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7089C -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7089C
CN1277089C CNB028121961A CN02812196A CN1277089C CN 1277089 C CN1277089 C CN 1277089C CN B028121961 A CNB028121961 A CN B028121961A CN 02812196 A CN02812196 A CN 02812196A CN 1277089 C CN1277089 C CN 12770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ube
producing medium
cold
cryogen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21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6799A (zh
Inventor
堀内博文
星野良一
小笠原升
田村乔
寺田隆
渡边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516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0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0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9Coatings, claddings or bonding layer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装备有一包括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芯部(1)和设置在芯部(1)的上端和下端的上侧和下侧集管元件(10)和(50)。上侧集管元件的内侧前后分开形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构成上游侧管组P1的各管(6)的一端与该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连接,而另一端与下侧集管元件(50)连接。构成下游侧管组P2的各管(7)的一端与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连接,而另一端与下侧集管元件(50)连接。流进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的制冷剂流经上游侧管组P1、下集管元件(50)和下游侧管组P2而被引入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另一方面,流经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A的热交换而蒸发。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性能并减小厚度。

Description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本发明要求于2001年6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1-183062和2001年6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03145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的公开内容整体上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根据35.U.S.C§119(e)(1)要求于2001年6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03145的申请日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汽车空调或室内空调的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用于该蒸发器的集管元件和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具有一制冷循环。在该循环中,由一压缩机释放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由一冷凝器冷凝,并然后由例如膨胀阀的减压装置制成包括气相和液相的雾状制冷剂。然后,该雾状制冷剂在经过一蒸发器时蒸发。此后,蒸发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
对于一种在上述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普通蒸发器,主要使用一种层叠式蒸发器。该层叠式蒸发器包括多个沿层叠方向层叠设置的管元件和各位于相邻的管元件之间的翅片,其中各管元件由以面对面方式接合一对板状成形板而形成。
这种层叠式蒸发器的冷却能力大,空气侧压力损失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特性。
近年来,考虑到汽车内部等的气味问题,有时在蒸发器前面安装一除味过滤器。此时,为了确保该过滤器的安装空间,趋向于要求该蒸发器减小厚度。
在满足减小上述层叠式蒸发器的厚度的需求时,下述缺点变得明显。
首先,因为具有热交换通道的各管元件是通过以面对面方式接合一对通过压机拉伸处理而形成的板状成形板而形成,该对成形板直接接触的部分,即除热交换通道以外的部分会增加。因此,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减少,这会引起较高的制冷剂侧压力下降和使性能劣化。作为其对策,考虑通过增加形成板的拉伸量来增加制冷剂通道的高度,从而扩大该通道的横截面积。然而,根据该方案,管元件变厚,因此在相邻管元件之间的空气侧通道变小,导致设置在空气侧通道中的翅片的尺寸减少。因此,可能会使得空气侧压降增加,而翅片的热传递面积减少,这又导致性能的恶化。
其次,在上述层叠式蒸发器中,翅片不与所述一对成形板彼此直接接触的部分接触,并因此表面效率劣化。因此,管元件越厚,则翅片的非接触部分比率越大。这会造成冷却性能的劣化。
第三,在上述层叠式蒸发器中,因为制冷剂容器部分和管部分(热交换介质通道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板状成形板中,需要较高压力阻力的制冷剂容器部分也通过拉伸处理形成。因此,制冷剂容器部分的厚度趋向于比管部分(热交换介质通道部分)的厚度薄。因此,需要基于制冷剂容器部分设计壁厚。结果,即使管部分具有足够的压力阻力,也不可能进一步地减少厚度,这不能满足减轻重量的需求。
由上可知,在一种层叠式蒸发器中,在实现充分的性能的同时难以进一步地减小厚度。
本发明考虑到了以上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保持充分的热交换性能的同时减小重量和尺寸的蒸发器,该蒸发器的制造方法,一种用于该蒸发器的集管和一种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从下面的说明中变得明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
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沿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该蒸发器中,因为制冷剂通道由所述上游侧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形成一U形,所以可以减小制冷剂压降。因此,可以减小制冷剂通道横截面积,并可以降低热交换管的管高度。此外,因为可以降低该管高度,可以增加热交换管的数量而不用增加芯部尺寸,结果是增强了制冷剂分散/扩散能力。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防止制冷剂的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阻力装置。
在采用这些结构时,通过热交换管组的制冷剂可以在整个芯部平均地分布,并因此可以在整个芯部有效地进行热交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而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的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
在本发明的蒸发器中,因为制冷剂通道形成与上述蒸发器中类似简单的U形,所以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结果是增强了制冷剂的分散能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蒸发器中,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和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到所述集管板上,而所述集管盖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个表面侧。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到所述集管板上,而所述集管盖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另一个表面。
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的结构以增强制冷剂分散能力。
对于上述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可以应用一制冷剂分布阻力板,该板将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分割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并具有多个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孔。
此外,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孔包括尺寸不同的孔。
此外,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入口,并且,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该制冷剂通道孔的尺寸沿着其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方向而逐渐变大,或者,所述制冷剂入口形成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中部位置,并且,形成于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中并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其尺寸比靠近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的该制冷剂通道孔的尺寸大。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应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制冷剂入口形成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端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应用下述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制冷剂分散能力。
即,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用于防止制冷剂不均匀流动的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阻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中。
优选地,应用一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作为该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阻力装置,该板将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分割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并具有多个沿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地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孔。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相邻制冷剂通道孔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的距离的1至4倍。
在应用这样一种结构时,制冷剂可以整个芯部均匀地流动,结果是增强了制冷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形成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相对于一空气吸入方向朝上/逆风侧偏离所述热交换管的横向中央部分。
在应用这种结构时,可以防止液化的制冷剂从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流动,导致一稳定的膨胀阀控制。
在本发明中,更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制冷剂出口,制冷剂通过该出口流出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并且,在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制冷剂通道孔中位于离所述制冷剂出口最远位置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横截面积设定为7mm2或以下。
在应用这种结构时,可以进一步增强制冷剂的分散能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应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中部,或者,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端部。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中,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和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之间的横截面积为所述热交换管的一通道横截面积的1至5倍。
即,通过应用该结构,可以防止在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和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之间的流动阻力增加,和确保在该集管元件中适当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形成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总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中的所述热交换管的总的通道横截面积。
在应用这样一种结构时,可以防止流动阻力增加,并进一步增强制冷剂的分散能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流动阻力增加和进一步增强制冷剂的分散能力,优选地,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形成的每个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圆形,或者,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形成的每个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一具有一沿所述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的主轴的椭圆形或者矩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热交换管组的对应热交换管一体地连接,或者,所述热交换管是一种通过挤出成型而获得的挤出管。
在本发明中,可以应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热交换管的管高度落于0.75至1.5m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种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在所述隔壁中形成的连通孔连通,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以与第一和第二发明中相同的方式,因为制冷剂通道形成为一简单的U形,所以可以减小制冷剂压降,导致制冷剂分散能力增强。此外,因为将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用作该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所以可以由一卷形的金属材料连续制造所述集管材料,从而可以提高生产率。
此外,因为所述集管材料由一板元件构成,可以使用一种在其至少一侧表面上面层叠设置/层压有例如钎焊材料或牺牲阳极(sacrifice)材料的包层材料的钎焊板作为该集管材料。因此可以提高可钎焊性和耐腐蚀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集管板和一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集管板上,所述集管盖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并且,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元件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
即,在应用该结构时,因为所述隔壁可以由压制成形加工一体地形成,可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此外,因为所述隔壁由折叠的板部分构成,可以通过该隔壁实现足够的强度,导致进一步增强集管元件的压力阻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在其顶端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接合突出部;所述集管板在其宽度中央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与所述接合突出部对应的接合孔;所述接合突出部插入所述接合孔中并通过敛缝而固定在其中。
在应用该结构时,可以更可靠地进行所述集管盖相对于所述集管板的定位。
此外,在本发明中,更优选地,构成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金属板元件由一种具有一铝芯部和一层压在所述芯部的至少一侧的钎焊层的铝钎焊板形成。
即,在应用该结构时,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蒸发器的可钎焊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钎焊板在其一个外表面上层压有所述钎焊层,并且所述钎焊层包含锌。
即,在应用该结构时,可以在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一牺牲阳极侵蚀层,以增强耐腐蚀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集管盖的厚度比所述集管板的薄。
即,在应用该结构时,可以在保持足够的压力强度的同时减少所述集管元件或整个蒸发器的尺寸和重量。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
即,在应用该结构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生产率和可钎焊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以与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相同的方法如下构成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
即,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集管板和一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集管板上,所述集管盖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并且,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元件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
即,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隔壁在其顶端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接合突出部;所述集管板在其宽度中央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与所述接合突出部对应的接合孔;所述接合突出部插入所述接合孔中并通过敛缝而固定在其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构成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金属板元件由一种在其至少一侧层压有一钎焊层的铝钎焊板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钎焊板在其一个外表面上层压有所述钎焊层,并且所述钎焊层包含锌。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集管盖的厚度比所述集管板的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一种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并且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上,以由此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连接,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上,以由此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预定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方式相同,因为制冷剂通道形成为一简单的U形,所以可以减小制冷剂的压降,并可以增加制冷剂的分散能力。此外,可以提高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生产率、可钎焊性和耐腐蚀性。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和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形成,并且其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在应用该结构时,还可以提高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的生产率和可钎焊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步骤;
一制备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步骤;和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和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回路中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可以可靠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限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一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前侧部分和一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后侧部分;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回路中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可靠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限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并且所述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形成在所述隔壁中的连通孔彼此连通;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和
将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连通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回路中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可靠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限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集管板上,以由此使其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集管板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集管板上,以由此使其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的所述集管板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回路中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可靠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为了提高生产率,优选地,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优选地,在进行所述炉中钎焊处理前,进行一步骤,即,通过将一含锌的焊剂施加至所述每一集管元件的一个表面上,以在所述表面上形成一锌扩散层。
在该情况下,可以可靠地在所述集管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一牺牲阳极层,这可以提高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说明了一种可用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一种用于一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该集管元件包括:
一用于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的集管板;
一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个表面侧的集管盖;
一用于通过分隔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包围的一中空部分而在前部和后部形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至少一个为压制成形的金属板,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被引入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而通过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制冷剂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可以应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由一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形成;所述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与所述集管盖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一个为压制成形的金属板,而其中另一个为一挤出成型物。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详细说明了一种适用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一种用于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该集管元件包括:
一用于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的集管板;
一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个表面侧的集管盖;和
一用于通过分隔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围绕的一中空部分而在前部和后部形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所述隔壁具有用于和所述制冷剂容器连通的连通孔;
其中,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至少一个为压制成形金属板,和
其中,通过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制冷剂被引入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并然后通过所述连通孔被引入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而在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中的所述制冷剂被引入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可以应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都分别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所述隔壁通过将构成所述集管盖的所述金属板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与所述集管盖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一个为压制成形金属板,而其中另一个为一挤出成型物。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详细说明了一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
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限定了一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而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说明了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一种制冷系统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在所述隔壁中形成的连通孔连通,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说明了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上,从而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连接,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上,从而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预定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上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下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上部集管元件的放大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下部集管元件的放大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示出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热交换管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管元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中制冷剂流动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中管高度和热交换量比率(ratio)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蒸发器的上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变型的蒸发器的上部集管元件的放大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变型的蒸发器的上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作为第二变型的蒸发器的上部集管元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作为第三变型的蒸发器的前视图;
图15B是示出作为第三变型的蒸发器的顶视图;
图16是示出作为第四变型的蒸发器的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resistance plate)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上部集管元件的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上部集管元件的放大的侧面剖视图;
图19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的下部集管部分元件的侧视放大剖视图;
图20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上部集管元件中的一集管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20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部集管元件的集管板的俯视图;
图21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上部集管元件的集管盖的侧面剖视图;
图21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上部集管元件的集管盖的正面剖视图;
图22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下部集管元件的集管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22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下部集管元件的集管板的俯视图;
图23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下部集管元件的集管盖的侧面剖视图;
图23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下部集管元件的集管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至6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如在这些图中所示,该蒸发器用作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用蒸发器。如在这些图中所示,该蒸发器包括一构成热交换部分的芯部1、一沿该芯部1的上端部作为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设置的上部集管元件10,和一沿的芯部1的下端部作为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设置的下部集管元件50,用作一基础结构。
该芯部1包括多个扁平管元件5和多个波纹状翅片2。
如图7和8所示,该管元件5由一铝或其合金材料的挤出成型物构成,该成型物一体地具有一待设置在芯部1的前排侧的下游侧扁平热交换管7、一在芯部1的后排侧与该下游侧热交换管7并排设置的上游侧扁平热交换管6,和一连接该管6和7的连接件8。
各热交换管6和7具有多个彼此平行设置并沿其纵向(即挤出方向)延伸的热交换通道6a和7a。在各热交换通道6a和7a的内周向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内部翅片6b或7b。
通过在芯部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层叠设置上述管元件5和波纹状翅片2、并在对应的最外部波纹状翅片2的外侧设置一侧板3而形成芯部1。因此,所述多个管元件5中的上游侧的各热交换管6形成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称为第一通道P1,而下游侧的各热交换管7形成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称为第二通道P2。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将该管的高度设置为0.75至1.5mm。该管高度H的下限优选地设置为1.0mm或以上。
此外,优选地,各热交换管6和7的宽度设置为12至18mm。对于一体地具有该管6和7的管元件5,宽度优选地设置为32至38mm。此外,对于该管6和7的周边壁的壁厚度,优选地,该壁厚度设置为0.175至0.275mm。而且,对于用于分隔该管6和7中的热交换通道6a和7a的隔壁的壁厚,优选地,该壁厚度设置为0.175至0.275mm,而该隔壁的节距(pitch)设置为0.5至3.0mm。此外,对于热交换管6和7的侧部的外侧面的曲率半径R,优选地设置为0.35至0.75mm。
此外,波纹状翅片2的高度(翅片高度)优选地设置为7.0至10mm,而该翅片2的节距(翅片节距)优选地设置为1.3至1.8mm。
也就是说,当应用落于该数值范围内的结构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热交换管6和7是一体地形成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允许单独地形成该管6和7。此外,热交换管6和7并不限于一挤出成型物。例如,热交换管6和7可以是一通过弯曲一板元件而获得的具有内部翅片的弯曲成形物或一通过轧制一板元件而获得的具有热交换通道的轧制成形物。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一板式翅片代替所述波纹状翅片2。
如图1至6所示,上部集管元件10沿芯部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芯部1的上端部,并包括一集管板20、一集管盖30、一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和一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
在集管板20的前半部区域和后半部区域,分别沿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管安装孔21。
集管盖30设置成从上面覆盖集管板20的上表面侧。在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一体地形成有一隔壁31以沿纵向(芯部宽度方向)延伸。
在隔壁31的前面通过由集管板20和集管盖30围绕的空间形成一具有一管状并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另一方面,在隔壁31的后面通过由集管板20和集管盖30围绕的空间形成一具有一管状并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
此外,在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的集管盖30的纵向中间部分上形成有一制冷剂入口11a,而在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的集管盖30的该部分上形成有一制冷剂出口12a。
此外,在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中,设有一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以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该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具有多个沿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孔41a。在该制冷剂通道孔41a中,位于制冷剂入口11a附近的孔41a的直径,或者位于纵向中央部分的孔41a的直径形成得最小,而其它孔41a的直径沿着从纵向中央部分朝向纵向端部的方向而逐渐变大。
在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中,具有一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以将内部空间分割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该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具有多个沿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的直径相同的制冷剂通道孔42a。
此外,如图1所示,一集管端盖15安装在上部集管元件10的两端部开口的每个开口上,以对各端部开口进行气密封。
此外,连接管11b和12b固定在上部集管元件10的制冷剂入口11a和制冷剂出口12a上以与入口11a和出口12a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和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与集管板20和集管盖30单独形成。然而,在本发明中,这些阻力板41和42可以与集管板20和/或集管盖30一体地形成。此外,隔壁31可以与集管板20一体地形成。可选地,隔壁31可以形成为一单独的元件。
构成上述芯部1的各热交换管6和7的上端以一种插入的状态固定在构成上述上部集管元件10的集管板20的各管安装孔21上。在该状态下,上游侧热交换管6与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连通,而下游侧热交换管7与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4和6所示,下侧集管元件50沿芯部宽度方向设置在芯部1的下端部,并具有一集管板60和一集管盖70。
集管板60在其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有多个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管安装孔61。
集管盖70安装到集管板60上,以覆盖该集管板的下表面,并且在其上表面的横向中间位置具有一沿该集管盖的纵向(芯部宽度方向)连续延伸的隔壁71。该隔壁71具有多个沿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切出连通孔71a。
在隔壁71的后面通过由集管板60和集管盖70围绕的空间形成一具有一管状并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另一方面,在隔壁71的前面通过由集管板60和集管盖70围绕的空间形成一具有一管状并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在该情况下,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通过形成在隔壁71中的切出连通孔71a连通。
此外,如图1所示,一集管端盖55以气密封的方式安装在下部集管元件50的各端部开口上。在本发明中,下部集管元件50的隔壁71可以与集管板60一体一形成或者可以形成为一单独的元件。
各热交换管6和7的下端以一种插入的方式固定在上述下部集管元件50的集管板60的各管安装孔61上。在该状态下,上游侧热交换管6与下部集管元件50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连通,而下游侧热交换管7与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连通。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中,各部件由铝或其合金或者一种铝钎焊板制成,其中在该钎焊板上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压有一钎焊层。这些部件通过钎焊材料临时地组装在一起,如果需要,形成一预定的蒸发器构形。然后,在一加热室/钎焊炉中将该临时地组装的产品集中地进行钎焊以一体地连接所述部件。
然而,在本发明中,连接所述部件的方法并不受到特别地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方法进行。
上述蒸发器与一压缩机、一冷凝器和减压装置一起安装成为一汽车制冷循环,以使得前面侧(下游侧热交换管组侧P2)和后面侧(上游侧热交换管组侧P1)分别构成一空气吸入/进入侧和一空气排出侧。
然后,经过压缩机、冷凝器和减压装置的包括一液相和一气相的雾状两相制冷剂通过上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11a引入到上部集管元件10的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
引入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的制冷剂由在制冷剂容器11中纵向的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分布,并通过该阻力板41的各制冷剂通道孔41a。此时,该制冷剂由于惯性趋向于以较大的速率通过在制冷剂入口11a附近的制冷剂通道孔41a,即,位于纵向中间部分的制冷剂通道孔41a。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阻力板41使制冷剂的流速减小,该制冷剂沿纵向平缓地分布而通过每个制冷剂通道孔41a。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该阻力板41的制冷剂通道孔41a在纵向中间位置形成为小直径,而该制冷剂通道孔41a沿着朝向该阻力板41的端部的方向形成为变得较大。因此,通过每个各制冷剂通道孔41a的制冷剂的体积受到适当的限制,并因此制冷剂平均地通过各制冷剂通道孔41a。这还使得可以在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的纵向有效地分布制冷剂。
由阻力板41均匀分布的制冷剂被平均地引入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P1的各管6中。
引入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P1的制冷剂被通过各管6引入到下部集管元件50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然后通过隔壁71的切出连通孔71a引入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
因为通过上游侧热交换管组P1的制冷剂被平均地分布到各热交换管6中,该制冷剂在保持平均分布状态的同时通过下部集管元件50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从而被平均地分布并引入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2的各管7中。
通过各下游侧热交换管7的制冷剂被引入到上部集管元件10的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在该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中,制冷剂受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的适当的流动阻力,导致在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的整个纵向上的均等平衡的制冷剂压力,这确保地防止了制冷剂的不均匀分布流动。从而,制冷剂通过该阻力板42的各制冷剂通道孔42a流出制冷剂出口12a。
由于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防止制冷剂在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中不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制冷剂在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2中不均匀地分布。从而,制冷剂可以以一种均匀分布的方式通过下游侧的各热交换管7。
流出上部集管元件10的制冷剂出口12a的制冷剂返回到上述制冷剂循环中的压缩机。
通过上游和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制冷剂吸收由芯部1的前侧吸入的空气A的热量,并通过与该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此外,由于热量吸收而冷却的空气A流出芯部1的后侧,并被送往汽车的内部。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蒸发器,制冷剂以平均分布的方式通过上游侧和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各热交换管6和7。因此,制冷剂可以在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整个区域,即,芯部1的整个区域交换热量,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制冷剂通过形成一个简单的U形制冷剂通道的两个管组P1和P2,所以可以降低制冷剂流动阻力。因此,可以降低制冷剂的通道横截面积,并因此可以降低各热交换管6和7的管高度。因此,其尺寸、重量和厚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降低。此外,通过降低管高度,可以增加热交换管6和7的安装数量而不用改变蒸发器尺寸,导致制冷剂的分散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热交换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上部集管元件10的上壁和底壁之间的隔壁31沿纵向在上部集管元件10内连续延伸,而设置在下部集管元件50的上壁和底壁之间的隔壁71沿纵向在下部集管元件50内连续延伸。因此这些隔壁31和71加强了各集管元件10和50,并因此两集管元件10和50在压力阻力上可以得到改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一通过一体地连接上游侧热交换管组P1和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2的对应热交换管6和7而形成的管元件5。因此,这些上游侧和下游侧热交换管6和7可以仅通过层叠设置上述管元件5而形成。结果是,可以容易地制造该蒸发器。此外,由于热交换管6和7在热交换管组P1和P2之间被连接,这增加了该组件的强度。
下面在图10中示出了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蒸发器中热交换管的管高度H和热交换量比率(ratio)%之间的关系。从该图可知,根据本发明的该蒸发器,当管高度H落于0.75至1.5mm的范围内时热交换量比率高。因此,适当地采用了这样一种管高度的热交换管。
顺便要说明的是,在一种用于所谓的集管式热交换器的常用热交换管中,考虑使该管高度优选地落于约1.5至3.0mm的范围内,该范围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蒸发器的管高度的两倍高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上部集管元件10的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和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中设置了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和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可以省去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可选地,如图13和14所示,可以省去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或者同时省去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和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制冷剂入口11a和出口12a形成在上部集管元件10的纵向中间上部,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制冷剂入口11a和(出口)12a可以形成在该集管元件10的一端部,以使得制冷剂可以从集管端部流入和流出蒸发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的制冷剂通道孔42a可以形成在该管的横向中部的相对于该蒸发器的空气吸入方向的上风侧。此外,制冷剂通道孔42a可以形成为圆形、或具有一沿该热交换管的横向的主轴的椭圆形或者矩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优选地形成在该阻力板42和上侧集管元件10的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中的热交换管7的端部之间的间隙的横截面积S(在图17中以阴影示出)为热交换管7的通道横截面积的1至5倍。当采用该结构时,可以防止在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和管端部之间的流动阻力的增加,并确保在该集管元件中一适当的空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蒸发器中,尽管空气A是从作为一蒸发器前侧的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2引入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空气A可以从作为一蒸发器前侧的上游侧热交换管组P1引入。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蒸发器的安装方向不限于一具体的方向,该蒸发器可以在任何方向安装。
<第二实施例>
图18和1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蒸发器。如在该图中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蒸发器中,分别构成入口和出口侧(上侧)集管元件10和制冷剂转向侧(下侧)集管元件50的集管板20和60和集管盖30和70分别由一压制成形铝(或其合金)板形成。
也就是说,如图18至20中所示,该上侧集管元件10和20的集管板通过弯曲一铝板形成,对该铝板进行穿孔压制成形。通过该压制成形,在集管板20中沿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前后两排多个管安装孔21,在前排和后排管安装孔21之间沿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接合孔22。
如图21中所示,上部集管盖30由一比构成上述集管板20的板薄的铝板元件制成,并在上述穿孔加工之后对该铝板元件进行弯曲加工。该压制成形加工形成集管盖30,以形成通过折叠横向的中部而形成的一向下突出的隔壁31,并在各隔壁31的顶端形成对应于集管板20的上述接合孔22的向下突出的接合突出部32。
该集管盖30以这样一种状态固定到集管板20上,即,集管盖30覆盖集管板20的上表面侧,并且隔壁31的接合突出部32的顶端插入在集管板20的接合孔22中并敛缝(caulk)。
在该状态下,在由集管板20和集管盖30围绕的隔壁31的前侧空间,形成一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而在该隔壁31的后侧空间,形成一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
如图22所示,下部集管元件60的下侧集管板60以与上述集管板10的相同的方式对一铝板进行穿孔加工和弯曲加工。通过该压制成形,在集管板60中沿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前后两排多个管安装孔61,在前排和后排管安装孔61之间沿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接合孔62。
如图23所示,下部集管盖70通过对一薄铝板元件以与上述集管盖30的相同的方式进行穿孔加工和弯曲加工制成。该压制成形加工形成集管盖70,以使得通过折叠横向中部而形成一向上突出的隔壁71,并在各隔壁71的顶端形成对应于集管板60的上述接合孔62的向上突出的接合突出部72。此外,在隔壁71中,沿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切出连通孔71a。
该集管盖70以这样一种状态固定到集管板60上,即,集管盖70覆盖集管板60的下表面侧,并且隔壁71的接合突出部72的顶端插入集管板60的接合孔62中并敛缝。在该状态下,在由集管板60和集管盖70围绕的隔壁71的后侧空间,形成一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管形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而在该隔壁71的前侧空间,形成一沿芯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管形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此外,该流入侧制冷剂容器51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52通过形成在隔壁71中的连通孔71a彼此连通。
然后,如图18和19所示,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所述芯部1的各热交换管6和7的上端插入上部集管元件10的集管板20的各管安装孔21中并在此固定,而各热交换管6和7的下端插入下部集管元件50的集管板60的各管安装孔61上并在此固定。
因为其它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所以对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考标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的该蒸发器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将蒸发器部件临时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预定的蒸发器构形,然后,在一钎焊炉中将该临时地组装的产品集中地进行钎焊以一体地连接所述部件。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此外,因为将一铝压制成形板元件用作各集管元件10和50的结构元件20、30、60和70,所以可以由一盘绕的铝元件连续制造所述集管结构元件20、30、60和70,从而提高生产率。
此外,由于该集管结构元件20、30、60和70由板元件制成,一种在其至少一侧表面上面层压有包层材料例如钎焊材料或牺牲阳极材料的钎焊板可以用作该集管结构元件20、30、60和70,从而提高可钎焊性。特别地,在包层材料层压于该外表面侧时,可以通过将锌(Zn)包含到该包层材料中以由此形成一牺牲阳极材料层而提高腐蚀保护性能。
此外,因为集管元件10和50的隔壁31和71,可以在确保足够的强度的同时减少集管高度和壁厚,从而减小的尺寸和重量。特别地,由于隔壁31和71是通过折叠一板元件而形成,即使是厚度较薄也可确保足够的强度,这使得可以进一步减少尺寸和重量。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集管元件10和50中设置制冷剂分布阻力板41和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42。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构成集管元件10和50的集管板20和60和集管盖30和70分别由一铝板形成,但在本发明中,这些元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在使用一种挤出成型物作为集管结构元件的一部分时,难以由其自身形成一牺牲阳极层。因此,在对其进行集中钎焊处理前,将一含锌的焊剂施加至该挤出成型物上。这使得可以在外表面上形成一锌扩散层(牺牲阳极层),从而提高耐腐蚀性。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方式,不具体地限制制冷剂入口和/或制冷剂出口的位置、空气吸入方向和蒸发器的安装方向。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因为制冷剂通道形成为一简单的U形,可以减少制冷剂流动阻力。结果,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横截面积并可以减小热交换管的管高度。因此,可以减小蒸发器的尺寸、重量和厚度。此外,当减小了管高度时,可以增加管的数量而不用增加芯部的尺寸。因此,可以提高制冷剂的分散能力,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的蒸发器,因为集管元件由一种金属压制成形板制成,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一钎焊板提高可钎焊性和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八方面限定了一种制造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的蒸发器的方法。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制造上述蒸发器。
此外,本发明的第九和第十方面说明了一种适用于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蒸发器的集管元件。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制造上述蒸发器。
本发明的第十一至第十四方面说明了一种使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的蒸发器的制冷系统。因此,可以更可靠地获得上述效果。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方法用于说明目的而非限制性目的,在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达方法时并没有排除所示和所述特征的任何等效物或其部分,而是应当认识到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型。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所述蒸发器、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所述集管和一种制冷系统可以提高热交换性能并同时减小尺寸和重量。因此,它们可以特别优选地用于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

Claims (56)

1.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
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沿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处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各端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各端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装置,该装置防止制冷剂的不均匀分布流动。
3.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
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沿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处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各端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各端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装置,该装置防止制冷剂的不均匀分布流动。
4.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而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的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和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到所述集管板上,而所述集管盖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个表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到所述集管板上,而所述集管盖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另一个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为一制冷剂分布阻力板,该板将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分隔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并具有多个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孔包括尺寸不同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入口,并且,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该制冷剂通道孔的尺寸沿着其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方向而逐渐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中部位置形成;形成于所述制冷剂分布阻力板中并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其尺寸比靠近所述制冷剂入口的该制冷剂通道孔的尺寸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形成在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止制冷剂不均匀流动的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中。
13.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而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用于防止制冷剂不均匀流动的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装置是一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该板将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分隔成一上部空间和一下部空间,并具有多个沿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相邻制冷剂通道孔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的距离的1至4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相对于一空气吸入方向朝上风侧偏离所述热交换管的横向中央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制冷剂出口,制冷剂通过该出口流出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在形成于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制冷剂通道孔中,位于离所述制冷剂出口最远位置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横截面积设定为7mm2或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中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端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中,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和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之间的横截面积为所述热交换管的一通道横截面积的1至5倍。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总横截面积大于在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总的通道横截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每个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圆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防止不均匀分布流动的阻力板中的每个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形成为一具有一沿所述热交换管的宽度方向的主轴的椭圆形或者矩形。
2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交换管组的对应热交换管一体地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是一种通过挤出成型而获得的挤出管。
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高度落于0.75mm至1.5mm的范围内。
27.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形成在所述隔壁中的连通孔连通,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集管板和一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集管板上,所述集管盖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元件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在其一顶端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接合突出部;所述集管板在其宽度中央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与所述接合突出部对应的接合孔;所述接合突出部插入所述接合孔中并通过敛缝而固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金属板元件由一种具有一铝制芯部并在所述芯部的至少一侧层压有一钎焊层的铝钎焊板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板在其一外表面侧层压有所述钎焊层;所述钎焊层包含锌。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盖的厚度比所述集管板的厚度薄。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的金属板元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具有一集管板和一集管盖,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集管板上,所述集管盖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元件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隔壁在其一顶端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接合突出部;所述集管板在其宽度中央部分具有沿其纵向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与所述接合突出部对应的接合孔;所述接合突出部插入所述接合孔中并通过敛缝而固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金属板元件由一种在其至少一侧层压有一钎焊层的铝钎焊板形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板在其一外表面侧层压有所述钎焊层;所述钎焊层包含锌。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盖的厚度比所述集管板的厚度薄。
39.一种蒸发器,它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上,从而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连接,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上,从而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预定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和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41.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步骤;
一制备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在所述回路中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43.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一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一侧空间和一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另一侧空间;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和
将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在所述回路中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45.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处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一制备沿上述两种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形成在所述隔壁中的连通孔彼此连通;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和
将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连通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种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在所述回路中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47.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构成要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多个热交换管的步骤;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处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该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一制备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步骤,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该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集管板上,从而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所述集管板上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的所述集管板上,从而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的步骤;
将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钎焊接到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的所述集管板上的步骤;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构成一制冷剂回路,在所述回路中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接步骤通过炉中钎焊加工集中进行。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所述炉中钎焊处理前,将一含锌的焊剂施加至所述每一集管元件的一个表面上,以在所述表面上形成一锌扩散层的步骤。
50.一种用于一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所述蒸发器包括: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所述集管元件包括:
一用于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所述热交换管的一个端部的集管板;
一安装到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个表面侧的集管盖;
一用于通过分隔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围绕的一中空部分而形成在前部和后部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至少一个为压制成形金属板,
其中,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被引入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而通过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制冷剂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用于一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由一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所述隔壁通过将一构成所述集管盖的金属板的宽度中央部分沿其纵向折叠而与所述集管盖一体地形成。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用于一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板和所述集管盖中的一个为压制成形金属板,而其中另一个为一挤出成型物。
53.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
沿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和
沿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元件,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都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54.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隔壁分隔成前部和后部而形成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构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而所述后侧部分构成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各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连接,和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被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55.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内部由一制冷剂转向侧隔壁分隔成一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一流出侧制冷剂容器,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和流出侧制冷剂容器通过形成在所述隔壁中的连通孔连通,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入侧制冷剂容器连接,和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的流出侧制冷剂容器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流入侧制冷剂容器、所述孔、所述流出侧制冷剂容器、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56.一种制冷系统,其中由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通过一冷凝器冷凝成一种冷凝的制冷剂,然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一减压装置成为一减压的制冷剂,其后所述减压的制冷剂由一蒸发器蒸发并然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包括:
一包括分别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一上游侧热交换管组和一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芯部,所述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彼此以一定间隔平行布置的热交换管;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一端侧设置的一入口和出口集管元件;和
沿上述两组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
其中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入口和出口侧集管盖,和一用于将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的内部分隔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的隔壁,
其中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包括一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一安装在所述集管板上以覆盖所述集管板的一表面侧的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和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盖中的一个由一种压制成形金属板元件形成,而其中另一个由一种挤出成型物形成,
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板上,从而与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穿入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连接,
其中构成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的各个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侧集管元件上,从而与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连接,而其另一端以一种预定的方式与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板元件连接,
因此,流入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上游侧热交换管组、所述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元件、和所述下游侧热交换管组引入所述出口侧制冷剂容器,而通过上述两组所述热交换管组的所述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交换热量而蒸发,
其中,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具有制冷剂分布阻力装置,该装置使所述制冷剂沿所述入口侧制冷剂容器的纵向分布。
CNB028121961A 2001-06-18 2002-06-17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0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3062/2001 2001-06-18
JP2001183062 2001-06-18
US30314501P 2001-07-06 2001-07-06
US60/303,145 2001-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799A CN1516799A (zh) 2004-07-28
CN1277089C true CN1277089C (zh) 2006-09-27

Family

ID=2661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21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089C (zh) 2001-06-18 2002-06-17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7066243B2 (zh)
EP (1) EP1397623B1 (zh)
KR (1) KR20040012939A (zh)
CN (1) CN1277089C (zh)
AT (1) ATE422038T1 (zh)
AU (1) AU2002304250B2 (zh)
BR (1) BR0210482A (zh)
CZ (1) CZ20033356A3 (zh)
DE (1) DE60231038D1 (zh)
TW (1) TW552382B (zh)
WO (1) WO20021032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201A (zh) * 2012-10-19 2013-02-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108291754A (zh) * 2016-02-12 2018-07-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0474B2 (ja) 2006-01-20 2011-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459026B1 (de) * 2001-12-21 2010-02-24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6814136B2 (en) 2002-08-06 2004-11-0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erforated tube flow distributor
EP1447636A1 (en) * 2003-02-11 2004-08-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JP2004257728A (ja) * 2003-02-25 2004-09-16 Linde Ag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4124136B2 (ja) 2003-04-21 2008-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4248931B2 (ja) * 2003-05-20 2009-04-02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FR2858683B1 (fr) * 2003-08-07 2005-11-04 Framatome Anp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en particulier generateur de vapeur a fond convexe
JP2005164125A (ja) * 2003-12-02 2005-06-23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7775067B2 (en) * 2004-03-17 2010-08-17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header tank and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ame
DE112005000423T5 (de) * 2004-03-23 2007-03-01 Showa Denko K.K. Wärmetauscher
EP1582834B1 (en) * 2004-04-02 2010-10-06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Evaporator
JP4120611B2 (ja) * 2004-04-08 2008-07-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2005326135A (ja) * 2004-04-12 2005-11-24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KR100590658B1 (ko) * 2004-04-28 2006-06-19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자동차용 증발기의 헤더 파이프
CN1950664B (zh) * 2004-05-11 2010-10-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4281634B2 (ja) * 2004-06-28 2009-06-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WO2006004071A1 (en) * 2004-07-05 2006-01-12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DE102004036020A1 (de) * 2004-07-23 2006-02-16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Kondensator
KR100913141B1 (ko) * 2004-09-15 2009-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를 이용한 증발기
DE102004056790A1 (de) * 2004-10-04 2006-04-06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US7784529B2 (en) * 2004-11-30 2010-08-31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US7303003B2 (en) * 2004-12-24 2007-12-04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WO2006070918A1 (en) * 2004-12-28 2006-07-06 Showa Denko K.K. Evaporator
JP2006183962A (ja) * 2004-12-28 2006-07-13 Denso Corp 蒸発器
WO2006078048A1 (en) 2005-01-18 2006-07-27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WO2006104234A1 (en) * 2005-03-29 2006-10-05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US7275394B2 (en) * 2005-04-22 2007-10-0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distributer plate
WO2006128701A1 (de) * 2005-06-03 2006-12-07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ühler
US7784530B2 (en) * 2005-09-01 2010-08-31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KR100682269B1 (ko) * 2005-10-05 2007-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장치
EP1777480B1 (de) * 2005-10-19 2018-11-28 MAHLE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FR2894021B1 (fr) * 2005-11-30 2008-02-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en particulier pour un evaporateur de climatisation
DE102005058769B4 (de) * 2005-12-09 2016-11-0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Ladeluftkühler
JP4692295B2 (ja) * 2006-01-19 2011-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548350B2 (ja) * 2006-01-20 2010-09-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
JP2008020098A (ja) * 2006-07-11 2008-01-31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US20080023185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Henry Earl Beamer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7484555B2 (en) * 2006-07-25 2009-02-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080023183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Henry Earl Beamer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080023184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Henry Earl Beamer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100270012A1 (en) * 2006-09-25 2010-10-28 Korea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eat exchanger to the unification of header and tank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08045111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Carrier Corporatio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multi-stage expansion device
US8225853B2 (en) * 2006-10-13 2012-07-24 Carrier Corporation Multi-pass heat exchangers having return manifolds with distributing inserts
WO2008064238A1 (en) * 2006-11-22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ssimilar multichannel tubes
WO2008064247A1 (en) * 2006-11-22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functio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O2008064219A1 (en) 2006-11-22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evaporator with flow mixing manifold
EP2092262B1 (en) * 2006-12-15 2016-07-27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vapor injection for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 i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manifolds
CN101680727A (zh) * 2006-12-26 2010-03-24 开利公司 高性能和可制造性的热交换器设计
JP5002797B2 (ja) * 2007-03-16 2012-08-1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熱交換器
JP5114771B2 (ja) * 2007-05-29 2013-01-0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熱交換器
WO2009018150A1 (en) * 2007-07-27 2009-02-0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5046771B2 (ja) * 2007-07-27 2012-10-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蒸発器
US20090025405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Economized Vapor Compression Circuit
US7942020B2 (en) 2007-07-27 2011-05-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slab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EP2193315B1 (en) * 2007-08-24 2011-10-1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A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US8081462B2 (en) * 2007-09-13 2011-12-20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liquid cooling system
DE102008052331A1 (de) * 2007-10-24 2009-06-10 Denso Corp., Kariya-shi Verdampfereinheit
US8353330B2 (en) * 2007-11-02 2013-01-15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Heat exchanger
US8701750B2 (en) * 2007-11-09 2014-04-22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US20090173482A1 (en) * 2008-01-09 2009-07-09 Beamer Henry E Distributor tube subassembly
CN101225759B (zh) * 2008-01-25 2010-06-09 许小法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US20090229805A1 (en) * 2008-03-13 2009-09-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anifold design having an improved collector condui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2105761B (zh) * 2008-06-10 2012-11-1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使用HFO1234yf制冷剂的管片式蒸发器
JP5548411B2 (ja) * 2008-09-02 2014-07-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2695A (ja) * 2008-10-07 2010-05-20 Showa Denko Kk エバポレータ
JP5408951B2 (ja) * 2008-10-16 2014-02-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蒸発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調装置
JP5739603B2 (ja) * 2009-01-27 2015-06-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熱交換器
US8177932B2 (en) * 2009-02-27 2012-05-15 International Mezz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icro tube heat exchanger
DE102009012024A1 (de) * 2009-03-10 2010-09-16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ühler zur Anordnung in einem Saugrohr
US20100300667A1 (en) * 2009-06-01 2010-12-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or tube and end cap subassembly
DE102009041011B4 (de) * 2009-08-05 2020-01-16 Liebherr-Hausgeräte Ochsenhausen GmbH Verdampfer sowie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JP5413059B2 (ja) * 2009-08-28 2014-0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
JP5737837B2 (ja) * 2009-10-16 2015-06-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8439104B2 (en) * 2009-10-16 2013-05-1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US20110174472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Kurochkin Alexander N Heat exchanger with extruded multi-chamber manifold with machined bypass
WO2011108460A1 (ja) 2010-03-02 2011-09-09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
US20110291533A1 (en) * 2010-05-25 2011-12-01 Mammoth, Inc. Cabinet for an air handling system
DE102011003649A1 (de) * 2011-02-04 2012-08-09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DE102011079091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Behr Gmbh & Co. Kg Sammler für ein Kühlfluid und Wärmetauscher
US10767937B2 (en) 2011-10-19 2020-09-08 Carrier Corporatio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KR101372096B1 (ko) 2011-11-18 2014-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US9581397B2 (en) 2011-12-29 2017-02-28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a distributor tube retainer tab
KR20130084178A (ko) * 2012-01-16 2013-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더 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JP5796518B2 (ja) * 2012-03-06 2015-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US20140096944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exchanger
JP2014124971A (ja) * 2012-12-25 2014-07-07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US9046287B2 (en) * 2013-03-15 2015-06-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Specialty cooling features using extruded evaporator
KR102079722B1 (ko) * 2013-04-18 2020-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JP6140514B2 (ja) * 2013-04-23 2017-05-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40318175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ntegral heat exchanger distributor
JP6098343B2 (ja) * 2013-05-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WO2014188689A1 (ja) 2013-05-20 2014-11-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WO2015004719A1 (ja) * 2013-07-08 2015-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ヘッダー、熱交換器、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積層型ヘッダーの板状体と管とを接合する方法
US20160061497A1 (en) * 2013-11-01 2016-03-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wo-pass evaporator
CN105849492A (zh) * 2013-12-24 2016-08-10 开利公司 用于降膜式蒸发器的分配器
KR101566747B1 (ko) * 2014-04-14 2015-11-1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4132482B (zh) * 2014-07-30 2017-02-15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平行流式换热器
JP6787647B2 (ja) 2014-09-08 2020-11-1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ターボ冷凍機
FR3038037B1 (fr) * 2015-06-29 2018-04-2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onduit d'aspiration et double conduit d'aspiration pour un evaporateur immerge
US10161685B2 (en) * 2015-01-09 2018-12-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exchanger with partitioned inlet header for enhanced flow distribution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the heat exchanger
WO2016178278A1 (ja) * 2015-05-01 2016-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ヘッダ、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1480398B2 (en) * 2015-05-22 2022-10-25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ombining complex flow manifol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woven lattices as a thermal management unit
US20160348982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eat exchanger with flexible port elevation and mixing
US10465996B2 (en) 2015-06-10 2019-11-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having a sheet metal distributor/collector tube
CN106482398A (zh) * 2015-08-28 2017-03-08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WO2017109823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551099B2 (en) 2016-02-04 2020-02-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Micro-channel evaporator having compartmentalized distribution
CN209763843U (zh) * 2016-06-15 2019-12-10 苏州纵贯线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通配型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DE102016112453A1 (de) 2016-07-07 2018-01-11 Man Diesel & Turbo Se Getriebeturbomaschine
KR102622735B1 (ko) * 2016-09-13 2024-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N109791034B (zh) * 2016-09-29 2020-05-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JP6746234B2 (ja) * 2017-01-25 2020-08-2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8179198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熱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熱交換方法
JP6717256B2 (ja) * 2017-05-10 2020-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11317B2 (ja) * 2017-06-13 2020-06-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KR101868074B1 (ko) * 2017-08-21 2018-06-18 주식회사 서영엔지니어링 유공코어를 포함하는 지중 열교환 장치의 구조
AU2018267568A1 (en) * 2017-11-22 2019-09-12 Transportation Ip Holdings, Ll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3614093A1 (en) * 2018-08-24 2020-02-26 Valeo Autosystemy SP. Z.O.O. A collector box for a heat exchanger
JP6636110B1 (ja) * 2018-09-13 2020-0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拡管部材、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9668353B (zh) * 2018-12-18 2021-11-16 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车用热泵空调的双层室内冷凝器
CN111336832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EP3922941A4 (en) * 2019-02-04 2022-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LATED AIR CONDITIONING
KR20200099088A (ko) * 2019-02-13 2020-08-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MX2021011453A (es) * 2019-07-22 2021-10-13 Maekawa Seisakusho Kk Sistema de descongelacion.
CN112304134B (zh) * 2019-07-30 2023-05-05 山东大学 一种旋转对称的累计温差振动环路热管
CN110455015A (zh) * 2019-08-02 2019-11-15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电器设备
CN110398174A (zh) * 2019-09-02 2019-11-0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管组件及管带式油冷器
DE202019105384U1 (de) 2019-09-27 2019-11-2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rteilerrohr
US20230392837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Evaporator charge mana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6158A (en) * 1948-07-23 1953-10-20 Air Preheater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GB8905712D0 (en) * 1989-03-13 1989-04-26 Sandoz Ltd Apparatus for filing blister packs
US5241839A (en) * 1991-04-24 1993-09-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Evaporator for a refrigerant
US5205347A (en) 1992-03-31 1993-04-2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High efficiency evaporator
US5415223A (en) * 1993-08-02 1995-05-16 Calsonic International, Inc. Evaporator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baffling system
JP3305460B2 (ja) * 1993-11-24 2002-07-2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DE9400687U1 (de) * 1994-01-17 1995-05-18 Thermal Waerme Kaelte Klima Verdampfer für Klimaanlagen in Kraftfahrzeugen mit Mehrkammerflachrohren
JPH08271091A (ja) * 1995-03-30 1996-10-18 Nippondenso Co Ltd 冷媒蒸発器
JPH09166368A (ja) * 1995-12-14 1997-06-24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
US5761808A (en) * 1996-10-30 1998-06-09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exchanger
JPH10185463A (ja) * 1996-12-19 1998-07-14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
DE19719252C2 (de) * 1997-05-07 2002-10-31 Valeo Klimatech Gmbh & Co Kg Zweiflutiger und in Luftrichtung einreihiger hartverlöteter Flachrohrverdampfer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JP4000635B2 (ja) 1997-09-22 2007-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蒸発器
JPH11287587A (ja) * 1998-04-03 1999-10-19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H11337293A (ja) * 1998-05-26 1999-12-10 Showa Alum Corp 蒸発器
DE19826881B4 (de) * 1998-06-17 2008-01-03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JP3879296B2 (ja) * 1999-01-19 2007-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2001066018A (ja) 1999-08-25 2001-03-16 Showa Alum Corp 蒸発器
JP4399925B2 (ja) * 1999-10-21 2010-01-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犠牲腐食層の形成方法、熱交換器及び複式熱交換器
DE10064264B4 (de) * 2000-12-22 2017-03-23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Anordnung zur Kühlung eines Bautei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201A (zh) * 2012-10-19 2013-02-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108291754A (zh) * 2016-02-12 2018-07-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97623A1 (en) 2004-03-17
ATE422038T1 (de) 2009-02-15
US20060162918A1 (en) 2006-07-27
TW552382B (en) 2003-09-11
DE60231038D1 (de) 2009-03-19
US20040159121A1 (en) 2004-08-19
BR0210482A (pt) 2004-08-10
AU2002304250B2 (en) 2007-11-08
CZ20033356A3 (cs) 2004-11-10
EP1397623B1 (en) 2009-01-28
WO2002103263A1 (en) 2002-12-27
US7066243B2 (en) 2006-06-27
CN1516799A (zh) 2004-07-28
KR20040012939A (ko) 2004-02-11
EP1397623A4 (en)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089C (zh)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CN1967126A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1494649A (zh) 带有贮液箱的热交换器和制冷系统
CN1119585C (zh) 热交换器、制冷系统、空调机装置
CN1851372A (zh) 热交换器
CN1293351C (zh) 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
CN100350208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177095A (zh) 热交换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324292C (zh) 逆流式振荡流热传输装置
CN1083494C (zh) 无晶粒取向性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305079C (zh) 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69396A (zh) 热电变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54903A (zh) 加热/冷却系统
CN1645029A (zh) 换热器
CN1453133A (zh) 喷墨记录头
CN151310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199458A (zh) 热交换器
CN1585879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61757A (zh) 电子热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装置的电子机器
CN1721904A (zh) 内窥镜的物镜系统
CN186403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98969C (zh) 电解槽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272140C (zh) 钎料
CN1719034A (zh) 压缩系统、多汽缸旋转压缩机以及使用它的冷冻装置
CN100337064C (zh) 除湿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IHIN COOL WAR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OWA DENKO K.K.

Effective date: 201207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3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 K.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23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 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