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966A -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966A
CN103443966A CN2012800134787A CN201280013478A CN103443966A CN 103443966 A CN103443966 A CN 103443966A CN 2012800134787 A CN2012800134787 A CN 2012800134787A CN 201280013478 A CN201280013478 A CN 201280013478A CN 103443966 A CN103443966 A CN 103443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layer
negative terminal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3966B (zh
Inventor
织田喜光
石尾雅昭
野泽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Neo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Neo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3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3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正极侧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由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进行连接而使用的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在将负极部和汇流条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的情况下,能够使负极部与汇流条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该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括: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被接合。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不同的金属材料的多个层接合而成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具有该负极端子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以及使用该盖部件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关于电池,有作为化学电池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作为物理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等。一次电池不能够充电,有锰电池等干电池、锂电池、纽扣电池等。二次电池能够充电,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这些各种电池根据用途被分别使用。例如,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每单位质量或每单位体积的取出能量)、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二次电池没有被充分放电就追加充电的话,容量减少的劣化现象)的特性,在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在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电网等的用途中,开始使用大型的锂离子电池。在这样的领域中,为了得到大电流,很多时候将多个锂离子电池电连接而使用。在这样的电池的端子间连接时,使用含有电阻低、产生的焦耳热少的Cu类材料的端子间连接部件(汇流条)。汇流条对电池端子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到各个电池特性的偏差,大多为利用螺栓、螺母等的机械性连结,使得能够容易进行电池更换。
最近的锂离子电池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11-210725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电池作为正极集电体使用能够抑制与正极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的Al,作为负极集电体使用电阻低的Cu。此外,在电池的外部露出地设置的端子选择容易与集电体焊接的材料,在正极部使用Al,在负极部使用Cu。锂离子电池中的各部分的材料主要如此选择。此外,为了减少含有Al的正极部和含有Cu类材料的汇流条的由连接引起的电阻(接触电阻),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97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正极部中,使含有Al的集电体的连接部分(端子下部)为Al,使在与汇流条的连接部分(端子上部)含有Cu的结构。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中电特性偏差被抑制,品质得以提高,为了达到进一步的轻量化、紧凑化(减少体积)、提高生产性等,开始研究在汇流条对电池端子的连接中应用焊接。此外,代替现有技术中含有Cu类材料的汇流条,研究应用含有密度(比重)更小、能够轻量化的Al类材料的汇流条。例如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含有Al类材料的汇流条与含有Al的正极部的焊接能够容易地进行。
但是,含有Al类材料的汇流条与含有Cu的负极部的焊接中,会由于焊接时的热影响而导致发生反应,在接合界面,Al和Cu由于组成的倾向性而生成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由此导致接合强度下降。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将含有Al类材料的汇流条焊接于含有Al的端子部件(负极端子),将该端子部件通过含有Al和Cu的二层复合材料(clad)焊接于含有Cu的负极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0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7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应用含有Al和Cu的二层复合材料。但是,即使是预先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的复合材料,也是Al类材料和Cu类材料的接合体。因此,焊接时的入热量变大,有500℃左右的传热时,存在在复合材料的Al层和Cu层的接合界面发生上述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而接合强度下降的问题。此外,在汇流条与负极部的连接中需要端子部件(负极端子)和复合材料这两个部件,因为具有这些部件,相应地生产效率下降、制造成本升高,而且存在对电池的紧凑性、轻量性造成不良影响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正极侧和含有Cu类材料的负极部使用含有Al类材料的汇流条进行连接的方式的锂离子电池中,不是将负极部和汇流条由螺纹部件等机械性连结的方式进行连接,而是例如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的情况下,提供能够使负极部与汇流条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且能够实现连接中所需要的部件数量的减少、生产率的提高等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并且提供具有该负极端子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以及使用该盖部件的锂离子电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在负极端子本身应用Cu类材料和Al类材料的复合构造,并且在该负极端子中设置能够抑制Cu类材料和Al类材料的金属学性质的反应的反应抑制层,由此得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具有: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并且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被接合。上述反应抑制层的电阻与Al、Cu相比较高,虽然使得负极端子的电阻增加,但是因为能够抑制反应,所以是必需的。
在本发明中,上述反应抑制层优选含有Ni或Ni合金,或者Ti或Ti合金中的任一种。
此外,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二金属层的负极侧能够具有接合层。
此外,上述接合层优选包含含有Cu的焊料、Ni或Ni合金、或者Fe或Fe合金中的任一种。
此外,上述第二金属层能够是含有含Cu的焊料的金属层。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优选比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
此外,上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优选比除了上述第一金属层的上述第二金属层以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负极端子中的接合界面优选被施以防露出处理。
能够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构成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
即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具有上述任一项记载的负极端子,在该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中,具有设置有孔部的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盖,在上述孔部,上述负极端子以电绝缘的状态被支承。
优选在上述孔部,上述负极端子以从上述盖的表面突出的状态被支承。
此外,能够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构成锂离子电池。
即,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使用上述任一项记载的盖部件,该锂离子电池具有收纳部件,该收纳部件至少收纳: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含有Al或Al合金的正极部;和电解液,该收纳部件由上述盖部件密闭,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负极部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上述锂离子电池,得到多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侧和上述负极端子利用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电串联地连接的锂离子电池。
发明效果
在锂离子电池中,在将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和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通过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连接时,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能够由反应抑制层抑制Cu类材料与Al类材料的金属学性质的反应,因此能够以充分的接合强度连接负极部和汇流条。此外,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第一金属层具有与汇流条同类的Al或Al合金,第二金属层具有与负极部同类的Cu或Cu合金,因此与直接连接汇流条和负极部相比,容易得到更牢固的接合状态。
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代替现有的Cu类而使用Al类的汇流条,因此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的轻量化。此外,能够利用本发明的一个负极端子连接汇流条和负极部,因此能够期待锂离子电池的轻量化、紧凑化以及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用上述本发明的负极端子。此外,能够得到具有简单的结构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利用Al类的汇流条连接多个锂离子电池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轻量化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汇流条连结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取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分解图2所示的锂离子电池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对图1所示的700-700线截面进行局部表示的截面图。
图5是对包含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一个例子的截面进行局部表示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安装负极端子的制造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制造处理的后续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制造处理的后续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包含与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使用图9所示的负极端子的、与图4的结构相当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包含与图5、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使用图11所示的负极端子的、与图4的结构相当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包含与图5、图9、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使用图13所示的负极端子的、与图4的结构相当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制造图14所示的结构的制造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关于由汇流条连结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与图1所示的结构不同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包含与图2所示的一个锂离子电池不同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中,最重的技术特征是,通过能够抑制Cu类材料和Al类材料的反应的反应抑制层,使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与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接合。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至少包括: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并且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接合。
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连接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和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此时,汇流条和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第一金属层均由Al或Al合金这样的同类的材料形成,因此在对第一金属层将汇流条例如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时,也不会由于焊接时的热而生成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能够使汇流条与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
同样地,锂离子电池的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和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第二金属层均由Cu或Cu合金这样的同类的材料形成,因此在对第二金属层将负极部例如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金属学性质的接合时,也不会由于焊接时的热而生成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能够使负极部与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之间具有充分的接合强度。
此外,在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对负极部和汇流条例如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焊接时的热从第一金属层侧向第二金属层侧传递,或者从第二金属层侧向第一金属层侧传递。此时,由于该热传递,例如构成第一金属层的Al或Al合金会向第二金属层扩散。但是,本发明的负极端子通过反应抑制层接合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因此该反应抑制层阻止构成第一金属层的Al或Al合金的扩散,抑制Al类材料与Cu类材料之间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由此,构成第一金属层的Al或Al合金和构成第二金属层的Cu或Cu合金的反应难以发生,能够抑制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内部能够防止接合强度的降低。
由此,在锂离子电池中,在连接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与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时,即使例如应用焊接等伴有发热的金属学性质的连接方法,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也能够以充分的接合强度连接负极部和汇流条。
此外,本发明的负极端子应用至少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通过反应抑制层接合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于将各个层通过复合材料压延机等进行接合时的压力,各个层间(接合界面)以充分的接合强度被接合。由此,基于该点,具有复合材料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也适于将负极部和汇流条以充分的接合强度进行连接。
由此,在希望得到连接多个单体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时,根据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能够使用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因此与使用含有密度(比重)大的Cu类材料的汇流条相比,能够达到充分的轻量化。进一步,能够不利用螺纹连接等机械连接地对负极部和汇流条进行连接,因此还能够得到能够减少螺栓、螺母、垫片等螺纹部件,能够通过更为简单且容易自动化的焊接等提高生产效率,能够使汇流条和负极部的固接构造更为紧凑化的效果。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说明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认为优选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反应抑制层优选含有熔点比Al类材料高的例如Ni或Ni合金,或者Ti或Ti合金中的任一种。从异种的金属材料发生反应而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温度这一观点出发,对Al类材料与Cu类材料的组合与Al类材料与Ni类材料的组合进行比较时,前者在比后者低的温度下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因此,与该温度差相对应地,可以说后者难以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即,与熔点高出的部分相应地,后者难以发生反应。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认为会由于反应而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为Ni-Al化合物,它是机械强度没有问题的化合物,这也是优选Ni或Ni合金的理由。
上述情况,在对Cu类材料与Al类材料的组合和Cu类材料与Ni类材料的组合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由此,与直接接合Al类材料和Cu类材料相比,通过Ni类材料即Ni或Ni合金接合时,不易生成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因此有效防止接合强度的下降。另外,该使用Ni或Ni合金的有效性在使用Ti或Ti合金时也能够得到。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上述第一金属层和上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一般来说,汇流条主要使用能够容易且廉价地进行加工的平板形状的部件。由此,在对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连接平板形状的汇流条时,当第一金属层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的情况下,两者的连接是相互的平面紧密贴合,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同样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部也主要使用能够容易且廉价地进行加工的平板形状的部件,因此当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时,能够容易地对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连接平板形状的负极部。进一步,因为是基于平面的连接,所以接触面积大,能够使由接触面积引起的电阻(接触电阻)变小。此外,容易设置用于计测电池的劣化程度等的状况的引线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能够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负极侧具有接合层。通过具有接合层,能够相应地增加负极端子的热容量、散热面积。例如,在对第二金属层通过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连接负极部的情况下,在进行焊接时,与直接焊接于第二金属层相比,与上述热容量、散热面积的增加相对应地,能够使向反应抑制层的热传递变慢,抑制温度上升。此外,在选择设置接合层的结构时,例如选择比上述第二金属层热传递率低的材质,能够抑制焊接能量的投入量,抑制焊接时的接合部附近的温度上升。在上述温度高的情况下,在第二金属层与反应抑制层之间或者第一金属层与反应抑制层之间可能由于热而导致发生反应。由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对第二金属层进一步设置接合层,能够提高使得上述反应难以发生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上述接合层优选具有含有Cu的焊料、Ni或Ni合金、或者Fe或Fe合金中的任一种。含有Cu的焊料与构成负极部和第二金属层的Cu为同种的材料,因此与使用异种材料相比,能够使电阻(接触电阻)变小,并且容易以高接合强度进行接合。此外,Ni或Ni合金与构成负极部和第二金属层的Cu发生反应,生成作为具有机械强度的固溶体的Ni-Cu合金。利用该性质,在接合层与负极部以及接合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生成Ni-Cu合金,由此能够将负极部与第二金属层之间通过接合层以高接合强度进行连接。另外,使用该Ni或Ni合金的有效性在使用Fe或Fe合金时也能够得到。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上述第二金属层可以是包含含有Cu的焊料的金属层。含有Cu的焊料与构成负极部的Cu为同种的材料,因此能够得到与第二金属层同等的效果。而且,由含有Cu的焊料构成的第二金属层能够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与上述负极部的连接的接合层的有用性。
此外,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优选上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比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通过这样构成负极端子,能够使得与反应抑制层和含有密度(比重)更大的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相比,使含有密度(比重)更小的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所占的比例更大。由此能够实现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轻量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优选上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比除了上述第一金属层的上述第二金属层之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通过这样构成负极端子,能够使由材料引起的电气阻力(电阻)更小的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所占的比例变大。由此能够不损害轻量性地达到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内部的电阻的减少。通过进一步使反应抑制层变薄,能够抑制电阻焊接时的反应抑制层中的发热。
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上述负极端子中的接合界面优选被施以防露出处理。由复合材料形成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例如能够通过压力冲切等加工为四边形的平板状来使用。此时,在平板的冲切端面(侧面),各个层的接合界面露出,曝露于外部气氛中。在这样的使用状态下,可以对露出的接合界面施以防露出处理。即,以遍及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反应抑制层的各个侧面地进行覆盖,并且俯视时包围负极端子的侧面的周围的方式,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等的涂敷、橡胶件等的粘结,覆盖接合界面。由此,在将本发明的负极端子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一般具有负极性的负极端子不会与具有正极性的电池的盖发生电短路。此外,能够防止由电池的电解液的泄漏、浸润引起的接合界面的损坏,能够防止接合强度的下降。
能够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构成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
具体地说,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具有本发明的负极端子,该盖部件具有盖,该盖含有设置有孔部的金属材料,在上述孔部,上述负极端子以电绝缘的状态被支承。本发明的盖部件包括具有上述优异的功能和效果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因此与现有的盖部件相比能够使得可靠性高,特别是使得负极端子周围的构造简单且紧凑,因此优选。此外,在盖部件,上述负极端子以电绝缘的状态被支承,因此一般具有负极性的负极端子不会与具有正极性的盖发生电短路。
此外,本发明的盖部件,优选在设置于上述盖的孔部中,以从上述盖的表面突出的状态对上述负极端子进行支承。更具体地说,构成为在负极端子的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比盖的表面更突出的位置支承负极端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汇流条对负极端子的第一金属层的连接容易化,并且即使直接连接汇流条,与盖之间也不会发生电短路。此外,使用对上述接合界面实施了防露出处理的负极端子,使得负极端子的防露出处理部具有电绝缘性和机械弹性,由此,通过将负极端子嵌入设置于上述盖的孔部的简单方法,就能够容易地得到简单构造的本发明的盖部件。此外,在负极端子的各层的接合界面不会浸润电池的电解液。
能够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构成锂离子电池。
具体地说,一种锂离子电池,其使用本发明的盖部件,该锂离子电池具有收纳部件,该收纳部件至少收纳有: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含有Al或Al合金的正极部;和电解液,该收纳部件由上述盖部件密闭,上述负极端子与上述负极部连接。此外,也能够收纳用于隔开正极部和负极部的另外的隔膜。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包括具有上述优异的功能、效果的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盖部件,因此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能够使得可靠性提高,特别能够使得盖部件的构造简单且紧凑,因此优选。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将一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侧和另一个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端子利用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电串联地连接,由此能够得到连接有多个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连续体)。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与现有的使用Cu类汇流条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相比轻量且紧凑。此外,通过使用价格比Cu类材料低的Al类材料,能够减少由材料引起的制造成本,能够提供更价谦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另外,通过应用本发明的负极端子,锂离子电池的构造的品质、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也更高。
以下,适当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对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4、盖部件2、锂离子电池1以及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说明各自的构造。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能够应用于在电力汽车(EV,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 electricvehicle)、住宅蓄电系统等中使用的大型的电池系统。该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如图1所示,将单体的锂离子电池1彼此通过平板状的汇流条101电串联地连接,构成为锂离子电池1的集合体。另外,此处的锂离子电池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例子。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锂离子电池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包括:配置在上方(Z1侧)的盖部件2;配置在该盖部件2的下方(Z2侧)的收纳正极部5、负极部6、隔膜102的电池盒主体3。该电池盒主体3含有Al。另外,此处的盖部件2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的一个例子。
盖部件2在俯视时(从上方)看具有长方形形状,包括:含有Al的板状的盖20;配置在盖2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X方向)的一侧(X1侧)的正极端子21;和配置在盖2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X2侧)的负极端子4。该盖20与电池盒主体3同样含有Al。正极端子21通过以从盖20的上表面20a向上方(Z1侧)突出的方式对盖20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负极端子4单独形成,以从盖20的上表面20a向上方(Z1侧)突出的方式被盖20支承。另外,此处的负极端子4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的一个例子。
此外,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中,沿着俯视时锂离子电池1的短边即盖20的短边的延伸方向(Y方向),多个锂离子电池1排列配置。此外,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中,正极端子21位于X方向的一侧(X1侧)、负极端子4位于另一侧(X2侧)的锂离子电池1,和正极端子21位于X2侧、负极端子4位于X1侧的锂离子电池1沿着Y方向交替配置。
此外,规定的锂离子电池1的正极端子21对沿Y方向延伸的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端部通过电阻焊接被焊接(接合)。此外,同样地,与规定的锂离子电池1邻接的锂离子电池1的负极端子4对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端部通过电阻焊接被焊接。即,规定的锂离子电池1的正极端子21通过汇流条101与邻接的锂离子电池1的负极端子4连接。这样构成利用汇流条101串联连接有多个锂离子电池1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
此外,在锂离子电池1的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4分别通过超声波焊接焊接有引线102。这些引线102与正极端子21或负极端子4的没有接合有汇流条101的区域连接。另外,引线102与用于计测分别所连接的锂离子电池1的发电状态等的未图示的计测设备,或附属于锂离子电池的计测部连接。这样,能够进行锂离子电池1的劣化程度等状况的计测和掌握,因此能够进行各个锂离子电池1中的充放电量的监视。
此外,锂离子电池1包括图3所示的正极部5、负极部6和隔开两者的隔膜103、电解液(未图示)。正极部5包括:含有Al箔,与电解液接触的正极50;含有Al,与正极50电连接的集电部51。负极部6包括:含有Cu箔,与电解液接触的负极60;含有Cu,与负极60电连接的集电部61。该正极50和负极60由隔膜103分隔,以绝缘状态卷状叠层。
此外,在正极部5和负极部6与电解液被收纳在电池盒主体3的收纳部3a的状态下,电池盒主体3的上端面3b和盖20的下表面20b的外缘部被焊接。由此,能够防止电解液从盖部件2与电池盒主体3之间泄漏,并且锂离子电池1的收纳部3a构成为密闭状态。
此外,如图4所示,盖部件2的盖20在厚度方向(Z方向)具有约1mm的厚度t1。此外,正极端子21如上所述通过冲压加工,使盖20的X1侧的一部分向盖20的上表面20a的上方(Z1侧)突出而形成。即,正极端子21与盖20一体形成,并且含有Al。此外,在盖20的X2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孔部20c。如图3所示,孔部20c形成为俯视时为四边形状。此外,在孔部20c中,使孔部20c的对角线的交点(中心)与负极端子4的对角线的交点(中心)大致一致,负极端子4隔着绝缘部46被盖20支承。
此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负极端子4在俯视时具有比盖20的孔部20c小的矩形的形状。而且,如图5所示,负极端子4具有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从负极部6(参照图4)侧(下方(Z2侧))起依次以充分的接合强度接合有焊料层41(Cu-P)、Cu层42、Ni层43和Al层44这4层。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与本发明的第一金属层对应的层是Al层44,与第二金属层对应的层是Cu层42,与反应抑制层对应的层是Ni层43。此外,与本发明优选设置的接合层对应的层是焊料层41。
在锂离子电池1中,该负极端子4具有负极侧的端子部40的功能。该端子部40构成为,Al层44从端子部40的上方(Z1侧)的表面44a露出,而且焊料层41从端子部40的下方(Z2侧)的表面41a露出。而且,该端子部40的Al层44与汇流条101以充分的接合强度焊接(接合),焊料层41与负极部6的集电部61以充分的接合强度焊接(接合)。
上述Al层44与正极端子21和汇流条101(参照图1)同样,含有比Cu类材料的密度(比重)小,在Al类材料中密度也较小的Al。此外,Cu层42含有比Al类材料电阻(resistance)小、在Cu类材料中电阻也较小的Cu。此外,Ni层43含有在生成Al和Cu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温度区域中,难以在Al与Cu之间生成机械强度弱的金属间化合物的Ni。此外,焊料层41含有含Cu和约3质量%的P的磷铜焊料(Cu-P),具有约710℃的熔点。
此外,端子部40在厚度方向(Z方向)具有约2mm的厚度t2。即,端子部40的厚度t2比盖20的厚度t1(约1mm,参照图4)大。此外,Al层44的厚度t3比将Cu层42的厚度t5、Ni层43的厚度t6和焊料层41的厚度t4相加而得的厚度的总和大。此外,Cu层42的厚度t5比将Ni层43的厚度t6和焊料层41的厚度t4相加而得的厚度的总和大。
此外,在以露出的方式配置的Al层44的Z1侧的表面44a和焊料层41的Z2侧的表面41a,两者的表面均形成为平面状。另外,此时,Cu层42的Z2侧的面使用平面状的原料形成为复合材料。此外,正极端子21的Z1侧的表面与Al层44的表面44a同样,表面形成为平面状。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负极端子4通过框状的绝缘部46支承于盖20,该框状的绝缘部46以在厚度方向(Z方向)覆盖负极端子4的端子部40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绝缘部46从位于端子部40的Z1侧的Al层44的侧面起覆盖Ni层43的侧面和Cu层42的侧面,直到覆盖位于端子部40的Z2侧的焊料层41的侧面。进一步,如图4所示,绝缘部46构成为在俯视时包围负极端子4的周围。由此,如图5所示,绝缘部46覆盖Al层44与Ni层43的接合界面45c、Ni层43与Cu层42的接合界面45b、以及Cu层42与焊料层41的接合界面45a,使得接合界面不在负极端子4的侧面露出。
上述绝缘部46含有具有绝缘性和耐电解液性的树脂。此外,如图4所示,绝缘部46具有与盖20的厚度t1(约1mm)大致相同的厚度。即,绝缘部46的厚度比端子部40的厚度t2(约2mm)小。由此,在负极端子4配置于盖20的孔部20c的状态下,绝缘部46构成为与盖20的上表面20a和下表面20b平接(分别位于同一平面)。
此外,在负极端子4配置于盖20的孔部20c的状态下,绝缘部46的外侧面和孔部20c的内周面相互相对抵接。由此,能够由盖20隔着绝缘部46支承负极端子4。此外,在负极端子4配置于盖20的孔部20c的状态下,负极端子4的端子部40中的Al层44从盖20的上表面20a向上方(Z1侧)突出,并且,端子部40中的焊料层41从盖20的下表面20b向下方(Z2侧)突出。
此外,如图4所示,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负极端子4的焊料层41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由此,与被焊接的区域对应的焊料层41和集电部61之间形成接合部7a。该接合部7a主要通过具有磷铜焊料的焊料层41的一部分熔融而生成。即,接合部7a作为含有Cu的金属层形成。此外,正极端子21和正极部5的集电部51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由此,与被焊接的区域对应的正极端子21与集电部51之间,作为接合部7b形成含有Al的金属层。
此外,在盖20的上表面20a侧,负极端子4的Al层44和汇流条101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此外,正极端子21和汇流条101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由此,与被焊接的区域对应的Al层44与汇流条101之间,以及在正极端子21与汇流条101之间,作为接合部7c形成含有Al的金属层。
接着,参照图1~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负极端子4、盖部件2、锂离子电池1以及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详细说明其制造处理的一个例子。
首先,准备具有约1mm的厚度t1(参照图4),含有Al的Al板(未图示)。然后,如图6所示,通过冲压加工,使Al板的X1侧从Al板的上表面20a向上方(Z1侧)突出,形成正极端子21。此外,在Al板的X2侧形成在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的孔部20c。由此,形成锂离子电池1用的盖20。
此外,准备Al板、Ni板、Cu板和板状的磷铜焊料(均未图示)。此时,使Al板的板厚比将Ni板的板厚、Cu板的板厚和板状的磷铜焊料的板厚相加而得的板厚的总和大。并且,使Cu板的板厚比将Ni板的板厚和板状的磷铜焊料的板厚相加而得的板厚的总和大。然后,将Al板、Ni板、Cu板和板状的磷铜焊料依次叠层,使用复合材料压延机、冲压装置等施加规定的压力进行接合。此时,也可以从板状的磷铜焊料起向Al板依次叠层。
由此,如图5所示,能够形成在厚度方向(Z方向)具有约2mm的厚度t2,叠层并接合Al层44、Ni层43、Cu层42和焊料层41而得的4层的复合材料。通过这样形成复合材料,构成为在Al层44与Ni层43的接合界面45c、Cu层42与Ni层43的接合界面45b、Cu层42与焊料层41的接合界面45a分别以充分的接合强度相接合的负极端子4用的原材料。
这样形成的复合材料中,Al层44的厚度t3比将Cu层42的厚度t5、Ni层43的厚度t6和焊料层41的厚度t4相加而得的层厚的总和大。此外,Cu层42的厚度t5比将Ni层43的厚度t6和焊料层41的厚度t4相加而得的层厚的总和大。
使用这样得到的复合材料,以俯视时比盖20的孔部20c小(参照图3)的方式,通过压力冲切等加工为四边形状,由此能够形成负极端子4。
使用所得到的负极端子4(在图6中表示为端子部40),将该负极端子4配置在盖20的孔部20c内。此时,以负极端子4的侧面与孔部20c的内周面不接触的方式,并且以孔部20c的对角线的交点(中心)与负极端子4的对角线的交点(中心)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负极端子4。然后,在将盖20和负极端子4固定于模具(未图示)等的状态下,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用于形成绝缘部46的树脂。由此,如图7所示,在盖20的孔部20c与负极端子4之间,以成为与盖20的厚度t1(约1mm)大致相同的厚度的方式形成绝缘部46。此时,如图5所示,绝缘部46以覆盖与Al层44与Ni层43的接合界面45c、Cu层42与Ni层43的接合界面45b以及Cu层42与焊料层41的接合界面45a对应的负极端子4的侧面的方式形成。此外,以绝缘部46的外侧面和孔部20c的内周面相互抵接的方式形成绝缘部46。结果,形成具有锂离子电池1用的负极端子4的盖部件2。
使用具有由上述制造工艺得到的负极端子4的盖部件2和另外准备的图3所示的锂离子电池1用的正极部5和负极部6,能够制造锂离子电池1。
首先,在盖部件2中的盖20的下表面20b侧,将负极端子4的焊料层41的表面41a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通过电阻焊接而连接。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在使焊料层41的表面41a与集电部61接触的状态下,从下方(Z2侧)使电阻焊接用的电极104a与集电部61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从上方(Z1侧)使电阻焊接用的电极104b与负极端子4的Al层44的表面44a接触。这样,能够通过在电极104a与电极104b之间进行规定时间的通电来进行连接。
在该电阻焊接中,在接合前接触电阻大的焊料层41与集电部61之间,产生使焊料层41熔融的程度的热(约710℃)。结果,焊料层41和集电部61生成含有Cu的金属层。这样,当进行冷却而凝固时,该金属层作为含有Cu的接合部7a形成,通过接合部7a接合焊料层41和集电部61。此时,由于产生的约710℃的热,集电部61的Cu、焊料层41的Cu和Cu层42的Cu扩散。此外,Al层44的Al也扩散。但是,在负极端子4的内部,利用存在于Cu层42与Al层44之间的Ni层43抑制Cu向Al层44侧(Z1侧)的扩散。同时,利用Ni层43抑制Al向Cu层42侧(Z2侧)扩散。由此,在负极端子4的内部能够抑制Al与Cu的反应,因此接合强度不会下降。
继负极部6之后,如图4所示,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与上述焊料层41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的情况同样,对与正极端子21对应的盖20的下表面20b和正极部5的集电部51进行电阻焊接。由此,正极端子21和集电部51通过作为含有Al的金属层形成的接合部7b接合。
然后,如图3所示,在将正极部5、负极部6和电解液收纳在电池盒主体3的收纳部3a的状态下,对电池盒主体3的上端面3b和盖20的下表面20b的外缘部进行焊接,使其密闭。由此能够得到图2所示的锂离子电池1。
之后,如图1所示,沿Y方向配置多个锂离子电池1。然后,在Y方向的一侧,将规定的锂离子电池1的端子部40的Al层44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一端电阻焊接,在Y方向的另一侧,将与规定的锂离子电池1邻接的另一锂离子电池1的正极端子21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另一端电阻焊接。由此,如图4所示,负极端子4的Al层44与汇流条101通过作为含有Al的金属层形成的接合部7c被接合,正极端子21与汇流条101通过作为含有Al的金属层形成的接合部7c被接合,多个锂离子电池1由多个汇流条101串联连接。最后,在各个锂离子电池1的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4中连接有汇流条101的区域以外的剩余区域,通过超声波焊接焊接有引线102。由此能够得到锂离子电池连续体10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204说明其构造。该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负极端子204的端子部240,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金属层设置的Cu层42,将作为接合层设置的焊料层41作为第二金属层。即,本发明的负极端子中的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为含有含Cu的焊料的焊料层41。另外,负极端子204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负极端子204的端子部240,如图9和图10所示,具有焊料层41、Ni层43和Al层44以从下方(Z2侧)依次叠层的状态接合而形成的三层的复合材料。此处使用的焊料层41与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焊料层相同,含有含Cu和约3质量%的P的磷铜焊料(Cu-P)。该复合材料构成为使一个焊料层41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金属层设置的Cu层42和作为接合层设置的焊料层41的功能。由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更为简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负极端子4的结构。
上述焊料层41和Ni层43在界面245d(参照图9)中相互接合(扩散接合)。此外,Ni层43具有阻挡构成Al层44的Al和构成负极部6的Cu的扩散,抑制Al和Cu的反应的功能。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负极端子204的制造工艺,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负极端子4设置Cu层42的制造处理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304说明其构造。该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负极端子304的端子部340,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层设置的焊料层41,将Ni层341作为接合层。另外,负极端子304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负极端子304的端子部340,如图11所示,具有Ni层341、Cu层42、Ni层43和Al层44以从下方(Z2侧)依次叠层的状态接合而形成的四层的复合材料。而且,Ni层341和Cu层42在接合界面345a接合(扩散接合)。此外,Ni层341与作为反应抑制层的Ni层43同样含有Ni。此外,Ni层341的厚度t7比Al层44的厚度t3和Cu层42的厚度t5小。
此外,如图12所示,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负极端子304中的端子部340的Ni层341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由此,在与被焊接的区域对应的Ni层341与集电部61之间形成有接合部307a。该接合部307a是含有构成Ni层341的Ni与构成集电部61的Cu反应而形成的Ni-Cu合金的金属层。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上述负极端子304和具有它的盖部件302的制造处理。
首先,准备板状的第一Ni板、Cu板、第二Ni板和Al板(未图示)。此时,使Al板的板厚比将第一Ni板的板厚、Cu板的板厚、第二Ni的板厚相加而得的板厚的总和大。此外,使Cu板的板厚比将第一Ni板的板厚和第二Ni板的板厚相加而得的板厚的总和大。然后,依次叠层第一Ni板、Cu板、第二Ni板和Al板,使用复合材料压延机、冲压装置等施加规定的压力进行接合。由此,能够形成叠层接合有Ni层341、Cu层42、Ni层43和Al层44的四层的复合材料。此时,Ni层341和Cu层42在接合界面345a接合(扩散接合)。此外,Ni层341的厚度t7比将Al层44的厚度t3和Cu层42的厚度t5相加而得的层厚的总和小。然后,将形成有四层结构的复合材料通过冲压加工等冲切成规定大小的四边形状,由此能够得到图11所示的负极端子304(端子部340)。
然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制造处理,如图12所示,形成设置有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304的盖部件302。然后,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将负极端子304中的Ni层341的表面341a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通过电阻焊接而连接。此时,在接合前接触电阻大的Ni层341与集电部61之间,而且在电阻大的Ni层341侧,产生使集电部61熔融的程度的热(约1100℃)。由此,熔解的集电部61的Cu和Ni层341的Ni发生反应,负极端子304的Ni层341和集电部61通过作为含有Ni-Cu合金的金属层形成的接合部307a被接合。另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制造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404,说明其构造。该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负极端子404的端子部440中,不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层设置的焊料层41。另外,该第四实施方式的负极端子404是本发明的负极端子的最基本的结构,各个层的材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负极端子404的端子部440,如图13所示,包括Cu层42、Ni层43和Al层44以从下方(Z2侧)依次叠层的状态接合而得的三层的复合材料。即,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四实施方式的端子部440中没有形成焊料层41。
此外,如图14所示,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负极端子404中的端子部440的Cu层42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由此,在与被焊接的区域对应的Cu层42与集电部61之间,形成有接合部407e。该接合部407e是含有被焊接的区域的集电部61熔融而形成的Cu的金属层。另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参照图13~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负极端子404和具有它的盖部件402的制造处理。
首先,准备板状的Cu板、Ni板和Al板(未图示)。然后,依次叠层Cu板、Ni板和Al板,使用复合材料压延机、冲压装置等施加规定的压力进行接合。由此,能够形成叠层接合有Cu层42、Ni层43和Al层44的三层的复合材料。然后,将所形成的复合材料通过冲压加工等冲切成规定大小的四边形状,由此能够得到图13所示的负极端子404(端子部440)。
然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制造处理,如图15所示,形成设置有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404的盖部件402。然后,在盖20的下表面20b侧,使用激光焊接机105,将负极端子404中的Cu层42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激光焊接。具体地说,在使负极端子404中的端子部440的Cu层42的表面442a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接触的状态下,使用激光焊接机105从下方(Z2侧)照射激光。由此,如图14所示,被照射激光的部分的集电部61熔融,由此负极端子404的Cu层42和集电部61通过作为含有Cu的金属层形成的接合部407e被接合。另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制造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501和使用它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的结构,参照图3、图4和图16进行说明。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锂离子电池501中的盖部件502的盖520没有形成从上表面20a突出的正极端子。此外,作为负极端子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负极端子4,作为盖部件同样使用盖部件2。另外,锂离子电池50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例子,盖部件502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的一个例子。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的锂离子电池501中,如图16所示,盖部件502具有:在盖520的X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孔部520c的盖520;和配置在该孔部520c的负极端子4。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盖部件502的盖520没有形成从上表面20a向上方(Z1侧)突出的正极端子。另一方面,正极部5的集电部51(参照图3)与含有Al的电池盒主体503或含有Al的盖520连接。
此外,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中多个锂离子电池501沿Y方向交替配置,具有盖部件502位于上方(Z1侧)的锂离子电池501和盖部件502位于下方(Z2侧)的锂离子电池501。此外,在Y方向的一侧,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的负极端子4与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一端通过电阻焊接而被焊接(接合)。此外,在Y方向的另一侧,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电阻焊接而焊接于与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邻接的另一个锂离子电池501的电池盒主体503的底面3c。由此,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的负极端子4通过汇流条101与邻接的另一个锂离子电池501的电池盒主体503的底面3c连接。
这样构成多个锂离子电池501串联连接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此处,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不限于将汇流条101的另一侧(正极端子侧)焊接于电池盒主体503的底面3c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于电池盒主体503的侧面或盖520的结构。由此,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将正极端子21设置于特定的位置(盖20的X1侧),在所设置的正极端子21的位置焊接汇流条101的另一侧的结构相比较,接合汇流条101的位置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参照图3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上述锂离子电池501、使用它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的制造处理。
首先,准备含有Al的Al板(未图示)。然后,在Al板的X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在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的孔部520c。由此形成图16所示的盖520。然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制造处理,制造锂离子电池501。此时正极部5的集电部51(参照图3)焊接于电池盒主体503或盖520的任意位置。
之后,以邻接的锂离子电池501的上下方向相反的方式,沿着Y方向配置多个锂离子电池501。然后,在Y方向的一侧的Z1侧,对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的负极端子4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一端进行电阻焊接。此外,在Y方向的另一侧,对与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邻接的锂离子电池501的电池盒主体503的底面3c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另一端进行电阻焊接。同样,在Z2侧,对规定的锂离子电池501的电池盒主体503的底面3c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另一端进行电阻焊接,对在Y方向的一侧邻接的锂离子电池501的负极端子4和汇流条101的Y方向的一端进行电阻焊接。这样,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制造处理,能够得到图16所示的锂离子电池连续体500。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和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601的结构。该第六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盖部件602的盖620与电池盒主体603均由镀Ni钢板(镀Ni的Fe合金)形成。另外,锂离子电池601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例子,盖部件602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601,如图17所示,盖部件602的盖620和电池盒主体603均由具有机械强度、难以变形的镀Ni钢板形成。此外,在盖620的上表面20a的X1侧焊接有由Al的板材形成的正极端子621。另外,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上述锂离子电池601的制造处理。
首先准备上述镀Ni钢板形成的板材。然后,在板材的X1侧焊接由Al的板材形成的正极端子621,并且在板材的X2侧形成孔部20c。由此形成盖620。另外,除了使用由镀Ni钢板形成的电池盒主体603这一点之外,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其它制造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记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方面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例示,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即,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说明来决定,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而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负极端子4(204、304、404)的Al层44(第一金属层)含有Al,Cu层42(第二金属层)含有Cu,Ni层43(反应抑制层)具有Ni的具体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负极端子的第一金属层可以由Al-Mn合金等Al合金构成,第二金属层可以由Cu-Ni合金等Cu合金构成。同样地,盖、电池盒主体等的材质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选择。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绝缘部46具有与盖20(520、620)的厚度t1(约1mm)大致相同的厚度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绝缘部的厚度t1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为了抑制端子部与盖的内周面的接触,绝缘部的厚度优选为盖的厚度t1(约1mm)以上。另一方面,为了在焊接端子部的Al层和汇流条时,以及在焊接端子部的焊料层(Ni层和Cu层)和负极部的集电部时,抑制盖与绝缘体的接触,优选绝缘部的厚度为端子部的厚度t2(约2mm)以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由镀Ni钢板形成的盖620的上表面20a焊接由Al的板材形成的正极端子621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由镀Ni钢板形成的盖620的规定位置镀Al,在盖620形成正极端子621,也可以通过在电池盒主体603的规定位置镀Al,在电池盒主体603形成正极端子621。此外,表示了盖620和电池盒主体603均由镀Ni钢板(镀Ni的Fe)合金构成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盖620和电池盒主体603也可以均由Fe-Ni合金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负极端子4(204、304、404)的端子部40(240、340、440)具有约2mm的厚度t2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负极端子的厚度t2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负极端子的端子部的厚度t2优选为约1mm以上、低于约3mm。进一步,在盖和汇流条不接触的状态下接合负极端子和汇流条,因此,端子部的厚度t2优选为盖的厚度t1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负极端子4的焊料层41包含含有Cu和约3质量%的P的磷铜焊料(Cu-P)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负极端子4的焊料层41只要是能够接合负极端子4和负极部6的集电部61的层即可。另外,负极端子4的焊料层41含有Cu的话能够使电阻减少,而且能够形成同种金属间的接合,基于该点是优选的。具体地说,可以将Ag焊料(Ag-Cu-Zn合金)、Cu-Sn合金用作焊料层。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锂离子电池
2 盖部件
3 电池盒主体
4 负极端子
5 正极部
6 负极部
41 焊料层
42 Cu层
43 Ni层
44 Al层
46 绝缘部
100 锂离子电池连续体
101 汇流条

Claims (13)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具有:含有Al或Al合金的第一金属层;和含有Cu或Cu合金的第二金属层,并且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抑制反应的反应抑制层被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抑制层含有Ni或Ni合金,或者Ti或Ti合金中的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负极侧具有接合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层包含含有Cu的焊料、Ni或Ni合金、或者Fe或Fe合金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金属层含有含Cu的焊料。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金属层之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比除了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所述第二金属层之外的层的厚度的总和大。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端子中的接合界面被施以防露出处理。
10.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端子,该盖部件具有设置有孔部的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盖,在所述孔部,所述负极端子以电绝缘的状态被支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孔部,所述负极端子以从所述盖的表面突出的状态被支承。
12.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盖部件,该锂离子电池具有收纳部件,该收纳部件至少收纳:含有Cu或Cu合金的负极部;含有Al或Al合金的正极部;和电解液,该收纳部件由所述盖部件密闭,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负极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
多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侧和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含有Al或Al合金的汇流条电串联地连接。
CN201280013478.7A 2011-03-30 2012-03-29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03443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3917 2011-03-30
JP2011-073917 2011-03-30
PCT/JP2012/058364 WO2012133654A1 (ja) 2011-03-30 2012-03-29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負極端子および蓋部材、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966A true CN103443966A (zh) 2013-12-11
CN103443966B CN103443966B (zh) 2015-12-09

Family

ID=4693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478.7A Active CN103443966B (zh) 2011-03-30 2012-03-29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27676B2 (zh)
JP (1) JP6014837B2 (zh)
KR (1) KR101900975B1 (zh)
CN (1) CN103443966B (zh)
WO (1) WO201213365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9801A (zh) * 2015-08-17 2017-03-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10785869A (zh) * 2017-06-30 2020-0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
CN113224473A (zh) * 2015-04-15 2021-08-0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负极引线材料用包层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电池
WO2024016911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5396B2 (ja) * 2011-06-02 2016-08-03 株式会社日立金属ネオマテリアル 電池用負極端子および電池用負極端子の製造方法
WO2012169055A1 (ja) * 2011-06-10 2012-12-13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909985B2 (ja) * 2011-10-17 2016-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US20150287970A1 (en) * 2012-11-16 2015-10-0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ell and assembled battery
DE102012221124A1 (de) * 2012-11-20 2014-05-22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s Energiespeichermodu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moduls
KR101688481B1 (ko) * 2013-04-08 2016-1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유니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지 모듈
JP6070490B2 (ja) * 2013-09-11 2017-02-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電池用端子および電池用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943396B2 (ja) * 2013-09-25 2016-07-05 株式会社日立金属ネオマテリアル 電池用端子、電池用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
KR101720619B1 (ko) 2013-10-08 2017-03-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MY183425A (en) * 2013-12-10 2021-02-18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Surface treated copper foil, copper clad laminate, printed wiring boar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JP6581440B2 (ja) * 2014-10-24 2019-09-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電池用端子、電池用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
CN105552295B (zh) * 2014-10-24 2019-01-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用端子、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和电池
US9917291B2 (en) * 2015-05-05 2018-03-1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Welding process for a battery module
EP3279968B1 (en) 2016-08-02 2020-05-13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y module
WO2018173586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クラッド材の製造方法
DE102017209971A1 (de) * 2017-06-13 2018-12-13 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Flat Terminal Design für Energiespeicher
DE102017116891A1 (de) 2017-07-26 2019-01-31 Kolektor Group D.O.O. Abschlussstruktur einer elektrischen Batterie
DE102018203052A1 (de) * 2018-03-01 2019-09-05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i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atterie
DE102018208139A1 (de) * 2018-05-24 2019-11-28 Robert Bosch Gmbh Deckelbaugruppe für ein Gehäuse einer Batteriezelle
WO2020144904A1 (ja) * 2019-01-09 2020-07-16 ビークルエナ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異種金属接合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用負極外部端子及び二次電池
KR20210145776A (ko) 2019-03-22 2021-12-02 디엠씨 글로벌 아이엔씨. 변화하는 두께의 클래드 층을 갖는 클래딩된 물품
CN211017169U (zh) 2019-11-15 2020-07-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GB2608955A (en) * 2020-04-22 2023-01-18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d vehicle battery pack and straddled vehicle
WO2021214904A1 (ja) * 2020-04-22 2021-10-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電池パック及びピュア電動車両
CN112072432B (zh) * 2020-09-17 2021-12-14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铜软连接结构和锂离子电池负极铜极耳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DE102020213431A1 (de) 2020-10-26 2022-04-28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Deckelbaugruppe eines Batteriezellengehäuses, Verfahren zu der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DE102020213433A1 (de) 2020-10-26 2022-04-28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Deckelbaugruppe eines Batteriezellengehäuses, Verfahren zu der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JP2022112412A (ja) * 2021-01-21 2022-08-02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部品、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JP7373523B2 (ja) * 2021-05-20 2023-11-02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二次電池およ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6995A (ja) * 1997-09-25 1999-06-15 Daido Steel Co Ltd クラッド板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用ケース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7134233A (ja) * 2005-11-11 2007-05-31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端子構造
JP2010097769A (ja) * 2008-10-15 2010-04-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池端子、二次電池、電池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025800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Panasonic Corp 蓄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37353A1 (ja) * 2009-05-29 2010-12-02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クラッ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4310A (ja) * 1989-11-11 1991-07-02 Toshiba Corp 薄板導体の結合方法
US6844110B2 (en) 2000-05-24 2005-01-18 Ngk Insulators, Ltd. Lithium secondary cell and assembly thereof
JP2002216716A (ja) * 2000-05-24 2002-08-02 Ngk Insulators Ltd 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の接続構造体
JP2001357834A (ja) 2000-06-16 2001-12-26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4590938B2 (ja) * 2004-05-26 2010-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型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組電池および電池間接続継ぎ手
US7892674B2 (en) * 2005-09-09 2011-02-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8956753B2 (en) 2010-03-30 2015-02-17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6995A (ja) * 1997-09-25 1999-06-15 Daido Steel Co Ltd クラッド板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用ケース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7134233A (ja) * 2005-11-11 2007-05-31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端子構造
JP2010097769A (ja) * 2008-10-15 2010-04-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池端子、二次電池、電池端子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0258003A (ja) * 2009-04-21 2010-11-11 Panasonic Corp 蓄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37353A1 (ja) * 2009-05-29 2010-12-02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クラッド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4473A (zh) * 2015-04-15 2021-08-0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负极引线材料用包层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及电池
CN106469801A (zh) * 2015-08-17 2017-03-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6469801B (zh) * 2015-08-17 2019-09-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池用端子和电池用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10785869A (zh) * 2017-06-30 2020-0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
WO2024016911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33654A1 (ja) 2014-07-28
CN103443966B (zh) 2015-12-09
US20140011074A1 (en) 2014-01-09
JP6014837B2 (ja) 2016-10-26
US9627676B2 (en) 2017-04-18
KR101900975B1 (ko) 2018-09-20
KR20140004687A (ko) 2014-01-13
WO2012133654A1 (ja)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966B (zh) 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端子和盖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
KR102259380B1 (ko)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CN101478034B (zh) 保护电路板、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65848C (zh) 电池组件
KR100908569B1 (ko) 전지모듈의 제조방법
KR102378374B1 (ko)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US10601018B2 (en) Electrode lead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a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a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20183831A1 (en)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274184A1 (en) Contact plate arrangement with three or more contact plate layers
US20120270096A1 (en) High-power and large-capacity lithium battery of electric bus
JP2010525552A (ja) 溶接点接続部を持つ電気化学単電池及び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CN205828568U (zh) 二次电池
KR10177628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28003B1 (ko) 전극 탭 상호 접속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화학소자
CN115398729A (zh) 具有通过激光焊接直接相互接合的电路板和电极引线的电池组
CN110352509B (zh) 牵引电池的二次电池单元和制造二次电池单元的方法
WO2018224401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battery module
US20230130146A1 (en) Battery module for electric vehicle
KR102523946B1 (ko) 버스바 프레임 및 이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TWI688145B (zh)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KR102543155B1 (ko) 버스바 프레임 및 이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TWI688152B (zh)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結構
US20210074986A1 (en) Battery C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Cell
KR20130131186A (ko) 전극에 도료 또는 절연성 테이프가 도포된 이차전지 모듈 및 전극탭과 전극단자의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