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998C - 球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球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998C
CN1220998C CN01135719.3A CN01135719A CN1220998C CN 1220998 C CN1220998 C CN 1220998C CN 01135719 A CN01135719 A CN 01135719A CN 1220998 C CN1220998 C CN 12209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control
actuator
ram
trans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57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1360A (zh
Inventor
皮埃尔·巴托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ublication of CN1351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1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9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9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05Latching devices between operating and release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05Latching devices between operating and release mechanism
    • H01H2071/506Latching devices between operating and release mechanism using balls or rollers in the latch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2463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with plunger type armatures

Abstract

一种球致动器(10),包括:支承撞击件(14)和能量存储弹簧(16)的壳体(12),在平行于几何轴(19)的方向上可平移移动的控制杆(18),以及等数量的制动球(20)和控制球(22)。当杆由电磁继电器(100)平移时,控制球(22)脱离并使得制动球(20)自由,从而释放撞击件(14)。每个控制球(22)与两个制动球(20)和杆(18)接触,从而由控制球(20)施加到杆(18)上的力小于由撞击件(14)施加到制动球(22)上的力。由此获得高效、需要低工作能量和较小总体尺寸的致动器。

Description

球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较高效率和较小尺寸的球致动器,其特别构造成用于控制电开关设备的开关机构,特别是用于控制动力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文献DE2,340,450描述了具有用于闭锁电开关的制动球的闭锁装置,包括在壳体中平移滑动的闭锁螺栓以及控制子配件,该控制子配件由设置成垂直于螺栓的平移轴轴向移动的控制杆形成并且配备有用于两个球的支承板。在闭锁位置,两个球中的第一球一侧在螺栓的扁平端部上另一侧在杆上。螺栓扁平端部的表面平行于杆的接触表面,从而螺栓只将径向力传送至杆上。这些力被位于杆和壳体之间的第二球吸收。螺栓端部还包括在底部的形成斜坡的斜面。为了释放螺栓,杆必须移动,从而第一球滚动至一方面与杆接触而另一方面与螺栓的扁平端部接触,直到其面对螺栓的斜面。此时,球弹出并释放螺栓。这种装置具有较优的性能,但是它对于尺寸公差和部件的磨损极度敏感。由两个球施加到杆上的力较大并可在杆上留下印记。此外,如果第二球的直径没有精确的对应于杆和壳体之间的距离,则由第一球在闭锁位置传送至杆的径向力将不能全部传送至第二球上并将使杆变形。
文献DE1,131,304描述了高压电开关的保险器的闭锁装置,包括在壳体中滑动并承载于一排四个辊子上的闭锁螺栓。在闭锁位置,四个辊子以螺栓的平移轴对准,而且离螺栓最远的辊子承载在壳体壁上。按钮使得位于第二和第三位置中的中间辊子未对准,但是这些中间辊子通过回位弹簧偏压到对准位置。只要保持四个辊子的对准,由螺栓施加的力全部从辊子传送到辊子上直到壳体。当按钮启动时,两个中间辊子被设置成抵抗回位弹簧的偏压力而滚动到它们的未对准的位置。一旦辊子对准被破坏时,螺栓就被释放。保持中间辊子处于螺栓对准的能力取决于回位弹簧的校准。一旦中间辊子开始失准时,由螺检施加的力的大部分实际上传送至回位弹簧。一旦装置受到冲击或震动使辊子失准,则回位弹簧因由螺栓施加的力而受到强烈压力。如果装置对冲击的敏感性减弱,则回位弹簧的刚性必须降低,从而将要施加到杆上以使装置失准的力增大。此外螺栓的行程受限。
在文献FR1060856中,致动器被描述成包括:限定平移几何轴的壳体;控制杆,其相对于壳体在平行于闭锁控制位置和解锁控制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的方向上可平移,并且包括滚动表面;撞击件,其相对于壳体在平行于装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的方向上可平移,并包括轴承挡圈;撞击件的驱动装置,它以如下方式与撞击件协同工作,即,在撞击件处于其装载位置时,撞击件的驱动装置偏压撞击件以返回到卸载位置;一组四个制动球,各制动球可在闭锁位置和无障碍位置(clear position)之间移动,在闭锁位置,各制动球压抵撞击件的所述轴承挡圈,每个制动球具有一中心;一组四个控制球,每个控制球具有一中心;致动器使得当撞击件处于装载位置且杆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制动球和控制球的中心位于垂直于平移几何轴的同一几何平面中。该装置不会使制动球和控制球之间的力减小。
对文献DE1,006,044来说,其描述了一种闭锁组件,该组件包括一个控制球和两个制动球,以使力的减小得以实现。具有一个控制球和两个制动球的相同类型的闭锁机构在文献FR2,417,177中描述。这种机构受限于少数量控制球和少数量制动球所提供的动力。此外,两个制动球对于一个控制球是必须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从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效率、需要极低工作能量来释放高机械能量的球致动器。
另一个目的是对于所给定的储存机械能来说,降低致动器的尺寸并且限制球的数量。另一个目的是增大传送储存动能的可动装置的行程。又一个目的是使致动器机构对于因制造公差或磨损而引起的尺寸变化相对不太敏感。另一个目的是使致动器对于机械冲击和震动相对不太敏感。再一个目的是增加致动器的速度。在一种更普遍的方式中,另一个目的是最终降低致动器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通过一种致动器实现,该致动器包括:
限定平移几何轴的壳体;
控制杆,其相对于壳体在平行于闭锁控制位置和解锁控制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的方向上可平移,并且包括滚动表面;
撞击件,其相对于壳体在平行于装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的方向上可平移,并包括轴承挡圈;
撞击件的驱动装置,它以如下方式与撞击件协同工作,即,在撞击件处于其装载位置时,撞击件的驱动装置偏压撞击件以返回到卸载位置;
一组n个制动球,n是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各制动球可在闭锁位置和无障碍位置之间移动,在闭锁位置每个制动球压向撞击件的所述轴承挡圈,每个制动球具有一中心;
一组n个控制球,每个控制球具有一中心;
致动器使得当撞击件处于装载位置时以及杆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各制动球的中心位于垂直于平移几何轴的第一几何平面中,各控制球的中心位于垂直于平移几何轴的第二几何平面中,各控制球承载在杆的滚动表面上以及属于该组制动球的两个相应的制动球上,并且每个控制球的中心位于杆和平行于平移几何轴并穿过所述两个相应制动球每一个中心的第三几何平面之间。
将控制球放在两个制动球之间能够实现力的分配,从而由控制球施加到杆的力具有垂直于杆平移轴的分量,该分量小于由撞击件施加给制动球的力在垂直于杆平移轴的平面中的分量。换句话说,由撞击件施加的力的一部分没有传送到杆上。当杆离开闭锁控制位置并开始移动到解锁控制位置时,各控制球在滚动表面上滚动。在杆的闭锁控制位置和解锁控制位置之间移动杆所需的操作能量由此降低。这使得杆驱动装置的动力、消耗和尺寸降低。
此外,由球形成的可动质量相对较小,而且其移动幅度极小,一方面与杆的移动连贯的撞击件的解锁极快,这确保了特别好的响应时间,并且另一方面储存在弹簧中的潜能几乎全部传送至撞击件,这确保了机构的极其好的效率。
而且,杆的移动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平面,从而通过球在杆上的滚动而非滑动工作,而导致最小的磨损。
优选的是,撞击件的驱动装置包括能量储存弹簧,该能量存储弹簧以如下方式与壳体及撞击件结合工作,即,在撞击件处于其装载位置时,能量存储弹簧处于负载状态并且偏压撞击件返回卸载位置。驱动杆所需的能量对于存储在能量存储弹簧中的高潜能来说极小。所得到的致动器构成了当进行安装时不需要较大调整的功能性机构。
优选的是,能量存储弹簧是与几何轴共轴的螺旋弹簧。杆沿着平移几何轴设置,撞击件的轴承挡圈形成围绕着平移几何轴回转的表面,各制动球的中心形成中心在平移几何轴上的具有n边的多边形的n个顶点,而且各控制球的中心形成中心在平移几何轴上的具有n边的多边形的n个顶点。控制球由此因制动球的组合作用而自动地居中,使得装置对尺寸偏差和磨损的影响相对不太敏感。
优选的是,该装置此外还包括:用于将杆复位到闭锁控制位置的回位装置,以及用于将杆驱动到解锁控制位置的驱动装置。由于利用控制球和制动球的相对配置而获得的闭锁力的减弱,必须由杆的回位装置施加的力较小,从而杆的驱动装置仅仅需要提供少量的能量抵消杆的回位装置的作用并驱动杆到解锁位置。
根据优选实施例,由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可动组件与杆可靠地平移滑动,杆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磁励磁绕组以驱动可动的组件。
有利的是,可动组件安放在壳体的空腔中。绕组由壳体支承。从而减少了尺寸链。该装置的可靠性由此提高。此外,所获得的组件特别紧凑。
有利的是,可动组件由杆的一部分形成。组件的数量因此减少。
根据一个实施例,杆的回位装置包括吸引可动组件的永久磁铁。永久磁铁独自足以保持杆处于闭锁位置并且可以进行杆的全部或部分的重新设置。这使得控制致动器的电消耗显著降低。或者,杆的回位装置包括回位弹簧。
根据一个实施例,杆包括:轴向止块,当撞击件处于装载位置及杆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在止块上承载控制球;不同的第一和第二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位于第一几何平面和轴向止块之间。由于这种配置,因为由控制球在杆上施加的力的合力包括轴向分量,所以该机构被机械地板化到解锁的位置。各球之间进行的调整更有效。
优选的是,当杆从闭锁控制位置移动到解锁控制位置时,杆在工作方向移动,第二几何平面在所述工作方向偏离第一几何平面。由各控制球在杆上施加的力的合力具有趋于驱动杆到其解锁控制位置的轴向分量。故断开动作极为快速,并且将杆移动到解锁位置所需的动力极低。
另外,对于第一和第二平面是一体及相同的也是可行的。在该情形下,传送至杆的力完全垂直于平移几何轴。
有利的是,可动辅助按钮将杆从闭锁控制位置向解锁控制位置驱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按钮能够使该机构手动触发,以检查致动器的操作。也能够由该装置外的机构进行断路,并设计成与电磁控制致动器并行工作。
有利地是,控制球、制动球和杆的至少一部分容放在由壳体壁和撞击件确定的空腔内,所述形成导引平面的壁与撞击件协同工作,以便当撞击件在装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移动时实现不透过灰尘。从而机构的可靠性以最大限度节省装置的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从下文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图1示出处于装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2示出处于装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沿图1中平面II-II剖开的放大轴向截面图;
图3示出图1的放大的详图;
图4示出处于瞬时中间断开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5示出处于卸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6示出处于卸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7示出了装置的轴向截面图,说明了理论边界条件;
图8示出处于装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放大详图;
图10示出处于瞬时中间断开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图11示出处于卸载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装置的轴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6,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球形致动器10包括:支承撞击件14以及能量存储弹簧16的壳体12、平行于几何轴线19可平移的控制杆18、制动球20和控制球22。
从图2可见,大致圆柱形状的壳体12形成了:用于控制杆18的轴向内导孔24、用于撞击件14的圆柱形外引导表面26、用于能量存储弹簧16的一个端部和保持架30的支承肩台28以容纳制动球20和控制球22。撞击件14包括在壳体外置引导表面26上滑动的圆柱形筒状部分32,并且延伸出具有稍大一些内径的凹槽34,其被用作能量存储弹簧16第二端的轴承支承的盖子36所封闭。撞击件14和壳体的外部引导表面26机加工成不透过灰尘。尤其从图3中可以看见,斜面40将筒状引导部分32接合到34凹槽34上。杆18包括在壳体轴向内导孔的壁24上滑动的引导表面44,和圆柱形滚动表面46。能量存储弹簧16是压缩弹簧,其在压缩时积累潜在能量并且在松弛时释放动能。如图2和3所示,保持架30包括进行制动球20的轴向引导的轴向引导表面50以及进行制动球20的轴向支持的轴向引导表面52、54。
带有电磁铁的电磁继电器100结合到致动器上以驱动控制杆18。继电器安放在壳体的凹槽102中并包括构造用于增强磁场的分路件(shunt)104,磁化线圈106、使磁通量能够重新闭合的止块108以及回位弹簧110,该组件利用绝缘框架112定位和引导。杆18由铁磁性材料制造并因此构成在杆18和分路件104之间的空隙114的扩大方向上通过回位弹簧110而偏置的塞芯(plugger core)。
在图1至3的装载位置中,制动球20的中心形成第一多边形56的顶点,在该示例中是位于垂直于杆的平移轴19的几何平面中的正方形,在该示例中,该几何平面是图2的横截面平面II-II。控制球22与杆的滚动表面接触并且位于各制动球20之间。各控制球22的中心形成第二多边形58的顶点,在该示例中也是位于图2的几何横截面II-II的正方形,第二多边形位于第一多边形56的内部,并且与后者偏离八分之一圈,从而每个制动球20压在两个控制球22上,从而,每个控制球22作为两个制动球20的支承。控制球压抵在轴向止块54上。制动球20压抵在斜面40上。能量存储弹簧16受压。因此,撞击件14由制动球20阻挡就位,而制动球20自身受到由杆保持就位的控制球22的阻挡,这是由于起于将杆远离分路件移动的回位弹簧的推动作用。杆18处于所谓的闭锁控制位置的位置中。
为了操作该装置,能量提供给线圈106。由杆18形成的塞芯在图4中箭头116的方向被吸引并且抵抗弹簧110的回位力移动并压在分路件104上。如图4所示,控制球22在滚动表面46以及并离开图2的几何横截面。一旦对准被破坏,由于斜面40施加的推力,制动球弹射控制球22,控制球在遵循图5所示箭头的轴向上脱离。制动球20和图6所示自由空间中径向朝杆18移动并释放撞击件14。撞击件14被能量存储弹簧16向上驱动直到它到达图5所示的卸载位置。然后杆18处于所谓的解锁控制位置的位置上。
为了复位致动器10,在第一步骤中撞击件14无论如何必须从图5中的位置移动到图1中的位置,其又一次给制动球20空间。由于回位弹簧110的推斥作用,杆与分路件104之间再次建立空隙114。然后,制动球20和控制球22转向它们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所插入的制动球20在装载状态下阻挡撞击件14。
为了简单构造该系统,下述内容已经在图2中示出:
角α,在一方面通过两个相邻制动球中心的轴线和另一方面通过所述两个制动球其中一个中心和相邻控制球中心的轴线之间;
角β,在一方面通过两个相邻制动球中心的轴线和另一方面通过制动球中心并与杆平移轴相交的轴线之间。
在该简化模型中,由撞击件施加到各制动球上的力被认为具有一平行于几何轴的轴向分量FO和一径向分量F1。由于两个球之间的作用力基本上垂直于接触面,制动球20可以仅仅将径向力传送到控制球22。因而,球的轴向引导表面54承受了轴向分量的全部。各制动球20在各相邻的控制球22上仅仅施加了径向力F2,根据下述公式该力的模量是角β的函数:
F 2 = F 1 2 cos β
考虑到该系统的对称性,假定由撞击件施加到各制动球上的力具有径向分量,其模量等于F1,并且观察到各控制球受到由两个制动球施加的力,我们可以推断各控制球在杆的滚动表面上施加径向力,根据下述公式该力的模量F3是角度α的函数:
F3=2F2sinα
角α和角β由等式联系起来:
2 ( &alpha; + &beta; ) + 2 &pi; n = &pi; 0 < &beta; < &pi; 2 0 < &alpha; < &pi; 2 n &GreaterEqual; 3
即:
&alpha; + &beta; = n - 2 2 n &pi; 0 < &beta; < n - 2 2 n &pi; < &pi; 2
其中n是大于2的整数,代表了制动球的数量,而且该数量等于控制球的数量。
由此,对于给定数量n,比率F3/F1和角β之间可得到以下方程表示的关系:
F 3 F 1 = sin &alpha; cos &beta; = sin ( n - 2 2 n &pi; - &beta; ) cos &beta; = sin ( n - 2 2 n &pi; ) - tg&beta; cos ( n - 2 2 n &pi; ) 0 < F 3 F 1 < sin ( n - 2 2 n &pi; ) < 1
因此,可以看到,比率F3/F1总是小于1。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考虑的特殊情形中,其中n=4,我们可以看到:
F 3 F 1 = 2 2 ( 1 - tg&beta; ) 0 < F 3 F 1 < 2 2
由在装载位置中的控制球施加到杆上的力的模量F3决定着操作杆所需的能量。通过改变杆的直径和球的直径,我们可以使角β在空隙中,并由此对于已给定的闭锁力F1,F3的值变化。因此使用或大或小功率的弹簧而不需改变操作能量就可得到致动器的较宽范围。
根据图7的纯理论图,其中角α是零并且传送到杆18的力F3是零,故可得到模型的理论边界。
上述简化的模型没有考虑因机构公差和磨损而引起的尺寸差异。然而,应该强调的是,控制球各自均被两个制动球和杆推动,从而它们分散了由制动球施加的力。此外,它们自动在操作径向平面中居中。
如图8至1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类似的构造,从而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致动器不同于前一个之处基本在于这一事实,即,在装载位置时,制动球20的中心在垂直于杆的平移轴19的第一几何平面60中,并且控制球的中心在平行于第一平面60的第二平面62中并偏离第一平面。这种配置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向在装载位置由制动球对控制球传送的力添加了一个轴向分量。在装载位置,控制球22压在由杆的头部48形成的轴向止块64上,并向其传送轴向力。因此,轴向支撑力必须施加到杆18上,以便将致动器保持于装载位置。当支撑力中断时,控制球22推开杆18并向上移动释放制动球20。
电磁继电器200结合到致动器上以驱动杆18。继电器安放在壳体的凹槽102中,并包括设计用于增强磁场的分路件204,磁化线圈206、使磁通量能够重新闭合的止块208,设置成与杆18端部相对的永久磁铁210,以及机械按钮211,该组件利用框架212引导和固定就位。杆18由铁磁性材料制造并构造成继电器200的塞芯。
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致动器以下述方式工作。在装载位置,在图8中,永久磁铁210以大于由控制球22施加在杆18上的力的轴向合力的力推动杆到其闭锁控制位置,从而永久磁铁210在闭锁控制位置支撑杆18。当能量提供给线圈206时,后者产生了磁通量,该磁通量抵消永久磁铁210产生的磁通量,从而由控制球22推动的杆18从分路件204脱开并形成空隙214。控制球如图10所示在滚动表面46上滚动,并然后如图11所示弹出。通过无论如何将撞击件移动到图8的装载位置,可实现装置复位。一旦已经到达该位置时,永久磁铁210吸引邻接在分路件204上的杆18。按钮211是使装置能够进行机械断路的可选择元件。在图8的装载位置,它经抵靠在杆18端部的一端。如果按钮211被压下,它驱动杆18。
在闭锁控制位置,控制球22一方面由两个相邻的制动球20径向及轴向推动,另一方面由杆18在头部48和滚动表面46的水平面上推动。控制球22的居中以及尺寸差别包容也自然进行了。
致动器的复位可以通过杆和撞击件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第一步,撞击件移动到装载位置并排斥杆的头部,为安放球腾出所需的空间,接着第二步,撞击件继续其行程超过装载位置,以将杆压靠在永久磁铁上。这使得限制了永久磁铁的能量。
各种变型自然都是可行的。
本发明适用于任何数量n的制动球,n是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实际中,3个球或5个球或更多球的实施例是可构想的。对于任何数量n的球(n大于3),制动球的中心形成具有n边的多边形,而控制球的中心也形成具有n边的多边形并且内切于前者且偏离其π/n。更具体的是,各控制球的中心位于杆和平行于平移轴19并通过它所接触的两个制动球的中心的平面之间,这意味着以一定方式使各制动球位于它所接触的两个制动球和杆之间。
能量存储弹簧可以由任何类型的驱动装置代替,这种驱动装置能完成撞击件从装载位置到卸载位置的驱动并常偏压到卸载位置,只要撞击件处于装载位置即可。在撞击件向下设置且在与附图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情况下可以构想由重力作用于撞击件一端的质量而形成驱动装置。
电磁继电器可以为任意类型:具有或不具有永久磁铁,极化或未被极化等等......致动器可以结合到除电磁之外的任何控制装置上。杆不必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杆可以牢固的连接到磁芯上。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纯机械部件和电磁驱动装置可以调换。因此,带有永久磁铁的继电器可以装配到致动器上,该致动器在闭锁控制位置与制动球和控制球具有共面的中心。以相反的方式,带有回位弹簧的继电器可以装配到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平面60、62的致动器上。
电磁继电器可以容放在与致动器壳体无关的一个壳体中。分路件和止块可以是一单独元件。
滚动表面可以具有非圆形径向截面,例如每个控制球为具有平面的多边形截面。滚动表面的径向截面可以是变化的。特别是,滚动表面可以是渐细的,从而由控制球施加到杆上的力具有轴向分量。滚动表面可以是具有任意曲率的围绕杆平移轴的回转表面,因此能在杆的移动过程中将由控制球施加到杆上的力的合力的轴向分量进行调节。
当能量存储弹簧发生松弛时,撞击件的移动方向可以与杆从其闭锁控制位置到其解锁控制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反。杆可通过撞击件伸出。
根据第二实施例未示出的变型,提供这样一种装置也是可行的,该装置中包含控制球中心的平面位于包含制动球中心平面的下方,从而控制球在杆的中间止块上施加一力,该力具有用于抵抗行程止块端部而推斥杆的轴向分量。这种致动器具有稳定的装载位置。为了释放能量存储弹簧,杆必须向上驱动,从而控制球径向向外排斥制动球,该制动球与肩台的斜面接触,抵抗由能量存储弹簧施加的力径向排斥撞击件。控制球一经过死点(dead point)并位于制动球上方时,控制球如前述实施例一样弹出并释放撞击件。该实施例容易地获得在装载位置上具有较大稳定性的优点,但需要较大的操作能量。
致动器不必结合到电磁驱动装置上。可以构想这些应用场合,其中杆由手动或任何适当装置操作。特别可以构想的是,通过将致动器相对于附图中的实施例倒置,杆可由其自身重力操作。

Claims (17)

1.一种致动器(10),包括:
限定平移几何轴(19)的壳体(12);
控制杆(18),其相对于壳体(12)在平行于闭锁控制位置和解锁控制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19)的方向上可平移,并且包括滚动表面(46);
撞击件(14),在相对于壳体在平行于装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的平移几何轴(19)的方向上可平移,并包括轴承挡圈(40);
撞击件(14)的驱动装置(16),它以如下方式与撞击件(14)协同工作,即,在撞击件(14)处于其装载位置时,撞击件的驱动装置(16)偏压撞击件以返回到卸载位置;
一组n个制动球(20),n是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各制动球(20)可在闭锁位置和无障碍位置之间移动,在闭锁位置的各制动球(20)压向撞击件的所述轴承挡圈(40),每个制动球具有中心;
一组n个控制球(22),每个控制球具有中心;
致动器使得当撞击件(14)处于装载位置及控制杆(18)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各制动球(20)的中心位于垂直于平移几何轴(19)的第一几何平面(II-II,60)中,而各控制球(22)的中心位于垂直于平移几何轴(19)的第二几何平面(II-II,62)中,
其特征在于,致动器使得当撞击件(14)处于装载位置及控制杆(18)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各控制球(22)承载在控制杆(18)的滚动表面(46)上并承载在属于该组制动球(20)的两个相应的制动球上,并且各控制球(20)的中心位于控制杆(18)和平行于平移几何轴并穿过所述两个相应制动球每一个中心的第三几何平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撞击件(14)的驱动装置(16)包括能量储存弹簧(16),该能量存储弹簧与壳体(12)及撞击件(14)以如下方式结合工作,即,在撞击件(14)处于其装载位置时,能量存储弹簧(16)处于负载状态并且偏压撞击件(14)返回卸载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能量存储弹簧(16)是与几何轴(19)共轴的螺旋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杆(18)沿着平移几何轴(19)设置,撞击件的轴承挡圈(40)形成围绕着平移几何轴(19)回转表面,各制动球的中心形成中心在平移几何轴(19)上的具有n边的多边形(56)的n个顶点,而各控制球的中心形成中心在平移几何轴(19)上的具有另一个n边的多边形(58)的n个顶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用于将控制杆(18)复位到闭锁控制位置的回位装置;
用于将控制杆(18)驱动到解锁控制位置的驱动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可动组件与控制杆(18)可靠地平移滑动,控制杆(18)的驱动装置包括电磁励磁绕组(106,206)以驱动可动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可动组件安放在壳体的空腔(102)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可动组件由控制杆(18)的一部分形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电磁励磁绕组(106,206)由壳体支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杆(18)的回位装置包括吸引可动组件的永久磁铁(210)。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杆(18)的回位装置包括回位弹簧(11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杆(18)包括轴向止块(64),当撞击件(14)处于装载位置及控制杆(18)处于闭锁控制位置时,在止块上承载控制球(22);不同的第一(60)和第二(62)几何平面,第二几何平面(62)位于第一几何平面(60)和轴向止块(64)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成当控制杆(18)从闭锁控制位置移动到解锁控制位置时,控制杆(18)在工作方向移动,第二几何平面(62)在所述工作方向偏离第一几何平面(6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几何平面(II-II)是一个及相同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它此外还包括可动的辅助按钮(211),用于驱动控制杆(18)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经过,以从闭锁控制位置到解锁控制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球(22)、制动球(20)和控制杆(18)的至少一部分容放在由壳体(12)各壁和撞击件(14)限定的空腔中,所述各壁形成与撞击件结合作用的引导表面(26),使得当撞击件在装载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移动时不透过灰尘。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成当控制杆(18)离开闭锁控制位置并开始向解锁控制位置移动时,各控制球(22)在滚动表面(46)上滚动。
CN01135719.3A 2000-10-27 2001-10-15 球致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9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013789A FR2816102B1 (fr) 2000-10-27 2000-10-27 Actionneur a billes
FR0013789 2000-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360A CN1351360A (zh) 2002-05-29
CN1220998C true CN1220998C (zh) 2005-09-28

Family

ID=8855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357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998C (zh) 2000-10-27 2001-10-15 球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77146B1 (zh)
EP (1) EP1202315A1 (zh)
JP (1) JP3868792B2 (zh)
CN (1) CN1220998C (zh)
EA (1) EA003290B1 (zh)
FR (1) FR2816102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7499A2 (en) * 2003-05-22 2004-12-09 Paratek Microwave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e
JP4596890B2 (ja) * 2004-11-11 2010-12-15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05042883B4 (de) * 2005-06-02 2008-05-08 Preh Gmbh Bestätigungsvorrichtung mit Mitteln zum Blockieren von Bewegungen
DE102005026415A1 (de) * 2005-06-03 2006-12-07 Siemens Ag Elektromagnetische Antriebseinrichtung
US20080036560A1 (en) * 2006-08-08 2008-0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magnet Apparatus
US7557681B2 (en) * 2007-04-09 2009-07-07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ccessory sub-assembly employing reversible coil frame, and accessory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598830B2 (en) * 2007-04-09 2009-10-06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coil apparatus employing a magnetic flux enhancer, and accessory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DE102008021768B4 (de) 2007-04-30 2023-11-16 Abb Ag Elektromagnetischer Auslös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agnetischen Auslösers und Leitungsschutzschalter mit einem elektromagnetischen Auslöser
EP2605254B8 (en) * 2011-12-12 2017-10-04 Tyco Electronics Belgium EC BVBA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CN107527706B (zh) * 2017-08-10 2019-07-05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大行程、大吸力、自锁力可调、双向比例电磁铁
CN107507712B (zh) * 2017-08-14 2019-09-27 江西亚欣澜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稳固的电磁开关
JP6907086B2 (ja) * 2017-09-28 2021-07-21 三菱重工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塞止弁及び蒸気タービン
CN109036763A (zh) * 2018-07-31 2018-12-18 苏州耀德科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直动电磁铁
US20210110966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agnet with multiple discs
DE102020201932B3 (de) * 2020-02-17 2020-11-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klinkungsmechanism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044B (de) * 1946-01-18 1957-04-11 Ugo Sabatini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uer mechanische Schaltwerke mit hohem Kraftuebersetzungsverhaeltnis, beispielsweise fuer elektrische Schalter
FR1060856A (fr) * 1951-04-13 1954-04-07 Bendix Aviat Corp Perfectionnements aux mécanismes de commande
CH310354A (de) * 1954-03-31 1955-10-15 Mueller Josef Gerät zum Verhindern des Rückschlagens von Explosionen in Gasleitungen.
US3665813A (en) * 1970-02-24 1972-05-30 Gen Gas Light Co Snap operator for pressure fluid valve
FR2417177A1 (fr) * 1978-02-10 1979-09-07 Legrand Sa Mecanisme d'accrochage et disjoncteur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SU773761A1 (ru) * 1978-12-18 1980-10-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7794 Запирающий механизм выключателей
US4309022A (en) * 1980-04-14 1982-01-05 Consolidated Controls Corporation Poppet valve actuator apparatus
SU913469A1 (ru) * 1980-07-30 1982-03-15 Vni Pk I T I Vzryvozaschi Кнопочный пост управления 1
EP0294481A4 (en) * 1986-12-26 1989-04-27 Mitsubishi Mining & Cement Co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IL91041A0 (en) * 1988-07-28 1990-02-09 H U Dev Corp Solenoid actuator
US5022690A (en) * 1989-09-18 1991-06-11 Adams & Coltrin, Inc. Quick release latch mechanism
JP3331400B2 (ja) * 1993-01-22 2002-10-07 三信工業株式会社 舶用推進機の前後進切替え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217025A (ja) 2002-08-02
JP3868792B2 (ja) 2007-01-17
FR2816102A1 (fr) 2002-05-03
CN1351360A (zh) 2002-05-29
EA200101011A1 (ru) 2002-06-27
EP1202315A1 (fr) 2002-05-02
US6377146B1 (en) 2002-04-23
FR2816102B1 (fr) 2003-06-06
EA003290B1 (ru) 200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0998C (zh) 球致动器
EP2176035B1 (en) Nailer device
CN1521787A (zh) 按钮式开关装置
CN101292314B (zh) 用于弹簧储能驱动器的闩锁装置
KR101327413B1 (ko) 힘 전달기구
WO2020192106A1 (zh) 旋转冲压装置
DE202012101010U1 (de) Automatischer Hammer
EP2331298B1 (de) Arbeitsgerät mit überholkupplung
EP2551059B1 (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Dreipunktlagerung
CN101384787A (zh) 锁定机构
JP2016121757A (ja) 送りねじ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3183933B (zh) 一种驻车执行机构
JP6565306B2 (ja) 打込機
US3743987A (en) Spline for rotary actuator
CN200985969Y (zh) 一种大扭矩单向离合器
CN113162464A (zh) 一种纳米级放大式促动器
US3264530A (en) Rotary actuator
CN219139680U (zh) 一种负刚度装置
CN219299011U (zh) 球形件上锁的双卡挂锁
CN108372937A (zh) 一种电磁驱动分离机构
CN213546245U (zh) 电磁驱动装置和包括该电磁驱动装置的分励脱扣器
CN215806654U (zh) 一种回转式阀门执行器
CN102422374A (zh) 用于主驱动装置的机械闭锁装置
CN109308973B (zh) 一种离合装置及使用该离合装置的电气开关用操动机构
JPH1116437A (ja) 開閉器用操作器の鎖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