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6619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6619A
CN1526619A CNA2004100313197A CN200410031319A CN1526619A CN 1526619 A CN1526619 A CN 1526619A CN A2004100313197 A CNA2004100313197 A CN A2004100313197A CN 200410031319 A CN200410031319 A CN 200410031319A CN 1526619 A CN1526619 A CN 1526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heet
recording medium
shaped record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3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4443C (zh
Inventor
平井政志
山内孝一
岛津史生
立木启史
中川裕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6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4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4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多个感光鼓设置在纸张传输方向,使其与转印带接触,并且,在感光鼓上施加转印电压,用于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由转印带传输的纸张上。该成像设备还设用于感知成像设备的工作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传感器。当卡纸发生时,在第一阶段,停止纸张传输,从而使得卡住的纸张可以取出;在随后的第二阶段,重新启动纸张的传输;并且根据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控制纸张的传输距离。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不同种类的图像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等,特别是当片状记录介质的不规则传输(卡纸)发生时的卡纸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成像设备中,通过静电吸引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载体上的片状记录介质上,然后在定影器件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形成了图像。对于这种成像设备,特别是串联式成像设备,其中沿片状记录介质传输方向设有多个成像单元,每个包括一个图像载体和一个设置在其附近的成像过程装置,对着成像单元形成一个单独的转印载体,从而转印载体最终较长。
因此,在连续供给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过程中发生卡纸导致成像设备的紧急停止时,更多的情况是,片状记录介质卡在图像载体与转印载体之间。特别是在定影部分中发生卡纸的情况下,必须紧急停止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随后的片状记录介质保持卡在图像载体与转印载体之间的可能性很大。
在片状记录介质在图像载体与转印载体之间停留不动的情况下,由于片状记录介质通过静电力被牢固地吸引到转印载体并且图像载体与转印载体彼此接触,很难通过用手指捏住留下不动的片状记录介质将其取出。因此,例如,已经提出了如果发生卡纸,纸张传输器件或者不可脱离(non-peelable)的纸张处理器件的方案,卡纸处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转印载体向与复印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片状记录介质送回片状记录介质可以容易地取出的位置(参见例如JP第S62-264144A和H07-281534A)。
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设备的方案,该方案在片状记录介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仅引起定影部分停止操作,并且其它部分继续操作预定的时间以在定影部分前面传输片状记录介质,从而便于卡纸处理(参见例如JP第H05-053405A的第[0013]段及第[0016]段)。
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设备的方案,该方案在发生卡纸并且片状记录介质传输到定影部分之前的情况下,断开通过转印载体施加在片状记录介质上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以一定程度地减轻片状记录介质与转印载体之间的吸引力,从而便于卡纸处理(参见例如JP第H11-119490A的第[0055]段及第[0066]段)。
但是,很难直观地发现存在于转印载体与图像载体之间的片状记录介质,并且在多数目前可以得到的成像设备中一般不安装用于检测片状记录介质存在于转印载体上的装置。因此,当发生卡纸时,对于成像设备自身或者对于使用者很难确定片状记录介质是否处于被转印载体牢牢地吸引的状态。
因此,如果当发生卡纸时,总是将转印载体向后移动,即使片状记录介质不在转印载体上的可能性很大,如JP第S62-264144A和H07-281534中所描述的,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浪费时间,导致不经济的问题。在安装了检测片状记录介质是否存在于转印载体上的检测器的情况下,出现了成像部分尺寸大以及制造成本或组装成本增加的问题。
在JP第H05-053405A的实例中,如果片状记录介质发生卡纸,仅引起定影部分停止操作,并且其它部分继续操作预定的时间以将片状记录介质传输到定影部分之前,从而便于卡纸处理。在JP第H11-119490A中,公开了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当片状记录介质传输到定影部分之前时,停止通过转印载体施加到片状记录介质上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从而一定程度地减轻片状记录介质与转印载体之间的吸引力,并且从而便于卡纸处理。
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如果断开转印偏压,会产生将片状记录介质吸引到转印载体的吸引力减小,从而不能将片状记录介质传输到定影部分的问题。此外,如果在停止片状记录介质在定影部分的传输的状态,过度地向定影部分传输片状记录介质,会产生用已经传输到片状记录介质的未定影调色剂将成像设备的内部弄脏的问题,导致在卡纸处理中手或者外壳下部被弄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卡纸处理操作而不产生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故障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卡纸处理操作而不使装置的内部被调色剂弄脏的成像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承载由成像过程工作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输方向设置;
转印载体,吸引片状记录介质并在纸张传输方向传输片状记录介质,以将多个图像载体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状记录介质上;
转印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到转印载体承载的片状记录介质上;
定影器件,用于在由转印载体传输的片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并且安装成能够向成像设备主体一个侧面的外部移动;和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用于在成像过程中检测片状记录介质卡纸的发生,以处理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其中,
当检测到卡纸的发生时,作为第一个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通过转印载体停止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以可能取出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在发生卡纸时由转印载体检测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在传输中,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采用转印载体重新启动在传输中的第二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这样,其传输距离与在第二片状记录介质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对应。
在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等中,片状记录介质被牢固地吸引到转印载体上,在图像载体与转印载体之间传输。吸引力的增加与被牢固地吸引到转印载体上的片状记录介质的面积成比例。如果吸引力更强,在发生卡纸时,会遇到取出滞留在设备内部的片状记录介质的麻烦。
因此,吸引力越小越容易取出滞留在设备内部的片状记录介质。片状记录介质与转印载体之间的吸引力极大地受到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的影响。
因此,在紧随检测到卡纸发生之后的第一阶段中,使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能够取出,此外,在其随后的第二阶段中,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重新启动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并且根据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控制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距离。通过这样做,可以确保在第一阶段中不能取出的传输路径(在转印载体上)上的片状记录介质以适当的吸引力最终被取出。
由于当发生卡纸时,显影剂(调色剂)保留在图像载体上,并且致使设备停止操作,因此,如果如上所述在第二阶段中试图传输片状记录介质,由于其过长距离,产生在传输路径上的片状记录介质极大地弯曲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弯曲部分上没有定影的调色剂极有可能将传输路径周围区域的构件弄脏。
因此,在紧随检测到卡纸发生之后的第一阶段中,可以使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能够取出,并且,在其随后的第二阶段中,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重新启动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并且根据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控制传输中的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长度。
更具体地,例如,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控制,使得在第二阶段中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距离在较低打印比时比在较高打印比时更长。
在检测到卡纸的发生时,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在第一阶段将片状记录介质传输的传输距离与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对应,并且在那里停止传输,从而使得卡住的片状记录介质能够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图2为拉出定影单元的状态下主要部分的结构;
图3为在转印载体紧急停止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片状记录介质保持在转印载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拉出定影单元以进行卡纸处理的情况示意图;
图6为表示彩色模式转印载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表示单色模式转印载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8A和8B为当两个记录介质保留在转印载体上并且进行卡纸处理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9为拉出定影单元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卡纸处理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为表示一个卡纸处理控制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另一个卡纸处理控制的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
图1示出成像设备的结构。
成像设备根据由外部传输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的片状记录介质(在下文中指的是纸)上形成彩色或单色图像,并且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图像载体)3;充电器5;清洁器单元4;转印传输带单元8;定影单元12;纸张传输路径S;供纸盘10;排纸盘15等等。
在成像设备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采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彩色图像相对应。四个图像单元Pa(黑)、Pb(青)、Pc(品红)和Pd(黄)分别由曝光单元1(1a、1b、1c和1d)、显影器2(2a、2b、2c和2d)、感光鼓3(3a、3b、3c和3d)、充电器5(5a、5b、5c和5d)和清洁器单元4(4a、4b、4c和4d)构成,并且潜像与在各个图像位置形成的颜色相对应。
感光鼓3近似地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中心。
每个充电器5是用于以预定的电压均匀地给对应的感光鼓3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除如图所示用作每个充电装置的充电器外,还有接触式辊充电器或者接触式电刷充电器。
感光鼓3中的感光鼓3a设置在纸张传输方向的最上游侧。
曝光单元1每个都是一个配备有例如具有光发射元件阵列的LED书写头、激光器照明部分和图中所示的反射镜的激光器扫描单元(LSU)。用充电器5充电的感光鼓3根据图像数据由曝光单元1曝光,并且在其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器2用调色剂(K、C、M和Y中的一种)使在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在显影和图像转印之后,清洁器4清除并且复原保留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设置在感光鼓3下面的转印传输单元8包括:转印带7、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紧辊73、多个转印带从动辊72和73、转印辊6(6a、6b、6c和6d)和转印带清洁单元9。转印带7被张紧地跨接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以及转印带张紧辊73,并且沿箭头标志B的方向被驱动旋转。
转印辊6被旋转地支撑在转印传输单元8内部的壳体中的相应轴上,并且在转印带从动辊72和74的共同作用下越过转印带驱动辊71和转印带张紧辊73被张紧地跨接转印带7。转印辊6将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案转印到牢固地附着在转印带7上的纸张上。
转印带7采用环状100~150μm厚度量级的薄膜构成,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其可以从感光鼓3移开或者与感光鼓3接触。在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进行成像的彩色模式(参见图9)中,转印带7这样运转,使得在各个感光鼓3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之上,从而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在单色模式中,转印带7仅与感光鼓3a接触而其它感光鼓3b、3c和3d与转印带7隔开一定距离(参见图10),转印带7这样运转,使得黑色的调色剂图案(单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上以形成黑白图像。
转印带7在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操作通过如图9和10中所示的转换装置38完成。更确切地说,转换装置38包括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源例如步进电机旋转的凸轮43。驱动旋转凸轮43与转印传输单元8的支撑件50滑动地接触。通过这样做,转印传输单元8围绕上游侧的转印辊6a的轴向上或向下地转动。
通过与转印带7后侧接触的转印辊(6a、6b、6c或者6d)进行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到纸上的转印。在转印辊6上施加一个高电压(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以便通过供给到转印部分(6a到6c)的高压电源转印调色剂图像,或者在转印辊6上施加一个AC高电压,以便取决于纸张传输卡纸发生的情形除去转印带7上的电荷。
转印辊6为具有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的轴的结构并且直径基本上在8~10mm的辊,并且其表面覆盖有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氨基甲酸酯泡沫等等)。导电弹性材料可以使高压均匀地施加到纸上。
从感光鼓3附着于转印带7的调色剂致使纸的背面变脏;因此,调色剂由转印带清洁单元9清除。
供纸盘10存储用于打印的纸,并且设置在成像设备的成像部分的下面。排纸盘15设置在成像设备的顶部,其中已打印好的纸面向下堆叠。排纸盘33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侧部,其中已打印好的纸面向上堆叠。
在成像设备中设有字母S形状的纸张传输路径,以通过转印传输单元8和定影单元12将供纸盘10中的纸传输到排纸盘15中。拾取辊16、定位辊(resist roller)14、定影单元(定影部分)12、传输方向转变开关34、传输辊25等等设置在纸张传输路径S附近,以使排纸盘15和33尽可能地远离供纸盘10。
多个传输辊25为用于增进和辅助纸张传输的小辊,并且沿纸张传输路径S设置。拾取辊16为位于供纸盘10末端以从供纸盘10一次一张地将纸张送进纸张传输路径S的引入辊。
传输方向转换开关34可旋转地设置在侧盖35上,并且可以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变换到用虚线表示的位置,从而分开在纸张传输路径S上传输的纸张并且将纸张送到排纸盘33。
另一方面,在传输方向转换开关34处于实线表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纸张通过在定影单元12和侧盖35之间的传输路径S’(纸张传输路径S的一部分)以及传输转换开关34送到顶部的排纸盘15中。
设置在转印带7最上游侧的定位辊14工作时能够暂时将传输的纸张保持在纸张传输路径S上。此外,定位辊14的功能是以良好的时序传输纸张,以与感光鼓3的旋转相匹配,这样,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能够准确对准地顺序地多次转印到纸张上。
也就是说,定位辊14按传输时序放纸张,这样,基于纸张探测器A输出的探测信号,每个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引导边缘与纸张打印区域的引导边缘相一致。纸张探测器A监测纸张的传输时序。卡纸探测等等通过参考来自纸张探测器A的信号来实现。
定影单元12包括:加热辊31、压力辊32等等,并且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设置成当纸张夹在其间时旋转。在加热辊31中,未示出的加热灯的开或关状态由控制部分根据未示出的温度探测器的输出值来控制,以将其温度保持在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加热辊31和压力辊32共同地加热挤压纸张,从而通过包括溶解和混合的加工和受压接触的过程来热定影转印到纸张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彩色调色剂图像。
在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2中定影之后,纸张通过传输辊25选择性地送到排纸盘33或15。在这个步骤中,定影后纸张在传输中的状态由纸张探测器B、纸张探测器C和其它未示出的探测器来监测。
虽然这里给出的是彩色成像设备,但是可以应用于单色成像单元(单色成像设备)的构成。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主体设置在具有三层供纸盘堆叠的供纸器件上,本发明不限于该特殊情况,而且,供纸器件可以由使用者从各种类型中选择。
在该实施例中,如上述结构的成像设备配备了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用于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纸张卡住的情况下,进行高效、轻松和可靠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控制转印偏压和纸张传输距离,以适于理想实施例中的环境条件。
如图2所示,与具有排纸盘33的侧盖35结合成一体的定影单元12在横跨成像设备主体的前面和后面设置的滑动构件36的帮助下,可以向转印单元8的传输方向(纸张的传输方向)的下游侧拉出(参见图9)。
当进行卡纸处理时,定影单元12与侧盖35一起从成像设备主体中拉出,并且定影单元12的拉出操作联动转印带7移动远离所有感光鼓3。此外,可以再次与定影单元12的适应操作联动将转印带7回复到原始状态。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具有分离或靠近机构(分离或靠近装置R),用于使由转印传输单元8支撑的转印带7远离或者接触所有感光鼓3(3a~3d)。该分离或靠近机构与和定影单元12结合成一体的滑动构件36的滑动操作(参见图11)相联系。一种结构为,安装在滑动构件36上的未示出的凸轮机构与转印传输单元8和转换装置38相接合,从而使得转印带7远离或者接触所有感光鼓3,并且与定影单元12的适应操作联动,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之间的关系可以回复到原始状态。
当高精度地支撑具有比较重的重量的定影单元12时,滑动构件36最好可以进行平稳移动,例如采用滑动轴承如高精度accuride,反之,当定影单元12返回到成像设备主体的预定位置时,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滑动装置只要可以高精度地定位。
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包括转印带7的转印传输单元8的支承方式是,其下游侧可以围绕支轴(未示出)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体转动,该支轴作为旋转中心设置在转印传输单元8的外壳部分,并且位于上游侧转印辊6a的轴的延伸部分的位置。所采用的结构是,转换装置38在彩色模式状态和单色模式状态之间转换的结构,彩色模式状态示于图9中,转印传输带8几乎相互平行地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单色模式状态示于图10中,下游侧下落而仅有感光鼓3a与转印带7接触。注意,作为用于探测传输过程中纸张位置的探测器,多个与纸张探测器A、B和C相似的其它纸张探测器沿传输路径S设置。
在图11和12中的流程图中,作为参照,描述了设置在定影单元12上游侧的纸张探测器A,卡纸处理控制部分控制探测时序。设置在定影单元12下游的纸张探测器B和C探测纸张送到排纸盘33和15的状态,并且,通过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可以用纸张探测器B或C代替纸张探测器A进行控制。
如表示成像设备控制系统的框图的图10中所示,卡纸处理控制部分100a与包括CPU、ROM和RAM结合成一体成为控制部分,并且纸张探测器A、B和C连接到其输入侧。此外,连接到输出侧的有用于驱动转印带7的驱动源、在转印带7上游侧包括作为纸张传输装置的定位辊14的传输机构部分以及其他的、用于移动转印带单元8使其远离或者接触感光鼓3(3a~3d)的分离或靠近机构(包括分离或靠近装置R和转换装置38)和用于给转印辊6供给转印电压(转印偏压)的高压电源60a~60d。注意在本发明中,在转印带7上游侧的纸张传输装置不限于定位辊14,并且可以包括稍后描述的在转印带7上游侧沿传输路径S设置的纸张传输辊。
在该实施例中,当探测到卡纸发生时,作为第一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停止转印带7上纸张的传输,并且使卡住的纸张可以取出。在第一阶段,拉出定影单元12以拿走卡住的纸张。然后,如果当探测到卡纸发生时片状记录介质在传输中,处理转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传输中的纸张的传输由转印带7重新启动。
在第二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再次由转印带7传输运送中的纸张,并且传输距离与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对应。
注意,虽然当图3至图5中描述的取出纸张的处理方法在第二阶段进行,但是该方法可以用于第一阶段。
在传输中,适当地控制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的吸引力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用较低的吸引力,很容易取出滞留在设备内部的纸张。在纸张与转印带7之间的吸引力极大地受到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的影响。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纸张的传输距离根据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来控制。
也就是说,基本上,在控制中当探测到卡纸的发生时,作为第一阶段,由转印带7引起的纸张的传输停止,以使卡住的纸张可以取出,并且,当探测到卡纸的发生时纸张在传输中,处理进入第二阶段,以重新启动传输中的纸张用转印带7的传输。然后,根据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打印比控制纸张的传输距离,并且纸张在传输了传输距离之后停止。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纸张传输距离的控制在第二阶段进行,但是,纸张传输距离的控制也可以在第一阶段进行。
图11为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下面将进行流程图的描述。
当在成像操作开始之后发生传输卡纸时,所有与成像相关的下述操作紧急停止(例如,由曝光单元1进行的对感光鼓3的写操作、感光鼓3的旋转操作、用充电器5的充电操作、由显影器2进行的显影操作、用转印辊6施加转印偏压的操作、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定影单元中的定影操作)(S1~S3),并且,与此同时,激励转换装置38以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除感光鼓3a外的感光鼓3b、3c和3d(S4)。接下来断开用于牢固地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的感光鼓3b至3d的充电供给,并且从而减小纸张从转印带7脱离所需的力。
注意,在采用倒置显影(inverted development)的情况下,不管图像的形成,充电器5的充电操作在感光鼓3的旋转中是必需的操作。这是因为如果感光鼓3在旋转时没有充电,显影剂将附着在感光鼓3上。因此,在下面出现的步骤S9(和图14中的S9′)中,在感光鼓3伴随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旋转的情况下,对旋转中的感光鼓3a进行充电器5a的充电操作。
虽然,上面给出在步骤S4中,当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除感光鼓3a外的感光鼓3b~3d的情形的描述,但是,通过切断施加到转印辊6b~6d上的转印偏压或者通过将偏压设置为适当的值而不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感光鼓3,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
在上述步骤S4中,发生卡纸的显示出现在操作部分,并且,在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除感光鼓3a外的感光鼓3b~3d之后,操作者进行卡纸处理(复位操作)(S5)。该阶段为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复位操作通过从成像设备的主体拉出定影单元12,从而再次移动转印传输带单元8,并且移动感光鼓3a和转印带7使其完全相互分开或靠近(通过分离/靠近机构)来实现。在实施复位操作后,例如,可以取走围绕在加热辊上的纸张,如图3所示。注意,完全分开的状态示于图5中。
例如,作为控制当纸张没有到达位于定影器件下游的探测器(例如探测器B)并且已经确定卡纸发生在定影单元12中的情况,进行卡纸处理。在卡纸处理结束之后,将定影单元12插入成像设备主体中,从而将转印传输单元8复位到没有拉出定影单元12的状态。注意,在步骤S13中,为安全起见,切断为定影单元12的加热器提供的电流。
然后,在步骤S6中,根据当前面的纸张发生卡纸时,监测到的探测器A的状态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另一张经过纸张监测器A的纸张。在步骤S7中,通过纸张探测器A,确定是否存在夹在定位辊14之间纸张。当在步骤S6或S7中存在纸张的情况下,处理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根据纸张的打印比设定纸张的传输距离。也就是说,对于较高的打印比,设定较短的传输距离,而对于较低的打印比,设定较长的传输距离(S8)。
注意,打印比是指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占据面积的比例(调色剂图像占据的面积相对于纸张的面积的比例)。字符图像的打印比通常在5~15%的范围内,而摄影图像的打印比大致在45~95%的范围内,尽管根据白色部分(没有转印调色剂的部分)面积的比率不同。因此,转换只有在具有打印比在大约20~30%的范围内的转印距离之间进行。由于该值是由成像设备的结构确定的,所以不限于以该方式进行设定。
打印比是根据输入到写入部分的图像数据(参见图10)设定的,该写入部分为用于进行成像过程的成像过程部分的局部。在控制部分100中的图像种类识别部分也可以根据图像数据设定传输距离。在传输距离的设定中,在图像数据由图像种类识别部分识别为线条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以比在图像数据识别为摄影图像数据的情况设定得更长。
可以采用以用于确定打印比的打印比确定部分代替设置在控制部分100中的图像种类识别部分的结构,并且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图像数据的打印比低于预定比率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以比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图像数据的打印比高于预定比率的情况设定得更长。
在根据打印比控制纸张传输距离的具体实例如下。
例如,如图4所示,位于最下游位置的转印带驱动辊71与加热辊31之间的距离L设置为100mm,其中,从转印带驱动辊71到纸张引导边缘的距离L’在较高打印比时设置为100~150mm范围内的值(具有0~50mm范围内的弯曲)并且在较低打印比时设置为150~200mm范围内的值(具有50~100mm范围内的弯曲)。这是因为如果纸张的弯曲达到150mm,成像设备的内部容易被弄脏。注意,可以根据成像设备的大小和种类以适当的方式不同地设置设定值。
在步骤S9中,在定影单元12停止时开始纸张的传输,纸张在传输了如上所述设定的传输距离之后停止传输(S10),并且此后操作者将定影单元12露出在外面的环境中以再次进行卡纸处理(复位操作)。注意,通过长传输距离(在低打印比时),在定影单元12前面纸张稍微弯曲,例如图4中实线所示。通过短传输距离(在高打印比时),在定影单元12前面纸张停止而没有弯曲,例如图4中虚线所示。
通过根据打印比以这种方式设定传输距离,在打印比低的情况下,即使增加传输距离从而形成大的弯曲,并且减少吸引到转印载体上的纸张的吸引面积从而使脱离力变小,也不会使成像设备的内部被调色剂严重地弄脏。另一方面,在打印比高的情况下,减小传输距离以致于不产生大的弯曲,从而防止成像设备的内部被严重弄脏,并且还防止外壳下部被弄脏。
由于在复位操作中,移动转印带单元8至转印带单元8远离所有感光鼓3的位置,因此,很容易抓住存在的纸张的引导边缘,如图5所示,从而方便卡纸处理。由于在卡纸发生之后立即停止施加在转印辊6上的转印偏压,并且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感光鼓3b、3c和3d,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吸引力减小;因此,纸张很容易从转印带7上脱离,同时对便于卡纸处理有很大贡献。
如果在卡纸处理结束之后定影单元12复位至原始状态,程序返回至步骤S7。在该步骤中,再次通过纸张探测器A探测纸张的滞留。如果没有纸张滞留,程序进入步骤S12以操作转换装置38,并且将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此后,在步骤S13中,启动预旋转操作,并且在步骤S14中,完成预旋转操作,其中,预旋转操作为处理部分中的预备操作(用于感光鼓3和转印带7的清洁等等的准备操作),然后,在步骤S15中,点亮操作部分中的预备灯并且成像部分进入形成图像的待命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中,确定没有纸张滞留在转印带7上,并且,在步骤S7中,纸张探测器A没有探测到纸张,那么,可以确定卡纸处理完美地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程序进入步骤S12,其中,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此后,程序进入步骤S13和S14,并且在上述预旋转操作结束(S6~S15)之后点亮预备灯,表示成像操作完全准备好。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点亮预备灯从而促进重新启动操作,但是,成像操作可以自动地重新启动。
用这种方式,从成像设备主体中拉出定影单元12以在第一阶段第一次进行卡纸处理。此后,将定影单元12复位到原始位置,并且,如果随后的纸张滞留在成像设备上游侧,程序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纸张传输到下游侧的位置在适合环境条件的吸引力下很容易取出。进行第二次卡纸处理,并且在确认在后面没有留下任何纸张时进行复位操作。可以很容易地取出纸张的位置只能在定影单元12入口附近。例如,至少部分纸张只能位于跨接定影单元12区域和转印带7区域的空间中的位置。
注意,在确定卡纸发生的情况下,停止在上游侧包括定位辊14的某些纸张传输装置的驱动。在出现纸张夹在定位辊14之间,并由此进入转印带7的区域中的情况下,纸张由转印带7传输直到其引导边缘被转印带7夹在定影单元12的辊构件31和32之间或是其前面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定位辊14在未示出的设置在从动侧的辊14与驱动系统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的帮助下在驱动侧由辊14从动旋转。可以驱动夹住在上游侧的纸张的辊,包括定位辊14。
下面将给出另一个实施例的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在探测到卡纸的情况下,定影单元12上游侧转印带7的旋转操作并不立即停止。
图12示出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除与示于图11中的控制内容不同的部分之外,该实施例的构成与上述
实施例的构成相同。
也就是说,如图12中所示,在成像操作(S21~S22)启动之后发生卡纸的情况下,停止下述操作:成像操作(用曝光单元1在感光鼓3上的写操作、显影器2的显影操作等等)和定影单元的操作(用加热器的加热操作和辊31和32的旋转操作)(S23)。
然后,根据在纸张上的打印比设定传输距离(S24)。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传输距离在第一阶段根据在纸张上的打印比来设定。
注意,步骤S23中成像操作的终止是停止曝光单元1的曝光操作和显影器2的显影操作。显影器2显影操作的终止通过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或者控制显影器2与感光鼓3之间的距离(分离或靠近)来完成。
此外,操作变换装置38以通过转动来移动转印传输单元8,并且移动转印带7使其远离感光鼓3b~3d(S25)。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的吸引力减小到最低的可能水平,从而便于纸张从转印带7脱离,并且还因为防止已经在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与此同时,还停止将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6b~6d上(S26)。这是为了减小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吸引力。在该步骤中,在很难减小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吸引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上述施加到转印辊6b~6d上的高压转换为AC高压输出来正向地减小吸引力。
然后,被牢固地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纸张以不与感光鼓3b~3d接触的状态连续地传输,并且纸张的传输在由转印带7连续传输之后停止一段时间,直至纸张的引导边缘充分地挤进定影单元12的区域中(S28和S29)。这是因为在两张纸在转印带7上传输的情况下,第一位的纸张和随后的纸张在定影单元12的辊构件31和32前面聚集,从而对于两张纸同时进行卡纸处理(在同一时间)。
这是因为防止已经在感光鼓3b、3c和3d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同时停止对转印辊6施加转印偏压(S26)。这是因为将纸张吸引到转印带7上的吸引力减小,并且已经在感光鼓3a上形成的图像没有转印到纸张上。在该步骤中,还可以正向地施加AC高压输出,代替施加到转印辊6b、6c和6d上的高压,以减小吸引力。
然后,在保持与感光鼓3b、3c和3d不接触的同时将附着在转印带上的纸张传输预定的距离,然后停下来(S28~S29)。这是因为在两张纸在转印带7上传输的状态下,第一位的纸张和其随后的纸张在定影单元12的辊构件31和32前面聚集,以使两张纸经历同时卡纸处理(在同一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后的纸张被夹在位于下游的传输装置定位辊14中,驱动其辊构件以平稳地传输纸张。
在该实施例中,卡纸发生之后的程序进入第一阶段,以停止成像操作和定影单元12的旋转操作,并且,同样在第一阶段,纸张仅传输根据打印比确定的传输距离以达到如图8(A)所示纸张传输完全停止的状态。在步骤S30中,进行复位操作。也就是说,首先,如图8(b)中所示,定影单元12由操作者从成像设备的主体中拉出,从而用与拉出操作一起移动的离开/靠近机构进一步移动转印传输单元8,这样,转印带7离开所有感光鼓3。然后,如上所述,操作者进行用于取出两张纸的复位操作(卡纸处理)。
在完成卡纸处理之后,将定影单元12插入成像设备的主体中,以恢复转印传输单元8的初始状态(只有感光鼓3a与转印带7接触)。
然后,在步骤S31中,由纸张探测器确认是否有纸张滞留在定位辊14中,并且,如果识别出纸张在辊14中的滞留,程序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与步骤S36和S37中所描述相似,传输纸张直至持久滞留的纸张的引导边缘挤入或者更确切的,充分地挤入定影单元12的区域中,并且,在步骤S38中,由操作者再次进行复位操作。
在复位操作之后,程序再次返回步骤S31以确认是否有纸张持久滞留。在步骤S31中识别出没有纸张持久滞留的情况下,确定复位操作(卡纸处理)完成,并且进入步骤S32使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
此后,旋转操作(用于感光鼓3和转印带7的清洁等等的准备操作)在步骤S33中开始,并且在步骤S34中结束,其中,旋转操作为处理部分的预备操作,在此之后,在步骤S35中,点亮操作部分的准备灯,从而使程序进入可以形成图像的待命状态。
从步骤S31到步骤S36和步骤S38,然后返回到步骤S31的处理流程是为了做双保险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并且,从步骤S8到步骤S10,然后返回到步骤S7的一系列操作是同样的操作,因此,省略其描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就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言,根据需要可以合理地在其上自由地作出设计上的改善、改进等等。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不限于图1和2中所示的结构,可以是任何结构和形式的成像设备,在该成像设备中,不仅将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被吸引到转印载体上、同时进行传输的片状记录介质上,以在定影器件中将调色剂图像在片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而且,还通过卡纸处理控制装置识别片状记录介质的不规则传输,以在不规则传输发生时停止其传输(或成像操作)。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描述,显然,同样的装置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种变化不被看作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所有这样的改变显然被包括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6)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承载有由成像过程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沿纸张传输方向设置;
转印载体,用于在纸张传输方向上通过吸引片状记录介质来传输片状记录介质,以将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承载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状记录介质上;
转印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到所述转印载体承载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输的片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安装成能够移动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部分的一个侧面的外面;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用于在所述成像过程中检测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卡纸的发生,以处理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卡纸的发生时,作为第一个阶段,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通过所述转印载体停止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以可以取出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在发生所述卡纸时由所述转印载体检测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在传输中,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重新启动在传输中的所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用所述转印载体的传输,这样,其传输距离与在所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所述图像的打印比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控制,使得在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距离在较低打印比时比在较高打印比时更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二阶段传输所述片状记录介质,直到正好在所述纸张的引导边缘夹在所述定影装置的辊构件之间的位置前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分离/靠近部分,用于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远离除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位于纸张传输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一图像载体之外的第二图像载体,其中,
在第二阶段,所述分离/靠近部分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图像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图像载体继续其旋转驱动,并且,在同样的第二阶段,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停止其旋转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承载单色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载体承载各个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图像种类识别部分,用于识别输出到成像过程部分进行所述成像过程的图像数据是字符图像数据等线条图像数据,还是照片等摄影图像数据,其中,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定,在被所述图像种类识别部分识别为线条图像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比在被所述图像种类识别部分识别为摄影图像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更长。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打印比确定部分,用于根据输出到成像过程部分进行所述成像过程的图像数据确定所述打印比,其中,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定,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所述图像数据的打印比低于预定打印比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比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所述图像数据高于预定打印比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更长。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承载有由成像过程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沿纸张传输方向设置;
转印载体,用于在纸张传输方向上通过吸引片状记录介质来传输片状记录介质,以将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承载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状记录介质上;
转印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到所述转印载体承载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输的片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安装成能够移动到所述成像设备主体部分的一个侧面的外面;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用于在所述成像过程中检测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卡纸的发生,以处理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卡纸的发生时,作为第一个阶段,在所述记录介质由转印载体传输了与在所述片状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所述图像的打印比对应的距离之后,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通过所述转印载体停止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的传输,以可以取出卡住的所述片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在发生所述卡纸时由所述转印载体检测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在传输中,则进入第二阶段,以使用转印载体传输在传输中的所述第二片状记录介质,并且在预定时间后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控制,使得在第一阶段中所述记录介质的传输距离在打印比较高的情况下比在打印比较低的情况下更长。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输所述片状记录介质,直到所述纸张的引导边缘夹在所述定影装置的辊构件之间的位置前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分离/靠近部分,用于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远离除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位于纸张传输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一图像载体之外的第二图像载体,其中,
在第一阶段,所述分离/靠近部分部分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图像载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图像载体继续其旋转驱动,并且,在相同的第一阶段,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停止其旋转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承载单色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载体承载各个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图像种类识别部分,用于识别输出到成像过程部分进行所述成像过程的图像数据是字符图像数据等线条图像数据,还是照片等摄影图像数据,其中,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定,在被所述图像种类识别部分识别为线条图像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比在被所述图像种类识别部分识别为摄影图像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更长。
16.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打印比确定部分,用于根据输出到成像过程部分进行所述成像过程的图像数据确定所述打印比,其中,
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定,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所述图像数据的打印比低于预定打印比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比在打印比确定部分确定所述图像数据高于预定打印比的情况下的所述传输距离更长。
CNB2004100313197A 2003-02-18 2004-02-18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9839/2003 2003-02-18
JP2003039839A JP2004251977A (ja) 2003-02-18 2003-02-18 画像形成装置
JP039839/03 2003-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619A true CN1526619A (zh) 2004-09-08
CN100414443C CN100414443C (zh) 2008-08-27

Family

ID=3284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3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3C (zh) 2003-02-18 2004-02-18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76820B2 (zh)
JP (1) JP2004251977A (zh)
CN (1) CN100414443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491B2 (en) 2005-05-31 2009-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ne or more safety sensors installed to improve user safety
CN102636970A (zh) * 2011-02-08 2012-08-1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67791A (zh) * 2014-09-30 2016-04-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9373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11610702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佳能株式会社 传感器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13093490A (zh) * 2020-01-08 2021-07-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7022B2 (en) * 2003-02-07 2005-10-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57549B2 (ja) * 2006-06-12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184B2 (ja) * 2006-07-11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535207B2 (en) * 2006-09-21 2009-05-19 Lear Corporation Tapped converter
JP5328048B2 (ja) * 2010-02-12 2013-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9952B2 (ja) * 2011-12-28 2014-07-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8318A (ja) * 2012-08-29 2014-03-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6803B2 (ja) * 2014-03-31 2017-0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47540B2 (ja) * 2020-02-26 2024-03-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4275B2 (ja) 1986-05-12 1995-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
JPH0553405A (ja) 1991-08-26 1993-03-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893657A (en) * 1992-12-28 1999-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jam recovery
JPH07120984A (ja) * 1993-10-21 1995-05-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H07281534A (ja) 1994-04-04 1995-10-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剥離不良紙処理装置および剥離不良紙 処理方法
JP3282373B2 (ja) * 1994-05-16 2002-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ジャム処理装置
US5761567A (en) * 1995-03-06 1998-06-02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jam detection for permitting completion of a copy operation
US6011936A (en) * 1995-05-16 2000-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covery process for jammed sheets
JPH11119490A (ja) 1997-10-08 1999-04-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70274A (en) * 1998-11-06 1999-10-19 Xerox Corporation Jam detection system
JP2003228267A (ja) * 2001-11-27 2003-08-15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81A (ja) * 2002-02-15 2003-10-3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491B2 (en) 2005-05-31 2009-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ne or more safety sensors installed to improve user safety
CN102636970A (zh) * 2011-02-08 2012-08-1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36970B (zh) * 2011-02-08 2015-04-2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67791A (zh) * 2014-09-30 2016-04-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67791B (zh) * 2014-09-30 2018-11-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9373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11610702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佳能株式会社 传感器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11610702B (zh) * 2019-02-25 2023-03-28 佳能株式会社 传感器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13093490A (zh) * 2020-01-08 2021-07-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093490B (zh) * 2020-01-08 2024-04-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14443C (zh) 2008-08-27
US6876820B2 (en) 2005-04-05
JP2004251977A (ja) 2004-09-09
US20040161252A1 (en) 2004-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3288C (zh) 成像设备
CN1526619A (zh) 成像设备
CN1268987C (zh) 包括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2957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oner aggregation
CN1924716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88740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colorizing function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i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2872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770043A (zh) 成像设备
CN1854937A (zh)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63656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288509C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87355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048658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69832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单色印刷方法
CN1837991A (zh) 成像装置
CN1773389A (zh) 显影单元驱动装置和具有该显影单元驱动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439937A (zh) 图像成形设备
CN1760771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US73691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1463C (zh) 电子摄影装置及其密度控制方法
US2017001719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20691A (zh) 显影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和具有动力传递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455303A (zh) 成像装置
JP4672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0475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