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4770B -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4770B
CN1574770B CN031331793A CN03133179A CN1574770B CN 1574770 B CN1574770 B CN 1574770B CN 031331793 A CN031331793 A CN 031331793A CN 03133179 A CN03133179 A CN 03133179A CN 1574770 B CN1574770 B CN 1574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channel
data
mentioned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31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770A (zh
Inventor
横山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74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77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5Proxies,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Abstract

在接收内容投递服务中,切换信道并继续服务的情况下,在切换会话的时候会产生暂时的中断。另外,当切换前和切换后的信道的通信速度具有较大差异的时候,会出现无法继续相同服务的情况。对于客户终端,同时确立具有相同内容,不同的比特率,并且在时间上同步的两个内容投递通信,以两个客户机的内容投递通信为基础,在客户终端切换会话,使其在时间上连续。

Description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投递系统和终端装置,其由以下构成:具备多个信道的接收部件的通信终端装置;向该通信终端装置提供内容投递服务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生活样式和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对随时随地使便携式电话和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连接,享受通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通过近年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利用无线LAN和W-CDMA、cdma2000、蓝牙(Bluetooth)等多个移动体通信网。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利用与每个通信网对应的通信适配器,与每个通信网连接。进一步,也可以通过在一台移动终端上搭载多个类型的通信适配器,一边对应接收数据的速度和移动终端的通信状况等选择最佳的通信网,一边自动切换通信网。 
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连接并接到内容投递服务之际,自动切换通信网并继续内容接收服务的情况下,内容投递服务的会话信息平时就预先保存在存在信道内的中继装置和窗口终端内,一般通过切换后的通信网的内容投递服务,利用该窗口终端信息并继续发送服务。 
这里,所谓窗口终端是指提供某个通信服务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间的通信流程、以及为了提供该通信服务而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双方中实行的连续程序的集合。会话信息是与提供该服务的会话有关的综合信息,作为会话信息可以列举,例如:服务器/客户终端的IP地址和通道代码、通信协议、会话开始时刻、服务经过时间、服务名、使用应用名等。 
建议了以下的方法:作为上述的在切换通信网的时候使发送服务继续的方法,用户在接收投递数据中,通过使会话管理部件与终端的请求对应,并切换会话状态来切换移动终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根据会话管理部的请求,在代理服务器之间交换发送服务的会话信息,灵活地 切换移动终端的通信网(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64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64562号公报 
但是,上述以往的在切换通信网时候继续投递服务的方法是在移动终端暂时地中断会话,并在切换通信网之后,再开始新的会话。因此,接收数据的连续性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通信服务中存在以下问题,即,通过暂时中断如上所述的会话,就会使用户产生不适。另外,在切换通信网的前后,通信网的通信速度等特征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继续相同的服务。 
具体地说,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不能在相同的终端中提供不会发生中断的投递服务。另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也在使通信网从一方切换到另一方之间,在移动终端上产生了投递服务的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不会暂时中断移动终端的通信网切换时的投递服务,并使其继续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内容投递系统的通信中继装置中,暂时在与移动终端之间,同时确定切换前的信道的会话和切换后的信道的会话。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内容投递系统的通信中,根据从切换前和切换后的两个信道接收的数据的经过时间信息,在适当的定时下切换会话。根据本特征,用户可以不需要暂时中断投递服务,而在新的通信网中继投递服务。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信部,其可以在与通信部连接的内容投递服务器之间同时确定两个以上的信道进行的会话;会话管理部,其管理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解码器,其对从上述信道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解码;上述会话管理部,在接收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中的第一信道的内容时,发送关于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投递请求,其中,该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具有已接收的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所具备的内容时刻,在重复地接收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数据与上述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后,并且在作为接收到的上述第二通信网的内容数据的最初随机 存取位置的数据再生时刻之后,结束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接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网络结构示例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处理流程的示例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内容设置请求和内容设置信息的示例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信息的示例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和中继服务器的会话管理表的示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内容数据格式的示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会话管理程序的结构示例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内容接收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内容发送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客户信息管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报告的示例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信道监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会话切换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内容接收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会话切换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决定会话切换时刻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决定会话切换时刻的程序的详细例子的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处理流程的例子; 
图2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会话管理程序的结构示例图; 
图2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内容接收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客户终端的会话切换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内容投递系统的中继服务器的客户信息管理流程的信道切换判断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1~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进行说明。再有,以下的服务器和终端装置的处理除了可以通过硬件结构而实现的方法以外,当然也可以通过读取用于实行以下处理的程序、或者硬件和软件处理的协调动作而实现。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通信网的结构例子的图。在本图的例子中,内容投递服务器100和中继服务器102通过互联网202被连接。客户终端119可以与基站20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并与无线LAN网200连接。无线LAN网200与互联网202连接,客户终端119经过无线LAN网202与互联网202连接。另外,客户终端119可以与基站204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并与1xEV-DO(cdma2001x Evolution Data Only)网201连接。1xEV-DO网201与互联网202连接,客户终端119经过1xEV-D0 网201与互联网202连接。 
在图2的例子中,客户终端119通过中继服务器102接收内容投递服务器100提供的内容投递服务。即,客户终端119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对于内容投递服务100的内容投递请求,中继服务器102把接收的内容投递请求转送到内容投递服务器100。内容投递服务器100如果从中继服务器102接收内容投递请求,则向中继服务器102投递被请求的内容数据。中继服务器102把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的内容数据转送到客户终端119。 
下面,对以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即,把影像投递服务会话从在无线LAN网200上确立了影像投递服务会话的状态切换到1xEV-D0网201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102和客户终端119进行的处理。 
图1为表示中继服务器102的结构的图。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10和111是通过信道#1(101),进行与内容投递服务器100之间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部分。高速缓存112和113分别是存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110)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2(111)所接收的内容数据120和121的部分。内容发送部114是分别把高速缓存#1(112)和高速缓存#2(113)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双方送到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1(115)和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2(116)的部分。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1(115)和客户之间的通信部#2(116)是分别通过信道#2(117)和信道#3(118)进行与客户终端119的内容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的部分。会话管理部103由控制部104、会话管理表106、通信量监视部107和会话切换判断部109构成。在图1中,信道#1(101)相当于图2中的互联网202、信道#2(117)相当于图2中的无线LAN网200、信道#3(118)相当于图2中的1xEV-D0网201。 
图6(A)表示上述会话管理表106的例子。本图的会话管理表106由会话信息和信道信息和内容设置信息构成。会话信息至少由以下构成:通过该会话被投递的内容ID(与内容设置信息对应)、高速缓存信息、客户机之间的通信信息。高速缓存信息是用于管理存储在上述高速缓存#1(112)和高速缓存#2(113)中的数据的信息,其包括例如:每个缓存内的内容数据的内容时间范围、缓存内的数据量、已经发送的内容数据 的内容时间范围等。客户机之间的通信信息是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有关的信息,是客户终端的IP地址、可以识别通道代码等用户的信息、客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信息、客户终端接收到最新内容的时刻、客户终端的接收处理能力及其历史信息。信道信息是与客户终端19可以利用的所有信道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客户机的IP地址、信道类型和最大的处理能力、优先度、目前的处理能力及其历史信息。内容设置信息具有相同的内容,是表示不同内容属性的多个内容组的信息。图4(B)表示内容设置信息(http://server/contentset.info)的例子402。在内容设置信息例子402中,记录了表示关于具有某个相同内容的内容具有不同属性信息的内容文件的多个存储地方的URL(“http://sever/content.mp4?br=512”和“http://sever/content.mp4?br=256”)和与每个URL表示的内容相关的属性信息403、404。因为分别在属性信息403、403中选择至少依赖于通信速度和终端支持哪一种符号化方式并进行切换的内容,所以包括与文件类型和平均内容速率相关的信息,此外,也存储总时间、媒体信息。媒体信息通过媒体类型被识别,并对于每个媒体类型都记录了独自的详细信息。在图4的例子中,媒体类型是“Video”的情况下,记录了编码解码器类型、平均速率、图像宽度、图像高度、帧速率。另外,在媒体类型是“Audio”的情况下,记录了编码解码器类型、平均速率、信道数。用属性信息403、404表示的内容的特征在于虽然内容相同,但是因为数据量不同,所以比特率有很大的不同。 
图15是表示客户终端119的结构的图。中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506和1507是分别通过信道#2(117)、信道#3(118)进行与中继服务器102的数据接收和发送的部分。分离部1512和1513是分别解析中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1506)和中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2(1507)接收的内容数据(123、125)的标题信息,并抽出媒体数据(例如视频·音频符号化的数据)(1514、1515)的部分。解码缓冲1508和1509是分别存储抽出了分离部#1(1512)和分离部#2(1513)的媒体数据(1514、1515)的缓冲。解码缓冲切换部1510是用于进行以下切换的部分,即,把解码缓冲#1(1508)和解码缓冲#2(1509)内的任何一个媒体数据(1514、1515)送到解码器1511。解码器1511是对从解码缓冲切换部1510送出 的媒体数据1516进行解码的部分。会话管理部1501由控制部1502、会话管理表1504、会话切换判断部1505和通信量监视部1520构成。 
图6(B)表示上述会话管理表1504的例子。本图中的会话管理表1504由会话信息和信道信息和内容设置信息构成。会话信息至少由以下构成:通过该会话接收中的内容ID(与内容设置信息的ID对应)、解码缓冲信息、接收信息和信道信息。解码缓冲信息是用于管理存储在上述解码缓冲#1(1508)和解码缓冲#2(1509)内的媒体数据的信息,例如,是解码缓冲内的媒体数据的内容时间范围、解码缓冲内的数据量、随机存取位置(RAP)时刻等。接收信息是管理客户终端的数据接收的信息,例如,是中继服务器的IP地址、通道代码、中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信息、客户终端的接收处理能力及其历史信息等。信道信息、内容设置信息与上述内容管理表106相同。 
图3为表示沿时间轴,在信道#2(117)上开始影像发送服务会话,直到把信道切换到信道#3(118)之后的每个对客户终端119、中继服务器102和内容投递服务器100处理的图。本图所表示的处理流程的概要如下所述。 
①客户终端119经过信道#2(117)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内容投递请求,并确立内容投递服务的会话。内容投递服务器100经过中继服务器102向客户终端119投递内容数据。 
②通过移动客户终端119并使其离开基站203(图2)一定距离,就会使本基站电波的接收状况变差,使无线LAN网200、即信道#2(117)的数据接收处理能力下降。如果中继服务器102探测到该客户终端119之间的处理能力下降,则中继服务器102就会决定把向客户终端119的影像数据的投递路径切换到1xEV-D0网201,即信道#3(118)。 
③中继服务器102平时就预先管理在信道#2(117)上确立的内容投递会话的信息,参考该会话信息,通过信道#3(118)确立新的内容投递会话。但是,这个新的投递服务会话与已经通过信道#2(117)确立的发送服务会话在时间上处于同步,并且,是内容相同的影像内容(内容的比特率也可以不同)。 
④在客户终端119上,把将要解码的内容数据从信道#2(117)的内容数据切换到从信道#3(118)接收的内容数据,以调节从信道#2(117)和信道#3(118)双方接收的内容数据的经过时刻,使双方在时间上连续并且将影像提示。 
⑤如果中继服务器102在客户终端119中完成上述④的切换,则结束信道#2(117)的内容投递会话。 
以下参考图3,对上述流程中的投递服务器100、中继服务器102和客户终端119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3中,如果根据用户的指示在客户终端119上产生内容投递请求事件(S300),则客户终端119就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S301)。图4(A)表示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的URL例子(http://server/contentset.info)。中继服务器102把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转送到投递服务器100中(S301)。投递服务器100如果接收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则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已请求的内容设置信息402(S302)。 
在图3中,如果中继服务器102收到如上所述的内容设置信息402(S302),则中继服务器102把该信息存储到会话管理表106(图1)中(S303)。之后,中继服务器102向客户终端119发送已接收的内容设置信息402(S302)。在客户终端119上,把已接收的内容设置信息402存储到客户终端119内的会话管理表1504中。以后对会话管理表1504进行详细说明。 
接下来,用户机终端119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与客户终端本身相关的客户机信息500(S320)。图5表示客户机信息500的例子。在本图的例子中,与信道#2(图1中的117)相关的信息501、与信道#3(图1中的118)相关的信息502和终端能力信息503作为客户机信息S320被记录下来。在信道信息501、502中,分别记录了信道的类型、最大处理能力、IP地址、信道的优先度(值越高,优先度越高)。在终端能力信息503中记录了与终端对应的编码解码器类型、最大图画大小、CPU时钟和存储器容量。中继服务器102如果收到客户机信息500,则把其存储到上 述的会话管理表106内(S304)。 
客户终端119根据客户的指示动作或者目前确立了终端的信道的处理能力状况,从接收的内容设置信息402中选择一个内容的URL,并把内容投递请求发送到中继服务器102中(S305)。中继服务器102如果接收内容投递请求(S306),则实行内容投递请求处理S308。 
概括内容投递请求处理S308的作用有以下两点。即,(1)除了客户终端119请求的URL的内容以外,继续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与其具有相同内容、不同属性(例如比特率不同等)的多个内容。(2)对于客户终端119,只发送请求的内容。 
上述(1)的作用通过以下流程实现。在内容投递处理S308中,控制部104通过对照已接收的内容投递请求的URL和存储在会话管理表106(以后叙述)中的内容设置信息,除了根据内容投递请求所指定的内容以外,还可以取得与其具有内容相同、不同属性的内容的URL。然后,关于每个取得的URL,都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内容投递请求(S306、S30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作用中,对于指定了客户终端119的内容URL以外的内容URL,不一定要发送上述投递请求。在本说明中,假设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S306和S307。 
投递服务器100如果接收S306、S307的投递请求,则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与这些请求对应的内容投递应答(S306’、S307’)。中继服务器102如果收到内容投递应答(S306’、S307’),则把与客户终端119的内容投递请求(S305)对应的内容投递应答(在图3的例子中是S306’)作为内容投递应答(S305’)发送到客户终端119中。之后,投递服务器100开始向中继服务器102投递与内容投递请求(S306、S307)对应的内容数据120、121。中继服务器102启动会话管理程序S312,向客户终端119发送与客户终端119的内容投递请求(S305)对应的内容数据(图3的例子中是120)。图7表示从投递服务器100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的内容数据120、121和从中继服务器102向客户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123、125的格式的例子。图7是利用由ISO/IEC14496-1:AMD6(统称MP4)决定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数据的结构图。在本图中,uuid(700)是 存储独自定义数据的地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uuid(700)中指定从内容起始部开始的经过时刻。即使存在从内容的中途投递数据的情况,在接收一方,接收的内容数据也可以通过该uuid内的信息在内容的全体中取得哪一个是经过时刻的信息。以取得通过内容设置信息402记录的多个内容数据之间的时刻同步为目的,提供uuid(700)。在图7中,moov(701)是存储起始标题信息的地方,mdat(702、704、706)是存储视频和音频等媒体数据的地方。moof(703)是存储少于两个标题信息的地方。在本实施方式中,uuid(700)和moov(701)和mdat(702)作为信息段#1(707),以下的moof和mdat的组作为信息段#2(708)、信息段#3(709),每个信息段通过TCP/IP通信进行发送。但是本发明不依赖于内容的形式和通信协议,可以不通过MP4文件形式,而通过RTP(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形式使媒体数据形成数据包,并通过UDP/IP通信进行发送。但是,在投递通过内容设置信息S302记录的多个内容的时候,如上述的uuid(700),必须通过某种方式附加目前发送的投递数据在内容中经过了多少时间的信息。 
图3对中继服务器102的会话管理程序S31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在会话管理程序S312中,内容接收程序800、内容发送程序801、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和信道监视程序803分别独立运作。以下对每个程序进行详细说明。 
利用图9对内容接收程序800进行详细说明。在本程序中,图1中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10、111)接收和处理内容投递服务器100的数据(S901)。接下来,如果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10、111)调查有无接收数据(S902),并确认接收数据的存在,则把接收数据存储到高速缓存中(图1中的112、113)。然后,图1中的接收内容管理部105对高速缓存(112、113)中存储的最新的接收内容信息进行解析(S904)。 
作为步骤S904中的接收内容信息,具有接收的内容的时间范围和接收的内容的平均比特率等。这些信息可以从以下取得,即,图7中的moov(701)(起始信息段的情况下),或者moof(703、705)(第二个信息段以下的信息段的情况下)内的标题信息中存储的时间邮戳;接收的数据 量。 
会话管理部103把在步骤S904中取得的接收内容信息保存在会话管理表106中(S905)。在控制部104的程序终止的信息产生之前重复以上的处理(S906)。 
如上述,在内容接收程序800中,接收的数据被存储到高速缓存中的同时,会话管理部103平时就会取得接收数据的内容内的经过时刻和数据量,并把这些信息存储到会话管理表106中。 
接下来用图10对内容发送程序801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发送程序801在图1中的内容发送部114中被实行。在步骤S1001中,控制部104从会话管理表106中取得储备在高速缓存内的最古老的发送数据的内容时刻、数据量、高速缓存内的数据地址等,并把这些信息送到内容投递部114。在存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S1002),内容发送部114利用上述的发送数据地址和数据量,从高速缓存#1(112)或者高速缓存#2(113)取得内容数据(S1003),把取得的内容数据送到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1(115)或者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2(116)。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1(115)或者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部#2(116)经过信道#2(117)或者信道#3(118),向客户终端119发送内容数据(123或者125)(S1004)。控制部104把发送的内容数据(123或者125)的内容时刻范围和平均比特率的信息保存到会话管理表106中(S1005)。内容发送程序801在控制部104的程序终止的信息产生之前重复以上的处理(S1006)。 
如上述,在内容发送程序801中,控制部104按照从前接收时刻的顺序,把存储在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数据(123或者125)发送到客户终端119的同时,逐次更新在会话管理表106中的发送完毕的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和数据量。 
接下来用图13对信道监视程序803进行详细说明。信道监视程序803通过监视目前向客户终端119中投递了内容的通信网(在图3的流程中相当于信道#2(117))以外的信道(在图3的流程中相当于信道#3(118))的处理能力,预先把握切换后的处理能力,在从目前的信道向另外的信道进行切换的时候,以选择将要发送的内容为目的被实行。 
如图13所示,在信道监视程序803中,在确立了某个信道的情况下(S1301),中继服务器102中的通信量监视部107定期地向客户终端119发送空闲数据(S1302)。如果客户终端119中的通信量监视部1520接收该空闲数据,则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已接收的空闲数据的报告(S1303)。关于该空闲数据报告,既可以发送给每个空闲数据的数据包,也可以向多个接收空闲数据发送一个报告。另外,也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具有不同的报告方式。例如,通过TCP/IP的连接型通信协议发送空闲数据的情况下,客户机对于每个TCP数据包,向中继服务器102答复ACK信息。因此,通过使ACK信息作为报告,中继服务器102从每个空闲数据量和发送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轻易地推测出该信道的处理能力。另外,通过UDP/IP的连接型的通信协议发送空闲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利用RTCP(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形式的报告。根据RTCP的报告形式,向中继服务器102定期地发送与多个空闲数据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相关的信息。省略对于RTCP的详细说明。 
在图13的步骤S1304中,在中继服务器102的信息量监视部107中,根据通过上述步骤S1303接收的客户机的空闲数据报告,计算客户终端119的空闲数据的接收处理能力。已计算的处理能力的值在步骤1305中,被记录在会话管理表106中。另外,在客户终端119的信息量监视部1520中也可以与上述相同地计算接收处理能力,这些被记录在会话管理表1504中。在控制部104的程序终止的信息产生之前重复以上的处理(S1306)。在除了目前发送内容的信道以外的所有信道中进行以上的处理,并且平时就预先监视除了目前信道以外的所有信道的处理能力。 
接下来,利用图11和图12及图25对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进行详细说明。在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中,控制部104对客户终端119中的接收数据的再生状况,和客户终端119和中继服务器102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能力进行监视。 
在图11的客户管理程序802中,中继服务器102接收与客户终端发送的该终端的内容接收信息相关的客户机报告122(S1100)。客户终端119定期地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客户机报告122。图12表示客户机报 告122的例子。在图12的例子中,在客户机报告122内是与终端的接收状况相关的信息,是可以推测是否实现了以充分的网络速度向客户机发送内容。为了推测①某一时间内的接收内容的内容时间②解码缓冲的剩余量③推测某个区间内的数据包损失率的任何一个,进一步推测目前的处理能力而包括接收处理能力的平均值。具体地说,包括:报告区间的开始时刻RSSC、报告区间的结束时刻RESC、在报告区间内接收的内容数据的最古老的内容时刻ORCC、在报告区间内接收的内容数据的最新的内容时刻LRCC、在报告区间内接收的内容数据量RB、在报告区间内没有接收的时间总和ZSC、报告区间内的最后内容数据接收时刻LRSC、解码缓冲的剩余内容时间的DRCC、报告区间内的数据包损失率PLR。 
在图11的步骤S1101中,取得接收的客户机报告122内的信息,并更新会话管理表106(S1102)。此时被更新的会话管理表106内的信息是接收了客户终端119的数据的内容时刻和客户终端119的接收处理能力。在图12的客户机报告122的例子中,客户终端119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是从上述的ORSC和LRCC中取得的。另外,报告区间内的平均处理能力是ATHR如图12所示,通过ATHR=RB/(RESC-RSSC-ZSC)求得的。 
接下来,在图11的步骤S1102中,会话切换判断部109利用已被更新的会话管理表106内的信息,对是否要切换信道进行判断处理。利用图25对切换判断处理S1102进行详细说明。在切换判断处理S1102中,会话切换判断部109判断是否可以在目前的信道中继续内容投递(S2501)。作为是否可以在目前信道中继续内容投递的判断条件,考虑以下的条件。 
①相当于报告区间的时间长度的内容时间长度的数据没有被接收的状态(即,(LRCC-ORCC)≤(RESC-RSSC)×α(α是小于1的常数))持续T秒以上。 
②客户机中的解码缓冲的残余内容时间DRCC在某个阈值β(秒)以下。 
③数据包损失率PLR在某个阈值γ%以上。 
在符合上述①~③的任何一个判断条件的情况下,就会推测目前的信 道处理能力为了传送该内容数据而降低必需的比特率。另一方面,如果在不符合上述①~③的任何一个判断条件的情况下,则推测可以在目前的信道中继续发送内容,并判断不需要进行切换(S2504)。 
上述①~③必须根据通信协议而灵活使用判断条件。例如本实施方式,在通过传送TCP/IP的连接型通信协议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因为在检测数据包损失的时候对损失的数据包进行重发,所以即使没有产生③的条件,也可以因为产生再发处理的延迟而认为①条件的判断有效。另一方面,因为通过UDP/IP的连接型的通信协议传送数据的情况下产生再发处理,所以认为不是①而是③的判断有效。另外,在S2501的判断处理中,除了上述①~③以外,也可以通过参考客户终端的接收数据的处理能力的历史信息,对目前的信道处理能力是否在以后会降低进行预测,并在平时就对将来是否可以继续内容投递进行检查。例如在图2中,如果移动客户终端119并使其离开基站203一定距离,则基站203的电波接收状况就会变差,无线LAN网200的影像数据接收处理能力会继续降低。调整这样的处理能力的历史,并对是否可以继续目前信道的内容投递会话,和是否可以进行其他信道的内容投递进行预测。 
在上述判断处理S2501中,在推测目前的信道中不能继续内容投递的情况下,会话切换判断部109判断在其他的信道中是否可以继续内容投递(S2502)。 
在S2502的判断处理中,从在上述的信道监视程序803中更新的会话管理表106内的信道信息(参考图6(A))中取得其他信道的目前的处理能力的历史信息,并参考每个内容的平均比特率,从会话管理表106内的内容设置信息(参考图6(A)和图4(B))中,调查通过其他信道的目前的处理能力推测是否存在可以发送的内容。如果通过其他信道的目前的处理能力推测出存在可以发送的内容,则判断在其他信道中可以继续内容投递,并判断需要进行切换(S2503)。 
如以上所述,在图11的S1102中,已经判断了在目前的信道中不能继续内容投递,并且在其他信道中可以继续内容投递的情况下,判断需要进行切换,并判断不需要进行此外的切换。 
如上所述,在已判断了在S1102中需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S1103),请求控制部104进行信道的切换(S1104)。在请求切换S1104中,指定切换后的信道和新投递的内容(通过内容设置信息402内的内容ID指定)。在控制部104的程序终止的信息产生之前重复以上的处理(S1105)。如以上所述,在图3的会话管理程序S312中,内容接收程序800、内容发送程序801、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和信道监视程序803分别独立运作。在内容接收程序800中,进行投递服务器100的内容的接收和对接收的内容信息的管理。在内容发送程序801中,进行向客户机的内容的发送和对发送的内容信息的管理。在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中,进行客户终端119之间的处理能力的测量、在客户终端对再生信息的管理、信道切换的判断。在信道监视程序803中,定期对除了目前确立了会话的信道以外的信道的处理能力进行测量。 
接下来用图16对图3的客户终端119的内容接收程序S309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6中,中继服务器之间的信道(1506或者1507)从中继服务器102接收内容数据(123或者125)(S1602)。中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1506或者1507)如果确认接收内容数据(123或者125)的存在(S1603),则把该内容数据送到分离部(1512或者1513)中。分离部(1512或者1513)在解析接收内容数据的标题部(图7中的moov或者moof)并取得内容信息的同时,分离接收内容数据内的媒体数据(1514或者1515)(S1604),并向解码缓冲(1508或者1509)存储该媒体数据(S1605),把取得的内容信息保存到会话管理表1504中(S1605)。内容接收程序S309重复上述的处理,如果控制部1502的程序终止的指示产生(S1607),则结束内容接收程序S309(S1608)。 
接下来对图3的信道切换决定事件S313以下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的会话切换决定事件S313通过以下所述的任何一个主要原因产生。(1)通过上述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参考图11)的切换判断处理S1103决定切换会话,在步骤1104中向控制部104发送会话切换指示。 (2)在客户终端119中,通过用户的指示动作请求切换信息。(3)在客户终端119中,通过进行与上述客户机信息管理程序802的切换判断处理S1103相同的判断处理决定切换信道,并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切换请求。即,上述(1)是通过中继服务器102决定切换信道,上述(2)和(3)在客户终端119中决定切换信道。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中继服务器、客户终端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进行信道的切换。 
如果产生会话切换决定事件S313,则中继服务器102的控制部104实行会话切换程序S320。利用图14对会话切换程序S320进行详细说明。 
会话切换程序S320从会话管理表106中取得切换后的信道的处理能力和内容设置信息。然后,通过从内容设置信息中探索作为切换后的信道处理能力以下的最大平均比特率的内容,通过新的会话选择投递的内容。另外,在目前的会话中,取得作为已经向客户机末端119发送完毕的最新的内容时刻ETS(S1401)。 
接下来,在会话切换程序S320中,控制部104已经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通过步骤S1401选择的内容,并且对高速缓存(112或者113)中是否存在相当于通过S1401取得的内容时刻ETS的时刻的内容数据进行调查(S1402),如果不存在,则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该内容数据的投递请求(指定内容时刻ETS的数据)之后,实行上述投递请求处理S308。如果完成投递请求处理S308,投递服务器100则继续向中继服务器发送已指定的时刻的内容。控制部104启动上述内容接收程序800,在以下相同的程序中继续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内容。 
接下来在步骤S1404中,控制部104判断是否必须在开始发送高速缓存内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修改,如果必须修改,则实行数据修改(S1405)。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的内容如上所述,形成图7所表示的MP4文件形式。即,最初向客户终端119发送某个在高速缓存内的起始以外的信息段的时候,必须把这个最初发送的信息段的标题部moof(703)向moov(701)进行格式变换。另外,在起始信息段的uuid内,必须记录当前信息段的内容时刻。如以上所述,控制部104,在重新开始会话时,最初向客户终端119发送除了高速缓存内的某个起始信息段以外的信息 段,此时,在必须进行数据的修改和追加的情况下,进行该修改。 
根据图14的上述步骤,如果做好重新向客户终端119投递的内容的准备,则中继服务器102向客户终端119发送会话切换的请求(图3的S314),启动上述内容发送程序801,重新开始向内容的客户终端119的发送(125)。即,在此时,对于一个终端连接两个以上的通信网。 
然后,在客户终端119中,如果完成会话切换(图3的S316)之后结束不需要的会话(S318),则从客户终端119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会话切换完成的通知(图3的S317)。在图14中,如果中继服务器102接收会话切换的完成通知S317(S1406),则中继服务器102的控制部104结束会话切换程序S320(S1408)。 
接下来,利用图15和图17,对客户终端119的会话切换程序S316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行会话切换程序S316的时候,在客户终端119中,在图15的信道#2(117)和信道#3(118)上同时确立两个内容投递会话,内容数据123和内容数据125分别从每个信道中被独立地接收,其中的内容数据123在客户终端119上被解码。另外,在中继服务器102中,在上述的会话切换程序S320(参考图14)中,处理向客户终端119发送完毕的内容数据123的内容时刻ETS,使其作为内容数据125的发送开始内容时刻。因此,在客户终端119中被独立接收的内容数据123和125处于接近内容时刻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会话切换判断部1505实行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参考图17)。关于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的详细说明以后再进行叙述,通过该处理可以决定切换会话(即,切换解码缓冲)的内容时刻ST。 
在内容数据123的解码时刻小于上述的切换时刻的情况下(S1702),就这样继续实行内容数据123的解码。 
在内容数据123的解码时刻大于上述切换时刻的情况下(S1702),在解码缓冲切换部1510中,把作为解码器1511的解码对象的解码缓冲从解码缓冲#1(1508)切换到解码缓冲#2(1509)(S1703)。从解码缓冲 #1(1508)向解码缓冲#2(1509)切换的指示是根据从中继服务器102接收的会话切换请求进行的。 
接下来,在会话切换程序S316中,进行解码器1511的再设定(S1704)。作为该解码器再设定的处理,如果是视频解码器,则对应新的内容数据125对图像大小等解码器的初期化信息进行再设定。 
以上的解码缓冲切换(S1703)和解码器的再设定(S1704)结束后,客户终端119向中继服务器102发送会话切换通知S317(S1705),并结束会话切换程序S316(S1706)。再有,内容投递的结束决定权依赖于通信协议。如TCP的在发送方确认对方是否接收成功之后并发送下一个数据的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单方进行终止处理,则另外一方也自动地结束通信。另一方面,如UDP的在发送方不管对方是否进行了接收都继续发送的协议的情况下,则必须对双方都进行结束的处理。 
接下来用图18和图19,对会话切换程序S316的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进行详细说明。 
在客户终端119上的会话管理表1504中,如图6所示,记录了存储解码缓冲#1(1508)和解码缓冲#2(1509)的接收内容数据的内容时间的范围,并在平时就进行更新。这里,解码缓冲#1内的内容数据的最小内容时刻被记作DTS(1)、最大内容时刻被记作DTE(1)、解码缓冲#2内的内容数据的最小内容时刻被记作DTS(2),最大内容时刻被记作DTE(2)。 
在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中,从会话管理表1504中取得最新的DTS(1)、DTE(1)、DTS(2)、DTE(2)(S1801)。 
然后,在解码缓冲#2内的内容数据中,探索大于DTS(1)并且是随机存储位置RAP的内容时刻(S1802)。在这样的RAP出现在解码缓冲#2内之前,重复上述的步骤S1801。 
如果探索满足S1802的条件,则把这个时刻决定为上述的会话切换时刻ST(S1803),并结束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S1804)。 
图19是能被容易理解地表示图18所述的会话切换的判断处理S1701的模式图。 
在图19①的状态下,在解码缓冲#1内,存储内容时刻是从16到23 的媒体数据。解码缓冲#2内不存在媒体数据。即,在①的状态下,在图18的步骤S1802中不存在符合的RAP,重新实行S1801。 
然后,在图19②的状态下,在解码缓冲#1内,存储内容时刻是从18到23的媒体数据。在解码缓冲#2内,虽然存储内容时刻是从20到22的媒体数据,但是其中不存在RAP。因此,在②的状态下,在图18的步骤S1802中不存在符合的RAP,并重新实行S1801。 
然后,在图19③的状态下,在解码缓冲#1内,存储内容时刻是从20到24的媒体数据。在解码缓冲#2内,存储内容时刻是从20到25的媒体数据,其中存在大于DTS(1)=20的RAP=23。因此,在③的状态下,在图18的步骤S1802中因为存在符合的RAP=23,所以实行S1803,决定会话切换时刻=23。即,在解码器1511中,在内容时刻23秒之前,对解码器缓冲#1内的媒体数据进行解码,在第23秒以后,对解码缓冲#2内的媒体数据进行解码。 
在图3中,如以上所述启动会话切换程序S320,完成客户终端119的会话切换S316和不需要的会话S318,结束中继服务器102的会话切换程序S320之后,就返回已经启动的上述会话管理程序S312的通常的发送状态。即,成为继续进行投递服务器100的内容接收(S800)和向客户终端199的内容发送(S801)、客户终端119的目前状况管理(S802)和所有信道的处理能力监视(S803)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在切换信道之际,在中继服务器和客户终端之间同时确立具有相同内容,并且比特率等内容属性不同的两个内容投递会话。然后,客户终端取得在这些会话中接收的两个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决定定时并进行切换,使中断尽量不会产生。即,在以往的通信网切换时的投递服务的继续方法中,对于投递服务的暂时中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尽量减少这种暂时中断,并可以继续投递服务。另外,在切换信道之际,因为要投递适合切换后的信道的比特率的内容,所以即使在切换后的信道处理能力与切换前的信道处理能力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相同内容的内容投递服务。 
本实施方式2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子,是一种内容投递系统, 其中,客户终端119具备中继服务器102的作用。 
图20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客户终端2000的结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2006和2007分别通过信道#2(117)、信道#3(118)进行与投递服务器100之间的数据接收和发送。分离部2008、2009、解码缓冲2010、2011、解码缓冲切换部2012、解码器2013与实施方式1的客户终端119的结构(图15)相同。会话管理部2001由控制部2002、会话管理表1504、会话切换判断部2004和通信量监视部2005组成。 
另外,图21表示客户终端2000和投递服务器100的处理流程。 
在图21中,如果根据用户的指示等,在客户终端2000中产生内容投递请求事件(S2105),则客户终端2000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内容设置信息取得请求401(S2110)。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的例子与上述(图4)相同。如果投递服务器100接收内容设置信息的取得请求401,则向客户终端2000发送请求的内容设置信息402(S2111)。内容设置信息的例子与上述(图4)相同。 
在图21中,如果客户终端2000接收如上所述的内容设置信息402(S2111),则客户终端就会把该信息存储到会话管理表1504中(S2112)。客户终端2000的会话管理表1504与实施方式1的客户终端119的会话管理表1504相同。 
在图21中,客户终端2000根据用户的指示动作或者终端目前确立的信道的处理能力的状况,从接收的内容设置信息402中选择一个内容的URL,并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内容投递请求(S306)。投递服务器100如果接收内容投递请求,则向客户终端2000发送内容投递请求的应答(S306’)。在实施方式1的内容投递系统的图3的流程中,在前面所述的内容投递请求处理S308中,虽然向投递服务器发送了多个内容投递请求,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请求与实施方式1的S308相同的多个内容投递。但是,在图21的例子中,仅发送一个内容投递请求S306。 
之后,投递服务器100开始向客户终端2000发送与内容投递请求(S306)对应的内容数据#1(123)。客户终端2000启动会话管理程序S2100。从投递服务器100向客户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123的格式的例子 与实施方式1的图7相同。 
利用图22和图23对上述的客户终端2000的会话管理程序S210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2所示,在会话管理程序S2100中,内容接收程序2201和信道监视程序2202分别独立运作。以下对每个程序进行详细说明。 
利用图23对客户终端2000的内容接收程序S2100进行详细说明。本程序进行合并了实施方式1的客户终端119的内容接收程序S309和中继服务器102的会话切换的判断处理S1102的处理。 
在图23中,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2006或者2007)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内容数据(123或者125)(S2301)。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部(2006或者2007)如果确认接收内容数据(123或者125)的存在(S2302),则把该内容数据发送到分离部(2008或者2009)。分离部(2008或者2009)对接收内容数据的标题部(图7中的moov或者moof)进行解析,并取得内容信息的同时,分离接收内容数据内的媒体数据(1514或者1515)(S2302),把该媒体数据存储到解码缓冲(2010或者2011)中(S2303),把取得的内容信息保存到会话管理表1504中(S2304)。然后,在S2305中进行信道切换的判断处理。该信道切换的判断处理S2305与实施方式1的中继服务器102的信道切换的判断处理S1102相同。内容接收程序2201重复进行上述处理,如果接收到控制部2002的程序结束的指示(S2306),则结束内容接收程序2201(S2307)。 
在图22的信道监视程序2202中,经过除了目前确立了内容投递会话的信道(在图21的例子中是信道#2)以外的信道(在图21的例子中是信道#3),定期地从投递服务器100中接收某个特定大小的空闲数据。然后通过测量该接收处理能力并将其记录在会话管理表1504中,平时就会预先监视信道#3的目前的处理能力及其历史。该信道监视程序2202与实施方式1的信道监视程序803相同,以选择从目前的信道切换到其他信道时候所要求的内容为目的而被实行。 
接下来,对图21的信道切换决定事件S313以下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21的会话切换决定事件S313根据以下所述的任何一个重要原因 而产生。(1)在客户终端2000中,根据用户的指示动作而请求切换会话。(2)在客户终端2000中,在上述的内容接收程序2201的切换判断处理S2305中,决定信道的切换。即,上述(1)和(2)的在客户终端2002中进行信道切换的决定的这一点上,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 
在图21中,如果产生会话切换决定事件S313,则客户终端2000的控制部2002实行会话切换程序S2101。会话切换程序2101实行合并了实施方式1的中继服务器102的会话切换程序320和客户终端119的会话切换程序S316的作用。利用图24对会话切换程序S2101进行详细说明。 
会话切换程序S2101从会话管理表1504中取得切换后的信道的处理能力和内容设置信息。然后,通过从内容设置信息中探索作为切换后的信道处理能力以下的最大平均比特率的内容,通过新的会话选择投递的内容。另外,在目前的会话中,取得作为已经通过客户机末端2000接收完毕的最新的内容时刻ETS(S2401)。 
接下来,在会话切换程序S2101中,调查是否已经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到通过步骤S2401选择的内容数据(在本说明中选择的是内容数据#2(125)),并且解码缓冲(2010或者2011)中是否存在相当于通过S2401取得的内容时刻ETS的时刻的媒体数据(1514或者1515),如果不存在,则向投递服务器100发送该内容数据#2的投递请求(指定内容时刻ETS的数据)(图21的S307)之后,从投递服务器100接收投递请求应答(S307’)。之后启动上述的内容接收程序(2201),并开始内容数据#2(125)的接收。 
接下来在会话切换程序S2101中,实行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2403,决定切换会话的内容时刻ST。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2403的处理内容与实施方式1的客户终端2000的会话切换时刻的决定处理S1701(图18)相同。 
媒体数据#1(1514)的解码时刻小于上述切换时刻ST的情况下(S2405),就仍然这样继续实行媒体数据#1(1514)的解码。 
媒体数据#1(1514)的解码时刻大于上述切换时刻ST的情况下(S2405),在解码缓冲切换部2012中,把作为解码器2013的解码对象 的解码缓冲从解码缓冲#1(2010)切换到解码缓冲#2(2011)中(S2406)。接下来,在会话切换程序S2101中,进行解码器2013的再设定(S2407)。该解码器的再设定处理S2407与实施方式1的解码器的再设定处理S1704相同。之后,结束会话切换程序S2101(S2408)。 
如以上所述,如果在图21中完成会话切换程序S2101,则在客户终端2000结束切换前不需要的投递会话(S2113)。之后,返回到上述会话管理程序S2100的通常的内容数据#2(125)的接收状态。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在切换信道之际,在客户终端和投递服务器之间同时确立具有相同内容,并且比特率等内容属性不同的两个内容投递会话。然后,客户终端取得在这些会话中接收的两个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决定定时并进行切换,使中断尽量不会产生。即,在以往的通信网切换时的投递服务的继续方法中,对于投递服务的暂时中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尽量减少这种暂时中断,并可以继续投递服务。另外,在切换信道之际,因为要投递适合切换后的信道的比特率的内容,所以即使在切换后的信道处理能力与切换前的信道处理能力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相同内容的内容投递服务。 
再有,在本申请中,虽然公开了图1的无线LAN和ev-DO的组合,但是本申请也适用于W-CDMA网和PHS通信网等其他的便携式通信网,也可以考虑用蓝牙(Bluetooth)和UWB(Ultra Wide Band)等代替无线LAN。 
如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内容投递系统,即使在通信的途中,即使是影像内容等高实时性要求的内容投递服务,都不会有暂时的影像和声音的中断,用户可以切换通信网,并连续地接收内容投递服务。 
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对于作为内容相同并且多个比特率的内容的URL确立发送会话,所以可以及时选择与每个通信网的目前的处理能力对应的比特率的内容。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存在切换前和切换后的通信网的处理能力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也可以继续与切换后的通信网对应的内容投递服务。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不同特性的多个通信网和通信速 度变化激烈的通信网中,也不会产生暂时的中断、并且可以连续地提供高实时性要求的内容投递服务。即,可以通过利用目前广泛普及的便携式终端,向用户提供高便利性的服务。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通信部,其可以在与通信部连接的内容投递服务器之间同时确定两个以上的信道进行的会话;
会话管理部,其管理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
解码器,其对从上述信道接收的内容数据进行解码;
上述会话管理部,在接收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中的第一信道的内容时,发送关于已接收的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所具备的最新内容时刻以后的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投递请求,在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数据与上述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内容时刻相重叠地进行接收后,并且在所接收的上述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最初随机存取位置的数据的再生时刻之前,一起接收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数据和上述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而在所接收到的上述第二信道的内容数据的最初随机存取位置的数据再生时刻之后,结束上述第一信道的内容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会话管理部根据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的处理能力的信息,向上述投递服务器请求切换上述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会话管理部根据通信中的信道的处理能力的信息,向上述投递服务器请求确立新信道的会话,并接收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的内容投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装置还具有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部,
把通过该输入部所进行的用户指示加入到目前通信中的信道,确立新信道的会话,开始从上述两个以上的信道接收。
CN031331793A 2003-05-29 2003-07-28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574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51791 2003-05-29
JP2003151791A JP4165298B2 (ja) 2003-05-29 2003-05-29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網の切替え方法
JP2003-151791 2003-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770A CN1574770A (zh) 2005-02-02
CN1574770B true CN1574770B (zh) 2013-05-29

Family

ID=3344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317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574770B (zh) 2003-05-29 2003-07-28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64170B2 (zh)
JP (1) JP4165298B2 (zh)
KR (1) KR20040103294A (zh)
CN (1) CN1574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6179B2 (en) 2000-08-16 2007-05-08 Semandex Networks Inc. High-performance addressing and routing of data packets with semantically descriptive label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20050128995A1 (en) * 2003-09-29 2005-06-16 Ott Maximilia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wireless hotspots and semantic routing to provide broadband mobile serveices
AU2003267894A1 (en) * 2003-09-30 2005-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ellular mobile packet data networks
KR100570836B1 (ko) * 2003-10-14 2006-04-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부하 분산 세션 레이블을 이용한 서버간의 부하 분산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029106A1 (en) * 2004-06-14 2006-02-09 Semandex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based instant messaging
JP2008518538A (ja) * 2004-10-27 2008-05-29 フランス テレコム Httpリダイレクトリクエストをインターセプトする方法並びに前記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ー機器
CN101120556A (zh) 2005-02-17 2008-02-06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通信终端以及通信网络的控制方法
WO2007032384A1 (ja) * 2005-09-13 2007-03-22 Kddi Corporation 情報送出装置、情報受信装置および情報伝送方法
US8788933B2 (en) * 2005-12-01 2014-07-22 Nokia Corporation Time-shifted presentation of media streams
JP2008028658A (ja) * 2006-07-20 2008-02-07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
US20090164387A1 (en) * 2007-04-17 2009-06-25 Semandex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mantically enhanc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US8041743B2 (en) * 2007-04-17 2011-10-18 Semandex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mantically enhanced identity management
US7958155B2 (en) 2007-04-17 2011-06-07 Semandex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o enable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actionable information
US7895116B2 (en) * 2007-07-25 2011-02-22 Mukesh Chatter Seller automated engine architecture and methodology for optimized pricing strategies in automated real-time iterative reverse auctions over the internet and the like for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goods and services
JP2009060425A (ja) * 2007-08-31 2009-03-19 Hitachi Ltd トラフィック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トラフィック制御方法
JP2009104254A (ja) * 2007-10-19 2009-05-14 Sony Corp 情報配信装置、情報配信方法及び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EP2053825B1 (en) * 2007-10-25 2015-07-08 Alcatel Lucent Distribution of shared content stream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4905325B2 (ja) * 2007-11-02 2012-03-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サーバ
US8055195B2 (en) * 2007-12-31 2011-11-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or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same
CN101534532B (zh) * 2008-03-12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切换的承载建立方法及系统
US8798017B2 (en) 2008-11-21 2014-08-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ome service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by employing local breakout mechanisms in a femtocell
US8040809B2 (en) 2008-11-25 2011-10-18 Broadcom Corporation Client QoS based connection session jogging
JP5404771B2 (ja) * 2009-03-25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セッション切り換え方法及びセッション切り換え装置
US8751677B2 (en) * 2009-10-08 2014-06-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different ingest and delivery schemes for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8495196B2 (en) * 2010-03-22 2013-07-23 Opanga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igning media content delivery sessions with historical network usage
JP5640430B2 (ja) * 2010-03-31 2014-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配信管理サーバ及び画像配信管理システム
KR101781873B1 (ko) 2010-04-19 2017-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터넷 기반 컨텐츠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송수신 장치
KR101789633B1 (ko) * 2010-04-19 2017-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터넷 기반 컨텐츠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송수신장치
US8375436B2 (en) * 2010-04-22 2013-02-1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ession migration over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JP5932987B2 (ja) * 2011-06-08 2016-06-08 コニンクリーケ・ケイピーエヌ・ナムローゼ・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セグメント化されたコンテンツの位置特定および抽出
JP2012048812A (ja) * 2011-10-03 2012-03-08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KR101887187B1 (ko) * 2011-11-17 2018-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코딩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컨텐츠의 데이터를 디코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69355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媒体数据转换的方法、播放视频方法及相应装置
JP6071501B2 (ja) * 2012-12-06 2017-02-01 株式会社東芝 中継端末
US20140297882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track switching in media streaming
JP2014131307A (ja) * 2014-02-06 2014-07-10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6002195A1 (ja) * 2014-06-30 2017-06-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45368B (zh) * 2015-06-17 2017-09-15 四川长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安全通信装置
JP6593019B2 (ja) 2015-08-06 2019-10-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TW201924285A (zh) * 2017-10-06 2019-06-16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通信裝置、通信系統、資料通信方法及程式
CN115004165A (zh) * 2020-01-22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执行重定时的装置以及路径切换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5050A (en) * 1996-06-05 2000-05-16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exing between trick play and normal play video streams in a video deliver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3187B1 (ko) * 1996-01-20 2000-02-01 윤종용 분산 멀티미디어 서버
KR100270354B1 (ko) * 1996-11-20 2000-11-01 정선종 이기종망간의 중계 서버 및 실시간 중계 방법
US6539004B1 (en) * 1998-09-17 2003-03-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packetized radio signals to base stations
DE19846353A1 (de) 1998-10-08 2000-04-20 Alcatel Sa Verfahren und Schaltvorrichtung zum datenverlustfreien Umschalten zwischen zwei Datenströmen
US6377930B1 (en) * 1998-12-14 2002-04-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Variable to variable length entropy encoding
US6378035B1 (en) * 1999-04-06 2002-04-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reaming information appliance with buffer read and write synchronization
JP2001101650A (ja) 1999-09-30 2001-04-13 Asahi Komagu Kk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526539B2 (ja) * 1999-11-11 2004-05-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シームレス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3732745B2 (ja) 2000-06-07 2006-01-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コネクション確立方法
SE517729C2 (sv) 2000-11-24 2002-07-09 Columbitech Ab Metod för att upprätthålla kommunikation mellan enheter tillhöriga skilda kommunikationsnät
JP2002176432A (ja) 2000-12-05 2002-06-21 Sony Corp 通信中継装置、通信中継方法、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7039027B2 (en) * 2000-12-28 2006-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20030078045A1 (en) 2001-10-02 2003-04-24 Anders Norstrom Soft stream hand ov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5050A (en) * 1996-06-05 2000-05-16 Sun Micr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exing between trick play and normal play video streams in a video deliver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43715A1 (en) 2004-12-02
US7464170B2 (en) 2008-12-09
JP4165298B2 (ja) 2008-10-15
CN1574770A (zh) 2005-02-02
JP2004356922A (ja) 2004-12-16
KR20040103294A (ko) 200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4770B (zh) 内容投递服务器和终端装置
CN103119899B (zh) 减少数据传输开销的方法和设备
US77213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ush of background data
US200802598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Capacity o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006605A (zh) 用于识别无线运营商性能效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20556A (zh) 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通信终端以及通信网络的控制方法
MXPA05004313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iniciar la transmision compartida o individual del contenido de radiodifusion en una red telefonica inalambrica.
CN102571726A (zh) 多媒体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状态判定服务器
CN104427286B (zh) 一种进行视频通话的方法和系统
GB0103999D0 (en) Enhanced text-based messaging system
CN10648816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US8856267B2 (en) Network audio directory server and method
CN101710929B (zh) 支持移动终端进行可视化客户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6604077A (zh) 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0444546C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在移动终端上实现流媒体下载的方法
KR20010031495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공급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96110B (zh) 实时监听装置及方法
CN102695154B (zh) 基于基站直通架构的计费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354588A (zh) 录放音采样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33452A (zh) 一种流媒体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02197A (zh) 应用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5106524A1 (zh) 业务套餐使用情况的通知/发送方法及装置、服务器
US11445457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US20220094726A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7645385A (zh) 获取路由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路由寻址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5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7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