时,通过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4)、和配置于比该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4)更靠车辆方向内侧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11、12),将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6a)的碰撞载荷传递到车身骨架(9)且有效地使其分散。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乘用车等的各种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中,采用了用于吸收与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时的冲击的结构。作为这种车身前部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平11-43071号公报),即:利用构成发动机室的外框上部的车身围板上骨架(apron upper member),从车宽方向将支撑散热器的周缘部的散热器固定框的上端部支撑。
为此,近年来,要求使碰撞载荷分散。而且要求,与上述公开专利公报中记载的以往技术相比,更有效地分散车辆前部的碰撞载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作用于车辆前部的碰撞载荷。
基于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将一对车身前柱作为骨架的一部分,该车身前柱配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且形成车辆的客舱的前部,该车身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散热器固定框,其支撑散热器;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从车宽方向两侧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车身前柱连结;一对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配置于比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且从后方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车身骨架连结。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在车辆前部配置的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通过从车宽方向的两侧进行支撑的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和配置于比该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内侧且从后方进行支撑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与车身骨架连结。因此,在车辆碰撞时,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和配置于该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骨架且被有效地分散。另外,由于配置于比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支撑点距离变短,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弯曲力矩减少,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碰撞载荷。
这里,若具备将一对车身前柱的前部彼此连结的车身前围部,且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与车身前围部连结,则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前围部,且被有效地分散到车身骨架。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车身前围支撑部件,该车身前围支撑部件将车身前围部的支撑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部分与车身前柱连结。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前围部,并通过车身前围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前柱,且有效地被分散到车身骨架。
另外,如果具备:车身前围部,其将一对车身前柱的前部彼此连结;发动机挡板,其与该车身前围部连结且构成客舱的前壁,并且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与发动机挡板连结,则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发动机挡板,且被有效地分散到车身骨架。
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该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将发动机挡板中的连结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部分与车身前围部连结。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发动机挡板,并通过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前柱,且有效地被分散到车身骨架。
另外,如果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散热器固定框和车身前围部之间的其他的部件,与车身骨架连结,则可以有效地起到上述作用的同时,可以将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各个部件的长度缩短,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另外,提高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如果其他的部件,是在车身侧对悬架中所使用的减振器进行支撑的悬架支撑罩,则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和悬架支撑罩被传递,且有效地被分散到车身骨架,而且可以将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各个部件的长度缩短,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另外,提高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基于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将一对车身前柱和地板通道作为骨架的一部分,该一对车身前柱配置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且形成车辆的客舱的前部,该地板通道形成在客舱的下面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该车身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散热器固定框,其支撑散热器;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从车宽方向两侧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车身前柱连结;一对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比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内侧,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和地板通道之间,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将发动机介于其间而被配置。
根据这样的车身前部结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和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及发动机被传递,且被有效地分散到车身骨架,并且,可以将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各个部件的长度缩短,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另外,提高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另外,通过配置于比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支撑点距离变短,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弯曲力矩减少,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碰撞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侧表示图6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从后方侧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前方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车辆向前直行前进时的前方方向定义为“前方”,使用表示“前”“后”“左”“右”等方向的词。
图1及图2所示的车身前部结构1,例如是乘用车等的车辆2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辆2在前部具备发动机室2a,在该发动机室2a的后方,隔着作为隔壁的发动机挡板3形成有客舱。此外,在图1中只图示了右侧。
如图1所示,车身前部结构1具备:散热器固定框6,其配置于发动机室2a前部且支撑散热器;车身围板上骨架(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4,其构成发动机室2a的框体上部;一对车身前纵梁5(只图示一个),其夹着发动机而配置在车宽方向两侧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车身前围部7,其配置于发动机挡板3的上方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散热器固定框6具有: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其构成矩形的框体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支撑散热器的上端部;一对散热器固定框侧框6b,其在车高方向上延伸,且上端部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端部连结并支撑散热器的侧部;散热器固定框下框6c,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两端部与散热器固定框侧框6b的下端部连结并支撑散热器的下端部,在由这些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散热器固定框侧框6b、散热器固定框下框6c构成的框体内收纳散热器。而且,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从车宽方向两侧由一对车身围板上骨架4来支撑。此外,散热器固定框6形成矩形的框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没有散热器固定框下框6c和散热器固定框侧框6b。
车身围板上骨架4配置于车辆2的左右两侧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车身围板上骨架4的前部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如上所述地,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连结。另一方面,车身围板上骨架4的后端侧,与作为车身骨架部件的一部分且形成于客舱的前部的前车身支柱上侧加强件(车身前柱,以下称为A支柱)9连结。另外,在车身围板上骨架4的车宽方向的内侧,设置有将用于悬架的减振器的上部支撑于车身侧的悬架支撑罩(suspension tower)8。该悬架支撑罩8,在车宽方向上从车身围板上骨架4向发动机室2a侧突出,且形成在车高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筒状,并形成从发动机室2a侧覆盖减振器的形状,且成为将该减振器悬吊的构成。
作为车身骨架部件的一部分的车身前纵梁5,其前部与散热器固定框侧框6b连结,且在车辆2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与发动机挡板3的前面连结,而且从发动机挡板3的前面侧向下方弯曲,向客舱的地板的下面侧延伸。车身前纵梁5是用于提高车身的强度和刚性的部件,而且是在碰撞时吸收在保险杠等的车辆2前部没有吸收完的冲击的部件,且其具有规定的变形载荷。
车身前围部7,与发动机挡板3的上端连结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车身前围部7的两端部与一对A支柱9连结。车身前围部7具有:沿车高方向竖立设置的前壁7a及后壁7b;将这些前壁7a及后壁7b的下端部彼此相互连结的底板7c;将前壁7a及后壁7b的上端部彼此相互连结的上板(在图中表示没有上板的状态),该车身前围部7从下方支撑前挡风玻璃,而且作为针对空调的空气供给路径而被利用。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具备:一对第一加强部件11,其配置于比一对车身围板上骨架4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且从后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并与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连结;车身前围块体12(cowl bulk),其将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中的支撑第一加强部件的部分和车身前围部7的后壁7b进行连结。而且,这些第一加强部件11及车身前围块体12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
第一加强部件11,在车辆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从后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具体地讲,第一加强部件11的前端部11a,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车宽方向上,通过基于车身围板上骨架4的支撑点而被连结于内侧。另一方面,第一加强部件11的后端部11b,被连结于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的前面。第一加强部件11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及车身前围部7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车身前围块体12,是介于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和后壁7b之间的加强部件,车身前围块体12的前端部,与对应于第一加强部件11的后端部11b的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的部分连结,另一方面,车身前围块体12的后端部,与车身前围部7的后壁7b连结。此外,车身前围块体12的针对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及后壁7b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根据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1,例如车辆2与其他的车辆等的障碍物在车辆2的前方侧发生碰撞时,如图2所示,从前方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施加载荷F,对于该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载荷F被传递到车身围板上骨架4及第一加强部件11。向车身围板上骨架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另一方面,向第一加强部件11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车身前围部7、车身前围块体12、A支柱9并向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针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碰撞载荷,被有效地分散到车身骨架上。另外,由于配置于比车身围板上骨架4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第一加强部件11,支撑点距离L变短,施加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弯曲力矩减少,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碰撞载荷。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构成为:使第一加强部件11及车身前围块体12为不同的部件,并夹着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而将第一加强部件11和车身前围块体12连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一加强部件11和车身前围决体12为一体物,并贯通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另外,作为特别优选的构成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车身前围块体12,但是,也可以采用只具备第一加强部件11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3及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该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2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不同点是,代替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第一加强部件11,而使用通过悬架支撑罩(其他部件)8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第二加强部件23及第三加强部件24。而且,这些第二加强部件23、第三加强部件24及车身前围块体12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
第二加强部件23,在车辆2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从后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具体地讲,第二加强部件23的前端部23a被连结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另一方面,第二加强部件23的后端部23b被连结在悬架支撑罩8的上部且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前侧。第二加强部件23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及悬架支撑罩8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第三加强部件24,在车辆2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通过悬架支撑罩8及第二加强部件23,从后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具体地讲,第三加强部件24的前端部24a被连结在悬架支撑罩8的上部且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后侧。另一方面,第三加强部件24的后端部24b被连结在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的前面。第三加强部件24的针对悬架支撑罩8及车身前围部7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车身前围块体12,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是介于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和后壁7b之间的加强部件,车身前围块体12的前端部被连结在与第三加强部件24的后端部24b对应的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的部分。另一方面,车身前围块体12的后端部被连结在车身前围部7的后壁7b。此外,车身前围块体12的针对车身前围部7的前壁7a及后壁7b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21中,例如车辆22与其他的车辆等的障碍物在车辆22的前方侧发生碰撞时,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载荷F(参照图4),被传递到车身围板上骨架4及第二加强部件23。向车身围板上骨架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另一方面,向第二加强部件23传递的载荷经由悬架支撑罩8被传递到第三加强部件24,向第三加强部件2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车身前围部7、车身前围块体12、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
即使是这样的车身前部结构21,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相同的效果,而且具备通过悬架支撑罩8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第二加强部件23及第三加强部件24,因此,可以使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各个部件23、24的长度变短,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且,提高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他部件例举了悬架支撑罩8,且构成为通过该悬架支撑罩8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骨架部件连结的车身前部结构21,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车辆22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散热器固定框6和车身前围部7之间的其他的部件,来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骨架部件连结的车身前部结构。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该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3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不同点是,代替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第一加强部件11,而使用将发动机14介于之间并配置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骨架部件的一部分即地板通道15之间的第四加强部件33及第五加强部件34。而且,这些第四加强部件33及第五加强部件34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
这里,地板通道15,由构成客舱下部的地板而形成,且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处向车辆32的前后方向延伸。
第四加强部件33,在车辆3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将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来自前方的碰撞载荷F向后方的发动机14传递。具体地讲,第四加强部件33的前端部33a,被连结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另一方面,第四加强部件33的后端部33b向发动机14的前面延伸。第四加强部件33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第五加强部件34,在车辆3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将作用于发动机14的来自前方的碰撞载荷F向后方的地板通道15传递。具体地讲,第五加强部件34的前端部34a,被配置成与发动机14的后面相面对,另一方面,第五加强部件34的后端部34b,与地板通道15连结。第五加强部件34的针对地板通道15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31中,例如车辆32与其他的车辆等的障碍物在车辆32的前方侧发生碰撞时,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载荷F,被传递到车身围板上骨架4及第四加强部件33。向车身围板上骨架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另一方面,向第四加强部件33传递的载荷,通过发动机14被传递到第五加强部件34,向第五加强部件3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地板通道15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
即使这样的车身前部结构31,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相同的效果,而且具备将发动机14介于之间而配置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地板通道15之间的第四加强部件33及第五加强部件34,因此,可以使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各个部件33、34的长度变短,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且,提高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
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该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4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不同点是,代替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第一加强部件11,而使用将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和发动机挡板3连结的第六加强部件43、以及将发动机挡板3中的连结第六加强部件43的部分和车身前围部7连结的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参照图7)。而且,第六加强部件43构成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
第六加强部件43,在车辆42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从后方支撑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具体地讲,第六加强部件43的前端部43a,被连结在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另一方面,第六加强部件43的后端部43b,与发动机挡板3的前面连结。第六加强部件43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及发动机挡板3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如图7所示,是沿发动机挡板3的后面向车高方向延伸,且从后方支撑发动机挡板3的加强部件。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的下端部44a夹着发动机挡板3与第六加强部件43的后端部43a连结。另一方面,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的上端部44b,与车身前围部7的底板7c的下面连结。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的针对发动机挡板3及车身前围部7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41中,例如车辆42与其他的车辆等的障碍物在车辆42的前方侧发生碰撞时,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6a的载荷F,被传递到车身围板上骨架4及第六加强部件43。向车身围板上骨架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另一方面,向第六加强部件43传递的载荷,通过发动机挡板3被传递到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向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车身前围部7、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即使是这样的车身前部结构41,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特别优选的方式,构成为具备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44,但也可以构成为只具备第六加强部件43。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说明。该第5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51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的不同点是,具备将车身前围部7中的支撑车身前围块体12的后端的部分和A支柱9进行连结的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
该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被配置在车身前围部7的后壁7b的后面(客舱)侧,且是从A支柱9侧支撑车身前围部7的车宽方向上的端部7d的加强部件。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的车身前围部7侧的端部13a,通过车身前围部7及车身前围块体12与第一加强部件11的后端部11b连结。另一方面,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的A支柱9侧的端部13b,与A支柱9的车宽方向上的内(客舱)侧的面连结。此外,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的针对车身前围部7及A支柱9的连结,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用螺栓等进行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车身前部结构51中,例如车辆与其他的车辆等的障碍物在车辆的前方侧发生碰撞时,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上框的载荷F,被传递到车身围板上骨架4及第一加强部件11。向车身围板上骨架4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另一方面,向第一加强部件11传递的载荷,通过车身前围块体12、车身前围部7被传递到A支柱9、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传递,且向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传递的载荷被传递到A支柱9并分散于车身骨架部件。即使是这样的车身前部结构,也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具备车身前围支撑部件13,可以将车身前围部7用A支柱9更牢固地支撑。
以上,基于其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二散热器支撑部件通过车身前围部7与A支柱9连结,或与地板通道15连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其他的强度部件与车身骨架部件连结,也可以构成为与缓冲车架横梁等其他的车身骨架部件连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针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碰撞载荷,通过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和配置于该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的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被传递到车身骨架,因此,可以有效地使作用于车辆前部的碰撞载荷分散。另外,作用于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散热器上部的部分的弯曲力矩减少,与以往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碰撞载荷。

Claims (8)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将一对车身前柱作为骨架的一部分,该车身前柱配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且形成上述车辆的客舱的前部,该车身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
散热器固定框,其支撑散热器;
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从车宽方向两侧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上述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上述车身前柱连结;
一对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配置于比上述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且从后方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上述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上述车身骨架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上述一对车身前柱的前部彼此连结的车身前围部,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与上述车身前围部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身前围支撑部件,该车身前围支撑部件将上述车身前围部中的支撑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部分和上述车身前柱连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车身前围部,其将上述一对车身前柱的前部彼此连结;发动机挡板,其与该车身前围部连结且构成上述客舱的前壁,
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与上述发动机挡板连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该发动机挡板支撑部件将上述发动机挡板中的连结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的部分和上述车身前围部连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上述散热器固定框和上述车身前围部之间的其他的部件,与上述车身骨架连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的部件,是在上述车身侧对悬架中所使用的减振器进行支撑的悬架支撑罩。
8.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将一对车身前柱和地板通道作为骨架的一部分,该一对车身前柱配置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且形成上述车辆的客舱的前部,该地板通道形成在上述客舱的下面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该车身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备:
散热器固定框,其支撑散热器;
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从车宽方向两侧对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上述散热器上部的部分进行支撑,并与上述车身前柱连结;
一对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其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比上述一对第一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更靠内侧,且在上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散热器固定框的支撑上述散热器上部的部分和上述地板通道之间,
上述第二散热器固定框支撑部件,将发动机介于其间而被配置。
CNB2006800016179A 2005-01-17 2006-01-17 车身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93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9353A JP4424208B2 (ja) 2005-01-17 2005-01-17 車体の前部構造
JP009353/2005 2005-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0845A true CN101090845A (zh) 2007-12-19
CN100519309C CN100519309C (zh) 2009-07-29

Family

ID=3667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16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9309C (zh) 2005-01-17 2006-01-17 车身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66420B2 (zh)
EP (1) EP1840004B1 (zh)
JP (1) JP4424208B2 (zh)
CN (1) CN100519309C (zh)
WO (1) WO200607580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390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用增强结构
CN102259665A (zh) * 2010-05-26 2011-11-3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的车身前端
CN103562055A (zh) * 2011-05-25 2014-02-05 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CN105774912A (zh) * 2016-05-21 2016-07-20 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舱
CN110304149A (zh) * 2018-03-27 2019-10-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871762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锁支架结构及车辆
CN113120088A (zh) * 2020-01-14 2021-07-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15279650A (zh) * 2020-05-15 2022-11-01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前端模块的框架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9366B2 (ja) * 2005-02-22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の前部構造
FR2910865B1 (fr) * 2006-12-28 2009-04-03 Plastic Omnium Cie Piece d'appui pour systeme d'absorption de chocs destinee a etre montee en bout d'un longer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P1985527B1 (en) * 2007-04-24 2009-11-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FR2929224B1 (fr) * 2008-03-26 2010-06-0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Traverse inferieure de baie perfectionnee pour proteger les occupants du vehicule en cas de choc frontal
DE102008049763A1 (de) * 2008-09-30 2010-04-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Kaross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189463B2 (ja) * 2008-11-17 2013-04-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8128160B2 (en) * 2009-06-17 2012-03-06 Honda Motor Co., Ltd. Tower bar construc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5640934B2 (ja) * 2011-09-13 2014-12-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3103590A (ja) * 2011-11-14 201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803819B2 (ja) * 2012-06-11 2015-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1394760B1 (ko) * 2012-10-10 2014-05-1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프런트 쇽업소버용 강성 보강 장치
US8746764B2 (en) 2012-11-01 2014-06-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with front impact beam lateral load transferring member
DE102012023784A1 (de) * 2012-12-05 2014-06-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Radeinbaustrebe
DE102013106433A1 (de) * 2013-06-20 2014-12-2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rag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014720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arosserievorderwagen
DE102013218688A1 (de) * 2013-09-18 2015-03-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971222B2 (ja) * 2013-10-16 2016-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FR3019517B1 (fr) 2014-04-04 2018-03-23 Renault S.A.S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renforcee
DE102014008402B4 (de) * 2014-06-13 2017-11-02 Thyssenkrupp Ag Vorderwagenstruktur
US9333989B2 (en) * 2014-06-25 2016-05-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bracket
DE102014111794A1 (de) 2014-08-19 2016-02-2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CA2962155C (en) * 2014-09-22 2022-07-19 Arcelormittal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6547671B2 (ja) * 2016-04-06 2019-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走行用モータを備えている自動車
CN106064643B (zh) * 2016-06-01 2018-09-1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部上框架及应用该前部上框架的汽车
US9809256B1 (en) 2016-06-07 2017-1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1014611B2 (en) * 2019-04-11 2021-05-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Front body of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26017A (zh) 1973-04-05 1974-12-03
JPS6258260A (ja) 1985-09-07 1987-03-13 Canon Inc 光受容部材
JPS6258260U (zh) 1985-09-30 1987-04-10
JPS6483676A (en) 1987-09-28 1989-03-29 Toyota Motor Corp Wear resistant al alloy member
DE3800296A1 (de) * 1988-01-08 1989-07-20 Porsche Ag Kuehlvorrichtung an einem kraftfahrzeug
JPH02246877A (ja) * 1989-03-20 1990-10-0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5102164A (en) * 1989-07-20 1992-04-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suspension mounting structure
JPH0359275A (ja) 1989-07-26 1991-03-14 Nissan Motor Co Ltd 織機の解錠装置
JPH04154487A (ja) 1990-10-17 1992-05-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565377Y2 (ja) * 1991-09-06 1998-03-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H05170135A (ja) * 1991-12-18 1993-07-0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307857B2 (ja) 1997-07-28 2002-07-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端部構造
JP3697976B2 (ja) * 1999-03-16 2005-09-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JP3428518B2 (ja) * 1999-08-23 2003-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カバー取付け構造
FR2801031B1 (fr) * 1999-11-15 2002-02-15 Plastic Omnium Ci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mise en reference sur l'aile du vehicule
DE10023193B4 (de) 2000-05-11 2006-10-26 Dr.Ing.H.C. F. Porsche Ag Fahrzeugaufbau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025008B2 (ja) * 2000-11-29 2007-12-1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構造
JP4762444B2 (ja) * 2001-06-15 2011-08-3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JP3747811B2 (ja) * 2001-06-20 2006-02-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03118640A (ja) 2001-10-10 2003-04-2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03252241A (ja) * 2002-02-26 2003-09-10 Denso Corp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JP4026465B2 (ja) * 2002-03-11 2007-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の前端構造
JP2004106705A (ja) 2002-09-18 2004-04-08 Calsonic Kansei Corp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US6805400B2 (en) * 2002-12-05 2004-10-19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Fender support system
DE20321813U1 (de) 2003-03-04 2010-07-01 Audi Ag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0527119B1 (ko) * 2003-04-15 2005-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펜더에이프론의 프론트엔드모듈 결합부 강성증대구조
DE10324000B4 (de) * 2003-05-27 2007-01-11 Dr.Ing.H.C. F. Porsche Ag Kraftfahrzeugaufbau
JP3917965B2 (ja) * 2003-08-26 2007-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前部構造
JP4586477B2 (ja) * 2003-12-22 2010-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ュラウドの支持構造および組付け方法
US7210733B2 (en) * 2004-04-22 2007-05-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support for shock tower in automobiles
US7066533B2 (en) * 2004-06-03 2006-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7347489B2 (en) * 2005-09-13 2008-03-25 Chrysler Llc Front end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3904A (zh) * 2010-05-07 2011-11-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用增强结构
US8388048B2 (en) 2010-05-07 2013-03-05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CN102233904B (zh) * 2010-05-07 2013-05-2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用增强结构
CN102259665A (zh) * 2010-05-26 2011-11-3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的车身前端
US9457843B2 (en) 2011-05-25 2016-10-04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Vehicle body and use thereof
CN103562055A (zh) * 2011-05-25 2014-02-05 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CN103562055B (zh) * 2011-05-25 2017-06-23 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 汽车车身及其应用
CN105774912A (zh) * 2016-05-21 2016-07-20 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舱
CN105774912B (zh) * 2016-05-21 2018-07-20 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舱
CN110304149A (zh) * 2018-03-27 2019-10-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304149B (zh) * 2018-03-27 2021-12-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871762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锁支架结构及车辆
CN113120088A (zh) * 2020-01-14 2021-07-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13120088B (zh) * 2020-01-14 2023-09-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15279650A (zh) * 2020-05-15 2022-11-01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前端模块的框架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40004A1 (en) 2007-10-03
WO2006075804A1 (ja) 2006-07-20
CN100519309C (zh) 2009-07-29
EP1840004A4 (en) 2008-09-24
US20080150326A1 (en) 2008-06-26
JP4424208B2 (ja) 2010-03-03
JP2006193118A (ja) 2006-07-27
EP1840004B1 (en) 2011-10-05
US7766420B2 (en) 2010-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9309C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4121461B2 (ja) 自動車両
US6193274B1 (en) Vehicle subframes
CN100436231C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722993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8349539A (zh) 前副车架结构
JP3632649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7641236B2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CN101823506B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JP605212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0515851C (zh) 车身的前部构造
CN105799777A (zh) 车辆的副车架结构
CN1982139B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JP5329576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
JP614274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7559402B2 (en) Vehicle chassis
CN104010922A (zh) 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
JP5494942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875559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923406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JP2007106370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6005023B (zh) 高刚性车身框架
CN102476656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3807325B2 (ja) 車体骨格構造
JP259576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