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98A - 来话呼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来话呼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98A
CN1165598A CN96191083A CN96191083A CN1165598A CN 1165598 A CN1165598 A CN 1165598A CN 96191083 A CN96191083 A CN 96191083A CN 96191083 A CN96191083 A CN 96191083A CN 1165598 A CN1165598 A CN 1165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coming
mentioned
call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1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49C (zh
Inventor
喜多一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72Circuits or components for simulating antennas, e.g. dumm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Abstract

本发明的来话呼叫系统的目的在于可靠地通知用户对移动通信单元的无线电便携式终端的来话信号而不干扰其它人并且减小误通知的概率。因此,用于通知用户来话信息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可以通过将一插塞插入到提供给手提电话(21)方的耳机-话筒终端(23)与之连接而检测一来话音,此外,一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设置到手提电话(21)中并由其支持。当手提电话(21)根据来自一基站(22)的来话呼叫而收到一来话呼叫信号时,就产生来话音的一语音信号并且该语音信号通过耳机-话筒终端(23)输入到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来检测来话信号。该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构造使得产生一来话通知信号(25),将该信号的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给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并通过振动或蜂鸣声通知用户手提电话(21)方的来话信号。

Description

来话呼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来话呼叫系统,特别涉及通过袖珍来话呼叫单元通知终端用户有关电话终端或无线电终端来话信息的来话呼叫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电话、手提电话及使得家用无线电话的副终端也可被用作室外手提电话的数字无绳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已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无线电话的小型化和个人化迅速发展。此外,呼叫器(个人选择性呼叫系统)的小型化取得进展,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在考虑将电话功能和呼叫器功能溶合到一个电子组合体或便携式信息终端。
然而,尽管这些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的部件被小型化,单件设备置于衣袋中还显得庞大,因此,人们常将其放在小提箱或小包中携带。正因如此,手提电话或呼叫器的来话响铃音难以听见。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由于用户没有感觉到来话信息而常常不能取得联系。
此外,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通过来话响铃音方式通知用户来话信息的手提电话不能充分体现出手提电话可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一特点,因为当用户在有轨电车、飞机或诸如会议室这样的公共场所时,来话响铃音打扰其它人。
已有生产出的产品,使得通过给手提电话增加自动回话和记录功能使用户即使在没有能够听见来话呼叫响铃音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确认通话目标或有关事宜;也使得通过给手提电话提供振动器来话通知功能使用户在将电话放在衣袋里而不干扰其它人的情况下感知到来话信息;而且即使用户手提电话主机放在手提箱或包中,还可通过用用于使用无线方式探测来自于机副终端的输出信号,并通过振动等手段通知用户的袖珍便携式来话呼叫单元通知用户来话呼叫信息而不打扰其它的人。
但传统的手提电话终端存在成本随自动应答和记录功能的增加而增加的问题,此外,即使用户可过后确认通话目标或有关事宜,仍不可能避免用户不能够听见来话呼叫响铃音。
此外,用户有必要总是将其手机终端具有通过振动来话通知功能的产品放在胸前的衣兜里或类似的地方,因为通过振动可将来话信号通知给用户而不打扰其它人。但是,即使手提电话的小型化正在迅速发展,还是存在问题,即用户由于要等待接收而一直将手提电话放在胸前衣兜里造成麻烦和不便。
进一步说,当呼人信号(来话呼叫信号)从基站以无线电波形式输出时,构造有独立机箱的用于手提电话的来话呼叫单元接收中继信道建立请求信号、群集脉冲信号或来话呼叫响应信号的无线电波,来话呼叫响应信号是由终端附近的手提电话终端响应来话呼叫信号而发出的,并通过给电动机转轴设置偏心载荷从而产生振动警告以通知用户来话信息。
但是,由于以上理论探测来自手提电话的无线电波,并且响应来自手提电话终端的无线电波,这不仅在来话信息,而且还在语音、呼叫或当终端移动超出某一服务区域或某一基站的小区(cell)时的定位登记通信时进行,因此存在较高的误通知的可能性。
此外,当一个距离较近的手提电话终端接收来话信息或进行语音通话时,将会产生类似上述情况的问题,即来话呼叫单元接收到无线电波并产生误通知。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干扰其它人且输出较少误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通知用户到移动通信设备无线电便携式终端的来话信息的来话呼叫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来话呼叫系统包括各自为独立机箱结构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和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具有与电话终端相连接的来话探测单元以探测至电话终端的来话信息;还具有一个无线发送单元,当探测单元探测到来话信息时,它以无线方式发送来话通知信号。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具有一个无线接收单元,用以接收由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发送的来话通知信号;还具有一个通知单元,用以通知信号已被无线接收单元接收到。
因此,由于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和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分别为独立机箱结构,可以不用一直携带无线电手提终端,而只通过所携带的袖珍式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来确认来话信息。此外,由于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直接与无线电手提终端相联接,因而可能安全地探测到至无线电手提终端的来话信号,并根据来话信号探测结果给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发出来话通知信号。因而,可实现没有误通知的可靠的来话通知。
图示简要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用户使用图1所示来话呼叫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手提电话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使用提供给图3所示的手提电话的耳机-话筒终端情形的示意图;
图5是带有头部环架(head arm)的耳机-话筒透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耳机-话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插头插入耳机-话筒终端前和插入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电路框图;
图9A至图9F是各部分的输出信号波形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电路框图;
图11A至图11C是图10各部分的输出信号波形图;
图12A和图12B是第二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总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电路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电路框图;
图17A和图17B是第三实施例笔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例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19是第三实施例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20是第三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总体图;
图21是第三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电路框图;
图22是第三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电路框图;
图23是解释PHS无线电话来话呼叫时的处理流程的系统框图;
图24是第四实施例腕型来话呼叫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25是第五实施例腕型来话呼叫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6是图25中PHS副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27是表示带有与PHS副终端相同的数据载波接口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图1至27是解释本发明的来话呼叫系统的示意图。因此,各种通信媒质包括一使用电缆电话电路的电话机、使用无线电的手提电话、汽车电话和无线电话副单元。在如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独立机箱结构的来话呼叫系统与手提电话分开。用来通知用户用于个人手提电话系统中的手提电话的来话信息。
图1是第一实施例来话呼叫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手提电话21,无线电波按照通信协议在手提电话和带有天线22a的基站22之间往返传播,于是语音通话可通过基站22在手提电话与对方普通电话或已连入公共通信网络(未示出)的手提电话之间进行。
用于通知用户有来自基站的呼叫或来话信息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提电话21上。通过把下面即将提及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插塞插入手提电话21一侧所带的耳机-话筒终端23,即可实现二者的电气联接,由此可探测到来话响铃音,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在机械结构上得到手提电话21的支持。
此外,当呼叫手提电话21的来话信息被手提电话21接收到时,通过插塞与手提电话21可靠联接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出来话通知信号25,手提电话21的用户的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戴在用户腕上的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接收到来话通知信号25,即通过在接收器26或27内的蜂鸣器或载荷旋转电动机产生声音或振动,通知用户有呼叫到达手提电话21。
图2是表示用户使用图1所示的来话呼叫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手提电话21体积太大而不可能总是放在衣袋里,因此通常放在手提箱29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插塞插入到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3。由此,手提电话21的来话响铃音被压低,从而避免其它人受到干扰,同时可靠地通知用户30来话信息。
即,当另一方呼叫用户时,来话呼叫信号28从基站22的天线22a发送给手提电话21。当手提电话21接收到来话信号28时,耳机-话筒终端23向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出来话音(响铃音)信号。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探测到来话音(响铃音)信号时,即通过无线电波发出来话通知信号25。
手提电话21的用户30将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放在胸前的衣兜里,或将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戴在腕上。当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出的来话通知信号25被接收器26或27接收到时,装在每个接收器内的旋转载荷电动机产生振动,以通知手提电话21已接收到来话信息。因此可能可靠地防止用户感知不到来话信息。
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各部分的电路结构将参考图3到图11详细说明。
图3是图1所示手提电话21的框图,它是用于无绳电话系统的一个手提电话系统,即可通过时分多路访问(TDMA)-时分双路复用(TDD)系统对数字调制信号实现多信道连接的一个手提电话系统。因为手提电话21带有耳机-话筒终端23,所以可用来收听来自对方的振铃和声音,或把自己的声音发送给对方。
在图3中,手提电话21包括:天线21a、高频部分31、调制解调器32、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声音编码解码器34、音频接口35、耳机-话筒终端23、扬声器37、话筒38、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终端39、控制电路40、识别数据(ID)存储器41、数据存储器42、显示部分43、键盘部分44、通话音量拨号选择部分45和来话音量调整部分46。高频部分包括转换开关(SW)50、接收部分51、发送部分52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53。
如图1所示,天线21a以预定频率向基站22发送并接收来自基站22的控制信号。与基站22联接的公共通信网可使用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性服务数字网(ISDN)。
高频部分31的转换开关50以分时的方式完成切换,它以交替方式把天线21a分别连接到接收单元51和发送单元52,向接收单元51输出来自天线21a的接收信号,通过天线21a发送来发送单元52的发送信号。
锁相环频率综合器53按照控制电路40所设定的频率产生本地振荡,并将本振信号输出到接收单元51和发送单元52,用以进行两个单元的频率转换。
例如,高频部分31的接收部分51有一个二阶混频器,它通过将天线21a收到的经转换开关50分出的接收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53的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中频(IF)信号,中频信号(IF)输出到调制解调器32。
高频部分31中的发送部分52通过混频器对来自调制解调器的π/4相移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波进行频率转换,并将此频率调制波经转换开关50由天线21a发送出去。
调制解调器32、可包括例如解调部分32A和调制部分32B。解调部分32A和调制部分32B分别包含:一串行/并行转换电路、一并行/串行转换电路、一差分编码器、一信号变换电路、一奈奎斯特滤波器(N yguist filter)和一正交调制器(未示出)。它可完成π/4相移正交相位调制或解调功能。也就是说,调制解调器32通过它的解调部分32A解调来自接收部分51的中频信号,分离出正交数据(IQdata),并将其作为数据串输出给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此外,调制解调器32可通过它的调制部分32A从来自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数据串中生成正交(IQ)数据,对所生成的正交(IQ)数据进行π/4正交相位调制,并将正交(IQ)数据输出到高频部分31的发送部分52。
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通过时分复用的控制信道发射控制信号,并完成帧同步和时隙格式化。
也就是说,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接收方以预定的时基从发自调制解调器32的数据(帧)读取一个时隙,发出避免通话被窃听等情况的扰频,而后再从时隙格式读取结构数据。
此外,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接收方将所读取的结构数据中的控制数据向控制电路40发送,并向声音编码解码器34传送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声音数据。
另外,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发射方将控制数据迭加在来自声音编码解码器34的声音数据上,以产生一个时隙,并将扰频加在时隙中,而后将时隙插入到一个数据帧中,并将其输出到调制解调器32。
声音编码解码器34完成对数字声音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具体地说,声音编码解码器34通过ADPCM使用自适应预估和自适应量化技术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即,声音编码解码器34的接收方通过对数据解码将来自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ADPCM声音数据解码成脉冲编码调制(PCM)听觉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35。
此外,声音编码解码器34的发送部分将由音频接口35输入的PCM语音信号编码成ADPCM语音数据,从而实现PCM语音信号的压缩,并将ADPCM语音数据输出到链路控制部分33。
音频接口35完成语音信号的模/数转换,并控制语音音量或来话音的音量。
即,音频接口35的接收端通过数/模转换电路35A将来自语音编码解码器34的PCM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语音信号,放大器35B放大该信号后,由扬声器37大声地输出。此外,音频接口35的发送部分通过放大器35C数字放大由话筒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然后经模/数转换电路35D将此信号转换为数字语音信号,并作为PCM语音信号输出到声音编码解码器34。
此外,音频接口35放大来话音信号,这一信号是由来话音生成电路54在下文将提及的控制电路40的控制下产生并发出的。音频接口35通过驱动扬声器37发出来话音(振铃音),并通知用户有来话呼叫被接收到。
就耳机-话筒终端23而言,终端内设置了用于连接音频接口35,扬声器37和话筒38的触点。当一外接单元(将在后面提及)由外部通过塞孔插入时,连接音频接口35、扬声器37和话筒38的触点分离,音频接口35在电气上与外接单元连接,因而例如可向外接单元输出一语音信号。
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终端39是一个通过手提电话21传输诸如字符这样的数字数据的连接终端。因此,将个人计算机或其它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单元的电缆与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终端39连接,并执行与传输目的地的通信,就可能容易地实现数据传输。
控制电路40包括一个CPU(中央处理单元)和一个ROM(只读存储器)(未示出),它按照一系列通信协议完成以下处理过程:诸如将上述数字数据存储在作为数据存储器的RAM42(随机存取存储器)中;按照某一通信控制程序完成手提电话21内的通信或通信控制;在显示部分43上显示由键盘部分44上输入的电话号码;在RAM在中输入重拨号码;按照重拨号码进行重拨呼叫;将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识别码与存储在识别代码存储器41中的识别码对比,并确认是否为本终端的来话,当识别码相吻合时,输出指令信号“a”,使来话音生成电路54输出一来话音信号,及发送来话呼叫响应信号以通过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建立一条链路。
显示部分43包括,例如,一个液晶显示器,它显示来自手提电话21的待通知用户的多条信息,诸如由键盘部分44输入的通话目标的电话号码和通话时间。
键盘部分44包括各种键,如数字键、星号键、持机键和语音键,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键输入必要的信息。控制电路40控制手提电话21的各部分,使得当操作键盘部分44时,可控制键盘部分44的每个按键相对应的处理。
语音音量选择部分45是一个用来调节语音音量的音量开关,当音频接口35执行语音信号的模/数转换时,可调节语音音量。
来话音音量调节部分46是一个用于调节来话音(振铃音)音量的转换开关,其中来话音的输出可在“关”、“低”、“高”三个档位上选择,其输出信号发送到来话音生成电路54。
当来话信号从对方经基站22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时,手提电话21通过天线21a、转换开关50、接收部分51和调制解调器32将来话信号传给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读取控制信号,并将其传给控制电路40。
控制电路40通过识别码存储器41对比控制信号中的识别码。当判定信号是本终端的来话呼叫时,控制电路40将来话呼叫响应信号和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产生的控制信号一起传给调制解调器32和发送部分52,以便响应该来话呼叫而将其通过转换开关50和天线21a发送出去。此外,与此同时,控制电路40将来话音生成电路54产生的来话音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35,以便发出一个来话呼叫音,驱动扬声器37输出一来话音(振铃音)并通知用户已收到来话呼叫。
当来话呼叫响应信号发送给对方电话终端并且对方的电话终端的控制电路确认由于从手提电话发送了响应信号而连接了一条链路时,可启动语音通话过程。
但是,当按下手提电话21键盘部分44的语音通话键并输入通话目标电话号码时,所输入的电话号码被传给调制解调器32和发送部分52,并同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产生的控制信号一起经转换开关50和天线21a发送出去。
当对方响应并发出响应信号时,响应信号经天线21a、转换开关50、接收部分51和调制解调器32传给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读取控制信号,并将其传给控制电路40。
当控制电路40通过控制信号确认对方有响应,并且链路已连接上时,即启动语音通话过程。
就上述语音通话过程而言,高频部分31的转换开关50以分时共享的方式切换接收部分51和发送部分52,并将接收信号传给调制解调器32和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分别将语音信号输出给声音编码解码器34,将控制信号传给控制电路40。
输出到声音编码解码单元34的语音数据被ADPCM解码,并输出给音频接口35,被音频接口35转换为语音信号,并从扬声器37输出。
由话筒38输入的语音信号被音频接口35转换为数字语音信号,由声音编码解码器34编码为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语音信号,并被压缩,再输出到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
传送到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的语音信号由信道链路控制部分33提供来自控制电路40的控制信号,而后经调制解调器32、发送部分52、转换开关50和天线21a发送出去。
图4示出使用图3中的手提电话21所带耳机-话筒终端的情形。图5是带有头部环架(head arm)的耳机-话筒71的透视图。
在图4中,当耳机-话筒61的插塞62与耳机-话筒终端23连接时,手提电话21的嵌入式手机(扬声器37和话筒38)关闭,声音输出到耳机63,此外可从外接话筒64输入声音。由此可实现无手提电话21(免提)的语音通话,且即使在噪音环境中仍可以进行清晰的语音通话。
此外,图5所示耳机-话筒71与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连接,可作如上所描述的方法使用。因为耳机73和话筒74通过头部环架75可靠连接,所以可使耳机73定位于用户的耳部,话筒74定位于用户的嘴部,可容易地进行语音通话。
图6示出了图5所示耳机-话筒71的结构图,插塞72分成耳机端子81、话筒端子82和地端子83三部分。
图7A示出了插塞72插入耳机-话筒终端23前后的状态。耳机-话筒终端23包括由音频接口35延伸的耳机触点91、话筒触点92、地触点93、内嵌式扬声器触点94和内嵌式话筒触点95。
图7B示出了插塞72插入耳机-话筒终端23的状态。
如图7B所示,当插塞72插入耳机-话筒终端23时,耳机端子81抬起耳机触点91,话筒端于82升高而与话筒触点92接触,地端子83与地触点93接触。由此,内嵌扬声器触点94和内嵌话筒触点95被断开,耳机-话筒终端23被切换到与外部耳机-话筒71相连。
语音通话音量、来话音音量和来话音开/关由如图3所示的通话音量调节部分45和来话音调整部分46设置。
第一实施例中的来话呼叫系统装有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用于将插塞与上面所描述的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3相连。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可做成如下尺寸,例如,长为3cm-5cm,宽为2cm-3cm,厚度为大约1cm。
图8是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电路框图。
如图8所示来通知信号发送器24包括:插塞101、放大器102、带通滤波器(BPF)103、检波器104、波形整形部分105、锁存电路106、定时电路107、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调制部分109、振荡器110、倍频部分111、发送部分112和天线113。
插塞101对应图7B所示的插塞72可被插入耳机-话筒终端23,它读取发自手提电话21的来话音中的语音信号。因此,耳机端子101a和地端子101c与内部电路相连,而话筒端子101b未与内部电路相连。
当手提电话21收到来话呼叫时,通常由内嵌扬声器37输出来话音。但是,当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插塞101与耳机-话筒终端23相连接时,扬声器37并不输出来话音,来话音中的语音信号经插塞101输入到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
如图8所示,来话音中的语音信号被放大器102放大,且只有来话音特有频带中的语音信号被带通滤波器103选择性地提取。
图9A到图9F示出图8中各部分的输出信号波形9A到9F,其中图9A示出由带通滤波器103选择性地提取的来话音“嘟,嘟,嘟,…”(语音)的声音波形。
而后,经波形检波器104检测得到如图9B所示的信号波形,再经波形整形器105整形从而得到如图9C所示的方波。锁存电路106被方波置位,定时器电路107同时被启动,这样可使来话通知信号仅在某预定时间段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出去。
即:加于锁存电路106的信号用于经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产生来话通知信号,来话通知信号包括某一预定的模式,例如,如图9D所示的“1,0,1,1”,通知信号一直持续到定时电路107发出复位信号。
此外,来自振荡器110的某一预定频率的振荡波输入倍频部分111,以产生如图9E所示的载波(fc)。
另外,调制部分109通过载波对来自通知信号生成单元108的来话通知信号进行调制,以进行无线发送。已调信号包括高频稠密波形(fm)和低频稀疏波形(fs),通过将来话通知信号迭加于无线电波上,经发送部分112由天线113发送出去。已调波fm可由载波频率fc与Δf相加得到(fm=fc+Δf),已调波fs可由载波fc与Δf相减得到(fs=fc-Δf)。
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用于接收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出的来话通知信号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27均做成分体式结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是卡片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形状类似薄卡片。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是腕型来话通型知信号接收器,可与戴在手臂上的表一起使用。
图10是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电路框图。
图10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包括:天线121、放大器122、频率转换部分123、本地振荡器124、带通滤波器(BPF)125、放大器126、解调器127、控制电路128、通知控制部分129、运行驱动器130、电动机131、声音通知驱动器132、扬声器133、电源转换开关134、操作输入部分135、振荡器136、分频电路137、时钟部分138、定时报警电路139、报警符合电路140、显示选择部分141、液晶显示器(LCD)142。
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来话通知信号的无线电波由天线121接收,并被放大器122放大。
图11A至图11C是图10所示各部分的输出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其中,图11A是由放大器122放大后的信号波形图,由此点所读取的压缩波与图9F所示发送端波形几乎相同。这一信号输出到频率转换部分123。
就图10所示频率转换部分123而言,图11A所示信号的频率被本地振荡器124转换而生成如图11B所示的波形,通过将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125而从信号中去除噪音,以便只提取有用信号成分,有用信号成分再经放大器126放大,经解调器127解调。由此,如图11C所示,包含“1,0,1,1”的(这与图9D发送端波形完全相同)的数字来话通知信号被正确恢复出来。
当控制电路128确定包含上述预定代码“1,0,1,1”的信号作为来话通知信号输入时,该电路假定来话信号已被装有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手提电话21接收到,由此通过运行驱动器131来旋转带有偏心载荷的电动机131,以产生振动警告或通过声音通知驱动器132驱动扬声器133产生蜂鸣声,从而完成通知的功能。
电源转换开关134是一个用于为运行驱动器130和声音通知驱动器132提供驱动电源的转换开关,当通知控制部分129选择一个驱动器完成通知功能时,即切换电源转换开关134,从电源Vcc为所选择的驱动器130或132提供电源。
图10所示的操作输入部分135不仅进行有关上述来话通知的输入功能,而且可针对时钟功能执行设置报警和定时输入的功能,关于时钟功能,下文将会提到。
此外,来自振荡器136的预定频率时钟输出到频分电路137,当前时间根据分频后的时钟信号由时钟部分138进行测定。
另外,为使用报警功能,报警时间预先设定到报警时间电路139,而后由报警符合电路140监测由时钟部分138发来的当前时间是否与报警时间电路139所设定的报警时间数据相符合。当前者与后者相符合时,电路140命令通知控制部分129通过振动或蜂鸣器完成通知功能。
另外,显示选择部分141通过正确选择要显示的数据,可将报警设定时间,当前时间或是否收到来话通知信号显示在液晶显示屏(LCD)142上。
卡片型(或电子计算器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的电路结构上面未给予描述,不过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已给予描述。但是其来话通知信号处理电路与接收器27完全相同。但在结构上二者是不同的:卡片型接收器还配备了完成计算器诸如四则运算功能的电路,以代替腕型接收器的时钟功能。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构造,可将用于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来话通知信号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插塞插入诸如手提电话21所带有的耳机-话筒终端23的语音信号输出终端,带有与发送机24的机箱不同的机箱的接收器26或接收器27可戴在手提电话21用户身体的某一部位上。
当手提电话21收到来话呼叫信号,并振铃出来话音时,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通过耳机-话筒终端23的插塞探测来话音的语音信号波形;并探测到有来话音产生时,即产生来话通知信号,用无线电波将此通知信号发送给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6和27。
当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和27分别接收到来话通知信号时,即发出蜂鸣声或振动以通知用户。因此,用户即使在噪音很大的环境中或由于将手提电话21放入手提箱或包里而不易听见来话音的情况下,仍能可靠确认来话信息。
用户通过上述通知过程确认来话信息后,即将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插塞从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3中拔出,并用扬声器37和话筒38与对方通话。由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探测到手提电话来话音来进行通知的结构,因此可准确通知用户来话信息,而不会造成与其它无线电波混淆,除非在有无线电波辐射泄漏、语音输入、或当用户移动超出无线电来话区域的定位输入的情况下。
此外,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分别使用专门的发送器-接收器,并且要发送的代码预先确定(如上例中采用“1011”),接收器收到上述预定代码即确认有来话信息。因此,通过使用每个发送器-接收器间不同的代码,就能可靠识别用户手提电话的唯一来话信息,即使附近有其它用户的手提电话,且使用本实施例的发送器-接收器装置,也不会造成一个用户手提电话误响应其它用户手提电话的来话信息,原因是代码不同。
此外,由于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选择蜂鸣声或振动作为通知方式,因此可能正确选择其中之一使得在不干扰其它人的情况下,可靠识别来话信息。
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使得通过将插塞与手提电话所带有的耳机-话筒终端相连,从而输入来话音的语音信号。但是,第一实施例还可构造成使用声音输出终端或来话音输出终端,而不使用上述耳机专用输出终端,或者说,构造成使用来话输出终端,不使用语音信号终端。
特别地在手提电话带有扬声器的来话音生成蜂鸣器和语音通话扬声器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耳机终端部分阻止蜂鸣器或扬声器产生来话音,即将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插入耳机终端部分,从发送器24向接收器26或27发送来话通知信号,从而通知用户有来知呼叫。
此外,第一实施例还可构造成通过将插塞与手提电话手机用来部分的扬声器相连,从而输入来话音的语音信号,或与一个用来输入振铃音生成蜂鸣器的声音的拾音器,而不是与耳机-话筒终端相连的声音输出信号线相连。
此外,尽管图8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使得通过调频(FM)或频移键控(FSK)调制方式,将所探测到的来话通知信号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出去;第一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其它调制方式,如幅度调制(AM)(包括幅移键控调制(ASK))或相位调制(PM)(包括相移键控调制(PSK))。
另外,尽管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使得通过无线电波的形成发送/接收来话通知信号,它还可以采用其它无线电(无线)通信方法,如超生波,电磁感应或红外辐射。
第二实施例各部分的结构如图12A至16所示。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在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图12A至图16中,与第一实施例图示中相同的符号代表相同或等效的部分,因而其具体描述略去。
尽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使得来话通知信号由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送给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而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是通过一种转换系统,使要发送或接收的电磁波频率改变,这种系统能够在几个频级上改变载波频率,但不改变无线电波的类型。
由此,即使附近使用同类型的来话呼叫系统或用作其它目的但使用同一频率无线电波的单元,通过改变频率,可防止无线电干扰或通信骚扰,从而实现准确可靠的来话通知功能。
图12A和12B是第二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总图,就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而言,插塞101凸出,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情形,如图1所示,通过将插塞101插入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来使用发送器24。
图12A所示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特征在于它安装有拨号型频率设置部分151。按箭头所指任一方向旋转拨号盘,可实现以某一所需频率发送无线电形式的来话通知信号。
此外,图12B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特征是它装有转换型频率设置部分152,按箭头方向滑动转换开关,可选择A、B或C三种频率级之一,并以选定的频率发送无线电形式的来话通知信号。
图13是第二实施例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的总图。
当图13所示的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接收到发自图12A或12B中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无线电波形式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它以振动或蜂鸣声进行来话通知。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有一个内嵌式电动机131,电动机的转轴上加载了偏心载荷。当接收器26接收到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驱动电动机131,于是产生整体振动。因此,可以将来话信息通知给戴有接收器26的用户。
图13所示的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的特点在于通过使用操作输入部分135的数字键,使接收端的来话通知信号的转换频率(检测频率)改变到与发送端所设置的频率相同的频率。如图13所示,就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而言,通过将其设定为接收频率设置模式,并通过数字键输入所需频率,待设置的频率(例如:F123)显示在LCD142上,并且通过按下设置键,将接收频率转换到当前频率。
图14是第二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总图。
当图14所示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接收到自来通知信号发送器24发出的来话通知无线电信号时,即通过振动或蜂鸣声执行来话通知。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装有内嵌式电动机131,电动机的转轴上加载了偏心载荷。因此,当接收器27接收到来话通知信号,即驱动电动机131,使接收器整体振动。通过这种方式可将来话信息通知到臂上戴有接收器27的用户。
图14所示的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操作输入部分135的输入键,接收端来话通知信号的设定转换频率可以随发送端作相应改变。如图14所示,通过设定接收频率设置模式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显示可以在LCD142上设置的频率。因此,通过重复按下键,使光标移动到所需频率位置上,并确认此频率,即可使频率变换到当前接收频率(A:F123)。
图15是第二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电路框图。
图15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见图8)几乎相同。但是,发送器24的特征在于:除包含图8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包含频率设定部分151(152)、本地振荡器153和频率转换部分154。
图15所示来话音输入终端101是与手提电话相连的终端,用于输入检测来话音的数据。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终端101对应于待插入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3的插塞101,但并不总是限于插塞101。
因此,当手提电话21接收到来话呼叫时,即从内嵌式扬声器37输出一来话音。但是,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来话音输入终端101与耳机-话筒终端23相连,来话音不输出到扬声器37,来话音中的语音信号经由来话音输入终端101输入。
此外,来话音中的输入语音信号经放大器102放大,其中仅有某预定频带内的语音信号可被带通滤波器103提取出来,所提取的语音信号经检波器104检波,而后经波形整形部分105整形。
此外,锁存电路106被波形整形后的方波置位,定时电路107启动,以使来话通知信号仅在某一时间段内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也就是说,加在锁存电路106上的信号在下一级通过从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产生来话通知而输出到调制部分109,直到从定时器电路107输入一复位信号。
此外,来自振荡器110的预定振荡频率输入到倍频部分111。由部分111产生的载波输出到调制部分109,并且被来自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的来话通知信号调制,以发送一无线电信号。
第二实施例通过在下一级中新加入频率设置部分151(152)、本地振荡器153和频率转换部分154,使由调制部分109调制的来话通知信号的频率转换到所需频率。
即,通过频率设置部分151(152)预先设定发送频率,根据所设定的频率从本地振荡器153输出预定振荡频率;来自调制部分109的已调制的信号的频率由频率转换部分154转换。然后,调频信号传送到发送部分112,经天线113发送。
就第二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而言,用于接收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来话通知信号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和27还是分体形式。
图16是第二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7的电路框图。
尽管图16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见图10)几乎相同,接收器27的特征在于:除包含图10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包含频率设定部分161。
因此,来话通知信号的无线电波被天线121接收,而后经放大器122放大,该信号的频率通过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转换为某预定频率。
图16所示的频率转换部分123根据本地振荡器124所产生的振荡频率完成频率转换。在本例中,第二实施例特征在于:它包含频率设定部分161,使本地振荡器124所产生的振荡频率可被选择性地设置。具体地说,通过操作如图13或14所示的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操作输入部分135,加于频率设置部分161的频率可转换为所需频率。本地振荡器124根据设置到频率设置部分161的频率进行振荡,频率转换部分161根据来自本地振荡器124的振荡频率完成频率转换。
设置到频率设置部分161的频率设置成与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频率设置部分151(152)所设置的频率相等。由此,一来话通知信号可被可靠地发送或接收。此外,当附近有同频率无线电波使用时,可通过同时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频率设定到其它频带上,从而很容易防止无线电干扰。
通过频率转换部分123进行频率转换后的来话信号,经带通滤波器125滤波,由放大器126放大,而后通过解调部分127进行解调。
当已调制的来话通知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128时,通知即施加于通知控制部分129,其事实如下:控制电路128确认来话信息已被装有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手提电话21接收到,并通过驱动电动机131产生振动警告(电动机131带有由驱动器130所迭加的偏心负载),或通过声音通知驱动器132驱动扬声器133产生蜂鸣声。
电源转换开关134为运行驱动器130和声音通知驱动器132提供驱动电源。当通知控制部分129选择其中一个驱动器完成通知功能时,即切换电源转换开关134,从电源VCC为目标驱动器130或132供电。
图16所示的操作输入部分135不仅执行上述来话通知输入操作,而且执行时钟功能的报警设置和时间设置的输入操作。图16中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7的时钟功能(136至140)和其结构以及显示选择部分141和LCD142的操作过程与图10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其描述在此略去。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的构造使得在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和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和27之间传送来话通知信号的频率可根据环境条件改变,其中接收器26和27与发送器24之间为与分体结构。因此,即使附近有同型号的来话呼叫系统或使用同一频率的无线电设备,通过改变发送或接收无线电波的频率,可使受无线电干扰或误通知的概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完成更准确的来话通知功能。
此外,第二实施例的一来话呼叫系统由包括压控振荡器(VCD)的本地振荡器构成。因此,该系统可做得更廉价,更小巧。于是,将该系统溶合成诸如手表或电子计算器等便携式袖珍电子单元,即可构成高可靠性的来话通知系统。
将上述图示中的各种结构组合成图17至22,即可得到第三实施例,参考附图,对其具体描述如下。在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图17至图22中,与第一、二实施例图示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或等效的部分,其描述略去。
第一实施例防止无线电干扰是通过将在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与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或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之间以无线电波形式传送的来话通知信号转换成一个包含“1,0,1,1”的数字代码,并且使别的发送机-接收机系统具有与该数字代码不同的代码。但是,第三实施例的构造使得用户可设置一个包含诸如“1”,“0”,“符号”和“空格”等数字符号的识别码,或将上述所设置的识别码包含在来话通知信号中的一部分中。
由此,即使附近有同型号来话呼叫系统或使用同频率无线电波的其它用途的单元在使用,只要对选择设置数字代码(包括识别码)进行符合检测,即可防止其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减少误通知概率,从而完成准确而可靠的来话通知功能。这样做的原因是包含选择设置数字代码的识别码包含在待发送或接收的来话通知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中。
图17A和图17B是第三实施例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总图。就来说通知信号发送器24而言,插塞101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向外突出,如图1所示,该发送器24通过将插塞101插入手提电话21的耳机-话筒终端23而进行使用。
图17A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特征在于:它装有滑动型代码转换开关171。按任意箭头方向滑动该开关,可从四种类型的识别代码1到4中任选出一种,于是产生在该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所选择的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并且该信号可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例如,代码1是数字代码“0,0,0,0”,代码2是“0,0,1,1”,代码3是“1,0,0,1”,代码4是“1,1,1,1”,图17A示出选择代码2的情形。
图17B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特征在于:它装有代码设置拨号盘172。只要按任意箭头方向旋转每个代码拨号盘,即可选择性地设置四个识别代码,如代码1,2,3,4。于是生成在该代码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即,对于上述情况,输出16位数字数据:“0,0,1,1,1,0,0,0,1,1,1,1,”。
图18是第三实施例的笔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181的总图。
当图18所示的笔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181接收到发自图17A或图17B所示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4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通过振动进行来话通知,笔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181装有内嵌式电动机131,电动机131的转轴上迭加了偏心负载。当接收到来话通知信号时,发动机131被驱动,整个接收器即产生振动。因此,可以将来话信号通知给将笔插在胸前衣兜里的用户。
图18所示的笔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的特征在于:在笔筒上装有代码转换开关182。通过按任意箭头方向滑动开关,可从识别代码1到4中选择四种识别代码之一。当接收器接收到在该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中含有所选择的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进行识别代码的符合检查。仅当识别代码符合时,接收器驱动电动机131,并通过振动通知用户。在本例中,选择代码2,所选择的识别代码的内容为“0,0,1,1”。
当图19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接收到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自如图17A或17B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4的。含有预定识别码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通过振动或蜂鸣声进行来话通知。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装有内嵌式电动机131,电动机的转轴上迭加了偏心载荷。当接收器26接收到一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驱动电动机131以使发送器整机振动。因此,用户只要将此接收器装在衣兜里,就可识别手提电话的来话信号。
图19所示的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的特征在于:通过操作输入部分135的数字键可以选择识别码。如图19所示,通过设置识别代码设置模式及通过数字键输入所需的识别代码,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允许用户把待设置的识别代码(例如1234)显示在液晶显示器(LCD)142上,并通过按下设置键设置所显示的识别代码。
此外,当卡片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接收到在该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识别码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对识别代码进行符合检测,仅当信号中的识别代码与所设定代码相符合时,接收器驱动电动机131产生振动,从而通知用户有来话信息。
图20是第三实施例的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总图。
当图20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接收到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通过振动或蜂鸣声进行来话通知。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具有内嵌式电动机131,电动机转轴上迭加有偏心载荷。当接收器27接收到以无线电波形式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来话通知信号时,即驱动电动机131产生接收器的整机振动,将来话信息通知手臂上戴有接收器27的用户。
图20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特征在于:可通过操作输入部分135的输入键选择所需识别代码。如图20所示,通过重复按下输入键直到显示所需的识别代码,并决定待设定的识别码。将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设定到识别码设置模式,就使用户可以设定显示在液晶显示器(LCD)器142上的识别码(例如1234)。通过重复按下输入键。直到显示所需的识别代码,显示并决定待设定的识别码。
图21是第三实施例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电路框图。
尽管图21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4具有与第一实施例(见图8)几乎相同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不仅包含图8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还包含代码设置输入部分191、代码存储器192和并/串(P/S)转换部分193。
因此,当手提电话21接收到来话呼叫时,通常即从内嵌式扬声器37发出来话音。但是,由于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插塞101与耳机-话筒终端23相连,来话音不输出到扬声器37,但来话音的语音信号自插塞101输入。
来话音输入语音信号经放大器102放大,且只有预定频带内的语音信号被带通滤波器103提取,而后经检波器104检波,再通过波形整形部分105整形。
接下来,锁存电路106被整形后的方波信号置位,并且定时电路107被启动,以便于在一时间段内通过无线电波发送来话通知信号。即,施加于锁存电路106的信号输出给来话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直到从定时电路107输入一复位信号。
就第三实施例而言,所需的识别代码由新增加的代码设置输入部分191、代码存储器192和并/串转换部分193产生。当来话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产生来话通知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出到下一级调制部分109时,即产生包含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
此外,预定振荡频率由振荡器110输入到倍频部分111,由111部分产生的载波信号输出到调制部分109。而后,调制部分109用载波调制由来话通知信号生成部分108产生的包含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已调信号发送到发送部分112,并由天线113发送出去。
对于第三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用于接收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来话通知信号的接收器26,27或181做成分体式结构。
图22是第三实施例的腕型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的电路框图。
尽管图2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7与第一实施例的(见图10)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它的特征在于:在图10所示的解调部分127、控制电路128和通知控制部分129之间增加了解调部分201、接收代码寄存器202,识别代码比较电路203和代码存储器204。
因此,发自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的包含识别码的来话通知信号无线电波被天线121接收到后,经放大器122放大。
图22所示的频率转换部分123根据本地振荡器124的所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频率转换。
被频率转换部分123转换后的来话信号经带通滤波器125滤波,由放大器126放大,由解调部分127解调。
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被解调部分127解调的包含识别代码的来话通知信号,经解码部分201解码成“0”和“1”的数字代码串,而后通过代码寄存器202输出给识别代码比较电路203。
此外,在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7中,通过操作输入部分135可设置与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预先设置的相同的识别代码,由此,控制电路128在代码存储器204中存储该识别代码。因此,识别代码比较电路203将包含在所收到的来话通知信号中的识别代码与代码存储器204中存储的识别代码相比较,以检测二者是否相符合,从而完成符合检测功能。只有当二者相符合时,通知控制部分129控制驱动器130,使装有偏心载荷的电动机131旋转从而产生振动警告;通知控制部分129还驱动声音通知驱动器132来激励扬声器133从而产生蜂鸣声,或控制发光驱动器205来点亮发光二极管206。
因为图22所示的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7的时钟功能(136到140)及显示选择部分141和LCD142的结构和操作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所以其描述略去。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的构造使得仅当通过执行对待在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24与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27,181之间发送的来话通知信号中包含的预定的识别码的符合检测而判断出发送端与接收端识别代码相符合时,来话呼叫系统执行来话通知功能,其中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26,27,181与发送器24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即使附近有同型号的来话呼叫系统或使用同一频率的无线电单元,无线电干扰或误通知概率可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完成更可靠的来话通知功能。
此外,因为第三实施例的来话呼叫系统包含使用VCD(压控振荡器)的本地振荡器和代码数字存储器,所以其安装可做得更廉价,更小巧。因此,通过将来话呼叫系统溶合成诸如手表或电子计算器等便推式袖珍电子单元,可构成高可靠性来话呼叫系统。
此外,可以将来话呼叫系统构造成:待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或接收的来话通知信号由诸如“1”、“0”、“符号”和“空格”等数字代码构成,由发送端和接收端设置代码串以用作识别代码,且仅当识别代码相符合时才执行来话通知功能。
以下将描述提供手表型来话呼叫系统的第四实施例,它可在语音通话的同时,通过用于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的PHS副单元通知用户有来话信号被接收到。
图23示出了用于PHS无绳电话的来话呼叫系统。
图23所示的系统结构包括:电话机211、公共交换电话网212、ISDN213、PHS基站214、PHS副单元215和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ISDN213还包括PHS业务控制站217、用户数据库218和位置输入数据库219。
首先,在图23中,PHS副单元215定期自动将当前位置(即,距当前位置最近的PHS基站214)输入到位置输入数据库,这一位置输入数据库通过图23中虚线箭头所指的PHS基站214与PHS业务控制站217相连。
如图23中的1所示,当在发送方电话机211进行呼叫时,2通过用户电话网212(如PSIN)自作为数字网的ISDN213,向距输入位置的PHS副单元215最近的PHS基站214发出来话呼叫。然后,3PHS基站214以无线电波形式向PHS副单元215发送来话呼叫信号。
4当PHS副单元215接收到来话呼叫信号时,作为响应,它通过无线电波向PHS基站214发送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以建立来话链路信道。
就第四实施例而言,在4中,由接收到来话呼叫信号的PHS副单元215发送的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也由具有PHS副单元215的用户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接收。
5’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选择性接收在190MHZ(1.9GHZ)频带内的响应信号的无线电波,这一响应信号是相应于由PHS副单元215接收到的来话呼叫而发出的(类似已接收到的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通知单元216检测所接收到信号是否与预定信号格式相符。如果相符,单元216即产生振动或警告声来通知用户PHS副单元215接收到来话信号。上述响应信号并不仅限于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还可用检测同步脉冲的信号或来话呼叫响应信号。
图23中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结构如图24所示。
图24是第四实施例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的电路框图。
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的特征在于:普通手表装有天线221、接收电路222和信号检测部分223,并且当发自PHS副单元216的响应信号被信号检测部分223检测到时,单元216向通知控制部分224发出一信号,使诸如LED或EL(电荧光)等光电发送元件发光闪烁,从声音元件输出警告声,或通过分体式结构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16的振动单元完成振动器呼叫,以通知用户有来话信号到达PHS副单元216。
PHS无绳电话系统发送或接收数据,是通过在基站与PHS主单元之间,基站与PHS副单元之间,PHS主单元与一个或多个PHS副单元之间使用数字信号,针对以300KHZ(0.3MHZ)为频率间隔,频带由1895、150MHZ到1917、0.50MHZ的半微波带超高频(UHF)无线电波,进行1/4相移QPSK多值位置调制。
此外,完成上述通信的控制信号信道或通信信道,按照时分多载频4-TDMA(时分多址)系统和TDD(时分双工)系统,使用一个多路传输信道作为一个传输系统。
任一上述四分时隙(接近625微秒)一经分配,对于每一时隙,可发送或接收一个控制信号或通信信道。
例如,就来话序列而言,来话呼叫信号(PCH)的控制信号由基站发出,此后,来话终端方(如PIIS副单元)发出用于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SCCH)的控制信号,以响应前一控制信号。
就来话呼叫信号(PCH)而言,信道识别码(CI)、发端识别代码、来话呼叫信号(PCH)数据串及错误检测码(CRC)作为一个集合在首段标记(PR)后发送。
此外,就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SCCH)而言,发端识别代码、终端识别代码、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SCCH)数据串和错误检测代码(CRC)在首段标记(PR)和信道识别码(CI)之后发送。发端识别代码包含本基站的呼叫代码,终端识别代码包含对方基站的呼叫代码。
就第四实施例而言,图24所示的接收电路222接收上述PHS副单元1900MHZ(1.9GHZ)频带的无线电波,并对其进行波形检测(解调),以接收来话呼叫并发送响应信号。
然后,信号检测部分223检测接收电路222解调后的接收信号是否与预定调制系统(如,π/4相移QPSK)的信号格式相符。当接收信号与预定调制系统的信号格式相符时,手表上的信号检测部分223向通知控制电路224发出一信号,以通过报警声或与其相类似的声音进行来话通知,它还驱动声音元件226进行报警通知,驱动发光元件225用光进行通知,或驱动振动元件227用振动进行通知。
图24所示的操作输入部分228执行用于报警设置或手表时钟功能的定时设置的输入操作。
而后,来自振荡器229的预定频率的时钟输出到分频电路230,时间计量部分231根据分频时钟计量当前时间。
此外,为使用报警功能,可预先向报警时间是路232设置报警时间,通过报警符合电路233监测来自时间计量单元231的当前时间数据与报警时间电路232设定的报警时间数据是否相符合。当两个数据相符合时,报警符合电路233指挥通知控制部分224通过振动、报警声或光进行通知。
此外,显示控制部分234正确地选择要显示的数据,如报警设置时间、当前时间、或是否已完成上述的来话通知,从而将数据显示在显示部分235上。
如上所述,就第四实施例来话呼叫系统而言,当使用与用户手臂紧密接触的手表时,来话呼叫自基站向手提电话终端(如PHS副单元)发送,手表接收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这一信号是由PHS副单元为响应来自基站(接收电路)的来话呼叫而发出的。此时,手表可被鉴别是否其所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PHS副单元的为响应来话呼叫(信号检测部分)而发出的,当手表确认了来话呼叫时,即通过光、声或振动(通知部分)通知用户有来话信号。
因此,当来话信号到达置于手提箱或类似地方的手提电话(如PHS副单元)时,可通过还作为来话呼叫系统的手表迅速可靠地识别来话信号。
当手提电话终端的来话音被关掉或设置成振动模式时,用户如不把手提电话带在身上,可能不会觉察到来话信号的到来。但是,就本实施例而言,可通过手表的振动或报警声而可靠识别来话信号。特别是通过将手表设置成振动模式,用户可以在不干扰其它人的情况下,可靠识别来话信号,并给予回话。因此,通过这种方法用户不必将手提电话带在身上或为干扰其它人而焦虑,由此可以自由使用手提电话。
第四实施例所用的系统是通过PHS副单元型数字无绳电话通知用户来话信号,并接收为响应来话呼叫而发出的链路信道建立请求信号。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通信系统或检测其它响应信号。此外,可接收使用其它频带的手提电话的无线电波,例如,800MHZ的模拟手提电话和800MHZ或1.5GHZ频段的数字手提电话就是使用其它频段的手提电话的例子。
此外,上述实施例通过以交替方式选择驱动发光单元、声音单元、或振动单元来完成通知功能。但是,还可以通过自由组合或同时驱动这些通知单元来完成通知功能。此外,可以用LED或EL作发光元件,或用于点亮或闪烁通知元件的自由改变的自由改变方法。此外,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声音元件或振动元件。
图25示出了第五实施例来话呼叫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5所示的系统结构包含:电话机241、用户电话网242、ISDN243、用户电话网244、PHS基站245、PHS主单元246、PHS副单元247和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8和249。ISDN243还包括业务控制站250、用户数据库251和位置输入数据库252。
首先,在图25中,1,1′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8和249分别存储专用的ID识别代码数据,并将专用的ID识别代码数据和位置输入请求信号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给附近的PHS主单元246或PHS副单元247。2,2′接收ID识别代码数据和位置输入请求信号的PHS主单元246和PHS副单元247将所接收到的ID识别代码数据存储在其本身的存储器中,并将其发送给用户电话网244或PHS基站245,还输入如图2虚线所示的接收位置输入请求信号的PHS主单元246或PHS副单元247的位置信号。
此外,如图25中3所示,当电话机241向PHS主单元246发送呼叫时,来话呼叫自4用户电话网244通过用户电话网242(如用作数字网的PSTN和ISDN)而传送到位置已输入的PHS主单元246。由此,5PHS主单元246将存在它自身存储器的ID识别代码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给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8,当所接收的数据与其自身的ID识别代码数据相同时,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8即假定所接收的信号为来话通知信号而产生报警声或振动,并将来话信号通知给PHS主单元246。
此外,当3电话机241向PHS副单元247发送呼叫时,来话呼叫自4 ′PHS基站245通过作为数字网的ISDN243被传送到位置输入PHS副单元247。由此,5 ′PHS副单元247将来话通知以无线电波形式发送给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这一过程类似于PHS主单元246的情形,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接收该来话通知,并通过报警声或振动通知PHS副单元247有来话信号。
图25所示的PHS副单元247结构如图26所示。
[PHS副单元]
图26是图25所示PHS副单元247的框图。
图26中,PHS副单元247包含:天线261、高频部分262、调制解调器263、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包括来话音产生电路)、声音编码解码器265、音频接口266、扬声器267、话筒268、RAM269、ID存储器270、控制电路271、LCD272、键盘273、编码部分274、调制部分275、发送/接收271、解码部分277、解调部分278和天线279。此外,高频部分262包含SW280、接收部分281、发送部分282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283。
天线261发送和接收预定频带内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包括控制信号和语音信号)。换句话说,天线261自高频单元262经SW280发送发送信号,并将接收信号输出给SW280。与PHS基站245相连的公用通信网可使用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或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283根据控制电路271的设定的频率产生本地振荡,并将用于在接收部分281和发送部分282中进行频率转换的本地振荡信号输出给接收部分281和发送部分282。
高频部分262的接收部分281有,例如,一个二阶混频器,它通过将由天线261接收并由SW280分配的接收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283的本振信号混频,从而使接收信号转换为中频(IF)信号,并将混频信号输出给调制解调器263。
高频部分262的发送部分282通过混频器对来自调制解调器263的π/4相移QPSK已调制波进行频率转换,并将经过频率转换的已调制波经天线261发送出去。
调制解调器263包含(但未示于图中)例如,S/P(串行到并行)转换电路、差分编码器、信号变换电路、奈奎斯特滤波器和正交调制器,它执行π/4相移QPSK调制/解调功能。即,调制解调器263在其接收端装有解调部分263A,它能解调来自接收部分281的IF信号,将其分解为IQ数据,并将其作为数据串输出到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此外,调制解调器263在发送端装有D/A转换电路263B和调制部分263C,它从由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输入的数据串产生IQ数据,并对数据串进行π/4QPSK调制,以将其输出到高频部分262的发送部分282。
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通过时分控制信道发送控制信号,此外,完成帧同步和时隙格式化。
即,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的接收端以预定时间段从发自调制解调器263的数据(帧)中抽取一个时隙,发出防窃听扰频,其后,由时隙格式抽取元数据。
此外,在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的接收端,所抽取的元数据中的控制数据被发送到控制电路271,ADPCM(自适应差分PCM)声音数据被传送到声音编码解码器265。
此外,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的发送端将控制数据迭加在来自声音编码解码器265的声音数据上,以产生一时隙,并将扰频加在时隙中,而后在一预定的时间段上将该时隙插入到一个数据帧中,并将其输出到调制解调器263。
声音编码解码器265进行对数字声音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具体地说,声音编码解码器265通过ADPCM系统(使用自适应预估和自适应量化技术)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即,声音编码解码器265在其接收端装有解码电路265A,该电路通过对数据解码将来自信道链路控制部分264的ADPCM声音数据解码成PCM语音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266。
此外,声音编码解码器265在其发送端装有解码电路265B,该电路将由音频接口266输入的PCM语音信号编码成ADPCM语音数据,从而实现PCM语音信号的压缩,并将其输出到链路控制部分264。
音频接口266进行语音信号的模/数转换,并控制语音音量或来话音的音量。
即,在音频接口266的接收端,发自声音编码解码器265的PCM语音信号被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并经扬声器267大声地输出。此外,在音频接口266的发送端,来自话筒268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语音信号,并作为PCM语音信号输出给声音编码解码器265。
另外,音频接口266在下文将提及的控制电路271的控制下,驱动扬声器267产生来话音(振铃音),并通知用户有来话呼叫被接收到。
控制电路271装有一CPU(中央处理单元),该电路根据存储于ROM(只读存储器)的程序使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工作存储器,并按照通信协议在PHS副单元247中完成一系列处理过程,即:根据通信控制程序进行通信控制过程,驱动扬声器267用振铃音通知用户收到来话信号,并将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识别码与存储在识别代码存储器270中的识别码进行对比,并且当两识别码相符合时,通过确认来话呼叫已发送到其终端,而将识别码作为来话呼叫响应信号发送出去。
LCD272是一用于显示来自PHS副单元247的各种待通知给用户的信息的液晶显示器。
键盘273包括各种键,如数字键、星号键、持机键和语音键,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键输入必要的信息。当操作键盘部分273时控制电路271控制PHS副单元274的各部分,以便进行对应于所按下的键盘273的键的处理。
第五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除具有上述PHS电话终端的功能外,在其PHS副单元247端还装有用于以无线方式、通过无线电波、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向诸如IC卡或手表等外部单元来回传输数据的无线数据发送/接收接口(所谓数据载体接口)。
图26中的数据载体接口包括用于发送上述ID码的偏码部分274、调制部分275、发送部分276、解码部分277、天线279和用于解调来自天线279的接收信号的解调部分278。天线279从图25所示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接收位置输入请求信号和ID码(ID识别代码)。当接收到信号和ID代码时,控制电路271将接收到的ID码存储在ID存储器270中,并从天线261输出位置输入请求信号。此外,天线279向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发送一来话通知信号。
图27是表示装有与PHS副单元247相同的数据载体接口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的结构框图。
图27所示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的数据载体终端包含:天线281、发送/接收部分182、解调部分283、解码部分284、调制部分285和编码部分286。该来话通知单元自图26所示PHS副单元247接收ID码作为来话通知信号,并将位置输入请求信号和下文将提到的存于ID存储器中的ID码(ID识别码)发送给PHS副单元247。
此外,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装有用于存储通知单元249专用有ID码的ID存储器287,并且当控制电路299接收的ID码与ID存储器287中ID码相比较而二者相符时,该来话通知单元将来自来话检测部分30的来话信号通知给来话控制部分288。通知控制部分288驱动声音元件289或振动元件290,以产生用于通知的报警声或振动。仅当来话信号到达请求位置团输入的PHS副单元247时,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进行来话通知。
因图27中的符号291至298与图24中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的手表具有相同结构,其说明略去。
操作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25所示,1′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通过数据载体接口向附近电话终端PHS副单元247发送其自身的ID码(ID识别码)和位置输入请求信号。
当PHS副单元247通过数据载体接口自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接收到ID码和位置输入请求信号时,2’它将ID码存于ID存储器270中,此外,自动将该位置通过PHS基站245输入到与ISDN243的业务控制站相连的益输入数据库中。
在本例中,3当从电话机241进行呼叫以便呼叫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的用户,可通过用户电话网242参考ISDN243的位置输入数据库中的ID识别代码。无线电话业务控制站250通过PHS基站245自动为符合某一ID识别代码的来话电话输出来话呼叫信号。
4’当来话呼叫从PHS基站245到达PHS副单元247时,5′PHS副单元247通过数据载体接口将存储于ID存储器270中的ID代码作为来话通知信号发送给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当腕型来话通知单元接收到该来话通知信号时,即将所接收的信号的ID代码与存储在ID存储器中ID代码287相比较。当两ID代码相符合时,单元249通过来话检测部分300控制通知控制部分,并由此驱动声音元件289或振动元件290,从而通知腕型来话通知单元249的用户访问单元249的电话呼叫到达PHS副单元。
如上所述,就第五实施例而言,用于存储专有的ID识别码的ID存储器和用于向附近电话终端来回传输数据的无线数据发送/接收接口(数据载体接口)被装配于腕型来活通知单元的两侧。因此,通过将专有ID识别码发给一个附近的电话终端,即可容易地将位置输入到无线电话业务控制站的位置输入数据库中,此外,可容易地识别来话信号。
因此,通过使用附近电话终端即可接收到访问其自身的电话呼叫,而不需总是将体积庞大,不便携带的无线电话终端带在身上,并且用户可通过腕型来话通知单元的来话通知功能识别来话信号是否为访问他自己的来话信号。
即使电话终端的ID识别码与专有ID识别码不相对应,仍能够可靠地检测和通知访问专有ID请求位置输入的电话来话信号。
此外,访问方仅通过执行通常的电话传输而不需呼叫所需方,即能够类似于寻呼机的寻呼发送那样呼叫特定方。此外,发送方还具有无需寻呼联络和寻呼付费的优点。
就第五实施例而言,ID识别码自使用PHS数字无绳电话的腕型来话通知单元和在与PHS数字无绳电话相对较近的距离上使用微弱无线电波(数据载波接口)的无线数据发送/接收接口发送出来,以进行位置输入和终端输入。但是,还可只通过在腕型来话通知单元方发送专有ID识别码,并接收来话通知信号,只在无线电话终端方进行位置输入。
此外,可以将发自无线电话终端方的来话通知信号与呼叫者识别码一起发送给腕型来话通知单元方,还可以在腕型来话通知单元方接收并通知来话通知信号,还可以根据接收发起人发起的电话呼叫的呼叫者的识别代码将前面输入到存储器中的呼叫者姓名显示在显示部分298上。
另外,尽管上述各实施例在无线电话终端和腕型来话通知单元之间,以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数据发送/接收单元作为信号的发送/接收单元,还可以使用以诸如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或红外线等其它媒质的无线数据发送/接收装置。
另外,取代PHS无绳电话,可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话(如其它无线电话、手提电话系统、或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另外,尽管来话通知单元使用一种腕型来话通知单元,还可用卡片型或笔型来话通知单元。
如上所述,即使终端处于遥远的位置,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仍能可靠识别来话信号,此外,它的优势在于:至任一实施例的来话信号不会与其它终端的来话信号相混淆。
即,因为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和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的结构为分体式结构,即使用户不总携带电话终端,通过只带着一个小巧的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就可以识别来话信号,并由于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与终端直接相连从而可靠地探测至终端的来话信号。并由于来话通知信号根据来话检测而被发送并通知给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从而可进行无误通知的来话通知功能。

Claims (15)

1、一来话呼叫系统包含:
一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该发送器具有与电话终端相连接的来话检测装置,以检测访问上述电话终端的来话信号,该发送器还具有用于当上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以无线方式发送来话通知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和
一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该接收器具有用于接收上述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以无线方式发送的来话通知信号的无线接收装置和用于通知已由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了接收的通知装置;其中
上述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和上述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分别为分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上述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的该来话检测装置与上述电话终端的耳机终端相连,用来通过经上述耳机终端而由上述电话输出的来话音语音信号,以检测来话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配置一待插到该电话终端耳机终端的插塞,以使其自所述外壳突出,并且该插塞插入并与该耳机终端相连接,以便将上述来话通知信号接收器安装于该电话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是戴在用户手臂上的腕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该来话通知信号发送器制成薄卡片形,以便于携带,或制成行笔型,以便于放在衣兜里。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该无线发送装置和该无线接收装置以无线电波形式接收或发送来话通知信号,并且分别装有频率转换部分,允许用户选择转换要接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
7、一来话呼叫系统包含:
一发送器,它装有与耳机终端相连的来话音信号输入装置,手提无线电终端的来话信号供给该输入装置,以通过该耳机终端接收来话音信号;和
一接收器,它装有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装置和用于检测和通知被该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是发自该发送器的预定无线电信号的通知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上述发送器装有与上述耳机终端相连的插塞终端,以接收上述来话音信号,并且该插塞终端与上述耳机终端相连,以使上述发送器安装于上述手提电话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
上述发送器装有与上述耳机终端相连的插塞终端,以接收上述来话音信号,并且该插塞终端与上述耳机终端相连,以便于将上述发送器安装于上述手提无线电终端;及
上述接收器是系于用户手臂上的腕型接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
上述发送器装有用于将来自该发送装置的无线电信号设置到一预定无线电信号的第一设置装置;和
上述接收器装有用于将由上述通知装置检测的无线电信号设置成预定无线电信号的第二设置开关。
11、一来话呼叫系统,它具有用于检测在具有时间显示功能并戴在手臂上的手表附近的手提电话终端的来话信号的来话通知功能,并且可以通知用户来话信号;其中,该手表包括:
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自无线电话基站或电话终端主单元接收到上述手提电路的来话信号的来话呼叫信号,或接收发向上述无线电话基站或上述电话终端主单元的来话响应信号;
信号决策装置,该装置根据所接收到的来话呼叫信号或来话响应信号,决定是否将来话请求发送给所述手表附近的手提电话终端;和
通知装置,用于当上述信号决策装置决定出向上述手表附近的手提电话终端发送了一电话请求时,以振动或声音方式通知手表的用户。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该信号决策装置判定由该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信号是该手提电话所使用的用于在来话时检测来话信号的某预定频带的信号,该来话决定装置同时判断该信号是否为该手提电话终端的来话请求信号。
13、一来话呼叫系统,用于通知小区域型电话系统的电话终端的来话呼叫,可通过与该电话终端分体式结构的来话通知单元将手提终端的位置输入到位置输入数据库中,其中上述电话终端包括:
用于接收以无线方式发自来话通知单元的识别码的无线接收装置;
位置输入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所接收到的识别码将一位置输入到所述的位置输入数据库;
用于存储上述接收的识别码的识别码存储装置;和
用于以无线方式发送存于上述识别码存储器中的一识别码的无线发送装置;其中上述来话通知单元包括:
用于以无线方式将至少其自身的识别码发送给上述电话终端的无线发送装置;
用于以无线方式接收发自上述电话终端的上述识别码的无线接收装置;和
用于通知上述识别码被接收装置接收到的通知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来话呼叫系统,其中上述来话通知单元在戴于用户手臂上的手表中具有来话通知功能。
15、来话呼叫系统包括:
一通信终端,它装有用于当提供了呼叫信号时产生振铃音的振铃音生成装置;装有一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用于当提供了所述呼叫信号并且所述的插塞端子从外部插入进来时向所述的插塞端子提供一呼叫信号并且停止向所述的振铃音生成装置提供所述的呼叫信号;还装有一语音控制装置,用于使用户响应所述的提供的呼叫信号而与被呼叫方进行通话;
一发送器,它装配有一呼叫信号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具有待插入到所述的通信终端的终端装置中的所述插塞端子,该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的呼叫信号已提供给所述的插塞端子;及
一接收器,它包括一用于检测和通知由所述接收装置收到的无线电波是发自所述发送器的所述预定的无线电信号的通知装置。
CN96191083A 1995-09-18 1996-09-17 来话呼叫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7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3465/95 1995-09-18
JP7263465A JPH0984141A (ja) 1995-09-18 1995-09-18 着信呼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98A true CN1165598A (zh) 1997-11-19
CN1082749C CN1082749C (zh) 2002-04-10

Family

ID=1738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10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749C (zh) 1995-09-18 1996-09-17 来话呼叫系统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5960367A (zh)
EP (1) EP0792541B1 (zh)
JP (1) JPH0984141A (zh)
KR (1) KR100281184B1 (zh)
CN (1) CN1082749C (zh)
AT (1) ATE270010T1 (zh)
CA (1) CA2205581C (zh)
DE (1) DE69632772T2 (zh)
EA (1) EA001048B1 (zh)
HK (1) HK1002797A1 (zh)
NO (1) NO972269L (zh)
PL (1) PL182556B1 (zh)
TW (1) TW401667B (zh)
WO (1) WO19970115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759A (zh) * 2015-04-15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消息发送方法、局域网网关和可穿戴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0517A (en) * 1995-08-31 1998-12-15 Oracle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link for client-server having agent which sends plurality of requests independent of client and receives information from the server independent of the server
JPH0993189A (ja) * 1995-09-27 1997-04-04 Seiko Instr Inc 携帯無線電話機用着信報知装置
US6223029B1 (en) * 1996-03-14 2001-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ined mobile telephone and remote control terminal
CA2220077C (en) * 1996-03-22 2002-07-30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coming call control system of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incoming call notifying device of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6697647B2 (en) * 1996-06-10 2004-02-24 Hitachi, Ltd.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an alarm device therefor
FI111674B (fi) 1996-10-31 2003-08-29 Nokia Corp Käyttäjäliityntä
ES2124674B1 (es) * 1997-04-03 1999-10-01 Perez M Candelaria Suarez Telefono movil con clavija para micro-receptor.
KR100442173B1 (ko) * 1997-05-10 2004-10-08 세이이치로 후쿠시마 전화장치
US6505055B1 (en) * 1997-08-04 2003-01-07 Starfish Software, Inc. Camel-back digital organizer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a cellular phone device
ES2131473B1 (es) * 1997-09-03 2000-03-01 Perote Luis Javier Asensio Avisador discreto de llamadas para telefonos analogicos.
KR100247199B1 (ko) * 1997-11-06 2000-10-02 윤종용 이동통신전화기장치및통화방법
FR2779607A1 (fr) * 1998-04-20 1999-12-10 Jean Marie Beraud Article personnel muni de moyens d'avertissement, lie a un telephone portable associe, tel qu'une montre
SE514433C2 (sv) * 1998-05-08 2001-02-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EP1092291B1 (de) * 1998-06-29 2003-03-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tragung von daten mittels ultraschall
US20100030838A1 (en) * 1998-08-27 2010-02-04 Beepcard Ltd. Method to use acoustic signals for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L127569A0 (en) 1998-09-16 1999-10-28 Comsense Technologies Ltd Interactive toys
US7334735B1 (en) 1998-10-02 2008-02-26 Beepcard Ltd. Card for interaction with a computer
US6218958B1 (en) * 1998-10-08 2001-04-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touch-skin notification system for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
JP3068570B2 (ja) * 1998-10-09 2000-07-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型通信装置
FR2785484A1 (fr) * 1998-10-30 2000-05-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ositif a vibreur pour la detection d'un appel entrant dans un combine de telephone mobile
FI108268B (fi) * 1998-11-12 2001-12-14 Nokia Corp Lisälaiterajapinta monikanavaisessa radiolaitteessa
US6606506B1 (en) * 1998-11-19 2003-08-12 Albert C. Jones Personal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DE19856666A1 (de) * 1998-12-09 2000-06-15 Bosch Gmbh Robert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KR100314187B1 (ko) * 1999-06-01 2001-11-15 정인구 휴대전화기용 착신통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345537B1 (ko) * 1999-07-27 2002-07-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폰의 송수화음 및 키톤 레벨조절방법
AU6754400A (en) * 1999-07-31 2001-02-19 Craig L. Lind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ed interactive physical displays
WO2001018903A2 (de) * 1999-09-08 2001-03-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funkantenne mit integrierter funktionseinheit
JP2001103568A (ja) * 1999-09-30 2001-04-13 Toshib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こ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移動体通信装置、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US8019609B2 (en) 1999-10-04 2011-09-13 Dialware Inc. Sonic/ultrason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JP4048463B2 (ja) * 1999-10-29 2008-0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US6424251B1 (en) * 1999-11-10 2002-07-23 Matthew T. Byrne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notification system
US6850150B1 (en) * 2000-11-21 2005-02-0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ortable device
KR100353215B1 (ko) * 1999-11-30 2002-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이용한 휴대폰의 분실방지 장치 및제어방법
US6718014B2 (en) * 1999-12-27 2004-04-06 Albert M. Haim Discrete stress-reducing human-tele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JP2001197195A (ja) * 2000-01-11 2001-07-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218269A (ja) * 2000-02-03 2001-08-10 Nec Corp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
JP2001237921A (ja) * 2000-02-24 2001-08-31 Nec Saitama Ltd 携帯電話機
DE10028138A1 (de) * 2000-06-07 2001-12-20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mobilen Kommunikation
WO2001099450A2 (en) * 2000-06-21 2001-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tch-shap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obile telephone
WO2001099392A1 (en) * 2000-06-21 2001-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operatively processing incoming call
US6954657B2 (en) * 2000-06-30 2005-10-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intelligent alerting system
JP2002044724A (ja) * 2000-07-24 2002-02-08 Seiko Instruments Inc 移動体通信機によるサービス情報提供方法、移動体通信機によるサービス情報提供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機、携帯端末、移動体通信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9942377B2 (en) 2000-08-11 2018-04-10 Drnc Holdings, Inc. Portable telephone
JP4806840B2 (ja) * 2000-08-11 2011-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GB2367210A (en) * 2000-09-20 2002-03-27 Scott Callister Watch with built-in call annunciation and phone locating features
US6862454B1 (en) * 2000-10-06 2005-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 passive devices
DE20021842U1 (de) 2000-12-21 2001-06-21 Wolfgang Feierbach Transportabler Kommunikationsrechner
US6959207B2 (en) * 2000-12-22 2005-10-25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emotional notification application
US20030125077A1 (en) * 2002-01-03 2003-07-03 Hsi-Che Lee Multimedia watch
JP2002209011A (ja) * 2001-01-05 2002-07-26 Nec Corp 携帯端末
US9219708B2 (en) 2001-03-22 2015-12-22 Dialware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ly authentic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US6809635B1 (en) 2001-03-30 2004-10-26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using a vibration motor as a loudspeak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20020078742A (ko) * 2001-04-10 2002-10-19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휴대폰의 무선 착신 감지장치
US20020164975A1 (en) * 2001-05-01 2002-11-07 Kun-Shan Lu Wireless message infoming system
FR2824693B1 (fr) * 2001-05-14 2003-08-22 Cit Alcatel Procede de notification de l'arrivee d'un evenement sur un terminal mobile, et terminal mobil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US20020186122A1 (en) * 2001-06-11 2002-12-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t an alerting device, that information has been received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30003907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Cheng-Shing Lai Mobile phone monitor and remote control system
KR20030010448A (ko) * 2001-07-24 2003-02-05 주식회사 씨앤케이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호출 알림 장치
KR100396267B1 (ko) * 2001-10-24 2003-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기에서 이어마이크로폰 상태 확인 방법
US7103390B2 (en) * 2001-11-26 2006-09-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in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30117272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Fegley Robert E. System and method of silent alarm
US7013006B1 (en) 2002-01-18 2006-03-14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audio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US7792279B2 (en) * 2002-01-18 2010-09-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stinguishing audio alerts
US6745054B2 (en) * 2002-01-31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lerting placement of a call to a mobile station
US7231232B2 (en) * 2002-02-13 2007-06-12 Osann Jr Robert Courtesy answering solu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389285B1 (en) * 2002-02-26 2003-06-27 Innodigital Multi-tone bell sound accessory of mobile phone
US6920337B2 (en) * 2002-03-01 2005-07-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otifications
US7204425B2 (en) * 2002-03-18 2007-04-17 Precision Dynamics Corporation Enhanced identification appliance
KR20040025398A (ko) * 2002-09-19 2004-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호착신 알림 방법
EP1420523A1 (fr) * 2002-11-13 2004-05-19 Asulab S.A.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d'information sans fil,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comprenant le dispositif
US6975240B1 (en) * 2003-02-18 2005-12-13 Deacon Melissa M Electronic alert response system
US20040166854A1 (en) * 2003-02-20 2004-08-26 Longacre Mark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an end user of a request for communication
FR2852184A1 (fr) * 2003-03-05 2004-09-10 Jean Andre Champenois Systeme a ondes radios, integrant au moins un vibreur et un ecran d'affichage, a porter au poignet et adaptable a toute montre, communiquant notamment avec un telephone mobile compatible
US8165640B2 (en) * 2003-03-14 2012-04-24 Jeffrey D Mull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coming call notification for cellular phones
US20040185778A1 (en) * 2003-03-20 2004-09-23 Biundo Marc C.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
US7096048B2 (en) * 2003-04-01 2006-08-22 Sanders Donald T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6946957B2 (en) * 2003-04-02 2005-09-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 system with LED indicators
US7133700B2 (en) * 2003-04-11 2006-11-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visual alert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04328134A (ja) * 2003-04-22 2004-11-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処理サーバ
US7130664B1 (en) 2003-06-12 2006-10-31 Williams Daniel P User-based signal indica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of remotely notifying a user of an incoming communications signal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20050000268A (ko) * 2003-06-23 2005-01-03 안정민 휴대폰의 착신알림장치
US20040266489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Nokia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 of a mobile telepho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US7167082B2 (en) * 2003-08-26 2007-01-23 Rf Monolithics, Inc. System, method, and receiver module for alerting users of warning signals
US6902412B2 (en) * 2003-08-26 2005-06-07 Motorola, Inc. Apparatus for intrinsically safe power interface
JP4155147B2 (ja) * 2003-10-07 2008-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着信通知システム
US20050078829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Knechtel Brad R. Trainable remote RF signal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JP4319573B2 (ja) * 2004-04-07 2009-08-26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US20050159190A1 (en) * 2003-11-13 2005-07-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mote alerting unit for signaling users
US6954659B2 (en) * 2003-11-24 2005-10-11 World Mobile Technologies, Inc. Fashion accessory with wireless signal alerting device
US20050143055A1 (en) * 2003-12-31 2005-06-30 Hinkson Richard H. Wireless caller ID display for the hearing-impaired
JP4515142B2 (ja) * 2004-05-07 2010-07-2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US7512402B2 (en) * 2004-05-14 2009-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entralized display for mobile devices
US20050272408A1 (en) * 2004-06-04 2005-12-08 Deanna Wilkes-Gibbs Method for personal notification indication
TWI280770B (en) * 2004-07-09 2007-05-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System against illegal use of mobile phone
US20060019649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Feinleib Davi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telephone ringer
US8180919B1 (en) * 2004-07-30 2012-05-15 Xilinx, Inc.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employing a processor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7302253B2 (en) * 2004-08-10 2007-11-27 Avaya Technologies Corp Coordination of ringtones by a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cross multiple terminals
US20060073856A1 (en) * 2004-09-09 2006-04-06 Lundberg Steven W Remoted vibrating element for a mobile phone
US7433649B2 (en) * 2004-09-10 2008-10-07 Motorola, Inc. Tag for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179272B2 (ja) * 2004-12-07 2008-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KR101246023B1 (ko) * 2005-01-06 2013-03-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7421286B1 (en) * 2005-01-24 2008-09-02 Sisto Silvia G Telephone alert system
CN1848870A (zh) * 2005-04-05 2006-10-18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自动应答来话呼叫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US7835747B2 (en) * 2005-05-20 2010-11-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sending a message to a calling phone when called phone aborts an incoming call request
US7509094B2 (en) * 2005-06-30 2009-03-24 Modu Ltd.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uses thereof
DE102005033594A1 (de) * 2005-07-19 2007-02-01 Kadow, Christopher Anrufsignalgeber
US20070042811A1 (en) * 2005-08-17 2007-02-22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Earphone jack handfree
US20070042810A1 (en) * 2005-08-17 2007-02-22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Earphone jack signal line
US8457589B2 (en) * 2006-07-18 2013-06-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larm systems hav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alternatives for contacting a monitoring servi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0813439B1 (ko) * 2006-08-30 2008-03-13 (주)에이엘테크 핸드폰 수신알림장치
US8098811B2 (en) * 2006-12-13 2012-01-17 Scenera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playing received ringtones
CN101232672A (zh) * 2007-01-23 2008-07-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手持通讯设备
US10027789B2 (en) 2007-02-13 2018-07-17 Google Llc Modular wireless communicator
US8391921B2 (en) 2007-02-13 2013-03-05 Google Inc. Modular wireless communicator
US7970433B2 (en) 2007-06-08 2011-06-28 Modu Ltd. SD switch box in a cellular handset
WO2008131534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Baby Tooth Wireless, Inc. Wireless no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80293453A1 (en) * 2007-05-25 2008-11-27 Scott J. Atl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udio-linked remote indicato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933581B2 (en) * 2007-06-08 2011-04-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processing disconnected emergency call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the remote monitoring thereof
IL186275A0 (en) * 2007-09-25 2008-08-07 Newvaltech Knowledge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 policy program systems, processes and devices
US8145277B2 (en) * 2007-09-28 2012-03-27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ringer function
WO2009058591A1 (en) * 2007-10-31 2009-05-07 Daniel Bearer Communication device alert apparatus
JP5115179B2 (ja) * 2007-12-20 2013-01-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制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090191921A1 (en) * 2008-01-29 2009-07-30 Manatrey Larry J Remote Annuncia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Handheld Devices
US20090197533A1 (en) * 2008-02-05 2009-08-06 Tai Wai Luk Bluetooth remote control wristwatch and related modification of bluetooth modules
US8412226B2 (en) 2008-06-24 2013-04-02 Google Inc. Mobile phone locator
US8626064B2 (en) * 2008-11-19 2014-01-07 Ben Moor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326378B2 (en) * 2009-02-13 2012-12-04 T-Mobile Usa, Inc.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ing tactile or visual inputs, such as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devices
JP4756186B2 (ja) * 2009-05-12 2011-08-24 独立行政法人 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 核分裂生成物の分離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JP5246455B2 (ja) * 2009-07-09 2013-07-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ベント報知装置、イベント報知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H701690A1 (fr) * 2009-08-25 2011-02-28 Cyril Pilet Dispositif d'alerte pour telephone portable.
KR101664430B1 (ko) * 2009-11-13 2016-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모트 ui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221607A1 (en) * 2010-03-15 2011-09-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Device Adaptation Based on Proximity to Other Devices
US20110254684A1 (en) * 2010-04-20 2011-10-20 Vito Antoci Bag Attachment for Alert Notification and Device Retrieval
US20110263200A1 (en) * 2010-04-26 2011-10-2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Vibrating motor disposed external to electronic device
US8519834B2 (en) * 2010-08-22 2013-08-27 Andrea Theresa Jersa Wrist wound vibrating device
US8660057B2 (en) * 2010-08-26 2014-02-25 Golb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KR101450493B1 (ko) * 2010-09-13 2014-10-13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햅틱 통신
US20120086578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Moss Allen J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regarding status of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47525B2 (en) * 2012-03-16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EP2704404B1 (en) * 2012-08-31 2015-10-07 BlackBerry Limited A wireless device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9042815B2 (en) 2012-08-31 2015-05-26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device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ITRM20120469A1 (it) * 2012-10-03 2014-04-04 Danilo Longo Sistema antidisturbo
US9247399B2 (en) * 2013-03-14 2016-01-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lert peripheral for notification of events occuring on a programmable user equipment with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US9167076B2 (en) * 2013-07-01 2015-10-20 Atmel Corporation Ring accessory
KR102065407B1 (ko) 2013-07-11 2020-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D737709S1 (en) 2014-01-16 2015-09-01 Greg Hulan Personal alert device
US9258688B2 (en) 2014-01-17 2016-02-09 Greg Hulan Alert device and system
US9584893B2 (en) * 2014-01-20 2017-02-28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from partial insertion of an audio jack
US9794708B2 (en) 2014-01-20 2017-10-17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sertion anomaly of an audio jack
US9401734B2 (en) * 2014-02-27 2016-07-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269313B2 (ja) * 2014-05-15 2018-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70826B (zh) * 2014-09-23 2018-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D753625S1 (en) 2014-12-31 2016-04-12 Dennie Young Communication notifying jewelry
US9305442B1 (en) * 2015-09-06 2016-04-05 Frederick G. Nesemeier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 loca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2148A (en) * 1985-11-27 1997-10-28 Seiko Corporation Paging system with message numbering prior to transmission
US5185604A (en) * 1985-11-27 1993-02-09 Seiko Corp. And Seiko Epson Corp. Message indicating icon mechanism
JPS6392132A (ja) * 1986-10-06 1988-04-22 Toshiba Corp コ−ドレス電話装置
US4803487A (en) * 1987-04-30 1989-02-07 Motorola,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receiver with separate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means
GB2243507B (en) * 1990-04-27 1994-07-13 Nec Corp Paging receiver in which an announcing unit is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at a particular time instant
JPH04192945A (ja) * 1990-11-27 1992-07-13 Murata Mach Ltd 携帯電話
US5659887A (en) * 1991-06-15 1997-08-19 Kabushiki Kaisha Honda Access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and holder for mounting within a vehicle
CA2054012C (en) * 1991-10-03 1995-05-23 Daniel P. Wavroch Incoming call alert system for cellular telephones without wired connection thereto
DE4141882A1 (de) * 1991-12-18 1993-06-24 Siemens Ag Funkgeraet
DE4202435C2 (de) 1992-01-29 1995-07-06 Krogmann Uwe Phys Ing Funkgestützte Uhr
JPH0618681A (ja) 1992-07-02 1994-01-28 Seiko Instr Inc 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機、受信機
AU690099B2 (en) * 1993-03-04 1998-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d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940023065A (ko) * 1993-03-31 1994-10-22 김광호 휴대용 무선통신장치의 분리수신감지장치
JPH07273843A (ja) * 1994-03-25 1995-10-20 Nec Corp 携帯無線機の着信通報方法及び通報装置
JPH07322350A (ja) * 1994-05-23 1995-12-08 Nec Corp 親機と子機から成る携帯用移動電話機
JPH07322047A (ja) * 1994-05-30 1995-12-08 Sekisui Chem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着信通報システム
JPH0847049A (ja) * 1994-08-01 1996-02-16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電話機用着信通報装置
JPH0865745A (ja) * 1994-08-19 1996-03-08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ページャ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ページャー装置
AU698021B2 (en) * 1995-04-28 1998-10-22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lephone set capable of being put in a holding mode by operation of a vibration unit which is for announcing reception of an incoming call to a user
TW301832B (zh) * 1995-06-03 1997-04-01 Tonami Denki Kogyo Kk
JP2737704B2 (ja) * 1995-06-14 1998-04-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端末機
JP3434962B2 (ja) * 1996-03-26 2003-08-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の個別着信通知装置
US5722071A (en) * 1996-03-27 1998-02-24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receiver including transducer for notifying user of messages received in a remote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5771441A (en) * 1996-04-10 1998-06-23 Altstatt; John E. Small, battery operated RF transmitter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for use with headphones with RF receiver
US6118979A (en) * 1996-11-22 2000-09-12 Robert B. Nicholson, III Method for signaling an incoming telephone call without an audible signal
US6112022A (en) * 1996-12-13 2000-08-29 Legend Design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simulating ULSI/VLSI circuit designs
JP3232038B2 (ja) * 1998-02-16 2001-11-2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受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759A (zh) * 2015-04-15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消息发送方法、局域网网关和可穿戴设备
CN106464759B (zh) * 2015-04-15 2019-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内消息发送方法、局域网网关和可穿戴设备
US10863309B2 (en) 2015-04-15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ssage sending method in local area network, local area network gateway, and wearab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92541A1 (en) 1997-09-03
EA199700065A1 (ru) 1997-12-30
DE69632772D1 (de) 2004-07-29
US6263218B1 (en) 2001-07-17
HK1002797A1 (en) 1998-09-18
ATE270010T1 (de) 2004-07-15
CA2205581C (en) 2000-11-14
EP0792541B1 (en) 2004-06-23
NO972269L (no) 1997-07-18
US5960367A (en) 1999-09-28
EA001048B1 (ru) 2000-08-28
JPH0984141A (ja) 1997-03-28
DE69632772T2 (de) 2005-07-07
CA2205581A1 (en) 1997-03-27
KR970707647A (ko) 1997-12-01
MX9703498A (es) 1997-07-31
PL182556B1 (pl) 2002-01-31
WO1997011532A1 (en) 1997-03-27
KR100281184B1 (ko) 2001-03-02
CN1082749C (zh) 2002-04-10
TW401667B (en) 2000-08-11
NO972269D0 (no) 1997-05-16
PL320459A1 (en) 199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49C (zh) 来话呼叫系统
CN1126412C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来话呼叫系统及来话呼叫通知装置
CN1183688C (zh) 通信设备与外部辅助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
CN1072875C (zh) 移动式电话机及移动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191730C (zh) 包含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161946C (zh) 便携电话
CN1310527C (zh) 位置登记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网以及通信终端
CN1061494C (zh) 无线电话装置
CN1382001A (zh) 有两个显示器的折叠通信终端
CN1251533C (zh) 具有简化的呼叫启动操作的折叠式移动通信设备
CN1136869A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659852A (zh) 手持设备个性化
CN1044558A (zh) 远距离通信系统
CN1592325A (zh) 折叠式通信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347259A (zh) 手机和音频处理方法
CN1390347A (zh) 无线语音激活遥控控制设备
CN1547827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578923A (zh) 带有内置蓝牙设备的可换支架的眼镜
CN1716820A (zh) Ptt系统、便携电话机、服务器
CN1345506A (zh) 用于多个音频辅助设备的便携式电信设备
CN1522031A (zh) 用于产生有线/无线电话呼叫音的设备和方法
CN1422095A (zh) 信息终端装置
CN1175867A (zh) 一发信器终端摘机前由此发信器终端对接收器终端的控制
CN1823516A (zh) 显示通话对象的当地时刻的电话机、方法以及程序
CN1144477C (zh) 数据通信系统及所应用的数据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