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4895A -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4895A
CN1534895A CNA2004100078017A CN200410007801A CN1534895A CN 1534895 A CN1534895 A CN 1534895A CN A2004100078017 A CNA2004100078017 A CN A2004100078017A CN 200410007801 A CN200410007801 A CN 200410007801A CN 1534895 A CN1534895 A CN 1534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attern
adaptive array
acceptance division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78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门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4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4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6Devices for limiting the opening movement of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4Hinges adjustable relative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8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suspensions comprising two spigots placed at opposite edges of the wing, especially at the top and the bottom, e.g. trunnions
    • E05D7/081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suspensions comprising two spigots placed at opposite edges of the wing, especially at the top and the bottom, e.g. trunnions the pivot axis of the wing being situated near one edge of the wing, especially at the top and bottom, e.g. trunn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4Hinges adjustable relative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05D2007/0461Hinges adjustable relative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in angular arrangement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的无线接收装置、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无线接收装置的主控制部5,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并当选择了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时,进行使多个无线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的第1控制,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进行将1个无线接收部选作第1无线接收部而使第1无线接收部动作并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及第1无线接收部以外的无线接收部停止的第2控制。

Description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接收装置、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更为特定的是,涉及备有对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功能的无线接收装置、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急速发展着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个人手机系统,以下简称PHS)中,当在基站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提出了一种在基站侧、或移动终端装置侧的无线接收装置中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将所需的接收信号抽出的方式。
所谓自适应阵列处理,是根据来自发送台的接收信号计算由接收台的每个天线的接收系数(权值)构成的权向量并进行自适应控制从而将所需的来自发送台的信号精确地抽出的处理。
在接收台的无线接收系统中,设有按接收信号的每个符号计算上述权值的权值计算机,通常,该权值计算机,执行将权值更新以使接收信号和计算出的权值的复数乘积之和与已知参照信号的均方误差减小的处理。
在自适应阵列处理中,根据时间或信号电波传输线路特性的变化适应性地进行上述权值的更新(加权学习),从接收信号中除去干扰分量或噪声,并将所需的来自发送台的信号抽出。
这种基于MMSE(最小均方误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技术、及基于MMSE的RLS(递归最小二乘方)算法和LMS(最小均方值)算法,是众所周知的技术,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就有详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备有自适应阵列处理功能的无线接收装置中,可以获得已将干扰分量或噪声从接收信号中除去的所需信号。
[非专利文献]:
菊间信良著「阵列天线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1月25日,p.35-49
但是,在备有自适应阵列处理功能的无线接收装置中,当接收信号中干扰分量或噪声很小因而即使不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也能取得所需信号、或即使进行了自适应阵列处理也并不能将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或噪声除去因此没有必要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时,也总是要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自适应阵列处理中,由于需对由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大量的运算处理,所以所消耗的电力很大。当耗电量增大时,特别是对用电池工作的移动终端装置侧的无线接收装置来说,存在着使待机时间或连续通信时间缩短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的无线接收装置、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该无线接收装置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装置,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并当选择了第1模式时进行使多个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部。
各RF接收部,最好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输出到控制部,控制部,当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各RF接收部,最好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输出到控制部,控制部,当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无线接收装置,最好还备有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对由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通信质量值计算装置,控制部,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无线接收装置,最好还备有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对由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通信质量值计算装置,控制部,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无线接收装置,最好还备有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选择的输入部,控制部,当对输入部输入了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1模式,当对输入部输入了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2模式。
各RF接收部,最好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接收信号的电平输出到控制部,控制部,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控制部,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最好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另外,本发明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用于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的无线接收装置,该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的选择步骤、及当选择了第1模式时进行使多个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步骤。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选择步骤,当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选择步骤,当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对由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选择步骤,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对由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选择步骤,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选择的步骤,选择步骤,当输入了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1模式,当输入了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控制步骤,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控制步骤,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最好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另外,本发明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用于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的无线接收装置,该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的选择步骤、及当选择了第1模式时进行使多个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步骤。
RF接收部,最好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选择步骤,当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RF接收部,最好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选择步骤,当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最好还由计算机执行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对由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选择步骤,当选择着第1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最好还由计算机执行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对由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选择步骤,当选择着第2模式时,如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1模式,如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第2模式。
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最好还由计算机执行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选择的步骤,选择步骤,当输入了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1模式,当输入了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第2模式。
RF接收部,最好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控制步骤,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控制步骤,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最好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是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由第1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由第2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1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由第3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2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由第4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3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第1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参照图1,该无线接收装置,备有天线1、2、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接收电路10、20、信号处理部3、解调部4、主控制部5、用户输入部12。
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基站的下行无线电信号,分别由天线1、2接收,并将其作为无线电频率的RF信号供给对应的RF接收电路10、20。
RF接收电路10,对由天线1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放大、频率变换等规定的模拟处理,并将所生成的信号X1(t)供给信号处理部3。
RF接收电路10,包含图中未示出的RSSI检测部,RSSI检测部,检测由天线1接收到的RF信号的电场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并将其以接收电平R1的形式输出。
RF接收电路20,对由天线2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放大、频率变换等规定的模拟处理,并将所生成的信号X2(t)供给信号处理部3。
RF接收电路20,包含图中未示出的RSSI检测部,RSSI检测部,检测由天线2接收到的RF信号的电场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并将其以接收电平R2的形式输出。
信号处理部3,包含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
图2示出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功能框图。
参照图2,分别由RF接收电路10、20放大后的天线1、2的接收信号,由图中未示出的A/D转换器分别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供给无线接收系统的DSP,并根据图2所示的功能框图以软件方式进行后文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
所谓自适应阵列处理,是根据接收信号计算由每个天线的接收系数(权值)构成的权向量并进行自适应控制从而将所需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精确地抽出的处理。
再来看图2,接收信号向量X(t)(=X1(t)、X2(t),供给到各乘法器25、26的一个输入端,同时还供给权值计算机30。
权值计算机30,按照后文所述的算法计算由每个天线的权值构成的权向量W(t),并将其供给到各乘法器25、26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来自对应天线的接收信号X(t)进行复数乘法运算。
由加法器29求得该乘法运算结果的总和Y(t),并将该Y(t)按如下形式表示为复数乘积之和:
Y(t)=W(t)HX(t)
式中,W(t)H表示权向量W(t)的复数共轭转置矩阵。
如上所述的复数乘积之和的结果Y(t),供给权值计算机30,并求出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1内的已知参照信号d(t)的误差。该参照信号d(t),是由所有接收信号共用的已知信号,例如,在PHS中,采用由接收信号中的已知位串构成的前同步码区间。
权值计算机30,在权值计算控制装置33的控制下,执行将加权系数更新以使计算出的均方误差减小的处理。在自适应阵列处理中,根据时间或信号电波传输线路特性的变化适应性地进行上述的权向量的更新(加权学习),从接收信号X(t)中除去干扰分量,并将所需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Y(t)抽出。
这种基于MMSE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技术、及基于MMSE的RLS算法和LMS算法,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因而其说明从略。
再来参照图1,解调部4,在主控制部5的控制下,对由信号处理部3处理过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输出解调后的位。
用户输入部12,由用户输入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或固定天线接收模式的选择。用户输入部12,当输入了固定天线接收模式时,还接收固定天线编号的输入。
主控制部5,备有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及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
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用于保持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用于保持选择分集接收模式、固定天线接收模式。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当保持固定天线接收模式时,保持固定天线的编号。
主控制部5,根据来自用户输入部12的输入,将模式(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或固定天线接收模式)写入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并当模式为固定天线接收模式时,将固定天线的编号写入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
主控制部5,从RF接收电路10取得天线1的接收电平R1,并从RF接收电路20取得天线2的接收电平R2。主控制部5,计算天线1的接收电平R1与天线2的接收电平R2之差d(=|R2-R1|)。
主控制部5,当差值d小于或等于规定值Ref1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而当差值d超过规定值Ref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进行这种选择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当由某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与由其他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之差大时,即使进行了自适应阵列处理也并不能将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除去。
主控制部5,当选择了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时,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并由选择部9选择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输出。
主控制部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同时根据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进行以下的处理。主控制部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时,将与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保持着的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主控制部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时,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
(动作)
以下,说明第1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主控制部5的动作。图3是表示由第1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DSP,从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读出包含图3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后执行。该程序,可以从外部装入。
首先,主控制部5,从RF接收电路10取得天线1的接收电平R1,并从RF接收电路20取得天线2的接收电平R2(步骤S61)。
主控制部5,计算天线1的接收电平R1与天线2的接收电平R2之差d(=|R2-R1|)(步骤S62)。
主控制部5,当差值d小于或等于规定值Ref1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并由选择部9选择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输出(步骤S63、S64)。
主控制部5,当差值d超过规定值Ref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步骤S63、S65)。
主控制部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时,将与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保持着的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66、S67)。
主控制部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时,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66、S6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中,主控制部5,当天线1的接收电平R1与天线2的接收电平R2之差d小于或等于规定值Ref1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而当差值d超过规定值Ref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主控制部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由于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主控制部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则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另外,主控制部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则将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及分集选择处理(接收电平的比较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第2实施形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中所示的功能框图,除以下几点外,与图1中示出的第1实施形态的功能框图相同,因而对共同的部分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即,在图4的功能框图中,代替图1的主控制部5而设置着主控制部15。
主控制部15,用于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判断条件与主控制部5不同。
主控制部15,当天线1和2的接收电平R1、R2都小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而当任何一个接收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进行这种选择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当由某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时,该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或噪声小,所以,即使不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该天线的接收信号是所需信号的可能性也很高。
(动作)
以下,说明第2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动作。图5是表示由第2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DSP,从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读出包含图5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后执行。该程序,可以从外部装入。
首先,主控制部15,从RF接收电路10取得天线1的接收电平R1,并从RF接收电路20取得天线2的接收电平R2(步骤S71)。
主控制部15,当天线1和2的接收电平R1、R2都小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并由选择部9选择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输出(步骤S72、S73)。
主控制部15,当任何一个的接收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步骤S72、S74)。
主控制部1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时,将与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保持着的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75、S76)。
主控制部1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时,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75、S7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中,主控制部15,当天线1和2的接收电平R1、R2都小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而当任何一个接收电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Ref2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主控制部1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由于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主控制部1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则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另外,主控制部1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则将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及分集选择处理(接收电平的比较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第3实施形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6所示的功能框图,除以下几点外,与图1中示出的第1实施形态的功能框图相同,因而对共同的部分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即,在图6的功能框图中,代替图1的主控制部5而设置着主控制部25,并追加了一个FER(Frame Error Rate:帧差错率)计算部18。
FER计算部18,对由解调部4解调后的接收信号的帧内差错数进行计数,然后计算帧差错率FER并将其作为评价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值的一个要素输出到主控制部25。
主控制部25,用于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判断条件与主控制部5不同。
主控制部25,取得帧差错率FER,并根据该帧差错率及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保持着的当前模式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1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
另外,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2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进行这种选择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当帧差错率FER小时,该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或噪声小,所以,即使不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该天线的接收信号是所需信号的可能性也很高。
(动作)
以下,说明第3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动作。图7是表示由第3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DSP,从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读出包含图7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后执行。该程序,可以从外部装入。
首先,主控制部25,取得帧差错率FER(步骤S81)。
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1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并由选择部9选择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输出(步骤S82~S85)。
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2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步骤S82~S84、S86)。
主控制部2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时,将与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保持着的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87、S88)。
主控制部2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时,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87、S89)。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中,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1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Ref32时,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另外,主控制部25,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2时,或当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当前模式设定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且帧差错率FER小于Ref31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主控制部2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由于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主控制部2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则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另外,主控制部2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则将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及分集选择处理(接收电平的比较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第4实施形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8所示的功能框图,除以下几点外,与图1中示出的第1实施形态的功能框图相同,因而对共同的部分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即,在图8的功能框图中,代替图1所设定着的主控制部5而设置着主控制部35,并追加了一个用户输入部19。
用户输入部19,除由用户输入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或固定天线接收模式的选择外,还由用户输入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选择。
主控制部35,用于选择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判断条件与主控制部5不同。
主控制部35,当通过用户输入部19输入了自适应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自适应接收模式,并当通过用户输入部19输入了固定天线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固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这种选择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当用户选择固定天线接收模式时,其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或噪声小,所以不进行自适应阵列处理也无妨,或由于强化了解调后的纠错处理因而使用户并不那么担心接收信号中的干扰分量或噪声的影响。
(动作)
以下,说明第4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动作。图9是表示由第4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的DSP以软件方式执行的主控制部15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DSP,从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读出包含图9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后执行。该程序,可以从外部装入。
首先,主控制部35,从用户输入部19取得自适应接收模式或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选择(步骤S91)。
主控制部35,当输入了自适应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自适应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自适应接收模式,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并由选择部9选择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的输出(步骤S92、S93)。
主控制部35,当输入了固定天线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固定天线接收模式,并将阵列/单一模式保持部11内的模式设定为固定接收模式,使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动作(步骤S92、S94)。
主控制部3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时,将与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保持着的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95、S96)。
主控制部35,当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时,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并由选择部9选择接收电平高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的输出(步骤S95、S9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中,主控制部35,当通过用户输入部19输入了自适应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自适应接收模式,并当通过用户输入部19输入了固定天线接收模式的选择时,选择固定天线接收模式。
主控制部3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由于将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6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主控制部3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选择分集接收模式,则将接收电平低的一方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另外,主控制部35,当选择了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如分集/固定模式保持部8内的模式设定为天线固定接收模式,则将与固定天线编号对应的天线以外的RF接收电路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及分集选择处理(接收电平的比较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的无线接收终端,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形态,例如,也包括以下的变形例。
(1)无线接收装置的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作为无线接收装置的例,说明了无线接收终端,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无线基站的接收装置。
(2)3个以上的天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具有2个天线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无线接收装置即使具有3个天线时也能进行与2个天线时相同的自适应阵列控制。
即,在第1实施形态中,也可以是当最大接收电平与最小接收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自适应接收模式、而当最大接收电平与最小接收电平之差超过规定值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另外,在第2实施形态中,也可以是当至少1个接收电平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自适应接收模式、而当所有接收电平超过规定值时选择单一系统接收模式。
(3)通信质量值
在第3实施形态中,作为指示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值,采用了帧差错率FER,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位差错率BER用作通信质量值。
(4)REF31、REF32
在第3实施形态中,当所设定着的当前模式为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时,切换到单一系统接收模式的条件是帧差错率FER小于规定值Ref31,而当所设定着的当前模式为单一系统接收模式时,切换到自适应阵列接收模式的条件是帧差错率FER大于或等于规定值Ref32。该规定值Ref31和规定值Ref32,可以设定为任意值,既可以设定为同一值,也可以将其中任何一个设定为比另一个大的值。
这里公开的实施形态,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不应认为具有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在于上述的说明而由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其意图是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当选择了第1模式时,进行使多个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当选择了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所以,能够防止因进行不必要的自适应阵列处理而徒劳无益地消耗电力。

Claims (24)

1.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并当选择了上述第1模式时进行使上述多个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上述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RF接收部,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输出到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当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RF接收部,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输出到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当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信号的检测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还备有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对由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通信质量值计算装置,上述控制部,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还备有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对由上述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通信质量值计算装置,上述控制部,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接收装置,还备有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的选择的输入部,上述控制部,当对上述输入部输入了上述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对上述输入部输入了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RF接收部,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接收信号的电平输出到上述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接收到的上述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9.一种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用于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的无线接收装置,该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的选择步骤、及当选择了上述第1模式时进行使上述多个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上述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对由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对由上述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的选择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输入了上述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输入了上述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上述控制步骤,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步骤,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17.一种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用于备有多个天线、与各天线对应设置并对由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及频率变换处理的RF接收部、对从多个RF接收部输出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的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的无线接收装置,该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根据规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1模式或不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第2模式的选择步骤、及当选择了上述第1模式时进行使上述多个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动作的第1控制而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进行将1个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而使该第1RF接收部动作并将上述第1RF接收部以外的RF接收部及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停止的第2控制的控制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RF接收部,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上述选择步骤,当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中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小于或等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之差大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RF接收部,还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上述选择步骤,当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所有接收信号的电平都小于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至少1个接收信号的电平大于或等于上述规定值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还由计算机执行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对由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过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选择着上述第1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还由计算机执行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对由上述第1RF接收部处理过的信号即未经上述自适应阵列运算处理部处理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及根据上述解调后的信号计算通信质量值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选择着上述第2模式时,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低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1模式,如上述通信质量值指示高于规定的质量,则选择上述第2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还由计算机执行通过用户的操作输入上述第1模式或上述第2模式的选择的步骤,上述选择步骤,当输入了上述第1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1模式,当输入了上述第2模式的选择时,选择上述第2模式。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RF接收部,还包括检测由对应的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上述控制步骤,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输出了上述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中的最大电平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步骤,当选择了上述第2模式时,将预定的RF接收部选作第1RF接收部。
CNA2004100078017A 2003-03-26 2004-03-02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Pending CN15348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4620 2003-03-26
JP2003084620A JP3843077B2 (ja) 2003-03-26 2003-03-26 無線受信装置、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処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処理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4895A true CN1534895A (zh) 2004-10-06

Family

ID=32821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78017A Pending CN1534895A (zh) 2003-03-26 2004-03-02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36244B2 (zh)
EP (1) EP1463215A3 (zh)
JP (1) JP3843077B2 (zh)
KR (1) KR101067172B1 (zh)
CN (1) CN1534895A (zh)
TW (1) TWI2462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942B (zh) * 2006-04-20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0782B2 (ja) * 2001-08-06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217043B2 (ja) * 2002-09-20 2009-01-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無線通信装置、受信レベル表示方法、受信レベル調整方法、受信レベル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レベル調整プログラム
EP1841093B1 (en) * 2004-12-27 2011-07-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Adaptive antenna equipment
JP4682684B2 (ja) * 2005-04-28 2011-05-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装置
KR100734368B1 (ko) 2005-04-29 2007-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수신 단말기의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20090316801A1 (en) * 2005-06-23 2009-12-24 Nikon Corporation Radio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702790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Nec Corp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アンテナ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00173600A1 (en) * 2006-03-28 2010-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and reception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CN101416420A (zh) * 2006-04-04 2009-04-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设备和接收系统切换方法
JP5021632B2 (ja) * 2006-10-20 2012-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ラジオ受信機、集積回路、アレーアンテナ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856215B2 (en) * 2006-12-06 2010-12-21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multi-RF input receiver for diversity selection
US8594171B2 (en) 2006-12-14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iversity receiver with an equalizer and a rake receiver
JP4079194B1 (ja) 2007-01-15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858199B2 (ja) * 2007-02-02 2012-01-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の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7990941B2 (en) * 2007-07-30 2011-08-0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signal detection
US8755849B2 (en) * 2008-05-07 2014-06-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10110288B2 (en) 2009-11-04 2018-10-23 Atc Technologies, Llc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return link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ing forward link side information
US8873685B2 (en) 2010-11-27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on of receive power imbalance on equalizer performance
JP6017946B2 (ja) * 2012-12-10 2016-11-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時分割多重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JP6017945B2 (ja) * 2012-12-10 2016-11-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時分割多重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8508B1 (en) * 2000-02-07 2004-01-13 Ericsson Inc. Power conservation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two receivers
US6564036B1 (en) * 2000-09-29 2003-05-13 Arraycomm, Inc. Mode switching in adaptive arra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3037547A (ja) * 2001-07-24 2003-02-07 Kyocera Corp 携帯通信端末
JP2003110476A (ja) * 2001-09-27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指向性受信方法
JP3973506B2 (ja) * 2002-07-19 2007-09-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無線受信方法および無線受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942B (zh) * 2006-04-20 2012-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3582A (en) 2004-11-01
US6836244B2 (en) 2004-12-28
KR101067172B1 (ko) 2011-09-22
JP3843077B2 (ja) 2006-11-08
KR20040084841A (ko) 2004-10-06
JP2004297281A (ja) 2004-10-21
EP1463215A3 (en) 2012-04-04
US20040189519A1 (en) 2004-09-30
TWI246268B (en) 2005-12-21
EP1463215A2 (en) 2004-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4895A (zh)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CN1254122C (zh)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647416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空间通道控制方法及空间通道控制程序
CN101057421A (zh) 无线电设备、发送控制方法和发送控制程序
CN1951058A (zh) 用于接收信号质量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48949A (zh) 在通用rake接收机中用于参数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643951A (zh) 基站装置及上行链路分组发送方法
CN1750431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411188A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方向性控制系统
CN101047399A (zh) 一种下行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CN1969474A (zh) 通信装置、校准方法及程序
CN1149873C (zh) 阵列天线基站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94166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判决反馈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315269C (zh) 发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CN1179597C (zh) 无线基站
CN1227849C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658526A (zh) 无线信道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489317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CN1643821A (zh) 无线装置、收发定向性控制方法及收发定向性控制程序
CN1489805A (zh) 自适应阵列装置、自适应阵列方法及程序
CN1531223A (zh) 发送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无线装置
CN1905383A (zh) 一种同频小区信道估计装置及方法
CN1802771A (zh) 自适应天线接收方法和自适应天线接收机
CN101030825A (zh) 用于报告与干扰分量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79840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及其中控制信号发射功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