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1990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990A
CN1191990A CN98100379A CN98100379A CN1191990A CN 1191990 A CN1191990 A CN 1191990A CN 98100379 A CN98100379 A CN 98100379A CN 98100379 A CN98100379 A CN 98100379A CN 1191990 A CN1191990 A CN 1191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common electrode
black matrix
matrix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0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00C (zh
Inventor
申铉浩
蔡基成
高科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NDI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DI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ANDI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1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层配设在一对基板之间,在上述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象素电极与该象素电极协同地施加电场的共同电极,形成若干个象素区域,在另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导电性黑底片,该黑底片具有与上述各象素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并覆盖上述象素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上述黑底片与共同电极成为略相同电位。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沿着基板面的方向施加电场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能扩大视野角,提高开口率。
近年来,在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虽然从左右方向的辨认性较好,但是从上下方向的辨认性差,所以,存在着视野角依存性高的问题。为此,本申请人先前曾在日本专利申请1579/1995号、306276/1995号中提出了能解决该问题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专利申请的技术,不是在挟着液晶层的上下两侧基板上分别设置液晶驱动用的电极,而是如图10所示地,仅在下方基板11上设置相互分开的不同极的2种线状电极12、13,在图10所示上方的基板10上不设置电极,通过施加电压,可以使液晶分子36沿着两线状电极12、13之间产生的横电场的方向(基板面方向)配向。
更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用基线部14将线状电极12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梳齿状电极16,用基线部15将线状电极13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梳齿状电极17,使两梳齿状电极16、17的线状电极12、13交替地邻接,配置成不接触的啮合状态。将电源18和开关元件19与基线部14、15连接。
另外,如图11(a)所示,在上基板10的液晶侧的面上形成配向膜,并在其上实施使液晶分子36沿β方向排列的配向处理,在下基板11的液晶侧的面上形成配向膜,并在其上实施使液晶分子36沿平行于上述β方向的γ方向排列的配向处理,在基板10、基板11上分别叠置偏光板,叠置在基板10上的偏光板具有朝图11(a)的β方向的偏光方向,叠置在基板11上的偏光板具有朝α方向的偏光方向。
根据上述构造,在电压未加到线状电极12、13间的状态,液晶分子36如图11(a)、(b)所示,沿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一律朝同方向均匀配向。在该状态下,通过下基板11的光线被偏光板朝α方向偏光,原样地通过液晶分子36的层,到达上基板10的不同偏光方向β的偏光板,被该偏光板遮断,光线不透过液晶显示装置,所以液晶显示元件呈暗状态。
当电压加到线状电极12、13间时,液晶分子之中,接近下基板11的液晶分子36的配向方向相对于线状电极12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变换。即,在线状电极12、13产生的横电场(基板面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垂直于线状电极12、13长度方向的电力线,原先由于形成在下基板11上的配向膜的作用而长度方向沿着γ方向配向的液晶分子36,在比配向膜的限制力还强的电场限制力的作用下,如图12(a)所示地,其配向方向变换为与γ方向垂直的α方向。
因此,当电压加到线状电极12、13之间时,如图12(a)、(b)所示,液晶分子36呈扭转配向。成为该状态时,通过下基板11并朝α方向偏光的偏光光线,其偏光方向被扭转的液晶分子36变换,能透过设置着与α方向不同的β方向的偏光板的上基板10,液晶显示装置成为亮状态。
图13和图14表示将备有上述构造线状电极12、13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实际的活动矩阵液晶驱动回路时的构造。
图13和图14所示的构造,只放大地表示了与一个象素区域对应的部分,该例构造中,在玻璃基板等的透明基板20上,分开且平行地形成由导电层构成的门电极21和线状共同电极22、22,并形成覆盖它们的门绝缘层24,在门电极21上的门绝缘层24上设置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该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从两侧挟住半导体膜26,构成为薄膜晶体管T。在共同电极22、22的中间上方的门绝缘膜24上,设置由导电层构成的线状象素电极29。
图13表示各电极的平面构造,组装成矩阵状的门配线30和信号配线31形成在透明基板20上,被门配线30和信号配线31包围的矩形状各区域作为象素区域,在象素区域的角落部形成由门配线30的一部分构成的门电极21,象素电极29平行于信号配线31地通过容量电极部33连接到门电极21上面的漏电极28上,共同电极22、22平行地配置,并挟着象素电极29的两侧,平行于象素电极29。
上述共同电极22、22,在靠近门配线30侧的端部,由连接配线34连接,该连接配线34平行于门配线30地设在象素区域内;在另一侧端部,由平行于门配线30的共同电极35连接。该共同电极35跨越多个象素区域并平行于门配线30,所以,对设在各象素区域的每个共同电极22、22赋与共同的电位。
在与基板20相对侧的基板37上形成黑底片38,在黑底片38上的与各象素区域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38a,在基板37上设置彩色滤光片39,该彩色滤光片39占据开口38a的位置。
在图13和图14所示例的构造中,由于使横电场作用,形成图14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电力线,所以,由该横电场将液晶分子36如图14所示地配向。因此,与图11和图12中说明的情形同样地,通过液晶的配向控制,可以切换亮状态和暗状态。
但是,上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虽然具有视野角广的优点,但是存在着开口率容易变小的问题。
即,在图13和图14所示构造中,在象素电极29与共同电极22、22之间产生的横电场对液晶分子36进行配向控制,但在共同电极22、22的上方区域,加在液晶分子36上的电场的方向是与横电场不同的方向,所以,如图10所示,液晶分子36的配向方向与象素电极29与共同电极22、22之间区域的配向方向不同。
因此,在共同电极22上方的区域可能会产生漏光等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以往,如图14所示地采取用黑底片38覆盖的隐蔽构造,还采取使黑底片38的开口38a的周缘部分位于共同电极22、22的内侧缘22a以内的构造。但是,这样使得被黑底片38覆盖的区域加大,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不能提高开口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由横电场驱动液晶,具有高视野角并能提高开口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层配设在一对基板之间,在上述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象素电极和与该象素电极协同地在沿基板面的方向对液晶施加电场的共同电极,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形成若干个象素区域,在另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导电性黑底片,该黑底片具有与上述各象素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并覆盖上述象素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使上述黑底片与共同电极成为略相同电位。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层配设在一对基板之间,在上述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象素电极和与该象素电极协同地在沿基板面的方向对液晶施加电场的共同电极,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形成若干个象素区域,在另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导电性黑底片,该黑底片具有与上述各象素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并覆盖上述象素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在该黑底片的上方,通过绝缘膜形成至少覆盖黑底片各开口周缘部的导电膜,该导电膜与共同电极为略相同电位。
由于设置在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和象素电极对液晶施加横电场,可通过横电场的有、无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从而可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通过使黑底片与共同电极为略相同电位、或者使设在黑底片上的导电膜与共同电极为略相同电位,使作用于液晶分子的横电场的电力线在共同电极附近排齐,所以,可以比以往减少共同电极附近区域的液晶的配向紊乱。比大面积地覆盖共同电极对应区域的以往的黑底片可加大开口面积,提高开口率。
上述略相同电位是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
如果共同电极与黑底片或导电膜的电位差超过上述范围,则作用于共同电极附近区域液晶的电力线的紊乱加大,容易产生液晶的配向紊乱,容易产生漏光等问题,从而黑底片的开口不能加大,得不到上述的提高开口率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设置在上述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端部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延伸到基板端部侧,在基端的端部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通过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另外,本发明中,液晶被密封部件封在一对基板之间,设置在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在基板密封部件的外方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通过设在基板间的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通过这些构造,将液晶密封在一对基板之间形成液晶盒时,可容易地将黑底片和共同电极二者电气连接,可使两者的电位略相同,可得到视野角广、开口率高的液晶盒。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1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电极配置构造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第1实施例中的黑底片与基板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基板端部接合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2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表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产生的电力线的摸拟结果,图6(A)是表示连接黑底片与共同电极、将两者成为接地状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摸拟结果图,图6(B)是表示不连接黑底片与共同电极、将黑底片成为浮动状、将共同电极成为接地状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摸拟结果图。
图7(A)是表示连接黑底片和共同电极、将两者成为接地状构造的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漏光发生状态检查结果的照相模式图,图7(B)是表示将黑底片成为浮动状态、将共同电极接地的作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漏光发生状态检查结果的照相模式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过率与驱动电压之间关系的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赋与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备有线状电极的基板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将电压加到图9所示线状电极上时的液晶分子配向状态的截面图。
图11(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赋与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暗状态的液晶配列的图,图11(b)是图11(a)的侧面图。
图12(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赋与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状态的液晶配列的图,图12(b)是图12(a)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赋与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构造的线状电极配置例的平面图。
图15表示设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黑底片和共同电极为同电位时的透过率为100%时,测定黑底片与共同电极的电位差与透过率减少情形之间关系的结果。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构造第3实施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构造第4实施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构造第5实施例的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例。
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图1中,上基板40和下基板41彼此相距预定间隔(盒间距)地平行相向配置,在基板40、41之间设有液晶层42,在基板40、41的外面侧配置着偏光板43、44。
这些基板40、41由玻璃等透明基板构成,在实际构造中,用密封件包围基板40、41的周缘部,在基板40、41和密封件包围的空间内容纳液晶,形成液晶层42。将基板40、41、液晶层42、偏光板43、43组合起来,构成液晶盒45。
该实施例的构造中,如图2所示,在透明基板41上成矩阵状地形成若干门配线50和信号配线51,在由门配线50和信号配线51包围成的象素区域59内,配置着相互平行的线状电极(共同电极)53、53和线状电极(象素电极)54。
更具体地说,在基板41上以预定间隔配置着相互平行的若干门配线50,同时,在基板41上,沿着门配线50并与门配线50同一平面上并设着共同配线56,由门配线50和信号配线51包围的各区域内,设有从共同配线56垂直延伸出的2根线状共同电极53、53,该2根共同电极53、53的前端部在相邻的另一门配线50的附近由连接配线57连接,由门配线50和信号配线51包围的各区域成为象素区域59。
在整个液晶盒45中,配置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所必需的多个象素区域59,在图1中,只表示出1个象素区域59的局部截面构造,在图2中,只表示出与2个相邻象素区域59、59对应部分的平面构造。
如图1所示,在基板41上形成覆盖这些配线的绝缘层58,在绝缘层58上面形成各信号配线51,这些信号配线51从平面上看与上述各门配线50垂直而成为矩阵状,在门配线50中,与信号配线51交叉部分的各附近部分作为门电极60,在该门电极60的绝缘层58上面,设置源电极62和漏电极63,该源电极62和漏电极63从两侧挟住半导体膜61,构成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T1。在各象素区域59的中央部,设置与共同电极53平行的线状象素电极54,在象素电极54的一端部形成容量生成部65,该容量生成部65延伸到共同配线56上的绝缘层58上。在象素电极54的另一端部形成容量生成部66,该容量生成部66延伸到连接配线57上的绝缘层58上。这些容量生成部65、66通过绝缘层58在与共同配线56或连接配线57之间生成容量,抵消液晶驱动时的寄生容量。
上述源电极62与源配线51连接,漏电极63与位于连接配线57上的绝缘层58上的容量电极66连接,如图1所示,它们被配向膜67覆盖。
本例中所用的电极53、54,可以采用遮光性的金属电极或透明电极,但在采用后述的“通常黑色型”的显示形态时,最好用ITO(锑锡氧化物)等构成的透明电极。
在上基板40的下面侧设有黑底片71,该黑底片71具有与设在下基板41侧的象素区域59对应的开口70,各开口70的部分被彩色滤光片72覆盖,并且还设有覆盖黑底片71和彩色滤光片72的配向膜73。上述黑底片71由将Cr层、或CrO层和Cr层叠置的遮光性金属膜构成,用于把设在下基板41侧的各象素区域59之中的不显示的部分覆盖住。黑底片71覆盖各象素区域59之中的、共同配线56及连接配线57、信号配线51及门配线50的部分等,并且覆盖共同电极53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换言之,黑底片71的开口70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各象素区域59的左右共同电极53、53挟住的区域的几乎全部和左右共同电极53宽度方向的大部分露出。
当液晶显示装置是彩色显示时,如图1所示,设置彩色滤光片72,该彩色滤光片72对每个象素区域59配置彩色滤光片的红(R)、绿(G)、蓝(B)各色,当液晶显示装置不是彩色显示时,可省略掉彩色滤光片72。
形成在基板40上的黑底片71的周缘部,如图4所示地,延伸到设在基板40周缘部的密封液晶用的密封部件75的外部侧。形成在基板41上的共同配线56,如图3和图4所示地,延伸到设在基板41周缘部的密封液晶用的密封部件75的外部侧。在基板4 1的周缘部,设有与共同配线56连接的端子56a、56a,这些端子56a、56a如图4所示地,由设在上下基板间的Ag糊等导电部件76连接,使黑底片71和共同配线56(共同电极53)成为同一电位(接地电位)。这里之所以要设置2个端子56a,是为了当一个端子56a因导电部件76接触不良时,可以确保另一端子56a由导电部件76连接。
该实施例中,黑底片71和共同配线56(共同电极53)连接而成为同一电位,但两者电位不必完全相同,只要是略相同电位状态即可。
这里所说的略相同电位,是指黑底片71与共同电极53的电位差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上基板40侧的配向膜73和下基板41侧的配向膜67,在与共同电极53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实施了配向处理。
通过上述的配向处理,存在于基板40、41之间的液晶层42的液晶分子,在无电场作用的状态,以其长轴平行于共同电极53长度方向的状态均匀地配列着。
该实施例构造中,上偏光板43的偏光轴的方向,朝着与共同电极53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图1中纸面厚度的方向)。下偏光板44的偏光轴的方向,朝着与共同电极5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
本发明的上述构造中,通过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1的动作,将电压加在或不加在所需象素区域59的共同电极53、53与象素电极54之间,以此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
即,使薄膜晶体管T1动作,将电压加到设在所需位置象素区域59的共同电极53、53与象素电极54之间,可在图1的横方向施加电场,这样,与图12所示情形同样地,可将液晶分子在上下基板之间成为扭转状态,得到亮状态。
在共同电极53、53与象素电极54之间不加电压时,可以使液晶分子与图11所示情形同样地,在与配向膜67、73的配向处理方向相同方向上成为均匀配向状态,得到暗状态。
因此,可以如上所述地进行液晶分子的配向控制,导入设在基板41下侧的背灯发出的光线,用液晶分子的配向控制状态来遮断或透过该背灯的光线,可得到暗状态或亮状态。该例的显示形态是,在不进行液晶分子的配向控制时为黑显示,在进行液晶分子的配向控制时是亮状态,所以,是称做为“通常黑色型”的显示形态。另外,在两基板40、41之间,液晶分子36。被控制为朝着基板面方向呈均匀配向或者呈扭转90°的状态,所以,可得到透过率变动少的高视野角的液晶显示装置。
该实施例的构造中,由于黑底片71与共同电极53、53为略相同的电位,所以,与共同电极53、53对应的区域的电力线的紊乱少,可以减少液晶分子的配向紊乱。即,在图14所示构造中,黑底片38为电气浮动状态,由周围的电场状况产生电位,这可能会变动,通过在黑底片71上产生电位,可能会在与共同电极53对应区域的液晶中产生配向紊乱。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由于黑底片71和共同电极53以略相同电位接地,所以,共同电极53的对应区域的电场紊乱比以往减少,共同电极53的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36的配向控制状态也比以往提高。结果,在共同电极53的对应区域部分不容易产生漏光等问题,可以把黑底片71的开口70扩大到不产生漏光的区域(共同电极53上方的区域),可提高开口率。
因此,由横电场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可减少视野角的依存性,提高开口率。
另外,本实施例的构造中,所述的黑底片71与共同电极53为略相同电位,是指两者的电位差最好设定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
如果共同电极53与黑底片71的电位差超过上述范围,则作用于共同电极53对应区域液晶的电力线的紊乱加大,容易产生液晶分子36的配向紊乱,容易产生漏光等问题,从而黑底片71的开口70不能加大,没有上述的提高开口率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由于能减少共同电极53、53的对应区域的液晶的配向紊乱,加大黑底片71的开口70,提高开口率,所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减低显示最大透过率的驱动电压,可节省驱动电力。
另外,设置容量电极65、66,通过绝缘层58与它们对峙地设置共同配线56、连接配线57,可在它们之间形成容量,由该容量可抵消液晶显示装置中产生的寄生容量的一部分。
图5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图5中,与图1所示第1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标号,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前述第1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是,在上基板40的下面(相对面)侧,形成覆盖黑底片71和彩色滤光片72的覆盖涂层等的绝缘膜80,在该绝缘膜80上设置与黑底片71同一平面形状的导电膜81,在导电膜81上设置配向膜73。
在该第2实施例的构造中,共同电极53通过导电部件76′与导电膜81连接,共同电极53和导电膜81接地,两者成略相同电位。在导电膜81上,形成与黑底片71的开口70同一平面形状的开口82。
上述导电层81由Cr等遮光性金属层形成,也可以由ITO等透明导电层形成。
图5所示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地,通过薄膜晶体管T1的动作,对所需象素区域59的共同电极53、53与象素电极54之间加或不加电压,以此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
由于导电膜81与共同电极53、53能成为略相同电位,所以,共同电极53、53对应区域的电力线的紊乱少,可减少液晶分子36的配向紊乱。
因此,与前述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地,可以加大黑底片71的开口70,由横电场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视野角的依存性少,提高开口率。
另外,该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将导电层81比黑底片71更靠近液晶分子配置,所以,将电力线排齐的效果比第1实施例的构造更好,可更加减少共同电极53对应区域的液晶的配向紊乱。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如果导电膜81由遮光性金属层做成时,则也可以省略黑基板71。这时,遮光性金属层可代替黑底片。
另外,在基板40上设置了黑底片71时,即使将导电膜81只设在黑底片71的开口70的周缘部分,也能减少作用于共同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36上的电力线的紊乱,所以,不必将导电膜81做成为与黑底片71完全相同的平面形状。把导电膜81做成为与黑底片71完全相同的平面形状,虽然在设计上最容易,但将导电膜81做成至少与黑底片71的开口部70周缘部分对应的形状即可以达到目的。
作为具体例,制造了具有图1和图2所示构造回路的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装置。
用2片厚度1mm的透明玻璃基板,在其中的一片基板上形成具有图1所示线状电极的薄膜晶体管回路,再在上面形成配向膜,在另一片基板上也形成配向膜,用研磨处理对配向膜实施液晶配向的配向处理,通过形成间隙用的构件将该二片基板以预定间隔相向配置,在此状态将液晶注入基板间的间隙内,用密封部件接合,在基板外侧配置偏光板,组装成液晶盒。上述构造中,在与线状电极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用摩擦辊对各配向膜摩擦,进行配向处理。
制造该装置时,象素区域的间距方向是,横方向(信号配线方向)是43μm,纵方向(门配线方向)是129μm,黑底片采用Cr构成的厚度为0.3μm的片材,该黑底片上在每个象素区域形成横27μm、纵111μm的开口。象素电极宽度为5μm,共同电极宽度为5μm,象素电极与共同电极的间隔为10μm。
在门配线与信号配线的交叉部分附近,形成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是由门电极和源电极挟住a-Si构成的半导体膜而形成的,再用绝缘层覆盖,再形成聚酰亚胺的配向膜,用摩擦辊进行配向处理,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然后,采用设置着黑底片和彩色滤光片和聚酰亚胺配向膜的基板,作为与上述基板相向侧的基板,两者间的间隔为4μm,用密封部件封入液晶,用Ag糊把与黑底片(该黑底片伸出到密封部件外部侧的基板端部)连接的2个端子和与共同电极连接的2个端子相互连接起来,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该例构造中,黑底片和共同电极都接地。
为了比较,还制造了另一种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即,该构造中,不把与黑基板连接的端子和与共同电极连接的端子相互连接起来,而是使黑底片成为浮动状态,将共同电极接地。
上述形成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产生的电力线的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A)表示连接黑底片和共同电极并将两者接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摸拟结果,图6(B)表示不连接黑底片和共同电极、使黑底片成浮动状态、将共同电极接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模拟结果。
图6(A)所示电力线中,电力线的立起部分部分R位于左右共同电极53、53的内侧端部区域P的外侧,而图6(B)所示电力线中,电力线的立起部分R′位于左右共同电极53、53的内侧端部区域P′的内侧。这意味着,得到图6(B)所示电力线的构造中,在共同电极53的内侧区域可能会发生漏光,而得到图6(A)所示电力线的构造中,在共同电极53、53的各内侧端部,不容易产生漏光。
图7(A)中,是采用与前具体例同样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连接黑底片和共同电极、将两者接地构造的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中,表示漏光发生状况检查结果的照相模式图。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门电极VG为15V,共同电极和黑底片的电压为接地状态的0V。
连接黑底片和共同电极、使两者接地的构造中,如图7(A)所示,不发生漏光。
图7(B)中,是在门电极VG为15V、黑底片为浮动状态、将共同电极接地的比较例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表示漏光发生状况检查结果的照相模式图。该构造中,如图7(B)所示,产生了漏光。
从图7(B)所示结果可见,使黑底片成为浮动状态、将共同电极接地的比较例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果采用上述形状的黑底片,则产生漏光,所以,用黑底片覆盖隐蔽的区域必须比上述的大小更大,这样,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减低。
图8(A)和(B),表示上述具体例构造和比较例构造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过率-驱动电压特性。
如图8(A)所示,本发明具体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与比较例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约相等,但是,表示本发明具体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最大透过率的驱动电压为6.7V,而显示比较例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透过率的驱动电压为7.9V,在同样透过率的情况下,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比比较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低,因此,采用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可减低驱动电压1.2V。
设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黑底片和共同电极为同电位时的透过率为100%,测定黑底片和共同电极的电位差与透过率减少状况的关系,其测定结果如图15所示。
从图15可知,当黑底片和共同电极的电位差超过0.5V时,透过率的减少超过5%。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透过率,将黑底片与共同电极的电位差保持在±0.5V以内是有效的。
图16至图18,表示把与共同电极略相同电位的导电膜81只设在黑底片71上方一部分的其它实施例。
图16所示构造中,设置的带状导电膜81挟住与象素区域对应的各开口70的上下部分并向左右方向延伸。图17所示构造中,设置的带状导电膜81挟住与象素区域对应的各开口70的左右部分并向上下方向延伸。图18所示构造中,设置的带状导电膜81挟住与象素区域对应的各开口70的左右部分和上下部分的约一半,并朝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
这些构造都具有与图5所示构造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共同电极和象素电极施加平行于基板方向的横电场,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由于使黑底片与共同电极为略相同电位,所以,可减少作用在共同电极对应区域液晶上的电力线的紊乱。这样,可以使共同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用于显示。不必用黑底片覆盖隐蔽该共同电极对应区域的部分,使黑底片的开口比以往加大,所以,与将黑底片成为浮动状态的以往构造相比,可以提高开口率。
因此,用是否施加横电场进行液晶的配向控制,切换暗状态和亮状态,这种方式具有广的视野角,并能提高开口率。
另外,本实施例的构造中,由于减少共同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的配向紊乱,加大黑底片的开口,提高开口率,所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减低显示最大透过率的驱动电压,可以节省驱动电力。
上述构造,也适用于通过绝缘膜在黑底片上形成与黑底片同一形状导电膜的构造,将该导电膜与共同电极连接,使两者成为略相同电位,可得到与上述构造同样的效果。
这里所述的略相同电位,是指黑底片与共同电极的电位差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如果两者的电位差在此范围内,则能切实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使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成为略相同电位的构造,可以是将两者的连接端部引出到设有两者的基板端部侧,用导电糊等的导电部分连接而实现。这时,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能切实地成为同电位。
另外,使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成为略相同电位的构造,也可以通过将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的一部分引出到把液晶密封在基板间的密封部件的外部侧,用导电糊等导电部件将它们连接而实现。这时,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能切实地成为同电位。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层配设在一对基板之间,在上述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象素电极和与该象素电极协同地在沿基板面的方向对液晶施加电场的共同电极,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形成若干个象素区域,在另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导电性黑底片,该黑底片具有与上述各象素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并覆盖上述象素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上述黑底片与共同电极成为略相同电位。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层配设在一对基板之间,在上述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一个以上的象素电极和与该象素电极协同地在沿基板面的方向对液晶施加电场的共同电极,象素电极和共同电极形成若干个象素区域,在另一方基板的相对面上,设置黑底片,该黑底片具有与上述各象素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开口并覆盖上述象素区域以外的非显示区域,在该黑底片的上方,通过绝缘膜形成与共同电极为略同电位的导电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略相同电位是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端部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或导电膜延伸到基板端部侧,在基板的端部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通过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被密封部件封在一对基板之间,设置在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或绝缘膜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在基板密封部件的外方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绝缘膜通过设在基板间的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略相同电位是在-0.5V以上、+0.5V以内的范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端部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或导电膜延伸到基板端部侧,在基板的端部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导电膜通过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被密封部件封在一对基板之间,设置在一方基板上的共同电极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设置在另一方基板上的黑底片或绝缘膜延伸到基板密封部件的密封位置外方侧,在基板密封部件的外方侧,上述共同电极和黑底片或绝缘膜通过设在基板间的导电部件电气连接。
CN98100379A 1997-01-23 1998-01-23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126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069197A JP3883244B2 (ja) 1997-01-23 1997-01-23 液晶表示装置
JP010691/97 1997-01-23
JP010691/1997 1997-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990A true CN1191990A (zh) 1998-09-02
CN1112600C CN1112600C (zh) 2003-06-25

Family

ID=1175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037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2600C (zh) 1997-01-23 1998-01-2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6271903B1 (zh)
EP (1) EP0855613B1 (zh)
JP (1) JP3883244B2 (zh)
KR (1) KR100313947B1 (zh)
CN (1) CN1112600C (zh)
DE (1) DE69823892T2 (zh)
TW (1) TW50981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3642C (zh) * 2000-08-11 2008-04-23 夏普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
CN101393343B (zh) * 2007-09-21 2010-09-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
CN102156368A (zh) * 2011-01-18 201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34642A (zh) * 2011-04-08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US9285612B2 (en) 2007-11-14 2016-03-15 Hydis Technologies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338444B2 (en) 2015-06-19 2019-07-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ductive black matrix,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8309A (ja) * 1997-03-21 1998-10-09 Furontetsuku:Kk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74491A (ja) 1997-12-08 1999-07-02 Nec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156671B2 (ja) * 1998-07-24 2001-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3099812B2 (ja) 1998-07-30 2000-10-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00027768A (ko) * 1998-10-29 2000-05-15 김영환 고개구율 및 고투과율 액정 표시 장치
US6642984B1 (en) * 1998-12-08 2003-11-04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wide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stripe electrodes
KR100580392B1 (ko) * 1998-12-14 2006-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6577375B1 (en) * 1998-12-28 2003-06-10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sapphire substrates
US6690434B1 (en) * 1999-03-15 2004-02-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10004593A (ko) * 1999-06-29 2001-01-15 김영환 고개구율을 갖는 인플렌 필드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10072902A (ko) * 1999-07-19 2001-07-31 모리시타 요이찌 액정표시장치, 그 구동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
EP1229378A1 (en) 1999-10-06 2002-08-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rystal ele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2001183700A (ja) * 1999-12-22 2001-07-06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18484B2 (ja) 2000-03-06 2008-07-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1257350A (ja) 2000-03-08 2001-09-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700160B2 (ja) 2000-03-13 2011-06-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JP4118485B2 (ja) 2000-03-13 2008-07-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683688B2 (ja) 2000-03-16 2011-05-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393662B2 (ja) 2000-03-17 2010-01-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785229B2 (ja) 2000-05-09 2011-10-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2075064A (ja) * 2000-08-23 2002-03-15 Tdk Corp 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0587367B1 (ko) * 2000-10-20 2006-06-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469496B (en) * 2001-01-19 2001-12-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Electrode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CD
US7071037B2 (en) * 2001-03-06 2006-07-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831716B2 (ja) * 2001-03-15 2011-12-0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99463B1 (ko) * 2001-03-21 2008-02-01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57719B1 (ko) * 2001-03-26 2008-09-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50589B1 (ko) * 2002-08-19 2008-08-05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모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4302297A (ja) 2003-03-31 2004-10-28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3835422B2 (ja) * 2003-04-01 2006-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50024166A (ko) * 2003-09-05 2005-03-1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617613B1 (ko) * 2004-02-16 2006-09-01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5275144A (ja) 2004-03-25 2005-10-06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466596B2 (ja) * 2006-03-29 2010-05-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配向転移方法
TWI356228B (en) * 2006-12-11 2012-01-11 Chimei Innolux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821698B2 (ja) * 2007-05-08 201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
KR101096356B1 (ko) * 2007-11-14 2011-12-20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횡전계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US7924385B2 (en) * 2007-11-26 2011-04-1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Wide viewing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floating electrode in locations directly facing a corresponding one or more pixel electrodes thereby inducing an electric field in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JP5266574B2 (ja) * 2008-03-19 2013-08-2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91063B1 (ko) * 2008-10-08 2015-0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 광학 표시 장치
KR101182229B1 (ko) * 2010-01-08 2012-09-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형성 방법
JP5013554B2 (ja) * 2010-03-31 2012-08-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
JP6063710B2 (ja) * 2012-10-30 2017-01-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413788B2 (ja) * 2013-02-08 2014-02-12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413787B2 (ja) * 2013-02-08 2014-02-12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022126B (zh) * 2014-05-28 2017-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6029475A (ja) 2014-07-22 2016-03-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5621414U (zh) * 2016-04-26 2016-10-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2921B1 (ko) * 1989-12-30 1993-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의 칼라필터
DE69332575T2 (de) 1992-09-18 2003-11-20 Hitachi Lt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JP2940354B2 (ja) 1992-09-18 1999-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3296913B2 (ja) 1993-01-20 2002-07-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10325961A (ja) * 1994-03-17 1998-12-08 Hitachi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979458B2 (ja) * 1994-05-06 1999-11-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18498B1 (ko) * 1994-11-04 1999-09-01 윤종용 액정 디스플레이용 칼라 필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477905B (en) * 1995-06-14 2002-03-0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med of high resistance black matrix with wide view angle
JP3289099B2 (ja) * 1995-07-17 2002-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00552B2 (ja) * 1995-10-26 2001-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742142B2 (ja) * 1996-03-29 2006-02-0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液晶表示素子
US5907379A (en) * 1996-10-21 1999-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high aperture ratio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3642C (zh) * 2000-08-11 2008-04-23 夏普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
CN101393343B (zh) * 2007-09-21 2010-09-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
US9285612B2 (en) 2007-11-14 2016-03-15 Hydis Technologies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156368A (zh) * 2011-01-18 201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34642A (zh) * 2011-04-08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534642B (zh) * 2011-04-08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US10338444B2 (en) 2015-06-19 2019-07-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ductive black matrix,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00C (zh) 2003-06-25
US6271903B1 (en) 2001-08-07
DE69823892T2 (de) 2005-06-02
JPH10206867A (ja) 1998-08-07
US6587170B2 (en) 2003-07-01
EP0855613A2 (en) 1998-07-29
DE69823892D1 (de) 2004-06-24
KR19980070766A (ko) 1998-10-26
EP0855613A3 (en) 1999-12-01
US20020003597A1 (en) 2002-01-10
JP3883244B2 (ja) 2007-02-21
EP0855613B1 (en) 2004-05-19
KR100313947B1 (ko) 2002-04-24
TW509814B (en) 200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00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78189C (zh) 显示装置
CN1279396C (zh) 液晶装置、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43169C (zh) 具有受控存储电容的液晶显示元件
CN101281325B (zh) 液晶面板
US8334831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503921A (zh) 液晶显示器
CN1613030A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
CN101046592A (zh) Ffs模式的液晶显示板
US2009005878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363055A (zh) 液晶显示板
CN105551446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US201503013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625713A (zh) 多畴液晶显示器及其薄膜晶体管基底
CN101093330B (zh) 板内切换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CN106298809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19062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2629037A (zh)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27407A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8983512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JP420235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66676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3185992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9003686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14501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eoul

Applicant after: LG Philip Co., Ltd.

Address before: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randick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LG PHILIPP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LG display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LG Philip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