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339A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3339A
CN1463339A CN02801869A CN02801869A CN1463339A CN 1463339 A CN1463339 A CN 1463339A CN 02801869 A CN02801869 A CN 02801869A CN 02801869 A CN02801869 A CN 02801869A CN 1463339 A CN1463339 A CN 1463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gear
speed
engagement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1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5452C (zh
Inventor
石丸航
住泰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3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54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54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3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etween axially spaced orbital gears, e.g. RAVIGNEAU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8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reverse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 F16H2200/202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using a Ravigneaux set with 4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five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Abstract

能得到一种变速控制设备,该设备能实现用来选择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情形大的传动比的自由度(摘要),同时获得齿轮系的强度优点(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燃料经济性的改进、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同轴定位、及自动变速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该设备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C1、C2和C3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一个G1是用来总是减小/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或增速装置。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一个G3是一个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其一个托架PC3带有一个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中心件CM。

Description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该设备建造成包括一个输入部分、三组行星齿轮、三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及一个输出部分,并且该设备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起变速控制元件作用的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实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已经在JP-A-4-219553的图2中的先有技术中提出,该设备建造成包括一根输入轴、一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一个带有两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三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及一根输出轴,并且该设备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起变速控制元件作用的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实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由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和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建造的这种变速控制设备具有列举的特征。
(1)得到在强度方面优点,因为对于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最高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传递流通过所有件承受。
(2)得到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的优点,因为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采用齿圈输入,从而把切向力减小到太阳齿轮输入的约一半。
(3)对于超速的传动比范围,需要到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托架输入。如果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布置,则由其中把旋转件数量限制到三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不满足到托架的输入路线。因此,为了保证到托架的输入路线,  输入轴和输出轴必须平行定位在不同的轴线上,由此增大自动变速装置的尺寸。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3),在JP-A-4-219553的图13、图14和图15中已经提出了一种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即,带有分别与双小齿轮啮合的太阳齿轮的组合行星齿轮系)代替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
然而,采用该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具有如下列举的问题。
(5)强度是一个缺点,因为齿轮系的最大转矩(对于第一速度)由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一侧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承受。
(6)另一个缺点在于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或托架刚度,因为由作为一个减速装置的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增大的转矩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输入,从而切向力变得大于齿圈输入的切向力。
(7)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必须增大以增大自动变速装置,因为需要保证在第一速度下的强度(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和改进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托架刚度。
(8)依据传动比范围,转矩循环发生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从而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传动比范围下传动效率下降使燃料经济性变坏。
总之,其中有一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和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不能避免自动变速装置的尺寸增大,因为使用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和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的上述优点(1)和(2)不一致,并且因为由于上述原因(3)增大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
注意到以上列出的问题已经想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该设备能实现用来选择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情形大的传动比的自由度,同时实现齿轮系的强度优点(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燃料经济性的改进、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同轴定位、及自动变速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
本发明的公开
根据本发明,更具体地说,在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中,该设备带有不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而是基本上使用作为一个齿轮系的两组组合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以与一组行星齿轮相组合的变速控制装置,由此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建立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上述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一种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装置或一种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增速装置,并且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一个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这个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与两个太阳齿轮的每一个啮合;一个托架,带有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上述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上述小齿轮啮合。
这种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在基本齿轮性能方面与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类似,但其特征在于,件数远大于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来自太阳齿轮的两件)+(来自齿圈的一件)+(来自托架的两个轴向和径向件)=五件。
有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和一个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合在其中的齿轮系通过引用发明者的姓名将命名为“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从而它可以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或“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区分开。
因而,通过把一组行星齿轮与具有与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类似的基本性能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组合形成该构造。因此,有可能实现因为齿圈输入的可能性的行星齿轮的强度优点、和因为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能通过所有件承受的行星齿轮的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的优点。
也形成这种构造,从而把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用作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而不是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因此,通过没有转矩循环的高传动效率能实现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况且,在其余两组行星齿轮(或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中,通过带有定位在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的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示范一个行星齿轮组。因此,能形成到托架的输入路线,以完成适于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这种同轴定位。
况且,对于不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而把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同轴定位的构造,能使变速控制设备紧凑,以实现自动变速装置的尺寸减小。
更进一步,在设置传动比(太阳齿轮齿数/齿圈齿数)时,考虑到一般适用的传动比范围和在用于较高传动比的范围之间的较小比值,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具有一个较宽的适用传动比范围、和比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高的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示意图,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4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是在倒挡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7是在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中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解释图。
图8表示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和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在第一速度下的传递路线。
图9用来解释比托架更便利的齿圈输入。
图10用来解释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情况下不能实现用来达到超速齿轮的托架输入、和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具有五个件。
图11表示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和一种变速控制设备、和使用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的性能比较。
图12是剖视图,表示其中第一实施例的变速控制设备具体应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情形的一个例子。
图13是示意图,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14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5呈现在第三、第四和和第五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6呈现在第六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7是示意图,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18是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19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0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1是在倒挡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2是示意图,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23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4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5呈现在第六和倒挡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6是示意图,表示第5-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27是第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28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9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0是在倒挡速度下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1是示意图,表示第5-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32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3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4呈现在第六和倒挡速度下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5是示意图,表示第5-3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36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7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8呈现在第六和倒挡速度下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9是示意图,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40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1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2呈现在第六和倒挡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3是示意图,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44是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45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6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7是在倒挡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8是示意图,表示第8-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49是第第8-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50是示意图,表示第8-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1是示意图,表示第9-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2是示意图,表示第9-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3是示意图,表示第10-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4是第10-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55是示意图,表示第10-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6是示意图,表示第11-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7是示意图,表示第11-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8是示意图,表示第12-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59是第12-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60是示意图,表示第12-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1是示意图,表示第13-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2是示意图,表示第13-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3是示意图,表示第14-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4是示意图,表示第14-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5是示意图,表示第15-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6是第1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67是示意图,表示第15-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8是示意图,表示第16-1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图69是第16-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共线图。
图70是示意图,表示第16-2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用来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参照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的第一至第十六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一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8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1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小齿轮P3,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一个轴向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第三小齿轮P3;一个中心件CM,连接到第三托架PC3上,并且定位在上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这里,上述中心件CM联接到在与第三托架PC3的圆周上邻接的第三小齿轮P3的空间位置处的第三托架PC3上。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并且从未表示的发动机或驱动源经一个液力变扭器接收旋转驱动力。
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并且把输出旋转驱动力经未表示的最终齿轮等传递到被驱动的车轮。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是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的件。
上述第二连接件M2是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的件。
上述第一离合器C1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的离合器。
上述第二离合器C2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
上述第三离合器C3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的离合器。
上述第一制动器B1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制动器。
上述第二制动器B2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制动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未表示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变速控制装置)以便在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如图2的啮合表中表示的那样。作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这里采用液压控制型、电子控制型、液压+电子控制型等。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2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的啮合表;图3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备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及图4至图6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3中,粗线指示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共线图,而粗细中等的线指示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共线图。在图4至6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表示。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从而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是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的减速转动。而且,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从第二齿圈R2输入正向减速转动,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来自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进一步减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正向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进一步减速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低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这种减速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减速转动(=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从与两个齿轮R2和S2整体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以一个比值(=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比)减小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结果,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高的速度,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增速的转动(在比输入转动低的速度下)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同时,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增速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正向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倒挡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对比之下的优点]
本发明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基本概念在于,提供一种借助于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实现六种正向速度的变速控制设备,这尽管基于行星齿轮组+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但解决了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问题,并且这胜过根据行星齿轮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对比采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和Ravigneaux型复合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控制设备将描述各个优点。
*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1)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是优越的,因为对于最大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传递流在所有件中分享,如图8(a)中所示。
(2)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是优越的,因为它使用齿圈输入,从而切向力是太阳齿轮输入的约一半。在把相同转矩输入到行星齿轮的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齿圈输入f在切向力方面减小到太阳齿轮输入F的1/2至1/2.5。
(3)为了实现超速齿轮,需要到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托架输入。如果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定位在共用轴线上,则把在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数量限制到三,如图10(a)中所示,不会形成到托架的输入路线,如由图10(b)中的虚线指示的那样。
因此,对于到托架的输入路线,必须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平行定位在不同的轴线上。结果,问题是招致自动变速装置的较大尺寸。
*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3),变速控制设备采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代替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这种变速控制设备能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同轴定位,但具有如下列举的问题。
(5)变速控制设备在强度方面是有缺点的,因为齿轮系的最大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由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一侧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承受,如图8(b)中所示。
(6)由作为一个减速装置的一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增大的转矩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输入,如图7中所示。因此,因为上述原因(2),切向力变得大于齿圈输入,从而缺点涉及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
(7)需要保证在第一速度下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强度(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或托架刚度的改进,必须增大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尺寸。这招致自动变速装置的较大尺寸。
(8)在第二速度下,如图7中所示,转矩循环发生在RaviR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从而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第二速度下传动效率下降使燃料经济性变坏。这里在转矩循环中,如图7中所示,从第三齿圈R3分支一个输出转矩(2.362)和一个循环转矩(1.77),其中循环转矩在第二速度范围中在第三齿圈R3和第二小齿轮P2内循环。
*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这里将描述在本发明中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和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组合采用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a)为了实现超速齿轮,需要托架输入。对于实现的这种托架输入,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把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定位在共用线上,如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那样。更具体地说,如图10(c)中所示,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把件数增大到五=(来自太阳齿轮的两件)+(来自齿圈的一件)+(来自托架的两个轴向和径向件)。输入能通过中心件从两个太阳齿轮之间容易地抽取,由此实现其中保持包括超速的高速范围(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四至第六速度)的托架输入。
(b)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是优越的,因为齿轮系的最大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由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承受,如图5(a)中所示,从而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能分享在所有件中。
(c)由作为减速装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升高的转矩,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在其中传递转矩较高的第一和第二速度下从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齿圈R2输入。因此,与太阳齿轮输入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切向力降低,以给出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的优点。
(d)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不仅在强度方面而且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是优越的。况且,像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具有其中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同轴定位的构造。因此,能使变速控制设备紧凑,以实现自动变速装置的尺寸减小。
(e)在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速度下,如图4(b)中所示,没有转矩循环发生,以改进传递效率和比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第二速度下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好的燃料经济性。
具体地说,图11表示在考虑到传动比α(=太阳齿轮齿数/齿圈齿数)的一般适用传动比范围(α=0.35至0.65)的情况下和在其下对于较高速度范围传动比较小的最佳条件下、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和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之间的对比。考虑到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具有0.950或0.952的传动效率,并且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单小齿轮型的情况下具有0.972的传动效率,而在其是双小齿轮型的情况下具有0.968的传动效率。
(f)当设置传动比α时,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由恒定的齿圈齿数调节。因此,考虑到一般适用的传动比范围(α=0.35至0.65)的条件和用于较高速度范围的较小传动比的最佳条件,比值覆盖或适用传动比范围(=第一速度传动比/第六速度传动比)是最小值为4.81和最大值为7.20,如图11中所示。
相反,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能够彼此独立地设置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传动比α2和α3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如图11中所示,能具有增大的适用比值覆盖,以提高用来选择诸如在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单小齿轮型的情况下最小值为4.81和最大值为7.80、或在其是双小齿轮型的情况下最小值为5.08和最大值为9.02之类的传动比的自由度,如由图2的数值指示的那样(其中在最高行中的数值5.5至7.0指示比值覆盖)。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效果。
(1)在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中,包括:一根输入轴Input,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一个输出齿轮Output,用来输出变速转动;三组行星齿轮组G1、G2和G3;多个件M1和M2,用来整体地连接多个旋转元件;三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C1、C2和C3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B1和B2,定位在输入轴Input、输出齿轮Output、连接件M1和M2及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相应旋转元件之间;及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C1、C2和C3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得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1是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的速度的减速装置,而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一个小齿轮P3,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的每一个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的中心件CM;及一个齿圈R3,与小齿轮P3啮合。因此,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效果(与权利要求1相对应)。
(1)由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诸如齿轮强度、齿轮寿命之类的强度优点。
(2)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改进燃料经济性。
(3)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能同轴定位。
(4)通过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的同轴定位和通过低要求强度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减小,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5)能把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提高到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高的水平。
(6)使一个行星齿轮组G1起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的速度的作用,从而能实现减速装置的尺寸减小以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2)起减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因此,在改进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的同时,能减小齿轮噪声和零件数量(对应于权利要求3)。
(3)假定起减速装置作用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G1,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及其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G2,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由包括用来整体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旋转件的连接件M1和M2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变速控制设备包括:一个第一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停止(或固定)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一个第四太阳齿轮S4的第二制动器B2上;一个第二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另一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第一托架PC1的第二离合器C2上;一个第三旋转件,经第二连接件M2连接到输出齿轮Output上;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第一齿圈R1的第三离合器C3、和能够选择性停止(或固定)的第一制动器B1上;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第一托架PC1的第一离合器C1上;及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通过借助于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即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增强离合器/制动器/各个件的定位布局,有可能提供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变速控制设备(对应于权利要求7),这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够把燃料经济性提高到高水平。
(4)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对应于权利要求8)。
(5)第三行星齿轮组G3或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两个有相同齿数的太阳齿轮S3和S4、及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小齿轮P3的行星齿轮组。因此,容易加工小齿轮P3和实现容易制造的效果。况且,对于噪声和振动得到一个显著优点(对应于权利要求16)。
*第一实施例设备的具体例子
图12是剖视图,表示其中在自动变速装置中采用第一实施例的变速控制设备的情形的具体构造。
与图1中表示的示意图相反,这个具体例子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入轴Input定位在图的右手侧,并且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从中心件CM抽取。这里在图12中,字母D指示第一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轮;DP指示起第二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轮作用的鼓轮活塞和第一离合器C1的活塞;及P指示第二离合器C2的活塞,并且离合器鼓轮D和第一离合器C1的鼓轮活塞DP彼此接合。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包括在上述离合器鼓轮D中,从而通过在第三速度下第一和第二离合器C1和C2的同时啮合时适当地选择啮合力,简化油压的控制。换句话说,在第三速度下同时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在这时,如果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传动比由α2指示,则表示在输入到第一离合器C1的转矩TC1和输入到第二离合器C2的转矩TC2之间的比值:
TC1∶TC2={1/(1+α2)}∶{α2/(1+α2)}。
因此,通过按如下设置在鼓轮活塞DP的有效横截面积与活塞P的有效横截面积之间的比值,能得到能简化油压控制而不需要供给不同油压的特征:
DP的有效横截面积∶P的有效横截面积
={1/(1+α2)}∶{α2/(1+α2)}。
(第二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二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9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13是示意图,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13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13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减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连接有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参照图2)。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14至图16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14至16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第二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并且表示在第二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4(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4(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只起一个旋转件的作用,而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仅在其轴线上和绕两个减速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5(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6(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6(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效果(1)、(2)、(3)和(5)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技术效果描述如下。
(6)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每一个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中心件CM、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在第二速度下,转矩循环消失,从而能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以改进燃料经济性。况且,在第二速度下,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不通过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固定,而是直接由第二制动器B2固定,从而把传动效率提高到比第一实施例设备的效率高的水平,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的改进(对应于权利要求9)。
(第三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三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0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17是示意图,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17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17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减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托架PC3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连接有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参照图2)。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18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图19至图21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
这里在图19至图21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这里,第三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是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的减速转动,并且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从第二齿圈R2输入正向输入转动,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来自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的减速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9(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减小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低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9(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备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由输入转动生成的转动从与两个齿轮R2和S2整体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相同的转动(即直接啮合转动)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9(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高的速度,并且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到第三托架PC3的输入转动用作第二太阳齿轮S2的增速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一托架PC1→第二离合器C2→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
另一方面,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处增速的转动经第一齿圈R1→第三离合器C3→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处从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的增速转动经第一齿圈R1→第三离合器C3→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速度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0(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一托架PC1→第二离合器C2→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况且,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8的共线图中所示,倒挡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1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3)和(5)之外还有如下列举的效果。
(7)在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中,包括:一根输入轴Input,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一个输出齿轮Output,用来输出变速转动;三组行星齿轮组G1、G2和G3;多个件M1和M2,用来整体地连接多个旋转元件;三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C1、C2和C3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B1和B2,定位在输入轴Input、输出齿轮Output、连接件M1和M2及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相应旋转元件之间;及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C1、C2和C3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得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1是用来总是增速输入转动的增速装置,而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一个小齿轮P3,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的每一个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的中心件CM;及一个齿圈R3,与小齿轮P3啮合。因此,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把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提高到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情形高的水平,同时实现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建造的齿轮系的强度优点、诸如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建造的齿轮系的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之类的优点、通过消除转矩循环的燃料经济性的改进、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的同轴布置、及自动变速装置的整体尺寸减小。
另外,一个行星齿轮组G1由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的速度的增速装置示范,从而能把传动比范围进一步加宽到比带有减速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传动比高,由此改进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自由度(对应于权利要求2)。
(8)起减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一种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因此,在改进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的同时能减小齿轮噪声和零件数量(对应于权利要求5)。
(9)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况且,在第二速度下,能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对应于权利要求10)。
(第四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四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1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22是示意图,表示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22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22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减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托架PC3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连接有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参照图2)。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23至图25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23至25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表示在第四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18中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第四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3(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3(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具体地说,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效果(3)和(5)及第三实施例(7)和(8)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10)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中心件CM、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况且,在第二速度下,能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况且,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不通过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固定,而是直接由第二制动器B2固定,从而齿轮的传动效率高于第一实施例增速单小齿轮型1的效率,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的改进(对应于权利要求11)。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这里将描述不同类型的第5-1实施例、第5-2实施例及第5-3实施例。
*第5-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图26是示意图,表示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26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26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小齿轮P3,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一个轴向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第三小齿轮P3;一个中心件CM,连接到第三托架PC3上,并且定位在上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并且从未表示的发动机或驱动源经一个液力变扭器等接收旋转驱动力。
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并且把输出旋转驱动力经未表示的最终齿轮等传递到被驱动的车轮。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的离合器。上述第二离合器C2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上述第三离合器C3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的离合器。
上述第一制动器B1是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制动器。上述第二制动器B2是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制动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未表示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变速控制装置)以便在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如图2的啮合表中表示的那样。作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这里采用液压控制型、电子控制型、液压+电子控制型等。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27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图28至图30表示在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
这里在图28至30中,离合器、制动器、和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把它们加阴影表示。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由第一行星齿轮组G1减速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第三行星齿轮组G3使其托架借助于齿圈输入固定,从而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减速和反向。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减速和反向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从第二齿圈R2输入正向减速转动,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进一步减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8(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由第一行星齿轮组G1减速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正向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进一步减速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低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8(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由第一行星齿轮组G1减速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齿圈R2。同时,由第一行星齿轮组G1减速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减速转动(=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从与两个齿轮R2和S2整体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以一个比值(=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比)减小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8(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由第一行星齿轮组G1减速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输入转动市制速度,并且第三齿圈R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增速的转动(在比输入转动低的速度下)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9(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同时,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增速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9(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增大到比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9(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第一齿圈R1减速转动经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正向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7的共线图中所示,倒挡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0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5-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图31是示意图,表示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3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31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在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2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的位置关系与双减速型1的相同。况且:第一离合器C1定位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G2之间;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及第二制动器B2定位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G3之间,但没有离合器/制动器定位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外侧。因而,通过使输出轴Ouput与输入轴Input同轴举例输出部分。其余构造与双减速型1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图32至图34表示在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个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32至图34中,离合器、制动器和备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指示。在各个传动比下的转矩流与双减速型1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5-3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在呈现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示意图的图35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3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35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在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3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的位置关系与双减速型1的不同之外在于,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彼此替换。况且: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及第二制动器B2定位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G3之间,但没有离合器/制动器定位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G2之间;及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定位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外侧。因而,通过使输出轴Ouput与输入轴Input同轴举例输出部分。其余构造与双减速型1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图36至图38表示在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个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36至图38中,离合器、制动器和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指示。在各个传动比下的转矩流与双减速型1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效果(1)、(3)和(5)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11)减速装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从而能提高用于布局的自由度。
具体地说,输出部分不仅由输出齿轮Ouput建造,如在双减速型1中举例的那样,而且也由与输入轴Input同轴但在其相反侧的输出轴Ouput建造,如在双减速型2和3中举例的那样。因而,得到的布局不仅适于前置发动机/前驱动汽车(或FF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而且也适于前置发动机/后驱动汽车(或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
(12)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齿轮或输出轴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况且,在第二速度下,能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对应于权利要求12)。
(第六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六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3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39是示意图,表示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39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4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39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二托架PC2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及一个第二齿圈R2,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三太阳齿轮S3;一个第三齿圈R3;及一个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三托架PC3。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连接有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参照图2)。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40至图42表示在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在图40至42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表示在第六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27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第六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及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1(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二太阳齿轮S2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1(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1(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2(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2(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效果(1)、(3)和(5)及第五实施例(11)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13)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和中心件CM、及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R2;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三齿圈R3、及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三托架PC3;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实现如下例举的特定效果(对应于权利要求13)。
(1)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2)在第二速度下,能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3)当把变速控制设备应用于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时,能这样设置布局,从而把在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内侧通过的件数减小到一,由此减小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以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4)在第六速度下,转矩传递到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从而改进齿轮啮合比以提供在振动和噪声方面的优点。
(第七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七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6、7、14和16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43是示意图,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43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增速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43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或增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二托架PC2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及一个第二齿圈R2,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三太阳齿轮S3;一个第三齿圈R3;及一个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三托架PC3。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和C3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连接有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参照图2)。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44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并且图45至图47表示在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
在图45至图47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这里,第七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第一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减速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并且在转动方面相对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从而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从第二齿圈R2输入正向输入转动,并且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减速反向转动,从而来自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的减速转动经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从而由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减速的转动经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到比第一速度高的速度)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三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四太阳齿轮S4。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由输入转动生成的转动经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以与两个齿轮R2和S2整体转动。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与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相同的转动(即直接啮合转动)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5(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二太阳齿轮S2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四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高的速度,并且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经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来自第三托架PC3的输入转动增速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6(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离合器C2→第四太阳齿轮S4→第二小齿轮P2→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
另一方面,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处增速的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和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6(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第二行星齿轮组G2起一个旋转件的作用,但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六速度)
如图2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处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大的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三太阳齿轮S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三太阳齿轮S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增大到比输入转动的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齿圈R2经第二连接件M2和中心件CM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速度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三太阳齿轮S3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6(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倒挡速度)
如图2中所示,倒挡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离合器C2→第四太阳齿轮S4→第二小齿轮P2→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况且,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轴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44的共线图中所示,倒挡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减速而从输出轴Output输出。
在这种倒挡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7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速控制设备的效果(3)和(5)及第三实施例(7)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14)起增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制成,从而能制成适于FR汽车的布局,即带有在输入部分的相反侧的输出部分的布局(对应于权利要求6)。
(15)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它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和中心件CM、及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R2;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三齿圈R3、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三托架PC3;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及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用来实现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实现如下例举的特定效果(对应于权利要求14)。
(1)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2)在第二速度下,能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3)当把变速控制设备应用于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时,能这样设置布局,从而把在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内侧通过的件数减小到一,由此减小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以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第八实施例)
*第8-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8-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8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48是示意图,表示第8-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48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8-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一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49是共线图,表示在第8-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8-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具有不同速度。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8-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8-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8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0是示意图,表示第8-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0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8-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这里,表示在第8-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4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一实施例变的效果(1)至(4)之外还有如下效果。
(16)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和第六速度的传动比的自由度。
(第九实施例)
*第9-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9-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9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1是示意图,表示第9-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9-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9-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49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二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9-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9-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9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2是示意图,表示第9-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2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9-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9-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4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二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和第六速度的传动比的自由度。
(第十实施例)
*第10-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0-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0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3是示意图,表示第10-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3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0-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三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动作。
图54是共线图,表示在第10-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与第三实施例相比,第10-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具有不同速度。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三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0-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0-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0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5是示意图,表示第10-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5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0-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三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0-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4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三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一实施例)
*第11-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1-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1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6是示意图,表示第11-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6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1-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1-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4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四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1-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1-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7、11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7是示意图,表示第11-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7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1-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增减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1-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4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四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二实施例)
*第12-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2-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58是示意图,表示第12-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58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2-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1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动作。
图59是共线图,表示在第12-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与第5-1实施例相比,第12-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具有不同速度。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5-1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2-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2-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0是示意图,表示第12-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0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2-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1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2-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五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三实施例)
*第13-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3-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1是示意图,表示第13-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3-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2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3-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5-2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3-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3-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2是示意图,表示第13-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2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3-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2+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减速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2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3-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5-2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五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四实施例)
*第14-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4-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3是示意图,表示第14-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3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4-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3+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3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4-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5-3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4-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4-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2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4是示意图,表示第14-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4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4-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3+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5-3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减速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5-3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4-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5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5-3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五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五实施例)
*第15-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5-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13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5是示意图,表示第1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5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5-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4+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单减速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六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动作。
图66是共线图,表示在第15-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与第六实施例相比,第15-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具有不同速度。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六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5-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5-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13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7是示意图,表示第1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7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5-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4+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减速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六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5-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66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六实施例的效果(1)、(3)、(11)和(13)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第十六实施例)
*第16-1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6-1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6、7、14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68是示意图,表示第16-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68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6-1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增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1)中,给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增速型1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七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在下面描述动作。
图69是共线图,表示在第16-1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与第七实施例相比,第16-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具有不同速度。这里,换档动作和转矩流与第七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第16-2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16-2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6、7、14和15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并且图70是示意图,表示第16-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
在图70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在第16-2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增速型1+塔式小齿轮型2)中,给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双增速型1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七实施例的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表示在第16-2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69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十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能得到除第七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效果(5))之外还有第八实施例的效果(16),即能使级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十六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但其具体构造不应该限于实施例的那些,而是允许变更、添加等,只要它不脱离在各个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要点。
工业实用性
如这里已经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装置变速控制设备作为用于要求较大传动比范围的车辆的变速控制设备是有用的,特别是,适于用在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部分中,这种自动变速装置连接到有发动机或电动机安装在其上作为驱动源的汽车的驱动源输出轴上。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输入部分,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
一个输出部分,用来输出变速转动;
三组行星齿轮组;
多个件,用来整体连接多个旋转元件;
三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定位在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各件及三个行星齿轮组的相应旋转元件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得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其特征在于:
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装置;而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个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与两个太阳齿轮的每一个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小齿轮啮合。
2.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输入部分,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
一个输出部分,用来输出变速转动;
三组行星齿轮组;
多个件,用来整体连接多个旋转元件;
三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定位在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各件及三个行星齿轮组的相应旋转元件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得到至少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其特征在于:
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增速装置;而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个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与两个太阳齿轮的每一个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小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减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单小齿轮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减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双小齿轮型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增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单小齿轮型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增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双小齿轮型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假定起减速装置或增速装置作用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带有双太阳齿轮的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及剩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
第二行星齿轮组和第三行星齿轮组是由包括用来整体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的连接件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并且
变速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旋转件,带有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停止(固定)一个太阳齿轮的第二制动器上;
一个第二旋转件,带有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太阳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二离合器上;
一个第三旋转件,带有连接件,并且连接到输出部分上;
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件、和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的第一制动器上;
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一离合器上;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或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一个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中心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中心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一个第二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三太阳齿轮、一个第三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第三托架;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第三托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一个第二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三太阳齿轮、一个第三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第三托架;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中心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整体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三托架;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四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得到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得到第六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得到倒挡速度,由此建立六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具有不同齿数的两个太阳齿轮、和一个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不同齿数的塔式小齿轮的行星齿轮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具有相等齿数的两个太阳齿轮、和一个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小齿轮的行星齿轮组。
CNB028018699A 2001-05-30 2002-05-29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4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61578 2001-05-30
JP161578/2001 2001-05-30
JP161578/01 2001-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339A true CN1463339A (zh) 2003-12-24
CN1295452C CN1295452C (zh) 2007-01-17

Family

ID=1900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18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919C (zh) 2001-05-30 2002-05-29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CNB028018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452C (zh) 2001-05-30 2002-05-29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18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919C (zh) 2001-05-30 2002-05-29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6910985B2 (zh)
EP (3) EP1391633B1 (zh)
JP (3) JP3789453B2 (zh)
KR (3) KR100511811B1 (zh)
CN (2) CN1243919C (zh)
DE (3) DE60239331D1 (zh)
WO (3) WO2002099315A1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6962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00396959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传动系
CN100396961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00396963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00396960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959148B (zh) * 2005-11-02 2010-04-21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
CN101166921B (zh) * 2005-01-04 2010-09-01 通用汽车公司 具有三个互连的行星齿轮组、两个离合器和至少两个制动器的电控变速器
CN1932337B (zh) * 2005-09-12 2010-12-29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
CN101949434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926356B (zh) * 2003-12-26 2011-06-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系统
CN101368615B (zh) * 2007-08-16 2012-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
CN101368616B (zh) * 2007-08-16 2012-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CN102537235B (zh) * 2007-05-31 2014-01-08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3727186A (zh) * 2012-10-10 2014-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3899682A (zh) * 2012-10-24 2014-07-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变速器制动轮毂
CN104736897A (zh) * 2013-07-19 2015-06-24 卡特有限公司 液力机械变速装置
CN105387156A (zh) * 2015-12-09 2016-03-09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电驱动使用的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07076273A (zh) * 2014-10-23 2017-08-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8A (zh) * 2017-06-26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57139B1 (ko) * 2007-06-12 2010-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KR100511811B1 (ko) * 2001-05-30 2005-09-05 쟈트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자동 변속기용 기어 변속 장치
US20020183160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Chi-Kuan Kao Six-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with two clutches and three brakes
JP2003130152A (ja) * 2001-10-30 2003-05-08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KR100444068B1 (ko) * 2002-06-27 2004-08-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6속 자동 변속기의 유압 제어 시스템
JP3749508B2 (ja) * 2002-07-16 2006-03-0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3830433B2 (ja) * 2002-07-16 2006-10-0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2004052807A (ja) * 2002-07-16 2004-02-19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DE10315709A1 (de) * 2003-04-07 2004-10-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JP3837125B2 (ja) * 2003-06-04 2006-10-2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車両用多段自動変速機
US7008346B2 (en) * 2003-08-25 2006-03-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ven-speed transmission
DE10340734A1 (de) * 2003-09-04 2005-03-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DE10340731A1 (de) * 2003-09-04 2005-03-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KR100559335B1 (ko) * 2004-03-09 2006-03-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7속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US7018318B2 (en) * 2004-04-07 2006-03-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ven-speed transmission
US7008347B2 (en) * 2004-04-07 2006-03-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ingle overdrive six-speed transmission with low internal speeds
FR2870580B1 (fr) * 2004-05-21 2006-09-08 Sc Brevets Lepelletier Soc Civ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multivitesses pour voitures particulieres ou vehicules utilitaires
DE102004038289A1 (de) * 2004-08-06 2006-08-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4038294A1 (de) * 2004-08-06 2006-02-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DE102005007688A1 (de) * 2005-02-19 2006-08-31 Volkswagen Ag Mehrstufiges Automati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EP1910709B1 (en) 2005-07-18 2008-11-26 DTI Group B.V. Gear module
JP4534911B2 (ja) * 2005-08-26 2010-09-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4655941B2 (ja) * 2006-01-12 2011-03-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EP1783398B1 (en) 2005-11-02 2012-04-1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tive vehicle
FR2897136A1 (fr) * 2006-02-03 2007-08-10 Pierre Guy Tosi Boite de vitesse a transmission planetaire donnant jusqu'a onze vitesses de marche avant et deux vitesses de marche arriere.
KR101241040B1 (ko) * 2006-02-13 2013-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7속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KR101241042B1 (ko) 2006-03-15 2013-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7속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KR100863426B1 (ko) * 2006-06-28 2008-10-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KR100793882B1 (ko) * 2006-07-20 2008-01-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US7789790B2 (en) * 2006-10-09 2010-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837591B2 (en) * 2006-10-09 2010-11-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789788B2 (en) * 2006-10-09 2010-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867127B2 (en) * 2006-10-09 2011-01-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789787B2 (en) * 2006-10-09 2010-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695396B2 (en) * 2006-10-09 2010-04-13 Gm Global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862463B2 (en) * 2006-10-09 2011-0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862464B2 (en) * 2006-10-09 2011-0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789789B2 (en) * 2006-10-09 2010-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8007393B2 (en) 2006-12-04 2011-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988588B2 (en) * 2006-12-04 2011-08-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775931B2 (en) * 2007-03-16 2010-08-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670249B2 (en) * 2007-03-26 2010-03-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p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7604563B2 (en) * 2007-05-21 2009-10-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KR100957140B1 (ko) * 2007-06-12 2010-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US7811198B2 (en) * 2007-07-20 2010-10-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8-speed transmission
JP5034792B2 (ja) * 2007-09-04 2012-09-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KR101072311B1 (ko) * 2008-06-05 2011-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KR101072312B1 (ko) * 2008-06-13 2011-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US7988587B2 (en) 2009-01-09 2011-08-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US8047953B2 (en) 2009-01-16 2011-1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KR101072319B1 (ko) * 2009-01-19 2011-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US7998017B2 (en) 2009-02-24 2011-08-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DE102010010663A1 (de) * 2010-03-01 2011-09-01 A + M Fertigungstechnik Gmbh Getriebe
KR101090812B1 (ko) * 2010-06-30 201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US9121492B2 (en) 2011-01-12 2015-09-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ybri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having a motor damper
US8591377B1 (en) * 2012-05-29 2013-11-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101459883B1 (ko) * 2013-03-13 2014-11-07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US9109669B2 (en) * 2013-06-20 2015-08-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KR101438637B1 (ko) * 2013-10-22 2014-09-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기어트레인
JP6090109B2 (ja) * 2013-10-28 2017-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20160040754A1 (en) 2014-08-07 2016-02-11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625007B2 (en) 2014-08-12 2017-04-1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518638B2 (en) 2014-10-27 2016-12-13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O2016069360A1 (en) 2014-10-27 2016-05-06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726256B2 (en) 2014-10-27 2017-08-0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EP3212962A4 (en) 2014-10-27 2018-08-1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927009B2 (en) 2015-04-23 2018-03-2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689467B2 (en) 2015-04-24 2017-06-2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890835B2 (en) 2015-04-24 2018-02-13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10132388B2 (en) 2015-05-15 2018-11-20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15209050A1 (de) * 2015-05-18 2016-11-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Antriebsstranges
DE102015209144A1 (de) * 2015-05-19 2016-11-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810287B2 (en) 2015-06-24 2017-11-0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803725B2 (en) 2015-07-13 2017-10-31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746054B2 (en) 2015-09-09 2017-08-2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10364867B2 (en) 2016-09-28 2019-07-30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323723B2 (en) 2016-09-28 2019-06-1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060512B2 (en) 2016-09-28 2018-08-2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451147B2 (en) 2016-09-28 2019-10-22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9869377B1 (en) 2016-09-28 2018-01-16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260599B2 (en) 2016-09-28 2019-04-16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316940B2 (en) 2016-09-28 2019-06-11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060511B2 (en) 2016-09-28 2018-08-2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533644B2 (en) 2016-09-28 2020-01-14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9933045B1 (en) 2016-09-28 2018-04-03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323722B2 (en) 2016-09-28 2019-06-1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234001B2 (en) 2016-09-28 2019-03-1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161486B2 (en) 2016-09-28 2018-12-2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072736B2 (en) 2016-09-28 2018-09-11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473190B2 (en) 2016-09-28 2019-11-12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253850B2 (en) 2016-09-28 2019-04-09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9927008B1 (en) 2016-09-28 2018-03-2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174814B2 (en) 2016-09-28 2019-01-0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302173B2 (en) 2016-09-28 2019-05-2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161484B2 (en) 2016-09-28 2018-12-2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072735B2 (en) 2016-09-28 2018-09-11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156283B2 (en) 2016-09-28 2018-12-18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6274342B1 (ja) * 2017-04-20 2018-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
KR102434511B1 (ko) * 2017-09-11 2022-08-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다단 변속기
KR102417349B1 (ko) * 2017-09-20 2022-07-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CN108180265B (zh) * 2017-12-29 2021-12-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08194586B (zh) * 2017-12-29 2022-06-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6958445B2 (ja) * 2018-03-15 2021-11-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KR102634454B1 (ko) * 2018-10-11 2024-0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
US10844937B2 (en) 2018-11-12 2020-11-24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JP7059922B2 (ja) * 2018-12-25 2022-04-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N110608270A (zh) * 2019-09-24 2019-12-24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
JP7413712B2 (ja) 2019-10-16 2024-01-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N112324872B (zh) * 2020-11-27 2022-11-11 东华大学 一种乘用车紧凑型八挡位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0901A (en) * 1967-07-25 1969-04-2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Compact broad range power transmission
US3835732A (en) * 1969-07-14 1974-09-17 Nissan Motor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US3863524A (en) * 1969-07-14 1975-02-04 Nissan Motor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US3722323A (en) * 1971-03-16 1973-03-27 A Welch Transmission
US3815445A (en) * 1972-09-11 1974-06-11 Caterpillar Tractor Co Variable 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S5544254B2 (zh) * 1974-05-07 1980-11-11
JPS5728009B2 (zh) 1974-06-18 1982-06-14
JPS5624138B2 (zh) * 1974-06-27 1981-06-04
JPS5813771B2 (ja) 1974-11-29 1983-03-15 アイシンセイキ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ヘンソクソウチ
JPS5759458B2 (zh) 1975-02-07 1982-12-15 Aisin Seiki
US4513634A (en) * 1977-05-13 1985-04-30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Change-speed transmission with selective bypass of hydrokinetic unit
JPH02118240A (ja) * 1988-10-25 1990-05-02 Toyota Motor Corp 歯車変速装置
JP2671463B2 (ja) * 1988-12-07 1997-10-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US5133697A (en) * 1989-05-02 1992-07-28 Nissan Motor Co., Ltd. Planetary gear system
FR2656055B1 (fr) * 1989-12-18 1994-04-29 Lepelletier Pierre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multivitesse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3571858B2 (ja) * 1996-07-16 2004-09-29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3708675B2 (ja) * 1997-05-12 2005-10-19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H1137230A (ja) * 1997-07-18 1999-02-12 Jatco Corp 遊星歯車変速機構
JP4345146B2 (ja) * 1999-07-29 2009-10-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4244461B2 (ja) 1999-09-09 2009-03-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3730457B2 (ja) * 1999-10-20 2006-01-0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3777929B2 (ja) 1999-12-24 2006-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DE10200379A1 (de) * 2001-01-09 2002-08-01 Aisin Aw Co Automatikgetriebe
JP4438247B2 (ja) * 2001-03-29 2010-03-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KR100511811B1 (ko) 2001-05-30 2005-09-05 쟈트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자동 변속기용 기어 변속 장치
US20030188775A1 (en) * 2001-09-24 2003-10-09 Connelly Kevin T. Fitting for a shade canopy
JP3749508B2 (ja) * 2002-07-16 2006-03-0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3751915B2 (ja) * 2002-07-16 2006-03-08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2004052813A (ja) * 2002-07-16 2004-02-19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3830433B2 (ja) * 2002-07-16 2006-10-0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JP2004052807A (ja) * 2002-07-16 2004-02-19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356B (zh) * 2003-12-26 2011-06-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系统
CN100396962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00396959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传动系
CN100396961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00396963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00396960C (zh) * 2004-09-07 2008-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六档动力传动装置
CN101166921B (zh) * 2005-01-04 2010-09-01 通用汽车公司 具有三个互连的行星齿轮组、两个离合器和至少两个制动器的电控变速器
CN1932337B (zh) * 2005-09-12 2010-12-29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
CN1959148B (zh) * 2005-11-02 2010-04-21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
CN102537235B (zh) * 2007-05-31 2014-01-08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368615B (zh) * 2007-08-16 2012-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
CN101368616B (zh) * 2007-08-16 2012-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CN101949434B (zh) * 2009-07-08 2013-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949434A (zh) * 2009-07-08 2011-0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3727186A (zh) * 2012-10-10 2014-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3727186B (zh) * 2012-10-10 2017-06-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03899682A (zh) * 2012-10-24 2014-07-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变速器制动轮毂
CN103899682B (zh) * 2012-10-24 2017-09-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变速器制动轮毂
CN104736897A (zh) * 2013-07-19 2015-06-24 卡特有限公司 液力机械变速装置
CN104736897B (zh) * 2013-07-19 2018-10-19 卡特有限公司 液力机械变速装置
CN107076273A (zh) * 2014-10-23 2017-08-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7076273B (zh) * 2014-10-23 2019-08-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5387156A (zh) * 2015-12-09 2016-03-09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电驱动使用的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07269778A (zh) * 2017-06-26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5452C (zh) 2007-01-17
WO2002099315A1 (fr) 2002-12-12
EP1391633A4 (en) 2008-10-08
EP1391633A1 (en) 2004-02-25
WO2002099314A1 (fr) 2002-12-12
US6884197B2 (en) 2005-04-26
WO2002099316A1 (fr) 2002-12-12
US20040077452A1 (en) 2004-04-22
EP1391633B1 (en) 2011-02-23
DE60239269D1 (de) 2011-04-07
EP1391634A1 (en) 2004-02-25
JPWO2002099314A1 (ja) 2004-09-16
KR20030046400A (ko) 2003-06-12
EP1391635A1 (en) 2004-02-25
KR100511811B1 (ko) 2005-09-05
KR100511812B1 (ko) 2005-09-05
EP1391635A4 (en) 2008-10-08
US6910985B2 (en) 2005-06-28
EP1391634A4 (en) 2008-10-08
CN1243919C (zh) 2006-03-01
CN1463340A (zh) 2003-12-24
US20030186775A1 (en) 2003-10-02
EP1391635B1 (en) 2011-03-02
JPWO2002099316A1 (ja) 2004-09-16
JP3789453B2 (ja) 2006-06-21
DE60239332D1 (de) 2011-04-14
JP3788621B2 (ja) 2006-06-21
KR20030046399A (ko) 2003-06-12
KR100511813B1 (ko) 2005-09-05
EP1391634B1 (en) 2011-03-02
DE60239331D1 (de) 2011-04-14
KR20030046398A (ko) 2003-06-12
JP3788620B2 (ja) 2006-06-21
JPWO2002099315A1 (ja) 2004-09-16
US6752737B2 (en) 2004-06-22
US20030224899A1 (en) 200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5452C (zh)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CN1547648A (zh) 自动变速器
CN1793694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573167A (zh) 多级变速器
CN1598364A (zh) 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1031738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机
CN1129902C (zh) 盘片装置
CN1298474C (zh) 刀头可更换式切削工具及可安装在该切削工具上的刀头
CN1926356A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以及控制该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580500A (zh) 涡轮喷嘴的翼面形状
CN1457408A (zh) 车辆用变速器
CN101036000A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626851A (zh) 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796825A (zh) 用于车辆的多档变速器
CN101036001A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942690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1537744A (zh) 车辆档位切换装置
CN1693681A (zh) 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凸轮
CN1650119A (zh) 多级变速器
CN1746538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727726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总成
CN1518647A (zh) 磁性流体密封装置
CN1692239A (zh) 自动变速机
CN1221461C (zh) 带有高速倾斜部的自动扶梯
CN1760710A (zh)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Jat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Gatec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