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1843A - 固相墨棒的单向兼容键合 - Google Patents

固相墨棒的单向兼容键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843A
CN101181843A CNA2007101596750A CN200710159675A CN101181843A CN 101181843 A CN101181843 A CN 101181843A CN A2007101596750 A CNA2007101596750 A CN A2007101596750A CN 200710159675 A CN200710159675 A CN 200710159675A CN 101181843 A CN101181843 A CN 101181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er
ink
bonding
phase change
patch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96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1843B (zh
Inventor
B·R·琼斯
B·W·阿兹内
D·R·芬尼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ro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er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rox Corp filed Critical Xer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81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1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8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3Supplying ink in a solid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包括:第一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且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以及第二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但不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其中除结构不同之外,第一和第二墨棒的形状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固相墨棒的单向兼容键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墨打印机、用于这种墨打印机的墨棒以及为这种打印机供墨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固相墨或可相变墨的打印机通常接收固态墨,例如墨球或者墨棒。该同相墨球或墨棒被置于送墨斜槽中,送进机构将该固相墨输送到加热装置上。在加热装置中,可采用重力输送或采用弹簧促动之一的方法将固相墨棒沿送墨斜槽输送到熔墨板。该熔墨板将其上与之紧密接触的固相墨熔成液体,该液态墨被输送至打印头以喷射到记录介质上。传统的用在相变墨打印机中的墨棒已包括了底面或侧面键合结构,借助该结构,打印机上相应的斜槽和送进机构(如“送墨装置”)引导或者巧妙地使该墨棒滑入最佳的输送/熔融位置。在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墨装载装置中,重力因素在墨棒斜置于在斜槽壁或者专门的侧轨上时对墨棒的位置起作用。专门的引导结构正好并入某些墨棒的底部,使其在某些水平供墨装载装置的相应底部轨道上顺利的移动。这种引导结构与重力共同作用,能相当有效地定位墨棒,并引导墨棒以便将其输送到加热板上。这种情况下,具有键合结构(keying feature)的侧边特别包括了墨棒上与导轨接触的表面。在很多情况下,键合结构的尺寸、位置和形状常与引导功能一起考虑。键合结构在插入方面被特别设定为允许不同颜色与不同产品模型间的差异,该产品模型包括例如墨合同价或零售价的销售计划,因此,除了引导和支持功能,这种键合结构还提供了使颜色不适合或者型号不对的墨无法插入指定的墨装载装置的可能性。
与之相应,传统的键和引导结构在竖直的墨装载装置中效果较差,因为墨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定位或者定向,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约束使其正确地供给到加热板处。一些竖直墨装载装置的引导系统甚至能使得墨捧出现一定程度的乱排,导致出现墨棒偏转和堵塞的情况。结果,大部分包括加热板且需要与多个各色墨棒配合使用的相变墨打印机更倾向于采用水平而非竖直的墨装载系统。
应用于许多水平墨装载系统中的键合结构注重其与墨装载装置相接触的两个界面:用于插入的表面及用于输送的表面,前一表面通常横切后者。由于颜色和产品系列(型号和系列型号),键分布在一个方向而引导结构或引导面分布在另一方向,再加上对重力的依赖,这种墨棒的形状通常被造得更为复杂。传统的墨棒设计中大量由墨棒表面的起伏而形成颜色键合的方案限制了产品系列键的灵活性及拓展性,不再符合需求。以墨装载装置为例,改进构造成如上所述墨棒的复杂形状将引入不希望的风险,所述风险包括墨棒在压铸工艺中的失败和冷却成形过程中的变形,并可增加不期望的加工成本/复杂性,和/或可增加不期望的产品开发时间。
因此,前述例子中提到的引导结构主要依赖于墨棒表面包括非单独设计或打算用于引导的键合表面的结合。传统墨装载装置的另一个缺点在于针对插入的键,包括型号和系列键,总是在不同产品之间变化以适应市场、操作参数及规格的不同。墨装载装置的部分内部,如推动阻块,也要随外部键合板而改变。结果传统的墨装载装置在键合配置方面及引导结构和键合系统的集成方面缺少一致性,每个新型号的相变墨打印机需要一新的墨装载装置形状,这增加了不必要的供墨成本和产品开发时间。
墨装载装置的竖直取向可潜在地改善使用性并降低成本。竖直的墨装载装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重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来移动或者输送墨棒。水平墨装载装置中的引导结构通常强调装载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在竖直墨装载装置中不需要。尽管如此,如上所述,传统的墨棒形状不适合竖直墨装载装置。传统的墨棒形状也不适合插入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一致的情形。在不考虑墨装载装置的取向或者重力供墨的情况下,该墨棒在用于具有独立的插入方向和输送方向的墨装载装置时,在颜色、模型、支持、引导结构和输送键之间产生独立性方面因缺少简单的可拓展性会受到影响。
多个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墨棒,其包括:第一墨棒,其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且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多个墨棒还包括第二墨棒,其被构造成能插入所述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但不能插入所述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
另一方面,多个相变墨成像装置,其包括: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所述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包括具有插入孔的墨装载装置,该插入孔被构造成接收第一墨棒结构和第二墨棒结构。多个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所述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包括具有插入孔的墨装载装置,该插入孔被构造成接收第二墨棒结构,但不能接收第一墨棒结构。
又一方面,一种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的成形方法,其包括:形成第一墨棒,该第一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且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形成第二墨棒,该第二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所述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但不能插入所述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相变墨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2是当墨舱口盖打开时,图1所示的相变墨打印机后部的局部顶端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相变墨打印机的固相供墨系统的供墨通道的侧剖视图。
图4是当墨舱口盖打开时图1所示的相变墨打印机的透视图,示出了另一种墨装载结构。
图5是图4所示相变墨打印机的固相墨供应系统的供应通道的侧剖视图。
图6是固相墨棒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固相墨棒的顶视图。
图8是供墨通道的剖视图,示出了拐角引导单元以及具有相应拐角引导部件的图7的墨棒。
图9是另一种具有插入拐角引导部件的墨棒的顶视图。
图10是供墨通道的剖视图,示出了另一种拐角引导单元以及具有相应拐角引导部件的图9的墨棒。
图11是具有拐角引导部件的固相墨棒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所述拐角引导部件具有定位特征。
图12是具有渐进的颜色键合元件、系列键及相应键合板的多色多个墨棒的图解示意图。
图13是平行的渐进颜色键合实施例的图解示意图。
图14是垂直的渐进颜色键合实施例的图解示意图。
图15是用于两个平台的单向系列兼容键合的实施例的图解示意图。
图16是用于两个平台的单向系列兼容键合的实施例的另一图解示意图。
图17是用于三个平台的单向系列兼容键合的实施例的又一图解示意图。
图18是用于两个平台的单向系列兼容键合的实施例的又一图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典型的相变墨打印机10的透视图。打印机10包括具有顶盖12和侧板14的外部机架。用户界面显示装置,例如前置平板显示屏16,用以显示包括打印机状态及用户设置在内的信息。按钮18及其它控制打印机运行的控制键布置在用户界面窗口附近,或者也可布置在打印机的其他部位。喷墨打印机构(未示出)包括在机架内。该打印机还包括墨舱口盖20,打开该墨舱口盖(见图2)以使用户能够接触到置于打印机机架内顶盖下方的,为打印机构供墨的供墨系统(见图3)。
图2是当墨舱口盖20打开时,相变墨打印机10的顶端/前端局部透视图。如图2所示,打开墨舱口盖20后,可以见到具有若干键合开口24的键合板26。每个键合开口24A、24B、24C、24D为固相供墨系统中数个独立供墨通道28A、28B、28C、28D中的其中之一的插入端提供入口(见图3)。一台彩色打印机通常使用四种颜色的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供墨通道。在所述的实施方案中,键合板具有四个键合开口24A、24B、24C、24D。键合板26上的每个键合开口24A、24B、24C、24D均具有独特的形状。与上述供墨通道颜色对应的墨棒30具有与键合开口24A、24B、24C、24D的形状相应的外形。例如,键合板最边上的键合开口与多个墨棒最边上的墨棒具有相应的形状。键合开口形状及与之对应的墨棒外形按照保证仅具有适合颜色的墨棒能插入某一个墨棒供墨通道的原则进行设计。
参照图3,每个供墨通道,例如代表性的供墨通道28A是被构造成竖直定向的供墨通道,以便将某特定颜色的墨棒30引导到对应的熔墨板32上。墨装载装置的竖直定向通过去消推动墨棒克服摩擦阻力并沿着水平供墨通道移动的复杂机构,简化了墨装载装置。所述的竖直定向可以是满足如下条件的任何方向,即其足够垂直以至重力提供主要的动力,使得墨棒能沿着供墨通道输送并在墨棒熔融过程中保持其与熔墨板32接触。
供墨通道接收在插入端通过键合开口24A沿插入方向L插入的墨棒。在图2和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墨棒的插入方向和输送方向L、F大致平行。因此,键合板26和键合开口24A-D与所述的插入和输送方向大致垂直设置,以便为供墨通道提供入口,从而使墨棒沿着供墨通道的输送方向F插入。在图4和5所示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墨棒的插入方向L可以与输送方向F不一致。例如,在如图4和5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键合板26和键合开口24A-D与所述的插入方向L大致垂直设置同时大致平行于供墨通道的输送方向F,这样墨棒可以沿着插入方向L插入,并沿着输送方向F在供墨通道中移动。
现在参照图3和5,供墨通道具有能容纳多个墨棒插入其中的足够的纵向长度。每个供墨通道沿着通道的纵向长度或者输送方向F将墨棒输送到位于供墨通道熔融端的相应的熔墨板32处。供墨通道的熔融端与熔墨板32毗邻。所述熔墨板32将固相墨棒熔融成液态形式。熔融的墨一般以滴状或者细流状通过供墨通道的熔融端与熔墨板之间的间隙33流出,并进入到一液态墨储蓄池(未示出)中。
一种用于供墨系统中的典型的固相墨棒30如图6和7所示。该墨棒由三维墨棒体制成。一近似立方体的墨棒体如图6所示。图示的墨棒体具有底部,记为底面52,以及顶部,记为顶面54。该顶面和底面之间大致平行。该墨棒体还具有多个侧部,如侧面55、56、61、62。该侧面55、56之间相互平行并与顶面和底面52、54大致垂直。该侧面61、62之间也大致平行,并且与顶面和底面大致垂直同时与相邻的侧面大致垂直。
墨棒体的各个表面不需要大致平坦,也不必相互大致平行或者垂直。其他形状的侧面或者端面也都可以,包括曲面的。墨棒的长高宽的比例可以不同。例如,一些墨棒相对其自身的宽度而言具有很大的长度。墨棒的纵向长度、横向长度以及高度都可以延长,或者改用别的形状。侧面也可以是分段的或者台阶状的,这样某段墨棒体可能要比其他段窄。然而,现有的描述应当以读者看到的为准,尽管所述的表面可能具有三维的起伏,或者两个表面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墨棒体可以通过注模、注射、压铸或者其他一些已知的技术制造。
墨棒30包括取向与供墨通道28的输送方向F大致平行的侧面55、56、61、62。底面52为前端面,会最先接触供墨通道中的熔墨板;顶面54为尾端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墨棒30包括拐角引导部件80以便与供墨通道的引导单元104(见图8)相互作用,在重力沿供墨通道推送墨棒时保持墨棒在供墨通道内的取向和配合。这种拐角引导部件80的相互作用限制了位于供墨通道中的墨棒30在与输送方向F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这种对墨棒在非输送方向上相对移动的限制,防止了墨棒的转动及歪斜,这些动作都可能造成堵塞和/或与熔墨板的不正确对齐。此外,使用位于墨棒突出拐角的引导部件能使得墨棒侧面的面积/周长较大的区域具有能容纳彩色和系列键合特征排列的空间。拐角引导部件可被描述为沿着墨棒角边,从前端面延伸到尾端面,这种描述倾向于包括非直线外形并且任意长度的全部或部分以及一段长度可以是中间的一段或者是从前后端面向外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拐角引导部件80包括至少部分沿墨棒平行于输送方向的角边伸延的突起。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每个角上都具有一拐角引导部件80,尽管应用的时候可能只使用一个、两个或者三个角上的拐角引导部件80。当仅使用两个引导部件时,它们理想的位置应当是墨棒的两个斜对角,尽管可以是位于对边,因此对角关系同时包括两种关系。这样,墨棒30与供墨通道28之间的接触便可以控制,而且接触分布更均匀,从而允许供墨通道与墨棒之间的低阻尼摩擦阻力并减小了二者之间因尺寸不匹配而受到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供墨通道,墨棒体不会变得倾斜。墨棒与供墨通道能恰当地对齐,墨棒就能按照需要的姿势和对齐精度与熔墨板32接触。墨棒与熔墨板之间恰当地对齐使得墨棒的熔融更加均匀。均匀熔化减少了每个墨棒尾端未融化碎片的形成。这种未熔化碎片能通过供墨通道的熔融端与熔墨板之间的间隙33滑出。这种碎片会干扰打印机特定部分的正常功能,或者进入不同颜色墨的蓄墨池引起墨颜色的混合。
图8是图3和图5所示竖直供墨通道28的截面图。按照前面的描述,在竖直或近似竖直的墨装载装置中,依靠重力来推动墨棒沿着通道从插入端移动到熔融端。重力供墨系统也可以增加一些附加的轻推手段,如震动、小的扰动、气喷或者其它可行的手段用以在变化的方向和环境(失去拐角导向,重新定位时掉落,温度升高,墨棒损坏或者类似的情形)中保证供墨的可靠性。尽管考虑到重力供墨可能要包括上述附件,但在这些例子中重力是主要的推动力,而在理想状态下重力能提供全部的推动力。供墨通道包括引导单元104,其与墨棒30的引导部件80相互作用以便将墨棒限制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供墨通道的引导单元由拐角凸起组成,该凸起部份延伸于供墨通道与输送方向F大致平行的整个长边。墨棒30的每个拐角引导部件80对应一对引导单元104。对应每个拐角引导部件80的每对导轨或引导单元104限定一大致容纳该拐角引导部件80的空间。供墨通道的引导单元104形成的空间的互补形状允许墨棒体的拐角引导部件80与墨棒供墨通道28的供应通道引导单元40之间滑动配合,从而在允许墨棒30沿着供墨通道通过的同时限制墨棒的偏移和转动。供墨通道的拐角引导单元104可以与供墨通道制成一体。墨装载装置引导部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V轨形、拱形、周线形或者分段轨等等。
尽管墨棒的拐角引导部件80表现为若干凸起,但是引导部件也可以有其它形状。例如,如图9所示,拐角引导部件80’可以由沿着墨棒30’的整个拐角延伸的插口组成。引导部件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应当与墨装载装置的互补导轨或单元相互配合。图10也显示了一种用于引导墨棒的供墨通道的实施方案,其具有从供墨通道拐角延伸出来的引导单元104’,所述引导单元104’与插入的拐角引导部件滑动配合,来保持墨棒在供墨通道中的方位。还可以预知其它形式的墨棒拐角引导部件,如与墨装载装置的互补引导特征相接触的被削的或者变平了的墨棒拐角引导部件。可以预期单独的、突出于拐角(可能是非对称的)的引导部件,其形状有利于充分抑制墨棒不受限制的过度偏离轴线的移动,尽管可能不是理想情形,但它仍提供了一种也许是人们所需要的选择。
拐角引导部件80可以与墨棒上的任何键都相互独立。例如,供具有不同平台和不同模式的打印机使用的墨棒之上的拐角引导部件可以是不变的。该引导部件的形状能适应不同打印机的墨装载装置的所有键合开口。对能同样跨越多个平台的拐角引导部件的使用,使得各种打印机中能使用大致一样的供墨系统。独立的颜色和系列键(详述如下)使得键合结构的改变和删减不对墨装载装置的基本轮廓造成影响。改变墨棒上的键合配置需要改变键合板的形状以适应该键合配置,但不需要改变墨装载装置的内部构造,如供墨通道的轮廓。由于某些墨棒存在尺寸及工艺限制,需要将其边颜色或键合结构部分或者全部延伸到拐角引导部件之中。这种情况下,两种结构同时出现并独立起作用,但彼此相邻。
当墨棒的拐角引导部件和/或键合结构模式(尺寸和位置)对称时,为了防止错误插入,墨棒可以包括如图11所示的定向结构84。所述定向结构84由墨棒上变形的拐角引导单元构成。可采用适合的方式修改拐角引导单元,以便将墨棒顺利插入正确的供墨通道。例如,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定向结构84由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拐角引导单元的引导单元80构成。键合板包括允许唯一的拐角引导单元插入的互补形状部分,使得墨棒在插入前就可以正确定向。
墨棒可以包括键合结构88,其与键合板26的键合开口24A、24B、24C、24D配合作用,可以保证只有对应于某一供墨通道的墨棒能插入该供墨通道。键合结构88包括特制的预定尺寸、外形及在墨棒体外表面所处位置的特征,其至少分布在与墨装载装置的插入方向L大致平行的外表面的部分长度上。在所述特例中,插入方向L和输送防线F大致平行,墨棒的键合结构88包括凸起或者脊状结构,该凸起或脊状结构沿平行于墨装载装置的输送方向F的方向从墨棒的顶面延伸到底面。然而,键合结构也可以包括插入特征,例如,凹口和槽口。键合结构88的形状和位置与形成在键合板上键合开口24周边的相应键90是相配的。
用于打印机的每个颜色的墨棒都具有在墨棒周边上的一个或多个键合结构的独特排列,以便为该特定颜色的墨棒形成独特的截面形状。键合板26中键合开口24的形状与墨棒30上键(由键合结构70构成)的形状共同作用,使得每个供墨通道只能插入特定颜色的墨棒。多个墨棒由各种颜色的多个墨棒成,所述墨棒具有为各色墨棒设计的独特的键排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以对多个多色墨棒中不同颜色的墨棒进行区分的键合结构88设置在每个墨棒的同一边。对应于墨装载机构中的一个键合开口(与供墨通道有关)相对于另一个键合开口渐进布置的方式,位于墨棒周边的键合结构的位置也为相应的渐进布置。
参照图12,其示出了实现多个墨棒装置中渐进的键合配置的实施方式,该多个墨棒为图2和3所示的墨装载装置而设计,所述墨装载装置的插入方向L和输送方向平行。在该实施方式中,键合结构88A-D的渐进方向与供墨通道的取向平行。因此,对应第一供墨通道28A的墨棒30A包括键合结构88A,该键合结构88A相对于其他墨棒30B-D的键合结构88B-D位于最左端。对应第二供墨通道28B的墨棒30B包括位于第二左端的键合结构88B,以此类推。图13示出了用于图4和5所示的墨装载装置的渐进的键合配置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案中,插入方向L和输送方向F不同。键合结构包括沿与插入方向L大致平行的顶面54分布的插槽。。与图12所示的结构类似,对应第一供墨通道28A的墨棒30A包括键合结构88A,该键合结构88A相对于其他墨棒30B-D的键合结构88B-D位于最左端。对应第二供墨通道28B的墨棒30B包括位于第二左端的键合结构88B,以此类推。
尽管显示的键合结构88A-D排列在与供墨通道的方向大致平行的周长部分,图10中的渐进键合配置也可以被布置在墨棒的与插入方向L大致一致的任何一侧上。例如,图14显示了一种渐进键合配置,其中的键合结构具有垂直渐进取向。在该垂直渐进方向上,键合结构被沿着周长部分或表面依次布置,所述周长部分或表面与供墨通道的左右排布方向大致垂直。例如,如图14所示,键合结构被沿着侧表面依次布置,所述键合结构具有与供墨通道的从左到右依次排布的位置相对应的键合结构88的各依次位置。当墨棒平行于供墨通道取向的周长部分较窄,以致不能象图12和13所示的方式安排渐进键合配置时,上述垂直渐进取向是有用的。
键合结构88的单面布布和键合结构的依次布置有利于提高用户对键合配置的熟悉度,以便进一步确保将墨棒装入适合的供墨通道。例如,打印机的操作者能通过将键合结构的位置与相应的键合板中键合开口的位置进行关联,将墨棒配合到打印机的特定供墨通道中。
以类似于颜色键合配置方案的方式,一个或者多个系列键94将配合提供系列区别特征,以确保仅适合如图12所示的某特定打印机的墨棒能插入该打印机。因此,针对某特定打印机的多个墨棒可能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键94,如图12所示,该装置中各墨棒上键的位置相同。针对不同打印机的多个墨棒可包括形成于各个墨棒上特定位置处的一个或者多个键94,多个墨棒内各墨棒上键的位置分布是一样的,但与适用于其他打印机的墨棒上键的位置不同。在体现共有侧面颜色键合的实施方式中,墨棒最多能有三个侧面包括系列键合结构,从而允许打印机平台和模式之间具有大的区别。此外,颜色键合合结构88与系列键94可以各自独立,所以,在不影响系列键的形状和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对颜色键合合结构进行修改和删减,同样也可以在不影响颜色键合合结构的形状和操作的前提下对系列键进行修改和删减。因此,适用不同打印机的相同颜色的墨棒可以具有相同的颜色键合形状和不同的系列键形状状。相反地,适用于相同打印机的不同颜色的墨棒可以具有相同的系列键形状状和不同的颜色键合形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系列键合配置包括“单向”或兼容键特征以适应不断改进的的产品的不同。例如,世界市场中营销途径、价格及色表的偏好等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多种型号或规格的墨同时出现在市场上的情形。因此,墨棒可能具有大体上相似的形状,但事实上却由于如下因素的影响,可用于不同的相变墨打印系统中,所述因素如:生产日期和产地;由规章和传统导致的包括化学和颜色成份的地域差异;或者特殊的市场需求,例如所销售的墨与合同供应墨的不同,北美市场与低价市场的不同,欧洲的彩色墨装载装置与亚洲的墨装载装置的不同等等。基于营销途径、墨规格及地域规章等因素,包括兼容键的系列键被配置成可确保适用于一个或者多个相变墨打印平台的墨棒的结构仅能在这些打印平台中使用。例如,一种规格适应于第一系列打印机的墨也可兼容于第二系列打印机,但针对第二系列打印机设计的墨却不与第一系列打印机兼容。类似地,针对北美市场的墨棒可与所有的打印平台兼容,但是供低端市场的墨棒不能在北美的打印平台上应用。这种单向键调节作用的灵活性使得多种产品使用同一种墨,同时适当地阻止其在一些非目标模式下使用,例如,便于将高市场价位的墨用于较新的模式,同时阻止较新模式的低市场价位的墨应用于较早的模式。单向或者兼容键合结构由同色墨棒的形状加以定义,这些墨棒的形状非常相似,但在对应于键合板插入孔方面不同,这样,兼容键造成的尺寸和轮廓的区别就使得形状不同但是相似的墨棒被接受或者被选择性排除。尽管借助拐角引导墨棒的形状及单侧颜色键合能方便的描述单向键,但这一概念可以拓展到任何形状的墨棒以及任何形状或重力取向的墨装载装置。单向或者兼容键不是用来区别不同颜色的墨棒,而是用来决定同一色条用于不同的打印模式或用于模式改变后的打印机时,是被接受还是被排除。
兼容键可以通过改变系列键的某一特征并调整相应的键合板使键合开口适应该系列键的改变而形成。墨棒的形状,包括引导特征和键合结构,除了该系列键的改变之外可以是一致的。例如,在使用两个打印平台的情况下,区别在于适用于第一平台的墨棒可以被第二平台兼容而适用于该第二平台的墨棒不能在该第一平台中使用。如图15所示,第一系列键94E同时包括在具有相同尺寸、形状和位置的两种型号的墨棒30E、30F上。第二系列键94F包括在墨棒30F上但不包括在墨棒30E上。参考相应的插入孔24E、24F,通过在插入孔24F上形成互补的键形状94F,系列键94F被键合板24F容纳,因此墨棒30E和墨棒30F都能通过该插入孔24F插入。相反地,墨棒30F不能通过插入孔24E插入,因为它不包括与墨棒30F的第二系列键94F适配的互补结构98F。在图15和其他图例所示实施方式中,键特征包括凸起,尽管可以采用包括插入特征在内的其它任意适合的特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兼容键可以通过改变系列键的几何特征而形成,例如,在的突出结构的情况下,改变键的宽度。受限多的墨棒可具有宽而大的键特征,而受限小的墨棒可具有形状相似且较小的特征或者能被处在相同位置的较大特征所覆盖的特征。墨棒在键合板的某插入孔中的穿行受到键合板插入孔的互补结构的尺寸的变化控制。例如,如图16所示,墨棒30G和30H在各自相同的位置包括键特征94。其中,墨棒30H上的键特征94H比墨棒30G上的特征94G宽。再看图16所示与之对应的键合板26,键合板26G包括具有窄缝98G的插入孔24G,其被构造成允许墨棒30G通过但不允许墨棒30H通过。键合板26H包括具有宽缝98H的插入孔24H,其被构造成允许墨棒30G和30H通过。墨棒键特征和键合板的对应的键特征的结构可具有大于第二种构造的墨棒及键合板相应部位尺寸的尺寸,这样,第一和第二构造中的墨棒能配合通过第一种构造的键合板的插入孔,但是只有第二种构造的墨棒能配合通过第二种构造的键合板的插入孔。虽然所述的键特征可以是凹槽或者凸起,但较大的尺寸对墨棒键特征的某方向的尺寸产生影响,当尺寸较大时,单向键的排他效果才得以实现。例如,较大的尺寸可以应用于凸起状的键特征特征本身的宽度,或在凹槽状的键特征特征边提供一区域。后者凹槽状的键特征特征较窄。
兼容键还可以通过改变键特征特征的数目和/或键特征的几何特征,或者改变墨棒的一个或多个尺寸或改变任意上述组合而形成。此外,在墨棒的颜色键合位于墨色单侧的实施方案中,最多可以有三个侧面用以布置兼容键。通过改变键特征的数目和/或特征,兼容键可以不受两种打印平台的区别的限制。因此,单向兼容键的许多组合使得其可应用于更广泛的可匹配和不可匹配的装置上。其它尺寸差别也能用来形成单向键,例如,墨棒与插入方向垂直的长度尺寸,两个形状几乎一致的墨棒,其微小的区别仅在于墨棒二在长度上大于墨棒一。例如,如图18所示,墨棒30M与墨棒30N在形状上大致相同,只是墨棒30M的X尺寸小于墨棒30N的X’尺寸。因此,墨棒30M能通过插入孔24M和24N插入。墨棒30N能通过插入孔24N插入,但是,由于具有较大的尺寸X’,墨棒30不能由插入孔24M插入。
图17是的图解示意图,示出了用于三个打印平台的、由系列兼容键的不同几何特征及数目变化组成的兼容键合配置的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墨棒30J、30K和30L可以插入键合开口26L。墨棒30J和30K可以插入键合开口26K,而只有墨棒30J可以插入键合开口26J。可以推断,通过改变墨棒三个侧边的键特征的数目、位置及形状,可以扩展兼容键合结构的组合。
图15和17所示的系列键和兼容键合配置的典型实施方案,可合并到适用于图2和3所示的插入方向L和输送方向F平行的墨装载装置中使用的墨棒上。因此,键特征被表示为在与插入和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沿墨棒表面的纵向延伸。然而这些配置可以以相似的方式在图4和图5所示的墨装载装置上形成,在图4和图5所示的墨装载装置中,插入方向和输送方向不同,只要键特征沿墨棒表面的延伸方向与墨装载装置的插入方向大致一致即可。

Claims (4)

1.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所述墨棒包括:
第一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且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以及第二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但不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
其中除结构不同之外,第一和第二墨棒的形状大致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墨棒,其特征在于,第二墨棒在与第一和第二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墨棒相应方向上的尺寸。
3.多个相变墨成像装置,所述多个相变墨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包括具有插入孔的墨装载装置,插入孔被构造成接收第一墨棒结构和第二墨棒结构;
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包括具有插入孔的墨装载装置,插入孔被构造成接收第二墨棒结构,但不接收第一墨棒结构;
其中第一和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插入孔除构造不同外,其形状大致相同。
4.一种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的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墨棒,第一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且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以及
形成第二墨棒,第二墨棒被构造成能插入第二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但不能插入第一相变墨成像装置的墨装载装置的插入孔。
CN2007101596750A 2006-11-07 2007-11-06 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及其成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593,971 US7810918B2 (en) 2006-11-07 2006-11-07 One way compatibility keying for solid ink sticks
US11/593971 2006-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843A true CN101181843A (zh) 2008-05-21
CN101181843B CN101181843B (zh) 2011-04-13

Family

ID=3907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96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843B (zh) 2006-11-07 2007-11-06 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及其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10918B2 (zh)
EP (1) EP1920936B1 (zh)
JP (1) JP5009753B2 (zh)
KR (1) KR101386492B1 (zh)
CN (1) CN101181843B (zh)
BR (1) BRPI0704134B1 (zh)
DE (1) DE602007002604D1 (zh)
MX (1) MX200701382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1963B2 (en) * 2006-08-01 2009-12-1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solid ink stick with coded mark
US7837317B2 (en) * 2008-02-15 2010-11-23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witness mark
US8814336B2 (en) * 2011-12-22 2014-08-26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configuration
US8777386B2 (en) * 2012-10-17 2014-07-15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having identical identifying features on a plurality of edges
US8727478B2 (en) 2012-10-17 2014-05-20 Xerox Corporation Ink loader having optical sensors to identify solid ink sticks
US9272525B2 (en) * 2013-09-11 2016-03-01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bubble formation in solid inkjet printer ink flow path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240A (en) * 1971-01-25 1973-03-27 R C Spain Cylinder lock
US5223860A (en) * 1991-06-17 1993-06-29 Tektronix, Inc.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hase change ink to an ink jet printer
JPH07271887A (ja) * 1994-03-29 1995-10-20 Sony Corp Idマーク検出装置
US5734402A (en) * 1996-03-07 1998-03-31 Tekronix, Inc. Solid ink stick feed system
US5917528A (en) * 1996-09-05 1999-06-29 Tektronix, Inc. Solid ink stick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56294A (en) 1998-04-21 2000-05-02 Caterpillar Inc. Self-energizing one piece seal
US6075341A (en) * 1999-02-17 2000-06-13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pack charging system for a power tool
US6065394A (en) * 1999-03-05 2000-05-23 Gelderman; John F. Easily cleanable folding pan
JP2001076819A (ja) * 1999-09-06 2001-03-2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装置および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装置用外部記憶装置
US6755517B2 (en) * 2002-04-29 2004-06-29 Xerox Corporation Alignment feature for solid ink stick
US6672716B2 (en) * 2002-04-29 2004-01-06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le portion solid ink stick
US6874880B2 (en) 2002-04-29 2005-04-05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identifiable shape
US6893121B2 (en) * 2002-04-29 2005-05-17 Xerox Corporaton Solid ink stick set identification
US6719419B2 (en) * 2002-04-29 2004-04-13 Xerox Corporation Feed channel keying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US6722764B2 (en) * 2002-04-29 2004-04-20 Xerox Corporation Feed guidance and identification for ink stick
US6840612B2 (en) * 2002-04-29 2005-01-11 Xerox Corporation Guide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US6761443B2 (en) * 2002-04-29 2004-07-13 Xerox Corporation Keying feature for solid ink stick
US6840613B2 (en) * 2002-04-29 2005-01-11 Xerox Corporation Guide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US6543867B1 (en) * 2002-05-30 2003-04-08 Xerox Corporatio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6709094B2 (en) * 2002-05-30 2004-03-23 Xerox Corporatio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7104635B2 (en) 2002-05-30 2006-09-12 Xerox Corporatio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20050151814A1 (en) 2004-01-12 2005-07-14 Xerox Corporation Guide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CA2504966C (en) * 2004-04-29 2009-03-10 Xerox Corporation Keying elements for solid ink loa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09753B2 (ja) 2012-08-22
EP1920936A1 (en) 2008-05-14
JP2008114597A (ja) 2008-05-22
EP1920936B1 (en) 2009-09-30
DE602007002604D1 (de) 2009-11-12
MX2007013828A (es) 2009-02-13
CN101181843B (zh) 2011-04-13
KR101386492B1 (ko) 2014-04-17
KR20080041574A (ko) 2008-05-13
BRPI0704134A (pt) 2008-07-01
BRPI0704134B1 (pt) 2018-03-13
US20080122913A1 (en) 2008-05-29
US7810918B2 (en) 2010-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843B (zh) 用于相变墨成像装置中的多个墨棒及其成形方法
US6840613B2 (en) Guide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EP1366915B1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6543867B1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7137691B2 (en) Multiple segment keying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EP1366913B1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EP1366916B1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US6739713B2 (en) Guide for solid ink stick feed
EP1967368B1 (en) Solid Ink Stick with Reversible Keying and Interlocking Features
US6719413B2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KR101336675B1 (ko) 경사면을 구비한 고형 잉크 스틱
JP2003312013A (ja) ソリッドインクスティック
GB2316657A (en)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having guide ribs
EP1366917B1 (en) Load and feed apparatus for solid ink
CN101181846B (zh) 相变喷墨打印机的固体墨棒组及输送系统
TWI324561B (en) Print cartridge with interconnect circuit
US20080136882A1 (en) Solid ink stick chute for printer solid ink transport with mating solid ink stick chute
US7857440B2 (en) Visual identification of solid ink sticks
US20080117266A1 (en) Transport system for solid ink for cooperation with melt head in a printer
US8016403B2 (en) Solid ink stick with visual orientation indicator
US20090207221A1 (en) Method of reconfiguring ink sticks
US20100026768A1 (en) Ink loader with adjustable insertion openings
JPH1034960A (ja) インクペレット
JPH1034957A (ja) インクペレット
JPH1034962A (ja) インクホル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