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310B -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 Google Patents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310B
CN101135310B CN2007101426622A CN200710142662A CN101135310B CN 101135310 B CN101135310 B CN 101135310B CN 2007101426622 A CN2007101426622 A CN 2007101426622A CN 200710142662 A CN200710142662 A CN 200710142662A CN 101135310 B CN101135310 B CN 101135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impeller
edge
face
open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2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310A (zh
Inventor
池谷昌纪
山内俊彦
村越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5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188Rotors specially for regenerativ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形叶轮(50)和带有该盘形叶轮的燃料泵。盘形叶轮可包括顶面(50a)和底面(50b)。在顶面(50a)和底面(50b)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有多个凹部(54、56)。各凹部(54、56)可包括前表面(54a、56a)、后表面(54b、56b)、内表面(54c、56c)、外表面(54d、56d)和底表面(54f、56f)。各前表面(54a、56a)可包括在前表面(54a、56a)的内边缘与前表面(54a、56a)的中间部之间形成的前内区域。当以纵向截面观察时,各前内区域可形成为凸形。该纵向截面定义为穿过一设置成沿着圆周方向对齐的纵向平面的截面。

Description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8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33354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轮和设有叶轮的燃油泵。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2003-19399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叶轮。叶轮形成盘形并且包括顶面和底面。在顶面和底面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置着凹部。叶轮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图15为常规型叶轮的凹部100的放大图,并且示出了俯视图,其中从打开侧观察凹部。图15中的箭头105表示叶轮的旋转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叶轮的旋转方向由术语“前”表示,并且与其相对的方向由术语“后”表示。在图15中,箭头105的方向朝“前”定向,而箭头106的方向朝“后”定向。图15中的箭头107沿朝向叶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定向,而图15中的箭头108沿朝向叶轮外部的方向定向。在本说明书中,朝向叶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即箭头107的方向)由“内”表示,而朝向叶轮外部的方向(即箭头108的方向)由“外”表示。因此,在各凹部100的内表面的截面之中,附图标记101表示“前表面”,附图标记102表示“后表面”,附图标记103表示“内表面”,附图标记104表示“外表面”。凹部的后表面102呈凹形。凹部的前表面101呈凸形。此外,凹部具有底表面。
通常,这种叶轮安装成可在泵箱内旋转。在泵箱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从与叶轮的凹部组相对的区域的上游端向下游端延伸。当叶轮安装在泵箱中时,由叶轮的凹部组和形成于泵箱内表面上的凹槽形成燃料路径。当叶轮在泵箱内部旋转时,燃料被吸入燃料路径中。已吸入燃料路径中的燃料承受由叶轮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因此,燃料在叶轮的凹部和泵箱的凹槽之间(即在燃料路径内)涡旋,并且通过泵箱的凹槽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因此,燃料压力增加,并且这种加压的燃料从燃料路径的下游端被排出到泵箱外部。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这种类型的燃料泵中,当叶轮在泵箱内部旋转时,燃料在叶轮中的凹部与泵箱中的凹槽之间涡旋,由此穿过泵箱的凹槽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如果燃料的涡旋流动失常,就不可能有效地对燃料加压。因此,泵效率降低。相反,当燃料能够在叶轮的凹部与泵箱中的凹槽之间流畅地涡旋时,就可以提高泵效率。
因此,本教导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燃料流动失常和有利地对燃料加压的叶轮。
在本教导的一个方面中,盘形叶轮包括顶面和底面。在顶面和底面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有多个凹部。各凹部包括前表面、后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和底表面。各前表面包括在前表面的内端与前表面的中间部之间形成的前内区域。当以纵向截面观察时,各前内区域呈凸形。纵向截面定义为穿过一个纵向平面的截面,该纵向平面穿过叶轮厚度设置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对齐(aligned along)。
应当指出,在本说明书中,由表述“中间部(或中点)”表示的部分根据与表述“中间部”结合使用的措词确定。例如,在表述“在内侧边缘与中间部之间”中,表述“中间部”指的是位于“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的中间部。此外,例如,在表述“前边缘与中间部之间”中,表述“中间部”指的是位于“前边缘”与“后边缘”之间的居间的部分。
在这种叶轮中,当以纵向截面观察时,前内区域形成为凸形。因此,在叶轮旋转期间,燃料流畅地流入凹部中。因此,可以抑制燃料流动失常。就是说,这种叶轮能够有利地对燃料加压。
优选的是,各前内区域的纵向截面形成为呈弯曲形状。根据这种结构,燃料流畅地流入各凹部。
优选的是,各前表面包括在前表面的外边缘与前表面的中间部之间形成的前外区域,其中各前外区域的纵向截面具有凸形。根据这种结构,燃料更流畅地从各凹部内部流出至各凹部外部。因此,凹部内部的燃料的流动变得更流畅。
各凹部可包括:前开口边缘,其形成在前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相交处;以及后开口边缘,其形成在后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相交处。
在这种情况下,各前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前开口边缘的中点定位成比前开口边缘的内端和前开口边缘的外端更朝后。此外,各后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后开口边缘的中点定位成比后开口边缘的内端和后开口边缘的外端更加朝后。根据这种结构,燃料更流畅地流入各凹部。因此,各凹部内部的燃料的流动变得更流畅。
另外,各前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前开口边缘的内端位于前开口边缘的最前位置。此外,各后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后开口边缘的内端位于后开口边缘的最前位置。根据这种结构,凹部的开口的面积相对于叶轮的旋转方向从前侧朝向后侧逐渐增加。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入凹部。
在替代方案中,各前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前开口边缘的内端与前开口边缘的中点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并使前开口边缘的中点与前开口边缘的外端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此外,各后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后开口边缘的内端与后开口边缘的中点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并使后开口边缘的中点与后开口边缘的外端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在叶轮旋转期间,从凹部外部进入凹部内部的燃料流动和从凹部内部至凹部外部的燃料流动变得更流畅。因此,可以抑制任何燃料流动失常。
各凹部还可包括在内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的相交处形成的内开口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相交之处,各凹部的前开口边缘与内开口边缘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根据这种结构,各凹部的开口的面积相对于叶轮的旋转方向从前侧朝向后侧逐渐增加。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入各腔体中。
优选的是,各凹部的内开口边缘平滑地连接至各凹部的前开口边缘。根据这种结构,燃料更流畅地流入各凹部。
各凹部还可包括在外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的相交处形成的外开口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各凹部的外开口边缘平滑地连接至各凹部的前开口边缘。根据这种结构,燃料更流畅地从各凹部内部流出至各凹部外部。
连接外开口边缘与前开口边缘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内开口边缘与前开口边缘的第二连接部可以形成于各凹部中。在这种情况下,各凹部中的第一连接部可以形成为具有第一半径的圆弧形状。第二连接部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小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圆弧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在从各凹部外部进入各凹部内部的燃料流的流体阻力和从各凹部内部流出至各凹部外部的燃料流的流体阻力之间存在有利关系。因此,各凹部内部的燃料流动变得更流畅。
另外,优选地,每对相邻的凹部由分隔壁隔开,其中各分隔壁形成为使分隔壁的宽度从分隔壁的中间部朝向分隔壁的内端变窄。根据这种结构,与分隔壁具有均匀厚度的情况相比,凹部内端的宽度加宽。因此,流入各凹部中的燃料的流体阻力降低。因此,燃料能够更流畅地流入各凹部。
另外,优选地,在各凹部中,底表面利用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外表面和内表面两者。根据上述结构,从开口朝向底表面流过各凹部内部的燃料流的取向有利地改变。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凹部内部。
另外,优选地,在各凹部中,底表面通过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后表面。根据这种结构,从开口朝向底表面流过各凹部内部的燃料流的取向有利地改变。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各凹部内部。
顶面上的各凹部可包括第一前底区域,所述第一前底区域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此外,底面上的各凹部可包括第二前底区域,所述第二前底区域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前底区域可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优选地,第一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顶面的倾角为锐角W1,底表面与第一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为角度W2,作为锐角W1与角度W2之和的总角度小于180度。此外,第二前底区域可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优选地,第二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底面的倾角为锐角W3,底表面与第二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为角度W4,作为锐角W3与角度W4之和的总角度小于180度。根据这种结构,从开口朝向底表面流过凹部内部的燃料被有利地引导至底表面,并且流动的取向被平滑地改变。因此,凹部内部的燃料流动得更流畅。
当顶面和底面上的每对凹部经由通孔连通时,各通孔可包括前开口,所述前开口设置在底表面的前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中。各通孔还可包括后开口,所述后开口设置在底表面的后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中。优选地,前开口大于后开口。根据这种结构,由从各凹部的内部流向各凹部的外部的燃料流和从各凹部的内部流入通孔中的燃料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燃料流失常就受到抑制。此外,从各凹部外部流入各凹部内部中的燃料由底表面的后侧区域(即底表面的后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引导,并且流动的取向被平滑地改变。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各凹部内部。
顶面上的各凹部可还包括第一后底区域,所述第一后底区域为后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部分。此外,在底面上的各凹部可还包括第二后底区域,所述第二后底区域为后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各通孔可包括具有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后表面,其中上部区域为沿厚度方向高于叶轮的中部的区域,下部区域为低于中部的区域。此外,各第一后底区域可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各第二后底区域也可朝向旋转方向倾斜。此外,优选地,各上部区域按与第一后底区域的角度相同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各下部区域按与第二后底区域的角度相同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倾斜。根据这种结构,凹部内部的燃料流畅地流向通孔的内部。
当顶面和底面上的每对凹部经由通孔连通时,各通孔可包括外开口,所述外开口设置在底表面的外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中。各通孔也可包括内开口,所述内开口设置在底表面的内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中。优选地,外开口大于内开口。根据这种结构,沿着内表面流入凹部中的燃料就由底表面的内端与底表面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有利地引导。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各凹部内部。
优选地,当以第二纵向截面观察时,各内表面朝向叶轮的旋转中心倾斜。第二纵向截面定义为穿过一纵向平面的截面,所述纵向平面穿过叶轮厚度设置并沿叶轮的径向对齐。根据这种结构,流入各凹部的燃料由内表面引导。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各凹部内部。
在本教导的另一个方面中,盘形叶轮可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可重复地设有多个凹部。各凹部可包括:前开口边缘,其形成在前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相交处;以及后开口边缘,其形成在后表面与叶轮的顶面或底面相交处。在这种情况下,各前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前开口边缘的内端与前开口边缘的中点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并使前开口边缘的中点与前开口边缘的外端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各后开口边缘可以形成为使后开口边缘的内端与后开口边缘的中点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并且后开口边缘的中点与后开口边缘的外端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
根据这种叶轮,燃料更流畅地从各凹部外部流入各凹部内部中。此外,燃料更流畅地从各凹部内部流出至各凹部外部。因此,可以防止燃料流动的失常。
在本教导的另一个方面中,盘形叶轮可包括顶面和底面。在这种叶轮中,可在顶面和底面两者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置凹部,并且每对相邻的凹部可由分隔壁隔开。各分隔壁可形成为使分隔壁的宽度从分隔壁的中间部朝向分隔壁的内端变窄。
根据这种叶轮,与分隔壁形成为具有均匀厚度的情况相比,凹部的内端的宽度加宽。因此,流入各凹部中的燃料的流体阻力降低。因此,燃料能够更流畅地流入各凹部。
在本教导的另一个方面中,盘形叶轮可包括顶面和底面,其中在顶面和底面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置凹部。顶面上的各凹部可包括作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前底区域,而底面上的各凹部可包括作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二前底区域。
第一前底区域可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第一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的顶面的倾角可为锐角W1,底表面与第一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可为角度W2,作为锐角W1与角度W2之和的总角度可小于180度。第二前底区域也可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第二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的底面的倾角可为锐角W3,底表面与第二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可为角度W4,作为锐角W3和角度W4之和的总角度可小于180度。
根据这种叶轮,从开口朝向底表面流过各凹部内部的燃料由底表面有利地引导,并且流动的取向被改变。因此,燃料更流畅地流过凹部内部。
如上所述的叶轮可用于燃料泵,该燃料泵包括用于容放叶轮的箱体以使叶轮能够在该箱体内旋转。通过使用上述叶轮,可以提供泵效率高的燃料泵。
这些方面和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使用以制造改进的叶轮和燃料泵。此外,在阅读了以下详细描述加上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以后将容易地理解本教导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当然,此处所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也可单独地使用或与上述方面和特征结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擦泵10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平面图,其示出了从50b侧观察时的叶轮50;
图3为平面图,其示出了从顶面50a侧观察时的叶轮50;
图4为凹部54的放大图;
图5为凹部54的放大图;
图6为凹部56的放大图;
图7为沿着图4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为从图7中的箭头X1的方向观察底表面54f的图;
图9为沿着图7中的线IX-IX的截面图;
图10为说明性图,其示出了在加压路径44和46中的燃料的流动;
图11为凹部54的一个替代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2为凹部54的一个替代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13为示出了一个替代实施例的凹部54和56的截面形状的图,其与图7相对应;
图14为示出了一个替代实施例的凹部54和56的截面形状的图,其与图7相对应;以及
图15为代表常规技术的叶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列出以下将详细说明的各实施例的特征:
特征1:摩擦泵具有盘形叶轮和泵箱,泵箱容置着叶轮以使其可旋转。
特征2:在叶轮的顶面和底面上形成着沿圆周方向重复地设置的一组凹部。
特征3:各凹部的底表面通过平滑弯曲的表面连接至后表面。
特征4:顶面上的各凹部包括作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前底区域;而底面上的各凹部包括作为前表面的接近底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二前底区域。第一前底区域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第一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顶面的倾角为锐角W1,在底表面与第一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W2大约为90度。此外,第二前底区域向叶轮的旋转方向倾斜,第二前底区域相对于叶轮底面的倾角为锐角W3,在底表面与第二前底区域之间的角度W4大约为90度。
现在将对根据本教导的代表性实施例的摩擦泵10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摩擦泵10在浸入汽车燃料箱中的燃料中时使用。摩擦泵10在压力下从燃料箱馈送燃料至发动机。
如图1所示,摩擦泵10包括马达部12、泵部14和壳体16。马达部12和泵部14容置在壳体16中。马达部12具有转子18。转子18包括轴20、紧固至轴20的叠片铁心22、缠绕着叠片铁心22的线圈(未示出)和换向器24,线圈的端部连接至该换向器24。轴20由轴承26和28支承以便可相对于壳体16旋转。在壳体16内部,紧固着永磁体30以便围绕转子18。在顶盖32处设有端子(未示出),该顶盖32安装在壳体16的上部上。从这些端子向马达部12供电。当向马达部12供电时,电流经由电刷34和换向器24流向线圈。因此,转子18旋转,轴20也旋转。此外,排放口48形成于顶盖32上。
泵部14容置在壳体16的底部中。泵部14设有大致呈盘形的叶轮50和容置着该叶轮50的泵箱39。
叶轮50容置在泵箱39中。叶轮50的顶面50a和底面50b形成平表面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截面大致呈D形的通孔52形成在叶轮50的中心。轴20的下端接合于通孔52中。因此,叶轮50可沿着轴20的轴向运动,但相反不能相对于轴20旋转。因此,当轴20旋转时,叶轮50也旋转。应当指出,图2所示的箭头201和图3所示的箭头201表示叶轮的旋转方向(即“前方向”)。
如图2所示,一组凹部54形成于叶轮50的底面50b中,这些凹部54沿圆周方向连续地设置。凹部54全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图3示出了一组凹部56,这些凹部56沿圆周方向连续地设置并形成于叶轮50的顶面50a中。凹部56全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当穿过叶轮观察时,顶面50a上的凹部56的形状直接与底面50b的凹部54的形状相对应。当穿过叶轮50观察时,顶面50a中的每一个凹部56形成为直接与底面50b上的每一个凹部54相对应。
如图1所示,泵箱39的结构包括排放箱38和进入箱40。
进入箱40的箱面40b形成平行于叶轮50的底面50b的平表面形状。与叶轮50的一组凹部54相对的凹槽40a形成于箱面40b中。
排放箱38的箱面38b形成平行于叶轮50的顶面50a的平表面形状。与叶轮50的一组凹部56相对的凹槽38a形成于箱面38b中。
凹槽38a和凹槽40a形成为使得它们大致呈C形。凹槽38a和凹槽40a都沿着叶轮50的圆周方向从上游端向下游端延伸。与凹槽40a的上游端连通的进入口42形成于进入箱40中。与凹槽38a下游端连通的排放口43形成于排放箱38中。第一加压路径(燃料路径的一部分)46由设置于叶轮50的底面50b中的一组凹部54和形成于进入箱40中的凹槽40a形成。第二加压路径(燃料路径的一部分)44由设置于叶轮50的顶面50a中的一组凹部56和形成于排放箱38中的凹槽38a形成。
将详细说明各凹部54的形状。如上所述,所有凹部54具有相同的形状。图4和图5示出了在俯视图中观察顶面50a时的凹部54的开口边缘54e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凹部54包括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的前表面54a、沿与叶轮5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后表面54b、朝向叶轮50的外圆周侧的外表面54c和位于朝向叶轮50中心的一侧上的内表面54d。图4和图5各示出了:作为前表面54a的开口边缘的前开口边缘55a的形状;作为后表面54b的开口边缘的后开口边缘55b的形状;作为外表面54c的开口边缘的外开口边缘55c的形状;以及作为内表面54d的开口边缘的内开口边缘55d的形状。
如下所述,前表面54a在接近前开口边缘55a的区域(图7中的前开口区域54g)中形成凸球形。因此,前开口边缘55a呈凸弧形。图5中的虚线A1′表示连接前开口边缘55a的内端A1和叶轮50的中心的直线;虚线B1′表示连接前表面54a的外端B1和叶轮50的中心的直线;而虚线C1′表示连接中点C1和叶轮50的中心的直线。中点C1为内端A1和外端B1之间的中间点。可以理解,从虚线A1′向C1′,中点C1的位置最接近前开口边缘55a的后面,而内端A1的位置最接近前开口边缘55a的前面。
凹部54的后表面54b形成为使得其平行于叶轮50的底面50b的截面形状呈凹弧形。因此,后开口边缘55b呈凹弧形。在后开口边缘55b上,内端D1和外端E1之间的中点F1位置最接近后面,而内端D1位置最接近前面。
凹部54的外表面54c形成为一基本上平行于叶轮50的圆周方向并垂直于叶轮50的顶面50a的平面形状(参看图9)。具体地说,外表面54c形成为一基本上平行于以叶轮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管状表面的平面形状。因此,外开口边缘55c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形状。
凹部54的内表面54d形成平面形状。因此,内开口边缘55d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形状。内表面54d基本上平行于叶轮50的圆周方向。此外,内表面54d朝向叶轮的中心倾斜。如图9所示,内表面54d相对于叶轮50的厚度方向倾斜角度Ψ。
前表面54a和内表面54d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因此,前开口边缘55a和内开口边缘55d平滑地连接。前开口边缘55a和内开口边缘55d由半径为R1的弧连接。图5中的点Z1表示前开口边缘55a延伸至叶轮50中心的直线与内开口边缘55d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直线的相交之处。在点Z1处,从前开口边缘55a延伸的直线与从内开口边缘55d延伸的直线之间的角度θ大约为40°(即小于60°)。
前表面54a和外表面54c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因此,前开口边缘55a和外开口边缘55c平滑地连接。前开口边缘55a和外开口边缘55c由半径为R2的弧连接,半径R2大于半径R1。
后表面54b和内表面54d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因此,后开口边缘55b和内开口边缘55d平滑地连接。后开口边缘55b和内开口边缘55d由一弧连接。
后表面54b和外表面54c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因此,后开口边缘55b和外开口边缘55c平滑地连接。后开口边缘55b和外开口边缘55c由一弧连接。
如图2所示,相邻凹部54由分隔壁53隔开。所有凹部54具有相同的形状,所有分隔壁53具有相同的形状。如图4所示,各分隔壁53包括位于内侧边缘(图4中箭头A1D1所示的部分)与外侧边缘(图4中箭头B1E1所示的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图4中箭头C1F1所示的部分)。分隔壁53的厚度在中间部C1F1处最厚。分隔壁53的厚度从中间部C1F1朝向内侧边缘A1D1变薄,并从中间部C1F1朝向外侧边缘B1E1变薄。
下面,将说明凹部56的形状。如上所述,所有凹部56具有相同的形状。当穿过叶轮50观察时,凹部56的形状直接与凹部54的形状相对应。
图6示出了凹部56的开口边缘56e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各凹部56均包括前表面56a、后表面56b、外表面56c和内表面56d。
如下所述,各凹部56的前表面56a在接近前开口边缘57a的区域(图7中的前开口区域56g)处形成凸球形。因此,前开口边缘57a为凸弧。在前开口边缘57a处,内端G1与外端H1之间的中点I1位置最接近前开口边缘57a的后侧,内端G1位置最接近前开口边缘57a的前侧。
凹部56的后表面56b形成为使得其平行于叶轮50的顶面50a的截面形状呈凹弧形。因此,后开口边缘57b呈凹弧形。在后开口边缘56b处,内端J1与外端K1之间的中点L1位置最接近后开口边缘56b的后面,而内端J1位置最接近后开口边缘56b的前面。
如图9所示,凹部56的外表面56c形成平行于叶轮50的圆周方向并垂直于叶轮50的顶面50a的平面形状。因此,外表面56c的内开口边缘线57c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形状。
凹部56的内表面56d形成平行于叶轮50的圆周方向并朝向叶轮50的内圆周侧倾斜的平面形状。内表面56d相对于叶轮50的厚度方向倾斜Ψ度。因此,内开口边缘57d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形状。
前表面56a和内表面56d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前开口边缘57a和内开口边缘57d由半径为R1的弧连接。从前开口边缘57a延伸的直线和从内开口边缘57d延伸的直线相交的角度θ大约为40°(即小于60°)。
前表面56a和外表面56c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前开口边缘57a和外开口边缘57c由半径为R2的弧连接,半径R2大于半径R1。
后表面56b和内表面56d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后开口边缘57b和内开口边缘57d由一弧连接。
后表面56b和外表面56c由平滑的弯曲表面连接。后开口边缘57b和外开口边缘57c由一弧连接。
所有用于分隔相邻凹部56的分隔壁59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当穿过叶轮50观察时,分隔壁59的形状直接与分隔壁53的形状相对应。具体地说,各分隔壁59形成为使得其内端与外端之间的中间部加厚,并且分隔壁59从中间部朝向内侧边缘变薄并且从中间部朝向外侧边缘变薄。
图7示出了沿着图4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具体地说,图7示出了沿着叶轮的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的形状。
如图7所示,后表面54b形成为使得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线性的。凹部54的后表面54b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在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后表面54b与底面50b之间的角度W3大约为60°。
凹部54的靠近前表面54a的开口的区域54g(即前开口区域54g)形成以点60为中心的凸球形。前表面54a的靠近底表面54f的区域54h(即前底区域54h)形成为使得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线性的。前底区域54h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图7中的附图标记CS表示与叶轮的沿厚度方向的中部相对应的平表面。在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前底区域54h与中部CS之间的角度与角度W3相同。就是说,前底区域54h和后表面54b相对于叶轮50以基本上相同的角度倾斜。
凹部54的底表面54f形成基本上与前表面54a的前底区域54h和后表面54b成直角的平表面形状。具体地说,底表面54f与前底区域54h之间的角度W4大约为90°。底表面54f和后表面54b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
凹部56的后表面56b形成为使得沿着叶轮的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线性的。底表面56f和后表面56b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
后表面56b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在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后表面56b与顶面50a之间的角度W1大约为60°。
前表面56a的前开口区域56g形成以点62为中心的凸球形。前表面56a的前底区域56h形成为使得沿着叶轮的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线性的。前底区域56h沿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在沿着叶轮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前底区域56h和中部CS之间的角度与角度W1相同。
凹部56的底表面56f形成基本上与前表面56a的前底区域56h和后表面56b成直角的平面形状。具体地说,底表面56f与前底区域56h之间的角度W2大约为90°。底表面56f和后表面56b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
如图7所示,在叶轮50中形成通孔58,通孔58与凹部54的底表面54f和相应的凹部56的底表面56f连通。图8示出了从由图7的箭头X1表示的方向观察底表面54f的图。图7和图8中的线IX-IX表示前底区域54h与后表面54b之间的中间部的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通孔58的下端通向比中间部(即线IX-IX)更朝向前侧的区域。具体地说,通孔58的下端在朝向底表面54f的前侧偏置的位置处开口。因此,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前侧区域(即比前表面54a与后表面54b之间的中间部IX-IX更朝向前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后侧区域(即比中间部IX-IX更朝向后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参看图7和图8)。此外,通孔58的下端在朝向底表面54f的外侧偏置的位置处开口。因此,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外侧区域(即比内表面54d与外表面54c之间的中间部CL更朝向外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内侧区域(即比中间部CL更朝向内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参看图8)。
各通孔58的上端形成为使得其基本上与通孔58的下端相同。具体地说,通孔58的上端的开口定位成使得其偏向底表面56f的前侧。此外,通孔58的上端的开口定位成使得其偏向底表面56f的外侧。
在叶轮50的低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前表面58a按基本上与凹部54的前底区域54h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低于中部CS的前表面58a与前底区域54h形成连续的表面。在叶轮50的低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后表面58b按基本上与凹部54的后表面54b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在叶轮50的高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前表面58a按基本上与凹部56的前底区域56h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高于中部CS的前表面58a与前底区域56h形成连续的表面。在叶轮50的高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后表面58b按基本上与凹部56的后表面56b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
图9示出了沿图7和图8所示的线IX-IX剖开的叶轮50的截面。应当指出,图9中的箭头203表示朝向叶轮50的中心的方向(即“内方向”),而箭头204表示朝向叶轮50的外部的方向(即“外方向”)。如上所述,凹部54的外表面54c基本上垂直于叶轮50的底面50b,并且其形成基本上与以叶轮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管状表面平行的平面形状。凹部54的内表面54d形成朝向叶轮50的中心倾斜角度Ψ的平面形状。凹部54的底表面54f的形状为当以沿线IX-IX剖开的截面观察时,基本上与叶轮50的底面50b平行。外表面54c和底表面54f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内表面54d和底表面54f也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
此外,如上所述,凹部56的外表面56c基本上垂直于叶轮50的顶面50a。此外,凹部56的内表面56d形成基本上与以叶轮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管状表面平行的平面形状,其形成朝向叶轮50的中心倾斜角度Ψ的平面形状。凹部56的底表面56f的形成为,当以沿线IX-IX剖开的截面观察时,基本上与叶轮50的顶面50a平行。外表面56c和底表面56f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内表面56d和底表面56f也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
下面,将说明摩擦泵10的操作。
当电流经由电刷34和换向器24流向转子18的线圈时,转子18旋转,轴20因此旋转。因此,叶轮50在泵箱39内部旋转。当叶轮50旋转时,燃料从进入口42抽入到泵部14中。已抽入到泵部14中的燃料流入第一加压路径46。由于叶轮50的旋转,流入第一加压路径46的燃料穿过第一加压路径46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此外,由于叶轮50旋转产生离心力,所以燃料在第一加压路径46中如图10中的箭头M1、P1、Q1和R1所示那样涡旋的同时流动。
当燃料在第一加压路径46内部如图10中的箭头M1所示那样涡旋时,燃料通过内表面54d侧从凹槽40a流入凹部54中。然后,燃料从前侧向后侧从凹槽40a流入凹部56中。具体地说,如图4中的箭头N1所示,燃料从前表面54a的内端A1和后表面54b的内端D1附近流入凹部54中。
如上所述,前开口边缘55a形成为使得其内端A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并使其中点C1定位成最接近后侧。此外,后开口边缘55b的结构使得其内端D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并使其中点E1定位成最接近后侧。此外,凹部54形成为使得前开口边缘55a与内开口边缘55d之间的角度为40°(即小于60°)。此外,前表面54a和内表面54d由平滑弯曲表面连接,进而前开口边缘55a和内开口边缘55d由半径为R1的弧连接。因此,燃料从凹槽40a流畅地流入凹部54中。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fuel flow disruption)。
此外,如上所述,用于分隔凹部54的分隔壁53形成为使其中间部C1F1加厚,并且分隔壁53从中间部C1F1朝向内侧边缘A1D1变薄(参看图4)。因为分隔壁53具有这种结构,与分隔壁53以均匀厚度形成的情况相比,凹部54的内端的宽度(图4中的箭头D1A1)变宽。因此,流入凹部54中的燃料的流体阻力减少,并且大量的燃料有可能流入凹部54。
应当指出,在本代表性的实施例中,用于分隔凹部54的分隔壁53形成为从分隔壁的中心部分C1F1朝向其外侧边缘B1E1变薄,但是外侧边缘B1E1并不需要形成为比中心部分C1F1更薄。
此外,如上所述,凹部54的前开口区域54g呈凸球形。因此,前开口区域54g的纵向截面形状(即沿着叶轮50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的纵向截面形状)呈凸圆形。因此,燃料从凹槽40a流畅地流入凹部54中,如图7中的箭头O1所示。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即抑制了与前开口区域54g分离开的燃料流动)。
如图10中的箭头P1所示,流入凹部54的燃料由底表面54f引导。因此,燃料流动的取向改变。如上所述,凹部54的内表面54d朝向叶轮50的中心倾斜角度Ψ。因此,当燃料流入凹部54中时,由内表面54d引导燃料。因此,燃料流动的取向略微改变(参看图10中的箭头M1)。按照这种方式,燃料流入时由内表面54d引导。因此,如箭头P1所示,当在凹部54中流动的取向改变时,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
此外,如上所述,凹部54的底表面54f通过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外表面54c和内表面54d。因此,如图10中的箭头P1所示,燃料流动的取向平滑地改变。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即抑制了燃料流动停滞的发生)。
此外,如上所述,凹部54的底表面54f形成基本上垂直于后表面54b的前底区域54h和前表面54a的平表面(参看图7)。此外,底表面54f由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后表面56b。因此,如图7中的箭头U1所示,燃料流动的取向平滑地改变。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即抑制了燃料流动停滞的发生)。
流入凹部54的燃料通过外表面54c从凹部54流出进入凹槽40a,如图10中的箭头Q1和图4中的箭头V1所示。
如上所述,前表面54a和外表面54c通过平滑弯曲表面连接。因此,前开口边缘55a和外开口边缘55c由半径为R2(>半径R1)的弧连接。因为形成了这种凹部54,所以流出的燃料的流体阻力低于流入(图4中的箭头N1)的燃料的流体阻力。因此,凹部54中的燃料能流畅地流出至凹槽40a。因此能够抑制凹部54中的燃料流动失常。
流出至凹槽40a的燃料如箭头R1所示那样流动,然后再次流回至凹部54中,如箭头M1所示。按照这种方式,燃料在第一加压路径46内部涡旋的同时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
如前所述,第一加压路径46内部的燃料在流畅地涡旋的同时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因此,当燃料流过第一加压路径46时,燃料得到有利地加压。
当第一加压路径46中的燃料在涡旋的同时流动时,第一加压路径46中的一部分燃料通过通孔58流入凹部56中,如图10中的箭头S1所示。
如上所述,通孔58在朝向底表面54f的前侧偏置的位置处开口。具体地说,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前侧区域(即比中间部IX-IX更朝向前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后侧区域(即比中间部IX-IX更朝向后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参看图7和图8)。此外,通孔58在朝向底表面54f的外侧偏置的位置处开口。具体地说,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外侧区域(即比中间部CL更朝向外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通孔58在底表面54f的内侧区域(即比中间部CL更朝向内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参看图8)。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通孔58,抑制了在凹部54中涡旋的燃料流和从凹部54流入通孔58中的燃料流相互作用的程度。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失常。
此外,在叶轮50的低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后表面58a按基本上与凹部54的后表面54b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即,其相对于叶轮50的底面50b倾斜角度W1(参看图7))。因此,燃料能够从凹部54流畅地流入通孔58,并且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
从通孔58流入凹部56中的燃料在涡旋通过第二加压路径44的同时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如上所述,因为各凹部56与各凹部54同样地形成,所以第二加压路径44中的燃料与流过第一加压路径46的燃料类似地流动。具体地说,第二加压路径44中的燃料在涡旋的同时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因此,当燃料流过第二加压路径44时,燃料得到有利地加压。
一旦燃料在涡旋的同时流过加压路径44和46,并且到达第二加压路径44的下游端,燃料就被从排放口43送入马达部12。已经被送入马达部12的燃料穿过马达部12并被从排放口48送到摩擦泵10的外部。
如前所述,在本代表性的实施例的摩擦泵10中,接近凹部54(56)的前表面54a(56a)中的开口的前开口区域54g(56g)形成凸球形。具体地说,中间部与前表面54a(56a)的内端之间的前内区域在沿着叶轮50圆周方向的纵向截面中形成凸形。此外,凹部54(56)的前开口边缘55a(57a)形成为使其内端A1(G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并使中点C1(I1)定位成最接近后侧。此外,前开口边缘55a(57a)与内开口边缘55d(57d)之间的角度小于60°。另外,前开口边缘55a(57a)和外开口边缘55c(57c)通过半径为R1的弧连接,并且前开口边缘55a(57a)和内开口边缘55dc(57d)通过半径为R2的弧连接,半径R2小于半径R1。此外,相邻的凹部54(56)之间的分隔壁53(59)形成为从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的中间部朝向内侧边缘变薄。因此,在叶轮50旋转期间,燃料从凹槽38a和40a流畅地流入凹部54和56。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摩擦泵10中,凹部54(56)的内表面54d朝向叶轮50的中心倾斜。此外,凹部54(56)的前表面54a的前底区域54h(56h)相对于叶轮50以锐角W1(W3)倾斜。此外,底表面54f(56f)与前表面54a(56a)之间的角度W2(W4)大约为90°。就是说,角度W1(W3)和角度W2(W4)之和小于180°。此外,凹部54(56)的底表面54f(56f)通过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后表面54b。此外,凹部54(56)的底表面54f(56f)通过平滑表面连接至内表面54d和外表面54c。因此,燃料在凹部54(56)中流动而不会发生停滞。因此抑制了燃料流失常。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摩擦泵10中,通孔58形成为在比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IX-IX更靠近前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比中间部IX-IX更靠近后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此外,在叶轮50的沿厚度方向高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后表面58b按基本上与凹部56的后表面56b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此外,在叶轮的沿厚度方向低于中部CS的区域中,通孔58的后表面58b按基本上与凹部54的后表面54b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此外,通孔58形成为在比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CL更靠近外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更靠近中间部CL内侧的区域中的开口的面积。因此,燃料流畅地从凹部54(56)流入通孔58,并且抑制了燃料流动失常。
应当指出,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54(56)的前开口边缘55a(57a)形成为使得其内端A1(G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并使其中点C1(I1)定位成最接近后侧。此外,后开口边缘55b(57b)形成为使得其内端D1(J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并使其中点F1(L1)定位成最接近后侧。然而,各凹部54(56)均可形成如图11所示的形状。在图11中,前开口边缘55a形成为使得内端A1与中点C1之间的区域为凸形,并使中点C1与外端B1之间的区域为凹形。此外,后开口边缘55b形成为使得内端D1与中点F1之间的区域为凹形,并使中点F1与外端E1之间的区域为凸形。当按照这种方式形成凹部54时,燃料在凹部54中如图11中的箭头T1所示那样流动。具体地说,凹部54中的燃料略朝向后侧流出进入凹槽40a。因此,从凹部54流出的燃料变得更流畅,因而可以抑制燃料流动失常。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壁53形成为从中间部C1F1朝向外侧边缘B1E1变薄。然而,在本教导中,并非必需按照这种方式形成叶轮。例如,凹部54(56)可形成如图12所示的形状。在图12中,前开口边缘55a的内端A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后开口边缘55b的内端D1定位成最接近前侧。此外,在图12中,分隔壁53从中间部C1F1朝向内侧边缘A1D1变薄。相反,分隔壁53的外侧边缘B1E1形成为使得其比中间部C1F1更厚。使用具有这种形状的凹部也可以抑制燃料流动失常。
此外,在以上所示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凹部54(56)的前表面54a(56a)中,前开口区域54g(56g)形成为凸球形。然而,如图13所示,在前表面54a(56a)中,前开口区域54g(56g)可形成平面形状。在图13中,前表面54a(56a)呈凸形,因为前开口区域54g(56g)和前底区域54h(56h)倾斜的角度不同。通过按照这种方式形成前表面54a(56a)也可以抑制燃料流动失常。
此外,如图14所示,根据前表面54a(56a)的形状,后表面54b(56b)的形状可形成为呈凹形。
最后,尽管以上详细描述了优选代表性的实施例,但本实施例只用于示例说明,而非限制性的。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改动。此外,此处所公开的其它特征和方面也可单独地使用或与以上方面和特征结合使用。

Claims (19)

1.一种盘形叶轮(50),包括顶面(50a)和底面(50b),其中:
在所述顶面(50a)和所述底面(50b)上沿着圆周方向重复地设有多个凹部(54、56),各所述凹部(54、56)包括前表面(54a、56a)、后表面(54b、56b)、内表面(54d、56d)、外表面(54c、56c)和底表面(54f、56f);
各所述前表面(54a、56a)包括在所述前表面(54a、56a)的内边缘与所述前表面(54a、56a)的中间部之间形成的前内区域;以及
当以纵向截面观察时,各所述前内区域形成为凸形,所述纵向截面为沿圆周方向并且与所述顶面(50a)、所述底面(50b)、所述前表面(54a、56a)和所述后表面(54b、56b)相交的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在所述纵向截面处,各所述前内区域形成为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各所述前表面(54a、56a)包括在所述前表面(54a、56a)的外边缘与所述前表面(54a、56a)的中间部之间形成的前外区域,各所述前外区域在所述纵向截面处形成为凸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各所述凹部(54、56)包括:前开口边缘(55a、57a),其为所述前表面(54a、56a)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以及后开口边缘(55b、57b),其为所述后表面(54b、56b)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
各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形成为使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中点(C1、I1)定位成比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内端(A1、G1)和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外端(B1、H1)更朝后;以及
各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形成为使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中点(F1、L1)定位成比所述后开口边缘的内端(D1、J1)和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外端(E1、K1)更朝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各所述凹部(54、56)包括:前开口边缘(55a、57a),其为所述前表面(54a、56a)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以及后开口边缘(55b、57b),其为所述后表面(54b、56b)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线;
各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形成为使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内端(A1、G1)位于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最前位置;以及
各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形成为使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内端(D1、J1)位于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最前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各所述凹部(54、56)包括:前开口边缘(55a、57a),其为所述前表面(54a、56a)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以及后开口边缘(55b、57b),其为所述后表面(54b、56b)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
各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形成为使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内端(A1、G1)与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中点(C1、I1)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并使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中点(C1、I1)与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外端(B1、H1)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以及
各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形成为使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内端(D1、J1)与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中点(F1、L1)之间的内区域形成为呈凹形形状,并使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中点(F1、L1)与所述后开口边缘(55b、57b)的外端(E1、K1)之间的外区域形成为呈凸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各所述凹部(54、56)包括:前开口边缘(55a、57a),其为所述前表面(54a、56a)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以及内开口边缘(55d、57d),其为所述内表面(54d、56d)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的相交处;以及
在一交点处,各凹部(54、56)的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与所述内开口边缘(55d、57d)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轮(50),其中各所述凹部(54、56)的所述内开口边缘(55d、57d)平滑地连接至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叶轮(50),其中各所述凹部(54、56)还包括作为所述外表面(54c、56c)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或底面(50b)相交处的外开口边缘(55c、57c),各所述凹部(54、56)的所述外开口边缘(55c、57c)平滑地连接至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叶轮(50),其中用于在各所述凹部(54、56)中连接所述外开口边缘(55c、57c)与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第一连接部形成为具有第一半径的圆弧形状,而用于在各所述凹部(54、56)中连接所述内开口边缘(55d、57d)与所述前开口边缘(55a、57a)的第二连接部形成为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圆弧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每对相邻的凹部(54、56)由分隔壁(53、59)隔开,并且各所述分隔壁(53、59)形成为使分隔壁(53、59)的宽度从所述分隔壁(53、59)的中间部朝向所述分隔壁(53、59)的内侧边缘变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在各所述凹部(54、56)中,所述底表面(54f、56f)通过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所述内表面(54d、56d)和所述外表面(54c、56c)。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在各所述凹部(54、56)中,所述底表面(54f、56f)通过弯曲表面平滑地连接至所述后表面(54b、56b)。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
所述顶面(50a)上的各所述凹部(56)包括第一前底区域(56h),所述第一前底区域(56h)为所述顶面(50a)上的各凹部(56)的前表面(56a)的接近其底表面(56f)的一部分;所述底面(50b)上的各所述凹部(54)包括第二前底区域(54h),所述第二前底区域(54h)为所述底面(50b)上的各凹部(54)的前表面(54a)的接近其底表面(54f)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前底区域(56h)朝向所述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前底区域(56h)相对于所述叶轮(50)的顶面(50a)的倾角为锐角W1,所述顶面(50a)上的各凹部(56)的底表面(56f)与所述第一前底区域(56h)之间的角度为角度W2,作为锐角W1与角度W2之和的总角度小于180度;以及
所述第二前底区域(54h)朝向所述叶轮(50)的旋转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前底区域(54h)相对于所述叶轮(50)的底面(50b)的倾角为锐角W3,所述底面(50b)上的各凹部(54)的底表面(54f)与所述第二前底区域(54h)之间的角度为角度W4,作为锐角W3与角度W4之和的总角度小于18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在所述顶面(50a)和底面(50b)上的每对所述凹部(54、56)经由通孔(58)连通,
各所述通孔(58)包括:前开口,其为位于所述底表面(54f、56f)的前边缘与所述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IX-IX)之间的区域中的开口;以及后开口,其为位于所述底表面(54f、56f)的后边缘与所述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IX-IX)之间的区域中的开口,所述前开口大于所述后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在所述顶面(50a)上的各所述凹部(56)包括第一后底区域,所述第一后底区域为所述顶面(50a)上的各凹部(56)的后表面(56b)的接近其底表面(56f)的一部分;所述底面(50b)上的各所述凹部(54)包括第二后底区域,所述第二后底区域为所述底面(50b)上的各凹部(54)的后表面(54b)的接近其底表面(54f)的一部分,
各所述通孔(58)包括具有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后表面(58b),所述上部区域为沿厚度方向高于所述叶轮(50)的中部(CS)的区域,所述下部区域为低于所述中部(CS)的区域,
各所述第一后底区域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各所述第二后底区域朝向旋转方向倾斜,以及
各所述上部区域按与所述第一后底区域的角度相同的角度朝向所述旋转方向倾斜,各所述下部区域按与所述第二后底区域的角度相同的角度朝向旋转方向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叶轮(50),其中
在所述顶面(50a)和底面(50b)上的每对凹部(54、56)经由通孔(58)连通,
各所述通孔(58)包括:外开口,其为在所述底表面(54f、56f)的外边缘与所述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CL)之间的区域中的开口;以及内开口,其在所述底表面(54f、56f)的内边缘与底表面(54f、56f)的中间部(CL)之间的区域中的开口,所述外开口大于所述内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其中各所述内表面(54d、56d)在第二纵向截面处朝向所述叶轮(50)的旋转中心倾斜,所述第二纵向截面为沿径向方向并且与所述顶面(50a)、所述底面(50b)、所述内表面(54c、56c)和所述外表面(54d、56d)相交的截面。
19.一种燃料泵,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50),以及
箱体(39),其用于容置所述叶轮(50)以使所述叶轮(50)能在所述箱体(39)内旋转。
CN2007101426622A 2006-08-30 2007-08-20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Active CN101135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3354A JP4912090B2 (ja) 2006-08-30 2006-08-30 インペラ及びインペラを用いた燃料ポンプ
JP2006233354 2006-08-30
JP2006-233354 2006-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310A CN101135310A (zh) 2008-03-05
CN101135310B true CN101135310B (zh) 2011-07-20

Family

ID=3907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26622A Active CN101135310B (zh) 2006-08-30 2007-08-20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70417B2 (zh)
JP (1) JP4912090B2 (zh)
CN (1) CN101135310B (zh)
DE (1) DE102007038401B9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9806B2 (en) 2011-02-04 2016-02-02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Impeller and fluid pump
KR101222017B1 (ko) * 2011-04-05 2013-02-08 주식회사 코아비스 자동차 연료펌프용 임펠러
DE102013220668A1 (de) * 2013-10-14 2015-04-1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Laufrad für eine insbesondere als Seitenkanalgebläse ausgebildete Seitenkanal-Strömungsmaschine
JP2017096173A (ja) * 2015-11-24 2017-06-0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渦流ポンプ
CN105782109B (zh) * 2016-03-06 2020-05-12 亿德机电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机专用泵旋涡叶轮
DE102017215739A1 (de) * 2017-09-07 2019-03-07 Robert Bosch Gmbh Seitenkanalverdichter für ein Brennstoffzellensystem zur Förderung und/oder Verdichtung von einem gasförmigen Mediu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2653A (en) * 1997-11-07 2000-08-15 Mannesmann Vdo Ag Feed pump
CN2704696Y (zh) * 2004-06-26 2005-06-15 江松虎 一种电动燃油泵
DE102004060978A1 (de) * 2004-12-17 2006-06-22 Siemens Ag Lauf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715A (en) * 1880-04-20 Slide-valve for steam-engines
US118438A (en) * 1871-08-29 Improvement in barrels, tanks, and casks for transporting acids and petroleum
GB1495708A (en) * 1974-01-11 1977-12-21 Kamelmacher E Blade for a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DE19504079B4 (de) * 1995-02-08 2004-11-04 Robert Bosch Gmbh Strömungspumpe zum Fördern von Kraftstoff aus einem Vorratsbehälter zu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5702229A (en) * 1996-10-08 1997-12-30 Walbro Corporation Regenerative fuel pump
KR100317013B1 (ko) * 1997-08-07 2001-12-24 이토 히로미 전동식 연료 펌프의 임펠러
JP4827319B2 (ja) * 2001-05-09 2011-11-30 株式会社ミツバ 液体ポンプのインペラ
JP2003193991A (ja) * 2001-12-25 2003-07-09 Aisan Ind Co Ltd 燃料ポンプ
JP3964200B2 (ja) * 2001-12-26 2007-08-2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ポンプ
JP3949448B2 (ja) * 2001-12-26 2007-07-25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ポンプ
JP4067994B2 (ja) * 2003-03-27 2008-03-26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ポンプ
KR100568547B1 (ko) * 2003-07-28 2006-04-07 현담산업 주식회사 개선된 형상의 임펠러를 구비하는 자동차용 터빈형전동기식연료펌프
JP4692009B2 (ja) * 2004-04-07 2011-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用インペ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ポンプ
JP4505797B2 (ja) 2004-04-07 2010-07-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インペ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流体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2653A (en) * 1997-11-07 2000-08-15 Mannesmann Vdo Ag Feed pump
CN2704696Y (zh) * 2004-06-26 2005-06-15 江松虎 一种电动燃油泵
DE102004060978A1 (de) * 2004-12-17 2006-06-22 Siemens Ag Lauf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38401A1 (de) 2008-03-20
CN101135310A (zh) 2008-03-05
DE102007038401B9 (de) 2013-07-18
DE102007038401B4 (de) 2013-07-04
JP4912090B2 (ja) 2012-04-04
US8070417B2 (en) 2011-12-06
US20080056884A1 (en) 2008-03-06
JP2008057377A (ja)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310B (zh) 盘形叶轮和燃料泵
JP6299925B2 (ja) 送風ユニット
CN107427617B (zh) 血液泵
US9897101B2 (en) Impeller for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and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JP3800128B2 (ja) インペラ及びタービン式燃料ポンプ
CN102312862B (zh) 用于离心泵的蜗壳形泵壳
US20130022450A1 (en) Pump impeller and submersible pump having such pump impeller
JP2023518601A (ja) 血液ポンプ
JP2023518883A (ja) 血液ポンプ
US20140072414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 pump
US8297913B2 (en) Fuel pump
JP2016098757A (ja) インペラ、及び回転機械
JP2017210930A (ja) 渦流ポンプ
US6846155B2 (en) Fuel pump
JP2014015920A (ja) セミオープン羽根車
JP2000154796A (ja) 羽根車
US10995764B2 (en) Cross-flow type flow-making water pump
JP2006177330A (ja) ポンプ
US20200291956A1 (en) Centrifugal Pump
KR20090024085A (ko) 임펠러, 임펠러를 구비한 연료 펌프 및 연료 펌프를 구비한연료 공급 장치
US20230044897A1 (en) Pressure Wall for a Fluid Pump and a Pump Including the Pressure Wall
JP4252780B2 (ja) タービン型燃料ポンプ
JP4146471B2 (ja) 人工心臓ポンプ
CN217300919U (zh) 一种多级中开泵导叶结构
CN216842235U (zh) 一种多级中开泵导叶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