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0130A -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0130A
CN1520130A CNA200410005326XA CN200410005326A CN1520130A CN 1520130 A CN1520130 A CN 1520130A CN A200410005326X A CNA200410005326X A CN A200410005326XA CN 200410005326 A CN200410005326 A CN 200410005326A CN 1520130 A CN1520130 A CN 1520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ket
carries
up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5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0130B (zh
Inventor
����˹���ҿ�
岩井浩
����һ
山本温
山田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20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13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5/00Candles
    • C11C5/002Ingredients
    • C11C5/004Ingredients dyes, pigments; products giving a coloured fla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5/00Candles
    • C11C5/006Candles wicks, related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4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electric or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dia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Abstract

一种携带无线通信装置,通过合叶部(104)可以使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折叠,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中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筐体导体部被连接在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110)上,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筐体导体部在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中至少一方的的电介质筐体上形成导体层。利用本发明,可以不使用作为天线的专用部件,并继续维持良好的天线特性,在减少部件数目后降低制造成本,并可以实现薄型化及轻量化。

Description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筐体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携带电话等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得到迅速地发展。另外,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不仅作为以往的携带电话使用,还可以变形为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或WWW(World Wide Web)的网页浏览等的数据终端装置,因此,液晶显示器也不断大型化。在这种状况下,被认为适用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型化,并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大画面化的折叠型携带电话终端逐渐普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5)。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56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084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35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299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表2002-516503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技术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中,有必要使用天线专用的导电性部件,不仅由于必须占用空间而不能充分地薄型化,而且在用印刷布线基板等构成天线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其材料费增加,从而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不使用作为天线的专用部件,并继续维持良好的天线特性,在减少部件数目后降低制造成本,并可以实现薄型化及轻量化。
而且,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还提供同时具有对下落等的冲击的强化了耐受性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是具有筐体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被连接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上,作为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天线为不平衡型天线。
这里,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是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或者,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是借助滑动机构使上侧筐体和下侧筐体可以滑动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和所述下侧筐体中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
取而代之,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为借助合叶部使上侧筐体和下侧筐体可以折叠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和所述下侧筐体中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
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筐体导体部是在作为所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筐体上形成导体层而制成。
这里,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是通过在所述电介质筐体上形成导体图形后而构成的。或者,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是在所述电介质筐体的两面上分别形成不同的图形,所述天线以多个频带进行动作。另外,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具备相互之间具有不同导电长度的多个导体部分,所述天线以多个频带进行动作。另外,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还具有在所述导体层上形成的窄槽或狭缝。
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具有上侧第1筐体部、上侧第2筐体部,所述上侧第1筐体部和所述上侧第2筐体部中至少一方以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作为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取而代之,其特征是,所述下侧筐体具有下侧第1筐体部、下侧第2筐体部,所述下侧第1筐体部和所述下侧第2筐体部中至少一方以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作为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所述合叶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导电性材料形成合叶导体部,所述合叶导体部被连接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上,作为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取而代之,所述合叶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导电性材料形成合叶导体部,所述合叶导体部作为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非激振元件进行动作。这里,其特征是,所述合叶部至少可以向2个轴向转动。另外,其特征是,还具有在所述合叶部上形成的绝缘层。
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多个电抗值的多个电抗元件、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选择性切换并连接在所述筐体导体部上的开关装置。取而代之,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多个电抗值的多个电抗元件、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选择性切换并通过所述合叶导体部连接在所述筐体导体部上的开关装置。
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所述开关装置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所述开关装置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动作频带,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所述开关装置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发信和收信,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所述筐体导体部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通过具有特定的静电电容的绝缘体而被连接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上,所述筐体导体部通过所述绝缘体而被电容性地供电。
另外,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为,还具备在具有所述筐体导体部的上侧筐体上形成的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绝缘片。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筐体的至少一部分兼作天线元件,不仅可以产生强化对下落等的冲击的耐蚀性的效果,而且由于不需要作为天线元件的占用空间,因而与以往技术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实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合叶部作为天线装置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可以增大天线装置的尺寸,改善天线的接收。而且,通过将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绝缘片贴附在上侧筐体的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大人体与天线装置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由人体的电磁影响造成的天线接收的减弱。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c)是图1(a)及图1(b)中使用的天线元件112的俯视图。
图2是图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102A及901和连接在它们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电路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绝缘环201的俯视图,(b)是具有图3(a)的绝缘环20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3(a)及图3(b)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装置的等价电路的电路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8(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9(a)及图9(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合叶部503的立体图,(b)是表示连接在图10(a)的合叶部503上的嵌合圆筒构件505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504的立体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11(a)及图11(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一对合叶部603,604的立体图,(b)是表示连接在图12(a)的合叶部603上的嵌合圆筒构件606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605,以及连接在图12(a)的合叶部604上的嵌合圆筒构件606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605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连接在图11(a)及图11(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合叶部608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4(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将图15(a)及图15(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筐体702逆时针方向旋转约45度时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
图17(a)是图15(a)及图15(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702A及901和连接在它们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1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1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b)的平板绝缘体922附近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天线元件921附近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22(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3(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3(a)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3(a)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4(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4(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4(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5(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5(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5(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6(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6(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6(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7(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7(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8(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8(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8(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29(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29(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29(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30(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9,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30(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c)是表示图30(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
图31(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实施例10,是将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筐体702取下时的俯视图,(b)是图3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3(a)是图32(a)及图32(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3(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4是表示将图3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挂在脖子上使用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3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8(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3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3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40(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4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b)是图4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转臂部910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4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b)是图44(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变形例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b)是图4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b)是图4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里面图,(c)是图4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4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变形例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b)是图4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里面图,(c)是图4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
102…上侧筐体;102A…天线元件;102a…上侧第1筐体部;102a-1…上侧第1筐体部的第1部分;102a-2…上侧第1筐体部的第2部分;102ap…树脂筐体部;102am…导体层;102b…上侧第2筐体部;102b-1…上侧第2筐体部的第1部分;102b-2…上侧第2筐体部的第2部分;102bp…树脂筐体部;102bm…导体层;102bm1…第1导体层;102bm2…第2导体层;102c,102d…上侧筐体;103…下侧筐体;103c,103d…下侧筐体;103cc,103dc…导体层;103p…左上边缘部;103q…右上边缘部;103r…突出圆筒部;104…合叶部;105…液晶显示器;106…音孔部;107…麦克风;108…充电电池;109…印刷布线基板;110…无线通信电路;111,902…连接部;112,901…天线元件;112a,112b…导体环;113,114…螺钉;115…螺钉旋入部;115h…圆形孔;116…键盘;150…控制器;151…循环器;152…无线收信机;153…无线发信机;154…扬声器;181…滑动用槽;182…滑动用突起部;191,192…内置天线元件;201…绝缘环;211…天线元件;212…连接点;301…绝缘片;503…合叶部;503a…圆筒部;503b,503c…腿部;504…天线元件;505…嵌合圆筒构件;603,604…合叶部;603a,604a…圆筒部;603b,604b…腿部;605,607…天线元件;606,608…嵌合圆筒构件;609…连接点;610,611…电抗元件;612…天线元件;702…上侧筐体;702a…上侧第1筐体部;702b…上侧第2筐体部;702A…天线元件;703…下侧筐体;704…2轴合叶部;704p…树脂层;704A…树脂筐体部;704B…导体层;705…键盘;706…CCD摄像机;801,803…连接部;802…天线元件;811…天线元件;812…连接点;910…转臂部;910h…贯通孔;910s…吊带;911,912…导体天线元件层;913…连接部;921…平板天线元件;922…平板绝缘体;931,933,934,935…窄槽;932…狭缝;951…螺旋形天线;952…内置天线元件;961…连接点;962…天线元件;963…螺钉;964…螺钉旋入部;SW1,SW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同样的符号,其详细说明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图1(c)是图1(a)及图1(b)中使用的天线元件112的俯视图。
在图1(a)及图1(b)中,本实施方式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通过圆筒形状的合叶部104被可以折叠地连接在一起。上侧筐体102具有配置在内侧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和配置在外侧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这两个筐体部102a,102b被相互紧贴地连接在一起。下面将与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装置内侧相对的面称为「内侧面」,将与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装置外侧相对的面称为「外侧面」。另外,合叶部104例如可以与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一体形成,合叶部104嵌合在下侧筐体103的上端部的中央部(位于左上边缘部103p和右上边缘部103q之间的位置)上,利用贯穿了合叶部104的空心的圆筒并在下侧筐体103的左上边缘部103p及右上边缘部103q的两个内部中延伸的圆柱轴(未图示),就可以使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通过合叶部104相互地旋转和折叠。而且,两个筐体部102a,102b利用位于其下端部的左右角部上的螺钉113,114,从其内侧面朝向外侧面方向,贯穿上侧第1筐体部102a,旋入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螺钉旋入部115内,从而被固定在一起。
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至少一部分由诸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另一方面,上侧第2筐体部102b由诸如树脂等电绝缘材料构成。这里,上侧第1筐体部102a也可以如详细的后述所示,其整体都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其筐体部由用诸如树脂材料制成的电绝缘材料构成,而其表面上形成用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下面将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的至少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部分称为「导体部」。
另外,液晶显示器105被配置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的大约中央部的位置上,在作为该液晶显示器105的上部的该内侧面的上端部上配置有音孔部106。这里,在音孔部106的正下方配置有在通话时产生对方的声音的图2的扬声器154,由扬声器154产生的声音通过音孔部106就可以传送至该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者的耳中。另外,在与下侧筐体103的内侧相对的面(以下称为内侧面)上的与合叶部104相对一侧的下端部附近处配置有麦克风107,在与下侧筐体103的麦克风107相对一侧的面(以下称为外侧面)上配置有充电电池108。在下侧筐体103的内部,在下侧筐体103的厚度方向上近似中央部分处配置有印刷布线基板109,在印刷布线基板109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包含无线收信机152及无线发信机153的无线通信电路110。
另外,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122被连接在上侧筐体102的螺钉113上,而且,该螺钉11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上。这里,天线元件122被设置为从下侧筐体103内的无线通信电路110开始,经过下侧筐体103的右上端部的内部、合叶部104的内部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延伸至螺钉113为止。而且,天线元件122如图1(c)所示那样,在其一端上设有具有圆形孔112h的导体环112a,螺钉113贯穿圆形孔112h后与导体环112a接触而电连接在一起。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112及螺钉11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上,天线元件112及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作为该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天线元件102A(图2)进行动作。
另外,转臂部910由曲线近似圆柱状的树脂材料(优选柔性树脂材料)制成,被设置为与下侧筐体103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即,转臂部910的两端被按照使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宽度方向近似左右对称的方式连接,此时,在由转臂部910和下侧筐体103所围成的空间内形成贯通孔(或空隙)910h。另外,在该转臂部910的内部内置有作为该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第2天线元件进行动作的例如为1/4波长的天线元件901,天线元件901从转臂部910的内部开始,经过下侧筐体103的内部,被连接在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902上。
图2是图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102A及901和连接在它们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电路图。在图2中,天线元件102A通过连接点111及开关SW1的接点a侧而被连接在循环器151的第1端子上,另外,天线元件901通过连接点902及开关SW1的接点b侧而被连接在循环器151的第1端子上。循环器151的第2端子被连接在具有扬声器154的无线收信机152上,循环器151的第3端子被连接在具有麦克风107的无线发信机153上。这里,无线收信机152、无线发信机153及开关SW1的动作由控制器150控制。
被天线元件102A或天线元件901接收的无线信号通过开关SW1及循环器151输入到无线收信机152中,无线收信机152通过对输入的无线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频率变换、解调处理等,从无线信号中抽出该无线信号所含的声音、文字数据或图像数据,输出到扬声器154中,同时还通过控制器150输出到液晶显示器105中。另一方面,在发信时则将声音、文字数据或图像数据从麦克风107或控制器150输入到无线发信机153中,无线发信机153在通过随着输入的声音、文字数据或图像数据而对输送波信号进行调制、频率变化、功率放大等产生无线信号后,通过循环器151及开关SW1输出到天线元件102A或天线元件901中并发射出去。
这里,控制器150例如可以将天线元件102A所接收的无线信号和天线元件901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的信号电平进行比较,通过使用开关SW1,选择性地将信号电平较大的无线信号切换至收信的天线元件上,就可以进行收信分集处理。另外,根据该收信分集处理的结果,选择天线元件并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而且,也可以通过使用两个天线元件102A及901同时地发送无线信号,并控制向这两个天线元件供电的无线信号的振幅及相位,来进行发信分集处理。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将作为上侧筐体102的一部分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作为天线元件102A的一部分进行动作,在维持良好的天线特性的状态下,可以削减部件数目,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通过使用镁等机械强度优良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不仅可以增强对下落等冲击的耐受性,还不需要设置天线装置所占有的空间,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进一步薄型化和轻量化。另外,由于与螺旋天线等以往技术的外部天线相比,可以增大面积,因此可以降低电流密度的最大值,并可以将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抑制得更低。
这里,所谓SAR是指在人体等生物体被置于电磁场中时,单位质量的生物体组织所吸收的功率,在SAR中有全身平均SAR和局部SAR。在电波防护指针的一般环境(以一般人为对象)中,规定全身平均SAR的任意6分钟平均值在0.08W/kg以下,同时任意的每10g组织的局部SAR(6分钟平均值)在2W/kg以下(对于四肢则为4W/kg)。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和天线元件112用螺钉113电连接,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也可以不使用螺钉113,而使用锡焊、压接端子或机械性的强制接触等其他方法来进行电连接。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上侧第1筐体部102a和天线元件112构成了天线元件102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同轴电缆的供电线路构成天线元件,将无线信号通过该供电线路输送至天线元件102A中。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两个天线元件102A及90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转臂部910,并且不具有天线元件901。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圆筒形状的合叶部10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图15(a)的2轴合叶部704。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转臂部910连接在下侧筐体103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连接在上侧筐体102上。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绝缘环201的俯视图,图3(b)是具有图3(a)的绝缘环20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3(a)及图3(b)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装置的等价电路的电路图。
在图1(a)及图1(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虽然将天线元件112通过螺钉113固定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如图3(b)所示那样,通过将用图3(a)所示的电介质材料构成的具有圆形孔201h的绝缘环201插入上侧第1筐体部102a和天线元件112的导体环112b(具有比导体环112a更大的圆形孔。)之间,不仅可以获得螺纹固定的效果,还可以进行电容性供电。这里,如图3(b)所示那样,螺钉113和天线元件112的导体环112b不发生机械的接触,在螺钉113和天线元件112之间存在着绝缘环201的静电电容。
因此,如图4的等价电路所示那样,天线元件102A是被连接在例如多个电抗L1,L2,…,LN的一端的连接点102Ac上后构成的,该连接点102Ac通过螺钉113的电感LM、绝缘环201的静电电容C0、天线元件112的电感L0与无线发信机153连接。这里,天线元件102A是被连接在多个电感L1,L2,…,LN的一端的连接点102Ac上后构成的,因此可以具有更宽的频带特性。另外,可以实现以下两个共振频率,即,将绝缘环201的静电电容C0插入时的第1共振频率和不将绝缘环201的静电电容C0插入时的比第1共振频率更高的第2共振频率,而且频带更宽,还可以用两个波段进行动作。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在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也可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的全面或局部上,通过例如粘接等方法形成由诸如丙烯酸等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等制成的例如具有0.2mm至0.3mm左右厚度的薄膜的绝缘片301。这样就可以防止人体的局部直接与作为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可以减少通话时由人体造成的天线接收的减弱。另外,由于可以增大天线元件102A和人体的距离,因此可以将所述的SAR抑制为较低值。而且,也可以不用绝缘片301,而使用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透明面板或覆盖材料。
图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图1(a)及图1(b)的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即,上侧第1筐体部102a在其下端部附近的螺钉113的配置位置处,被分割为相互具有一半厚度的而且相互嵌合并被粘接在一起的第1部分102a-1和第2部分102a-2。这里,螺钉113从上侧筐体102的内侧面,经过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第2部分102a-2、它的第1部分102a-1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后,被旋入固定于螺钉旋入部115中。
实施方式2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2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a)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至少一部分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另一方面,上侧第1筐体部102a由例如树脂等电绝缘材料构成。这里上侧第2筐体部102b也可以整体都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其筐体部由例如树脂等电绝缘材料构成,其表面上形成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以下将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至少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部分称为「导体部」。
(b)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112被连接在上侧筐体102的螺钉113上,另外,该螺钉11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上。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112及螺钉11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上后,天线元件112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就作为该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
根据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在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大通话时天线元件102A和人体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由人体的电磁影响造成的天线接收的劣化。另外,上侧第1筐体部102a由于具有液晶显示器105,因此虽然有必要确保能经受下落冲击的强度,但是上侧第2筐体部102b并没有此必要,从而可以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
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通过在天线元件112和上侧第2筐体部102b之间插入图3的绝缘环201,可以对天线元件102A进行电容性供电。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螺钉113将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和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一起,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使用螺钉113,而使用锡焊、压接端子或机械性的强制接触等其他方法来进行电连接。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图7(a)及图7(b)实施方式2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即,上侧第2筐体部102b在其下端部附近的螺钉113的配置位置处,被分割为相互具有一半厚度,而且相互嵌合并被粘接在一起的第1部分102b-1和第2部分102b-2。这里,螺钉113从上侧筐体102的内侧面,经过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第一部分102b-1及其第2部分102b-2后,被旋入固定于螺钉旋入部115中。
实施方式3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10(a)是表示图9(a)及图9(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合叶部503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连接在图10(a)的合叶部503上的嵌合圆筒构件505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504的立体图。
实施方式3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图1(a)及图1(b)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a)不具有合叶部104,而具有由铝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图10(a)的合叶部503。
(b)不具有天线元件112,而如图9(a)及图10(b)所示那样,具有天线元件504及嵌合在由铝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合叶部503中的嵌合圆筒构件505。
在图10(a)中,合叶部503由圆筒部503a、从其左右边缘部分别向斜上方延伸的两个腿部503b,503c构成。这里,各腿部503b,503c分别在其端部附近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圆形孔503bh,503ch。这里,各腿部503b,503c分别被插入嵌合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同时螺钉113,114分别被插入圆形孔503bh,503ch,从而利用螺钉113,114螺纹固定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上。在图10(b)中,天线元件504的一端被连接在嵌合圆筒构件505的圆筒端面的一部分上。嵌合圆筒构件505被制成其外径与合叶部503的圆筒部503a的内径实质上一致的形状,这样嵌合圆筒构件505就可以被插入嵌合于所述圆筒部503a的圆筒内部。
在像所述那样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504、嵌合圆筒构件505及合叶部50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因此,天线元件504、嵌合圆筒构件505、合叶部503及上侧第1筐体部102a可以作为第1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在此情况下,在合叶部503和嵌合圆筒构件505之间的连接点,或者说在连接点111中,在例如900MHz等特定的频带下,对于天线的输入电感达到像例如50Ω等特定的阻抗值那样足够低的程度即可。
在像所述那样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由于天线元件504、合叶部503及上侧第1筐体部102a作为第1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因此,与只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作为天线元件进行动作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大天线装置的尺寸,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增大天线接收。另外,如图1(a)所示,由于没有必要使天线元件112通过合叶部104的内部延伸至上侧筐体102为止,因此可以使合叶部104的直径更小,从而可以实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薄型化。另外,可以减轻在开闭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时天线元件112的负荷,从而可以改善其耐久性。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在合叶部503和嵌合圆筒构件505之间插入例如图3(a)的绝缘环201,从而可以将无线信号向第1天线元件102A电容性供电。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嵌合圆筒构件505配置在合叶部503的圆筒内部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a)所示,采用可以使天线元件504延伸至上侧筐体102为止的布线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上侧第1筐体部102a作为天线元件102A的一部分使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7(a)所示,将合叶部503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上,将上侧第2筐体部102b作为天线元件102A的构成要素使用。在此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通话时人体和天线元件102A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由人体的电磁影响造成的天线接收的减弱。
实施方式4
图1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12(a)是表示图11(a)及图11(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一对合叶部603,604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连接在图12(a)的合叶部603上的嵌合圆筒构件606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605,以及连接在图12(a)的合叶部604上的嵌合圆筒构件606及连接在其上的天线元件605的立体图。而且,图13是表示连接在图11(a)及图11(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合叶部608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构成的电路图。
实施方式4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3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a)不具有合叶部104,而具有由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的合叶部603,604。
(b)在合叶部603上嵌合有与天线元件605连接的嵌合圆筒构件606。
(c)在合叶部604上嵌合有与天线元件607连接的嵌合圆筒构件608。
(d)天线元件607通过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609连接在电抗元件610或611上。而且,电抗元件610,611也可以是例如变容二极管等可变电抗元件。
在图12(a)中,合叶部603由圆筒部603a、从其圆筒外周面向外延伸并具有圆形孔603h的腿部603b构成,合叶部604由圆筒部604a、从其圆筒外周面向外延伸并具有圆形孔604h的腿部604b构成。在图12(b)中,连接了天线元件605的嵌合圆筒构件606被插入嵌合在合叶部603的圆筒部603a的圆筒内部,连接了天线元件607的嵌合圆筒构件608被插入嵌合在合叶部604的圆筒部604a的圆筒内部。
在图11(a)中,合叶部603的圆筒部603a被插入嵌合在下侧筐体103的左上边缘部103p和突出圆筒部103r之间,合叶部603的腿部603b被插入嵌合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螺钉113被插入圆形孔603h中,利用此螺钉113进行螺纹固定。另外,合叶部604的圆筒部604a被插入嵌合在下侧筐体103的左上边缘部103q和突出圆筒部103r之间,合叶部604的腿部604b被插入嵌合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螺钉114被插入圆形孔604h中,利用此螺钉114进行螺纹固定。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被设置为在下侧筐体103的内部延伸的天线元件605与嵌合圆筒构件606连接,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609通过被设置为在下侧筐体103的内部延伸的天线元件607与嵌合圆筒构件608连接。
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605、嵌合圆筒构件606、合叶部603及螺钉113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另外,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609通过天线元件607、嵌合圆筒构件608、合叶部604及螺钉114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这里,从天线元件605到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电路和从天线元件607到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电路构成了第1天线元件102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天线元件102A通过被连接点609及控制器150控制的开关SW2连接在具有相互不同的电抗值Xa,Xb的电抗元件610或611上。
另外,圆筒形的供电部606通过天线元件605被连接在连结部111上,圆筒形的连结部608通过连接线607被连接在配置于无线通信电路110上的开关电路609的端子609a上。而且,开关电路609的端子609b被连接在第1载荷电路610上,端子609c被连接在第2载荷电路611上。
例如,在图1的开关SW1被切换至接点a侧,仅天线元件102A被作为天线装置使用时,和在将开关SW2切换至接点a侧或接点b侧时,由于连接在天线元件102A上的电抗值发生变化,因此天线元件102A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利用这点,例如通过用发信和收信进行时间分割,就可以进行动作频率的切换。或者,也可以例如根据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通过将开关SW2切换至接点a侧或接点b侧,选择性地对电抗元件610,611进行切换。这样,受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影响,位于天线元件102A的附近的物体的状况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些状况对电抗元件610,611进行选择性的切换就可以设定为能够获得更好的天线接收的方式。
另外,例如在图1的开关SW1被切换至接点b侧,仅天线元件102A被作为天线装置使用时,就可以使天线装置102A作为非激振元件动作,在将开关SW2切换至接点a侧或接点b侧时,连接在天线元件102A上的电抗值发生变化。即,由于可以使作为使天线装置901发生动作的非激振元件而动作的天线元件102A的导电长度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天线装置整体的指向特性发生变化。
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选择性地对两个电抗元件610,611进行切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3个以上的电抗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切换。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上侧第1筐体部102a构成了第1天线元件102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上侧第2筐体部102b来构成。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合叶部603,60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合叶部603,604来构成,并使得天线元件605及607直接地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
图1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4(b)是图14(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4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不使用天线元件607及嵌合圆筒构件608,而具有天线元件612。在图14(a)中,天线元件612在下侧筐体103的内部、合叶部603的内部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延伸并被连接在螺钉114上。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609通过天线元件612及螺钉114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4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15(b)是图1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16是表示将图15(a)及图15(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筐体702逆时针方向旋转约45度时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而且,图17(a)是图15(a)及图15(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7(b)是图1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5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a)不具有1轴的合叶部104,而具备在中央部上具有CCD摄像机706的2轴合叶部704。而且,2轴合叶部704至少一部分是由导电性材料制成,并被设置在下侧筐体703的上部中央部上。
(b)不具有天线元件112,而具有天线元件802。
(c)不具有上侧筐体102,而具有具备上侧第1筐体部702a及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上侧筐体702。而且,上侧筐体702具有与上侧筐体102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上侧第1筐体部702a与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一样,至少一部分是由导电性材料制成,从而具有导体部。
(d)不具有下侧筐体103,而具有下侧筐体703。而且,下侧筐体703具有与下侧筐体702相同的构成要素。
在图15(a)、图15(b)及图(16)中,上侧筐体702和下侧筐体703通过2轴合叶部704被连接在一起,使得二者可以折叠,并且上侧筐体702能够以2轴合叶部704为中心进行旋转。在图16中,在下侧筐体703的内侧面的近似中央部上设有键盘705。在图17(a)及图17(b)中,天线元件802被设置为从下侧筐体703的内部通过2轴合叶部704的内部延伸至上侧筐体702中。这里,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801(对应图1的连接点110)通过天线元件802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702a的导体部上。这里,天线元件802及上侧第1筐体部702a与实施方式1的第1天线元件102A相同,构成了第1天线元件702A。
图18是表示图1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702A及901和连接在它们上的无线通信电路110的构成的电路图。在图18中,天线元件702A通过连接点801被电连接在开关SW1的接点a上。其他的电路与图2相同地构成。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也可以对天线元件702A和天线元件901选择性地切换使用,因而实施方式5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天线元件802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702a的导体部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制成,然后将天线元件802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导体部上。在此情况下,由于可以进一步增大人体和天线元件702A的距离,因此可以减少由人体的电磁影响造成的通话时天线接收的劣化。
图1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19(b)是图1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20是表示图19(b)的平板绝缘体922附近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5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其特征为,在天线元件802的前端连接有平板天线元件921,从平板天线元件921通过平板绝缘体922电连接至2轴合叶部704的导体部,另外,从该2轴合叶部704连接至上侧第1筐体部702a。这里,平板绝缘体922如图20所示,被插入位于下侧筐体703的内部的平板天线元件921和2轴合叶部704之间。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与图3(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可以对无线信号进行电容性供电。
图21是表示图1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天线元件921附近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在图21中,没有使用图20的平板绝缘体922,而是通过形成2轴合叶部704,以及在树脂筐体部704A上形成导体层704B而构成的。另外,将导体层704B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702a上。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平板天线元件921就通过树脂筐体部704A被电连接在导体层704B上。因此,与图20相同,可以对无线信号进行电容性供电。
下面将对适用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如下的说明。
图22(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2(b)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2(c)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2(a)、图22(b)及图22(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102bm,就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1中,通过形成导体层102bm,可以使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机械强度增大。另外,由于可以用树脂材料构成上侧筐体102,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另外,由于导体层102bm的图形容易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天线设计的自由度。另外,由于上侧第2筐体部102b相对于上侧第1筐体部102a位于与操作者的头部相对一侧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增大和人体的距离,从而可以改善通话时的天线接收及SAR。
图23(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3(b)是表示图23(a)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3(c)是表示图23(a)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3(a)、图23(b)及图23(c)中,在树脂筐体部103bp的内侧面(除去液晶显示器105,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的圆形孔115h的内周面)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103bm,构成上侧第1筐体部102a,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3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中,通过形成导体层103bm,可以使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机械强度增大。另外,由于可以用树脂材料构成上侧筐体102,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另外,由于导体层103bm的图形容易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天线设计的自由度。
图24(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4(b)是表示图24(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4(c)是表示图24(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4(a)、图24(b)及图24(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除去螺钉旋入部115的附近的下端部,包含一方的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3中,可以将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电分离。
图25(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5(b)是表示图25(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5(c)是表示图25(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5(a)、图25(b)及图25(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左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的矩形窄槽931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4中,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窄槽931,因此在导体层102bm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而且,在图25(a)及图25(b)中,也可以不形成窄槽931,而形成头端开放的狭缝。
图26(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6(b)是表示图26(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6(c)是表示图26(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6(a)、图26(b)及图26(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左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并延伸至上端边缘部的矩形狭缝932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5中,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狭缝932,因此在导体层102bm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而且,由于狭缝932被制成在长度方向具有1/4波长的长度的形状,从而作为1/4波长共振元件动作,因此可以用窄槽931的一半的长度来实现。
图27(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7(b)是表示图27(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7(c)是表示图22(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7(a)、图27(b)及图27(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下侧的边缘部平行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矩形窄槽933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6中,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窄槽933,因此在导体层102bm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而且,由于形成水平方向的窄槽933,因此可以从天线元件102A放射出水平偏振波。另一方面,由于从天线元件901放射垂直偏振波,因此可以使用这两个天线元件构成偏振分集。
图28(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8(b)是表示图28(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8(c)是表示图28(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8(a)、图28(b)及图28(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下侧的边缘部平行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并且其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倒U字形的矩形窄槽934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7中,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窄槽934,因此在导体层102bm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而且,由于通过改变导体层102bm的形成图形,可以调整窄槽934的长度,因此可以调整所述各共振频率。
图29(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29(b)是表示图29(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29(c)是表示图29(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29(a)、图29(b)及图29(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左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窄槽935的导体层102bm,构成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上。另外,通过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上形成沿着该外侧面的例如左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导体层102bma,可以形成非激振元件。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8中,可以通过窄槽935放射电波,并可以使用作为非激振元件的导体层102bma控制该天线装置的指向特性。因此,例如,可以用与操作者的人体方向相反的方向面向主转臂的方式放射电波。另外,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窄槽935,因此在导体层102bm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
图30(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9,是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图30(b)是表示图30(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的俯视图,图30(c)是表示图30(a)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外侧面的俯视图。在图30(a)、图30(b)及图30(c)中,在树脂筐体部102bp的内侧面(包含螺钉旋入部115)上,通过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左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导体层102bm1,同时,形成由例如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包括沿着该内侧面的例如右侧的边缘部平行于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导体层102bm2(具有与矩形导体层102bm1不同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这样就构成了上侧第2筐体部102b,将例如天线元件112电连接在导体层102bm1和102bm2上。在像以上这样构成的实施例9中,由于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侧面上形成2个导体层102bm1及102bm2作为天线元件102A的一部分,因此在天线元件102A中可以形成多个导电长度的导体,从而具有多个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能够覆盖多个频带的天线元件102A。另外,通过改变各导体层102bm1及102bm2的形成图形,可以调整天线元件102A的导电长度,因此可以调整所述各共振频率。
而且,在实施例9中,也可以采用能够对导体层102bm1的天线元件和导体层102bm2的天线元件选择性地切换的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根据通话时是用右手握持还是用左手握持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对所述2个天线元件选择性地切换,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天线接收。
图31(a)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实施例10,是将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筐体702取下时的俯视图,图31(b)是图3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在图31(a)及图31(b)中,在用导电性材料制成的2轴合叶部704的外表面上,形成树脂层704p。即,通过在操作者通话时其头部接触的部分处形成树脂层704,可以降低SAR。而且,树脂层704p也可以用磁性材料形成。
实施方式6
图3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32(b)是图3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另外,图33(a)是图32(a)及图32(b)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3(b)是图3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6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不具有天线元件112,而具有天线元件211。这里,天线元件211从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开始,通过下侧筐体103的内部、合叶部104的内部及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内部,延伸至位于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上的连接点212后而形成。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211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上。
像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6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由于在转臂部910的内部形成天线元件901,使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作为天线元件102A动作,因此,即使不像以往技术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那样使用外部天线也可以进行电波的收发,所以可以防止在将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从操作者的口袋中取出时发生的外部天线被勾挂的情况。另外,由于在由转臂部910和下侧筐体103所围成的空间内存在贯通孔910h,因此可以如图34所示那样,在转臂部910上安装吊带910s后挂在脖子上,在此情况下,由于可以不使用以往技术的外部天线,因此可以按照使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左右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挂在脖子上时很容易保持平衡。
图3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5(b)是图3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6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将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构成,并将天线元件211在连接点212处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上。即,利用天线元件211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构成天线元件102A。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用树脂或导电性材料构成上侧第1筐体部102a。利用以上那样的构成,在通话时,可以增大天线元件102A和人体头部之间的距离,减轻通话时天线接收的劣化。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例如同轴电缆等供电线路构成天线元件211。
实施方式7
图3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6(b)是图3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7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3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将连接在天线元件504上的嵌合圆筒构件505插入嵌合在连接于上侧第1筐体部102a上的合叶部104(用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圆筒部的内部中。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111通过天线元件504、嵌合圆筒构件505及合叶部104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导体部上。因此,实施方式7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3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比,由于没有必要使天线元件504通过合叶部104的内部后延伸至上侧筐体102,因此可以使上侧筐体102的厚度更薄,并可以减小合叶部104的直径。另外,还可以提高通过合叶部104对携带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开闭时的合叶部104的耐久性。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构成,然后将合叶部104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上。在此情况下,利用天线元件504、嵌合圆筒构件505、合叶部104及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导体部就构成了天线元件102A。这样就可以增大通话时人体头部和天线元件102A之间的距离,减小天线接收的劣化。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例如同轴电缆等供电线路构成天线元件504。
实施方式8
图3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7(b)是图3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8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图17(a)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使天线元件811通过2轴合叶部704的内部、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内部及上侧第1筐体部702a的内部延伸至上侧第1筐体部702a的导体部。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801通过天线元件811在连接点812处被电连接在上侧第1筐体部702a上。像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8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5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通过将近似左右对称构造的转臂部910配置在使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在宽度方向上近似左右对称的位置上,可以改善设计性,即使在2轴合叶部704的构造较大时也可以改善设计性。
而且,使天线元件811按照与2轴合叶部704电绝缘的方式延伸,可以使2轴合叶部704作为天线元件102A或901的非激振元件进行动作。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天线元件811延伸至上侧第1筐体部702a的内部后电连接在其导体部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天线元件811连接在连接于上侧第1筐体部的导体部上的2轴合叶部704的导体部上。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天线元件81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用天线元件811,而用例如同轴电缆等供电线路来构成。
图3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8(b)是图38(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8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也可以将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构成,然后将天线元件811电连接在上侧第2筐体部702b上。在此情况下,利用天线元件811及上侧第2筐体部702b的导体部构成天线元件102A。这样就可以增大通话时人体头部和天线元件102A之间的距离,减小天线接收的劣化。
实施方式9
图3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39(b)是图39(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9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未设有具备天线元件112及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第1天线元件102A,而在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1001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合叶部104相对一侧的端部附近,具有形成例如1/4波长的鞭状天线的外部天线951。利用如上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通过将以往技术中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下作为主天线发挥作用的外部天线951,和设于转臂部910内部的天线元件901(在图39(a)及图39(b)中未显示)进行组合,可以进行与以往技术相比改善了的收信分集处理。另外,还可以改善用于满足所要求的天线特性的设计的自由度,并可以使用例如与以往技术相比更小型的外部天线951,从而可以改善设计性。
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外部天线951的安装位置始终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侧筐体103上设置外部天线901。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转臂部910配置在上侧筐体102上。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直板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将外部天线951和转臂部910内的天线901组合后设置。
实施方式10
图4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40(b)是图40(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10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9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其特征是,不具有外部天线951,而在与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上侧第2筐体部102b的内部的合叶部104相对一侧的端部附近,配置了例如作为陶瓷芯片天线的内置天线元件952。这里,将内置天线元件952和转臂部910的天线元件901(图40(a)及图40(b)中未显示)组合后构成了天线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在可以改善设计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图4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变形例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41(b)是图41(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10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0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将内置天线元件952配置在了与下侧筐体103的内部的合叶部104相对一侧的端部附近,具有与实施方式10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当转臂部910内的天线元件901和内置天线元件952的距离变小时,由于利用它们的相互结合可以使这些天线元件901,952间的相关系数变大,因此被认为会造成分集收信等的效果的降低,所以最好至少相隔1/4波长程度的距离。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具有1个内置天线元件9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多个内置天线元件,在此情况下,就可以覆盖多个频带。
实施方式11
图4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图42(b)是图42(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实施方式1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
(a)下侧筐体103具有相互面对并粘接在一起的位于内侧的下侧第1筐体部103a和位于外侧的下侧第2筐体部103b,将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至少一部分与实施方式1的上侧第1筐体部102a相同地用导电性材料制成(以下将导电性材料的部分称为导体部。)。而且,在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内侧面的中央部上设有键盘116。
(b)在上侧第2筐体部102b内具有无线通信电路110。
(c)具有从上侧第2筐体部102b通过合叶部104延伸至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天线元件962。
在图42(a)及图42(b)中,天线元件962被设置为从作为无线通信电路110的供电接点的连接点961(对应于图1(a)中的连接点111)通过合叶部104的内部延伸至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内部,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内部内的天线元件962的一端被连接在螺钉963上。这里,螺钉963从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外侧面朝向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螺钉旋入部964方向贯穿下侧筐体103后,将下侧筐体103螺纹固定,这样螺钉963就被电连接在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导体部上。因此,无线通信电路110的连接点961通过天线元件962及螺钉963被电连接在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导体部上。这样,天线元件962和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导体部就构成了天线装置。如上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也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天线元件962连接在下侧第2筐体部103b的导体部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构成,然后将天线元件962连接在下侧第1筐体部103a的导体部上。另外,也可以在下侧第1筐体部103a和下侧第2筐体部103b二者上都形成导体部。
实施方式12
图4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图44(b)是图44(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在图44(a)及图44(b)中,本实施方式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在具有上侧筐体102c和下侧筐体103c的同时,还包含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的构成为,形成于上侧筐体102c的里面的2个滑动用突起部182分别嵌合在沿下侧筐体103c的两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滑动用沟181中,上侧筐体102c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朝箭头183的方向滑动。这里,上侧筐体102c如图44(a)及图44(b)所示,在位于滑动机构的上侧时,下侧筐体103c的键盘116显露出来,从而可以操作,另一方面,在上侧筐体102c位于滑动机构的下侧时,下侧筐体103c的键盘116被上侧筐体102c覆盖,因而不能操作,此时,上侧筐体102c和下侧筐体103c以最小的占有面积被一体化,形成与后述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同的形态。另外,例如,在下侧筐体103c的里面上部的表面上,形成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103cc,作为天线元件103A使用。另外,在下侧筐体103c的下部的左右两端部的内部,具有例如由芯片天线制成的内置天线191,192。最好形成这3个天线元件103A,191,192中的至少2个,这里,使用至少2个天线元件进行发信分集及收信分集。
图4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变形例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图45(b)是图45(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在图45(a)及图45(b)中,此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2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其特征是,将内置了连接在连接点902上的天线元件901的转臂部910连接在下侧筐体103c的上端面的两个边缘部上。
而且,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及其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性的构成使用在实施方式12及其变形例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
实施方式13
图46(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图46(b)是图4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里面图,图46(c)是图46(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在图46(a)、图46(b)及图46(c)中,本实施方式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是具有相互贴合上侧筐体102d和下侧筐体103d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这里,例如,在下侧筐体103d的里面上部的表面上,形成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层103dc,作为天线元件103A使用。另外,在下侧筐体103d的下部的左右两端部的内部,具有例如由芯片天线制成的内置天线191,192。最好形成这3个天线元件103A,191,192中的至少2个,这里,使用至少2个天线元件进行发信分集及收信分集。
图4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变形例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俯视图,图47(b)是图4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里面图,图47(c)是图47(a)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侧视图。在图47(a)、图47(b)及图47(c)中,此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与实施方式13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其特征是,将内置了连接在连接点902上的天线元件901的转臂部910连接在下侧筐体103d的上端面的两个边缘部上。
而且,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及其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性的构成使用在实施方式13及其变形例的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天线或天线元件分别优选不平衡型天线或天线元件。
变形例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转臂部910的详细构成的纵剖面图。在图43中,在转臂部901的上侧表面上形成了第1导体天线元件层911,另一方面,与导体天线元件层911相分离,在转臂部901的下侧表面上形成了第2导体天线元件层912,在下侧筐体103内,2个导体天线元件层911,912通过连接点913被电连接在一起,同时还连接在连接点902上。
在如上构成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中,如果将第1导体天线元件层911制成以更低的频带(例如800MHz带)共振的导电长度,将第2导体天线元件层912制成以更高的频带(例如1.5GHz带)共振的导电长度,频率越低,电学距离就越近。一般来说,在下侧筐体103内的印刷配线基板106的接地导体和各导体天线元件层911,912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更低频带的导体天线元件层的一方的天线接收会降低。但是,如图43所示,通过将更低频带的一方配置在远离接地导体的外侧(上侧)上,就可以增大到下侧筐体103的接地导体的距离,特别是,由于可以减少导体天线元件层911和接地导体间的电容结合,因此可以使在供电接点处观察天线装置时的输入电感进一步降低,例如可以很容易地取得50Ω的电感整合,同时,可以使用2个导体天线元件层911,912实现宽频带、高接收的天线特性。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和上侧第2筐体部102b中的一方中形成了作为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的导体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和上侧第2筐体部102b中的两方中都形成作为天线元件102A进行动作的导体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中的一方中形成了导体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中的两方中都形成导体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外部天线使用的是鞭状天线,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固定式的螺旋天线。另外,作为内置天线,也可以使用倒F形天线。而且,也可以在上侧筐体102内设置多个天线装置。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用例如天线元件112连接上侧筐体102和下侧筐体103,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上的壳体图形来连接。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用镁或锌等导电性材料构成转臂部910,可以提高转臂部910的机械强度,从而可以防止在携带无线通信装置落到地板等地面上的情况下发生的破损。另外,由于用电介质材料填充转臂部910内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因而具有降低转臂部910内的天线元件901的共振频率的效果,与不填充电介质材料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小型化。另外,通过用树脂等电介质材料固定天线元件901的周围,可以提高转臂部910及天线元件901的机械强度,进而还可以增大产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转臂部910的至少一部分用弹性体等具有弹性或柔软性的树脂材料构成。此时,可以化解在将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放置在平面上的情况下受到不小心的踩踏等来自上方的压力,还可以吸收在从握持状态不小心摔落的情况下的冲击,从而可以防止转臂部910的破损。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转臂部9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梯形或锥形。另外,也可以将转臂部910的至少一部分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此时,可以改善设计性。另外,也可以在转臂部910中配置发信时发光的发光二极管。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上侧筐体或者下侧筐体的至少一部分同时构成天线元件,不仅可以发挥强化对下落等冲击的承受性的效果,而且由于没有必要设置作为天线元件所占有的空间,因此与以往技术相比,还可以削减部件数目,从而可以实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合叶部作为天线装置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可以增大天线装置的尺寸,从而可以改善天线接收。另外,通过将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绝缘片301贴附在上侧第1筐体部102a的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大人体和天线装置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由通话时人体的电磁的影响造成的天线接收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在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下侧筐体的合叶部附近,组合了第1天线和第2天线,其中第1天线是在连接于使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宽度方向近似左右对称的位置上的转臂部910内的天线元件901,第2天线以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上侧筐体或下侧筐体为构成要素。这样,由于即使不使用以往技术的外部天线也可以进行电波的收发,因此可以解决在将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从口袋取出时,发生外部天线被勾挂的情况的这种以往技术中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由转臂部910和下侧筐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存在贯通孔910h,因此虽然可以在转臂部910上安装吊带910s后挂在脖子上,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也可以不使用以往技术的外部天线,因而就可以按照使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左右对称的方式设计,从而在挂在脖子上时很容易地达到平衡。

Claims (23)

1.一种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筐体,其特征是,所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被连接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上,作为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天线为不平衡型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为直板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为借助滑动机构使上侧筐体和下侧筐体可以滑动的滑动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和所述下侧筐体中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为借助合叶部使上侧筐体和下侧筐体可以折叠的折叠型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和所述下侧筐体中至少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筐体导体部是在作为所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筐体上形成导体层而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是通过在所述电介质筐体上形成导体图形而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在所述电介质筐体的两面上分别形成不同的导体图形,所述天线以多个频带进行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体层具有导电长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导体部分,所述天线以多个频带进行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在所述导体层上形成的窄槽或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筐体具有上侧第1筐体部和上侧第2筐体部,所述上侧第1筐体部和所述上侧第2筐体部中至少一方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作为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侧筐体具有下侧第1筐体部和下侧第2筐体部,所述下侧第1筐体部和所述下侧第2筐体部中至少一方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筐体导体部,所述筐体导体部作为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合叶部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合叶导体部,所述合叶导体部被连接在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上,作为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合叶部的至少一部分用导电性材料形成合叶导体部,所述合叶导体部作为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的非激振元件进行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合叶部至少可以在2个轴方向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在所述合叶部上形成的绝缘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多个电抗值的多个电抗元件、选择性切换所述多个电抗元件并连接在所述筐体导体部上的开关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多个电抗值的多个电抗元件、选择性切换所述多个电抗元件并通过所述合叶导体部连接在所述筐体导体部上的开关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机构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开状态和闭状态,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机构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多个动作频带,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关机构根据所述携带无线通信装置的发信和收信,对所述多个电抗元件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筐体导体部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通过具有特定的静电电容的绝缘体而被连接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上,所述筐体导体部通过所述绝缘体而被电容性地供电。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是,还具备在具有所述筐体导体部的上侧筐体上形成的由电介质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薄膜的绝缘片。
CN200410005326XA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520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29217 2003-02-06
JP200329217 2003-02-06
JP2003-29217 2003-02-06
JP200342822 2003-02-20
JP2003042822 2003-02-20
JP2003-42822 2003-0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0130A true CN1520130A (zh) 2004-08-11
CN1520130B CN1520130B (zh) 2012-06-13

Family

ID=3265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0532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520130B (zh)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A2004100053274A Pending CN1520131A (zh)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200910161138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97557B (zh)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53274A Pending CN1520131A (zh)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200910161138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97557B (zh) 2003-02-06 2004-02-05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7009567B2 (zh)
EP (4) EP1445821A1 (zh)
KR (2) KR100995473B1 (zh)
CN (3) CN15201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13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2244314A (zh) * 2010-05-10 2011-11-16 赖文正 磁性天线配置机构
CN101682112B (zh) * 2007-04-16 2013-01-0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CN105655703A (zh) * 2014-11-25 2016-06-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5778A1 (en) 2002-09-10 2004-03-25 Fractus, S.A. Coupled multiband antennas
US20050054399A1 (en) * 2003-09-10 2005-03-10 Buris Nicholas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proved antenna bandwidth
TWI225744B (en) * 2003-10-06 2004-12-21 Benq Corp Flip-flop mobile phone
KR100703497B1 (ko) * 2004-01-05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게임 겸용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US9003199B2 (en) * 2004-03-23 2015-04-07 Harris Corporation Modular cryptographic device providing multi-mode wireless LAN oper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7343183B2 (en) * 2004-04-02 2008-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wireless unit
KR100630102B1 (ko) * 2004-05-03 2006-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팝 업 타입 키패드를 구비한 휴대 통신 장치
JP4444021B2 (ja) * 2004-06-29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3841100B2 (ja) 2004-07-06 2006-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JP2006050324A (ja) * 2004-08-05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機
JP4331072B2 (ja) 2004-08-27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4636456B2 (ja) * 2004-09-16 2011-02-23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US7528797B2 (en) * 2005-08-29 2009-05-05 Kyocera Wireles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requency-tuned groundplane
CN101053116A (zh) * 2004-10-21 200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滑动式便携无线电装置
JP4372158B2 (ja) * 2004-10-28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US7456794B2 (en) 2004-10-28 2008-11-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Foldable portable radio
JP4691958B2 (ja) * 2004-10-29 2011-06-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端末
JP2006129386A (ja) * 2004-11-01 2006-05-18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1050634B1 (ko) * 2004-11-10 2011-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JP4300210B2 (ja) * 2004-11-18 2009-07-22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型無線機
JP4197684B2 (ja) * 2005-03-23 2008-12-17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無線機
JP4826880B2 (ja) * 2005-04-12 2011-1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US7447528B2 (en) * 2005-04-12 2008-11-04 Nokia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device
TWI257739B (en) * 2005-05-26 2006-07-01 Wistron Neweb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70003088A1 (en) * 2005-06-27 2007-01-04 Nokia Corporation Hearing aid compatible mobile phone and method
US20070021161A1 (en) * 2005-07-19 2007-01-25 Nokia Corporation Hand-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relatively movable first and second portions
EP1911124A1 (en) 2005-07-21 2008-04-16 Fractus, S.A. Handheld device with two antennas,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the antennas
EP1973195A4 (en) * 2006-01-12 2010-06-09 Nec Corp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519328B2 (en) 2006-01-19 2009-04-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nd component for wireless IC device
JP4998463B2 (ja) 2006-04-10 2012-08-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CN102780084B (zh) * 2006-04-14 2016-03-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
EP2009736B1 (en) 2006-04-14 2016-01-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CN101416350B (zh) * 2006-04-26 2013-09-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馈电电路板的物件
US9064198B2 (en) 2006-04-26 2015-06-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magnetic-coupling-module-attached article
CN101454992B (zh) 2006-05-26 2015-07-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数据耦合器
JPWO2007138836A1 (ja) * 2006-05-30 2009-10-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情報端末機器
WO2007138682A1 (ja) * 2006-05-30 2007-12-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携帯無線機
CN101460964B (zh) 2006-06-01 2011-09-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和无线ic器件用复合元件
WO2007145053A1 (ja) * 2006-06-12 2007-12-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無線icデバイスの検査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無線ic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08001561A1 (fr) 2006-06-30 2008-01-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sque optique
JP4691595B2 (ja) * 2006-07-06 2011-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機
WO2008007606A1 (fr) * 2006-07-11 2008-01-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spositif à antenne et circuit résonnant
JP4310589B2 (ja) 2006-08-24 2009-08-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の検査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ic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8072382A (ja) * 2006-09-13 2008-03-27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DE112007002024B4 (de) 2006-09-26 2010-06-10 Murata Mfg. Co., Ltd., Nagaokakyo-shi Induktiv gekoppeltes Modul und Element mit induktiv gekoppeltem Modul
KR100800756B1 (ko) * 2006-10-04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디지털멀티미디어 방송신호 수신 장치
US20080100514A1 (en) * 2006-10-25 2008-05-01 Abdul-Gaffoor Mohammed R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Hing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798223B2 (ja) * 2006-10-27 2011-10-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付き物品
US7639795B2 (en) * 2006-12-19 2009-12-29 Kyocera Corporation Hin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819666B2 (ja) * 2006-12-25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WO2008090943A1 (ja) 2007-01-26 2008-07-3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付き容器
WO2008096576A1 (ja) 2007-02-06 2008-08-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付き包装材
WO2008096574A1 (ja) * 2007-02-06 2008-08-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電磁結合モジュール付き包装材
ATE555453T1 (de) 2007-04-06 2012-05-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unk-ic-vorrichtung
US8009101B2 (en) 2007-04-06 2011-08-3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JP4697332B2 (ja) * 2007-04-09 2011-06-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US8235299B2 (en) 2007-07-04 2012-08-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nd component for wireless IC device
US7762472B2 (en) 2007-07-04 2010-07-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JP4930586B2 (ja) 2007-04-26 2012-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ATE544129T1 (de) 2007-04-27 2012-02-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Drahtlose ic-vorrichtung
EP2141769A4 (en) 2007-04-27 2010-08-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WIRELESS IC DEVICE
DE112008000065B4 (de) 2007-05-10 2011-07-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Kyoto-fu Drahtloses IC-Bauelement
EP2148449B1 (en) 2007-05-11 2012-12-1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TE545174T1 (de) * 2007-06-27 2012-02-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Kabelloses ic-gerät
US8060162B2 (en) * 2007-06-27 2011-11-15 Motorola Mobility, Inc. Slider grounding to mitigate unwanted coupling and lossy antenna resonance
CN104078767B (zh) * 2007-07-09 2015-12-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
EP2166490B1 (en) * 2007-07-17 2015-04-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021352A1 (en) * 2007-07-18 2009-01-2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Radio frequency 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TE556466T1 (de) * 2007-07-18 2012-05-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Drahtloses ic-gerät
WO2009011375A1 (ja) 2007-07-18 2009-01-2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無線ic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4865B2 (ja) 2007-07-18 2012-12-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US7830311B2 (en) 2007-07-18 2010-11-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900106B2 (ja) * 2007-07-19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ール構造、電子装置、携帯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138977B2 (en) * 2007-08-07 2012-03-20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906538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Toshiba Corp 無線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20090061966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Motorola, Inc. Antenna and speaker assembly
EP2221917A4 (en) * 2007-10-31 2017-03-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JP4894740B2 (ja) * 2007-12-03 2012-03-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047189B1 (ko) 2007-12-20 2011-07-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무선 ic 디바이스
EP2207240B1 (en) 2007-12-26 2013-08-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ic device
FI20075974A0 (fi) * 2007-12-28 2007-12-28 Nokia Corp Laite ja menetelmä
US8264412B2 (en) 2008-01-04 2012-09-11 Apple Inc. Antennas and antenna carrier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9165082A (ja) * 2008-01-10 2009-07-23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WO2009110382A1 (ja) * 2008-03-03 2009-09-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アンテナ
JP5267463B2 (ja) 2008-03-03 2013-08-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10001685A1 (en) * 2008-03-11 2011-01-06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9119548A1 (ja) * 2008-03-26 2009-10-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US7933123B2 (en) 2008-04-11 2011-04-26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wo-piece housing
JP4535209B2 (ja) * 2008-04-14 2010-09-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電子機器及び無線icデバイスの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WO2009130748A1 (ja) * 2008-04-25 2009-10-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WO2009139100A1 (ja) * 2008-05-14 2011-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EP2284949B1 (en) 2008-05-21 2016-08-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WO2009142068A1 (ja) * 2008-05-22 2009-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18558B2 (ja) 2008-05-26 2013-06-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無線icデバイスの真贋判定方法
CN102047500B (zh) * 2008-05-28 2014-05-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用部件及无线ic器件
CN102017289B (zh) * 2008-06-19 2014-06-2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CN101983457B (zh) * 2008-06-19 2014-02-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JP4557186B2 (ja) * 2008-06-25 2010-10-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EP2306586B1 (en) * 2008-07-04 2014-04-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US8311599B2 (en) * 2008-07-17 2012-1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ort-side direction slide type radio apparatus
JP5434920B2 (ja) * 2008-08-19 2014-03-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169373B2 (en) 2008-09-05 2012-05-01 Apple Inc. Antennas with tuning structure for handheld devices
US20100087235A1 (en) * 2008-10-08 2010-04-08 Chi-Ming Chiang Loop antenna for cell phone having a metallic or non-metallic casing
WO2010047214A1 (ja) * 2008-10-24 2010-04-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CN102197537B (zh) * 2008-10-29 2014-06-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
CN104362424B (zh) * 2008-11-17 2018-09-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设备
JP5027784B2 (ja) * 2008-11-26 2012-09-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JP5222716B2 (ja) * 2008-12-25 2013-06-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CN103500873B (zh) 2009-01-09 2016-08-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及无线ic模块
WO2010082413A1 (ja) * 2009-01-16 2010-07-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デバイス及び無線icデバイス
EP2385580B1 (en) 2009-01-30 2014-04-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and wireless ic device
WO2010095200A1 (ja) * 2009-02-18 2010-08-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5510450B2 (ja) 2009-04-14 2014-06-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CN103022661B (zh) 2009-04-21 2014-12-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的谐振频率设定方法
KR101544373B1 (ko) * 2009-05-18 2015-08-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개의 안테나들을 구비하는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통신 시스템 접속 방법
WO2010140429A1 (ja) 2009-06-03 2010-12-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133536A (ko) * 2009-06-12 2010-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JP5516580B2 (ja) 2009-06-19 2014-06-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給電回路と放射板との結合方法
WO2011001709A1 (ja) 2009-07-03 2011-01-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JP5182431B2 (ja) 2009-09-28 2013-04-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環境状態検出方法
JP5201270B2 (ja) 2009-09-30 2013-06-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4580B2 (ja) 2009-10-02 2013-10-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CN102576939B (zh) 2009-10-16 2015-11-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及无线ic器件
CN102598413A (zh) 2009-10-27 2012-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收发装置及无线标签读取装置
CN102473244B (zh) 2009-11-04 2014-10-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标签、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02549838B (zh) 2009-11-04 2015-02-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终端及信息处理系统
WO2011055701A1 (ja) 2009-11-04 2011-05-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通信端末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2576929B (zh) 2009-11-20 2015-01-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JP2011120071A (ja) * 2009-12-04 2011-06-16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GB2488450B (en) 2009-12-24 2014-08-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JP5758648B2 (ja) * 2010-02-24 2015-08-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WO2011108340A1 (ja) 2010-03-03 2011-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CN102782937B (zh) 2010-03-03 2016-02-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器件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02576940B (zh) 2010-03-12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器件及金属制物品
WO2011118379A1 (ja) 2010-03-24 2011-09-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dシステム
JP201121718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無線装置
WO2011122163A1 (ja) 2010-03-31 2011-10-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JP5299351B2 (ja) 2010-05-14 2013-09-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JP5170156B2 (ja) 2010-05-14 2013-03-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JP2012015976A (ja) * 2010-07-05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5376060B2 (ja) 2010-07-08 2013-1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及びrfidデバイス
CN102859790B (zh) 2010-07-28 2015-04-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设备
JP5423897B2 (ja) 2010-08-10 2014-02-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923528B2 (en) 2010-08-30 2014-12-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Hearing aid-compatible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234071B2 (ja) 2010-09-03 2013-07-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cモジュール
WO2012041213A1 (zh) * 2010-09-30 2012-04-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2043432A1 (ja) 2010-09-30 2012-04-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WO2012050037A1 (ja) 2010-10-12 2012-04-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GB2501385B (en) 2010-10-21 2015-05-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JP5619565B2 (ja) * 2010-10-27 2014-11-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682238B2 (ja) * 2010-11-05 2015-03-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式無線端末装置
JP5510560B2 (ja) 2011-01-05 2014-06-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WO2012096365A1 (ja) 2011-01-14 2012-07-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dチップパッケージ及びrfidタグ
JP5370616B2 (ja) 2011-02-28 2013-12-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JP5630566B2 (ja) 2011-03-08 2014-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端末機器
CN103081221B (zh) 2011-04-05 2016-06-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器件
WO2012141070A1 (ja) 2011-04-13 2012-10-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無線通信端末
JP5741200B2 (ja) * 2011-05-11 2015-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569648B2 (ja) 2011-05-16 2014-08-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JP5488767B2 (ja) 2011-07-14 2014-05-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CN103370886B (zh) 2011-07-15 2015-05-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器件
WO2013011865A1 (ja) 2011-07-19 2013-0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アンテナ装置、rfidタグ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US9002283B2 (en) 2011-08-01 2015-04-07 Apple Inc.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with adaptive switching criteria
JP5418737B2 (ja) 2011-09-09 2014-02-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デバイス
US8639194B2 (en) * 2011-09-28 2014-01-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Tunable antenna with a conductive, physical component co-located with the antenna
WO2013080991A1 (ja) 2011-12-01 2013-06-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4137B1 (ja) 2012-01-30 2013-11-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JP5464307B2 (ja) 2012-02-24 2014-04-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30241800A1 (en) * 2012-03-14 2013-09-19 Robert W. Schlub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unable and Fixed Antennas
WO2013153697A1 (ja) 2012-04-13 2013-10-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dタグ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US9122446B2 (en) * 2012-05-30 2015-09-01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inged enclosures
KR101393829B1 (ko) * 2012-10-04 2014-05-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통신 단말기, 그의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5907479B2 (ja) * 2013-03-22 2016-04-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680202B2 (en) 2013-06-0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windows on opposing housing surfaces
KR20150004521A (ko) * 2013-07-03 201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KR101544698B1 (ko) 2013-12-23 2015-08-17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내장형 안테나
US9450289B2 (en) 2014-03-10 2016-09-2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clutch barrel cavity antennas
KR102177285B1 (ko) 2014-09-01 2020-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653777B2 (en) 2015-03-06 2017-05-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solated cavity antennas
US10268236B2 (en) 2016-01-27 2019-04-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ventilation systems with antennas
US10446911B2 (en) * 2016-02-08 2019-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 of device acting as antenna of the device
KR102433402B1 (ko) * 2016-02-19 2022-08-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18499B1 (ko) * 2016-04-22 2023-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100686B (zh) * 2016-05-25 2019-03-12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终端
KR102501935B1 (ko) * 2016-08-31 2023-02-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DE102017200129A1 (de) * 2017-01-05 2018-07-0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Ndip-Antenne
CN114142216A (zh) 2017-03-06 2022-03-04 斯纳普公司 可穿戴设备天线系统
CN110582893B (zh) 2017-04-28 2021-07-09 小岛优 天线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CN109494477B (zh) * 2017-09-12 2022-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天线及可折叠设备
GB2571279B (en) 2018-02-21 2022-03-09 Pet Tech Limited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239550B2 (en) * 2020-04-15 2022-02-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ompact ultra-wideband antennas
US11715872B2 (en) * 2020-06-25 2023-08-01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able assembly
EP4191372A4 (en) 2020-11-06 2024-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AND ANTENNA
CN113533525A (zh) * 2021-08-24 2021-10-22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基于激光超声及振镜协同的金属增材同步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119A (en) * 1980-04-18 1982-01-26 Motorola, Inc. Dual mode transceiver antenna
US4471493A (en) 1982-12-16 1984-09-11 Gte Automatic Electric Inc. Wireless telephone extension unit with self-contained dipole antenna
JPS6433248A (en) 1987-07-23 1989-02-03 Toyo Boseki Production of raised warp knitted fabric
JPH0631798Y2 (ja) 1987-08-22 1994-08-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型コ−ドレス電話器
US4992799A (en) * 1989-09-28 1991-02-12 Motorola, Inc. Adaptable antenna
US5246374A (en) * 1992-05-19 1993-09-21 Alma Boodram Expandable family tree and modular kit for building the same
JPH06216621A (ja) 1993-01-18 1994-08-05 Fujitsu Ltd 内蔵アンテナ
US5561437A (en) 1994-09-15 1996-10-01 Motorola, Inc. Two position fold-over dipole antenna
US5649306A (en) * 1994-09-16 1997-07-15 Motorola, Inc. Portable radio housing incorporating diversity antenna structure
JP3574863B2 (ja) * 1995-05-17 2004-10-0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携帯電話機
US5903821A (en) * 1995-07-13 1999-05-11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microstrip antennas
JPH0964778A (ja) 1995-08-25 1997-03-07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構造
JP2000500315A (ja) * 1995-11-15 2000-01-11 アルゴン・アーベー 携帯無線通信機用小型アンテナ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レスアンテナ接続手段
US5760747A (en) * 1996-03-04 1998-06-02 Motorola, Inc. Energy diversity antenna
JP3192085B2 (ja) * 1996-03-13 2001-07-2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小形アンテナ
JPH1064648A (ja) * 1996-08-22 1998-03-06 Casio Comput Co Ltd アンテナ用ヒンジ型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無線通信機器
JPH1065567A (ja) * 1996-08-26 199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JP3767030B2 (ja) 1996-09-09 2006-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折畳式無線通信装置
WO1999004500A1 (de) * 1997-07-16 1999-01-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telefonhandgerät
SE511131C2 (sv) * 1997-11-06 1999-08-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ortabel elektronisk kommunikationsanordning med flerbandigt antennsystem
US5991643A (en) * 1997-11-28 1999-11-23 Acer Peripherals, Inc. Radio transceiver having switchable antennas
US5995052A (en) 1998-05-15 1999-11-30 Ericsson Inc. Flip ope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SE514773C2 (sv) * 1998-09-28 2001-04-23 Allgon Ab Radiokommunikationsenhet och antennsystem
GB2344969B (en) * 1998-12-19 2003-02-26 Nec Technologies Mobile phone with incorporated antenna
US6272356B1 (en) * 1999-05-10 2001-08-07 Ericsson Inc. Mechanical spring antenna and radiotelephones incorporating same
JP3538134B2 (ja) 1999-09-14 2004-06-1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EP1087461B1 (en) * 1999-09-21 2013-02-27 Alcatel Lucent Mobile radio equipment with yoke antenna
US6255996B1 (en) * 1999-12-02 2001-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ntenna system for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DE10051870A1 (de) * 1999-12-08 2001-07-12 Busch Dieter & Co Prueftech Ergonomisch gestaltete, störsignalreduzierende Lagemesssonde zum gegenseitigen Ausrichten von Körpern
JP3546784B2 (ja) * 1999-12-14 2004-07-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JP2001284933A (ja) * 2000-03-28 2001-10-12 Kyocera Corp 携帯無線機
GB2364176A (en) * 2000-06-30 2002-01-1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ulti-mode antenna
JP2002027066A (ja) * 2000-07-06 2002-01-25 Nec Saitama Ltd 折り畳み形携帯無線機
US6307520B1 (en) * 2000-07-25 2001-10-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oxed-in slot antenna with space-saving configuration
US6625469B1 (en) * 2000-08-09 2003-09-23 Motorola, Inc. Upper support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2084355A (ja) 2000-09-06 2002-03-22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装置
US6885880B1 (en) * 2000-09-22 2005-04-26 Telep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verted-F antenna for flip-style mobile terminals
AU2002213017A1 (en) 2000-10-10 2002-04-22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Data entry device
TW484249B (en) * 2000-10-20 2002-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ntenna module
DE10053817A1 (de) 2000-10-30 2002-05-02 Soft Edv Gmbh H Anordnung zur drahtlosen Informationsübertragung
JP2002185229A (ja) * 2000-12-11 2002-06-28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とそのアンテナ実装構造
JP4120755B2 (ja) 2001-03-30 2008-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用アンテナのアース構造
JP3830773B2 (ja) 2001-05-08 2006-10-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096046B2 (en) * 2001-07-17 2006-08-22 Wildseed Ltd. Luminescent and illumination signaling displays utiliz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laser
EP1414105A1 (en) * 2001-07-30 2004-04-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tenna switch and portable apparatus
KR20030061072A (ko) * 2002-01-10 2003-07-18 주식회사 어필텔레콤 휴대폰 안테나
KR100593984B1 (ko) * 2002-01-18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스프링을 이용한 안테나 장치
US7180451B2 (en) * 2002-01-22 2007-02-20 Gps Industries, Inc. Endurable sports PDA with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and accessories therefor
US6765536B2 (en) * 2002-05-09 2004-07-20 Motorola, Inc. Antenna with variably tuned parasitic element
CN1543713B (zh) * 2002-06-03 2010-05-12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便携式无线终端
US6697022B2 (en) * 2002-06-19 2004-02-24 Motorola, Inc. Antenna element incorporated in hinge mechanism
KR100998409B1 (ko) * 2002-07-31 2010-12-0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휴대형 무선 통신 장치
JP200410441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Hitachi Cable Ltd 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US6819295B1 (en) * 2003-02-13 2004-11-16 Sheng Yeng Peng Dual frequency anti-jamming antenna
US6861989B2 (en) * 2003-07-03 2005-03-01 Motorola, Inc. Antenna system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392069B2 (en) * 2004-02-19 2008-06-24 Nokia Corporation Handle for a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7068230B2 (en) * 2004-06-02 2006-06-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multi-frequency band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112B (zh) * 2007-04-16 2013-01-0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CN102195132A (zh) * 2010-03-17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2244314A (zh) * 2010-05-10 2011-11-16 赖文正 磁性天线配置机构
CN105655703A (zh) * 2014-11-25 2016-06-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05655703B (zh) * 2014-11-25 2018-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5053A1 (en) 2007-09-27
US20060109185A1 (en) 2006-05-25
CN1520131A (zh) 2004-08-11
CN101697557B (zh) 2012-09-12
CN1520130B (zh) 2012-06-13
US7447530B2 (en) 2008-11-04
KR100995473B1 (ko) 2010-11-18
KR20040071656A (ko) 2004-08-12
KR100995418B1 (ko) 2010-11-18
KR20040071655A (ko) 2004-08-12
US7196672B2 (en) 2007-03-27
US7245950B2 (en) 2007-07-17
US7009567B2 (en) 2006-03-07
EP1445821A1 (en) 2004-08-11
EP1445824A1 (en) 2004-08-11
US20040219956A1 (en) 2004-11-04
US20040227673A1 (en) 2004-11-18
EP2221912A1 (en) 2010-08-25
EP2211422A1 (en) 2010-07-28
CN101697557A (zh)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0130A (zh)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1249851C (zh) 使用相同技术的用于无线通信与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天线
CN1260853C (zh) 显示器-天线一体化结构与通信设备
CN1200584C (zh) 倒f型天线装置及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1230800A (zh) 无线电通信终端的机内天线
CN1162984C (zh)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CN1918744A (zh) 折叠式移动无线装置
CN1218433C (zh) 图形天线和装备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65076C (zh) 用于便携式无线电装置的天线
CN1496085A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和该无线机的底板
CN1348619A (zh) 阻抗匹配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天线装置
CN1284270C (zh) 高频无线电设备天线装置、高频无线电设备以及手表形无线电设备
CN1196228C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633735A (zh) 天线组件及包括该天线组件的便携式无线装置
CN1073295C (zh) 天线装置
CN1441980A (zh) 天线和使用该天线的无线装置
CN1479408A (zh)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672290A (zh) 双馈多频带平面型天线
CN1254205A (zh) 反f天线和装备该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473373A (zh) 天线装置、无线通信终端、外接天线和手提带
CN1175523C (zh) 天线
CN1977422A (zh)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CN1716688A (zh) 天线设备和便携式无线电终端
CN1783710A (zh) 高频模块
CN1377101A (zh) 一种天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