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8244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8244A
CN101178244A CNA2007101088293A CN200710108829A CN101178244A CN 101178244 A CN101178244 A CN 101178244A CN A2007101088293 A CNA2007101088293 A CN A2007101088293A CN 200710108829 A CN200710108829 A CN 200710108829A CN 101178244 A CN101178244 A CN 101178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ed water
chassis
drain pa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88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8244B (zh
Inventor
金纹新
李种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78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8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2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7Condensate pipe for drainage of condensate from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30Condensation of water from cooled air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底盘,构成下部外观;冷凝水检测器,检测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底盘,构成下部外观;鼓风机单元,提供在底盘的一侧处,以引导空气流;以及电机,向风扇提供旋转电力,其中支撑电机的电机支撑件进一步安装在底盘上。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构造成能够实现冷凝水落在底盘上的平稳流动、和外来颗粒过滤的空调器,以便从空调器的外部位置检测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具有用来防止与外围部分相干涉的槽、及进一步设有电机支撑件,从而使产品更紧凑和坚固。
背景技术
一般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内热热交换器,并且用来把室内空间保持在设置温度下以使室内空间成为舒服环境。就是说,空调器是安装在诸如车辆、办公室、及家庭之类的内部空间的预定部分或墙壁表面上以冷却或加热内部空间的冷却/加热设备。空调器采用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毛细管)、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却循环、或串联使用冷却剂的反向循环的加热循环。然而,由于相关技术空调器的尺寸大并且安装和使用在建筑物的墙壁上,所以空调器一旦安装就难以移动。就是说,不可能移动相关技术空调器,这引起使用空调器的不便。因此,最近已经开发了一种在空调器的底部上附加有移动轮的移动空调器,以允许用户容易地移动空调器。在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中登记的实用新型No.0252478公开了这种相关技术移动型空调器。
然而,像在相关技术中那样,仅释放冷凝水不可能发生冷凝水的平稳蒸发。因而,难以消除冷凝水,从而冷凝水溢流和泄漏而不良地影响其它部分。另外,在相关技术空调器中,不可能从空调器产品的外面设想其中收集的冷凝水的量。
此外,由于相关技术空调器没有用来过滤在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的构造,所以外围部分由于在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而被污染或扰乱。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充分消除由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空调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冷凝水控制装置的空调器,其可允许位于空调器外的用户容易地掌握其中收集的冷凝水的量,并且可容易地排放其中收集的冷凝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防止电机运动,并且可设有具有各种形状的底盘从而不引起与外围部分相干涉,因而使得空调器产品紧凑。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在冷凝水流动的同时,可过滤在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
本发明的另外优点、目的及特征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叙述,并且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检查下文时将成为显然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学习。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由在书写描述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实施和广义描述的那样,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底盘,构成下部外观;和冷凝水检测器,检测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底盘,构成下部外观;鼓风机单元,提供在底盘的一侧处,以引导空气流动;及电机,为风扇提供旋转功率,其中支撑电机的电机支撑件进一步安装在底盘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底盘,构成下部外观;热交换器,提供在底盘的一侧处以在空气与冷却剂之间交换热量,其中底盘包括热交换器安装部分,在该热交换器安装部分中安装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安装检测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的冷凝水检测器,并且由冷凝水检测器探测的信号传输到在前框架上安装的显示部分,以向位于空调器外部的用户显示信息。因而,用户可从空调器外部容易地掌握收集的冷凝水量。
而且,排水控制装置提供在底盘中,从而用户可把其中收集的冷凝水排放到外面。因而,可以预先防止冷凝水溢流和泄漏或渗透入其它产品,从而可防止电击或周围污染。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中,引导由风扇流动的空气的外壳槽形成为在孔口的下部发送和空气引导件处向下突出,并且用来避免与外壳槽相干涉的外壳基座凹口形成为向下凹进。因而,由诸部分占据的空间作为整体被减小,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况且,进一步提供双重支撑联接到空气引导件上的电机的电机支撑件。因而,电机、空气引导件及底盘由电机支撑件彼此联接,从而可防止电机脱开,产品变得更坚固。另外,由于主排水盘以及排水盘间接地联接到底盘上,所以产品作为整体变得坚固。因而,提高了耐用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由外来颗粒屏蔽肋双重地过滤。因而,防止外来颗粒引入到冷凝水泵内部而引起泵的扰乱或堵塞流动路径。换句话说,冷凝水可平稳地流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防止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泄漏到边界的分隔壁等。因而,防止冷凝水引入到外围部分中而引起漏电或其它故障。而且,底盘的底部表面形成有斜面,从而冷凝水向一点收集,并且冷凝水通过的沟槽形成在每个肋处。因而,冷凝水可平稳地收集在底盘上,并且可平稳地流动。
此外,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排水控制装置的排水管道盖固定到底盘上。因而,可防止排水管道盖丢失,并且可防止寻找丢失的排水管道盖占用的时间的浪费。
要理解,本发明的以上一般描述和如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图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和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和5是前视和后视立体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框架的详细构造;
图6和7是前视和后视立体图,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抽吸格栅的详细构造;
图8和9是立体图,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右把手和左把手的构造;
图10是沿在图8中的线I-I′得到的剖视图;
图11是立体图,表明在图8中表明的把手的右侧构造;
图12和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框架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图14和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面板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图16和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气窗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图18和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排水盘的俯视和仰视立体图;
图20和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副排水盘的俯视和仰视立体图;
图22是立体图,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水管道的构造;
图23是立体图,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连接器的构造;
图24是在图23中表明的盘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盘的俯视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盘的仰视立体图;
图27是沿图26的线I-I′得到的剖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水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30是在图29中表示的冷凝水检测器的平面图;
图31是在图29中表示的冷凝水检测器的前视图;
图32是构成在图29中表示的冷凝水检测器的气泡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构成在图29中表示的冷凝水检测器的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图34是分解立体图,表示在前框架、后框架、底盘及主排水盘在它们安装时的关系;
图35和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空调器中安装的副排水盘的立体图;及
图3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支撑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例子表明在附图中。
图1和2是立体图,分别表明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前部外观和后部外观。
参照图1和2,空调器包括形成前部外观的前框架100和前面板200、及形成后部外观的后框架300,通过它们示意性地形成空调器的整个外观。
前框架100构成空调器的前部部分的构架,并且同时,构成上和右/左侧的外观的部分。用来允许用户操纵空调器的操纵面板120提供在其上侧上。
后框架300形成为构成空调器的上和右/左侧以及后侧的外观。排出引导元件400连接到后框架300上,以把热交换空气排出到外面(具体地说,室外空间)。下面将详细描述排出引导元件400的构造。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3,前框架100以四边形形状形成。而且,前框架100具有形成为向前侧相对地突出较远的中央部分。因此,当从侧方向上看时,前框架100形成具有大体上的圆形弯曲。
气窗安装开口102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端的附近。气窗安装开口102是其中安装排气窗110的部分。气窗安装开口102具有水平形成为较长的四边形形状。
前框架100的上表面形成为向前部以预定角度倾斜。其中安装操纵面板120的面板开口104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表面中,以穿过前框架100。面板开口104具有与操纵面板120的形状相对应的矩形形状。
前面板200以四边形平板形成,以构成空调器的前部外观。前面板200固定地安装在前框架100的前侧上。因此,前面板200具有与前框架100的前侧相对应的形状。就是说,像前框架100,前面板200具有其上端比下端向前面相对突出较远的中央部分,以形成圆形形状(弧形形状)。
排气窗110安装在前框架100的气窗安装开口102中,以把已经空气调节的空气引导到外面。排气窗110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向,并且包括多个排出肋以允许空气排出到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操纵面板120安装在面板开口104中。操纵面板120意图用于用户的操纵,并且包括安装成向外面突出的多个按钮。就是说,一对按钮组件122提供在操纵面板120下方,并且提供给按钮组件122的多个按钮穿过操纵面板120,并且向上暴露。
操纵印刷电路板PCB)124安装在按钮组件122下面。操纵PCB124把按钮组件122的按钮操作转换成信号,并且把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未表示)。
同时,显示部分125进一步布置在操纵PCB 124的中央处。显示部分125是其中向空调器的外部显示用户的操作命令或空调器的操作状态的区域。因而,根据从稍后描述的冷凝水检测器540传输的信号,在显示部分125上可显示冷凝水的量。
操纵PCB 124由操作框架126支撑。而且,操纵PCB 124的外侧由矩形箱形PCB壳体128包围。
空气出口210形成在前面板200的上端的附近,以穿过前面板200。空气出口210是空调(冷却或加热)空气穿过其排出到前面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排气窗110相对应的矩形形状。后框架300联接到前框架100上。因此,后框架300的前端以与前框架10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模制。就是说,后框架300的左和右侧的前端具有向前面突出的中央部分以具有圆形弯曲,从而左和右侧的前端与前框架100的左和右侧的后端相对应。
外部空气进口302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半部中,以便前后穿过后框架300。外部空气进口302以矩形形状形成,以用作室内空间的空气穿过其抽吸到空调器中的通道。
与外部空气进口302相对应的四边形过滤器框架304进一步形成在外部空气进口302的中央部分处。过滤器框架304优选地以比外部空气进口302小的尺寸形成,以支撑以至于安装诸如除臭过滤器322之类的特殊过滤器。
外部空气进口302由抽吸格栅310防护。室内空气穿过抽吸格栅310,并且流入空调器中。为此目的,多个孔形成在抽吸格栅310中,以穿过抽吸格栅310。抽吸格栅310形成为具有与外部空气进口302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更明确地说,抽吸格栅310形成为稍向前倾斜。
预过滤器320沿外部空气进口302的边缘安装。预过滤器320形成为具有与外部空气进口302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以过滤在穿过抽吸格栅310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夹杂物。
除臭过滤器322进一步提供在预过滤器320的前侧上。除臭过滤器322以与过滤器框架304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形成,并且固定在过滤器框架304中,以除去在穿过抽吸格栅310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臭味成分。
下部格栅330整体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中。下部格栅330允许空气抽吸到空调器中,并且同时防止夹杂物从外面流入。
把手340进一步提供到后框架300。就是说,把手孔342分别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左上和右上侧中,以穿过后框架300。把手340插入在把手孔342中。把手340意图允许用户容易地升起和运动空调器。
详细地说,把手340可拆除和对称地安装在后框架300的两侧中。因此,用户通过用他的双手抓住把手340可容易地移动空调器。
排出引导元件400连接到后框架300上。排出引导元件400意图用来把在空调器内部已经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到室外空间。排出引导元件400的一端连接到后框架300上,并且排出引导元件400的另一端优选地安装成暴露于建筑物外面。
排出引导元件400安装成与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内侧相连通,并且包括排出导管410、排出喷嘴420、框架连接器430及喷嘴连接器440。
排出导管410以长圆筒形管形成以引导排出空气的流动,并且排出喷嘴420是允许流过排出导管410的排出空气最终排出的端部。排出导管41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或形状形成,从而它可弯曲。而且,框架连接器430提供在后框架300与排出导管410之间,以允许排出导管410的下端安装在后框架300中。喷嘴连接器440提供在排出导管410与排出喷嘴420之间,以允许排出喷嘴420联接到排出导管410的上端。
空调器的下部外观由底盘500形成。底盘500联接到前和后框架100和300的下端上,并且支撑多个部分。底盘500具有四边形平板形状。
多个移动轮502安装在底盘500的下表面上。移动轮502的每一个意图用来容易地移动空调器,并且安装在四边形底盘500的每个角部处。
第一热交换器510安装在底盘500的上部中央部分上。就是说,第一热交换器510安装在范围从后侧到前侧的底盘500的上部中央部分上。第一热交换器510使用在流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冷却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冷却(或加热)冷却剂。就是说,穿过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中形成的下部格栅330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同时,与流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冷却剂交换热量。在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同时已经热量交换的空气,穿过排出引导元件400排出到室外空间。
压缩机520安装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侧。压缩机520安装在底盘500的右后端处,并且由三角形形状的压缩框架522支撑。压缩框架522安装在底盘500上。
蓄能器530安装成与压缩机520相邻。蓄能器530过滤液体冷却剂,以只允许气体冷却剂流入压缩机520中。
冷凝水检测器540安装在压缩机520的前面。当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的量达到预定量或更多时,冷凝水检测器540检测冷凝水的量,并且向外面显示检测的冷凝水。
冷凝水泵550安装在底盘500的右前端处。冷凝水泵550泵送在底盘500上形成的冷凝水,以把冷凝水供给到副排水盘750。
冷凝水管道560连接到冷凝水泵550上。
冷凝水管道560用作用来把由冷凝水泵550强迫流动的冷凝水引导到副排水盘750的通道。因此,冷凝水管道560的下端连接到冷凝水泵550上,并且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连接到副排水盘750上。
支架570安装在底盘500的右端处。支架570支撑以后将描述的主排水盘700的右端,并且同时防止压缩机520落下到右边。支架570具有四边形平板。支架570的下端固定到底盘500的右端上,并且其上端固定到主排水盘700的右端上。
而且,支撑角钢580可安装在底盘500的前端处。就是说,支撑角钢580竖直地安装在底盘500的右前端处,以支撑主排水盘700的前部负载。当然,一对支撑角钢580可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前端的左边和右边处。
下部孔口600安装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左侧处。下部孔口600支撑诸如上部孔口850和上部空气引导件800之类的多个部分,并且同时把已经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空气引导到左边。为此,圆形下部孔口孔602形成在下部孔口600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下部孔口600。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安装在下部孔口600的左侧上。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与下部孔口600合作引导空气流动。用来强迫空气流动的下部风扇630布置在下部孔口600与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之间。为此,外壳槽640对称地形成在下部孔口60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中,以引导由下部风扇630流动的空气。
就是说,彼此对称的外壳槽640形成在下部孔口600的左侧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右侧中,以引导由下部风扇630排出的空气。外壳槽640形成具有比下部风扇630的外径大的直径,以围绕下部风扇630。
具有相对于彼此对称形状的排出引导件650形成在下部孔口60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后端处。排出引导件650把由外壳槽640引导的空气引导到排出引导元件400。排出引导件650的上端构成与排出引导元件400的下端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圆形排出格栅652插入和安装在排出引导件650的上内端中。排出格栅652防止外部夹杂物插入到排出引导件650的下部部分。
下部电机孔622形成在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因此,下部电机660插入以穿过下部电机孔622,从而它固定地安装在其中。下部电机660使用从外面供给的功率产生旋转动力,并且把旋转功率提供给下部风扇630以转动下部风扇630。
下部电机支撑件670进一步提供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右侧。下部电机支撑件670意图用来更坚固地支撑在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中安装的下部电机660。下部电机支撑件的下端接触底盘500。主排水盘700安装在前框架100的中央后侧上。主排水盘700如表明的那样具有四边形形状。主排水盘700收集将在以后描述的第二热交换器860处产生的冷凝水,并且同时支撑多个部分,及竖直地划分空调器的内部空间。
更详细地说,整体类型一般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主排水盘700把空调器的内部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就是说,与室外单元相对应的室外侧(散热侧)(在分离型空调器中)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下面,并且与室内单元相对应的室内侧(吸热侧)(在分离型空调器中)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上面。
副排水盘75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下方。副排水盘750收集和分配由主排水盘700和冷凝水泵550供给的冷凝水。
详细地说,副排水盘750形成为在前后部分上较长,并且安装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上侧上。因此,在主排水盘700上形成的冷凝水落下到副排水盘750,并且被收集。而且,在底盘500上形成的冷凝水经冷凝水管道560供给到副排水盘750。供给到副排水盘750的冷凝水均匀地喷射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上端上,并且蒸发。
上部空气引导件80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上侧上。上部空气引导件800安装成跨过主排水盘700的上侧的左边和右边,以引导由上部风扇840流动的空气。上部风扇外壳810与上部空气引导件800整体地形成。上部风扇外壳810安装成围绕上部风扇840的外侧。因此,由上部风扇840强迫排出的空气由上部风扇外壳810引导,以流动到排出引导开口814。上部电机孔812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00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上部空气引导件800。上部电机820插入在上部电机孔812中,以把旋转功率提供给上部风扇840。
排出引导开口814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00的上端中,以穿过上部空气引导件800。排出引导开口814具有与排气窗110的形状相对应的矩形形状。因此,由上部风扇外壳810引导的空气经排出引导开口814流到前面,以穿过排气窗110。
上部电机支撑件830进一步提供在上部电机820的下侧上。上部电机支撑件830完成与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功能相同的功能。就是说,上部电机支撑件830意图用来更坚固地支撑上部电机820。为此目的,上部电机支撑件830的下端固定地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前部上表面上。
上部风扇840接收在上部风扇外壳810内部。上部风扇840强迫外部空气经抽吸格栅310流动。上部风扇840联接在上部电机820的后端处以便转动。
上部孔口850提供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00的后侧上。上部孔口850形成为在四边形平板。圆形上部孔口孔852形成在上部孔口850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上部孔口850,从而空气可流过上部孔口孔852。
第二热交换器860安装成在主排水盘700后面的后部中,水平较长,以允许经抽吸格栅310抽吸的空气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冷却剂交换热量。
同时,控制箱87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处。控制箱870在其中安装控制空调器的操作的多个电气元件。控制箱870安装成穿过主排水盘700。就是说,控制箱870的上半部在主排水盘700的上方突出,并且控制箱870的下半部在主排水盘700的下面突出。
图4和5是框架300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参照图4和5将更详细地描述后框架300的构造。
后框架300的后侧形成为具有高度差。详细地说,后框架30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前后长度彼此不同。就是说,后框架300的上半部的前后长度大于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前后长度。因此,高度差表面350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中央部分处。就是说,水平形成的高度差表面350提供在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半部中的外部空气进口302下面,以穿过后框架300。
而且,导管连接孔352形成在高度差表面350中,以竖直地穿过高度差表面350。导管连接孔352是排出引导元件400的下端联接到其上的部分。就是说,构成排出引导元件400的框架连接器430插入到导管连接孔325中。因此,导管连接孔352以具有与框架连接器430的下端相对应的尺寸和形状的圆柱形形状形成。
格栅突起接收孔354形成在高度差表面350的左和右端中,以竖直地穿过高度差表面350。
格栅突起接收孔354接收抽吸格栅310的格栅联接突起317。
同时,格栅安装部分360形成在高度差表面350的上侧上。格栅安装部分360是其上安装抽吸格栅310的部分,并且形成在外部空气进口302的后侧上。
而且,多个过滤器固定钩362沿外部空气进口302的边缘形成,以在其上安装预过滤器320。就是说,具有钩形状并且向后侧突出的过滤器固定钩362沿外部空气进口302的后边缘分别形成在四个角部处,以固定预过滤器320的四个角部。
而且,下部格栅330形成在高度差表面350下面。下部格栅330优选地仅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右边部分中。就是说,尽管下部格栅310在图5中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整个部分上,但下部格栅300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相容性而形成。实际上,空气仅流过右边部分(在图5中的左边部分),并且不能流过左边部分(在图5中的右边部分),因为左边部分的内侧被遮蔽。
下部格栅330仅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右边部分中的原因是,允许通过下部格栅330抽吸的空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510。就是说,下部格栅330仅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右边部分中,以允许通过下部格栅330从后侧抽吸的空气流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边,穿过第一热交换器510,及运动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左边。
管道孔364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下端中,以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后框架300。管道孔364是其中形成排水管道(未表示)的部分。排水管道允许冷凝水被排放。
用来联接到前框架100上的多个框架联接突起370沿后框架300的前端形成。框架联接突起370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插入其中的部分。框架联接突起370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左和右前端、上端、及下端的中央部分处,并且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部前侧的左边和右边。因此,当螺钉插入到框架联接突起370中,并且联接到前框架100上时,完成前和后框架100和300的联接。
同时,拆离槽372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侧上端的后端中。拆离槽372形成为从后框架300的两侧向内侧凹下预定距离。拆离槽372优选地具有与人手相对应的竖直长度。
拆离槽372意图用来当用户为了向前拉动抽吸格栅310的拆离肋315而握住拆离肋315时防止与用户的手的干涉。
格栅钩联接孔374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后部上端中,以穿过后框架300。格栅钩联接孔374是格栅联接钩316插入和连接在其中的部分。格栅钩联接孔374形成为具有与格栅联接钩316的前端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
更详细地说,在前后方向上穿通的格栅钩联接孔374形成在格栅安装部分360的左上端和右上端中。格栅钩联接孔374具有格栅联接钩316的钩部分316′可穿过的尺寸。
图6和7分别是抽吸格栅310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参照图6和7,多个格栅肋312以相等间隔形成在抽吸格栅310上。因此,穿过在多个格栅肋312之间的间隙抽吸空气。
而且,在多个格栅肋312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使用网状织物或纱网遮蔽。这是为了防止外部夹杂物穿过格栅肋312。
肋支撑件312′竖直形成在抽吸格栅310的中央部分处。肋支撑件312′支撑多个格栅肋312。导管接收槽313形成在抽吸格栅310中,以接收排出引导元件400的部分。就是说,向前面溃缩的导管接收槽313(在图6中)形成在抽吸格栅310中的左部中。导管接收槽313的下端具有与排出导管410的前侧相对应的半圆形槽形状。因此,排出导管410和框架连接器430的前端接收在导管接收槽313中。
抽吸格栅310倾斜地形成,以具有向前的预定斜度。因此,抽吸格栅310的两端都向前弯曲,并且延伸以形成其宽度向下端增大的三角形形状的格栅横向侧314。而且,多个格栅加强肋314′形成在格栅横向侧314的内表面上,以加强支撑强度。
拆离肋315形成在抽吸格栅310的上端处,以允许用户拆除抽吸格栅310。更详细地说,在横向方向上以预定尺寸突出的拆离肋315形成在格栅横向侧314的上端处。因此,当用户抓住拆离肋315,并且在向后方向上拉动拆离肋315时,抽吸格栅310的上端与后框架300分离。
一对格栅联接钩316形成在抽吸格栅310的上端处。格栅联接钩316从抽吸格栅310的左和右上端向前面突出,以允许抽吸格栅310的上端联接到后框架300上。
格栅联接钩316形成为具有其自己的弹性,从而其前端竖直和水平地运动和恢复预定距离。比后部具有较大横截面的钩部分316′形成在前端处。
因此,在格栅联接钩316插入在后框架300的格栅钩联接孔374中时,因为格栅联接钩316的钩部分316′,格栅联接钩316不与格栅钩联接孔374脱开,除非施加预定强度的力。
格栅联接突起317形成在抽吸格栅310的下端处。格栅联接突起317是插入在格栅突起接收孔354中的部分。因此,格栅联接突起317形成为从抽吸格栅310的左和右下端向下部方向以预定尺寸突出,并且具有与格栅突起接收孔354的宽度相对应的水平尺寸。
图8至11更详细地表明把手340的构造。就是说,图8是安装在后框架300的右侧上的一对把手340的把手的立体图,并且图9是安装在后框架300的左侧上的把手的立体图。而且,图10是沿在图8中的线I-I′得到的剖视图;并且图11是立体图,表明在图8中表明的把手的右侧。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把手340的构造。而且,由于在两侧上的把手340(图8和图9)具有相对于彼此对称的形状,所以将参照表明在右侧上的把手的图8、10、及11进行描述。
如表明的那样,把手340包括用来接收用户手指的把手本体344、沿把手本体344的边缘突出的把手边缘346、及形成在与把手边缘346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的固定肋348。
把手本体344是用户手指插入其中的部分,并且大致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221
形状形成,从而预定空间形成在把手本体344内部。因此,除大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插入在这个内部空间中。
把手本体344包括构成上部外观的把手上表面344a、形成在与把手上表面344a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以构成下部外观的把手下表面344b、把把手上表面344a与把手下表面344b相连接并同时构成横向外观的把手横向表面344c、及分别构成前部外观和后部外观的把手前表面344d和把手后表面344e。
把手边缘346沿具有大约矩形形状的把手本体344的右端的边缘在前后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向外侧以预定尺寸突出。因此,当把手340安装在后框架300的把手孔342中时,把手边缘346接触后框架300的外表面。
固定肋348在把手34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较长。固定肋348形成在与把手边缘346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中。因此,当把手340安装在把手孔342中时,固定肋348位于后框架内。
更详细地说,参照图10,固定肋348具有三角形形状横截面(当从前侧看时)。换句话说,固定肋348的右表面和左表面包括竖直表面348′和引导表面348″。竖直表面348′接触后框架300的内表面,并且引导表面348″引导把手340的安装。就是说,引导表面348″形成为对于竖直表面348′具有锐角,以当把手340从侧方向安装在把手孔342中时,允许把手340在把手孔342的边缘上滑动和穿过把手孔342。把手槽349形成在彼此间隔开的把手边缘346与固定肋348之间。因此,后框架300的横向侧插入在这个把手槽349中。
把手槽349以U形状(当从前侧看时)形成。多个把手加强肋349′以预定间隔布置在把手槽349的下表面上,以更坚固地支撑固定肋348。
同时,把手本体344形成为,其水平宽度向前侧逐渐减少。
当把手本体344形成为其水平宽度向前侧逐渐减少时,用户可容易地抓住把手340。就是说,考虑到各人手指的差别,形成把手340的这样一种形状。
例如,在其中本发明的空调器由用户从前方提起时,用户的食指(第二手指)接收在把手本体344的内部后端中,并且小指定位在把手本体344的内部前端中。因此,为了迅速接收食指,使把手本体344的后端的宽度比把手本体344的前端的宽度宽。
而且,把手本体344具有随着它远离把手边缘346逐渐向上倾斜的形状。就是说,在图10中,把手本体344的左端位于比把手本体344的右端高的位置中。这样一种形状是为了防止用户的手一旦插入在把手本体344中容易地从把手本体344的内侧脱开。更详细地说,该对左和右把手本体344当它达到空调器的中央部分时具有向上倾斜的形状。因此,参照图10,把手上表面344a和把手下表面344b的每一个是倾斜表面。就是说,把手上表面344a和把手下表面344b的每一个随着它走向左侧而位置变得更高。
图12和13分别是前框架100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12和13,前框架100以格栅形状形成,并且包括多个四边形开口。而且,尽管未表示,加强面板可安装在前框架100的后侧上,在该前框架100中形成多个开口。加强面板完成用来吸收或阻挡由空调器的内部产生的噪声的隔音功能和吸音功能,并且优选地由可吸收从空调器内部产生的水(例如,冷凝水)的材料形成。
前面板200双重地固定安装在前框架100上。就是说,前面板200使用临时组装元件和固定元件双重地固定和安装在前框架100上。
临时组装元件允许前面板200临时组装到前框架100上,并且包括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多个面板钩220和面板钩孔130。
而且,固定元件允许前面板200使用联接元件固定在前框架100上,并且包括面板联接部分132、面板联接突起222、及联接部件(例如,螺钉)。
更详细地说,多个面板钩孔130形成在前框架100中。面板钩孔130是前面板200的多个面板钩220对其插入和联接的部分。多个面板钩孔130沿前框架100的前边缘形成。
同时,面板联接部分132形成在前框架100中。面板联接部分132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侧和下端上。就是说,三个面板联接部分132形成在气窗安装开口102的上端上,并且三个面板联接部分13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气窗安装开口102的下端上。而且,三个面板联接部分13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下端上。面板联接部分132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未表示)穿过的部分。因此,面板联接孔132′形成在面板联接部分132的中央部分中,以允许联接部件插入和穿过面板联接孔132′。
而且,辅助联接部分134进一步形成在前框架100上。辅助联接部分134以与面板联接部分13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形成,但辅助联接部分134的形成位置不同。就是说,辅助联接部分134优选地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中央部分处。更详细地说,两个辅助联接部分134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下半部的左边和右边处。
辅助联接部分134与前面板200的辅助联接突起224一起用作辅助联接装置。辅助联接装置依据前面板200的重量选择性地使用。就是说,在其中诸如玻璃之类的较重部分进一步安装在前面板200的前侧上的情况下,辅助联接装置用来允许前面板200更坚固地固定在前框架100上。
因此,诸如面板联接部分132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辅助联接部分134。
多个框架联接部分140形成在前框架100的横向侧和上部后端上。框架联接部分140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未表示)联接到其上的部分,并且形成在与后框架300的框架联接突起370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当联接部件穿过框架联接突起370,并且联接到框架联接部分140上时,后框架300和前框架100彼此联接。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联接到其上的螺钉槽形成在多个框架联接部分140的中央部分中。
多个联接引导肋142从前框架100的横向后端向内突出。联接引导肋142意图用来引导前框架100和后框架300的组装,并且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251
Figure A20071010882900252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因此,后框架300的边缘插入在联接引导肋142与前框架100之间的间隙中。
一对排水联接部件144从前框架100的横向侧向内突出。排水联接部件144从前框架100的两个横向侧向内突出以便彼此对称,并且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261
Figure A20071010882900262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
排水联接部件144允许前框架100使用联接部件联接到主排水盘700上。因此,排水联接孔144′形成在排水联接部件144的后端中以穿过排水联接部件144,从而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排水联接孔144′。
而且,参照图13,框架联接部分140与排水联接部件144的内侧整体地形成。
一对基座联接部件146从前框架100的横向下端向内突出。基座联接部件146从前框架100的两侧向内突出以相对于彼此对称,并且如在排水联接部件144中那样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263
Figure A20071010882900264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
基座联接部件146意图用来允许前框架100和底盘500使用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彼此联接。因此,基座联接孔146′形成在基座联接部件146的后端中以穿过基座联接部件146,从而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基座联接孔146′。
而且,框架联接部分140与基座联接部件146的内侧整体地形成,如在排水联接部件144中那样。
多个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部后端处。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意图用来把上部空气引导件800联接到前框架100上。三个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部后端的下侧处。空气引导联接孔148′形成在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中以穿过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从而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空气引导联接孔148′。
气窗安装部分106分别形成在气窗安装开口102的两侧上。气窗安装部分106是排气窗110的两端在其处安装和支撑的部分,并且以圆形形状向前突出的半圆形形状形成。
而且,气窗安装槽108在横向方向上从气窗安装部分106的内部横向侧凹下。排气窗110的气窗旋转轴111插入在气窗安装槽108中。气窗安装槽108形成在该对气窗安装部分106的横向侧的每一个中。两个气窗安装槽108的至少一个的前侧优选地打开,以允许气窗旋转轴111容易地安装。
把旋转功率提供到排气窗110的气窗电机(未表示)安装在气窗安装部分106对的至少一个内,该气窗安装部分106对在气窗安装开口102的两端处形成。
气窗支撑件150整体地形成在气窗安装开口102的中央部分处。气窗支撑件150竖直地形成,以支撑排气窗110的中央部分。
气窗支撑件150包括跨过气孔安装开口102竖直安装的连接部分152、和从连接部分152的中央部分向前延伸的挡块154。而且,挡块154的上端和下端接触排气窗110的槽前侧114′和槽下侧114″,以限制排气窗110的转动范围。
气窗支撑孔156形成在挡块154的前端中,以穿过挡块154。气窗支撑孔156是排气窗110的中央支撑轴115插入在其中并由其支撑的部分。
图14和15分别是前面板200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14和15,多个面板钩220在向后方向上从前面板200的后边缘突出。面板钩220具有与在前框架100上形成的多个面板钩孔13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从而面板钩220联接到面板钩孔130上。因此,对应数量的面板钩220分别形成在与其处形成面板钩孔130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且,面板钩220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281
形状(当从横向方向看时)形成。就是说,面板钩220的前端形成具有较大横截面,从而面板钩220一旦插入在面板钩孔130中,面板钩220就不容易与面板钩孔130脱开。
多个面板联接突起222形成在前面板200的后侧上。面板联接突起222与面板联接部分132一起用作固定装置。面板联接突起222形成在前面板200的上侧和下端上。
面板联接突起222形成在与其处形成有面板联接部分132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详细地说,三个面板联接突起22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空气出口210的上部和下部部分的每一个上。而且,三个面板联接突起22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前面板200的下端处。
面板联接突起222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突起穿过和联接到其的部分。因此,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突起螺钉联接到其的螺钉槽形成在面板联接突起222中。
辅助联接突起224进一步形成在前面板200的后侧上。辅助联接突起224与辅助联接部分134一起用作辅助联接装置,并且具有与面板联接突起222相同的形状。因此,穿过辅助联接部分134的联接部件螺钉联接到辅助联接突起224上。
对应数量的辅助联接突起224形成在与辅助联接部分134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就是说,两个辅助联接突起224形成在前面板200的中央部分上的左和右横向端的每一个上。
排出栅栏230沿空气出口210的边缘形成。排出栅栏230沿空气出口210的边缘向后侧突出。当前面板200联接在前框架100上时,排出栅栏230是插入到气窗安装开口102中的部分。
干涉防止槽232在排出栅栏230的横向侧中形成为向后侧开口打开。当排出栅栏230插入在气窗安装开口102中时,干涉防止槽232接收气窗旋转轴111。
图16和17分别是排气窗110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16和17,气窗旋转轴111从排气窗110的两侧在横向侧突出。气窗旋转轴111用作排气窗110的转动中心,并且插入在气窗安装部分106的气窗安装槽108中。
多个排出肋112以格栅形状形成在排气窗110上,以构成多个排出通道113。而且,在向后方向上打开的气窗中央槽114形成在排气窗110的中央部分中。气窗中央槽114是接收气窗支撑件150的部分。
因此,随着排气窗110的转动,气窗支撑件150接触气孔中央槽114的槽前侧114′和槽下侧114″,以限制排气窗110的转动范围。
中央支撑轴115从气窗中央槽114的左侧(在图17中的右侧)突出。中央支撑轴115布置在与气窗旋转轴111相同的直线上,并且插入在气窗支撑件150的气窗支撑孔156中。
图18和19分别是表明主排水盘700的上部和下部构造的立体图。
参照图18和19,如上所述,主排水盘700具有大约四边形外观,并且安装在前框架100与后框架300之间的中央部分上,把由前和后框架100和300形成的空间划分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多个底部分隔肋702如表明的那样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底部分隔肋702允许多个腔室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从而形成冷凝水可流过的空间。
更详细地说,多个底部分隔肋702以相等间隔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这些底部分隔肋702与主排水盘700整体地形成,并且从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多个底部分隔肋702允许在主排水盘700上方安装的诸如第二热交换器860之类的多个部分不与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密切接触,从而形成预定空间。因而,从第二热交换器860已经产生并且落下的冷凝水可容易地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流动。
同时,底部分隔肋702相对于主排水盘700的前侧和横向侧以预定角度倾斜。就是说,底部分隔肋702具有向左倾斜的形状,以引导冷凝水的流动。
多个底部冷凝水孔704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中,以竖直地穿过主排水盘700。底部冷凝水孔704允许从第二热交换器860已经产生并且落下的冷凝水运动到主排水盘700下面。
向下凹入的外壳安置槽710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前半部上。外壳安置槽710意图用来防止与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00上形成的上部风扇外壳810相干涉。因此,外壳安置槽710以与上部风扇外壳810的下端的形状相对应的弧形形状形成,从而上部风扇外壳810的下端接收在外壳安置槽710的上侧中。
多个槽分隔肋712以相等间隔整体地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上。槽分隔肋712以与底部分隔肋702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因此,槽分隔肋712形成为以预定角度向左倾斜,并且从外壳安置槽71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而且,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中,以竖直地穿过外壳安置槽710。槽冷凝水孔714具有与底部冷凝水孔70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完成相同功能。
而且,多个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的最下端中。就是说,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的最下部分中,该最下部分凹进和向下倒圆,并且具有弧形形状的横截面(当从前侧看时)。这用来把在外壳安置槽710中形成的冷凝水迅速排到下侧。
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下表面上。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允许经冷凝水孔704和714运动到主排水盘700下侧的冷凝水迅速和直接地落下。就是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允许已经运动到主排水盘700下侧的冷凝水直接落下,而不流到其它部分。
因此,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主排水盘700的下侧向下突出,并且具有圆筒形形状。更详细地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冷凝水孔704和714向下延伸。就是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底部冷凝水孔704和槽冷凝水孔714向下延伸,并且以与冷凝水孔704和714的形状相对应的圆筒形形状形成。
同时,用来避免与相邻部分干涉的多个槽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中。
更详细地说,控制箱安装开口720形成为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上打开。控制箱安装开口720以与控制箱870的横截面相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形成。因此,控制箱870竖直地穿过控制箱安装开口720安装。
导管避开槽722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后部分中形成为在向后方向上打开。导管避开槽722意图用来避免与排出引导元件400的下端的干涉。因此,导管避开槽722具有与排出引导元件400的前端相对应的半圆形形状。
工作孔724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后部分中。工作孔724是通过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321
形状切削主排水盘700的右后边缘形成的部分。工作孔724意图用来使操作人员容易工作(例如,售后服务)。
例如,压缩机52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右端下面。压缩机520覆盖有保护盖(未表示)。工作孔724被形成,以允许操作人员容易地从上方安装保护盖。冷却剂管道(未表示)穿过的管道通过槽726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端中。就是说,在第一热交换器510、压缩机520及第二热交换器860之间流动的冷却剂经由管道形成的冷却剂管道流动。这个冷却剂管道竖直地安装在管道通过槽726中。管道通过槽726如表明的那样以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
缆线通过槽730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前端中。缆线通过槽730是外部电力通过其施加的电力缆线(未示出)和把电力供给到上部电机820的电力线穿过的槽。缆线通过槽730具有
Figure A20071010882900323
形状(当从上方看时)。
电力线通过槽732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前端中。就是说,电力线通过槽732形成在控制箱安装开口720的左侧中。电力线通过槽732是供给到压缩机520和冷凝水泵550的各种电力线通过的部分。
电力线通过槽732如表明的那样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324
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用来防止插入在电力线通过槽732中的电力线(未表示)向前侧脱开的拆除防止肋732′进一步形成在前端处。
辅助槽734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的附近。像电力线通过槽732,辅助槽734也意图用来引导多根电力线。辅助槽734以比电力线通过槽732的尺寸小的尺寸形成,以使直流电力线从其穿过。
辅助槽734如表明的那样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331
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并且直流线拆除防止肋734′形成在右端处,以防止电力线拆除。
用来与副排水盘750相联接的排水联接部分736、737及739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上。排水联接部分736、737及739由在主排水盘700的前端处形成的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在主排水盘700的后端处形成的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及右部排水联接部分739组成。
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中央前端处,并且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在向后方向上从主排水盘700的中央后端突出。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的排水联接孔738形成在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和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和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
三个右部排水联接部分739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部分处。就是说,右部排水联接部分739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后端、外壳安置槽710的右前端和右后端处。右部排水联接孔739′像排水联接孔738,也形成在右部排水联接部分739中,以穿过右部排水联接部分739。
角形孔740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边缘中。角形孔740是其中支撑角钢580通过和安装的部分。因此,角形孔740以与支撑角钢580的横截面相对应的
Figure A20071010882900332
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支撑角钢580从角形孔740的上方插入。
而且,支架支撑部分742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下端的附近。支架支撑部分742是支架570的上端联接到其和支撑在其上的部分,从主排水盘700的下表面向下(在图19中向上)突出,及成对地形成。就是说,支架支撑部分742在它们之间以预定间隔地安装,并且如表明的那样具有彼此对称的形状和
Figure A20071010882900342
形状(当从图19中的上方看时)。同时,框架联接凹口744分别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和右前端的附近。框架联接凹口744分别形成用来在其中紧固螺钉或其它紧固部件的螺钉孔,并且是用来把主排水盘700固定到前框架100上的部分。
框架联接凹口744形成在面对在前框架100上形成的排水联接部件144的排水联接孔144′的位置中。因此,当螺钉穿过前框架100的排水联接孔144′,并且联接到框架联接槽744′上时,主排水盘700的前端固定到前框架100上。
图20和21分别是副排水盘750的俯视立体图和仰视立体图。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副排水盘750的构造。
如上所述,副排水盘750提供在主排水盘700下面以收集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510和860处产生的冷凝水,并且允许收集和冷凝的水从第一热交换器510落下。
因此,用来允许已经收集的冷凝水落下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多个下落孔752形成在副排水盘750中。下落孔752以圆形形状形成,并且以预定间隔并排分开。
多个下落孔752以多排形成。就是说,多个下落孔752以前后两排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的右边部分中。当然,多个下落孔752能以一排或三排或更多排形成。
当安装副排水盘750时,多个下落孔752位于第一热交换器510上方。更详细地说,多个下落孔752优选地沿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上侧布置。因此,经多个下落孔752落下的冷凝水在经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表面流下的同时,被蒸发。
下落引导肋754进一步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下表面上。下落引导肋754从下落孔752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且以具有预定长度的圆筒形形状形成,以引导已经穿过副排水盘750并且经下落孔752运动到下侧的冷凝水的下落。
同时,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形成为倾斜。就是说,底部750a具有其高度从横向端向下落孔752逐渐减小的预定斜度,以允许收集到副排水盘750内的冷凝水引导到下落孔752。
副排水盘750的右侧形成为具有高度差,以构成排水引导表面760。因此,排水引导表面760布置在比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的位置相对较高的位置处。排水引导表面760是其中在底盘500上形成的冷凝水流入并被引导的表面。
多个排水引导槽762从排水引导表面760向下凹进。排水引导槽762优选地以预定间隔形成,以允许供给到排水引导表面760的冷凝水容易地流到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
排水引导槽762的底部形成为向左倾斜。就是说,排水引导槽762的底部具有其高度向其中形成下落孔752的方向(在图20中的左侧)逐渐减小的斜面。因此,冷凝水的流动由这个斜面迅速完成。
排水避免孔764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左侧750b中。排水避免孔764通过切去副排水盘750的左侧750b的一部分而形成。排水避免孔764意图用来当副排水盘750联接到主排水盘700上时,防止与主排水盘700的外壳安置槽710相干涉。
排水避免表面766也形成在面对排水避免孔764的副排水盘750的右侧750c上。就是说,右侧750c的前半部形成为向右倾斜,以构成排水避免表面766。像排水避免孔764那样,排水避免表面766也意图用来避免与外壳安置槽710相干涉。
连接器联接部分768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右前端处。连接器联接部分768是冷凝水管道560的一端联接到其的部分,并且具有其上方是打开的‘U’形状。
而且,连接器固定突起768′从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前上端向前突出。连接器固定突起768′是插入在连接器固定槽598中的部分。连接器固定突起768′固定盘连接器590,从而一旦盘连接器590联接到连接器联接部分768上,则盘连接器590就不与连接器联接部分768脱开。
排水钩770分别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右前端和右后端处。
排水钩770包括以钩形状形成的一般钩,并且从副排水盘750的右端向上突出预定距离。
排水钩770允许副排水盘750主要和临时地组装到主排水盘700上。就是说,当排水钩770插入和联接到在主排水盘700中形成的排水钩槽(未表示)上时,副排水盘750主要联接到主排水盘700上。多个排水联接突起772、774及776形成在副排水盘750上,以允许副排水盘750联接到主排水盘700上。因此,排水联接突起772、774及776分别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排水联接部分736、737及739处。
更详细地说,前部排水联接突起772和后部排水联接突起774分别从副排水盘750的前侧750d和后侧750e的上端向前和向后突出。联接突起联接到其的前部排水联接槽772′和后部排水联接槽774′分别形成在前部排水联接突起772和后部排水联接突起774的中央部分处。
而且,三个右部排水联接突起776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右端上。联接部件联接到其的右部排水联接槽776′形成在每个右部排水联接突起776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每个右部排水联接突起776。
用来与第一热交换器510相联接的热交换联接部件780和782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前后。就是说,前部热交换联接部件780从副排水盘750的前侧750d向前突出,并且后部热交换联接部件782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的后端处。而且,联接部件可穿过的前部热交换联接孔780′和后部热交换联接孔782′分别形成在前部热交换联接部件780和后部热交换联接部件782中。而且,热交换支撑肋784纵向较长地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右下端(在图21中的后端)处。热交换支撑肋784从副排水盘75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预定距离,以接触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上端。因此,热交换支撑肋784支撑第一热交换器510,以防止第一热交换器510落下。多个孔口联接肋786形成在副排水盘750的左端(在图21中的前端)处。孔口联接肋786意图用来允许副排水盘750和下部孔口600彼此联接。
孔口联接肋786是分开预定距离的一对肋,并且钩槛786′形成在该对孔口联接肋786之一上。因此,当孔口联接肋786插入在下部孔口600的上表面中形成的孔口联接孔(未表示)中时,孔口联接肋786钩在钩槛786′处,并且不与孔口联接孔脱开。
图22表明冷凝水管道560的立体图。
参照图22,冷凝水管道560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安装在冷凝水泵550与副排水盘750之间以引导冷凝水。
而且,冷凝水管道56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形成,从而可自由地成形冷凝水管道560。就是说,冷凝水管道560由可变形的橡胶管形成。
冷凝水管道560的下端联接到冷凝水泵550上,并且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可拆除地安装在副排水盘750上。就是说,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使用管道联接元件590和768可拆除地安装在副排水盘750的前端处。管道联接元件590和768包括连接器联接部分768和盘连接器590。
在图23中表明的盘连接器590配合在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上。盘连接器590以滑动方式安装在副排水盘750的连接器联接部分768上,并且用作管道联接元件590和768的一个元件。下面将详细描述盘连接器590的详细构造。
图23和24是盘连接器590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参照图23和24,盘连接器590以与副排水盘750的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并且以滑动方式联接。
更详细地说,盘连接器590包括联接到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上的管道联接部件592、和联接到连接器联接部分768上的盘联接部件594。
管道联接部件592以与圆形冷凝水管道56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并且插入在冷凝水管道560中。而且,管道联接部件592形成为具有锯齿形横截面。管道联接部件592形成为具有锯齿形横截面的原因是,使管道联接部件592一旦插入就不容易与冷凝水管道560的内侧脱开。
盘联接部件594包括接触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一侧的外部板594a、接触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另一侧的内部板594b、及把外部板594a与内部板594b整体连接的连接杆。
外部板594a与内部板594b以半圆形形状形成,并且外部板594a大于内部板594b。而且,外部板594a接触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前侧(在图20中),并且内部板594b接触连接器联接部分768的后侧(在图20中)。
参照图23,内部板594b与外部板594a分开预定距离。而且,连接杆594c提供在彼此分开预定距离的外部板594a与内部板594b之间。
同时,具有预定宽度的连接器槽596沿连接杆594c的外边缘形成,即在外部板594a和内部板594b的边缘之间。因此,连接器联接部分768插入在连接器槽596中。
连接器固定元件598和768′防止盘连接器590脱开。连接器固定元件598和768′意图用来当盘连接器590一旦插入到连接器联接部分768中时,就防止它与连接器联接部分768脱开。连接器固定元件598和768′由连接器固定突起768′、和以与连接器固定突起768′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的连接器固定槽598组成。连接器固定槽598具有与连接器固定突起768′的形状相同的四边形形状,并且形成在外部板594a的后部上端(在图23中的前侧)中。
图25表示底盘500的详细构造。参照图25,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跨过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的前端和后端而形成。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是其中安装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区域,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在底盘500的中央处。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具有与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整体形成的多个分隔支撑肋505。多个分隔支撑肋505支撑第一热交换器510,并且同时形成在底盘500上收集的冷凝水的流动空间。换句话说,由于分隔支撑肋505形成为从底盘5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恒定尺寸,所以预定空间通过分隔支撑肋505形成在底盘500与第一热交换器510之间,从而冷凝水被良好地收集和运动。
多个分隔支撑肋505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较长,并且具有多个基座流动沟槽506。换句话说,多个分隔支撑肋505被部分切去以形成基座流动沟槽506。冷凝水可穿过这些基座流动沟槽506左右流动。用来防止空气流动的空气屏蔽肋507进一步形成在分隔支撑肋505的两端处。就是说,空气屏蔽肋507分别形成在多个分隔支撑肋505的前端和后端处。这些空气屏蔽肋507从分隔支撑肋505的前端和后端竖直地弯到右边,并且向右延伸预定长度。因而,穿过在多个分隔支撑肋505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前后流动由空气屏蔽肋507屏蔽。冷凝水流动空隙508形成在分隔支撑肋505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换句话说,空气屏蔽肋507的左右长度形成为小于在多个分隔支撑肋505之间的间隔。因而,冷凝水流动空隙508形成在空气屏蔽肋507的右端与分隔支撑肋505的左端之间。冷凝水流动空隙508能够实现冷凝水在空气屏蔽肋507的前后方向上的流动。用来防止冷凝水的左右流动的分开壁512和514分别形成在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两侧处。这些分开壁512和514包括包括形成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左边界的左分隔壁512和形成右边界的右分隔壁514。左分隔壁512和右分隔壁514形成得比分隔支撑肋505高。因而,由分隔壁512和514防止沿第一热交换器510已经落下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的冷凝水扩散到左边和右边。
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具有以向右的斜度形成的底部表面。因而,在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中收集的冷凝水运动到右边,并且流入以后将描述的水收集空间516中。
具有预定尺寸的水收集空间516形成在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右边部分处。水收集空间516是其中收集落下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的冷凝水的区域。更详细地说,近似以
Figure A20071010882900401
成形的水收集壁518(如从上侧看到的那样)形成为在底盘500的右前端处向上突出。因而,具有预定尺寸的水收集空间516形成在水收集壁518内侧。水收集壁518与右分隔壁514整体地形成。换句话说,右分隔壁514的前半部被切除,并且右分隔壁514的切除部分接触水收集壁518的左端。因而,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与水收集空间516连通。
过滤在引入水收集空间516中的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的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形成在水收集空间516的左边部分处。换句话说,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在与水收集空间516的进口相对应的左边部分处。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形成在右隔离壁514的延伸线上。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包括以列的方式以均匀距离形成的多个突起。换句话说,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具有以细长圆柱成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均匀距离布置的多个突起。因而,具有比这些突起之间的距离大的尺寸的外来颗粒不通过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而被过滤。
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421能以各种构造形成。例如,有可能多个突起以均匀距离形成两列或更多列,或者它有可能布置成两列或更多列,并且在第一列中的突起布置成定位在第二列中的突起之间。通过以上构造,可更有效地过滤外来颗粒。
水收集凹坑534形成在底盘500处。水收集凹坑534从底盘500的上表面进一步凹下以收集冷凝水,并且形成在其中安装冷凝水泵550的区域的下面。更具体地说,水收集凹坑534形成在水收集空间516的前端处,并且具有比水收集空间516的底部表面更深的底部表面。
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沿水收集凹坑534的边缘形成。更具体地说,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以圆弧形状形成在水收集凹坑534的后侧处。这是因为水收集凹坑534的的后侧打开,从而冷凝水可引入。
像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6,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能以各种构造安装。例如,有可能多个突起以均匀距离形成两列或更多列,或者它有可能布置成两列或更多列,并且在第一列中的突起布置成定位在第二列中的突起之间。通过以上构造,可更有效地过滤外来颗粒。
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起过滤在引入到水收集凹坑534中的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的作用,并且包括以均匀距离形成为一列的多个突起。因而,从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收集到水收集凹坑534的冷凝水首先由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过滤,并且然后接着由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过滤。
一对泵支撑杆538形成为在水收集凹坑534的左边和右边处向上突出。泵支撑杆538彼此对称地形成,以支撑冷凝水泵550的左右端。因而,螺钉联接到其中的多个泵联接孔538′形成在泵支撑杆538的上表面处。冷凝水检测器540安装在水收集空间516中。因而,冷凝水检测器540由螺钉固定到其上的检测器联接孔542形成在水收集壁518的右上端处。
多个支架联接孔544形成在底盘500的右上端处。支架联接孔544是螺钉联接到其中的螺纹孔。因而,支架570的下端由支架联接孔544和螺钉固定到底盘500的右端上。
形成其上安装有支撑角钢580的下端的角钢下端安装部分582。安装支撑角钢580的下端,以至于接触底盘500的右角部的内表面,并且用来使用螺钉固定支撑角钢580的下端的角钢联接孔582′透过角钢下端安装部分582并且形成在其处。
因而,当螺钉从外侧穿入角钢联接孔582′,并且然后联接到支撑角钢580的下端上时,角钢580的下端固定到底盘500上。
底盘500的前端联接到前框架100的下端上。因而,联接到在前框架100一侧的下端处形成的基座联接部件146上的框架固定部件584分别形成在底盘500的两侧处。框架固定部件584分别形成在与底盘500的前端的左和右角部向后间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并且螺钉联接到其上的框架固定孔584′分别形成在框架固定部件584处。
因而,当螺钉穿入基座联接部件146的框架固定孔146′,并且联接到框架固定孔584′上时,底盘500和前框架100彼此联接。
用来避免与外壳槽640相干涉的外壳基座凹坑586形成为从底盘500的上表面向下凹进。外壳基座凹坑586提供成避免与在下部孔口60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处分别形成的外壳槽640的下部部分相干涉,并且形成在左分隔壁512的左边中央处。
电机支撑部分588形成在底盘500的左侧的中间处。电机支撑部分588是其中安装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底部的区域。因而,电机支撑部分588具有用来使用螺钉固定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底部的多个支撑联接钻孔588′。
压缩机安装部分524形成在底盘500的右后区域处。压缩机安装部分524是其中安装压缩机520的区域。因而,压缩机安装部分24具有与其整体形成的三个压缩机固定螺栓526。因而,压缩框架5222固定到压缩机固定螺栓526上。
用来把在底盘500上收集的冷凝水排放到外面的冷凝水排水孔528形成在底盘500中。冷凝水排水孔528形成在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后侧处,并且形成为穿过底盘500的后表面。因而,在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上收集的冷凝水由排水控制装置900排放到底盘500的后侧。换句话说,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借助于用户的选择通过冷凝水排水孔528排放到后侧,并且排水控制装置900提供成排放冷凝水。
此后,参照图26将描述排水控制装置900的构造。
参照图26,排水控制装置900提供在底盘500的后表面上。排水控制装置900通过用户的选择控制在底盘500上收集的冷凝水到外面的排放,并且包括冷凝水排水管道902和排水管道盖904。
如图26中所示,冷凝水排水管道902通过进一步向后突出和延伸冷凝水排水孔而形成。换句话说,冷凝水排水管道902形成为从底盘500的后下端向后突出,以向底盘500的后侧引导冷凝水。冷凝水排水管道902如图中所示以细长圆筒成形。
排水管道盖904选择性地屏蔽冷凝水排水管道902,并且固定地安装在底盘500的底部表面上。排水管道盖904由能够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排水管道盖904包括用来屏蔽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后端的盖帽904a、联接到底盘500上的盖联接部分904b、及连接盖帽904a和盖联接部分904b的盖连接部分904c。
盖帽904a包围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外表面。因而,盖帽904a以一端(在图26中的下端)打开的圆筒成形,并且在其中设有具有与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外表面相对应形状的槽。优选的是,冷凝水排水管道902被强迫配合和联接到盖帽904a上。
盖联接部分904b由联接螺钉906固定到底盘500的后表面上。盖连接部分904c以预定长度形成,并且由在盖帽904a插入到冷凝水排水管道902上或从其释放的同时能够容易弯曲的材料制成。
冷凝水排水管道902形成有锯齿形截面。就是说,如图27中所示,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外观形成有锯齿形截面。这些锯齿在盖帽904a可容易插入其中的方向上形成。就是说,如图27中所示,左侧902′是竖直表面,并且右侧902″是倾斜表面,从而插入到冷凝水排水管道902中的盖帽904a不容易释放。
图28是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立体图。
参照图28,下部电机支撑件670如上所述安装在底盘500上,即在电机支撑部分588上,并且包括主体板672、基座联接部分674、及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676。主体板672紧密地接触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左侧,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预定高度处。基座联接部分674形成在主体板672下面,并且紧密地接触底盘500的电机支撑部分588且固定到其上。换句话说,基座联接部分674从主体板672的下端竖直地弯曲,并且延伸成接触电机支撑部分588。
因而,基座联接孔674′形成为穿入基座联接部分674。因而,如果螺钉插入在基座联接孔中并且联接到支撑联接钻孔588′上,则基座联接部分674固定在电机支撑部分588的上表面上。
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676形成在主体板672的上端处。就是说,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676是联接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部分,并且从主体板672的上端的左边和右边向前弯曲、突出、再次竖直地向上弯曲及延伸。因而,螺钉穿入的空气引导件联接孔676′形成在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676处。
圆形电机贯穿孔678形成在主体板672的上半段的中央处。圆形电机贯穿孔678是其中下部电机660的左端插入和安装的区域。因而,电机贯穿孔678具有与下部电机660的左端的外径相对应的尺寸。
多个电机联接孔678′形成为透过电机贯穿孔678的周缘。电机贯穿孔678为使用螺钉把下部电机660联接到下部电机支撑件670上而提供。
图29至33表示冷凝水检测器540的详细构造。就是说,图29是冷凝水检测器540的立体图,图30和31是冷凝水检测器540的平面图和前视图,及图32和33是构成冷凝水检测器540的气泡部件和支撑部件的立体图。
如在这些图中所示,冷凝水检测器540包括依据冷凝水的量上下运动的气泡部件910、支撑气泡部件910的支撑部件920、及分别提供在气泡部件910和支撑部件920中并且依据冷凝水的量接通或断开的开关装置930。
气泡部件910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920中,并且由具有浮力的构造或材料制成。因而,当在底盘500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增加时,气泡部件910向上运动。
更具体地说,气泡部件910的一半以矩形形状形成,并且具有其中空气滞留的气泡孔912。气泡孔912具有打开上端(见图32)。
铰链轴914和传导部件932分别形成在气泡部件910上方。换句话说,铰链轴914在前后方向上在气泡部件910的右上侧处突出。铰链轴914成为气泡部件910的旋转中心。
开关装置930包括传导部件932和一对电极终端934。传导部件932选择性地连接该对电极终端934以接通任一个,并且提供在气泡部件910的右上侧处。
传导部件932优选地由具有高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铜(Cu)制成。这个传导部件932形成为与气泡部件910的右上侧的形状相对应的平板形状,并且固定到气泡部件910的右上侧。然而,也可以把传导部件932建造在气泡部件910中。换句话说,有可能把传导部件932的大部分建造在气泡部件910的上部内侧中,两端在右侧处暴露并且接触该对电极终端934。
该对电极终端934具有不同的极性。就是说,一个可具有正(+)极性,并且另一个可具有负(-)极性。该对电极终端934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就是说,该对电极终端934安装在以后将描述的支撑部件920的终端安装部分924处,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因而,在正常状态下,电流不会在该对电极终端934之间流动。
支撑部件920安装在底盘500的水收集壁518的右侧处。气泡部件910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920处。
更具体地说,一对铰链安装部件922安装在支撑部件920处,并且向左突出。铰链孔922′形成在该对铰链安装部件922的每一个处。因而,气泡部件910的铰链轴914的两端插入在铰链孔922′中,并且联接到其上。
其中分别安装该对电极终端934的终端安装部分924形成在支撑部件920的上侧处。
固定到水收集壁518上的安装板926提供在支撑部件920的下侧处。安装板926形成有与检测器联接孔542相对应的多个检测器贯穿孔926′。因而,如果螺钉插入在检测器贯穿孔926′中并且联接到检测器联接孔542上,则支撑部件920固定到水收集壁518的右侧上。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器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中冷却剂和空气的流动。
尽管空调器可用来冷却和加热,但将对于其中空调器用来冷却的情形进行描述。
第一热交换器510用作冷凝器,并且第二热交换器860用作蒸发器。而且,冷却剂管道(未表示)连接在压缩机520、第一热交换器510、及第二热交换器860之间,以引导冷却剂的流动。
因此,当来自压缩机520的气体冷却剂压缩成高温和高压冷却剂,并且流入第一热交换器510中时,第一热交换器510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凝冷却剂。
此后,冷凝冷却剂在它通过膨胀阀(未表示)的同时膨胀,并且流入第二热交换器860中。已经流到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冷却剂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以蒸发。因此,冷却剂成为气态。在这时,液态冷却剂也保留,从而两相的冷却剂实际上混合和存在。
冷却剂通过蓄能器530,并且送回到压缩机520,以完成冷却剂的循环周期。
同时,空气在它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510和860的同时交换热量。这个过程参照图1、2及34描述。
首先,描述在散热侧(主排水盘的下侧)处的空气流动(在图26中由
Figure A20071010882900481
指示)。在这个点处的空气流动基本上由下部风扇630产生。就是说,当下部电机660由从外部施加的电力驱动时,连接到下部电机660的轴上的下部风扇630转动以产生空气流动。
因此,来自后侧的空气经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中形成的下部格栅330流入。经下部格栅330流到前面的空气改变其方向,以流到左侧并且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
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空气的温度升高。就是说,由于第二热交换器860用作冷凝器,所以空气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冷却剂接收热量,以成为高温空气。
已经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高温空气通过下部孔口孔602,以流入下部风扇630的中央部分中。已经流入下部风扇630的中央部分中的空气随着风扇630转动而径向流动,并且由排出引导件650引导和向上排出。
由排出引导件650向上引导的高温空气经排出引导元件400完全排出到建筑物外面。
其次,描述在吸热侧(在主排水盘的上侧)处产生的空气流动(在图26中由
Figure A20071010882900491
指示)。在这点处的空气流动基本上由上部风扇840产生。就是说,当上部电机820由从外部施加的动力驱动时,连接到上部电机820的轴上的上部风扇840转动,以产生空气流动。
因此,室内空间的空气经在后框架300的上半部中形成的抽吸格栅310流入内侧(前侧)。经抽吸格栅310流入的空气顺序地通过预过滤器320和除臭过滤器322,从而除去在空气中包含的夹杂物或不良气味。
已经通过预过滤器320和除臭过滤器322的空气在它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同时,与第二热交换器860交换热量。就是说,由于第二热交换器860用作蒸发器,所以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空气通过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冷却剂交换热量而被冷却。
已经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60的低温空气经上部孔口孔852流到前面,并且流入上部风扇840的中央部分中。已经流入上部风扇840的中央部分中的空气随着上部风扇840转动被径向排出。空气由上部风扇外壳810引导成向上流动。
利用上部风扇外壳810向上流动的空气经上部空气引导件800的排出引导开口814运动到前面,以通过排气窗110。通过排气窗110的低温空气通过空气出口210的前面排出,并且冷却内部空间。通过排气窗110排出的空气可借助于在排气窗110上形成的多个肋使得其改变方向。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把抽吸格栅310固定到后框架300上的过程。
首先,把抽吸格栅310放置在后框架300的后面的附近处。然后,在抽吸格栅310的底部上形成的格栅联接突起317插入在格栅突起接收孔354中。
在格栅联接突起317插入在格栅突起接收孔354中之后,把抽吸格栅310的上端向前推。然后,在抽吸格栅310的顶部处形成的格栅联接钩316插入在格栅钩联接孔374中。当格栅联接钩316插入在格栅钩联接孔374中时,抽吸格栅310的脱开由在格栅联接钩316的上部部分上形成的钩部分316′防止。通过这个过程,抽吸格栅310安装到后框架300。
为了分离通过以上过程附加的抽吸格栅310,以相反顺序进行程序。
就是说,为了分离抽吸格栅310,拆离肋315用手抓住,并且向前拉动。因而,格栅联接钩316借助于其自己的弹性横向运动,并且格栅联接钩316的钩部分316′穿过格栅钩联接孔374且向后运动。
然后,抽吸格栅310被升起,其上抽吸格栅310的格栅联接突起317与格栅突起接收孔354拆开,并且在向上方向上脱开。抽吸格栅310通过以上程序分离。
如果用户希望举起空调器,则用户的手抓住该对把手340以举起单元。这里,优选的是,用户站在空调器前面以举起它。就是说,因为把手340的内部空间向后部逐渐增加,所以优选的是,人食指定位在把手340的后部处。
为了把把手340组装到把手孔中,把手340可以从任一侧向内按压。就是说,把手340的固定肋348形成引导表面348″,该引导表面348″形成为向一侧(内部侧)表面倾斜,从而当把把手340推入把手孔342中时,引导表面348″接触把手孔342的周边,允许它们滑动。因而,当力连续地在横向方向上施加时,固定肋348运动到把手孔342的内部,并且后框架300的侧表面定位在把手340的把手槽349处。由此完成把手340的附加。
而且,为了把前面板200附加到前框架100上,首先,在前面板200借助于上述临时组装元件联接到前框架100上之后,上述组装元件用来完成联接。
更详细地说,前面板200首先压靠前框架100的前面,并且多个面板钩220插入在多个面板钩孔130中,以临时组装前面板200。
此后,在螺钉或其它紧固部件从后框架300的后部穿过面板联接部分132的面板联接孔132′之后,紧固部件拧到并且紧固到面板联接突起222上,以便完成前面板200对于前框架100的固定。
在其中前面板200较重的情况下,以上所描述的辅助固定元件用来更牢固地把前面板200固定到前框架100上。这里,过程与借助于固定元件所使用的过程相同。
其次,参照图18,将描述来自主排水盘700的顶部的冷凝水的流动。由第二热交换器860在外部空气与内部冷却剂之间交换热量,并且在这个过程期间从空气抽吸水分以产生冷凝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到第二热交换器860的底部,以落到主排水盘700的顶部上。落到主排水盘700的顶部表面上的冷凝水由底部分隔肋702引导并且沿其流动,并且穿过底部冷凝水孔704,以穿过主排水盘700和向下运动。
在主排水盘700的顶部表面上的冷凝水流到外壳安置槽710。就是说,外壳安置槽710形成在比主排水盘700的位置低的位置处,从而冷凝水的一部分流到外壳安置槽710。
运动到外壳安置槽710的冷凝水由槽分隔肋712引导,并且逐渐运动到外壳安置槽710的底部。然后,水穿过在外壳安置槽710的左、下端中形成的槽冷凝水孔714进一步向下流动。通过冷凝水孔704和714就是说底部冷凝水孔704和槽冷凝水孔714、并且运动到主排水盘700的底部的冷凝水沿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的内表面流动,并且收集在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的底部处且向下落下。从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落下的冷凝水落在副排水盘750的顶部表面上。
图35和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35和36,控制箱870安装成在竖直方向上在控制箱安装开口720中通过。而且,在控制箱870中提供的元件可以从控制箱870下面突出。
如上所述,冷却剂管道746竖直地穿过管道通过槽726,并且工作孔724布置在压缩机520的顶部上。因而,当保护盖(未表示)要安装在压缩机520的顶部处时,用户可以通过工作孔724的顶部插入保护盖。
而且,导管避开槽布置在排出引导件650的顶部处。因而,尽管在图中未表示,但当排出引导元件400的下端连接和安装在排出引导件650上时,排出引导元件400的前面部分布置在导管避开槽722内。
另外,支撑角钢58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右上端与底盘500之间以支撑主排水盘700,并且支撑角钢580通过从角形孔740的顶部插入角形孔740来安装。
图3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空调器中安装的副排水盘的立体图。
参照图37,副排水盘750安装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上方。因而,螺钉或其它紧固部件穿过热交换联接部件780和782并且固定在其中,以把副排水盘750联接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顶部上。这里,当热交换支撑肋784与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上端接触时,防止第一热交换器510向右边倾倒。
多个孔口联接肋786插入在下部孔口600上形成的孔口紧固槽(未表示)中,允许副排水盘750和下部孔口600的联接。
而且,副排水盘750的连接器联接部分768使冷凝水管道560的上端固定到其上。因而,在底盘500中的冷凝水由冷凝水泵550通过冷凝水管道560泵吸,以流到副排水盘750。
通过冷凝水管道560供给到副排水盘750的冷凝水流到排水引导表面760,并且由排水引导槽762引导以流到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这里,收集在主排水盘700中的冷凝水落到副排水盘750的底部。
如此落到副排水盘750的底部750a上的冷凝水借助于底部750a的倾斜而运动到下落孔752,并且穿过副排水盘750。当冷凝水到达下面的下落引导肋754时,它沿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侧部分中的下落引导肋754向下流动。
然后,沿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侧部分向下流动的冷凝水借助于由第一热交换器510和空气产生的热量被蒸发,该空气流过下部格栅330,并且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
同时,落下以由第一热交换器510蒸发的冷凝水或新产生冷凝水如图25中所示落下到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落下到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冷凝水收集在水收集空间516上。由于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底部表面向右倾斜,所以热交换器安装部分504的冷凝水穿过基座流动沟槽506,并且收集在水收集空间516中。
在水收集空间516中收集的冷凝水穿过第一外来颗粒屏蔽肋532,并且被过滤以去除在冷凝水中混合的外来颗粒。第一过滤冷凝水引入到水收集凹坑534中,并且再次由第二外来颗粒屏蔽肋536过滤以去除其中包含的外来颗粒。
引入到水收集凹坑534中的冷凝水由冷凝水泵550泵吸,并且沿冷凝水管道560进给到副排水盘750。在副排水盘750中的冷凝水的流动操作与以上描述的内容相同。
并且,当冷凝水泵550发生故障或者不能正常操作,并因而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量太多时,冷凝水检测器540的气泡部件910转动,并且向上运动。
具体地说,当在水收集空间中收集的冷凝水量增加时,气泡部件910的下端浸没在冷凝水中。因而,气泡部件910的下端被屏蔽,空气限制在气泡孔912内。结果,气泡部件910由屏蔽空气的浮力向上运动。就是说,气泡部件910被顺时针转动,以铰链轴914作为顺时针轴线(见图31)。
因而,气泡部件910的上端密切接触该对电极终端934。就是说,气泡部件910以铰链轴914为中心绕铰链轴914转动,从而彼此间隔开的气泡部件910的上端和该对电极终端934成为彼此接触。更准确地说,在气泡部件910的右上侧附加的传导部件932变得分别与该对电极终端934相接触。
因而,当传导部件932变得与该对电极终端934相接触时,电流流过电极终端934,并由此底盘500充满冷凝水的消息显示在前框架100的显示部分125上。例如,显示诸如‘充满水’或‘充满’之类的消息。
因而,用户可从空调器的外部位置识别在显示部分125上显示的消息,即可知道收集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的冷凝水太多。
因而,用户揭开在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后端上覆盖的排水管道盖904,从而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后侧被打开。结果,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沿冷凝水排水孔528流回,并且通过冷凝水排水管道902排放到后侧。
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完成之后,用户把盖帽904a插入在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后侧中。在这时,盖帽904a可靠地插入在锯齿形冷凝水排水管道902的后侧中,从而它不容易释放。
当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被排放,并因而冷凝水液位降低时,气泡部件910在与以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就是说,气泡部件910逆时针以铰链轴914为中心绕铰链轴914地转动(见图31)。
因而,接触该对电极终端934的传导部件932与其分离,从而电流在该对电极终端934之间不流动。结果,在显示部分125上的消息‘充满水’或‘充满’消失。
图38表示下部电机660由下部电机支撑件670支撑。参照图38,下部电机660穿过电机贯穿孔678向前部分地突出,并且基座联接部分674联接到底盘500的电机支撑部分588上。而且,如上所述,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主体板672紧密地接触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并且定位在主体板672的上侧处的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676由螺钉固定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上。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在本发明中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而,本发明意图覆盖这个发明的修改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在附属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例如,尽管以上实施例表示和描述成,当冷凝水充分地收集在底盘500上时,指示充满水液位的消息显示在前框架100的显示部分125上,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显示部分125的位置和/或消息可修改或改变。
而且,将理解,消息显示在显示部分上,并且同时蜂鸣器发声,从而用户能可视地或可听地识别冷凝水量。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底盘,构成下部外观;和
冷凝水检测器,检测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
前框架,安装在底盘的一侧处以构成前部部分的外观;和
显示部分,安装在前框架的一侧处,以在其外部屏幕上根据由冷凝水检测器传输的信号来显示冷凝水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冷凝水检测器包括:
气泡部件,依据冷凝水的量上下运动;
支撑部件,支撑气泡部件;及
切换装置,提供在气泡部件和支撑部件的每一个中,并且依据冷凝水的量接通或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气泡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布置在底盘的一侧处以控制冷凝水的排放的排水控制装置,从而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选择性地排放到外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排水控制装置包括:
冷凝水排水管道,从底盘的一个表面向一个方向突出,以引导冷凝水的排放;和
排水管道盖,选择性地屏蔽冷凝水排水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排水管道盖固定地安装在底盘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由能够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排水管道盖包括:
盖帽,覆盖冷凝水排水管道的一端;
盖联接部分,联接到底盘上;及
盖连接部分,连接盖帽和盖联接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冷凝水排水管道具有锯齿形截面。
10.一种空调器,包括:
底盘,构成下部外观;
鼓风机单元,提供在底盘的一侧处,以引导空气流动;及
电机,为风扇提供旋转电力,
其中,支撑电机的电机支撑件进一步安装在底盘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底盘包括用于避免在鼓风机单元与底盘之间的干涉的凹下的外壳基座凹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中,电机支撑件包括:
主体板,紧密地接触空气引导件的一个表面;
基座联接部分,形成在主体板的下侧处,并且紧密地接触基座板;及
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形成在主体板的上侧处,并且联接到空气引导件。
13.一种空调器,包括:
底盘,构成下部外观;
热交换器,提供在底盘的一侧处以在空气与冷却剂之间交换热量,
其中,底盘包括热交换器安装部分,在该热交换器安装部分中安装热交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热交换器安装部分具有其中收集已经落到底盘的上表面上的冷凝水的水收集空间,以及外来颗粒屏蔽肋形成在水收集空间的一侧处,用来过滤在引入到水收集空间中的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在底盘的一侧处安装的冷凝水泵,以泵吸在底盘上收集的冷凝水和把冷凝水供给到副排水盘,
其中,其中安装冷凝水泵的底盘包括从底盘的上表面向下凹进的水收集凹坑,以收集冷凝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外来颗粒屏蔽肋形成在水收集凹坑的一侧处,以过滤在引入到水收集凹坑中的冷凝水中包含的外来颗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外来颗粒屏蔽肋包括以列形成的多个突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热交换器安装部分包括多个分隔支撑肋,以形成其中冷凝水是可运动的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多个分隔支撑肋包括冷凝水可透过和穿过的基座流动沟槽,并且还包括在分隔支撑肋的两端处形成的空气屏蔽肋,用来防止空气流过分隔支撑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中,热交换器安装部分包括在其两侧处分别形成的分隔壁,用来防止冷凝水的左右流动,分隔壁具有比分隔支撑肋高的高度。
CN2007101088293A 2006-11-06 2007-05-31 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8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09170A KR20080041072A (ko) 2006-11-06 2006-11-06 공기조화기
KR10-2006-0109170 2006-11-06
KR1020060109170 2006-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8244A true CN101178244A (zh) 2008-05-14
CN101178244B CN101178244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988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88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8244B (zh) 2006-11-06 2007-05-3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37707B2 (zh)
EP (1) EP1921390B1 (zh)
KR (1) KR20080041072A (zh)
CN (1) CN101178244B (zh)
ES (1) ES2385674T3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475A (zh) * 2015-06-10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调节器
CN106247476A (zh) * 2015-06-10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调节器
CN111811049A (zh) * 2019-04-10 2020-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US11971179B2 (en) 2019-04-10 2024-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2389B1 (ko) * 2009-02-05 2015-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펌프모듈 및 히트펌프모듈을 이용한 건조장치
US8490438B2 (en) * 2009-02-05 2013-07-23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CN102292490B (zh) * 2009-02-23 2013-09-25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WO2010095832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 drying machine
KR101603106B1 (ko) * 2009-03-03 2016-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 장치
US9182164B1 (en) * 2009-08-13 2015-11-10 Charles E. Henderson, Jr. P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R2991438B1 (fr) * 2012-05-30 2016-12-09 Cie Ind D'applications Thermiques Bac a condensats et appareil de traitement d'air muni d'un tel bac
US20150027160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Shea Patrick Callahan P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JP5850032B2 (ja) * 2013-11-26 2016-02-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WO2015186850A1 (ko) 2014-06-05 2015-1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CN107076456A (zh) * 2014-06-20 2017-08-18 露点研究与开发公司 空气温度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空气温度并产生净化水的方法
JP1525994S (zh) * 2014-11-19 2015-06-15
US20160209055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Allied Air Enterpris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10422567B2 (en) * 2015-12-30 2019-09-24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Condensate collection device
US10724760B2 (en) * 2016-01-15 202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US20170254557A1 (en) * 2016-03-01 2017-09-07 New Widetech Industries Co., Ltd. Quick release heat dissipation pipe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KR102613461B1 (ko) * 2016-10-10 2023-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11525584B2 (en) * 2017-04-13 2022-12-13 Giovanni D. Volo Method of modifying 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US10975872B2 (en) * 2017-05-26 2021-04-13 Stephen Christiansen Condensate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10723204B2 (en) 2018-01-26 2020-07-2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9974197B (zh) * 2019-03-16 2021-06-04 河北雄安瑞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用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JP7355993B2 (ja) * 2019-03-28 2023-10-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箱
CN114450535B (zh) * 2019-09-30 2022-08-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排水机构以及包括该排水机构的空调系统
WO2021103404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
US11454406B2 (en) * 2020-06-23 2022-09-27 New Widetech Industries Co., Ltd. Dehumidifier with filtering assembly for secondary tank
WO2023163582A1 (en) * 2022-02-22 2023-08-31 Daikin Research & Development Malaysia Sdn. Bhd. A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motor for an air pur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300416A (pt) 1993-02-17 1994-09-27 Consul Sa Conjunto para fixação de componentes de condicionadores de ar
KR0123022B1 (ko) 1995-03-20 1997-12-01 구자홍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조립구조
JPH08296870A (ja) 1995-04-25 1996-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5622058A (en) * 1995-06-07 1997-04-22 U.S. Natural Resources, Inc. Modular room air conditioner
US6168248B1 (en) 1996-04-12 2001-01-02 Carrier Corporation Containment system for packag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KR100252478B1 (ko) 1997-05-09 2000-04-15 윤종용 아날로그디지털컨버터의앰프오프셋평가방법
KR100273661B1 (ko) 1998-05-27 2001-01-15 구자홍 공기조화기의모터고정장치
US6134909A (en) * 1998-11-25 2000-10-24 Carrier Corporation Evaporator housing
US6161609A (en) * 1998-11-25 2000-12-19 Carrier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apparatus
US20020000093A1 (en) 2000-06-28 2002-01-03 Lea Doris W. Air conditioner condensation pan overflow protection
US6425256B1 (en) 2000-08-17 2002-07-30 Carrier Corporation Molded plastic basepan for a room air conditioner
US6415618B1 (en) 2000-08-30 2002-07-09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for detecting full dehumidifier water tank
US6357247B1 (en) 2001-05-16 2002-03-19 Carrier Corporation Fan motor mount
KR100474324B1 (ko) 2001-12-14 2005-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제거방법
US6487867B1 (en) * 2002-04-29 2002-12-03 Michael A Herren Collection pan treatment apparatus
US6698215B2 (en) 2002-05-31 2004-03-02 Advanced Distributor Products Llc Level sensory device and mounting bracket therefor
CN2555478Y (zh) 2002-07-03 2003-06-11 上海合璧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开关的冷冻/空调设备用排水装置
JP3632700B2 (ja) 2003-08-04 2005-03-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7010928B2 (en) * 2003-12-30 2006-03-14 Spanger Gerald S Clamp assembly for condensate drain pan overflow detector
US6976367B2 (en) 2003-12-30 2005-12-20 Spanger Gerald S Condensate overflow prevention apparatus
JP4446302B2 (ja) 2004-04-08 2010-04-07 株式会社新富士空調 スリーブ
CN1740620A (zh) 2004-08-23 2006-03-01 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排水软管
CN1789852A (zh) 2004-12-14 2006-06-2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集水盘的排水结构
US20060208915A1 (en) 2005-03-09 2006-09-21 Stuart Oakner Liquid level sensor switc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475A (zh) * 2015-06-10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调节器
CN106247476A (zh) * 2015-06-10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调节器
US10415838B2 (en) 2015-06-10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CN111811049A (zh) * 2019-04-10 2020-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1811049B (zh) * 2019-04-10 2023-1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US11971179B2 (en) 2019-04-10 2024-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8244B (zh) 2010-08-11
KR20080041072A (ko) 2008-05-09
ES2385674T3 (es) 2012-07-30
EP1921390A2 (en) 2008-05-14
US8037707B2 (en) 2011-10-18
US20080104988A1 (en) 2008-05-08
EP1921390B1 (en) 2012-05-16
EP1921390A3 (en)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8244B (zh) 空调器
EP1876396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0561059C (zh) 空调器
EP1918657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0594343C (zh) 用于蒸发器单元的凝结水排水配置
US7735332B2 (en) Air conditioner
EP1876397A2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condensate collection via drain pans and evaporative cooling of heat exchanger
KR20080041066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41065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268315A (zh) 用于蒸发器单元的冷凝物排放软管装置
CN100572942C (zh) 空调器
KR101235930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70140A (ko) 이동식 공기조화기
CN101283228A (zh) 用于蒸发器单元的凝结水排水盘
KR10125980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0561058C (zh) 空调器
KR20080041071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38492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20397691U (zh) 一种便携式空调
KR1013848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868198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19868454U (zh) 底盘组件及移动式空调器
KR2008004107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737929A (zh) 空调的室内机
KR20080041063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