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3397C -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3397C
CN1293397C CNB028177673A CN02817767A CN1293397C CN 1293397 C CN1293397 C CN 1293397C CN B028177673 A CNB028177673 A CN B028177673A CN 02817767 A CN02817767 A CN 02817767A CN 1293397 C CN1293397 C CN 12933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plate
optical fiber
reinforced pipe
pipe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7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4031A (zh
Inventor
齐藤大悟
泷泽和宏
下道毅
玉木康博
林幸生
藤原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8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3353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515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4946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54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267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215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227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387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4097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500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308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4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33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3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08Fibre wiring boards, i.e. where fibres are embedded or attached in a pattern on or to a substrate, e.g. flexible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8Protection from over-extension or over-compre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8Reinforcement of splice joi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75Protection from bending or twis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用加强管覆盖光纤的从薄板端缘出来的延出部的光纤薄板,该光纤是夹着光纤且至少用两张薄板粘合在一起的光纤薄板中的光纤,在上下薄板之间,把加强管,在从薄板端缘插入适当深度的状态下,粘合固定到薄板上。

Description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介绍将光纤配置在薄板内制成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光机器内所使用的光纤配线等光纤薄板一般采用将光纤粘合在上下两块具有柔韧性的树脂制薄板之间的构造。但,从薄板端缘露出光纤的部分,即光纤薄板的端部,会对光纤产生弯曲力,容易引起光纤的损伤或者导致其特性退化。在此,可在光纤上覆盖加强管来保护光纤。
通过加强管作为光纤的加强构造,一般都考虑采用将覆盖光纤的加强管的端部和薄板的端部进行粘合连接的构造。但是,如果仅仅将加强管端部和薄板端部粘合连接起来,通过加强管自身重量的作用,加强管就可能会在与薄板端部的连接处发生弯曲,从而导致光纤传输损失增大,或者由于粘合处的粘合不良而导致加强管易从薄板脱落。
所以,传统做法是在加强管和薄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如图44A~图44C所示的光纤加强结构。该光纤加强结构,先将光纤薄板6上的加强管1的端部与薄板2的端部进行粘合连接(用符号3表示粘合连接部),然后,再将加强板4由所述粘合连接部3的附近被薄板2的一面或者两面(例图中为单面)所覆盖的形式来进行粘合固定,以达到加强光纤5(对薄板2边缘突出部分的加强)的目的。在图中光纤薄板1中的光纤5只标示了1根,而通常情况下都是若干根。还有,光纤5还有被配置成曲线形状而非直线形状的情况。
如上所述,使用加强板4对粘合连接部3附近部分进行加强,可以防止加强管1从其根部弯曲及从薄板2上脱落。但,由于加强板4本身的重量,可能会导致其它部分容易弯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所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光纤薄板,夹着光纤且至少用两张薄板粘合在一起,而且用加强管覆盖了该光纤薄板的光纤从薄板端缘出来的延出部,该光纤薄板中,在上下薄板之间,将所述加强管从薄板端缘插入适当深度,并在光纤与剖成上下两半的至少一半的加强管薄板状端部的内面、或者配置在上下薄板之间的辅助薄板的内面直接接触的状态下,粘合固定到薄板上。
也可以在该光纤薄板中,使剖成两半的加强管端部平坦化。
而且,也可在上下方调整了加强管端部的长度。
另外,在该光纤薄板上,也可以将剖成两半的加强管端部的一半插入到薄板之间,将另一半夹在薄板外面与另外准备的加强薄板之间进行粘合固定。
在该光纤薄板上,也可将加强管端部剖成三块或多于三块,并且使之平坦化。
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将光纤配置到用一张或者若干张具有柔韧性薄板构成的光纤薄板内,在薄板后端部的光纤延出处形成伸出部的同时,把在前端部加入切口、形成上下半开部的加强管,以半开部上下夹住所述薄板的方式,将从所述伸出部延出的光纤覆盖起来。
这种情况下,伸出部位的宽度可小于加强管内径,伸出部也可被放置在加强管的圆筒部内。
还有,加强管半开部的长度也可上下不同。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可以用多张薄板将光纤夹住进行粘合固定的,或者是在构成薄板的树脂内埋设光纤所构成的光纤薄板中,把在前端部加入切口、形成一个上下半开部的加强管,以半开部将所述薄板从上下夹住的方式,从后侧覆盖光纤,以覆盖该半开部的方式,在薄板的上下两面,分别粘合至少一张上侧加强板及至少一张下侧加强板。
这种情况下,上侧加强板及下侧加强板前端的位置最好是前后错开。
另外,上侧加强板及下侧加强板的前端也可比半开部的前端更向前方延伸。
进一步说,上侧加强板及下侧加强板的后端也可比所述薄板的后端更向后方延伸。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光纤与抗拉纤维一起被放置在加强管内,形成光纤线,该光纤线的前端与从该光纤线前端露出的光纤被夹在上下薄板之间进行固定的光纤薄板,在配置于下侧的薄板上的光纤上贴合辅助薄板,在该辅助薄板上配置从加强管露出的抗拉纤维,在该抗拉纤维上、贴合位于上侧的薄板。
这种情况下,也可再将加强管的前端以夹持在上下薄板之间的方式,进行固定。
还有,埋设抗拉纤维的粘合剂层形成于辅助薄板的后端部与离开辅助板配置的加强管前端之间,在该粘合剂层中,埋设并固定位于辅助板和加强管之间的光纤。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向插入到薄板内的管的端部内部填充粘合剂,该薄板是从其端缘部内侧向所述薄板外侧拉出单芯松套光纤芯线的薄板,该单芯松套光纤芯线是向薄板内配置的光纤上保持空隙地覆盖加强管而构成的单芯松套光纤芯线,或者是向薄板内配置的带状多芯光纤上分别保持空隙地覆盖加强管而构成若干根单芯松套光纤芯线。
特别是使用带状多芯光纤时,可以用粘合剂对所述薄板内的管彼此粘合,也可使用二维排列来对松套管光纤芯线进行分支。
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在向配置于薄板内的光纤上保持间隔地覆盖管而构成的单芯松套光纤芯线从该薄板的端缘部的内侧向薄板外拉出的光纤薄板,或者在配置于薄板内的带状多芯光纤上,保持间隔地覆盖管而构成的若干根单芯松套光纤芯线从该薄板的端缘部的内侧向薄板外拉出的光纤薄板上,管的位于薄板内的部分,其沿管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不受上下薄板限制,即长度方向无限制构造。
此时,长度方向无限制构造,可以是例如,向管的至少位于薄板内的部分覆盖具有不与管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内径的树脂制圆筒部件,或者可以是向管的至少位于薄板内的部分从上下覆盖剖开成一对半开片的树脂制圆筒部件。
特别是使用带状多芯光纤时,可采用二维排列对松套管光纤芯线进行分支。
还有,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在相互粘合在一起的至少2张薄板内,呈带状并列配置若干根单芯光纤,在带状配置的若干根光纤从薄板内穿过加强管并向薄板外拉出的光纤薄板上,把加强管的位于薄板内的前端部分剖成至少两半的同时,将其中一半粘合到位于下侧的薄板上,在该半开片上,将光纤的排列从带状转移为束状。
另外,本发明的光纤薄板的制作方法具有如下特征:它包括下面几个工序,在下侧的薄板上呈带状配置若干根单芯光纤的工序,在呈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光纤上、覆盖前端侧剖成两半的加强管直到与薄板重合、将加强管位于下侧的半开片粘合到下侧薄板上的工序,在该半开片上、将光纤的排列从带状转移为束状的工序,在光纤发生排列状态转移的部分覆盖上侧的所述半开片的工序以及粘贴位于上侧所述薄板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一个实施例,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俯视图。
图1B表示在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C表示在图1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2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举例,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
图2B表示在图2A的C-C线的剖视图。
图2C表示在图2A的D-D线的剖视图。
图3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
图3B表示在图3A的E-E线的剖视图。
图3C表示在图3A的F-F线的剖视图。
图4A表示将加强管分割为二等份时的例子,是加强管的剖视图。
图4B表示将加强管平均分割为三等份时的例子,是加强管的剖视图。
图4C表示将加强管的下侧分割为三份时的例子,是加强管的剖视图。
图4D表示将加强管分割为四等份时的例子,是加强管的剖视图。
图5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变形例子,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
图5B表示在图5A的J-J线的剖视图。
图5C表示在图5A的K-K线的剖视图。
图6A表示本发明的光纤薄板变形例子,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
图6B表示在图6A的P-P线的剖视图。
图6C表示在图6A的Q-Q线的剖视图。
图7A表示的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光纤薄板其它的实施例,而安装加强管前的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7B表示的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其它实施例,而安装加强管构成纤加强结构时的立体视图。
图8A表示图7A的俯视图。
图8B表示图7B的俯视图。
图9表示对图7B主要部位进行部分切口的立体视图。
图10表示沿图8B的A1-A1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1表示沿图10的B1-B1线的剖视图。
图12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变形例子的俯视图。
图12B表示沿图12A的C1-C1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3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其它实施例的实施步骤,是光纤薄板的端部的立体视图。
图13B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其它实施例的实施步骤,是光纤薄板的端部的立体视图。
图13C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其它实施例的实施步骤,是光纤薄板的端部的立体视图。
图13D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其它实施例的实施步骤,是光纤薄板的端部的立体视图。
图14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其它实施例的构造,是光纤薄板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14B表示的是沿图14A的B2-B2线的剖视图。
图15表示将光纤同时与芳族聚酸胺纤维等的抗拉纤维插入加强管内形成的光纤线构造的概略图。
图16表示使用图15光纤线的光纤薄板,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17表示图6的C2-C2的剖视图。
图18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其它实施例,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19表示沿图18的A2-A2线的剖视图。
图20表示沿图18的B3-B3线的剖视图。
图21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是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22表示沿图21的A3-A3线的剖视图。
图23表示沿图21的B4-B4线的剖视图。
图24表示为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薄板的例子,是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25表示沿图24的D1-D1线的剖视图。
图26表示本发明的光纤薄板的其它的实施例,是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27表示沿图26的A4-A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8A表示沿图26的B5-B5线的剖视图。
图28B表示沿图26的C3-C3线的剖视图。
图29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28A的剖视图。
图29B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28B的剖视图。
图30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28A的剖视图。
图30B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28B的剖视图。
图31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其它实施例,是进行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32表示沿图31的A5-A5线的扩大剖视图。
图33A表示沿图31的B6-B6线的剖视图。
图33B表示沿图31的C4-C4线的剖视图。
图34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33A的剖视图。
图35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33A的剖视图。
图35B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33B的剖视图。
图36A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33A的剖视图。
图36B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变形例子,对应于图33B的剖视图。
图37表示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薄板的端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38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光纤薄板的端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39表示在图38中介绍的光纤薄板部分切口的俯视图。
图40表示沿图38的A6-A6线的剖视图。
图41表示沿图38的B7-B7线的剖视图。
图42表示沿图38的C5-C5线的剖视图。
图43表示在制作所述光纤薄板的过程中光纤薄板端部附近的立体视图。
图44A表示以前光纤薄板的例子,是光纤薄板端部的俯视图。
图44B表示沿图44A的G-G线的剖视图。
图44C表示沿图44A的H-H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参考图例,介绍本发明最理想的实施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只要不作特殊说明,就表明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结构及作用,不再对其进行解释。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A~图1C所示。在图1A~图1C中,16表示光纤薄板。该光纤薄板16具有夹着光纤5且粘合了两张薄板2的构造。在该光纤薄板16中的从薄板2边缘露出的光纤5的部分,即光纤薄板的端部10按如下方式被加强。也就是向对光纤5的从薄板边缘露出的延出部覆盖加强管11的同时,在上下薄板2之间,将该加强管11从薄板2的边缘插入适当深度,在此状态下,把它粘合固定到薄板2上。另外,光纤5是在裸光纤上添加了UV树脂涂料的UV线(直径250μm)。薄板2的材料使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以及其它的材料。另外,加强管的材料使用尼龙、热可塑性聚酯弹性体(杜邦公司制造Hytrel)及其它材质。
所述光纤薄板16中,由于加强管11的端部在插入到薄板2的内部(薄板2的边缘内侧)的状态下,进行粘合固定,因此加强管11在薄板2的端缘出现弯曲的可能性小。可防止光纤5与加强管一起产生弯曲,对光纤造成损伤或者导致其传输特性退化。
另外,由于加强管11的端部插入到薄板2的内部后再进行粘合固定,所以,就能够切实避免加强管11从薄板2脱落。
另外,由于得到了所述的牢固加强构造,所以,不再需要其它的加强薄板等加强部件。所以,光纤薄板16的构造被简化。
图2A~图2C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子。该例子适合用在使用口径较大的加强管,将插入到上下薄板2之间的加强管21的端部剖成上下两片并平坦化,粘合上下薄板2形成光纤薄板26。另外,在本例中,将加强管21剖成两片的端部的上下部的长度调整为不等长。在具体的本图例中,加强管21的下侧端部分21a长,上侧部分21b短。
如所述加强管21那样口径较大时,如果直接(保持加强管原样)插入薄板之间的话,由于加强管21的厚度很容易使得薄板2出现折痕,所以,如采用举例中光纤加强结构,将加强管21的端部剖成上下两片并平坦化,就能有效控制加强管21端部的厚度,防止形成薄板2上的折痕。
另外,如该例子所示,改变上下部21a、21b的长度,使薄板厚度慢慢变厚,在加强管21的端部的薄板就很少会出现扭曲。
图3A~图3C表示本发明其它的变形例子。这种光纤加强结构也同样适用于使用口径较大的加强管,将光纤5上覆盖的加强管31端部剖成上下两片的同时,将其中一片31a插入薄板2中,将另一片31b夹在薄板2材料的外面,与另外准备的加强薄板32之间进行粘合固定,形成光纤薄板36。
在这个例子中,将加强管31端部的被剖成两片的其中一片31a插入到薄板2的内部,进行粘合固定,而且,将另一片31b用加强薄板32和薄板2外面进行粘合固定,所以,就能够切实防止脱落。
另外,加强管31在薄板之间较为平坦,而且,插入薄板之间的只有加强管31的一片31a,所以,夹在薄板2之间的加强管31就不会变厚。所以,即使使用口径较大的加强管31也很难在薄板2上产生折痕。
另外,由于加强管31的端部插入薄板2的内部,所以,薄板2的端部也很难出现扭曲。
但是,如上所述,即使将加强管的端部剖成两片且平坦化,然后插入薄板之间进行固定,但如果加强管的刚性较高的话,可能其平坦效果会不尽理想。这时,最好是将加强管端部剖成三片以上并平坦化,再粘贴到上下薄板之间。
下面介绍剖割方法。图4A表示将加强管剖成两片的情况。可如图4B所示将其平均剖成三片,或者,如图4C所示,以剖成上下分开的形式将其剖成三片,或者,如图4D所示,将其剖成四片。另外,也可以将加强管端部进一步剖成更多片。但分成四片可能最适合操作。在图4A~图4D中,符号21、31、37、38、41、51都表示为加强管。
图5A~图5C表示将图2A~图2C中的加强管剖成四片而不是两片的情况。该光纤薄板46具有如下构造:将插入上下薄板2之间的加强管41的端部剖成四片并平坦化,粘合到上下薄板2之间。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加强管41的端部与图2一样使其上下部长度不等。即,剖成四片的加强管41的端部的下侧两片41a、41c长,上侧两片41b、41d变短。
图6A~图6C表示将图3A~图3C中的加强管剖成四片而不是两片的情况。光纤薄板56具有如下结构:将覆盖到光纤5上的加强管51的端部剖成四片的同时,将位于下侧的两片51a、51c插入到薄板2之间,将位于上侧的两片51b、51d夹在薄板2外面与另外准备的加强薄板32之间进行粘合固定。
如上所述,将加强管41、51的端部剖成四片,即使加强管41、51刚性较强,与剖成两片时相比,可更进一步将加强管41、51平坦化。其结果是,可更进一步防止薄板2上出现折痕。还有,将加强管41、51端部剖成四片,有效地防止加强管41、51的脱落。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只介绍了配置1根光纤11的光纤薄板,但一般情况下都会配置若干根光纤。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对粘合2张薄板构成的光纤薄板进行了解释。本发明也同时适用于粘合3张以上薄板构造的多层光纤薄板。
下面,参考图7A~图11介绍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图7A及图7B是介绍本实施例光纤薄板14的图,图7A表示安装加强管115之前状态的立体视图,图7B表示安装管115,形成纤维加强结构116状态的立体视图。图8A及图8B分别表示图7A及图7B的俯视图。图9表示对图7B主要部分进行局部切开的立体视图。
光纤薄板114构成如下:用粘合剂将中间夹着光纤101、具有柔韧性的上下2张树脂薄板112进行粘合,在由2张树脂薄板112组成的薄板主体113的内层(即上下2张树脂薄板112之间)配置光纤101。树脂薄板112的材料为软质树脂,最好是聚酰亚胺,此外,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酯树脂等。另外,光纤101可以是所述UV线材,薄板主体113的厚度应在1mm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的光纤薄板114,在薄板主体113的后端边缘的光纤伸出部形成宽度较窄的伸出部113a,光纤101如图所示从伸出部113a的前端延出到薄板的外面。露出薄板外面的光纤1穿过由尼龙或聚酯弹性体(杜邦公司产,所述)等组成的加强管115。该加强管115如图9所示,在其前端部115a加入适当长度的切口115b,在上下形成半开部115c、115d。
另外,在本实施举例中,下侧的半开部115d要长于上侧的半开部115c。
而且,把光纤101穿过的加强管115从后方压入薄板主体113的内部,如图7B、图8B、图9、图10及图11所示,加强管115的圆筒部(无切口部分)115e将伸出部113a包围起来,而且,半开部115c、115d从上下将薄板主体113夹住。而且,通过从上下挤压,将加强管115的内面用粘合剂120粘合到薄板主体113。
另外,图中进行了省略。在光纤101的图中右侧端部安装光连接器。
在所述光纤薄板114中,加强管115在其前端部(半开部115c、115d)插入薄板主体113内部的状态下被粘合固定到薄板主体113。所以,加强管115在薄板主体113的作用下得到加强,在薄板主体113的端缘部位就不会发生弯曲现象。
另外,加强管115将从薄板主体113中露出的伸出部113a夹在中间进行粘合固定,所以,与薄板主体113之间粘合紧密。因此,加强管115不易从薄板主体113中脱落。
还有,由于伸出部113a伸进加强管115的内部,从而使得光纤伸出部位也得到加强。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半开部115c、115d的长度不同,所以弯曲力不会过度集中,加强管115很难在其前端部弯曲。但,半开部115c、115d的长度也未必非要不同。
图12A及图12B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子。在该光纤薄板114’中,在薄板主体113’的端缘形成的伸出部113’a的宽度远远大于加强管115’的直径。所以,加强管115’的前端部115’a,如图12B所示,通过上下半开部115’c、115’d将该伸出部113’a夹住。
另外,所述实施例子中的薄板主体113是将2张树脂薄板112粘合在一起形成的。薄板主体113也可由更多张树脂薄板112组成。另外,将光纤101埋入到成为一体的树脂薄板的内层,将光纤101和薄板进行一体化的树脂注塑成形,从而形成薄板主体113。
另外,薄板主体113内的光纤根数、薄板主体113的轮廓等可任意设置。
另外,也可从一个伸出部113a将若干根光纤101延出,使它们从一个加强管115内穿过。或者,也可将从一个伸出部113a延出的若干根的光纤101分别穿过加强管11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薄板主体113的一端缘侧的光纤伸出部用加强管115进行加强,而对相反侧的光纤伸出部不进行加强。即,只需通过加强管115对需要加强的部位实施加强。
下面,参考图13A~图14B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在本例中,只对2张薄板214之间夹有1根光纤212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以及上下等,表示图13A中标注的箭头213的方向。这些方向,是为了说明方便而加上去的。并不表明赋与其另外的特定含义。
在薄板214中,在单面使用了附着了粘合剂的软质树脂,如,最好是聚酰亚胺。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酯树脂等。另外,在加强管220中使用了尼龙树脂以或聚酯弹性体(杜邦公司产,上述)等,而且其前端部通过加入适当深度的切口,在上下形成半开部222(参考图13A)。如图13B所示,光纤212穿过加强管220后,在薄板212中的光纤212延出部分用半开部222从上下夹住。
如图13C及图13D所示,用覆盖该半开部222的形式,在薄板214的上面,粘合上侧加强薄板230。这里,上侧加强薄板230的前端300从半开部22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同时,上侧加强薄板230的后端302从薄板214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同样,用覆盖半开部222的形式,在薄板214的下面,粘合下侧加强薄板232。这里,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前端320从半开部22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同时,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后端322从薄板214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而且,在图13C及图13D中,上侧加强薄板230及下侧薄板232画得与薄板214分离了,但实际上,上侧加强薄板230及下侧薄板232分别被按压在薄板214的上下面,并紧密固定住。
其结果就形成了如图14A及图14B所示构造的光纤薄板210。此时如图14B所示,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前端320位于较上侧加强薄板230前端300更靠前的地方,这样在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前端320与上侧加强薄板230的前端300之间形成前后错开(不一致)。另外,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前端320与上侧加强薄板230的前端300前后错开意味着:不一定如图13D所示那样,下侧加强薄板232的前端320和上侧加强薄板230的前端300是相互平行的。即,这里所说的“错开”表示各加强薄板230、232的前端300、320的位置上下不一致。另外,各加强薄板230、232的形状及面积也可能会有各种变化。
在所述光纤薄板210中,加强管220的前端部(半开部222)在插入到薄板214的内部的状态下,嵌合到薄板214的内部,而且,在薄板214的上下两面,用覆盖半开部222的形式,粘合加强薄板230、232。这样,加强管220在薄板214及加强薄板230、232的作用下得到加强,在薄板214的端缘不易发生弯曲,而且,加强管220也不易从薄板214中脱落。
另外,各加强薄板230、232的前端300、320从半开部22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所以,所述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各加强薄板230、232的后端302、322从薄板214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加强管220和薄板214之间边界部的机械应力急剧下降就得到缓解,防止在这部分出现的弯曲。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强薄板230、232的前端300、320前后错开,所以,消除了加强薄板230、232的粘贴部前缘的弯曲力的集中现象,防止了位于该部分的薄板214的弯曲。另外,也避免了该部分的薄板214和加强薄板230、232之间的粘合剥落。
另外,关于上侧加强薄板230及下侧加强薄板232的材料,与薄板214一样,在单面涂有粘合剂,最好是使用聚酰亚胺等软质树脂等。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的薄板214粘合了2张树脂薄板,当然树脂薄板也可以是若干张。或者,也可将光纤212埋入一体物的树脂薄板内层,将光纤212和薄板214进行一体化的树脂注塑成形。另外,上侧加强薄板230及下侧加强薄板232的数量至少要有1张,也可根据光纤薄板210所要求的强度等使用若干张薄板。另外,上侧加强薄板230的数量也可与下侧加强薄板232的数量不同。
下面,参考图18~图20,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一般在光纤上安装光连接器时,有时会要求其具有与在添加了如芳族聚酰胺纤维那样的抗拉纤维的光纤线上安装的光连接器相同的抗拉力。此时,仅仅安装加强管的光纤线的抗拉强度较小,不能得到光连接器要求的抗拉力。
所以,为了提高光纤线的拉伸强度,如图15所示,使用将光纤402与如芳族聚酰胺纤维那样的抗拉纤维407一同置于加强管404中的光纤线408。
在使用向光纤2添加了这样的抗拉纤407的光纤线408时,作为在薄板401中保持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的结构,有如图16及图17所示的结构。在光纤薄板409中,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被收容在薄板401内,同时,从加强管404露出的抗拉纤维407与光纤402一起配置在下侧的薄板401上,在其上面粘合上侧的薄板401。
但是,关于光纤薄板409,尽管可以确保光纤线408自身的拉伸强度,但将由极细的若干根纤维所组成的抗拉纤维407和比该抗拉纤维407更粗的光纤2一起粘贴到上下的薄板401,也有可能在上下薄板401之间得不到理想强度的粘着力。另外,如果将抗拉纤维407和光纤402混在一起,那么抗拉纤维407会与光纤402直接接触,或者由于光纤402的存在,会在光纤402和薄板401之间造成空隙,可能导致抗拉纤维407在上下薄板401之间不能进行较好地粘着固定。所以,抗拉纤维407及光纤线408就可能会不能很好的固定到薄板401上。
另外,在配置光纤402时,如果抗拉纤维407成束地插入光纤402下面的话,就会造成光纤维402出现弯曲,就可能会增大光纤402弯曲损失。
本实施例是为提供如下光纤薄板的实施例,即,将配置在2张薄板之间的光纤露在薄板外的延伸部分做成在加强管内同时将光纤与抗拉纤维一起插入的光纤线时,2张薄板的粘着力就可以满足要求,而且,抗拉纤维及光纤线还能够很牢固地保持在薄板上,另外,也不会出现由于抗拉纤维造成配置在薄板内的光纤弯曲的现象。
图18表示所述光纤薄板实施例,局部进行切口的俯视图。图19表示沿图18的A2-A2线的剖视图,图20表示沿图18的B3-B3线的剖视图。
在图中,符号411表示光纤薄板,光纤薄板411的大体构造如下:光纤薄板408的前端部(具体是指光纤线408的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安装在2张薄板401之间,从光纤线408的前端露出的光纤402及抗拉纤维407被2张薄板401和安装在2张薄板401之间的辅助薄板412夹住,并进行固定。
光纤线408中,光纤402与芳族聚酰胺纤维等抗拉纤407一起被装入加强管404内。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装入加强管404内的光纤402,使用了装入较细保护管402a中的材料。作为装入光纤线408内的光纤402并没有什么特殊限定,如,可以使用在裸光纤外覆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即外形250μm的UV线材,或者,覆盖硅树脂的硅线材等。而且,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光纤芯线,进一步强化覆盖层的光纤线、光纤带状芯线、以及进一步强化该保护覆盖层的碳膜层纤维等。另外,加强管404的材料可选用尼龙、聚酯弹性体(杜邦公司产)等。
2张薄板401构成了光纤薄板411最外层的上下层,属于在单面涂抹了粘着剂的具有柔韧性的软质树脂薄板。薄板401的材质和厚度在选择时应根据所需的作业性、耐磨损性、弯曲刚性、拉伸强度等,来考虑杨氏模量。薄板401具体材质可选择有:例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稀、聚酯、尼龙6、尼龙66、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4-甲基萜烯、聚偏(二)氯乙烯、可塑性聚氯乙烯、聚醚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质聚氨酯等。另外,薄板401的材质可任意组合。如,上下薄板401可选用同种类材质,也可以选用不同种类材质。另外,在制作光纤薄板411时,为了将上侧薄板与下侧薄板粘贴在一起,在薄板401的一个面上涂抹有橡胶类、丙烯类的常温感压性粘合剂(粘着剂)。
这里,作为辅助薄板412选用了感压粘合剂呈薄板状的材质。另外,也可使用具有柔韧性的软质树脂薄板,该薄板是由与薄板401相同材质构成的基板,在基板的两面涂抹了感压粘合剂。但是,在辅助薄板412中最好是使用比上下薄板401更薄的材质。
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插入到薄板401的内部,抗拉纤维407从加强管404露出适当的长度。而且,在该抗拉纤维407露出的部分,适当长度的辅助薄板412被从安装在下侧薄板401上的光纤402的上面粘贴到下侧的薄板401上,在该辅助薄板412上,抗拉纤维407不结成束地平展,然后,再将上侧薄板401粘贴到辅助薄板412及下侧的薄板401上。
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是被夹在上下薄板401向外延伸出的延伸部413之间进行固定的,该延伸部比辅助薄板412的后端部412a(指的是与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相对一侧的端部)更长地向外延伸。但是,前端部404a和辅助薄板412后端部412a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L,前端部404a和辅助薄板412不重合。
所述距离L应根据光纤线408的芯数、大小(外径)等进行适当的设置。如,将光纤线408作为通常单芯线使用时,距离L虽然可任意设定,但最好设定在5mm以上。如果距离L不足5mm的话,在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和辅助薄板412的后端部412a之间就很难加入粘合剂。另一方面,如果距离L过长,上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用粘合剂固定的抗拉纤维407的长度就会变长,就会造成在安装上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抗拉纤维407时浪费时间。所以,距离L在进行设置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所述问题。
而且,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处露出的光纤402安装夹持在下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后,除去保护管402a,再进行固定,使其夹在上下薄板401之间。
抗拉纤维407埋设在上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的粘合剂层414,进行固定。粘合剂层414中还埋设有位于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前端部404a和辅助薄板412之间的光纤402(以下称埋设部402b),这些抗拉纤维407、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光纤402的埋设部402b整体性地固定到薄板401及辅助薄板412上。这样,光纤线408就被牢固地粘贴到了薄板401上。而且,该粘合剂层414的一部分也进入到下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即,在光纤薄板411上,通过在上侧薄板401和辅助薄板412之间开始到辅助薄板412和下侧薄板401之间为止形成的粘合剂层414的作用下,抗拉纤维407和光纤402、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被整体性地粘合固定到了上下薄板401及辅助薄板412上。这样,就提高了光纤线408相对于薄板401的固定强度(抗脱落)。
在这种实施形态下,光纤402中根据粘合剂层414所埋设的固定部分全部位于保护管402a所在的位置,所以,就能够避免粘合剂层414对光纤402的光学特性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在辅助薄板412和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之间是除去加强管404后的光纤402(埋设部402b),其长度与所述距离L相当,所以,当光纤薄板411在辅助薄板412附近发生弯曲时,埋设部402b会缓慢弯曲,在辅助薄板412和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之间,就能够避免出现局部快速发生弯曲的现象。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414的粘合剂,只要是硬化后还具有柔韧性的粘合剂即可。如,可使用主要成分是含甲硅烷基的特殊聚合物的粘合剂等(CEMEDINE公司产,品名:CEMEDINE SUPER X)。
另外,光纤薄板411的构造如下,将光纤线408安装到加强管404内形成光纤402,然后在402上安装抗拉纤维407。所以,该薄板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
由于抗拉纤维407和光纤402安装在不同层中,所以不会发生因为若干根极细的抗拉纤维(例如直径为12μm的纤维)407和比其粗很多的光纤(例如尼龙芯线的情况,外径0.9mm)402混在一起,导致上下薄板401不易粘合牢固的问题。
另外,抗拉纤维407与光纤402不同,因被粘合固定在辅助薄板412和上侧薄板401之间,所以,不会发生因抗拉纤维407与光纤402直接接触,或因光纤402的存在所产生的空隙,导致抗拉纤维407不能够被牢固粘合到上下薄板401之间的问题。所以,抗拉纤维407被牢固地粘合固定到了辅助薄板412和上侧薄板401上,其结果,使光纤线408能牢固地保持在薄板401上。
通过以上步骤,在该实施例中的光纤薄板411的光纤线408上,即使在其一端安装光连接器,也可满足光连接器所要求的拉伸强度的要求。
另外,抗拉纤维407在安装好光纤402之后被安装到其上的辅助薄板412,所以,就避免了在安装光纤402时,受抗拉纤维407的影响,光纤402发生弯曲的现象。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不需要粘合剂层414,只是将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在2张薄板401之间以夹持进行固定的同时,用2张薄板401和这2张薄板401之间安装的辅助薄板412将光纤线408前端露出的光纤402及抗拉纤维407夹住进行固定。图21表示对这种光纤薄板411A部分进行切口的俯视图,图22表示沿图21的A3-A3线的剖视图,图23表示沿图21的B4-B4线的剖视图。另外,光纤薄板411A没有粘合剂层414,粘贴的2张薄板401之间为空,而且,加强管404的前端部404a被夹在2张薄板401之间进行固定,除所述情况外,其它的构造与所述光纤薄板411相同。
在这种光纤薄板411A中,具有如下构造,光纤线408在加强管404内添加了高性能对位芳族纤维(Kevlar)等抗拉纤维407,所以,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另外,由于抗拉纤维407和光纤202存在于不同层中,避免了由于抗拉纤维和光纤的混在一起而导致的上下薄板201的粘合性下降。而且,抗拉纤维407与光纤402不同,被粘合固定到了辅助薄板412和上侧的薄板401之间,所以,避免了与抗拉纤维407和光纤402接触所引起的抗拉纤维407和上下薄板401之间的粘合性下降现象。所以,抗拉纤维407被牢固地粘合固定到了辅助薄板412和上侧薄板401之间,光纤线408牢固地安装到薄板401上。
另外,由于加强管404的端部404a插入到薄板401内进行固定,加强管404就不容易脱落。这样,光纤线408在薄板401上会更牢固。
通过以上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光纤薄板411A的光纤线408,即使在其一端安装光连接器,也能满足该光连接器所需要的拉伸强度。
另外,抗拉纤维407,在安装好光纤402之后,再安装到其上侧的辅助薄板412上。所以,避免了安装光纤402时,因抗拉纤维407的影响,而使得光纤402发生弯曲等问题。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加强管404的端部404a插入到薄板内部进行固定,但也有加强管404不插入薄板内部的构造,如,可以考虑采用这种结构,将加强管404的端面404a粘合固定到薄板401的端面上。这样的话,抗拉纤维407就会被牢固地粘贴到薄板内部,在薄板401上能够得到理想的保持力。
还有,所述实施例中,加强管404内的光纤402使用了一根单芯光纤。所述技术也适用于若干根光纤与抗拉纤407一起插入加强管404内的多芯光纤线。使用若干根光纤的情况与使用单芯光纤的情况相同,将若干根光纤配线到下侧的薄板401上,在上面再粘合辅助薄板412,在该辅助薄板412上安装抗拉纤407,然后,粘合上侧的薄板401。
另外,如上所述,在辅助薄板412中使用的感压粘合剂呈板状。这时,可将夹于2张剥离纸之间的感压粘合剂,切成理想的形状后使用。即,在使用时,先剥掉盖住下侧的剥离纸,将辅助薄板412粘合到光纤402上后,再剥掉盖住上侧的剥离纸,将上侧的薄板401粘合到辅助薄板412上。而且,在粘合后,辅助薄板412及上下薄板401之间的粘合面上的感压粘合剂就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辅助薄板412及上下薄板401之间就不会出现脱落现象。另一方面,基于同样的原因,粘合后的辅助薄板412不再是独立的薄板(层)。这样,在粘合后,与涂抹在薄板401一面的感压粘合剂成为一个整体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辅助薄板412。
下面,将参考图24~图36B,对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光纤薄板上,将若干根光纤502呈带状制成带状多芯光纤503,然后将其安装到上下薄板504之间的同时,各光纤502,其前端被插入到薄板504内的管505通过空隙覆盖,它们被分支成各自单芯的松套管光纤芯线506,伸出到薄板504的外面。另外,在分支的各松套管光纤芯线506的前端,安装光连接器507。另外,图中的光连接器507的伸出长度L1较短,实际上,伸出长度L1通常约为1~2m左右。
另外,上面所讲的“松套”是指光纤502不与管505的内表面密切接触,其间有空隙插入的情况。
上下薄板504上分别都涂抹有感压性粘合性(粘贴剂),如果粘合上下薄板504,图24中标注长度M’的部分,与各光纤502一起,在管505的端部与薄板504直接接触进行粘合固定。管505的端部保持在薄板404上,这样,即使从光连接器507方产生一定程度的拉伸力,管505也不会从薄板404脱落。另外,管505的后端安装在光连接器507上,前端保持在薄板505上,管505的两头就封闭起来了。
光纤薄板501中,管5的两头被封闭起来,管5内的空气会根据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高温时,出现膨胀,该膨胀气体会进入薄板404内,在薄板404内部产生气泡,这些气泡可能会对光纤502施加压力。另外,假如将其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箱及行李箱、室内等温度环境中,伴随由温度变化导致的管505出现的伸缩,光纤502中也可能产生伸缩压力。另外,与光纤502玻璃的线膨胀率进行比较,因管505树脂的钱膨胀率较大,所以,由温度变化产生的管505的伸缩将对光纤502产生较大的影响。
还有,光连接器507侧安装的管505的后端,比如,使用了粘合剂,将光连接器507内的光纤502和(或者)光连接器507与被连接的机架连接。此时,由于管505的内径和光纤502的外径之间的空隙较小,进入该空隙的粘合剂会堵塞管505的后端,造成管505内外空气流通困难。这种现象也会在不通过粘合,而是利用机械紧固、按压等来连接管505和机架时发生。即,此时的“封闭”指包括虽然管505的后端没有完全被封闭,但产生了使用障碍的密封状态。
即,本实施例目的是提供如下光纤薄板,松套管光纤芯线的管内空气不会进入薄板内部的光纤薄板、松套管光纤芯线的管在温度变化等环境变化时即使产生伸缩,也不会对光纤产生压力的光纤薄板。
图26表示所述光纤薄板一个实施例中的光纤薄板511部分切开的俯视图,图27表示沿图1的A4-A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8A表示沿图26的B5-B5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8B表示沿图26的C3-C3线的剖视图。
另外,图27及图28A表示没有对上侧薄板切开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薄板504的单面涂抹有橡胶类、丙稀基类常温感压性粘合剂(粘着剂),在粘合上下薄板504时,与各光纤502一起,将管505的端部插入到薄板504内进行固定。这样,由于管505的端部被保持在薄板504上,即使受到来自光连接器507方一定程度的拉力作用,管505也不会脱落。
另外,管505插入到薄板504的端部的里面填充有粘合剂512。而且,如图所示,每个管505之间都通过相同的粘合剂512相互粘合。涂抹粘合剂的范围见图26中剖面线部分。这里所使用的粘合剂12,可选用含甲硅烷基的特殊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粘合CEMEDINE SUPER X,所述)。另外,粘合剂只要是在功能上可对管5的端部进行密封的东西即可,所以,一般也可选用称之为密封剂的东西。
制作光纤薄板511的工序如下:先在事先准备好的松套管光纤芯线506的管505端部的内部填充粘合剂512,在下侧薄板504上安装带状多芯光纤503的同时,将管505的填料部分安装到下侧的薄板504上,用粘合剂512将安装在下侧薄板504上的多个管505进行粘合,接着,在其上面粘合上侧的薄板504。而且,在向管505端部的内部填充粘合剂512时,也可用粘合剂将管505之间粘合起来。
上下薄板501为具有柔韧性的树脂薄板。其材质和厚度应根据所要求的操作性、耐磨损性、弯曲刚性、拉伸强度等,考虑杨氏模量进行选择。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密度或者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6、尼龙66、乙烯四氯乙烯共聚物、聚4-甲基戊烯、聚偏(二)氯乙烯、可塑化聚氯乙烯、聚醚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质聚氨酯等薄膜。
管505例如为外径0.9mm左右的管,从耐摩性及耐燃性、平滑等考虑,可以使用多种材质。如,可以使用尼龙树脂等。另外,图中的光纤502为裸光纤,当然也可以是覆盖后的光纤(如UV线)。
在所述光纤薄板511中,管505的两头,后头被光连接器507、前头被粘合剂512分别封闭。所以,管505内的空气随着环境的变化,当出现高温时,会发生膨胀,但仅仅是管505本身膨胀,管505内的膨胀空气不会侵入薄板504,在薄板504内部产生气泡,这样,就不会因产生气泡对光纤502施加压力。另外,由于仅仅是管505本身膨胀,所以也不会对光纤502产生特别的影响。
另外,位于薄板504内的若干根管505之间用粘合剂512进行粘合,所以,各管505都受相同的张力,避免了在特定的管505上作用较大的张力。所以,管505也不易从薄板504中脱落。
在所述实施例中,带状多芯光纤503中的各光纤502被分支成并列的松套光纤芯线506,如图29A所示,可以通过二维排列进行分支。即,将图29B(相当于图28B)中列举的12芯带状多芯光纤503’,如图29A(相当于图28A)所示,分支成三层。而且,在管505的端部内部填充粘合剂512,另外,用粘合剂512将各个管505之间相互粘合的地方与上面已介绍的相同。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多芯光纤进行分支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单芯光纤。图30A及图30B分别与图28A及图28B相当。这时,在安装到薄板504内的单芯光纤502上覆盖管505,而管505的端部被插入到薄板504内,将单芯松套管光纤芯线506拉出到薄板504外面,同时,在管505端部的内部填充粘合剂512。
图31表示本发明光纤薄板另外的实施例,部分进行切口的俯视图。图32表示沿图31的A5-A5线放大剖视图;图33A表示沿图31的B6-B6线的剖视图;图33B表示沿图31的C4-C4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光纤薄板611中,在将若干根光纤602制成带状的多芯光纤603后,将其安装到薄板604上的同时,保持空隙地将前端插入到薄板604内部的管605覆盖到各光纤602上,再将其分支成各自的单芯松套管光纤芯线606,拉出薄板604外面。另外,在分支出来的各松套管光纤芯线606的前端安装光连接器607。而且,图中光连接器607的伸出长度L1标注得较短,通过情况下,伸出长度L通常约为1~2m左右。
光纤薄板611采用了如下构造:至少管605位于薄板604内的部分(图31及图32中标注为长度M的部分)不会沿管605长度方向(沿图31及图32的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不会受到位于上下方的薄板的限制,即长度方向无限制构造。
该实施例采用了长度方向无限制构造。管605位于薄板604内的部分M覆盖了适当长度的(尺寸与图32中的S相当)由树脂制作的圆筒部件608、该圆筒部件具有不与管605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内径(即与管605的外周之间留有空隙)。圆筒部件608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尼龙树脂等。在上下薄板604的单面上分别涂抹橡胶类或者丙烯基类的常温感压性粘合剂,在粘合上下薄板604时,圆筒部件608与各光纤302一起在上下薄板604的作用下被粘合固定。但,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M通过空隙被插入到圆筒部件608内,不与涂抹了粘合剂的薄板604直接接触,所以在沿长度方向移动时不受上下薄板604的限制。
而且,通过上下薄板604进行粘合固定的圆筒部件608通常为扁平状。
上下薄板604及管605的材料可以使用与所述薄板504及管505相同的材料。
在所述光纤611中,与玻璃制光纤602相比,树脂制的管605的线膨胀率较大,在温度出现变化时管605的伸缩量相对较大。所以,当温度出现变化时,相对光纤602,管605会出现伸缩现象。而且,由于管605的前端固定在光连接器607上,所以,当温度出现变化时,管605在薄板604的一侧会出现伸缩。由于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M保持间隙地被插入到圆筒部件608内,所以,其沿长度方向的移动不受限制,通过管605位于薄板内部分M沿长度方向滑动,管605伸缩被吸收,在管605上不产生拉伸或者压缩的应力,所以,不会由于管605的伸缩导致光纤602产生拉伸或者压缩的应力。
另外,圆筒部件608的长度N(参考图32)应有足够长度,即使管605在温度上升而最大限度的伸展时,其伸出长度也不能从圆筒部件608的里面露出来。另外,管605在薄板里面的部分的长度M最好要比通常情况长,这样,管605在温度降到最低时进行最大限度的收缩时,或者管605被拉伸时,管605不会从薄板604内脱落。这样,管605不管温度如何变化,都能保证管605在薄板内的部分M插入到圆筒部件608内。还有,拉伸管605时,管605不会从薄板604的边缘脱落。
实施例采用了管605在薄板内的部分M在长度方向无限制的构造。由管605上覆盖树脂制圆筒部件608构成。如相当于图33A的图34所示,将树脂制圆筒部件分成两半,形成1对半开片618,将其覆盖到管605位于所述薄板内部分的上下两部分上,也能构造长度方向无限制构造。上下的各半开片618分别被粘合固定到上下薄板604上。位于上下半片18之间的管605沿长度方向移动不受上下薄板604的限制。
另外,在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M的活动范围内,在薄板604的内表面分别粘贴薄膜,由此对涂抹在薄板604内表面的粘合剂进行覆盖,使薄板604不粘合固定管605。或者也可考虑在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M的活动范围内,采用不在薄板604内表面涂抹粘合剂的构造。也就是说,只要采用的构造符合如下要求即可,即,位于薄板604内的管605沿长度方向移动不受上下薄板4的限制。
所述实施例中,介绍的是将带状多芯光纤603的各个光纤602分支成并列的松套光纤芯线606的情况。如图35A所示,也可以通过二维排列进行分支。即,将相当于图33B的图35B中所举的12芯带状多芯光纤603’如相当于图33A的图35A那样,分支成三层。这样,向堆积成三层的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覆盖上圆筒部件638,整个管605位于薄板内的部分沿长度方向就不受限制。
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各管605的薄板里面部分可以仅对其进行排列,也可以将相邻的部分用粘合剂进行一体化处理。如果用粘合剂对各管605在薄板里面的部分进行粘合的话,则不适用于各个管605产生不同伸缩量的情况。但是,对于温度变化等环境变化,一般情况下,各管605的伸缩相同,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光纤602施加压力,可以使用。
另外,本发明不仅局限于对多芯光纤进行分支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将单芯光纤的情况。图36A及图36B分别相当于图33A及图33B。此时,将管605覆盖到安装在薄板604内的单芯光纤602上,以使管605的端部能够插入薄板604内。在将作为单芯松套管光纤芯线606拉出到薄板604外面的同时,通过向管605在薄板内的部分覆盖如圆筒部件638等,使管605在薄板内的部分成为长度方向无限制的构造。
另外,所述各实施例针对在松套管光纤芯线506、606的前端安装光连接器507、607的情况特别有效。但,连接对方无需非光连接器不可。
下面,将参考图37~图43,介绍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在粘贴在一起的2张合成树脂薄板内安装光纤,制成光纤薄板,如图37所示,在薄板701内安装若干根单芯光纤702时,有时会将光纤702排列成带状(即并列排列),以免光纤702相互重叠。而且,如果将进行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光纤702穿过加强管704从薄板701里面拉到薄板701外面时,如果是光纤薄板705的情况,那么如图37所示,只将覆盖若干根光纤702的加强管704插入到薄板701的内部。加强管704插入到薄板701内部的长度用L2表示。
在制作光纤薄板705时,如果排列成带状的若干根光纤702的带状宽度W过大的话,加强管704就不能插入进去,有时会将光纤702弄成束状再插入到加强管704内。这样,从带状排列到束状排列的地方(图37中用箭头R1标注的范围),光纤排列会出现复杂的变化,光纤处就可能受非自身自然刚性的外力作用,产生大于容许弯曲半径的弯曲,即弯曲损失变大。
即,本实施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薄板内呈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光纤在薄板内通过自然的排列变化,从带状改变成束状,能够穿过加强管的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图38表示所述光纤薄板的一个实施例,是光纤薄板的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图39表示图38中的光纤薄板进行部分切开的俯视图;图40表示沿图38的A6-A6线的剖视图;图41表示沿图38的B7-B7线的剖视图;图42表示沿图38的C5-C5线的剖视图。另外,图43表示在制作所述光纤薄板过程中光纤薄板的端部附近的立体视图。
如所述图所示,光纤薄板715中,在相互粘贴在一起的上下2张薄板701内若干根单芯光纤702呈带状排列。即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光纤702(8芯带状光纤)穿过加强管714从薄板701里面被拉出薄板701外面。
光纤702可选用任意的材料。如覆盖尼龙的尼龙芯线或者覆盖UV的UV芯线等。薄板701的材质可选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以及其它软质树脂。加强管714可选用尼龙树脂及一种聚酯弹性体Hytrel(杜邦公司产,所述)等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管714插入薄板701内的前端侧的部分被半开纵剖成两半。下侧的半开半开片用714a、上侧的半开半开片用714b表示。而且,下侧的半开半开片714a粘贴到下侧的薄板701上,通过该半开半开片714a,将光纤702的排列形状由带状排列转换成束状排列。用剖视图表示的话,图40表示呈束状排列的状态,图41及图42表示呈带状排列的状态。另外,用R2表示光纤702从带状排列状态向束状排列状态转换的位置。该排列状态变换部分R2大约与加强管714的半开部714a、714b的长度相当。
下面介绍制作所述光纤薄板715的要领。在下侧的薄板701上呈带状安装若干根单芯光纤702。图中例子表示假想的用粘合剂将8根单芯光纤702粘合成1根8芯带状纤进行配线的情况。可以将8根单芯光纤702呈间隔地或者无空隙地并列安装到薄板701上。在薄板701上涂抹粘合粘合剂,各光纤702都被以呈带状安装到薄板701上的状态进行固定(粘合到一定程度)。接着,在呈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光纤702上覆盖前端侧为半开处理的、一直覆盖到与下侧薄板701重叠的加强管714的同时,将加强管714的所述半开片714a平平地粘贴到下侧的薄板701上(参考图43)。下侧的薄板701的粘贴也是使用涂抹在薄板701上的粘合剂来进行粘贴的。此时,半开部分14a要求尽量长,所以,加强管714与下侧薄板701重合的长度(即,插入上下薄板701之间的长度)L3应长于所述长度L2(参考图37)。
下面,在平贴在下侧薄板701上的半开片714a上,将光纤702的排列形状由带状(参考图41)转移成束状(参考图40)。即,如图所示,将8芯的带状纤头纵剖成一根一根的,将8根单芯光纤转移成束状。或者不是转移成单芯,而是转移成比薄板一侧光纤少的少芯光纤。在该排列状态转移位置R2上,每个光纤702都位于没有涂抹粘合剂的半开片714a上,不直接固定到涂抹了粘合剂的薄板701上,所以,呈带状排列的光纤702会缓慢地通过自然排列变化转移成束状排列。
接着,将上侧半开片714b覆盖到光纤702排列状态转移位置R2上,再粘合上侧薄板701,就制成了如图38及图39所示的光纤薄板715。这样,光纤702的排列状态转移位置R2,在上侧半开片714b的作用下,不直接固定到上侧薄板701上。所以,不会出现排列状态乱,而且能保持自然的排列状态转移。
而且,即使在薄板701的端部施加外力,位于排列状态转移位置R2上的各光纤702也不受薄板701的限制,所以不会出现与薄板701一块发生弯曲的现象。即通过加强管714里面的缝隙等,各光纤702的弯曲具有容许范围内的自由度。
于是,光纤702在穿过加强管714之前呈带状排列的部分不需要保持带状排列太长,只要在进入加强管714之前的地方大体上呈带状排列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适用本发明的光纤(安装到光纤薄板上的光纤)分为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另外,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混在一起经过覆盖成带状的光纤也适用于本发明。如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中,除使用单芯光纤外,当然也可以使用多芯光纤、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混在一起的光纤(或者相反)。实际上,根据配置的光纤规格,许多种类(类型)的光纤薄板都具有本发明的特征。
还有,连接到所述光纤上的光连接器根据光纤芯数也包括许多类型。如单芯光纤用光连接器包括有:众所周知的普通SC型光连接器套圈、细径化的MU型光连接器套圈等。在收容所述的光连接器套圈的机架中可选用众所周知的普通SC型、ST型、FC型、以及LC型等机架。另一方面,多芯光纤的光连接器可包括众所周知的MT型光连接器套圈、直径更小的(mini-)MT型光连接器套圈等,在收容所述光连接器套圈的机架中可选用众所周知的MPO型及MT-RJ型(mini-MT型用)等机架。但是,所述光连接器及机架机种都是普通型的,当然也可以使用具有其它构造及名称的各种光连接器及其机架。即适用于本发明光纤薄板的光连接器是指连接到光纤端部的、可与其它光纤、光波导路、光元件、光部件等进行光连接的部件总称,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光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光纤薄板,其夹着光纤且至少用两张薄板粘合在一起,而且用加强管覆盖了该光纤薄板的光纤从薄板端缘出来的延出部,该光纤薄板中,
在上下薄板之间,将所述加强管从薄板端缘插入适当深度,并在光纤与剖成上下两半的至少一半的加强管薄板状端部的内面、或者配置在上下薄板之间的辅助薄板的内面直接接触的状态下,粘合固定到薄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薄板,其特征在于:使剖成两半的加强管端部平坦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薄板,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调整了加强管端部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薄板,其特征在于:将加强管端部剖成三块或多于三块,并且使之平坦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薄板,其特征在于:将剖成两半的加强管端部的一半插入到薄板之间,将另一半夹在薄板外面与另外准备的加强薄板之间进行粘合固定。
6.一种光纤薄板,即将光纤与抗拉纤维一起放置在加强管内的光纤线的前端和从该光纤线的前端露出的所述光纤,夹在上下的薄板之间进行固定的光纤薄板,
向被配置在位于下侧的所述薄板上的所述光纤上粘贴辅助薄板,在该辅助薄板上,配置从所述加强管露出的所述抗拉纤维,在该抗拉纤维上粘合位于上侧的所述薄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薄板,进一步将所述加强管的前端夹在位于上下的所述薄板之间进行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薄板,在所述辅助薄板的后端部和从所述辅助薄板离开配置的所述加强管前端之间,形成埋设了所述抗拉纤维的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中,埋设并固定位于所述辅助薄板和所述加强管之间的所述光纤。
9.一种光纤薄板,即在粘合了至少2张的薄板内,带状地排列配置若干根单芯光纤,把所述带状配置的若干根光纤从薄板内穿过加强管,向薄板外拉出,
将所述加强管的位于薄板内的前端侧部分至少剖成两半,并且,将其中一个半开片粘贴到位于下侧的所述薄板上,并在该半开片上使所述光纤的排列方式从带状转变成束状。
10.一种光纤薄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下侧的薄板上配置带状排列的若干根单芯光纤的工序;在所述呈带状配置的若干根光纤上、将前端侧剖成两半的加强管覆盖到与所述薄板重合,将所述加强管中位于下侧的所述半开片粘合到位于下侧的所述薄板上的工序;在该半开片上、将所述光纤的排列形状从带状转移成束状的工序;在所述光纤排列形状转移的部分、覆盖位于上侧的所述半开片的工序;粘合位于上侧的所述薄板的工序。
CNB028177673A 2001-09-13 2002-05-29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3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8109A JP2002333530A (ja) 2001-03-06 2001-09-13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端末部の光ファイバ補強構造
JP278109/2001 2001-09-13
JP351531/2001 2001-11-16
JP2001351531A JP2003149462A (ja) 2001-11-16 2001-11-16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シートの作製方法
JP354973/2001 2001-11-20
JP2001354973A JP4026742B2 (ja) 2001-11-20 2001-11-20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21582/2002 2002-01-30
JP2002021582A JP2003222737A (ja) 2002-01-30 2002-01-30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2002038733A JP2003240979A (ja) 2002-02-15 2002-02-15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38733/2002 2002-02-15
JP2002150017A JP4030800B2 (ja) 2002-05-24 2002-05-24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150017/2002 2002-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4031A CN1554031A (zh) 2004-12-08
CN1293397C true CN1293397C (zh) 2007-01-03

Family

ID=2755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77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397C (zh) 2001-09-13 2002-05-29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69729B2 (zh)
CN (1) CN1293397C (zh)
WO (1) WO2003025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3994U (en) * 2004-12-14 2005-09-01 Baycom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light transmiss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S2396435T3 (es) * 2005-07-20 2013-02-21 Draka Comteq B.V. Construcción de tubo protector de fibra óptica de protección exento de grasa, utilizando un hilo texturizado hinchable en agua
JP4933181B2 (ja) * 2006-07-19 2012-05-16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95162A2 (en) * 2006-11-23 2009-09-02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Zederik Assembly B.V. Holder for optical fibres or other conductors
WO2013071914A1 (de) * 2011-11-15 2013-05-23 Hottinger Baldwin Messtechnik Gmbh Fbg-dehnungssensor für gekrümmte oberflächen
KR101465156B1 (ko) 2013-10-01 2014-11-26 한국표준과학연구원 최대 변형률 측정을 위한 fbg 센서, 제조방법 및 사용방법
CN103821297B (zh) * 2013-12-24 2016-04-20 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 光纤板,光纤板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EP3510606A4 (en) * 2016-09-07 2020-04-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ANISOTROPE CABLE SEALING GEL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ABLE SEALING GELS
JP7189651B2 (ja) 2019-03-05 2022-12-14 フクビ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体
CN110208909A (zh) * 2019-06-30 2019-09-06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光传输装置、光电混合线路板
JP2022135003A (ja) * 2021-03-04 2022-09-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ケーブ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8157B2 (ja) * 1995-01-17 1999-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収納ユニット
JPH11337762A (ja) * 1998-05-27 1999-12-10 Fujikura Ltd 光変換線
JP200114733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2001235635A (ja) * 2000-02-25 2001-08-3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80276A0 (en) * 1986-10-10 1987-01-30 Ispra Israel Prod Res Co Ltd Wallpaper comprising an optical fibre
US5204925A (en) 1991-09-11 1993-04-20 At&T Bell Laboratories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f circuit packs
DE4330941C1 (de) * 1993-09-08 1995-03-02 Siemens Ag Steckverbinder
US5611017A (en) * 1995-06-01 1997-03-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with pre-installed locations for subsequent connectorization
JP3373976B2 (ja) 1995-06-12 2003-02-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円形スパイラル電極体を内蔵する電池の製造方法
US5649035A (en) * 1995-11-03 1997-07-15 Simula Inc. Fiber optic strain gauge patch
US5944416A (en) * 1997-10-30 1999-08-31 Marsh; Lee F. Decoration apparatus having light pipes positioned between flexible sheets
US6435583B1 (en) 1997-12-17 2002-08-20 Ferag Ag Gripper for flat objects
DE69936978T2 (de) * 1998-01-22 2008-05-21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Amagasaki Haltevorrichtung für optische fasern
JPH11231171A (ja) * 1998-02-10 1999-08-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それに使用される支持部材、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と光コネクタとの組立方法
FR2797058A1 (fr) * 1999-07-29 2001-02-02 Kyocera Corp Dispositif du type a troncon de fibre et module optique l'utilisan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du type a troncon de fibre
US6363187B1 (en) * 1999-08-30 2002-03-2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JP3702134B2 (ja) 1999-11-18 2005-10-0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学接続部品の作製方法
JP3904398B2 (ja) * 2001-03-14 2007-04-11 東京特殊電線株式会社 多芯偏波保持ファイバ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US6647188B2 (en) * 2001-08-02 2003-11-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US6796722B2 (en) * 2002-09-19 2004-09-28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Termination ferrule for fiber optic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8157B2 (ja) * 1995-01-17 1999-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収納ユニット
JPH11337762A (ja) * 1998-05-27 1999-12-10 Fujikura Ltd 光変換線
JP200114733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JP2001235635A (ja) * 2000-02-25 2001-08-31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25640A1 (fr) 2003-03-27
US20050129347A1 (en) 2005-06-16
CN1554031A (zh) 2004-12-08
US7369729B2 (en) 2008-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397C (zh) 光纤薄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288377C (zh) 聚乙烯螺旋管
KR101457563B1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0435C (zh) 开口组件,具有开口组件的包装元件和其固定方法
CN1292296C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170192C (zh) 面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3058C (zh) 投影电视透镜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投影电视机
CN1192256C (zh) 相位差薄膜、层压相位差薄膜和使用该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67774C (zh) 光调制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49458C (zh) 开式毛细管结构,制造该结构的改进工艺及其挤压模
CN1043812C (zh) 管道连接装置
CN1185515C (zh) 光传输-接收模块和使用该模块的光耦合器和系统
CN1756980A (zh) 衍射透镜
CN1781034A (zh) 电磁屏蔽光漫射板
CN1678934A (zh) 带状光纤芯组件及其生产方法,含带芯组件的连接器、光纤阵列,及光学接线系统
CN1239935C (zh) 光学元件、使用该光学元件的光收发器及其他光学装置
CN101042492A (zh) 显示装置
CN1599882A (zh) 透镜阵列片、透射型屏幕以及背投型显示器
CN1878984A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面光源装置的设备
CN1591075A (zh) 变焦透镜系统
CN1259587C (zh) 设有机械抵抗包皮的光缆
CN1650196A (zh) 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偏振片及采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8726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50800A (zh) 光波导、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配有它们的信息终端
CN101069127A (zh) 光学扩散片、光学偏转片和透射型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