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7285B - 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7285B
CN101167285B CN200580049476.3A CN200580049476A CN101167285B CN 101167285 B CN101167285 B CN 101167285B CN 200580049476 A CN200580049476 A CN 200580049476A CN 101167285 B CN101167285 B CN 101167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ction
nak
sign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94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7285A (zh
Inventor
铃木邦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6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7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2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Abstract

发送台具有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错码的检错码添加处理部;将这些添加纠错码的多个数据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发送到接收台的发送部;从所述接收台接收所述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各自添加的检错码,对该多个数据分别进行的检错的结果的接收部;以及根据接收的所述检错结果,控制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发送数据管理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方法,尤其涉及在一对通信台之间使用单独物理信道和共用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CDMA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电话代表的移动无线通信制式,在ITU(国际电信联盟)将称为第3代的多种通信制式作为IMT-200加以采用,其中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制式于2000年在日本开始作商用服务。 
W-CDMA制式是以每一移动台得到最大2Mbps(兆比/秒)的通信速率为目的进行开发的,标准化机构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伙伴规划)中,将1999年归纳的标准的版本(Release 1999)定为最初的规范。 
此WCDMA制式中,为了基站至移动台的通信,对各移动台独立分配称为下行DPCH(downlink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下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单独物理信道。对下行DPCH映射来自高端层的下行传输信道DCH(DedicatedChannel:专用信道)的数据。 
另一方面,作为扩充WCDMA的制式,正在进行称为HSDPA(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制式的通信技术的开发。此HSDPA制式是上述标准化机构3GPP中归纳于Release 5和Release 6等版本的制式,以取得进一步提高的通信速率(例如最高为14Mbps)为目的。 
与上述WCDMA制式相比,HSDPA制式中添加并可利用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SCCH(HS-DSCH-relat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涉及HS-DSCH的共用控制信道)、HS-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uplink)for HS-DSCH: HS-DSCH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等物理信道。 
HS-PDSCH是跟随基站至移动台的下行DPCH,用于从基站对移动台传送数据的下行共用数据信道,HS-SCCH是将接收HS-PDSCH所需的控制信息从基站传送到移动台用的共用控制信道。HS-DPCCH是将移动台的HS-PDSCH的接收结果从移动台传送到基站用的上行单独控制信道。 
在物理信道HS-PDSCH上映射来自高端层的传输信道HS-DSCH(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数据。此传输信道HS-DSCH是多个移动台共用的下行传输信道,跟随1个下行DPCH和1个或多个HS-SCCH使用此传输信道HS-DSCH。 
将传输信道HS-DSCH映射到1个或多个HS-PDSCH。 
将有关映射传输信道HS-DSCH的2个或多个HS-PDSCH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作为信道化码集合信息包含在HS-SCCH的子帧内,从基站发送到移动台。利用单独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将有关移动台的HS-PDSCH的接收结果的信息从移动台发送到基站。 
图1~图4分别是示例上述下行DPCH、HS-PDSCH、HS-SCCH和HS-DPCCH无线格式的图。这里,1无线帧的时间长度为10毫秒(msec),将1无线帧划分成15个时隙。1子帧的时间长度为2毫秒,1子帧相当于3个时隙。而且,1时隙相当于扩频码的2560码片。 
图1是示例下行DPCH的无线格式的图。图1中,下行DPCH包含称为下行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的数据信道和/或称为下行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下行DPCH是独立分配给各移动台的下行单独物理信道。  图1中,Data1和Data2是从传输信道DCH映射到DPCH的数据,TPC是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信息。TFCI是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Pilot是导频控制信息,slot#0~slot#14是将1无线帧(radio frame)15等分而形成的时隙。DPCH的1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为例如1帧的时间长度10毫秒的整数倍。 
图2是示例HS-PDSCH的无线格式的图。可对1个基站的1个蜂窝区或1 个扇区设置多个HS-PDSCH,各HS-PDSCH用不相同的信道化码进行编码扩频。1个基站或1个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可共用这种HS-PDSCH。 
图2中,Data是从传输信道HS-DSCH映射到HS-PDSCH的数据。1子帧具有1无线帧的5分之1的时间长度。slot#0~slot#2是将1子帧3等分而形成的时隙。HS-PDSCH的1发送时间间隔为例如1子帧时间长度2毫秒。 
在1子帧期间,可为1个移动台进行同时利用多个HS-PDSCH的多码发送(Multi-code transmission)。 
图3是示例HS-SCCH的无线格式的图。将HS-SCCH用于传送接收HS-DSCH所需的信息。可对1个基站的1个蜂窝区或1个扇区设置多个HS-SCCH,各HS-SCCH用不相同的信道化码进行编码扩频。1个移动台可同时监视该多个HS-SCCH中的若干个。各HS-SCCH在每一子帧传送1个移动台用的接收1个或多个HS-PDSCH所需的信息。 
图3中,Data是1个移动台用的接收1个或多个HS-PDSCH所需的信息。1子帧具有1无线帧的5分之1的时间长度。slot#0~slot#2是将1子帧3等分而形成的时隙。HS-SCCH的1发送时间间隔为例如1子帧时间长度、即2毫秒。 
例如,1个移动台同时监视利用不相同的信道化码扩频的4个HS-SCCH,从这4个HS-SCCH发送的多个子帧中选择本台用的子帧。本台用的子帧中,包含有关用于本台的15个HS-PDSCH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将其作为信道化码集合(Channelization code set);移动台根据该信道化码集合,接收用于本台的15个HS-PDSCH。 
图4是示例HS-DPCCH的无线格式的图。将HS-DPCCH用于移动台对基站通知HS-PDSCH的接收结果。此HS-DPCCH是独立分配给各移动台的上行单独物理信道。 
图4中,HARQ-ACK是与移动台的HS-PDDCH接收结果对应的ACK/NAK(Acknowledge/Negative acknowledge)信号,CQI是与移动台中测量或估计的HS-PDSCH的信道质量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QualityIndicator) 
在1个基站与1个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中,在同一无线频率上以编码方式复接图1~图3所示的下行物理信道,即图1所示的DPCH、图2所示的HS-PDSCH和图3所示的HS-SCCH。 
详细而言,1个基站与1个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中,将分配给该移动台的下行DPCH、用于该移动台的全部HS-PDSCH和监视该移动台的全部HS-SCCH以编码方式,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上。 
上文那样的WCDMA(HSDPA)制式的通信中,为了从1个基站对1个移动台传送数据而使用HS-PDSCH那样的共用物理信道时,设置该共用物理信道的无线频率中无线传播环境变差的情况下,该共用物理信道的吞吐量降低,存在该基站至该移动台的数据传送延迟或中断等问题。 
又,在1个基站与1个移动台之间,使用DPCH那样的单独物理信道和跟随该下行DPCH的HS-PDSCH那样的共用物理信道时,必须在同一无线频率上以编码方式复接这些单独物理信道和共用物理信道,所以设置该单独物理信道的无线频率中无线传播环境变差的情况下,该单独物理信道的吞吐量降低,存在该基站至该移动台的数据传送延迟或中断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924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ARIB STD-T64-C.S0002-B Physical Layer Standards forcdma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3.1.3.1.1.2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Release 6)3GPP TS25.211V6.3.0(2004-12) 
(http://www.3gpp.org/ftp/Specs/2004-12/Rel-6/25 series/25211-630.zip)
非专利文献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Release 6)3GPP TS25.212 V6.3.0(2004-12) 
(http://www.3gpp.org/ftp/Specs/2004-12/Rel-6/25 series/25212-630.zip)
非专利文献4: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Release 6)3GPP TS25.214 V6.4.0(2004-12) 
(http://www.3gpp.org/ftp/Specs/2004-12/Rel-6/25 series/25214-640.zip)
非专利文献5: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Release 6)3GPP TS25.222 V6.2.0(2004-12) 
(http://www.3 gpp.org/ftp/Specs/2004-12/Rel-6/25 series/25222-620.zip)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即使用于从发送台对接收台传送数据的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变差时,该发送台至接收台的吞吐量也难于降低的发送台、接收台和无线通信方法。 
尤其是提供一种即使为了从1个发送台对1个接收台传送数据而使用包含1个物理信道和其它物理信道的多个物理信道时设置该1个物理信道的无线频率中无线传播环境变差的情况下,该其它物理信道的吞吐量也难于降低的发送台、接收台和无线通信方法。 
尤其是提供一种即使为了从1个发送台对1个接收台传送数据而使用HS-PDSCH那样的共用物理信道时设置该共用物理信道的无线频率中无线传播环境变差的情况下,该发送台至该接收台的数据传送也难于延迟的发送台、接收台和无线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送台,具有: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错码的检错码添加处理部;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将这些添加纠错码的多个数据发送到接收台的发送部;从所述接收台接收所述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各自添加的检错码,对该多个数据分别进行的检错的结果的接收部;以及根据接收的所述检错结果,控制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发送数据管理部。 
本发明的种接收台,具有:接收从一发送台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发送并且添加各自不相同的检错码的多个数据的接收部;对该多个数据,分别根据该多个数据中添加的检错码进行检错的检错部;以及将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结果发送到所述发送台的发送部。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含以下过程:在发送台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错码的过程;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将添加这些检错码的多个数据从发送 台发送到接收台的过程;在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中分别添加的检错码,进行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的过程;从接收台将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结果,发送到发送台的过程;以及在发送台根据所述检错结果,进行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过程。 
本发明的发送台,具有: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测码的检错码添加处理部;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将这些添加纠错码的多个数据发送到接收台的发送部;从所述接收台接收所述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各自添加的检错码,对该多个数据分别进行的检错的结果的接收部;以及根据接收的所述检错结果,控制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发送数据管理部,因此能得到无线传播环境难于使发送台至接收台的吞吐量降低的发送台。 
本发明的种接收台,具有:接收从一发送台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发送并且添加各自不相同的检错码的多个数据的接收部;对该多个数据,分别根据该多个数据中添加的检错码进行检错的检错部;以及将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结果发送到所述发送台的发送部,因此能得到无线传播环境难于使发送台至接收台的吞吐量降低的接收台。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包含以下过程:在发送台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错码的过程;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将添加这些检错码的多个数据从发送台发送到接收台的过程;在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中分别添加的检错码,进行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的过程;从接收台将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结果,发送到发送台的过程;以及在发送台根据所述检错结果,进行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过程,因此能得到无线传播环境难于使发送台至接收台的吞吐量降低的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已有的下行DPCH的无线格式的图。 
图2是示例已有的HS-PDSCH的无线格式的图。 
图3是示例已有的HS-SCCH的无线格式的图。 
图4是示例已有的HS-DPCCH的无线格式的图。 
图5是示例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组成图。 
图6是示例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的组成图。 
图7是示例图5所示第1和第2映射部的组成的图。 
图8是示例图7所示编码部304a的组成的图。 
图9是示例图7所示混合ARQ功能部的组成的图。 
图10是示例图7所示交错部307a的组成的图。 
图11是示例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组成的图。 
图12是示例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13是示例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14是示例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15是示例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组成图。 
图16是示例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组成图。 
图17是示例实施方式3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18是示例实施方式4的基站的组成图。 
图19是示例实施方式4的移动台的组成图。 
图20是示例图18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组成图。 
图21是示例实施方式4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22是示例图20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23是示例实施方式4的基站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24是示例实施方式4的移动台的另一组成的图。 
图25是示例实施方式9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26是示例实施方式9的另一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27是示例实施方式10的基站的组成图。 
图28是示例实施方式10的移动台的组成图。 
图29是示例实施方式10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0是示例实施方式11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1是示例实施方式12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2是示例实施方式13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3是示例实施方式14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4是示例实施方式15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5是示例实施方式16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6是示例实施方式17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7是示例实施方式18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的图。 
图38是示例实施方式19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9是示例图38所示基站3801的发送功率的图。 
图40是示例图38所示基站3801的接收功率的图。 
图41是示例实施方式20的使用OFDM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图。 
标号说明 
1是基站,2是移动台,101是发送数据缓存器,102是发送数据管理部,103a是第1映射部,103b是第2映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5和图6是示例本实施方式1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图。图中,1是基站,2是位于基站1覆盖的通信区(“蜂窝区”或“扇区”)内、并与基站1进行通信的移动台。 
基站1具有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第1和第2映射部103a和103b、码扩频部104a和104b、第1和第2无线发送部105a和105b、第1和第2发送天线部106a和106b、第1和第2接收天线部107a和107b、第1和第2无线接收部108a和108b、反扩频部109a和109b、以及译码部110a和110b。 
移动台2具有第1和第2接收天线部201a和201b、第1和第2无线接收部202a和202b、反扩频部203a和203b、第1和第2反映射部204a和204b、第1和第2检错部205a和205b、接收天线管理部206、接收数据缓存部207、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编码部209a和209b、码扩频部210a和210b、第1和第2无线发送部211a和211b、以及第1和第2发送天线部212a和212b。 
说明图5和图6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首先,将应从基站1发送到移动台2的数据,存储到基站1的发送数据缓存部101。此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存储的数据,是从例如移动台2以外的别的装置通过未图示的无线传输线路或有线传输线路,输入到基站1的数据。 
由发送数据管理部102读出发送数据缓存部101中存储的数据,将其对分成与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对应的第1组和第2组。 
将发送数据管理部102输出的第1组的数据,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在该部施加后面阐述的第1编码处理后,映射到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此第1编码处理中包含对第1组的数据施加CRC码的处理。 
另一方面,将发送数据管理部102输出的第2组的数据,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在该部施加与上述第1编码处理相同或不同的第2编码处理后,映射到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此第2编码处理中包含对第2组的数据施加CRC码的处理。 
将第1映射部103a映射第1组的数据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与未图示的处理部输出的其它信道(例如下行单独物理信道)一起输入到码扩频部104a,利用每一信道不同的信道化码将该输入的各信道编码扩频后,输出到第1无线发送部105a。第1无线发送部105a将包含该编码扩频后的各信道的信号上变频到第1无线频率后,通过第1发送天线106a发送到移动台2。 
例如,将本实施方式用于WCDMA时,作为输入到码扩频部104a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可用1个或多个HS-PDSCH,并且作为输入到码扩频部104a的单独物理信道,可用与该HS-PDSCH对应的传输信道HS-DSCH附带的下行DPCH。 
另一方面,将第2映射部103b映射第2组的数据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在码扩频部104b利用每一信道不同的信道化码加以编码扩频后,输出到第2无线发送部105b。第2无线发送部105b将包含该编码扩频后的各信道的信号上变频到与第1无线频率不同的第2无线频率后,通过第2发送天线106b发送到移动台2。 
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发送的信号,通过基站1的第1发送天线部 106a和移动台2的第1接收天线201a,被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接收。第1无线接收部202a将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并解调成基带信号后,输出到反扩频部203a。 
基站1的第2无线发送部105b发送的信号,通过基站1的第2发送天线部106b和移动台2的第2接收天线201b,被移动台2的第2无线接收部202b接收。第2无线接收部202b将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并解调成基带信号后,输出到反扩频部203b。 
反扩频部203a将第1无线接收部202a输出的信号,利用该信号包含的各信道的信道化码加以反扩频,从而提取该信号包含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和下行单独物理信道。 
将反扩频部203a提取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输入到第1反映射部204a,在该部实施第1映射部103a的处理的反处理,从而复原到第1组的数据。 
第1反映射部204a除输出该复原的第1组数据外,还输出第1反映射部204a的反处理过程中从第1组数据分离的CRC码(即第1映射部103a中添加到第1组数据的CRC码)。 
将第1反映射部204a输出的第1组数据和CRC码,输入到第1检错部205a,在该部进行第1组数据用的检错处理。详细而言,第1检错部205a根据第1反映射部204a输出的CRC码,判断第1反映射部204a输出第1组数据是否能无差错地复原,判断为能无差错地复原时,将ACK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a,而判断为出错复原时,将NAK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a。而且,第1检错部205a判断为第1反映射部204a输出的第1组数据无差错时,将该第1组数据输出到接收数据管理部206。 
将反扩频部203a提取的下行单独物理信道,输出到未图示的处理部,在该部实施规定的处理。例如,在反扩频部203a提取下行单独物理信道DPCH,在未图示的处理部从该DPCH提取声音信号和控制信号。 
反扩频部203b将第2无线接收部202b输出的信号,利用该信号包含的各信道的信道化码加以反扩频,从而提取该信号包含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 
将反扩频部203b提取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输入到第2反映射部 204b,在该部实施第2映射部103b的处理的反处理,从而复原到第2组的数据。 
第2反映射部204b除输出该复原的第2组数据外,还输出第2反映射部204b的反处理过程中从第2组数据分离的CRC码(即第2映射部103b中添加到第2组数据的CRC码)。 
将第2反映射部204b输出的第2组数据和CRC码输入到第2检错部205b,在该部进行第2组数据用的检错处理。详细而言,第2检错部205b根据第2反映射部204b输出的CRC码判断第2反映射部204b输出第2组数据是否能无差错地复原,判断为能无差错地复原时,将ACK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b,而判断为出错复原时,将NAK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b。而且,第2检错部205b判断为第2反映射部204b输出的第2组数据无差错时,将该第2组数据输出到接收数据管理部206。 
接收数据管理部206对第1检错部205a中判断为无差错地复原的第1组数据和第2检错部205b中判断无差错地复原的第2组数据考虑其顺序并进行连接后,将其输出到接收数据缓存部207。 
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通过测量经第1接收天线部201a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等,测量基站1与移动台2之间的第1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后,将该测量结果变换成规定格式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并输出到编码部209a。 
例如,基站1将用已知的信道化码加以编码扩频的基准信号,在第1无线频率上复接后,发送到移动台2。移动台2在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测量该基准信号在移动台2的接收功率,将该测量结果对应的规定位串作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从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输出到编码部209a。WCDMA中应用本实施方式时,可将基站1发送的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公共导频信道)用作该基准信号,并可将根据移动台2的该接收功率估计的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用作无线质量信息q1。 
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与无线质量测量部203a相同,也通过测量经第2接收天线部201b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等,测量基站1与移动台2之间的第2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后,将该测量结果变换成规定格式并作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并输出到编码部209b。
息信号q2并输出到编码部209b。 
再者,移动台2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可根据将基站1发送的DPCCH中包含的导频信号反扩频后得到的Rake(多径搜寻)合成前或Rake合成后的信号测量SINR或SIR,根据该测量结果产生并输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即,移动台2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可根据反扩频部203a、203b的反扩频结果,产生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 
移动台2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还可对从基站1接收的已知位串在移动台2的位差错数进行计数,并根据该计数结果产生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 
移动台2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又可对反映射部204a、204b中Turbo编码或卷积编码的反处理中要纠错的位数进行计数,并根据该计数结果产生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 
将第1检错部205a输出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a,在该部分别用相同或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将第2检错部205b输出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09b,在该部分别用相同或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第1检错部205a输出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未必按集合输入到编码部209a,也可存在第1检错部205a对编码部209a输入ACK/NAK信号的期间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不对编码部209a输入无线质量信息信号的情况。同样,第2检错部205b输出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未必按集合输入到编码部209b。而且,对编码部209a的输入定时和对编码部209b的输入定时未必相同,也可存在编码部209a和编码部209b的一方存在输入的期间另一方无输入的情况。 
将编码部209a输出的编码后的ACK/NAK信号和编码后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在码扩频部210a利用相同或不同的信道化码加以编码扩频后,输出到第1无线发送部211a。第1无线发送部211a将该编码扩频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上变频到第3无线频率,并通过第1发送天线部212a发送到基站1。 
将编码部209b输出的编码后的ACK/NAK信号和编码后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在码扩频部210b利用相同或不同的信道化码加以编码扩频后,输出到第2无线发送部211b。第2无线发送部211b将该编码扩频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上变频到第4无线频率,并通过第2发送天线部212b发送到基站1。 
码扩频部210a中使用的信道化码和码扩频部210b中使用的信道化码,可为相同,也可为不同。 
将本实施方式用于WCDMA时,可将HS-DPCCH用作发送编码后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信息信号用的第3无线频率的物理信道。 
图5和图6中,第1无线发送部105a中使用的第1无线频率、第2无线发送部105b中使用的第2无线频率、第1无线发送部211a中使用的第3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发送部211b中使用的第4无线频率可分别取为不相同的频率,也可使第3无线频率和第4无线频率分别与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一致。 
移动台2的第1发送天线部212a发送的信号,通过基站1的第1接收天线部107a被基站1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接收。第1无线接收部108a将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并解调成基带信号后,输出到反扩频部109a。 
移动台2的第2发送天线部212b发送的信号,通过基站1的第2接收天线部107b被基站1的第2无线接收部108b接收。第2无线接收部108b将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并解调成基带信号后,输出到反扩频部109b。 
反扩频部109a利用与移动台2的码扩频部210a中使用的相同的1个或多个信道化码,将第1无线接收部108a输出的信号反扩频,并输出到译码部110a。 
反扩频部109b利用与移动台2的码扩频部210b中使用的相同的1个或多个信道化码,将第2无线接收部108b输出的信号反扩频并输出到译码部110b。 
译码部110a通过将来自反扩频部109a的输出信号译码,使来自移动台2的第1检错部205a的输出所对应的ACK/NAK信号和来自移动台2的无线质 量测量部208a的输出所对应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得到译码,并将这些译码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 
译码部110b通过将来自反扩频部109b的输出信号译码,使来自第2检错部205b的输出所对应的ACK/NAK信号和来自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的输出所对应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得到译码,并将这些译码后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 
发送数据管理部102根据这些从译码部110a和译码部110b输入的ACK/NAK信号,对分别与这些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再次读出判断为需要重新发送的数据,将其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第2映射部103b。而且,发送数据管理部102对判断为不需要重复的数据进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删除该数据的存储的处理。 
为了重新发送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再次读出的数据,可利用发送数据管理部102将其输出到与上次发送时相同的映射部,也可将其输出到与上次发送时不相同的映射部。 
例如,对上次发送时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而言,在判断为需要重新发送时,发送数据管理部102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再次读出判断为需要重复的该数据,并且可仅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也可仅输出到第2映射部103b,还可划分并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这双方。 
发送数据管理部102最好根据从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输入的1个或多个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判断第1无线频率和/或第2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并根据其判断结果将从发送数据缓存器101读出的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 
而且,发送数据管理部102最好根据从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输入的1个或多个ACK/NAK信号判断第1无线频率和/或第2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并根据其判断结果将从发送数据缓存器101读出的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 
又,发送数据管理部102最好根据从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输入的ACK/NAK信号和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两者判断第1无线频率和/或第2无 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并根据其判断结果,将从发送数据缓存器101读出的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 
再者,作为对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分配数据的方法,可暂时将分给第1组的数据量或分给第2组的数据量取为零。 
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将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读出的数据分给与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对应的2个映射部103a、103b,但也可将该读出的数据多于等于3个的映射部。 
例如,图5所示基站的组成中,可将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读出的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第2映射部103b和其它映射部,并且这些第1映射部103a、第2映射部103b和其它映射部将该分配的数据映射到不相同的无线频率上的物理信道。 
图7是示例图5所示基站1的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详况的图。图7中,第1映射部103a具有CRC添加部301a~重新配置部308a,用于上述第1编码处理,并具有物理信道映射部309a,用于上述映射处理。第2映射部103b具有CRC添加部301b~重新配置部308b,用于上述第2编码处理,并具有物理信道映射部309b,用于上述映射处理。再者,这些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组成也可用软件方式实现。 
说明图7所示第1映射部130a和和第2映射部130b的动作。首先,在基站1的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存储应发送到移动台2的数据。发送数据管理部102将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存储的数据根据其优先顺序读出,分给第1组和第2组。 
例如,发送数据管理部102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优先读出应重新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它数据按这些数据应发送的顺序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读出。每一规定的时间间隔,即每一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将读出的数据分给第1组和第2组。 
利用例如以下的处理,将分给第1组的数据,映射到设置在第1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下行物理信道。 
每一发送时间间隔将分给第1组的数据作为1个或多个数据块,输入到CRC 添加部301a。CRC添加部301a对输入的个数据块添加规定量(常量或变量)的CRC奇偶位(Cyclic Redundancy Check bits)后,将其输出到后面阐述的扰位部302a。利用例如循环生成多项式等计算CRC添加部301a中添加的CRC位。 
每一发送时间间隔将多个数据块输入到CRC添加部301a时,可使CRC添加部301a对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入的各数据块添加CRC位后,连接这些数据块,作为1个数据块输出。 
接着,将CRC添加部301a添加CRC后的数据块输入到扰位(Bit Scrambling)部302a,在该部进行扰位。通过对例如输入到扰位部302a的位串b1、b2、…、bB和规定的位串y1、y2、…、yB计算下面的式(1),并输出计算后得到的位串d1、d2、…、dB,进行此扰位。这里,B是输入到扰位部302a的位数。 
dk=(bk+yk)mod2k=1、2、…、B  ……式(1) 
将扰位部302a输出的位串输入到码块划分(code block segmentation)部303a,在该部进行作为编码前准备的位串划分。例如,在后面阐述的编码部304a进行Turbo编码时,划分位串,以免位串的位数超过规定数量。 
码块划分部303a输出的位串在编码部304a受到编码。例如,利用图8所示的编码部304a进行Turbo编码。图8所示的编码部304a是示例进行1/3率的Turbo编码的编码部,其组成部分包含2个8状态构成编码器(8-stateconstituent encoder)和1个交错器(interleaver)。图8中,xk表示输入到Turbo编码部304a的位串(xk={x1、x2、…、xk}),zk表示从第1构成编码器(1st constituent encoder)输出的位串(Zk={Z1、Z2、…、Zk}),z’k表示从第2构成编码器(2nd constituent encoder)输出的位串(Z’k={Z’1、Z’2、…、Z’k})。K是对Turbo编码部304a的输入位数。图8中的虚线部用于网格终端。 
说明图8所示Turbo编码部304a的动作。图8所示的Turbo编码部304a输入输入位串xk时,产生编码位串{x1、z1、z’1、x2、z2、z’2、…、xk、zk、z’k},在产生的编码位串添加网格终端(Trellis termination for Turbo coder)用的多个尾位后输出。 
将来自编码部304a的输出,输入到图7所示的混合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请求重新发送)功能部305a,在该部实施混合ARQ 用的处理。此混合ARQ部中,为了混合ARQ,对来自编码部304a的输出进行抽删和/或位重复(repetition)。 
图9是示出一编码部304a中进行Turbo编码时的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组成例的图。图9中,输入到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位串在位分离部3051中分离成信息位串(systematic bits)sys、第1奇偶位串(1st Parity bits)p1和第2奇偶位串(2nd Parity bits)p2这3个位串。 
例如,信息位串sys中包含图8所示Turbo编码部304a输出的位串xk,第1奇偶位串p1中包含图8所示Turbo编码部304a输出的位串Zk,第2奇偶位串p2中包含图8所示Turbo编码部304a输出的位串Z’k。 
图9中,NSYS、NP1’、NP2’分别是信息位sys、第1奇偶位串p1、第2奇偶位串p2的位数。 
将位分离部3051输出的3个位串,输入到第1码率匹配部3052。第1码率匹配部3051对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入到位分离部3051的位数NTTI和高端层指定的位数NIR进行比较,在NTTI>NIR时,抽删第11奇偶位串p1和第2奇偶位串p2,使该总位数NTTI小于等于NIR。 
例如,NTTI>NIR时,输出不抽删的信息位串sys、抽删的第1奇偶位串p1和抽删的第2奇偶位串p2。在NTTI≤NIR时,第1码率匹配部3052对任意位串都不进行抽删,将3个位串原样透明地输出。 
将第1码率匹配部3052输出的3个位串,输入到第2码率匹配部3053。第2码率匹配部3053将第1码率匹配部输出的各位串的位数Nsys、Np1、Np2与规定的位数Ndata进行比较,在Ndata<Nsys+Np1+Np2时,进行抽删,而在Ndata>Nsys+Np1+Np2时,进行重复。 
这里,Nsys是第1码率匹配部3052在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出的信息位串sys的位数,Np1是第1码率匹配部3052在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出的第1奇偶位串p1的位数,Np2是第1码率匹配部3052在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出的第2奇偶位串p2的位数。 
将第2码率匹配部3053输出的3个位串sys、p1、p2在位串连接部3054加以连接后,输出到混合ARQ功能部305a。 
将图7的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输出,输入到图7的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在第1无线频率上把多个共用物理信道用于移动台2时,将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输出划分成与该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对应的多个位串。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输出而产生的各位串的位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将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输出的1个或多个位串输出到交错部307a。交错部307a对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输出的位串逐串进行交错。图10是示例交错部307a的组成的图。图10中,交错部307a在将QPSK用于该位串的发送时,每一位串使用1个交错器3071对输入的各位串进行交错。在将16QAM用于该位串的发送时,每一位串使用2个交错器3071、3072对输入的各位串进行交错。再者,图10中,u是对交错部307a的输入位,u的下标p是位串号,u的下标k是位号。 
将图7的交错部307a输出的各位串输出到图7的16QAM用重新配置部(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for 16QAM)308a。此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a为了16QAM的发送,进行交错部307a输出的位串内的位改排和/或位翻转。16QAM用重新配置部在将QPSK用于发送时,把输入的位串原样透明地输出。 
将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a输出的各位串输出到物理信道映射部309a。物理信道映射部309a将从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a输入的各位串映射到不相同的共用物理信道。 
将本实施方式用于WCDMA时,输入到CRC添加部301a的各数据块可为例如WCDMA中的传输数据块,对CRC添加部301a输入数据块的1发送时间间隔可为HS-PDSCH的1发送时间间隔,即2毫秒。 
另一方面,利用以下的处理将图7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分给第2组的数据映射到设置在第2无线频率上的1个或多个下行物理信道。 
每一发送时间间隔(例如2毫秒)将发送数据管理部102分给第2组的数据作为1个或多个数据块输入到CRC添加部301b。将输入到CRC添加部301b的数据块在该部对每一数据块添加规定量(例如常量24位)的CRC位。利用与CRC添加部301a相同或不同的计算式计算添加的CRC位。 
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CRC添加部301b的数据的总位数与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CRC添加部310a的数据的总位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RC添加部301b中的1发送时间间隔与CRC添加部301a中的发送时间间隔相比,时间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CRC添加部301b中的1发送时间间隔的起始定时与CRC添加部301a的1发送时间间隔的起始定时可相同,也可不同。 
CRC添加部301b中的1发送时间间隔的起始定时与CRC添加部301a的1发送时间间隔的起始定时可同步,也可不同步。 
CRC添加部301b中在各数据块添加的CRC位数与CRC添加部301a中在各数据块添加的CRC位数可相同,也可不同。 
CRC添加部301b中在各数据块添加的CRC位数可为常量,也可为变量。 
输入到CRC添加部301b数据块与输入到CRC添加部301a的数据块可为同一格式,也可为不同格式。 
每一发送时间间隔将多个数据块输入到CRC添加部301b时,可使CRC添加部301b对1发送时间间隔内输入的各数据块添加CRC后,将这些数据块连接为1个数据块进行输出。 
接着,将CRC添加部301b添加CRC位后的数据块输入到扰位部302b,在该部进行扰位。此扰位部302b的扰位可为与扰位部302a用于扰位的计算式(例如式(1))相同的计算式的扰位,也可为不同的计算式的扰位。或者也可设置扰位部302a,而不设置扰位部302b。 
将从扰位部302b(不设置扰位部302b时从CRC添加部301b)输出的位串输入到码块划分部303b,在该部进行作为编码前准备的位串划分。 
即,码块划分部303a将扰位部302a输出的位串划分成不超过位数m的多个位串,而码块划分部303b将扰位部302b输出的位串划分成不超过位数n的多个位串。 
再者,码块划分部303a的上限位数m与码块划分部303b的上限位数n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编码部304a与后面阐述的编码部304b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时,块考虑各自的编码特性,使上述上限位数m一上述上限位数n不同。 例如,编码部304a中进行Turbo编码并且后面阐述的编码部304b中进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时,可使上限位数n大于上限位数m。也可设置码块划分部303a,而不设置码块划分部303b。 
在编码部304b,将码块划分部303b输出的位串编码。编码部304b对来自码块划分部303b的输出进行与编码部303a对来自码块划分部303a的输出相同或不同的编码。 
例如,作为编码部304b,可用与作为编码部304a的组成示例的图8所示的Turbo编码器相同或不同的组成的Turbo编码器。在编码部304a进行Turbo编码,在编码部304b进行LDPC编码。编码部304a的码率与编码部304b的码率可相同,也可不同。 
编码部304a和编码部304b两者都进行Turbo编码时,可使编码部304a的Turbo编码的算法与编码部304b的Turbo编码的算法不同。例如,可在编码部304a的Turbo编码中使用m状态构成编码器(m为整数),在编码部304b的Turbo编码中使用n状态构成编码器(n为整数)。可使编码部304a中用于进行Turbo编码的交错方式与编码部304b中用于进行Turbo编码的交错方式不同。尤其可使编码部304a中用于进行Turbo编码的交错深度与编码部304b中用于进行Turbo编码的交错深度不同。还可设置编码部304a,而不设置编码部304b。 
将来自编码部304b的输出,输入到混合ARQ功能部305b,在该部实施混合ARQ用的抽删和/或重复处理。 
作为此混合ARQ功能部305b,例如可用与作为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组成示例的图9的组成相同的组成。这时,可使图9所示组成的第1码率匹配部的位数上限值NIR在混合ARQ功能部305a和混合ARQ功能部305b中相同,也可使其不同。可使图9所示的位数Ndata在混合ARQ功能部305a和混合ARQ功能部305b中相同,也可使其不同。还可设置混合ARQ功能部305a,而不设置混合ARQ功能部305b。 
将来自混合ARQ功能部305b的输出,输入到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在第2无线频率上把多个共用物理信道用于移动台2时,将混合ARQ功能部305b的输出划分成与该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对应的多个位串。 
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b的输出而产生的多个位串各自的位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b的输出而产生的位串数与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输出而产生的位串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b的输出而产生的各位串的位数与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划分混合ARQ功能部305a的输出而产生的各位串的位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将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输出的1个或多个位串,输出到交错部307b。交错部307b对物理信道划分部306b输出的位串逐串进行交错。此交错部307b中可用与交错部307a相同的交错方式,也可用不同的交错方式。 
图10所示的交错部a在将QPSK用于发送时,使用1个交错器3071,在将16QAM用于发送时,每一位串使用2个交错器3071、3072,但交错部307b中不需要16QAM用的交错时,可仅具备交错器3071。还可设置交错部307a后,不设置交错部307b 
将交错部307b输出的各位串输出到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此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在将16QAM用于发送时,进行交错部307b输出的位串内的位改排和/或位翻转。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在将QPSK用于发送时,把输入的位串原样透明地输出。还可设置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a后,不设置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 
将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输出的各位串输出到物理信道映射部309b。物理信道映射部将从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输入的各位串映射到不相同的共用物理信道。 
本实施方式1中,物理信道映射部将从16QAM用重新配置部308b输入的各位串映射到不相同的共用物理信道,但映射处的物理信道可以不是共用物理信道,可将各位串映射到共用物理信道以外的不相同的物理信道。 
接着,说明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动作。图11是示例图5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详细组成的图。 
图11中,401是控制部,402是重新发送控制部,403是数据分配部。 
将来自图5所示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输入到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发送控制部401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控制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和/或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 
例如,发送控制部401进行的控制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判断为与第1映射部103a对应的第1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变差,而与第2映射部103b对应的第2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良好时,使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减少,并使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增加。 
将图5所示译码部110a和译码部110b输出的第1组的数据所对应的ACK/NAK信号和第2组的数据所对应的ACK/NAK信号,输入到图11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输入的ACK/NAK信号和来自控制部401的指示信号控制来自发送数据缓存器101的数据输出。 
将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出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分配部403。数据分配部403根据来自发送控制部401的指示信号,将来自发送数据缓存部101的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 
下面,用更详细的例子说明图5所示的发送数据管理部102的动作。发送控制部401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决定每一发送时间间隔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和每一发送时间间隔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发送控制部401将该决定的数据量作为指示信号输出到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和数据分配部403。 
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输入的ACK/NAK信号判断与这些ACK/NAK对应的第1组数据和第2组数据是否分别在移动台2得到无差错接收。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判断为第1组数据和第2组数据两者在移动台2得到无差错接收时,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要求从该缓存部101删除这些无差错接收的数据,并对该缓存部101要求输出新的数据。 
与此相反,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判断为第1组数据和第2组数据中至少1 方在移动台2被错误接收时,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要求重新输出该错误接收的数据。 
重新发送控制部402进行的控制根据来自发送控制部401的指示信号,控制这种来自发送数据缓存部101的数据的输出(新数据的输出和数据的重新输出),从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对数据分配部103输出与该指示信号指示的数据量相当的数据。 
再者,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要求重新输出移动台2中错误接收的数据时,可要求仅重新输出该错误接收的数据,也可要求重新输出该错误接收的数据及其后的全部数据。即,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部要求的重新输出可为SR(selective-Repeat:选择性重新发送)方式和GTN(Go-to-N:转向N)方式。 
数据分配部403将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入的数据,按照来自发送控制部401的指示信号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 
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重新输出的数据可分给与第1次输出时分配的相同的映射部,也可分给不同的映射部。例如,对第1次输出时分给第1映射部103a并且为了重新发送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完成重新输出的数据而言,数据分配部403可将该数据分给与第1次发送时不同的第2映射部103b。 
再者,图11中,控制部401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控制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但也可如图12所示,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除控制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外,还控制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中使用的各种参数。 
例如,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和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变化,并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CRC添加部301a和/或301b中的CRC位的添加数和/或CRC位的生成多项式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 7所示扰位部302a和/或302b的扰位方式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码块划分部303a和/或303b输出的位串的上限位数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编码部304a和/或304b的编码方式、码率等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物理信道编码部304a和/或304b的编码方式、码率等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混合ARQ功能部305a和/或305b的虚拟缓存上限值NIR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混合ARQ功能部305a和/或305b的输出位数Ndata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物理信道划分部306a和/或306b的划分数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交错部307a和/或307b的交错方式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图7所示重新分配部308a和/或308b的处理内容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物理信道映射部309a和/或309b的映射处的共用物理信道数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使物理信道映射部309a和/或309b的映射处的共用物理信道的调制方式(QPSK、16QAM)变化。 
同样,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可根据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决定是否用第1或第2无线频率的物理信道从接着1将有关映射第1组数据的第1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和有关映射第2组数据的第2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发送到移动台2。 
例如,发送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的第1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 变差,而发送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的第2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良好时,使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减少,并使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增加,而且如果使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全部参数变化(尤其使图7所示混合ARQ功能部305a和305b各自的虚拟缓存上限值NIR变化),则混合ARQ功能部305a中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抽删的奇偶位数减少,混合ARQ功能部305b中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抽删的奇偶位数增加(但NTTI>NIR时),所以能使移动台2对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的纠错能力提高,并能谋求有效利用发送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的第2无线频率。 
图11和图12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根据来自图5所示的译码部110a和/或110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控制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映射部103a、103b中使用的各种参数等,但也可代之以使用其它信息、或添加并使用其它信息进行同样的控制。 
例如,如图13所示,发送控制部401可将来自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的ACK/NAK信号代替来自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并根据该ACK/NAK信号控制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每一发送时间间隔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映射部103a、103b中使用的各种参数。 
或者如图14所示,发送控制部401可以除根据来自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外,还根据来自译码部110a和/或译码部110b的ACK/NAK信号,进行同样的控制。 
图12~图14中,与图11相同的标号分别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可使映射第1组数据的第1无线频率的至少1个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与映射第2组数据的第2无线频率的至少1个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相同或不同。例如,可使映射第1组数据的各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全部相同,映射第2组数据的各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全部相同,并且这些映射第1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和映射第2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码扩频率相 同或不同。 
可使映射第1组数据的第1无线频率的至少1个共用物理信道的信道化码和映射第2组数据的第2无线频率的至少1个共用物理信道的信道化码相同或不同。 
设置映射第1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第1无线频率和设置映射第2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第2无线频率可从多个候补无线频率中选择频率间隔尽量大的2个无线频率。这样,能使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两者之间难于产生信道间的相互干扰。 
有关映射第1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第1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和有关映射第2组数据的共用物理信道的第2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可用同一物理信道从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也可用不相同的物理信道发送。 
例如,WCDMA中,可用第1无线频率的HS-SCCH发送有关第1无线频率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并用同一HS-SCCH发送有关第2无线频率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而且有关第2无线频率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各自的信道化码的信息还可用第1无线频率的HS-SCCH以外的其它物理信道发送,又可用与第1无线频率不同的第2无线频率的物理信道发送。 
本实施方式1中,将分别设置在不相同的2个无线频率的共用物理信道用于1个移动台2,但也可用多于等于2个的无线频率,还可将1个移动台用的数据分给分别设置在多于等于3个的无线频率的共用物理信道。 
本实施方式1中,示例1个基站1与1个移动台2进行通信的情况,但也可1个一种1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这时,基站1可与能接收不相同的无线频率上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的第1种移动台和不能接收不相同的无线频率上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的第2种移动台同时进行通信。 
要与基站1通信的各移动台,可将识别本台是上述第1种台或第2种台用的信号发送到基站1。 
图11~图14所示的数据分配器403在判断为通信对端的移动台2是所述第 2种台时,可将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入的全部数据分给第1映射部103a。 
图11~图14所示的数据分配器403在判断为通信对端的移动台2是所述第1种台时,可将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入的全部数据分给第2映射部103b。 
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映射部103a、103b映射数据的物理信道,示例共用物理信道,但也可以是其它物理信道。 
本实施方式1中,基站1和移动台2具有每一无线频率不同的天线部(7a、7b、8a、8b)、(11a、11b、18a、18b),但也可多个无线频率共用1个天线。还可用多波束天线构成各天线部。 
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基站1至移动台2的下行链路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但也可在移动台至基站的上行链路或移动台至移动台的移动台间通信中应用本发明。这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方式2 
图5和图6所示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说明了将分别来自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通过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发送到基站1的例子。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将分别来自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通过同一无线频率发送到基站1的例子。 
图15和图16是示例本实施方式2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图。图15和图16中与图5和图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图15中,111是接收天线部,112是无线接收部,113是反扩频部,114是译码部。 
图16中,213是编码部,214是码扩频部,215是无线发送部,216是发送天线部。 
说明图15和图16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16中,将来自第1检错部205a的ACK/NAK信号、来自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输入到编码部213,在该部用相同或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将在编码部213编码后的上述4种信号(即,自第1检错部205a的ACK/NAK信号、来自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输入到码扩频部214,在该处分别利用相同或不同的信道化码进行编码扩频。 
例如,码扩频部214复接编码部213中编码的上述4种信号,并利用同一信道化码对复接后的信号进行编码扩频。 
或者码扩频部214连同不相同的信道化码对编码部213中编码的上述4种信号进行编码扩频。 
或者码扩频部214可将编码部213种编码的上述4种信号中与ACK/NAK信号对应的2种信号复接,并将与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对应的2种信号复接后,利用不相同的信道化码分别对复接后的各信号进行编码扩频。 
或者码扩频部214也可将编码部213种编码的上述4种信号中与第1无线频率对应的2种信号复接,并将与第2无线频率对应的2种信号复接后,利用不相同的信道化码分别对复接后的各信号进行编码扩频。 
将码扩频部214中加以编码扩频的各信号输入到无线发送部215,分别上变频到第3无线频率后,通过发送天线216发送到基站1。 
此第3无线频率可为与用于基站1至移动台2的发送的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不同的频率,也可为与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不同的无线频率或与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相同的无线频率 
移动台2的发送天线部216发送的信号,通过图15所示的基站1的接收天线部111被基站1的无线接收部112接收。无线接收部112将收到的信号下变频,并解调成基带信号后,输出到反扩频部113。 
反扩频部113利用与图16所示移动台2的码扩频部214中使用的相同的1个或多个信道化码将无线接收部112输出的信号反扩频后,输出到译码部114。 
译码部114将反扩频部113的输出信号译码,从而将上述4种信号(即,自第1检错部205a的ACK/NAK信号、来自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来自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译码,并将这些译码后得到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 
其它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5的基站1和图6的移动台2的动作相同。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中,图11所示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输入的ACK/NAK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对移动台2重新发送与该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本实施方式中,示例该重新发送控制部402确定与输入的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的方法。即,示例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判断输入的各ACK/NAK信号因哪个数据而产生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根据来自移动台2的各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确定与各ACK/NAK对应的数据。 
例如,图6中,移动台2的第1无线发送部211a调整定时,以便在第1无线接收部202a中接收1单元(1帧、1子帧、1时隙)的共用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在从该1单元的接收定时经历预定的第1期间后的时间点对基站1发送与该1单元对应的ACK/NAK信号。 
同样,图6的第2无线发送部211b也调整定时,以便在第2无线接收部202b中接收1单元的共用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在从该1单元的接收定时经历预定的第2期间后的时间点对基站1发送与该1单元对应的ACK/NAK信号。 
因而,图11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可根据来自基站1的各数据的发送定时和基站1的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确定与各ACK/NAK对应的数据。 
再者,用于决定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的这些上述第1期间和上述第2期间可以时间长度相同,也可以时间长度不同。 
来自第1无线发送部211a的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和来自第2无线发送部211b的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可一致,也可不同。 
移动台2的共用物理信道的接收定时的检测,可在移动台2的任意组成部进行,移动台2的共用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的检测可在移动台2的任意组成部 进行。 
例如,WCDMA中,将HS-PDSCH用作上述共用物理信道时,作为所述1单元,能用与HS-PDSCH的1发送时间间隔对应的1子帧。 
具体而言,图17(a)是示例来自图5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各数据的发送定时的图。图中,1711~1713分别是发送数据data1~data3用的1单元的发送信号。图17(b)是来自图6所示的移动台2的第1无线发送部211a的各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图17(c)是图5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图中,1721~1723分别是与data1~data2对应的ACK/NAK信号,T1是时间间隔。 
图17中,为了简化说明,将图5所示的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图6所示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信号传播时间和图6所示移动台2的第1无线发送部211a至图5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信号传播时间取为零。 
图17中,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数据的发送定时与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对应于该数据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1,每一数据恒定。 
这样,使图5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数据的发送定时与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基站1可根据该规律确定与所接收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 
接着,说明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将分别来自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ACK/NAK信号通过同一无线频率发送到基站1的情况。 
图16中,移动台2的无线发送部215调整定时,以便在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中接收1单元的共用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在从该1单元的接收定时经历预定的第3期间后的时间点对基站1发送与该1单元对应的ACK/NAK信号。 
而且,图16中,移动台2的无线发送部215还调整定时,以便在移动台2的第2无线接收部202b中接收1单元的共用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在从该1单元的接收定时经历预定的第4期间后的时间点对基站1发送与该1单元对应的 ACK/NAK信号。 
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共用物理信道的1单元的接收定时与移动台2的第2无线接收部202b的共用物理信道的1单元的接收定时一致且同一物理信道上包含并发送该各1单元用的ACK/NAK信号时,最好使所述第3期间与第4期间不同。 
这样,能使图15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数据的发送定时与基站1的无线接收部112的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之间和图15所示基站1的第2无线发送部105b的数据的发送定时与基站1的无线接收部112的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基站1根据该关联性确定与所接收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再者,WCDMA中,也可将上行HS-DPCCH调整成对上行DPCH具有规定的偏移。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图11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各ACK/NAK信号在基站1的接收定时确定与所输入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各ACK/NAK信号中添加的序列号等标识符确定与所输入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的情况。 
图18~图20是示例本实施方式4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18是示例本实施方式4的基站1的组成的图。图18中,与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与图5所示的基站1相比,图18所示的基站1的不同点是:输出分别从译码部1101a和译码部1101b输出识别与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SN以及具有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以代替发送数据管理部102。 
图19是示例本实施方式4的移动台2所组成的图。图19中,与图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与图6所示的移动台2相比,图19所示的移动台2的不同点是:分别从第1检错部2051a和第2检错部2051b输出识别与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SN。 
图20是示例图18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图。图20中,与图1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与图11所示的发送数据管理部相比,图20所示的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不同点是:具有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和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以及重新发送控制部402中输入识别与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SN。 
说明图20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动作。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对从数据分配部403输入的1个或多个数据块,每一数据块或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添加1个序列号后,将其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 
例如,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对从数据分配部403输入的1个数据块data1添加1个序列号SN1后,将其作为1个数据块data1+SN1输出到第1映射部103a。 
而且,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对从数据分配部403输入的1个或多个数据块,每一数据块或每一发送时间间隔添加1个序列号后,将其输出到第2映射部103b。 
例如,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对从数据分配部403输入的1个数据块data2添加1个序列号SN2后,将其作为1个数据块data2+SN2输出到第2映射部103b。 
作为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和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中各自使用的序列号,能用例如0~63等循环号。该循环号在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和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两者中可用相同的,也可用不同的。即,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和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在同一期间可用相同的序列号,也可不用相同的序列号。 
将第1序列号添加部404a中添加的序列号SN1,在图19所示移动台2的第1检错部2051a中取出,与作为第1检错部2051a的检错结果的ACK/NAK信号一起输出到编码部209a。 
输入到编码部209a的序列号SN1在图18所示基站1的译码部1101a中得到译码后,与同样得到译码的ACK/NAK信号一起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 
将输入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序列号SN1和ACK/NAK信号,输入到图20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与该ACK/NAK信号一起输入的序列号SN1识别与该输入的ACK/NAK对应的数据。
同样,将图20所示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第2序列号添加部404b中添加的序列号SN2,在图19所示移动台2的第2检错部2051b中取出,与作为第2检错部2051b的检错结果的ACK/NAK信号一起输出到编码部209b。 
输入到编码部209b的序列号SN2在图18所示基站1的译码部1101b中得到译码后,与同样得到译码的ACK/NAK信号一起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 
将输入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序列号SN2和ACK/NAK信号,输入到图20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与该ACK/NAK信号一起输入的序列号SN2识别与该输入的ACK/NAK对应的数据。 
基站1和移动台2的其它动作能与图5、图6和图11所示的动作相同。 
图21(a)是示例来自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各数据的发送定时的图。图中,2111~2113分别是1单元的发送信号(帧、子帧、时隙等)。这些1单元的发送信号分别包含基站1发送到移动台2用的数据和与该数据对应的序列号。图21(b)是来自图19所示移动台2的第1无线发送部211a的各ACK/NAK信号的发送定时。图21(c)是图18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各ACK/NAK信号的接收定时。图中,2121~2122分别是与data1~data2对应的ACK/NAK信号,SN1~SN2分别是与data1~data2对应的序列号。T2和T3是不相同的时间间隔。 
为了简化说明,图21中将图18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图19所示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信号传播时间和图19所示移动台2的第1无线发送部211a至图18所示基站1的第1无线接收部108a的信号传播时间取为零。 
图21中,在这样从移动台2发送到基站1的各ACK/NAK信号中添加确定与该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因此基站1能根据该序列号确定与所接收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 
图20中,在数据分配部403的后级设置对各数据添加序列号用的序列号添加部404a、404b,但也可如图22所示那样在数据分配部403的前级设置对各数据添加序列号用的序列号添加部405。图22中,与图20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图18和图19中,将移动台2的第1检错部2051a和第2检错部2051b各自的输出通过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发送到基站1,但也可如图23和图24所示那样将该各自的输出通过同一无线频率发送到基站1。图23和图24中,与图15、图16、图18和图19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与图15所示的基站1相比,图23所示的基站1的不同点是:输出分别从译码部1141输出识别与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SN以及具有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以代替发送数据管理部102。该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的组成具有与图20或图22所示的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相同的组成。 
与图16所示的移动台2相比,图24所示的移动台2的不同点是:分别从第1检错部2051a和第2检错部2051b输出识别与各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用的序列号SN。这些第1检错部2051a和第2检错部2051b的组成具有与图19所示的该部相同的组成。 
即,将图24所示的第1检错部2051a和第2检错部2051b各自输出的ACK/NAK信号与识别对应于各ACK/NAK的数据用的序列号一起,输入到编码部213。输入到编码部213的ACK/NAK信号和序列号在图23所示基站1的译码部1141中得到译码后,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1。 
其它动作能与图15、图16、图18和图19的相同。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中,以图6所示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的动作为例,说明图6所示移动台2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的动作例和图11所示发送控制部401的动作例。 
本实施方式5中,移动台2的第1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测量第1无线接收部202a接收的第1无线频带内的热噪声和来自其它装置的干扰波,并测量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无线传播损耗。 
详细而言,第1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在第1无线接收部202a中无数据接收时,通过对第1无线频带内的接收功率值进行积分,测量第1无线频带内的热噪声和来自其它装置的干扰波。另一方面,第1无线接收部202a中有数据接收时,从积分对象排除该数据的信号分量。例如,再次调制该数据接收得到的解调信号,并从作为积分对象的全部接收信号减去该解调信号后,进行积分。 
通过运算“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规定信号的发送功率值-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该规定信号的接收功率值”,求出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无线传播损耗。预先从基站1对移动台2通知基站1的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该规定信号的发送功率值。利用从第1无线频带内的接收功率值减去热噪声和来自其它装置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等的处理,能运算移动台2的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该规定信号的接收功率值。 
将有关第1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中测量的第1无线频带内的热噪声和来自其它装置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以及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无线传播损耗的信息,从移动台2发送到基站1,作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输入到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 
同样,图6所示的第2无线质量测量部208b中也测量第1无线频带内的热噪声和来自其它装置的干扰波的接收功率值、以及第1无线发送部105a至第1无线接收部202a的无线传播损耗,并将有关这些测量结果的信息从移动台2发送到基站1,作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2输入到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 
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根据这些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和/或q2,决定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的数据量和/或输入到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量。 
可使发送控制部401除根据这些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外,还根据例如基站1的各无线发送部105a和105b各自的最大可发送功率、发送数据缓存部101存储的数据量、是否有发送分集、发送天线数量、纠错方式、交错方式、抽删/重复比率、接收数据缓存部207的容量、调制方式(16QAM、QPSK等)、发送数据所需Eb/No等信息,决定对第1映射部103a输入的数据量和/或对 第2映射部103b输入的数据量。这里,发送数据所需Eb/No是每1位发送数据需要的能量。 
输入到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可以是分别在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测量的测量结果本身,也可以是根据该测量结果决定的任意参数。例如,可使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208b各自根据该测量结果决定WCDMA中的如CQI那样的参数,并将该参数作为无线质量信息信号输入到发送控制部401。 
作为无线质量选路部208a或208b中测量的值,可用SIR(signal to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干扰比)或SINR(signal to noise plus interference ratio:信号对噪声加干扰比)。例如,基站1在第1或第2无线频率发送发送功率已知的数据序列时,可在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或208b中测量有关该数据序列的SIR或SINR。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6中,在图11所示的发送数据缓存部101中将应发送的数据划分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块进行存储。对不满固定长度的数据添加规定的1个或多个二进制位,从而加工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后进行存储。 
详细而言,图11所示的发送控制部401决定分别输入到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数据块数量,将该决定的数据块数量通知数据分配部403和重新发送控制部402。重新发送控制部402通过控制发送数据缓存部101,使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出发送控制部401对数据分配部403通知的数量的数据块。数据分配部403根据来自发送控制部的通知,将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出的数据块分给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 
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对每一输入的数据块添加CRC位,重新发送控制部402根据每一输入的数据块的ACK/NAK信号以数据块为单位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 
或者第1映射部103a和/或第2映射部103b连接输入的数据块,产生连接数据块,并对该连接数据块添加CRC位。使连接数据块中添加的CRC位随 连接数据块的规模增减。重新发送控制部402以连接数据块为单位输入ACK/NAK信号,并以该连接数据块为单位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 
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中,第n(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从基站1发送到移动台2的数据所对应的ACK信号,即使在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第m(m为大于等于n的整数)个数据后也不能在基站1中得到接收时,中止从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第m+1个及其后的数据,直到该第n个数据所对应的ACK信号在基站1中得到接收。 
发送中止后,该第n个数据所对应的ACK信号在基站1中得到接收并重新启动基站1的数据发送时,可从后续于该第n个数据的第n+1个数据开始发送;即,可重新发送第n+1个至第m个的数据,也可从第m+1个数据重新启动发送。 
发送中止后,从第n+1个数据重新启动发送时,发送中止期间移动台2未必需要缓存第n+1个及其后的接收数据。 
发送中止后,从第m+1个数据重新启动发送时,重新启动发送后,基站1不必将移动台2中已正常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移动台2。 
即使发送中止期间,也可进行仅重新发送该第n个数据的发送或仅重新发送该第n个至第m+1个数据的发送。 
也可每发送新数据递增体现该第n个和第m个的n和m的值的计数,而重新发送用的发送时不递增。 
具体进行说明。例如,图22所示的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在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出的数据中,对未输入对应的ACK信号的数据的序列号和接着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指示输出的新数据的序列号进行比较。于是,比较的结果为两者的序列号之差大于等于阈值diff1时,重新发送控制部402中止该输出指示。 
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在该输出指示中止后输入对未输入该ACK信号的数据的ACK信号时,重新启动该输出指示。 
这里,阈值diff1可从高端层或高端装置得到通知,也可将其预先存储在重 新发送控制部402。 
此阈值diff1最好根据移动台2的接收缓存器规模加以决定,也可为每一移动台2不同的值。 
数据中添加的序列号是0、1、2、……、62、63、0、1、……这样循环0至63的循环号时,利用例如模64(64+下次序列号-形成NAK的序列号)计算2个序列号之差。 
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中,对“从基站1发送到移动台2的数据量”和“基站1中接收对应的ACK信号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其差大于等于规定值时,中止基站1对移动台2的发送,直到该差小于等于规定值。这时,基站1对移动台2的重新发送用的发送可中止,也可不中止。 
例如,从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8次640字节的数据时,对该发送在基站1中接收1次ACK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的数据量”是640×8(=5120)字节,“基站1中接收对应的ACK信号的数据量”是640×1(=640)字节。因而,“从基站1发送到移动台2的数据量”与“基站1中接收对应的ACK信号的数据量”之差为5120-640(=4480)字节。 
具体而言,图11中,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输出的数据量和输入对应的ACK信号的数据量进行比较,在其差大于等于阈值diff2时,重新发送控制部402中止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的新数据输出指示。重新发送控制部402在该输出指示中止后该差低于阈值diff2时,对发送数据缓存部101重新启动新数据输出指示。 
这里,阈值diff2可从高端层或高端装置得到通知,也可将其预先存储在重新发送控制部402。 
此阈值diff2最好根据移动台2的接收缓存器规模加以决定,也可为每一移动台2不同的值。 
实施方式9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图15和图16所示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图16所示的移动台2对图15所示的基站1发送ACK/NAK信号的方法。 
图25是示例第1例图15和图16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图16所示的移动台2对图15所示的基站1发送ACK/NAK信号的方法的图。 
图25中,2501是图16所示第1检错部205a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ACK/NAK信号,2502是图16所示第2检错部205b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ACK/NAK信号。即,2501是对基站1用第1无线频率发送的数据的移动台2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信号,2502是对基站1用第2无线频率发送的数据的移动台2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信号。图25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移动台2对基站1的发送中利用的第3无线频率的功率,Tf是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长度。这里,在同一物理信道的预定的不同定时发送ACK/NAK信号2501和ACK/NAK信号2502。 
图25所示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中,能根据用第1无线频率和第2无线频率中的哪一个发送该ACK/NAK信号所对应的数据,决定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各ACK/NAK信号的定时。因此,移动台2不必每发送ACK/NAK信号都发送识别与该ACK/NAK信号对应的无线频率用的信息。再者,图25中省略记载图16所示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图26是示例第2例图15和图16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ACK/NAK信号的方法的图。 
图26中,2601是图16所示第1检错部205a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ACK/NAK信号,2602是图16所示第2检错部205b的检错结果所对应的ACK/NAK信号。图26中,将ACK/NAK信号2601和ACK/NAK信号2602分别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的不同物理信道上。图26中,ACK/NAK信号2601和ACK/NAK信号2602,其发送定时可以相同,也可用不同。图26中,省略记载图16所示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实施方式10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与实施方式9所示例子不同的ACK/NAK信号发送方法。本实施方式10中,基站1和移动台2分别具有图27和图28所示的组成。图27和图28中,与图15和图1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图28中,将移动台2的第1检错部205a输出的检错结果和第2检错部205b输出的检错结果在ACK/NAK信号处理部217中变换成规定的信号后,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入到编码部213。此ACK/NAK信息信号由图27所示的译码部114输出,并输出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2。发送数据管理部1022根据译码部114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q1、q2和ACK/NAK信息信号,进行从发送数据缓存部101读出数据的控制和该读出的数据对第1映射部103a和第2映射部103b的分配。 
图29是示例第1例图27和图28所示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2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此第1例中,分别对图27和图28所示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能作为用于第1无线发送部105a的第1无线频率和用于第2无线发送部105b的第2无线频率采用的全部无线频率预先分配不相同的频率号,并且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将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各ACK/NAK信号中添加表示与该ACK/NAK信号对应的第1无线频率或第2无线频率的上述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图29中,2901是表示第1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2902是与第1检错部205a的检错结果对应的ACK/NAK信号,2903是表示第2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2904是与第2检错部205b的检错结果对应的ACK/NAK信号。图29中,省略记载与图28所示的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对应的信号。 
详细而言,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将第1检错部205a输出的ACK/NAK信号中添加表示第1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13。ACK/NAK信号处理部217还将第2检错部205b输出的ACK/NAK信号中添加表示第2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到编码部213。输入到编码部213的信号从图27所示的基站1的译码部114输出,并输入到发送数据管理部1022。发送数据管理部1022根据此ACK/NAK信息信号中的频率识别信号确定此ACK/NAK信息信号中的ACK/NAK信号所对应的数据。
根据这种ACK/NAK信息信号发送方法,每发送ACK/NAK信号都发送用于识别发送与该ACK/NAK信号对应的数据的第1无线频率或第2无线频率的频率识别信号,所以虽然每一ACK/NAK信号的开销增加,但能可靠地对基站1通知各ACK/NAK信号对应于用哪一个无线频率发送的数据。 
再者,这里示出每一无线频率分配频率号的例子,但也可对每一用作第1无线频率的频率和用作第2无线频率的频率的集合分配1个识别号,并将该识别号添加到至少1个ACK/NAK信号后进行发送。 
图29示出在移动台2对基站1的发送中用同一无线频率的同一物理信道发送全部ACK/NAK信息信号的例子,但也可用以编码方式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上的另外的物理信道发送构成ACK/NAK信息信号的部分信号。 
实施方式11 
图30是示出第2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此第2例中,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将表示移动台2中是否有接收差错(下文称为是否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表示产生接收差错的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接收此ACK/NAK信息信号的基站1首先确认ACK/NAK信息信号中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有接收差错(下文称为有NAK)时,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的频率识别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另一方面,基站1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无接收差错(下文称为无NAK)时,省略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的频率识别信号的有关处理的全部或部分处理。 
图30中,3001是表示是否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002和3003 分别是表示有NAK的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图30中,省略记载图28所示无线质量测量部208a和208b输出的无线质量信息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而言,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两者中未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另一方面,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添加表示检测出该差错的无线频率的频率号的频率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最好将ACK/NAK信息信号从移动台2发送到基站1时,移动台2中不进行该NAK有无信息信号的纠错编码,而进行该无线频率识别信号的纠错编码。作为此纠错编码,可利用例如里德一穆勒(reed-muller)那样的纠错编码。 
这样,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ACK/NAK信息信号时,不进行该ACK/NAK信息信号中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纠错编码而对该ACK/NAK信息信号中的频率识别信号进行纠错编码时,基站1中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无NAK的情况下,能省略该频率识别信号纠错用的处理。 
实施方式12 
图31是示出第3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图30所示的第2例中,在从移动台2对基站1的发送中将全部ACK/NAK信息信号以编码方式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的同一物理信道上进行发送。第3例中,将图30所示的ACK/NAK信息信号用同一无线频率上的不相同的多个物理信道发送。图31中,与图30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图31中,将NAK有无信息信号3001、频率识别信号3002、频率识别信号3003分别用以编码方式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上的不相同的物理信道发送。 
根据这种ACK/NAK信息信号发送方法,移动台2在NAK有无信息信号 3001表示无NAK时,能中止频率识别信号3002和频率识别信号3003的发送,这时能抑制移动台2的耗电。 
根据这种ACK/NAK信息信号发送方法,还能使基站1对包含图31所示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001的物理信道进行反扩频,并且在其表示无NAK时,不对其它包含频率识别信号3002、频率识别信号3003的各物理信道进行反扩频,从而能抑制基站1的耗电。 
实施方式13 
图32是示出第4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第4例中,设想在基站1对每一数据块添加CRC码、在移动台2对每一数据块进行检错处理的情况,而且由NAK有无信息信号和数据块识别信号构成ACK/NAK信息信号。 
图32中,3201是表示是否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202~3205分别是表示有NAK的数据块世博会的频率识别信号。 
此第4例中,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将表示移动台2中是否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表示产生接收差错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接收此ACK/NAK信息信号的基站1首先确认ACK/NAK信息信号中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有NAK时,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的数据块识别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另一方面,基站1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无NAK时,省略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后面添加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有关处理的全部或部分处理。 
具体而言,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两者中未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另一方面,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有NAK的NAK 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添加表示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最好将ACK/NAK信息信号从移动台2发送到基站1时,移动台2中不进行该NAK有无信息信号的纠错编码,而进行该数据块的识别号的纠错编码。作为此纠错编码,可利用例如里德-穆勒(reed-muller)那样的纠错编码。 
这样,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ACK/NAK信息信号时,不进行该ACK/NAK信息信号中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纠错编码而对该ACK/NAK信息信号中的数据块识别信号进行纠错编码时,基站1中在该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无NAK的情况下,能省略该数据块识别信号纠错用的处理。 
在图32示出移动台2至基站1的发送中使用同一无线频率的同一物理信道发送全部ACK/NAK信息信号的例子,但也可用以编码方式复接在同一无线频率上的另外的物理信道发送构成ACK/NAK信息信号的部分信号。 
实施方式14 
图33是示出第5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第4例中,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有NAK、无NAK置位2种状态。第5例中,NAK有无信息信号表示无NAK、有NAK、全NAK这3种状态。 
图33中,3301是该NAK有无信息信号,3302和3303分别是表示有NAK所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号。 
此第5例中,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两者中未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另一方面,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且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数量少于等于规定数量(例如少于等于2个)时,将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紧接着添加表示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而且,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且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数量多于规定数量(例如2个)时,将表示全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接收此ACK/NAK信息信号的基站1,首先确认ACK/NAK信息信号中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并且在判断为无NAK时省略基于其后的数据块识别号的全部或部分处理。基站1根据该ACK/NAK信息信号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判断为有NAK时,进行基于该ACK/NAK信息信号包含的数据块识别号的处理。而且,基站1根据该ACK/NAK信息信号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判断为全NAK时,识别为1单元的时间内从基站1对移动台2发送的全部数据块在移动台2受到错误接收,并进行处理。 
再者,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能取为例如全部位为“-1”的连续的10位的信号,即能取为-1、-1、-1、-1、-1、-1、-1、-1、-1、-1;表示全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能取为例如全部位为“+1”的连续的10位的信号,即能取为+1、+1、+1、+1、+1、+1、+1、+1、+1、+1;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能取为既非有NAK又非全NAK的信号,例如能取为全部的位为“0”的连续的10位信号。能通过将移动台2的发送功率取为零将全部的位为“0”的连续位发送到基站1,从而通过将发生概率最高的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取为全部的位为“0”的连续位,能抑制移动台2的耗电。 
还能将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取为全部的位为“0”的连续位,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取为全部的位为“+1或-1”的连续位,将表示全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取为全部的位为“-1或+1”的连续位。这时,能减小因NAK有无信息信号在基站1中的接收错误而基站1将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错误识别为全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可能性。 
再者,图33中,在移动台2对基站1的发送中使用同一无线频率上的不相同的物理信道发送ACK/NAK信息信号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301、ACK/NAK信息信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3302和数据块识别信号3303,但也可使用同一无线频率的同一物理信道发送外部ACK/NAK信息信号。 
实施方式15 
图34是示出第6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第6例中,在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后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全部数据块识别信号。 
图34中,3401是表示有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402和3403分别是表示有NAK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 
具体而言,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两者中未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另一方面,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添加表示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如图34所示,这样产生的ACK/NAK信息信号在与NAK有无信息信号和数据块识别信号不同的定时进行发送。 
接收此ACK/NAK信息信号的基站1首先确认ACK/NAK信息信号中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并且在判断为无NAK时,省略基于其后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处理。 
实施方式16 
图35是示出第7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第7例中,用于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扩频率和发送功率与用于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扩频率和发送功率不同。 
图35中,3501是表示有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502~3505分别是表示有NAK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 
具体而言,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两者中未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另一方面,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在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第1检错部205a和第2检错部205b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差错时,将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添加表示检测出该差错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从移动台1用图35所示的扩频率和发送功率,发送这样产生的ACK/NAK信息信号。即,使用于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扩频率小于用于发送ACK/NAK信息信号中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扩频率。另一方面,通过减小数据块识别信号的扩频率,闭幕数据块识别信号在基站1中的接收错误比NAK有无信息信号增多,所以使数据块识别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 
接收此ACK/NAK信息信号的基站1,首先确认ACK/NAK信息信号中包含的NAK有无信息信号,并且在判断为无NAK时,省略对其后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全部或部分处理。 
实施方式17 
图36是示出第8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 
第8例中,图28所示的ACK/NAK信号处理部217将表示有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的后面添加表示有NAK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而且又在其后添加数据块识别信号用的CRC码后得到的信号作为ACK/NAK信息信号输出。 
因而,在数据块识别信号比NAK有无信息信号容易产生接收差错的情况下,基站1能进行移动台2发送的数据块识别信号的基于CRC码的检错。再者,基站1在该数据块识别信号的基于CRC码的检错的结果判断为错误接收该 ACK/NAK信息信号时,将与该ACK/NAK信息信号对应的1单元(帧、子帧、时隙等)的时间内发送的全部数据再次发送到移动台。 
这里,添加数据块识别信号用的CRC码,但也可对数据块识别信号作纠错编码后,将其发送。 
实施方式18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台对基站间歇发送CQI等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并利用不发送该无线质量信息信号的期间发送数据块识别信号。 
尤其在需要从移动台对基站发送数据块识别信号的情况下,使数据块识别信号优先于无线质量信息信号从移动台发送到基站。即,与不将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发送到基站时相比,不将表示有NAK的数据块的数据块识别信号3705发送到基站时容易产生吞吐量降低。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同时产生无线质量信息信号发送请求和数据块识别信号发送请求的情况下,不进行无线质量信息信号的发送,而将数据块识别信号发送到基站。 
图37是示出第9例图27和图28所示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从移动台2对基站1发送的ACK/NAK信息信号的图。图37中,用同一物理信道发送表示无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701、无线质量信息信号3702、表示有NAK的NAK有无信息信号3703和表示有NAK的数据块的识别号的数据块识别信号3705。 
实施方式19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1个基站与多个移动台通信的情况。图38是示例本实施方式的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图中,3801是基站,3802~3804是使用共用物理信道与基站3801通信的移动台,3805是使用单独物理信道与基站3801通信的移动台。 
图39是示例不相同的无线频率的基站3801的发送功率的图。图39(a)~图39(c)分别是示例来自第1无线频率、第2无线频率、第3无线频率的基站3801的发送功率的图。图39中,3921~3924是用于图38所示移动台3802的共用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3931~3932是用于图38所示移动台3803的共用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3941~3943是用于图38所示移动台3804的共用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3951是用于图38所示移动台3805的单独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3961~3963是基站3801发送的其它发送功率。3971~3973分别是基站3801在各无线频率上能发送的最大发送功率。
这样,每一移动台使用于该移动台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的无线频率的组合不同,从而能抑制发送功率集中到特定的无线频率。 
图40是示例不相同的无线频率的基站3801的接收功率的图。图40(a)~图40(c)分别是示例第4无线频率、第5无线频率、第6无线频率的基站3801的接收功率的图。图40中,4021~4023是图38所示基站3801中接收的来自移动台3802的ACK/NAK信号等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4031是图38所示基站3801中接收的来自移动台3803的ACK/NAK信号等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4041是图38所示基站3801中接收的来自移动台3804的ACK/NAK信号等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4051~4053是图38所示基站3801中接收的其它接收功率。 
图40中,若移动台3802和移动台3803使用同一无线频率将各自的控制信号发送到基站3801,则在同一无线频率(即第4无线频率)对接收功率4021和接收功率4031进行接收,该第4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变差。然而,图40中,移动台3802和移动台3803分别用不同的频率发送各自的控制信号,所以能抑制第4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变差。 
这样,能用每一移动台不同的无线频率发送ACK/NAK信号等控制信号,从而能抑制特定无线频率的无线传播环境变差。 
图40所示的其它接收功率4051~4053通常不断变化。因此,各移动台3802~3804在通信中改变发送各控制信号的无线频率是有效的。事先从基站控制装置等高端装置对基站和移动台通知改变发送有关控制信号的无线频率的定时,使基站和移动台同时改变有关无线频率,尤其有效。所述定时可使基站具有的计数器与移动台具有的计数器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中同步,也可用移动台装载的GPS装置进行该同步。 
实施方式20 
实施方式1中,进行将应发送到移动台的数据分给第1和第2组并且分别在第1组的数据和第2组的数据中添加CRC的处理和FEC处理等,将该处理后得到的第1组的数据映射到以编码方式复接在第1无线频率上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将该处理后得到的第2组的数据映射到以编码方式复接在第2无线频率上的1个或多个共用物理信道。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的情况在基站与移动台利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利用设置在第1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副载波发送映射添加CRC的第1组数据的1个或多个物理信道,利用设置在第2无线频率的1个或多个副载波发送映射添加CRC的第2组数据的1个或多个物理信道。 
图41是示例OFDM的副载波的图。图41中,41a~41n分别是副载波。图41中,用多个副载波41a~41c发送映射第1组的数据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4101和4102,用多个副载波41e~41g发送映射第2组的数据的多个共用物理信道4103和4104. 
再者,为了发送1个共用物理信道,可以仅1个副载波,也可用多个副载波。图41的例子中,使用3个副载波41a~41c分别发送共用物理信道4101和4102,使用3个副载波41e~41g发送共用物理信道4104,使用1个副载波41g发送共用物理信道4103。 
使用这种OFDM的情况下,有效的是减少使用干扰量大的副载波发送的数据量,并对该副载波发送倒数进行位重复。 
这里,示例将本发明用于副载波重叠的OFDM的情况,但也可用于副载波不重叠的IFDMA(交错FDMA),以代替OFDM。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图示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阐述的各种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本领域业务人员根据此揭示认识的修改、删除、组合(例如将各种实施方式交叉的方面)、应用和/或改变。权利要求书的限定事项应根据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作广义解释,并非限于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执行中说到的实施例。应将这些实施例解释为并非排他。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能用于便携电话机等中。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过程:
在发送台对多个数据分别添加检错码的过程;
用各自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将添加这些检错码的多个数据从发送台发送到接收台的过程;
在接收台根据该多个数据中分别添加的检错码,进行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的过程;
从接收台将对该多个数据各自的检错结果,发送到发送台的过程;以及
在发送台根据所述检错结果,进行对所述接收台重新发送所述数据的过程,
所述发送检错结果的过程,是分别对从发送台发送的多个数据将ACK/NAK信号发送到发送台的过程,
所述发送台求出发送台发送的多个数据的总数据量和从接收台接收ACK信号的多个数据的总数据量之差,根据该求出的差来中止新数据的发送,
所述发送台即使是在中止新数据的发送的期间也根据所述检错结果将所述数据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台。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台在中止新数据的发送的期间,进行SR(selective-Repeat)方式或GTO(Go-to-N)方式的重新发送。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新发送的过程,将应该重新发送的数据以与用于该数据的上次发送的无线频率不同的无线频率进行发送。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过程中,所述多个数据的数据量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数据分别由1个或多个数据块组成,并且还具有控制各数据中包含的数据块数量的过程。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发送台发送检错结果的过程,是从接收台用同一无线频率对发送台发送分别有关从发送台用不相同的无线频率对接收台发送的多个数据的所述ACK/NAK信号的过程。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发送台发送检错结果的过程,是用不相同的扩频码对从发送台发送的多个数据的所述ACK/NAK信号进行编码并加以复接后发送的过程。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发送台发送检错结果的过程,对从发送台发送的多个数据的所述ACK/NAK信号添加检错码后,将其发送。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台利用对所述ACK/NAK信号添加的所述检错码检测出差错时,对接收台重新发送与所述ACK/NAK信号对应的全部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台可选择每一接收台对发送台发送检错结果的无线频率。
1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台根据接收台发送的所述ACK/NAK信号,改变用于对接收台发送多个数据的多个所述无线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频率。
CN200580049476.3A 2005-04-18 2005-04-18 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7393 WO2006114855A1 (ja) 2005-04-18 2005-04-18 送信局、受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285A CN101167285A (zh) 2008-04-23
CN101167285B true CN101167285B (zh) 2013-01-16

Family

ID=37214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947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7285B (zh) 2005-04-18 2005-04-18 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75110B2 (zh)
EP (1) EP1873948B1 (zh)
JP (1) JP4494465B2 (zh)
CN (1) CN101167285B (zh)
WO (1) WO2006114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4743B2 (en) * 2005-08-05 2010-07-2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of channel 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890183B1 (en) * 2006-10-31 2019-05-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cqis) an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ttis) to send cqis
JP5189782B2 (ja) * 2007-03-30 2013-04-24 株式会社トヨタIt開発センタ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装置
ES2587705T3 (es) * 2007-04-11 2016-10-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aparato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ón
US8050223B2 (en) * 2007-04-12 2011-11-01 Wi-L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channel and co-existence via enhanced frame preambles
KR101331678B1 (ko) 2007-08-10 2013-11-20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기지국 및 이동국
CN103763075B (zh) * 2007-08-10 2017-0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U2013207662C1 (en) * 2007-08-10 2016-03-31 Fujitsu Limite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US20090059823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Bolduc Timothy D System and method of edge caching when communicating data
US8184726B2 (en) * 2007-09-10 2012-05-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te control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27704A1 (en) * 2007-09-10 2010-02-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Signal Priority and Channel Reliability
US7853857B2 (en) 2007-09-14 2010-12-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ulti-laye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5148B2 (en) * 2007-09-18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multiple CRCs
ES2686629T3 (es) 2007-12-24 2018-10-18 Lg Electronics Inc. Codificación de canal usando un código (32,11) de bloque y un código (20,O) de bloque con longitud variable O
WO2009082146A2 (en) * 2007-12-24 2009-07-02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coding method of variable length information using block code
KR100970645B1 (ko) 2007-12-24 2010-07-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록 코드를 이용한 다양한 길이를 가진 정보의 채널 코딩방법
KR100925440B1 (ko) * 2008-01-28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US8306095B2 (en) * 2008-04-29 2012-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d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20811B2 (ja) * 2008-05-13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Rake受信機、基地局装置、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受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76443B1 (ko) * 2008-06-02 2014-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79009A (ja) * 2009-04-27 2010-12-09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582345B2 (en) * 2009-12-14 2017-02-28 Appfol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orting data from data sources over a network while correct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data
EP2391042B1 (en) * 2010-05-27 2015-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error handling on a link using ARQ and multiple NACK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error thresholds
EP2421186A3 (en) 2010-08-20 2014-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846167B1 (ko) * 2010-08-20 2018-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775942B2 (ja) 2012-02-14 2015-09-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737532B2 (en) 2012-05-31 2014-05-27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ample rate estimator for digital radio reception systems
US9674718B2 (en) * 2012-08-09 2017-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crowave link control
JP6975046B2 (ja) * 2015-11-26 2021-12-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7111948B2 (ja) * 2018-03-29 2022-08-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732A (zh) * 1998-07-07 2000-1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和数据发射方法
CN142894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数据接入系统上行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WO2004017555A1 (ja) * 2002-08-12 2004-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481175A (zh) * 2002-08-06 2004-03-10 ������������ʽ���� 用于报告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传输信道质量的方法
CN1541457A (zh) * 2001-02-15 2004-10-27 �����ɷ� 无线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信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3185A (ja) 1993-11-18 1995-06-02 Toshiba Corp 重み付け伝送方式及びその装置
FI101332B1 (fi) * 1995-12-18 1998-05-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Epäjatkuvalähetys monikanavaisessa suurinopeuksisessa datasiirrossa
JPH09307528A (ja) 1996-05-13 1997-11-28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符号拡散通信装置
JP3515325B2 (ja) * 1996-07-19 2004-04-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伝送装置
JPH10224659A (ja) * 1997-02-07 1998-08-21 Jisedai Digital Television Hoso Syst Kenkyusho:Kk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伝送方式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受信装置
US6480521B1 (en) * 1997-03-26 2002-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data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11234249A (ja) 1998-02-18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2000092043A (ja) * 1998-09-08 2000-03-31 Hitachi Ltd 送信装置ならびに受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JP3384347B2 (ja) * 1999-01-20 2003-03-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誤り補償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用いた誤り補償装置
JP3675659B2 (ja) 1999-02-17 2005-07-2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Cdma無線基地局
JP2002026745A (ja) * 2000-07-12 2002-01-25 Denso Corp 無線送信機
JP2002101036A (ja) * 2000-09-25 2002-04-0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車々間通信装置
JP2002111685A (ja) * 2000-10-03 2002-04-12 Sony Corp 無線伝送方法、無線伝送装置およ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US6606037B2 (en) * 2000-11-13 2003-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ualitative modeling and compression of request sequences in ARQ protocols
ATE369674T1 (de) * 2001-05-14 2007-08-15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JP4588256B2 (ja) 2001-06-22 2010-11-24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移動局並びに無線通信方法
JP4634672B2 (ja) 2001-09-25 2011-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サイトダイバーシチ送受信装置
JP4245330B2 (ja) 2001-10-31 2009-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3304510A (ja) * 2002-04-12 2003-10-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ジタル放送システム、デジタル放送送信機およ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
WO2003088537A1 (fr) * 2002-04-12 2003-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US7177658B2 (en) 2002-05-06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MB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200408014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Sony Corp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ならびに受信装置とその方法
KR100493158B1 (ko) * 2002-09-17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하이브리드 arq 방법 및 적응적 하이브리드arq 시스템에 있어서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JP3732830B2 (ja) * 2002-10-10 2006-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JP3816470B2 (ja) 2002-10-18 2006-08-30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符号変調適応可変多重伝送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符号変調適応可変多重伝送装置
JP2004180154A (ja) 2002-11-28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適応変調方法
JP4135497B2 (ja) * 2002-12-26 2008-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装置
JP4082257B2 (ja) * 2003-03-25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の再送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3838237B2 (ja) 2003-04-30 2006-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KR101000388B1 (ko) * 2003-05-15 2010-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처리하는 방법
JP3880542B2 (ja) * 2003-05-19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誤り訂正符号化/復号化装置および誤り訂正符号化/復号化方法
JP2004349763A (ja) * 2003-05-20 2004-12-09 Nec Corp Cdma受信装置
JP4482293B2 (ja) 2003-07-03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2005051712A (ja) * 2003-07-31 2005-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
DE10338512A1 (de) 2003-08-22 2005-03-17 Daimlerchrysler Ag Unterstützungsverfahren für Sprachdialoge zur Bedienung von Kraftfahrzeugfunktionen
US7221680B2 (en) * 2003-09-02 2007-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data streams in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51344B1 (ko) * 2004-02-19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속도를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그이동통신시스템
WO2006048934A1 (ja) * 2004-11-04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imo−ofdm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7239659B2 (en) * 2004-11-04 2007-07-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732A (zh) * 1998-07-07 2000-1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和数据发射方法
CN1541457A (zh) * 2001-02-15 2004-10-27 �����ɷ� 无线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信道结构
CN142894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数据接入系统上行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481175A (zh) * 2002-08-06 2004-03-10 ������������ʽ���� 用于报告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传输信道质量的方法
WO2004017555A1 (ja) * 2002-08-12 2004-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92705A1 (en) 2008-08-14
WO2006114855A1 (ja) 2006-11-02
EP1873948B1 (en) 2013-01-23
US8175110B2 (en) 2012-05-08
CN101167285A (zh) 2008-04-23
JPWO2006114855A1 (ja) 2008-12-11
JP4494465B2 (ja) 2010-06-30
EP1873948A4 (en) 2011-03-16
EP1873948A1 (en) 200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285B (zh) 无线通信方法
US7953428B2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CA2287321C (en)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27851B1 (en) Transport channel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15204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통신 장치및 방법
CN100556178C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US929495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5716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588342B2 (en) Mobile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a communication by using sub carriers
EP1612981A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link adaption
US201001387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re-transmission
KR20030010074A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데이터의 재전송장치 및 방법
JP2005318626A (ja) Cdma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ップリンク・パケット・データ・チャネルを検出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29018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移動局
CN101138262B (zh) 通信系统、发送方法
KR101291292B1 (ko) 고속 공유 제어 채널 시그널링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876798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적용하는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공통제어정보 채널의 지연값을 결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10274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전송 포맷 자원 셋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69708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이동국에서 패킷데이터 제어 채널과패킷데이터 채널을 복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20090102594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4499885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と通信方法
JP2010098745A (ja) Cdma無線通信方法
Assaad et al.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