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2909B -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909B
CN101592909B CN2008101750071A CN200810175007A CN101592909B CN 101592909 B CN101592909 B CN 101592909B CN 2008101750071 A CN2008101750071 A CN 2008101750071A CN 200810175007 A CN200810175007 A CN 200810175007A CN 101592909 B CN101592909 B CN 101592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aster component
developer roll
drum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5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909A (zh
Inventor
菅野一彦
吉野靖史
大庭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92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9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该盒包括:感光鼓;鼓单元;显影单元;鼓和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第一和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通过在安装处理盒的状态下分别由第一和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第一和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该定位部分处,并相对安装方向分别设在鼓单元的下游和上游侧;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第一和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旋转力接收部分接收力或当间隔力接收部分接收力时,分别通过在该状态下抵靠到第一和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鼓单元旋转,并相对安装方向分别设置在鼓单元的下游和上游侧。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和采用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指的是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实例,可以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等。
“处理盒”指的是其中成一体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处理装置(更具体地,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的盒,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处理盒还指其中成一体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更具体地,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之中的至少一个)的盒,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此外,处理盒还指其中成一体地设有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显影设备)的盒,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在采用电子照相成像工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中,经常使用处理盒系统,即将电子照相感光鼓和一个或多个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鼓处理装置布置在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内的盒中的系统。处理盒系统能让用户自己(即无需依赖维修人员)执行普通的维护操作。于是,采用处理盒系统可在操作效率方面显著改进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因此,处理盒系统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中广泛使用。
粗略而言,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如下:将来自激光器、LED、普通光源等的光束投射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同时根据与待形成图像相关的信息进行调制。当光束投射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时,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设备显影。然后,感光鼓上被显影的静电潜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得到打印件(复制件),即具有期望图像的记录介质。
作为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精确定位诸如上述的处理盒的结构设计之一,已知以下的一种设计。就是说,位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左右侧板中的每个都设有用于定位感光鼓的凹槽(凹部)。另外,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设有位于主组件的左右两端处的一对弹簧,每端一个弹簧,以将设置在感光鼓的纵向上的两端处的一对轴承保持压在相应侧板的凹槽(凹部)的表面上。通过使这对轴承一对一地保持压在侧板上,保持该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精确定位。另外,当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设置在上述弹簧中的每个处的突起与相应的轴承接触,由此被处理盒所施加的压力旋转。然后,一旦轴承跨在突起上,则突起将轴承压在上述凹槽(凹部)的表面上。另外,设置在盒的鼓单元上的限制部分与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相应部分接合,由此防止感光构件单元进一步运动。另外,处理盒被向上压(美国专利No.6,681,088)。
期望甚至在组合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情况下,例如上述情况下,与按照现有技术的处理盒相对于按照现有技术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定位同样精确地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该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与该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处理盒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而且还可以相对于主组件可靠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与该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处理盒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而且还与按照现有技术的工艺相比,在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精度水平方面高得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与该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处理盒甚至当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与该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处理盒甚至当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与其感光鼓分离的力时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涉及一种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并提供甚至当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处理盒,还提供与上述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涉及一种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并提供甚至当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与其感光鼓分离的力时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的处理盒,还提供与上述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涉及一种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并提供甚至当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也可以精确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的处理盒,还提供与上述处理盒相容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鼓旋转力施加部分、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以及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单元;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辊用于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同时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可摆动地与所述鼓单元联接;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鼓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显影辊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的前端;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接收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间隔开的施加力;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
本发明确保了甚至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
在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精度水平方面,本发明对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进行了改进。
根据本发明,甚至当处理盒在处于主组件中的同时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力时,该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
根据本发明,甚至当处理盒在处于主组件中的同时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与其感光鼓分离的力时,该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根据本发明,甚至当处理盒在处于主组件中的同时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力时,甚至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根据本发明,甚至当处理盒在处于主组件中的同时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与其感光鼓分离的力时,甚至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根据本发明,甚至当处理盒在处于主组件中的同时正在从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力时,甚至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以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在结合附图考虑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出的说明时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示意图,示出了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盒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立体图,用于其的一个盒将要插入其中。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盒的外部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所设的用于相对于主组件定位处理盒的结构部件、以及主组件所设的用于对处理盒加压的加压机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位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后端处的盒定位组件和盒加压机械组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7是位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前端处的盒定位组件和轴承加压机构的详细立体图。
图8是从主组件的右侧看到的位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后端处的轴承加压机构(组件)的示意图,示出了该机构的盒加压操作。
图9是从在安装盒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看到的位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下游端处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示出了该机构的盒加压操作。
图10是从主组件的左侧看到的位于前端处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示出了该机构的盒加压操作。
图11是从上游侧看到的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上游端处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示出了该机构的盒加压操作。
图12是示出箭头标记P1和P2所示方向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这些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和50c由轴承加压构件83和93加压。
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盒的外部立体图。
图14是处理盒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俯视图。
图15是处于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成像位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盒以及与盒的感光鼓接触的显影辊的示意剖视图。
图16是处于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成像位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盒以及与盒的感光鼓保持预设量距离的显影辊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显影辊支撑部分的示意图,示出了该部分的结构。
图18是第一实施例的盒的显影辊联接件和联接轴承45的分解视图。
图19是第一实施例的盒的显影辊联接件的剖视图。
图20是第一实施例中盒的联接件以及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联接件的立体图。
图21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驱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联接件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发生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23是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联接件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发生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24是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联接件在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发生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25是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联接件在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发生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26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盒的外部立体图。
图27是描述第三实施例中的盒的联接件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发生的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以下将简称为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将简称为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100具有四个盒隔间22(22a-22d)(图3),四个盒一个对应一个地安装在四个盒隔间22中。四个盒隔间22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直线上串列并置。待一个对应一个地安装在四个盒隔间22中的盒7(7a-7d)分别设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1a、1b、1c和1d);每个盒7设有一个感光鼓1。
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鼓1(下文将称之为感光鼓1)由驱动构件(未示出)在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驱动。每个处理盒7设有多个处理装置,更具体地,处理感光鼓1的清洁构件6(6a、6b、6c或6d)和充电辊2(2a、2b、2c或2d)。处理装置以与以上所列顺序相同的顺序布置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附近。清洁构件6清洁在从感光鼓1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显影剂(其之后可称为显影剂)。充电辊2对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均匀充电。处理盒7还设有利用调色剂显影上述静电潜像的显影单元4(4a、4b、4c或4d)。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附近还设有扫描单元3和中间转印带5。扫描单元3通过将激光束投射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同时根据与待形成图像相关的信息调制激光束,而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中间转印带5是这样的带,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不同颜色的四个调色剂图像顺序分层转印到该带上。感光鼓1、清洁构件6和充电辊2一体成为鼓单元26。鼓单元26和显影单元4结合而构成处理盒7(以下将简称为盒7),该盒7由用户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00a中。
中间转印带5绕驱动辊10和张紧辊11伸展,由此由这两个辊10和11悬挂。在中间转印带5所形成的回路内有四个初级转印辊12(12a-12d)。初级转印辊12a-12d定位成与感光鼓1a-1d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5分别夹在初级转印辊12a-12d与感光鼓1a-1d之间。由偏压施加装置(未示出)对转印带5施加转印偏压。
当调色剂图像在沿箭头标记Q所示的方向运动的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形成时,通过对初级转印辊12施加正偏压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正沿箭头标记R所示的方向上循环运动的中间转印带5上。除了显影单元所用的调色剂,相同的成像操作在四个处理盒中顺序执行。结果,四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层沉积在中间转印带5上并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15。
与在每个处理盒中执行的上述成像操作同步地,一张记录介质S(以下将简称为记录介质S)通过由片材供给装置13、一对对齐辊17等构成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供给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并在其中传送。片材供给装置13具有片材供给盒24、片材供给传送辊8和一对片材传送辊16。片材供给盒24存储多张记录介质S。片材供给传送辊8将一张记录介质S供给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并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传送记录介质S,或者将多张记录介质S依次供给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并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传送记录介质S。片材供给盒24可以在向前方向上拉出设备主组件100a。当记录介质S由片材供给传送辊8供给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其由分离垫9压在辊8上。于是,如果两张或更多张记录介质S一起从片材供给盒24拉出,仅有与辊8接触的记录介质在通过辊8和垫9的组合与其余部分分离的同时被传送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基于摩擦的单面分离方法)。
当片材S由片材供给装置13传送到设备主组件100a内时,其由这对对齐辊17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15。在二次转印部分15中,对二次转印辊18施加正偏压。结果,中间转印带5上的四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正被传送通过二次转印部分15的片材S上。
定影部分14是设备主组件的定影装置。它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一部分,并通过对片材S和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定影带14a是筒形的。其由带引导构件(未示出)引导,该带引导构件设有结合到带引导构件的发热装置例如加热器。定影带14a保持压在压辊14b上,形成定影压合部,从而在定影带14a和压辊14b之间保持预设量的接触压力。
在通过四个成像部分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将片材S传送到定影部分14,并在受热和受压的同时传送通过定影压合部,即通过定影带14a和压辊14b之间的界面。结果,片材S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之后,片材S由一对排出辊19排出到输送盘20中。
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被清洁构件6移除。所移除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感光构件单元26(26a-26d)中的移除调色剂室中。
在二次转印(即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中间转印带5上残留的调色剂被转印带清洁装置23移除。所移除的调色剂被传送通过废调色剂传送通道(未示出),并回收到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端部中的废调色剂回收箱(未示出)中。
(盒)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盒。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7在与成像设备100的前面板平行的平面处的剖视图。在盒7中有调色剂t。附带提及,分别对应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t的盒7a、7b、7c和7d结构相同。
每个盒7由鼓单元26和显影单元4构成。鼓单元26具有感光鼓1、充电辊2(充电装置)和清洁构件6(清洁装置)。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显影装置)。感光鼓1由鼓单元26的框架27可旋转地支撑,其中一对轴承置于鼓单元框架27和感光鼓1之间。轴承将在后面描述。感光鼓1通过从马达(未示出)传递到鼓单元26的驱动力与成像操作的进程同步地旋转驱动。
如前所述,充电辊2和清洁构件6位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附近。当残余调色剂(即残留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调色剂)被清洁构件6移除时,其落入用于移除残余调色剂的调色剂室27a中。鼓单元框架27装有一对可在箭头标记D所示的方向上运动的充电辊轴承28,该方向与感光鼓1的轴线和充电辊2的轴线重合。充电辊2的轴2j由这对充电辊轴承28可旋转地支撑。另外,轴承28由一对充电辊加压构件49保持压向感光鼓1。
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和显影单元框架31。显影辊25在箭头标记B所示方向上与感光鼓1接触着旋转。显影单元框架31在盒7的纵向上的两个端壁装有一对显影辊轴承构件32(32R和32F),一个端壁上一个。显影辊25由显影单元框架31(轴承构件32)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单元4还设有位于显影辊25的周边表面附近的调色剂供应辊34和显影刀片35。调色剂供应辊34在箭头标记C所示方向上与显影辊25接触着旋转。显影刀片35用于调节显影辊25上调色剂层的厚度。另外,显影单元4设有调色剂传送构件36,该调色剂传送构件36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的调色剂存储部分31a中,并在搅动调色剂存储部分31a中的调色剂的同时将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供应辊34。
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轴承构件32R和32F(以下将简称为轴承构件32R和32F)分别设有孔32Rb和32Fb。显影单元4连接到感光构件单元26,一对轴(连接销)37(37R和37F)装入轴承构件32R和32F的上述孔32Rb和32Fb中,使得显影单元4可在箭头标记A所示方向上绕轴(连接销)37旋转运动。显影单元4由一对压缩弹簧38保持加压。于是,在成像操作期间,通过压缩弹簧38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
(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结构布置)
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设备主组件中使得可以将盒7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部分。
图3是当盒7a将要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设备主组件100a的立体图。附带提及,本实施例中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方向是箭头标记F所示的方向,该方向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就是说,设备主组件100a构造成使得盒7在图1的前后方向上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插入,并且还使得盒7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
参照图3,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前盖21,该前盖21附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面板并能够向前可旋转地打开。当前盖21打开时,露出分别容纳四个盒7(7a-7d)的四个盒隔间22(22a-22d)。四个盒隔间22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直线上串列并置。每个盒隔间22设有第一盒导向件80(80a-80d)和第二盒导向件81(81a-81d)。第一盒导向件80和第二盒导向件81分别位于盒隔间22的顶端和底端,并从盒隔间22的前端延伸到盒隔间22的后端。相应地,盒7设有盒导向突起29(盒7中引导盒进入或退出盒隔间22的第一部分)和盒导向肋30(盒中引导盒进入或退出盒隔间22的第二部分)。如果必须将盒7安装到盒隔间22中,则盒7将在箭头标记F所示方向上被推动,其中盒7的盒导向突起29和盒导向肋30与盒隔间22(设备主组件100a)的第一盒导向件80和第二盒导向件81对准。
在盒7插入盒隔间22的方向上,盒7的上述盒导向第一部分29(突起)位于盒7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其位于盒7的顶部。盒7的盒导向第二部分30(肋)位于盒7的底部处,并从盒7的前端延伸到后端。
当盒7插入到盒隔间22中远到足以使盒7的前端到达盒隔间22中的预设点时,盒7中分别位于盒7的前端和后端处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50a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由此使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这结束了盒7的安装。
当用于旋转盒7中的感光鼓1、显影辊25等的旋转力被传递到盒7时,其使盒7旋转运动。于是,为了防止盒7被该力旋转移动,盒7设有突起27b(盒旋转限制部分)(图4)和凹槽27c(第二盒旋转限制部分)。突起27b位于盒7沿盒安装方向F的前端壁的朝外表面上,并向平行于盒安装方向F的方向(盒前进方向)上的下游延伸。凹槽27c位于盒7的底表面的前端部中。其横截面为U形。另外,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突起92c(图5)和孔82b(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图5)。突起92c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壁的朝内表面上,并垂直向设备主组件100a内突出。孔82b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壁的一部分并且横截面是细长的。当盒7运动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中时,盒7的突起27b装配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孔82b中,并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突起92c装配到盒7的凹槽27c中。
后面将详细描述当驱动力传递到盒7时如何防止盒7旋转运动。
如上所述,盒7的盒导向突起29位于盒7的顶表面上,并位于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盒7前进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方向上的前端处。盒7的盒导向肋30位于盒7的底表面上,并从盒7的前端延伸到后端。另外,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突起29和肋30位于感光鼓1的同一侧。
于是,盒7在前进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保持稳定。
后面将详细盒7中和设备主组件100a中与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相关的部分的结构。
(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定位盒的结构布置和保持对盒施压的结构布置)
下面将参照图4-7描述用于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盒7的结构布置、以及用于将盒7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并将盒保持压在其上的结构布置。图4是盒7的外部立体图,图14是盒7的俯视图。
参照作为图7的外部立体图的图4,盒7所具有的感光鼓1通过一对轴承40和50可旋转地支撑在其旋转轴的纵向上的两端处,每一端处一个轴承,这对轴承分别牢固附装到鼓单元框架27的前壁和后壁。
参照图4和14,盒7中位于盒7后端(即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前进的方向上的前端)处的轴承40具有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其具有部分40a1和40a2),该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是轴承40的顶表面的一部分。更具体地,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其具有部分40a1和40a2)即轴承40中用于将盒7的后侧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的第一部分是轴承40的呈弧形横截面的周边表面的朝上部分的一部分。轴承40是鼓轴承载第一构件,并在感光鼓1沿感光鼓1的轴向方向上的纵向两端之一处支撑感光鼓1。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盒前进方向上,轴承40位于盒7的下游端处。
轴承40还设有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该部分由后面将描述的轴承加压构件83(加压构件,上推构件)(图5)压迫。轴承40的部分40b位于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下方。
附带提及,上述盒前进方向指当用户将盒7安装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盒7前进进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方向。就是说,盒前进方向与上述盒安装方向F相同。
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由两部分构成,即分别位于感光鼓1的轴线I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40a2(图14)。轴线I是感光鼓1的轴线,其平行于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就是说,轴线I平行于盒7的纵向方向。换言之,盒7设有分别位于轴线I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另外,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其将盒的前端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跨越轴线I彼此相对(图14)。
轴承40的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位于感光鼓1沿上述盒前进方向的下游侧。从箭头标记J(图9(c))所示的方向可见,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位于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之间(大致在部分40a1和40a2之间的中点处),其中轴承加压构件83(压力施加第一构件,设备主组件100a的上压构件)在该方向上压在轴承40上。该结构布置确保了当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由轴承加压构件83压迫时,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布置成与轴承捕获部分82a(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第一部分)接触,由此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盒7设有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以确保盒7的前端精确定位并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保持精确定位。但是,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盒7前端处的盒定位部分的数量可以是仅仅一个。
再次参照图4,后轴承40设有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轴承加压构件加压第一部分)用于使轴承加压构件83运动回到其缩回位置。在水平且垂直于盒前进方向的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下面可以简称为加压部分40c)比上述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离盒7的中心更远。在盒前进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位于盒7的下游端壁上,并从端壁垂直地向下游伸出。加压部分40c的顶端部分设有向下突出的突起40d。突起40d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就是说,其具有在盒前进方向上分别位于突起40d的顶点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40e和40f。
也参照图4,后轴承40的周边表面的顶部具有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表面)40h(盒7的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该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h定位成高于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主组件接触第一表面40h是平的并位于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之间。另外,后轴承40设有低于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h的表面40g。另外,后轴承40设有主组件接触表面40i,该主组件接触表面40i是轴承40的另一表面并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当盒7运动进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主组件接触表面40i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壁的向内表面接触,并与其保持接触,以确保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使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并且还确保在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之后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使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保持精确定位。
接着,将描述前轴承50(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由后轴承40支撑的一端不同的另一端处的感光鼓轴承载第二轴承),即在盒前进方向上位于盒7的后端处的感光鼓轴承载构件。前轴承50具有盒7的盒定位第二部分50a(其具有部分50a1和50a2)(图4和14),该盒定位第二部分50a用于在垂直于上述盒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将盒7的前侧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从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看,盒定位部分50a是轴承50的弧形部分的周边表面的顶部,由此是弧形的。前轴承50还设有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当后述盒提升构件93(图5)对前轴承50施加向上的力时该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与设备主组件100a接触。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高于盒定位部分50a。
类似于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上述盒定位第一部分50a具有分别位于感光鼓1的轴线I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盒定位部分50a1(第三盒定位部分)和盒定位部分50a2(第四盒定位部分)。就是说,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跨越轴线I彼此相对(图4)。
在盒前进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位于感光鼓1的下游侧。另外,从箭头标记K(图11(c))所示的方向可见,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位于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之间(大致在部分50a1和50a2之间的中点处),其中在该方向上盒7由轴承提升构件93(主组件100a的盒加压第二构件)提升。该结构布置确保了当对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施加向上的力时,盒定位部分50a布置成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接触部分92a接触,从而使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前轴承50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作为用于将盒7的后侧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的部分。因此,确保了盒7被可靠地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接触部分92a上并保持压在其上。但是,用于定位盒7的后侧的盒定位部分数量可以为仅仅一个。
也参照图4,前轴承50设有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加压构件加压第二部分),用于使盒提升构件93运动回到其缩回位置。在水平且垂直于盒前进方向的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下面可以简称为接触部分50c)比上述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离盒7的中心更远。在盒前进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位于盒7的下游端壁上,并垂直地向下游突出。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顶端部分设有向下突出的突起50d。突起50d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就是说,其具有在盒前进方向上分别位于突起50d的顶点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50e和50f。
也参照图4,前轴承50还具有主组件接触表面(部分)50h(盒接触第二部分:轴承50的盒定位第二部分),该主组件接触部分50h是前轴承50的顶表面的一部分。主组件接触部分50h定位成高于盒定位部分50a。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是平的并位于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之间。另外,前轴承50设有低于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的表面50g。
接着,将描述设备主组件100a的结构中用于精确定位盒7并保持将盒7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的部分。图5是用于描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用于精确定位盒7并保持将盒7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的部分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描述成像设备主组件100a中用于精确定位盒7并保持将盒7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的后部的详细视图。图7是用于描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用于精确定位盒7并保持将盒7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的前部的详细视图。
参照图5,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端和前端处的侧板82和92。侧板92设有开口92b,该开口使得盒7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就是说,正是通过开口92b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更具体地,当通过开口92b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通过上述顶部盒导向件80和底部盒导向件81(图3)在箭头标记F所示方向上将盒7引导进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还通过开口92b将盒7从设备主组件100a移除。这些操作将由用户执行。
参照图6,侧板82具有上述轴承捕获部分82a(其具有部分82a1和82a2),即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40定位第一部分,其用于在垂直于盒安装方向(盒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将轴承40(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侧板82还设有轴承加压构件83(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加压第一构件),用于在由压缩弹簧85产生的压力(弹性力)下将轴承40压向轴承捕获部分82a。该轴承加压构件83用作在来自压缩弹簧85的压力下保持将轴承40(盒7)向上压的构件。轴承加压构件83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轴承加压构件83位于侧板82的轴承40容纳孔的与轴承捕获部分82a相对侧。其具有孔83a,在该孔中装入固定到侧板82的轴84。更具体地,轴承加压构件83构造并附装到侧板82,使得允许其到达轴承加压位置、缩回位置和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是用于保持将轴承40(盒7)压在盒接触部分82a上的位置。缩回位置是该构件运动到其中以消除该构件施加到轴承40(盒7)上的压力的位置。待机位置是对应于盒通道中的预设点的位置。
另外,轴承加压构件83设有盒(轴承)加压部分83b,该部分在轴承加压构件83处于轴承(盒)加压位置时压在轴承40(盒7)上;盒(轴承)加压部分83b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轴承40的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轴承加压构件83还设有用于使轴承加压构件83运动进入缩回位置的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在位置上对应于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设有向上突出的突起83d。突起83d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就是说,其具有在盒前进方向上分别位于突起83d的顶点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83e和83f。在垂直于盒安装方向F的方向上,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比轴承(盒)加压部分83b离孔83a的轴线更远。就是说,在轴承加压构件83的纵向方向上,孔83a的轴线、轴承加压部分83和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按所列顺序布置。
另外,侧板82设有盒位置限制部分86(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位置限制第一部分),用于限制可归因于当轴承加压构件83运动到其缩回位置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盒7的向上运动。盒运动限制部分86由树脂形成,并位于侧板82的轴承捕获部分82a的两个部分82a1和82a2之间。
接着,参照图7,侧板92具有上述盒插入开口92b。另外,侧板92设有盒捕获部分92a(其具有部分92a1和92a2),即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第二部分,其用于在垂直于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将盒7(轴承50)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轴承捕获部分92a的两个部分92a1和92a2位于盒插入开口92b的顶部处。另外,侧板92设有盒提升构件93(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加压第二构件),用于在由拉伸弹簧95产生的力(张力)下将盒7(轴承50)压向轴承捕获部分92a。盒提升构件93定位成高于轴承捕获部分92a。另外,侧板92设有牢固固定到侧板92的轴94,并且盒提升构件93设有孔93a(第二孔93a)。轴94装入孔93a中。盒提升构件93构造并附装到侧板92,使得允许其到达轴承加压位置(轴承加压位置)、缩回位置和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是用于保持将轴承50压在轴承捕获部分92a上的位置。缩回位置是盒提升构件93运动到其中以消除该构件施加到轴承50上的压力的位置。待机位置是对应于盒通道中的预设点的位置。
另外,盒提升构件93设有轴承加压部分93b,该部分在盒提升构件93处于轴承加压位置时将轴承50向上压;轴承加压部分93b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盒提升构件93还设有用于使盒提升构件93运动进入缩回位置的轴承接触第二部分93c。轴承接触第二部分93c在位置上对应于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盒提升构件93设有向上突出的突起93d。突起93d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就是说,其具有在盒前进方向上分别位于突起93d的顶点的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93e和93f(图10)。
在垂直于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轴承接触第二部分93c比轴承加压部分93b离孔93a的轴线更远。就是说,在盒提升构件93的纵向方向上,孔93a的轴线、轴承加压部分93和轴承接触第二部分93c按所列顺序布置。
另外,盒提升构件93设有轴承位置限制部分96(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位置限制第二部分),用于限制可归因于当盒提升构件93运动到其缩回位置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轴承50的向上运动。轴承位置限制部分96由树脂形成,并位于侧板92的轴承捕获部分92a的两个部分92a1和92a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盒7在盒安装方向上的前端部被位于侧板82的轴承容纳孔的与轴承捕获部分82a相对侧上的轴承加压构件83(轴承加压构件,盒提升构件)向上压,使得盒7(轴承40)的前端部与轴承捕获部分82a接触,该轴承捕获部分82a位于侧板82的轴承容纳孔的与轴承加压构件83相对侧上。在盒7沿盒安装方向的后端上,盒7(轴承50)的后端部被盒提升构件93(盒拉动构件)向上拉,该盒提升构件93定位成位于盒7的后部(轴承50)之上,以使轴承50与侧板92的轴承捕获部分92a接触,该轴承捕获部分92a是盒插入开口92b的边缘的顶部。就是说,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轴承40被轴承加压构件83压在轴承捕获部分82a(轴承接触部分)上。因此,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1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40a2(位于盒7的前端处的盒定位部分)相对于轴承捕获部分82a(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第一部分)精确定位。
另外,轴承50被由盒提升构件93施加到其上的向上的力向上压。因此,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用于定位盒的后端部的部分)分别与轴承捕获部分92a(具有部分92a1和92a2)(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第二部分)接触。上述结构布置使得侧板92可以设有盒插入开口92b,通过该开口可以将盒7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空间(盒隔间22)中。因此,在构造成使得盒7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设备100中,与盒7的盒定位部分相邻的轴承50可以直接由轴承加压构件92加压。
换言之,上述结构布置使得可以直接对后轴承40和前轴承50加压。就是说,上述结构布置稳定了将盒7(后轴承40和前轴承50)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分上并保持压在其上的力,从而确保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因此,确保了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着精确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
如上所述,盒7设有感光鼓轴承载第一构件40,即支撑感光鼓1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一端的轴承。另外,主组件接触第一表面40h和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具有部分40a1和40a2)是感光鼓轴承载第一构件4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此外,盒7设有感光鼓轴承载第二构件50,即支撑鼓1的另一端的轴承。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和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是感光鼓轴承载第二构件5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因此,确保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
另外,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使主组件接触表面40h即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盒7的盒运动限制第一部分)在位置上与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40a(具有部分40a1和40a2)不同。而且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使主组件接触表面50h即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盒运动限制第二部分)在位置上与轴承定位第二部分50a(具有部分50a1和50a2)不同。另外,在盒安装方向上,主组件接触第一表面40h处于盒7的前端处,而主组件接触第二表面50h处于盒7的后端处。因此,不会出现在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50a(盒定位部分)摩擦设备主组件100a的情况。因此,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盒7和设备主组件100a的描述的总结如下:
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轴承捕获部分82a(具有部分82a1和82a2:盒定位第一部分)和轴承捕获部分92a(具有部分92a1和92a2:盒定位第二部分)。设备主组件100a还设有用于将盒7(轴承40)向上压的侧板82(轴承加压第一构件,盒升高(轴承升高)第一构件)、以及用于将盒7(轴承50)向上压的盒提升构件93(盒(轴承)加压第二构件)。更具体地,轴承加压构件83从盒7(轴承40)下方对盒7(轴承40)加压,而盒提升构件93通过从上方拉盒7(轴承50)将盒7(轴承50)向上压。
在此应该注意本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限制盒7和设备主组件100a的结构。就是说,在盒安装方向上,轴承加压构件93和83即用于将盒7(轴承50)向上压并保持向上压的构件可以分别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端和前端处,而非如同本实施例中的分别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端和后端。但是,通过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结构布置获得了本实施例的上述效果。
(在盒的运动和移除期间盒(轴承)加压机构的操作)
接着,将参照图8-11描述在安装盒到成像设备中和从成像设备100移除盒期间轴承加压机构的操作。
(a)后端:在盒的安装和移除期间轴承加压机构的操作
图8是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右侧看到的位于后侧上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并示出轴承加压构件的操作。图9是从安装盒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看到的位于后侧上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并示出该机构的轴承加压操作。
如上所述,在箭头标记F所示方向上安装盒7。参照图8(a)和9(a),当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的倾斜表面40e与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的倾斜表面83e接触(待机位置)。然后,当将盒7进一步插入时,通过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使轴承加压构件83逐渐向下运动。结果,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的突起40d与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的突起83d接触,然后使得轴承加压构件83在箭头标记X所示的方向上缩回(缩回位置),如图8(b)所示。
更具体地,使轴承加压构件83缩回到不接触轴承40的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的位置(图9(b))。因此,在安装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不由轴承加压部分83c加压。当安装盒7时轴承40所受的压力被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抵消,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比轴承捕获部分82a离孔83a的轴线更远。就是说,克服施加到轴承40上的向上的力(压力)使轴承40向下运动所需的力被减小了与以下比值成比例的量,该比值为从83a的轴线到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83b)的距离与从孔83a的轴线到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83c)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因此,当安装盒7时盒7所受的负载量相对于由轴承加压构件83施加到盒7上的压力的量充分小。就是说,本实施例可以减小安装盒7所需的力的量。
同时,当通过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使轴承加压构件83向下运动到其缩回位置时,通过轴承加压构件8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轴承40向上压。但是,主组件接触表面40h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运动限制部分86(即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接触第一部分)接触,由此限制轴承40的向上运动。轴承位置限制部分86和主组件接触表面40h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它们保持彼此接触直到刚好在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与轴承捕获部分82a接触之前,即刚好在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由轴承捕获部分82a定位之前。因此,在安装盒7期间,从盒7开始由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向上压的时刻直到刚好在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之前,主组件接触表面40h与由树脂形成的盒运动限制部分86持续相对彼此摩擦,而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不接触设备主组件100a的侧板82的轴承捕获部分,该侧板由薄钢板等形成。因此,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轴承捕获部分82a不会刮削彼此。
当将盒7更进一步插入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逐渐与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分离,从而允许轴承加压构件83逐渐从缩回位置运动回到轴承加压位置。盒7被插入,直到盒7的后侧板接触部分40i(这是用于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定位盒7的部分)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板82接触。当盒7被插入到后侧板82时,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与轴承(盒)加压部分83b接触,使得轴承40在箭头标记J所示方向(轴承加压方向,图9)上受压(轴承加压位置),如图8(c)和9(c)所示。结果,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板82的轴承捕获部分82a接触,从而在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轴承40(盒7的后端部)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同样在盒7的此运动期间,主组件接触表面40h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运动限制部分86分离,在盒运动限制部分86和表面40g之间产生预设量的间隙。同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跨过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的顶点83d,在表面40j和轴承加压构件83之间产生预设量的间隙。
如上所述,轴承加压构件83能够到达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盒加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为了更详细描述,从顶部开始,轴承加压构件83的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和缩回位置按所述顺序定位。因此,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轴承加压构件83可以在盒7上施加足够量的压力。
接着,当必须将盒7取出设备主组件100a时,反向执行上述用于安装盒7的操作。如同在安装盒7时一样,来自轴承加压构件83(轴承40位于其下)的压力被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抵消,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比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40b离孔83a的轴线更远。因此,移除盒7所需的力的量与安装盒7所需的力的量一样小。
无论在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还是从其移除时,轴承加压构件83都必须在与盒安装方向F垂直的方向上运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所设有的突起83d设有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而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的突起40d设有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于是,当安装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的倾斜表面40e与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的倾斜表面83e接触,而当移除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的倾斜表面40f与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的倾斜表面83f接触。于是,当移动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83在箭头标记X所示的方向上运动。因为盒7和设备主组件100a构造成使得轴承加压构件83被上述轻缓倾斜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所以盒7可以平稳地安装或移除。
(b)前侧:在盒的安装和移除期间轴承加压机构的操作
图10是从主组件的左侧看到的位于前侧上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并示出该机构的操作。图11是从安装盒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看到的在盒安装方向的上游侧上的轴承加压机构的示意图,并示出该机构的操作。
参照图10(a)和11(a),当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前轴承50的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倾斜表面50e与盒提升构件93的倾斜表面93e接触(待机位置)。然后,当将盒7进一步插入时,通过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使盒提升构件93逐渐向下运动。就是说,当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突起50d与盒提升构件93的突起93d接触,然后使得盒提升构件93在箭头标记Y所示的方向上缩回(缩回位置),如图10(b)所示。在盒提升构件93的此运动期间,盒提升构件93缩回到其轴承加压部分93b不接触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的位置,如图11(b)所示。因此,在安装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不受任何压力。
当安装盒7时轴承50从盒提升构件93所接收到的压力被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去除,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比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离孔93a的轴线更远。于是,克服将轴承50(盒7)向上压的力(压力)使盒提升构件93向下运动所需的力被减小了与以下比值成比例的量,该比值为从孔93a的轴线到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93b)的距离与从孔93a的轴线到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93c)的距离之间的比值。因此,当安装盒7时轴承50(盒7)所受的负载量充分小于轴承50(盒7)从盒提升构件93接收到的压力的量。于是,本实施例可以减小安装盒7的操作所需的力的量。
而且在盒7的此运动期间,当使盒提升构件93向下运动到其缩回位置时,通过盒提升构件9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轴承50向上压。但是,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运动限制部分96(即设备主组件100的盒接触第二部分)接触,由此限制轴承50(盒7)的向上运动。盒运动限制部分96和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它们保持彼此接触直到刚好在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与轴承捕获部分92a接触之前,即刚好在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由轴承捕获部分92a定位之前。因此,在安装盒7期间,从盒7开始由盒提升构件93向上压的时刻直到刚好在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之前,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由树脂形成的盒运动限制部分96持续相对彼此摩擦(滑动),而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不摩擦设备主组件100a的侧板92的轴承捕获部分,该侧板由薄钢板等形成。因此,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和92a不会刮削彼此。
当将盒7更进一步插入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逐渐与盒提升构件93分离,从而允许盒提升构件93逐渐从缩回位置运动回到轴承加压位置。盒7被插入,直到盒7的后侧板接触部分40i(这是用于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定位的部分)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板82接触。当盒7被插入远到足以使后侧板接触部分40i与后侧板82接触时,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与轴承加压部分93b接触,使得轴承50(盒7)在箭头标记K所示方向(盒提升方向,图11)上受压(盒加压位置),如图10(c)和11(c)所示。结果,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板92的轴承捕获部分92a接触,从而在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轴承50(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同样在盒7的此运动期间,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50h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运动限制部分96分离,在盒运动限制部分96和表面50g之间产生预设量的间隙。同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经过盒提升构件93的轴承捕获部分93c,在表面50j和盒提升构件93之间产生预设量的间隙。
如上所述,盒提升构件93能够到达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盒加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为了更详细描述,从顶部开始,盒提升构件93的待机位置、轴承加压位置和缩回位置按所述顺序定位。因此,在安装盒7之后,盒提升构件93可以对轴承50(盒7)施加保持轴承50(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所需的足够量的压力。
接着,当必须将盒7取出设备主组件100a时,反向执行上述用于安装盒7的操作。如同在安装盒7时一样,来自盒提升构件93(轴承50(盒7)位于其下)的压力被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抵消,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比轴承加压构件捕获部分50b离盒提升构件93的轴线更远。因此,移除盒7所需的力的量与安装盒7所需的力的量一样小。
无论在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还是从设备主组件100a移除时,盒提升构件93都必须在与盒安装方向F垂直的方向上运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盒提升构件93的突起93d设有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而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突起50d设有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上的轻缓倾斜表面。于是,当安装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倾斜表面50e与盒提升构件93的倾斜表面93e接触,而当移除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的倾斜表面50f与盒提升构件93的倾斜表面93f接触。于是,当移动盒7时,盒提升构件93在箭头标记Y所示的方向上运动。因为盒7和设备主组件100a构造成使得盒提升构件93被上述轻缓倾斜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所以盒7可以平稳地安装或移除。
这里应该注意分别当安装或移除盒7时,轴承加压(定位)前和后机构大致在同时压在轴承(盒7)上或者松开轴承(盒7)。另外,轴承加压构件83的旋转方向与盒提升构件93的旋转方向相反。
更详细而言,参照图12(a)和12(b),在垂直于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孔83a即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加压后构件83的孔位于线L的左侧,该线L与感光鼓1的轴线重合并在盒7运动以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的方向上延伸,而轴承接触第一部分83c位于线L的右侧。另一方面,孔93a即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加压前构件93的孔位于线L的右侧,而轴承捕获部分93c位于线L的左侧。
就是说,位于后侧的轴承加压构件83通过在箭头标记M所示方向上旋转而运动到其缩回位置,而位于前侧的盒提升构件93通过在箭头标记N所示方向上旋转而运动到其缩回位置。于是,当安装或移除盒7时,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和50c分别由轴承加压构件83和93在箭头标记P1和P2所示方向上受压,如图12(a)和12(b)所示。箭头标记P1所示方向(即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40c受压的方向)和箭头标记P2所示方向(即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50c受压的方向)相对于线L保持预设角度,该线L平行于轴承40和50(盒7)被上推的方向。另外,参照图12(c),箭头标记P1的理论延伸和箭头标记P2的理论延伸相对于线L大致对称。因此,盒7在安装或移除时保持姿态稳定。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在安装或移除处理盒的操作方面优于按照现有技术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另外,在安装盒7期间,从盒7开始由轴承加压构件83和93向上压的时刻直到刚好在轴承40和50(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之前,设备主组件100a的由树脂形成的盒运动限制部分86和96分别与主组件接触表面40h和主组件接触部分50h持续摩擦(滑动),而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50a不摩擦设备主组件100a的由钢板等形成的侧板82和92的轴承捕获部分82a和92a。因此,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轴承捕获部分82a不会刮削彼此,并且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和轴承捕获部分92a不会刮削彼此。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盒7和设备主组件100a构造成在安装或移除盒7时,由轴承加压构件(盒定位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施加到盒7(轴承40和50)上的压力通过盒7(轴承40和50)的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和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捕获部分的组合抵消,轴承捕获部分比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离轴承加压构件的旋转轴更远。因此,安装或移除盒7所需的力的量充分小于当安装或移除盒7时通过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加压构件使盒7所受的负载量。换言之,本实施例可以显著减小安装或移除盒7的操作所需的力的量,从而使得可以提供一种在盒安装或移除操作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另外,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或从其移除时,防止轴承(盒7)的主组件接触部分和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接触部分被其相应部分刮削。因此,确保了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构造成使得盒隔间水平串联并置,并且中间转印单元布置在用于盒隔间的空间上方,以使得可以通过轴承加压构件从下压迫盒来将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精确定位。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在成像设备的结构方面限制本发明。就是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以下成像设备中,其中其中间转印单元位于其盒隔间下以使得盒由轴承加压构件向下压。在此结构布置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压盒7使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
在例如本实施例中这样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构造成使得从下压盒)的情况下,必须在考虑每个盒的重量来设定精确定位盒所需的力的量。于是,在精确定位盒所需的力的量的方面,如本实施例中这样构造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大于构造成使得向下压盒来定位的成像设备。就是说,对轴承加压构件加压所需的力的量,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类似于本实施例中这样构造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来提高,使得当安装或移除盒时,由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盒加压部分)施加到盒上的压力(压迫力)通过组合盒的轴承的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与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捕获部分而抵消,该轴承捕获部分比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离轴承加压构件的旋转轴线更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正是在设备主组件100a沿盒安装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两者处,当安装或移除盒时,由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施加到盒上的压力通过组合盒的轴承的轴承加压构件加压部分与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捕获部分而抵消,该轴承捕获部分比轴承加压构件的轴承加压部分离轴承加压构件的旋转轴线更远。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在成像设备的结构方面限制本发明。就是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仅仅一个轴承加压构件(盒加压构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轴承加压构件位于设备在盒安装方向上的前端或后端处。但是,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前端和后端两者处设置轴承加压构件(部分)可以减小在安装或移除盒时盒所受的载荷的总量。另外,通过在成像设备的每个盒隔间的前端和后端两者处设置轴承加压构件,并且将成像设备构造成使得在设备的前端上由轴承加压构件将盒向上压的方向与在设备的后端上由轴承加压构件将盒向上压的方向相对于感光鼓的轴线对称,使得可以在安装或移除盒7时保持盒7的姿态稳定。
(用于当盒处于设备主组件中时保持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
接着,将参照图13、15和16描述按照本发明在盒7中保持分离感光鼓1和显影辊25的机构。图13是盒的外部立体图,图1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示意剖视图,该盒已经精确定位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并且其显影辊与盒7的感光鼓接触。图1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示意剖视图,该盒已经精确定位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并且其显影辊与盒的感光鼓分离。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显影辊25在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的同时利用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另外,当显影辊25未用于显影时,其按需要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
于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构造成使得显影辊25可以与感光鼓1分离。
更具体地,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显影辊分离力施加部分),该构件在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的方向上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预设位置中(图13和15)。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可在盒加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盒加压位置是其中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压在盒7的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其将在后面描述)上的位置。缩回位置距盒加压位置有预设距离。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克服施加到显影单元4上的压力而将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
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一部分,并通过由来自马达(未示出)的旋转力而旋转的凸轮(未示出)在上述盒加压位置(图15)和缩回位置(图16)之间运动,该马达响应于分离信号而旋转。
上述压力是由压缩弹簧38(弹性构件)(图2、15和16)产生的力和由拉伸弹簧(弹性构件)(未示出)所产生的力的组合。在盒安装方向F上,压缩弹簧38位于盒7的下游端并保持压缩在显影单元4和鼓单元26之间,而拉伸弹簧位于盒7的上游端并由显影单元4和鼓单元26保持拉伸。压缩弹簧38的弹性和拉伸弹簧的弹性两者产生在将两个单元4和26保持压向彼此的方向上的力。对分别使用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四个盒7(7a-7d)中的每个设置一个显影辊分离构件111。
显影单元4设有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显影辊分离力接收部分),其中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在将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时加压。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的底表面上。另一方面,鼓单元26设有用于限制盒7的旋转运动的一对轴27b和一对孔27c,该旋转运动当盒7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用于使感光鼓1、显影辊25等旋转的力时以及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加压时发生。就是说,鼓单元26在盒安装方向F上的各个端壁设有轴27b和凹槽27c。轴27b是盒7的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凹槽27c是盒7的盒旋转限制第二部分。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轴27b接合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细长横截面的孔82b(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图5)中,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92c(盒旋转限制第二部分)(图5)接合到盒7的凹槽27c中。
上述结构布置使得甚至在成像设备构造成盒7在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而将盒7的前侧和后侧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并且还使盒7的盒旋转限制部分与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旋转限制部分接合。就是说,上述结构布置尽管简单,但确保了将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盒7中用于限制当盒7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使感光鼓1和显影辊25旋转的力时盒7发生旋转的部分,与盒7中用于限制当盒7接收使显影辊25和感光鼓1分离的力时盒7发生旋转的部分相同。就是说,盒7的盒旋转限制部分是轴27b和凹槽27c,而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旋转限制部分是轴92c和细长横截面的孔82b。
参照图16,当设备主组件100a未工作时,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处于盒加压位置中。更具体地,当设备主组件100a停止时,马达(未示出)响应于显影辊分离信号而旋转,从而使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在箭头标记G所示方向上运动。于是,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在箭头标记G所示方向上加压。在此操作点处,鼓单元26的轴27b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细长横截面孔82b中,而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92c位于鼓单元26的凹槽27c中。因此,当显影单元4由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在箭头标记G所示方向上加压时,鼓单元26不在箭头标记G所示方向上运动。因此,显影单元4绕轴37(37R和37F)即连接显影单元4和鼓单元26的轴(在图16中箭头标记Y所示方向上)旋转。结果,如图16所示,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距离V,并且保持分离距离V(图16)。因此,即使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很长时间不用,显影辊25的弹性层也不会变形。因此,不会出现显影辊25的弹性层的变形导致形成密度不均匀的图像的问题。如前所述,显影辊25由芯部和绕芯部装配的筒状橡胶层(弹性层)构成(图17)。因此,如果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很长时间,筒状橡胶层容易留下压痕。
轴37R和37L分别处于盒7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部处。
同样参照图16,盒7设计成在恰当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之后,感光鼓1和显影辊25位于与轴37的轴线重合的水平平面之上,并且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位于该同一平面下方,并且盒7还设计成使得轴27b位于鼓单元26的一个纵向端部的底端处,并且凹槽27c位于鼓单元26的另一(后)纵向端部的底端处。因此,确保了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加压时,鼓单元26的运动受到轴92c和细长横截面的孔82b的限制。
另外,盒7设计成使得在将盒7恰当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之后,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向下伸出显影单元4(图16)。因此,在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从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接收压力的点与轴27b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以提高施加到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上的力(压力)。
另外,在盒安装方向F上,轴27b位于盒7的前端处,凹槽27c位于后端处并在显影单元4的向下伸出的部分中(图15和16)。因此,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使得其纵向方向平行于其安装方向时,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92c和细长横截面的孔82b不会干涉盒7的安装。附带提及,凹槽27c在图2中未示出,而在图5和13中示出。
从盒7沿其纵向方向的后端可见,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如箭头标记Q所示),而显影辊25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如箭头标记B所示)。另外,调色剂供应辊34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如箭头标记C所示)(图2)。
当通过打印开始信号启动成像操作时,上述马达与显影操作开始定时同步地旋转,并且显影辊分离构件111运动到缩回位置中(图15),在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和显影辊分离构件111之间产生距离U。于是,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通过预设量的压力接触而准备成像,该预设量的压力即由压缩弹簧38施加的力(压力)和由拉伸弹簧(未示出)施加的力(压力)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的底表面上,并位于相对于轴37(37R和37F)与显影辊25相对侧,其中轴37的轴线与显影单元4的旋转轴线重合。另外,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和轴37之间的距离大于显影辊25和轴37之间的距离。在此应该注意不需要将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的定位限制为本实施例中的情况。但是,将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相对于轴37定位在与显影辊25相对侧并且比显影辊25离轴37更远,使得可以减小分离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所需的力的量。因此,将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相对于轴37定位在与显影辊25相对侧并且比显影辊25离轴37更远,可以减小当分离显影辊25时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所受的载荷的量。
(设备主组件中用于将驱动力输入到盒中的结构布置)
接着,将参照图17-21描述设备主组件100a中用于将驱动力输入到盒7中的部分的结构。
图17是显影辊25在显影辊25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后端)的示意图。
参照图17,显影辊25的轴25j可旋转地装配在轴承32R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32R接触。在显影辊25的橡胶辊部分25g和轴承32R之间有绕轴25j可旋转地装配的间隔辊47。间隔辊47用于在大小上限制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面积。尽管上述是盒7在显影辊25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部的显影辊支撑结构,但是前端部上的显影辊支撑结构与后端部的相同。就是说,轴25j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装配在作为显影辊轴承构件32L的一体部件的显影辊轴承部分的中心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与本实施例相容的各种联接件之一的欧式联接件(Oldham’s coupling)41用作将显影辊驱动力输入到盒7中的机构的联接件(盒的显影辊联接件,盒的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
接着,将参照图18和19描述欧式联接件41的结构。为了使得更容易描述欧式联接件的结构,图18和19未示出显影辊轴承构件32R。
参照图18,欧式联接件41具有位于显影辊侧的接合部分42、中间接合部分43、以及位于设备主组件侧的接合部分44。
接合部分42牢固附装到轴25j的端部。作为牢固附装接合部分42的装置,可以使用弹簧销、平行销等等。但是,欧式联接件41可以利用图18所示方法附装。就是说,轴25j的端部的周边表面被刮平(平坦部分25c),并且接合部分42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的横截面匹配平坦部分25c的横截面以使得平坦部分25c完美装配到接合部分42的中心孔中。接合部分44的轴部分44b装配到显影辊联接件(欧式联接件)轴承构件45(以下简称为轴承45)的孔45a中,而由轴承45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接合部分44设有与主组件100a的显影辊联接件53(显影辊旋转力传递部分)接合的多个突起44c1-44c4,该显影辊联接件53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传递第二构件。突起44c1-44c4是接合部分44的一体部件。联接件53属于设备主组件100a。欧式联接件41可以在容许联接件53的轴线和显影辊25的轴线之间的不对准的情况下将显影辊驱动力(第二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另外,无论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与否,欧式联接件41都可以将旋转力(第二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
接着,参照图19,将详细描述欧式联接件41的结构。图19(a)是欧式联接件41在与箭头标记H(图18)所示方向平行且与欧式联接件41的轴线重合的平面处的剖视图。图19(b)是欧式联接件41在与箭头标记I(图18)所示方向平行且与欧式联接件41的轴线重合的平面处的剖视图。参照图19(a),接合部分42设有舌部42a,该舌部42a是接合部分42的一个整体形成部件。接合部分43设有凹槽43a。舌部42a装入凹槽43a中,使得前者可以在箭头标记H(图18)所示方向上运动。接着,参照图19(b),接合部分44设有舌部44a,该舌部44a是接合部分44的一个整体形成部件。接合部分43设有凹槽43b。舌部44a装入凹槽43b中,使得前者可以在箭头标记I(图18)所示方向上运动。
图20是示出盒7所设的联接件的结构的视图。
显影单元4的欧式联接件41的接合部分44的端面设有多个突起44c1-44c3,这些突起44c1-44c3平行于欧式联接件41的轴线突出。其还设有用于使欧式联接件41的轴线(旋转轴线)与联接件53的轴线对准的定中心凸台44c4。定中心凸台44c4从接合部分44的端面在平行于欧式联接件41的轴线的方向上突出。另一方面,感光鼓1在其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具有鼓联接件1b(盒的鼓联接件),该鼓联接件1b的形式为扭转三角棱柱。另外,轴承45的导向部分45b装入侧盖48的凹槽48a中,并由凹槽48a引导。导向部分45b被引导的方向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轴线。侧盖48利用小螺钉等(未示出)固定到显影单元4。于是,允许接合部分44在垂直于显影单元4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运动。
图21是设备主组件100a所设的驱动力传递联接件的立体图,并示出联接件的结构。
参照图21,用于将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感光鼓1的联接件66(设备主组件的鼓驱动力传递联接件,鼓驱动力传递部分)具有横截面大致为三角形的孔66a。更具体地,联接件66的孔66a大致为具有多个顶点(在横截面中)的三角棱柱。另外,用于将旋转力(第二旋转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的联接件53(主组件的显影辊驱动力传递联接件,显影辊驱动力传递部分)设有多个孔53a-53c(凹部)。联接件66由例如压缩弹簧的加压构件77保持压向盒7。允许联接件66在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上运动。如果当联接件1b与联接件66接触时联接件1b不与联接件66的孔66a对准,则联接件66通过由联接件1b推动而缩回。然后,当联接件66旋转时,联接件1b变成与联接件66的孔66a对准,因此允许联接件1b与联接件66接合。结果,通过联接件66和1b将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感光鼓1。
联接件53由例如压缩弹簧的加压构件73在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上保持压向盒7。但是,联接件53附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使得在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轴线的方向上不对联接件53设置游隙。就是说,除可旋转的方向之外,允许联接件53运动的唯一方向是平行于其轴线的方向。
当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接合部分44与联接件53接触。但是,有时突起44c1-44c3不与孔53a-53c(凹部)对准。在此情况下,突起44c1-44c3的端部接触联接件53中除孔53a-53c(凹部)之外的部分。于是,联接件53克服由加压构件73施加到其上的压力(弹性力)而在平行于联接件53的轴线的方向上缩回。但是,当优于联接件53的旋转使突起44c1-44c3与孔53a-53c(凹部)对准时,联接件53在由加压构件73施加到其上的压力下前进,导致突起44c1-44c3不与接合到孔53a-53c中并且还使定中心凸台44c4(旋转力接收构件定位部分)装入定中心孔53e(旋转力传递构件定位部分)中。结果,接合部分44和联接件53的轴线(旋转轴线)彼此对准,并且将旋转力从联接件53传递到显影辊25。
在旋转力(第一和第二旋转力)传递到盒7的同时,鼓单元26的轴27b(图4)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细长横截面的孔83b(图5)中,并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92c(图5)处于鼓单元26的U行横截面的凹槽27c(图3)中。于是,限制了当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盒7时发生的盒7的旋转运动。
通过联接件66和53传递到盒7的旋转力由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一个或多个马达提高;设备主组件100a可以设有四个马达,从而每个盒7由其专用的马达驱动,或者可以仅仅设有单个马达,从而四个盒7由同一马达驱动。
(在盒中显影辊分离期间欧式联接件的动作)
接着,将参照图22-25描述当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7的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时发生的欧式联接件41的动作。
图22是当在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之间有预设量的间隙时盒7的侧视图。图23是当在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之间有预设量的间隙时,盒7的具有联接器44的纵向端部在与显影辊25和感光鼓1的轴线重合的平面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22,当设备主组件100a未工作时,显影辊25(轮廓用虚线示出)保持与感光鼓1(轮廓用虚线示出)分离。当盒7处于图22所示状况时,位于侧盖48中的扭转螺旋弹簧46(压力施加构件)的臂部46a与联接轴承45的接合部分45c接触,并保持压迫接合部分45c。因此,接合部分44在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轴线的方向(由图23中箭头标记W示出)上保持受压,并且联接轴承45的接触部分45d与鼓轴承40(即感光鼓轴承后构件)的接触部分40k(保持部分)保持接触。因此,联接轴承45保持精确定位。就是说,接合部分44保持在预设位置中。鼓轴承40的接触部分40k具有V形横截面;其具有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两个表面。联接轴承45布置成与接触部分43k接触,由此联接轴承45被保持成使得其轴线与感光鼓1的轴线保持平行。
鼓轴承40设有形成为鼓轴承40的整体部件的上述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因此,由联接轴承45可旋转地支撑的接合部分44相对于侧板82精确定位,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相对于该侧板82定位。侧板82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一部分。因此,接合部分44也相对于联接件53的轴线53d精确定位。欧式联接件41的接合部分44由联接轴承45可旋转地承载。因此,在此状态下,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不与显影辊25的轴线25k对准。另外,轴线44c5比显影辊25的轴线25k更靠近轴线53d。就是说,接合部分44所在处是当将盒7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接合部分44可以与联接件53平滑接合之处。在本实施例中,扭转螺旋弹簧46(压力施加构件)用作对联接轴承45施加压力的构件。但是,用于施加压力的构件不必具有扭转螺旋弹簧的形式。例如,联接轴承45可以设有可弹性变形部分,该部分与联接轴承45成为一体以使得联接轴承45被保持压在接触部分40k上。
接着,将参照图23更详细地描述欧式联接件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构造成使得当接合部分44通过与联接件53接合而由联接件53旋转时,其由联接件53定位,这将在后面描述。换言之,当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接触部分45b不与接触部分40k接触。因此,当盒7前进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开始导致接合部分44与联接件53接合时,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相对于联接件53的轴线向着感光鼓1偏移距离d3。于是,当盒7进一步前进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定中心凸台44c4的斜切部分44c6(图20)与孔53e的斜切边缘53f(图21)接触。因此,联接件53和44彼此接触,同时补偿其轴线之间的不对准。
当联接件53和接合部分44处于图23所示状态中时,在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之间有间隙。在此状态下,接合部分44的轴线不与显影辊25的轴线25k对准,如上所述。就是说,感光鼓1的轴线1c(旋转轴线)和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之间的距离d1小于感光鼓1的轴线1c和显影辊25的轴线25k之间的距离d2。因此,接合部分44距感光鼓1比距显影辊25更靠近。
另外,即使在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之间有间隙时,接合部分43与接合部分44和42接合。因此,即使当显影辊25在其与感光鼓1接触的位置和其与感光鼓1保持预设量的距离的位置之间运动时,允许接合部分43在保持与接合部分44和42的接合的同时运动。
而且当联接件53和接合部分44处于图23所示状态时,接合部分44通过接触部分40k相对于联接件53保持精确定位。因此,斜切部分44c6和53f不需要非常大,使得可以减小接合部分44和联接件53的尺寸。
接着,参照图25,当联接件53的旋转导致突起44c1-44c3与联接件53的孔53a-53c(凹部)对准时,凸台44c4装配到孔53e中,由此使得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与联接件53的轴线53d对准。就是说,接合部分44由联接件53定位。结果,联接轴承45与鼓轴承40分离。此时,感光鼓1的轴线1c和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之间的距离是d4,该距离d4比图23所示距离d1大距离d3;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离感光鼓1的轴线1c的距离比当联接件53和接合部分44处于图23所示状态时远d3。但是,接合部分44和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小于接合部分44和显影辊25之间的距离。
图24是当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时盒7的侧视图。图25是当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时盒7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剖视图。
当启动成像操作时,显影辊分离构件111缩回到其预设位置(缩回位置),从而允许显影单元4绕轴37在箭头标记Z所示方向上旋转运动,该轴37支撑鼓单元框架27的显影辊支撑后轴承32R。于是,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此时,接合部分44和联接件53已经彼此接合。因此,即使当显影单元4在箭头标记Z所示方向上旋转运动时,欧式联接件41的接合部分44也在与联接件53保持接合的同时留在相同位置中。就是说,接合部分44不在箭头标记Z所示方向上旋转运动。另外,接合部分44和联接件53彼此接合,且在联接轴承45和鼓轴承40之间留下间隙,如图25所示。另外,显影辊25的轴线25k、接合部分44的轴线44c5和联接件53的轴线53d大致对准。从轴线25k、44c5和53d到感光鼓1的轴线1c的距离相同,都为距离d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联接件53和66彼此独立旋转。联接件66输入旋转力到感光鼓1,而联接件53通过欧式联接件41直接输入旋转力到显影辊25。因此,不仅显影辊25的旋转不受感光鼓1的旋转的影响,而且显影辊25可以更精确地旋转。因此,可以产生在质量上比传统成像设备形成的图像明显优异的图像。
另外,接合部分44相对于盒7定位,使得在接合部分44和盒7之间实现预设位置关系,而且还使得允许接合部分44在垂直于显影辊25的轴线25k的方向上运动。因此,不需要传统成像设备中所需的使联接件53和接合部分44彼此接合的大导向件等,使得可以消除用于该大导向件等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而且还可以在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操作方面改进成像设备。
另外,当安装了盒7时,接合部分44可以保持在预设位置中,即使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分离。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在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操作方面优于传统成像设备。
另外,欧式联接件41用作将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的装置。因此,即使当显影辊25不与感光鼓1接触时,旋转力也可以传递到显影辊25。因此,可以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前开始显影辊25的旋转。因此,可以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前通过显影刀片35使显影辊25上的调色剂具有足够量的摩擦电荷。因此,可以防止以下问题,即因为无法使显影辊25上的调色剂具有足够量的摩擦电荷,调色剂从感光鼓1通过中间转印带5转印到二次转印辊18(图1)上,然后弄脏记录介质(例如纸)的背表面。
因此,可以防止以下问题,即因为显影辊25上的调色剂在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之前未充分带电,带清洁装置23的废调色剂存储箱要经常更换。
另外,采用欧式联接件41使得即使在显影辊25从分离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时,也可以继续使显影辊25旋转。因此,可以在旋转显影辊25和感光鼓1的同时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因此,可以最小化当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时感光鼓1所受的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欧式联接件41用作将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的装置。但是,将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到显影辊25的装置并不限于欧式联接件41。就是说,可以采用任何联接件(例如,横向联接件),只要该联接件能够充分吸收(补偿)在旋转传递侧的联接件的轴线和旋转力接收侧的联接件的轴线彼此不对准时出现的旋转异常。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盒7的结构如下:
盒7具有支撑感光鼓1的鼓单元26。
其具有用于对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辊25。显影辊25在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的同时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辊25由显影单元4支撑。显影单元4以能够相对于鼓单元26旋转运动的方式连接到鼓单元26。
另外,盒7设有鼓联接件1b(鼓驱动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当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处于成像位置时从鼓驱动力传递联接件66(鼓旋转力传递部分)接收使感光鼓1旋转的旋转力。在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箭头标记F所示方向上,鼓联接件1b位于鼓单元26的前端。
而且,盒7具有欧式联接件41(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当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处于成像位置时从显影辊驱动力传递联接件53(显影辊旋转力传递部分)接收使显影辊25旋转的旋转力。在盒安装方向F上,联接件41位于显影单元4的前端。
另外,盒7具有主组件接触第一部分(盒定位第一部分)40a(具有40a1和40a2),该部分在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由轴承捕获部分82a(82a1和82a2)定位,并且还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保持由轴承捕获部分82a(具有部分82a1和82a2)定位。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盒定位部分)通过在轴承加压构件83施加的压力(力)下与盒接触部分82a接触而由轴承捕获部分82a定位。在盒安装方向F上,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盒定位部分)位于鼓单元26的下游端。轴承加压构件83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构件,其用于保持压迫或向上推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盒定位部分)。另外,轴承捕获部分82a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第一部分。
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具有部分40a1和40a2)位于感光鼓1的一个纵向端处。部分40a1和40a2是鼓轴承4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将朝向上。它们彼此靠近。
另外,盒7具有鼓轴承40(鼓轴轴承第一构件),其支撑感光鼓1的一个纵向端。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盒定位部分)的部分40a1和40a2是鼓轴承4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
另外,盒7具有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即盒的主组件接触第二部分(盒定位第二部分),当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且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该部分由轴承捕获部分92a(具有部分92a1和92a2)定位。主组件接触部分50a通过在轴承(盒)提升构件93施加的压力下与轴承加压部分92a接触而相对于轴承捕获部分92a精确定位。在盒安装方向上,主组件接触部分50a(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位于鼓单元26的上游侧。轴承(盒)提升构件93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加压第二构件。轴承捕获部分92a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轴承(盒)定位第二部分。
主组件接触部分50a(轴承定位部分)(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位于盒7的另一纵向端处。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由感光鼓的后轴承50的周边表面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构成,这两个部分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上。
因此,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盒7和一端和另一端通过分别与轴承捕获部分82a和92a接触而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因此,确保了盒7在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并且还使得盒7在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保持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
主组件接触部分40a的部分40a1和40a2是鼓轴承4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上。部分40a1和40a2彼此靠近。另外,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是鼓轴承5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上。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彼此靠近。
该结构布置也确保了盒7在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并且还确保了在盒7在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保持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
另外,盒7具有鼓轴承50(感光鼓轴轴承第二构件),该轴承支撑与鼓轴承40所支撑的一端相反的一端。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是鼓轴承50的周边表面的两个部分。
另外,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其具有部分40a1和40a2)是鼓轴承40的弧形部分的周边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其横截面为弧形。其与鼓轴承40的轴线隔开预设距离。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0a1和盒定位第四部分50a2)是鼓轴承50的弧形部分的周边表面的一部分。其与鼓轴承50的轴线隔开预设距离。因此,确保了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和50a相对于均具有两个倾斜表面的轴承捕获部分82a和92a精确定位。
如上所述,主组件接触部分40a(其具有部分40a1和40a2)是鼓轴承40的一部分,而主组件接触部分50a(盒定位部分)(其具有部分50a1和50a2)是鼓轴承50的一部分。因此,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使得感光鼓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另外,盒7具有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显影辊分量力接收部分),其用于从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显影辊分量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压力(力)。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属于显影单元4。
形式为肋的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从显影单元4的表面垂直伸出,该表面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下。该部分在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盒7具有轴27b。轴27b通过在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接合到细长横截面的孔82b中来限制鼓单元26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运动当联接件41和66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旋转力时以及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设备主组件100a加压时容易发生。在盒安装方向上,轴27b位于鼓单元26的下游端。细长横截面的孔82b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而轴27b是盒7的盒旋转限制第一部分。
在盒安装方向F上,轴27b位于盒7的下游端处,并向下游伸出。另外,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轴27b位于细长横截面的孔82b中,由此通过与孔82b的内表面接触来防止鼓单元26旋转。
另外,盒7具有凹槽27c,轴92c装入该凹槽27c中,以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联接件41和66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旋转力时以及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压力时,防止单元26旋转。在盒安装方向上,凹槽27c位于鼓单元26的上游(后)端。凹槽27c是盒7的鼓单元旋转防止第二部分,而轴92c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鼓单元旋转防止第二部分。联接件66是鼓旋转力接收部分。
凹槽27c属于鼓单元26中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向下伸出的部分。凹槽27c是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侧板92的轴92c配合装入的凹槽。就是说,通过侧板92的轴92c与凹槽27c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防止鼓单元26旋转。
在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上,欧式联接件41(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位于联接件66(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的向内侧。欧式联接件41以能够在垂直于上述纵向方向的方向上运动的方式附装到显影单元4。当显影辊25从欧式联接件41接收旋转力时,从盒7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的后方可见,显影单元4倾向于在逆时针方向(箭头标记B所示)上旋转(图2)。另一方面,显影单元4和鼓单元26由弹簧38的弹性在使显影辊25接触感光鼓1的方向上加压。此外,通过上述结构布置防止鼓单元26旋转。因此,显影单元4的逆时针运动受到弹簧38的弹性的限制。因此,确保了显影辊25完美地从欧式联接件41接收旋转力。
正是显影辊25从欧式联接件41接收的旋转力的一部分被传递到调色剂供应辊3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或从其移除时,由加压构件83的轴承加压部分施加到盒7的压力被轴承加压构件83中的以下部分抵消,该部分比轴承加压部分离轴承加压构件83的旋转轴线更远。另外,盒7的表面中在安装或移除盒7时直接接触设备主组件100a的部分不同于盒7的盒定位部分。此外,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通过盒定位部分和盒旋转限制部分变成鼓单元26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于是,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显影辊分离构件111加压时,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使显影辊25旋转的旋转力通过欧式联接件41(即独立于旋转力传递到感光鼓1的路线)从动力源直接传递到显影辊25。另外,欧式联接件41的接合部分44(其是欧式联接件中位于主组件侧的接合部分)相对于盒7定位,使得在接合部分44和盒7之间实现预设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上述结构布置将盒7向上压而使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因此,当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轴承加压构件83和93所受的负载量显著小于当传统处理盒安装到传统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其所受的负载量。
另外,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不抵靠设备主组件100a摩擦。因此,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不会被设备主组件100a刮削。因此,确保了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另外,盒7设有两个盒旋转限制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位于盒7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更具体地分别位于鼓单元26的前端和后端。因此确保了当显影辊25和感光鼓1从设备主组件100a接收旋转力时以及当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由设备主组件100a加压时变成盒7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精确定位。另外,可以将接合部分44相对于盒7定位,以使得在接合部分44和盒7之间实现预设位置关系。因此,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接合部分44平稳地与设备主组件100a所设的旋转力传递装置接合。因此,盒7在盒安装操作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处理盒,并且盒7可以在其整个使用寿命中以比传统处理盒能相对于可使用该传统处理盒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精度水平更高的精度水平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定位。
[实施例2]
下面将参照图26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相同。将不描述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相应部件的部分。就是说,将仅仅描述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相应部件不同的部分。另外,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相应部件相同的部件将被赋予与相应部件相同的标号。该实践也将应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描述中。
在第一实施例中,盒7设有单个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显影辊分离构件111接触和压迫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以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另外,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31b位于显影单元4的显影单元框架31中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下的表面上。但是,盒7可以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31b和31c)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这些部分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分布,如图26所示,并且显影辊分离构件111一一对应地接触和压迫这些部分以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
图26是本实施例中的盒7的外部立体图。设备主组件100a设有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这两个构件是用于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装置。在盒7插入的方向上,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位于盒7的前端处的预设位置中,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位于后端处的预设位置中。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可在其接触盒7的位置(即其变成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与其缩回来保持距盒7的预设距离量的位置之间运动。另外,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是同时运动到其保持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中或者缩回到其允许显影辊25保持与感光鼓1的接触的位置中的。另一方面,盒7设有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一部分31c和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二部分31d,这两个部分位于显影单元框架31中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朝向下的表面上。另外,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一部分31c和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二部分31d定位成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分别与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相对。
当设备主组件100a未工作时,显影单元4的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一部分31c和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二部分31d分别保持在来自于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的压力下。而且当设备主组件100a未工作时,从鼓单元26的一个端面伸出的轴27b位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细长横截面的孔82b中,并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侧板92的轴92c位于鼓单元26的同一端面的凹槽27c中。因此,防止鼓单元26在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一部分31c和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第二部分31d由显影辊分离第一构件112和显影辊分离第二构件113加压的方向上运动。因此,显影单元4绕轴37(37R和37F)(连接销)旋转运动以使得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分离并保持分离,显影单元4通过该轴与鼓单元26相连。因此,即使盒7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中很长时间不用,显影辊25的弹性层也不会变形。因此,不会出现形成密度不均匀的图像(如果传统处理盒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很长时间不用会出现),该不均匀性可归因于显影辊25的弹性层的变形。换言之,第二实施例也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很清楚,使显影单元4设有在盒7的纵向方向上横跨显影单元4分布的多个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对于比普通处理盒长很多的处理盒特别有用,例如用于在大的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处理盒。其还对容量大很多的处理盒有用,即显影辊25的重量施加到感光鼓1上的压力量大很多的处理盒。就是说,其可以将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和显影辊分离力施加构件所受的力均匀分布。因此,其可以使显影辊分离构件和显影辊分离构件捕获部分的变形最小。
[实施例3]
下面将参照图27描述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构造成使得显影辊轴承构件45被压在感光鼓1的轴承40上。但是,可行的是如图27所示使鼓单元框架27设有显影辊轴承构件支撑部分(轴承构件保持部分)。
图27是当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预设量间隙时,从具有联接器的一侧看到的第三实施例中盒7的纵向端的平面图。显影单元4处于其预设位置(轮廓用虚线示出)中,在该位置中其显影辊25与感光鼓1保持预设量的间隙,并且其通过设备主组件100a的显影辊分离构件111运动到该位置中,如同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当显影单元4处于上述位置时,位于侧盖48内的弹簧46(压力施加构件)的臂部分46a与联接轴承45的接合部分45c接触。于是,接合部分44被保持压在与显影辊25的轴线相交的方向上。因此,联接轴承45的接触部分45d与鼓单元框架27的接触部分27f接触。鼓单元框架27的接触部分27f是V形横截面的凹槽,其具有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两个表面。另外,鼓单元框架27设有鼓轴承40,该鼓轴承40具有作为鼓轴承40的一个整体形成部分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0a。于是,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联接轴承45可旋转地支撑的接合部分44相对于联接件53的轴线53d精确定位。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确保了甚至设计成通过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相对于主组件可靠定位。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在处理盒相对于主组件定位的精度水平方面,可以对甚至设计成通过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进行改进。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甚至当处理盒正在从设备主组件接收使其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该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甚至当处理盒正在从设备主组件接收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力时,该处理盒也可以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确保了甚至当处理盒正在从设备主组件接收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确保了甚至当处理盒正在从设备主组件接收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力时,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靠地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甚至当处理盒正在从设备主组件接收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时,设计成通过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向上压而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的处理盒也可以相对于主组件精确定位。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作了描述,但不限于阐明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在改进目的或下列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此类改型或变化。

Claims (16)

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鼓旋转力施加部分、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以及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单元;
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辊用于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同时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可摆动地与所述鼓单元联接;
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鼓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
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显影辊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的前端;
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
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
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接收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间隔开的施加力;
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
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处的、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在一个纵向端处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轴承构件和在另一纵向端处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二轴承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构件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轴承构件的外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包括在所述前端处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其中所述突出部分与作为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的孔接合以通过抵靠到所述孔的内表面来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包括在所述状态下向下开口的孔,其中所述向下开口的孔与作为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的突出部分接合以通过抵靠到所述突出部分来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在所述状态下沿所述纵向方向在下方位置处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具有联接件的形式,并且作为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布置在作为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的内侧,并且作为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
8.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设备包括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用于通过推动来向上施力的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用于通过拉动来向上施力的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主组件侧鼓联接件、主组件侧显影辊联接件、以及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单元;
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辊用于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同时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可摆动地与所述鼓单元联接;
盒侧鼓联接件,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主组件侧鼓联接件接收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盒侧鼓联接件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
盒侧显影辊联接件,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主组件侧显影辊联接件接收使所述显影辊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的前端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盒侧鼓联接件的内侧,所述盒侧鼓联接件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运动;
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推力接触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并设置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拉力接触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并设置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接收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间隔开的施加力,并且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在所述状态下沿所述纵向方向在下方位置处延伸;
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盒侧鼓联接件和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处沿所述安装方向突出;
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盒侧鼓联接件和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并向下突出。
9.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a)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b)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c)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
(d)用于向上施力的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
(e)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
(f)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
(g)鼓旋转力施加部分;
(h)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
(i)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和
(j)可拆卸地安装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单元,
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辊用于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同时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可摆动地与所述鼓单元联接,
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鼓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
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使所述显影辊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的前端,
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
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施加力接触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
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接收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间隔开的施加力,
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和
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处的、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在一个纵向端处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轴承构件和在另一纵向端处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二轴承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构件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轴承构件的外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包括在所述前端处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其中所述突出部分与作为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的孔接合以通过抵靠到所述孔的内表面来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包括在所述状态下向下开口的孔,其中所述向下开口的孔与作为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的突出部分接合以通过抵靠到所述突出部分来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在所述状态下沿所述纵向方向在下方位置处延伸。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具有联接件的形式,并且作为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布置在作为所述鼓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的内侧,并且作为所述显影辊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所述联接件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
16.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a)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b)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c)用于通过推动来向上施力的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
(d)用于通过拉动来向上施力的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
(e)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
(f)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
(g)主组件侧鼓联接件;
(h)主组件侧显影辊联接件;
(i)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
(j)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单元,
支撑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所述显影辊用于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的同时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单元可摆动地与所述鼓单元联接,
盒侧鼓联接件,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主组件侧鼓联接件接收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盒侧鼓联接件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
盒侧显影辊联接件,其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主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主组件侧显影辊联接件接收使所述显影辊旋转的旋转力,其中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的前端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盒侧鼓联接件的内侧,所述盒侧鼓联接件能在与所述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运动,
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推力接触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第一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并设置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在所述状态下由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施力构件的拉力接触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而定位在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处,其中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二盒侧待定位部分向外凸出并设置在所述状态下在上侧成并置关系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处,
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下从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施加部分接收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间隔开的施加力,并且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在所述状态下沿所述纵向方向在下方位置处延伸,
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盒侧鼓联接件和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一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在所述鼓单元的前端处沿所述安装方向突出,和
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其当所述盒侧鼓联接件和所述盒侧显影辊联接件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旋转力或者当所述显影装置间隔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接收施加力时,通过在所述状态下抵靠到所述第二主组件侧旋转限制部分而限制所述鼓单元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二盒侧旋转限制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所述鼓单元的上游侧并向下突出。
CN2008101750071A 2008-05-27 2008-10-24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8045 2008-05-27
JP2008138045A JP4701266B2 (ja) 2008-05-27 2008-05-2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8045 2008-05-2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3024.2A Division CN102221809B (zh) 2008-05-27 2008-10-24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909A CN101592909A (zh) 2009-12-02
CN101592909B true CN101592909B (zh) 2011-10-19

Family

ID=4138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50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909B (zh) 2008-05-27 2008-10-24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0111012302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1809B (zh) 2008-05-27 2008-10-24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302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1809B (zh) 2008-05-27 2008-10-24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059988B2 (zh)
JP (1) JP4701266B2 (zh)
CN (2) CN101592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1238B2 (ja) * 2008-05-27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68301B2 (ja) 2009-09-11 2012-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JP5056819B2 (ja) 2009-09-11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23348A (ja) *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KR20120055431A (ko) * 2010-11-23 2012-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355679B2 (ja) 2011-12-27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66B2 (en) *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DE102012009590C5 (de) * 2012-05-11 2016-09-22 Envipco Holding N.V. Kompaktiervorrichtung für Leergut
JP5523503B2 (ja) * 2012-05-24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HUE046034T2 (hu) * 2012-06-15 2020-01-28 Canon Kk Patron, feldolgozó patron és elektrofotografikus képformáló berendezés
JP5935539B2 (ja) * 2012-06-28 2016-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走査装置
JP6184311B2 (ja) * 2012-12-14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5266B2 (en) 2012-12-14 2018-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a coupling member and a sheet that contacts the coupling member
JP6338460B2 (ja) 2013-08-20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49B2 (ja)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82B2 (ja) * 2014-03-10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91992B1 (en) 2014-12-19 2016-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or an imaging uni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285758B1 (en) 2014-12-19 2016-03-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between replaceable units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671997B2 (ja) 2015-02-05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552212B2 (ja) 2015-02-1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98468B2 (ja) 2015-02-16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9411303B1 (en) * 2015-04-10 2016-08-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ing stop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6353992B (zh) * 2015-07-17 2019-07-23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6547186B (zh) * 2015-09-18 2019-12-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607451B (zh) * 2015-12-29 2022-11-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US9910406B2 (en) 2016-02-25 2018-03-06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896376B2 (ja) * 2016-04-28 2021-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5250B2 (ja) 2017-09-21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921699B2 (ja) * 2017-09-29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6507B2 (ja) * 2018-05-18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1864A (ja) * 2018-06-26 2020-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
JP7214419B2 (ja) * 2018-09-25 202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259480B2 (ja) * 2019-03-28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0386A1 (en) * 2001-02-09 2002-08-15 Kazuhiko Kanno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parating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developing member from photosensitive drum
US20050047821A1 (en) * 2003-08-29 2005-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mechanism therefo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20481A1 (en) * 2004-02-20 2005-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940A (ja) * 1994-04-28 1996-01-19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7728B2 (ja) * 1994-04-28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3946C (zh) * 1995-07-21 2002-11-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极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和成像设备
JP3402860B2 (ja) * 1995-07-31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070029A (en) * 1995-07-31 2000-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upl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5893006A (en) * 1995-07-31 1999-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tectably mount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6072969A (en) * 1996-03-05 2000-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5950049A (en) * 1996-03-05 1999-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5940657A (en) * 1996-03-05 1999-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JP3332818B2 (ja) *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US6101349A (en) * 1998-04-13 2000-08-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forming machine having an image forming unit movable from an acting position to a non-acting position
JP3658202B2 (ja) * 1998-08-31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3893222B2 (ja) * 1998-08-31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ピン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159841A (ja) * 1999-12-01 2001-06-12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96A (ja) * 2000-04-03 2001-10-10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609A (ja) * 2000-06-26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76A (ja) * 2000-07-07 2002-01-23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834173B2 (en) * 2001-11-05 2004-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locking portion to prevent the cartridge from disengaging from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such a cartridge
JP3684209B2 (ja) * 2002-05-31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947687B2 (en) * 2002-06-07 2005-09-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locking portion for locking cartridge with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leasing portion to release the locking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a cartridge
US6978100B2 (en) 2002-09-30 2005-1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roller
JP3542588B2 (ja) 2002-09-30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一端サイドカバーの取付け方法、他端サイドカバーの取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327B2 (ja) * 2002-09-30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984900B2 (ja) * 2002-09-30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離間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09412B2 (ja) * 2002-09-30 2006-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691A (ja) * 2003-08-29 2005-04-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8272B2 (ja) * 2003-09-25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221B2 (ja) * 2003-10-08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62734B2 (ja) 2004-08-31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本体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取り外し可能に装着する装着機構
JP3986077B2 (ja) * 2005-03-18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292808B2 (en) * 2005-07-20 2007-11-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JP4577578B2 (ja) * 2005-12-20 2010-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像形成構造体、像形成構造体の装着方法、及び像形成構造体の引き出し方法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71614B2 (ja) 2006-03-03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65B2 (ja) 2006-12-08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48530B2 (ja) 2006-12-08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29881B2 (en) 2006-12-11 2011-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0386A1 (en) * 2001-02-09 2002-08-15 Kazuhiko Kanno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parating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developing member from photosensitive drum
US20050047821A1 (en) * 2003-08-29 2005-03-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mechanism therefo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20481A1 (en) * 2004-02-20 2005-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1809B (zh) 2013-10-16
CN101592909A (zh) 2009-12-02
US8170445B2 (en) 2012-05-01
US20090297211A1 (en) 2009-12-03
JP2009288306A (ja) 2009-12-10
US8059988B2 (en) 2011-11-15
JP4701266B2 (ja) 2011-06-15
CN102221809A (zh) 2011-10-19
US20110103829A1 (en) 201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909B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31109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7561827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a handle that contacts an exposure unit when install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79670B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76847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unit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3969989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US9037037B2 (en) Pressing mechanism for 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77157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deformable handle
CN101479673B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TWI675265B (zh) 處理匣
JP4586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95212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ain body electrical contacts
US78733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JP57685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2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95542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102568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CN104919374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023515A (zh) 显影盒
JP20141268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3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40072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05805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540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