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5674A - 光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5674A
CN1725674A CNA200510084393XA CN200510084393A CN1725674A CN 1725674 A CN1725674 A CN 1725674A CN A200510084393X A CNA200510084393X A CN A200510084393XA CN 200510084393 A CN200510084393 A CN 200510084393A CN 1725674 A CN1725674 A CN 1725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gnal
optical
transponder
optical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43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根贤郎
小坂淳也
松冈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5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5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87Protection in WDM systems
    • H04J14/0289Optical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41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 H04J14/0242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 H04J14/0245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for downstream transmission, e.g. 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 to ONU
    • H04J14/0246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for downstream transmission, e.g. 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 to ONU using one wavelength per ON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41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 H04J14/0242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 H04J14/0249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for upstream transmission, e.g. ONU-to-OLT or ONU-to-ONU
    • H04J14/025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one, e.g. un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for upstream transmission, e.g. ONU-to-OLT or ONU-to-ONU using one wavelength per ONU, e.g. for transmissions from-ONU-to-OLT or from-ONU-to-ON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79WDM point-to-point architectures

Abstract

在采用了脉冲转发器的波长多重传送装置中,提供一种抑制由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引起的装置恢复时的误操作的手法。在双向波长多重传送系统中,在输入判定电路56判断出来自第1光收发器10的发送信号丢失了时,调整输出调整器57阻断来自对向的第2光收发器20的发送信号。另外,在输入判定电路56判断出来自第1光收发器10的发送信号恢复了时,进行控制以使输出调整器57中的阻断动作无效并将来自第2光收发器20的发送信号向第1光收发器10再次送出。

Description

光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装置,特别涉及防止伴随收发器间的故障信息的通信而产生的误动作的光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光传输系统,一直要求是以在将电话线路大量多重化过的干线系统中的语音传输为前提来设计,并实现超高可靠性且超长距离的高质量的性能。在另一方面,近年来,期望以企业的分支机构间的通信和LAN(Local AreaNetwork)之间的连接作为目标的、低成本的数据传输。日益要求用于低成本的数据传输的光传输系统,而导入也在积极地进展。这些数据传输,主要是以以太网(商标登记:Ethernet)技术作为基础,公开光收发器的装置规格、特性规格,由此,来实现多个不同的光收发器制造商之间的相互连接。另外,通过由多个供应商提供器件、组件、装置,来达到系统的低成本化。在光收发器制造商当中,也有将独家的技术规格应用于光收发器的。
用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背景技术。这里,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2是发生故障时的现有技术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动作说明图。图3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状态迁移图。图4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图5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其他故障通知功能的状态迁移图。
图1是用2芯光纤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结构。在光收发器110中设置有光发送器111和光接收器112,另外,光收发器120上设置有光发送器121和光接收器122。通过由2芯光纤131、132连接光收发器110和光收发器120,来实现两地间的光传输。
这里,考虑图1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一方的通信路径中发生故障的情况。光纤131断路时,或光纤131和光接受器122间发生了误连接时,不能向光接受器122输入光信号。但是,由于维持光纤132侧的通信路径,所以在光接收器112侧的接收中不发生问题。所以,即使发生了故障,在光收发器110侧也不能发现发生了故障。
于是,一般来说,光收发器间,设计成除了必须传输的数据以外,在发生了故障时要发送特殊信号。用图2说明发生了故障时的信号的交换。在图2(a)中,例如,如果在光纤131发生了故障,光接收器122,检测故障。在图2(b)中,光发送器121,朝着光接收器112开始发送告知检测出故障的信号(以下称为故障检出信号)。通过光接收器112检测出该信号检出信号,在光收发器110侧中,也可识别发生了故障。并且,检测出信号中断的收发器120,可以判断出在对方侧的发送器111和自己一方的接收器122之间检测到故障,另外,检测出故障检出信号的收发器110,可以判断在自己一方的发送器111和对方的接收器122之间检测到故障。这样,光收发器110及120,还可以判定故障的发生场所。
再有,对于接收到故障检出信号的收发器110侧来说,由于在自己一方的发送器111的下游发生了故障,所以有必要中断数据的传送。另一方面,在光发送器111和光接收器122之间的故障恢复而成为可以通信之后,为了判断该故障已经恢复的事实,光发送器111有必要继续发送某些信号。因此,作为与上述故障检出信号不同的、第2故障通知用信号,广泛导入了利用告知由于检测出故障检出信号来中断数据传送而处于待机的信号(以下称为待机信号)的方式。在图2(b)中,当光接收器112检测出故障信号时,光发送器111终止数据的传送,代之为送出待机信号。
图2(c)表示故障恢复后的状态。故障恢复后,光接收器122检测出待机信号。接收到待机信号的检出后,光发送器121重新开始数据的发送。在图2(d)中,光接收器112,接受到接收信号从故障检出信号已变为数据的事实后,光发送器111也重新开始数据的发送。
这样一来,相对的光收发器110和光收发器120,相互判断故障的发生及其发生的场所,另外,判断故障的恢复后,再重新开始双向的数据通信。
若将至此说明的光收发器的状态变化进行整理,则可用图3的状态迁移图来表示。通常的状态为状态0,在发送信息。在该状态下,如果光收发器检出故障,则迁移到状态1,发送故障检出信号。在状态1或状态0下,如果接收到故障检出信号则迁移到状态2,发送待机信号。在状态1或状态0下,如果接收到数据乃至待机信号,则返回状态0,重新开始数据的发送。
一边参照该状态迁移图,用图4所示的顺序图说明光收发器间的、故障发生时的顺序和故障恢复时的顺序。在图4(a)中,如果发生故障,光收发器120检测出故障后,从状态0迁移到状态1,并发送故障检出信号。接着,光收发器110检测出故障检出信号后,从状态0迁移到状态2,并发送待机信号。
在图4(b)中,如果故障恢复,光收发器120检测待机信号,从状态1迁移到状态0,重新开始数据的发送。接着,光收发器110检测出数据,从状态2迁移到状态0,并重新开始数据的发送。
作为该故障检出和故障恢复的功能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在10GB以太网中的、故障通知功能。10GB以太网的故障通知功能,由美国的标准化团体IEEE 802.3ae归纳了技术规格。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图3的“故障检出”作为“Local Fault的检出”、将“故障检出信号的发送”作为“RemoteFault信号的发送”、将“故障检出信号的接收”作为“Remote Fault信号的接收”、将“待机信号的发送”作为“idle信号的发送”、将“数据or待机信号的接收”作为“date oridle信号的接收”,由同样的机制、实现故障的发生场所及故障的恢复。
至此就其使用了故障检出信号和待机信号这两种信号的故障检出功能作了说明,而关于这些故障检出功能中的提高安全性的问题也作了很多探讨。参照图2(b),可知到故障恢复为止光发送器111在持续地发送待机信号。作为此时的故障的原因,可考虑光发送器111或光接收器122的故障、光纤131的断路或连接错误。如果除去光发送器111的故障的情况外,在故障发生期间,以及在进行用来恢复故障的作业期间,待机信号有可能作为光信号被放散到装置外的空间。于是,作为用来抑制光信号被放散到了装置外的空间时的影响的手法,提出了控制待机信号的光强度的手法。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10GB以太网中,利用间断地发送待机信号来抑制平均光强度的手法。图5表示该场合的状态迁移图。当接收故障检出信号时,则迁移到状态2,发送待机信号。这里,在一定期间(T1)未接收数据或待机信号的场合,判断为故障尚未恢复,迁移至状态3。状态3,作为有可能光从下游的光纤被放散到装置外的空间,中断待机信号的发送(切断光输出)。但是,在状态3下,在故障恢复了的情况下,相对的收发器不能接收待机信号,不能恢复通信,所以,在一定期间(T2)后再次回到状态2,发送待机信号。只要故障不恢复,光收发器,就在状态2与状态3之间状态持续变化。光强度,被光在ON期间(T1)和OFF期间(T2)平均化,例如T1和T2相等时,平均光强度可以抑制为一半,若T2为T1的9倍,侧平均光强度可以抑制为十分之一。
另外,在图5中,在状态3即使接收数据信号或待机信号,也不迁移到状态0,这是,因为在状态2发送了待机信号后,在一定期间(T1)之内复信不返回来,所以,可推定为与迁移到了状态3的同时,将复位了协议(礻ゴシエ一シヨン)。
另外,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1-217778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采用待机信号使用占空(duty)比小的信号(短脉冲列)的方式,或信号电平本身采用低功率的信号,来抑制待机信号自身强度的手法。这是在图3的状态迁移图中,在状态2的待机信号中,使用了信号强度本身与数据信号或故障检出信号不同的特殊信号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2(特开平05-206945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监视接收信号的电平,在双向无主信号时不使发光元件动作,来延长发光元件寿命的光收发器。
在专利文献3(特开2004-015084号公报)中,记载了防止脉冲转发器间的死锁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
在专利文献4(特开2003-110585号公报)中,记载了终端装置检测出发生了以太网的终端装置间的传输通路故障,且即使在切断终端装置与末端间的连接的场合,也不通知相对的终端装置的以太网终端装置。
在专利文献5(特开2002-057635号公报)中,记载了当接收到从上游来的含在光信号中的故障通知信号时,阻断向对应的下游的光输出的光信号监视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17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5-206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015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110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05763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Osamu Ishida、其他46名、“Link Signaling SublayerProposal”、[online]、2000年9月、IEEE 802.3ae 10Gb/s Task Force InterimMeeting、[平成16年6月11日检索]、Internet< URL:htttp://www.ieee802.org/3/ae/puplic/sep00/ishida 1 0900.pdf>
【非专利文献2】Ken Herrity、“Evaluating Open Control”、[online]、2000年9月、IEEE 802.3ae 10Gb/s Task Force Plenary Meeting、[平成16年6月11日检索]、Internet<URL:http://www.ieee802.org/3/ae/public/mar00/herrity_1_0300.pdf>
发明内容
用图6~图8来说明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图6是连接光收发器与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波长多重系统的方块图。图7及图8是说明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
用上述的以太网光收发器,在欲实现更大容量的传输时,与波长多重传输(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装置并用是有效的。WDM,是将多个波长的信号多重化入射到一根光纤中使其一起传送的方式。在WDM中,通过提高波长多重数,可使总传输容量按比例增加,可以实现大容量化。
在连接波长多重传输装置与光收发器的场合,对光收发器的发送光波长加以以下的限制。首先,在波长多重传输装置,其传输带宽由光纤的传输带宽和长距离传输用的光放大器的放大带宽来限制。另外,当增加多重数而使相邻波长间的波长间隔变窄时则发生信号间的交调失真(串音),所以,要以纳米级对各信号的波长严格进行管理。各信号的波长,一般采用称为栅格的特定的设定波长。一方面,像一般的以太网光收发器那样,不对应波长多重传输的光收发器的发送波长,在技术规格的级别具有几十纳米以上的误差。因此,如果将以太网收发器连接到直接波长多重传输装置,不仅会导致交调失真的增大和带宽利用效率的降低,甚至连接收信息都变得困难。
将不对应波长多重传输(未以纳米级对波长进行管理)的光收发器与波长多重传输装置连接时,将称为脉冲转发器的装置接在其间,一般做成为如图6所示的结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41,由将多个波长多重化的合波器142、和将波长多重化了的信号分波成各个波长的分波器143构成。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41,经由光纤131及132与同样构成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51相对连接。在光收发器110与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41之间,设置有脉冲转发器113。脉冲转发器113由将来自光收发器111的信号变换为波长多重用的信号的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和将来自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41的信号变换为光收发器用的信号的接收侧脉冲转发器115构成。
这里,从光收发器110中的光发送器111送出的光信号,输入到脉冲转发器113的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并变换为面向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用纳米级管理)栅格上的波长。变换了波长的光信号入射到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41的合波器142,与其他的光信号合波来形成波长多重信号。波长多重信号,在光纤131中传输后,到达波长多重传输装置151的分波器153,按各自的波长被分波。被分波的光信号,被输入到脉冲转发器123的接收侧脉冲转发器125,在此被变换为用于光接收器的信号后,由光接收器122接收。
另外,相对一侧也同样,从光发送器121送出的光信号,经脉冲转发器124、合波器152、光纤132、分波器143,及脉冲转发器115由光接收器112接收。这样一来,在如以太网接收器那样没有对波长进行管理的光收发器、与波长多重传输装置之间,在波长多重传输方向上连接对波长进行管理的脉冲转发器,由此,来实现廉价的大容量传输(基于以太网的波长多重传输)。
另外,脉冲转发器,也有时具有以错误检测和错误订正为目的的编码处理、用于脉冲转发器间的控制信号的信号附加处理、以及波形的整形和再生处理等负荷功能。在这样的脉冲转发器中,在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之间要产生一定量的延迟时间。
在图6的构成中,在根据光收发器110和光收发器120互不相同的状态迁移图、进行故障通知的场合,具体来说是光收发器120根据图3的状态迁移图,而光收发器110根据图5的状态迁移图,来进行故障通知的场合,有可能在光收发器110的起动时发生误操作。对此说明如下。
图7是在图6的构成中将光收发器对向连接运用的场合,将一方的光收发器110已重起动(再起动)时的、恢复顺序。另外,图7中还同时记述了被连接在了光发送器111的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的状态。为了简化说明,省略接收侧脉冲转发器125、相对侧的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24、相对侧的接收侧脉冲转发器115的动作。
当重起动光收发器110时,则相对的光收发器120检测故障,从状态0迁移到状态1,向光收发器110侧送出故障检出信号。在光收发器110重起动完了后,接收从对向的发送器转送来的上述故障检出信号,变为状态2,向光收发器120侧送出待机信号。
这里考虑在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中,从接收到待机信号起到送出待机信号为止发生了延迟的情况。当在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中在待机信号送出中发生延迟,则在光收发器120侧检出待机信号并恢复状态0,延迟延迟时间部分。作为其结果,光收发器110接收数据信号也延迟。此时,在该数据信号到达光收发器110之前,从光收发器110变为状态2起,在经过了用图5的状态迁移图所说明的一定期间T1的场合,光收发器110迁移到状态3。其结果,中断待机信号的发送,并中断掉恢复作业本身。光收发器110,在一定期间T2中,中断输出后,再次恢复到状态2,送出待机信号,而在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中因为同样发生了延迟,而在期间T1中不能接收数据信号的场合,再迁移到状态3,中断待机信号的发送。之后,重复相同动作在状态2与状态3之间成为循环状态,光收发器110,重起动以后,不可能进行恢复。
脉冲转发器的延迟,还有一个是由于脉冲转发器起动时间而发生的。如果脉冲转发器从此前无信号输入状态开始发生信号输入,为了可以开始信号输出有必要起动内部电路,所以由此发生延迟。另外,在从无信号状态恢复的场合,在需要人为的手动动作的场合,当然,会发生直到操作者自发地进行恢复作业的延迟时间。或者,在设置不急速地发送大输出信号而一点点来增大功率的慢起动功能的场合,发生直到功率恢复到接收器侧的信号识别水平的期限长度的延迟。
现有技术的WDM系统中,光收发器、脉冲转发器、波长多重传送装置及对向局的各装置,多为同一制造商所制。但是,在基于以太网的波长多重传送中,脉冲转发器和波长多重传送装置,即使为同一制造商所制,而光收发器,波长多重传送装置制造商也在追求与多家制造商的多种的光收发器连接。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待机信号,在使用占空比(Duty)小的信号(短脉冲)的方式、或信号水平采用低功率的信号的方式中,如果脉冲转发器与此不对应的话,同样不能从故障状态恢复。图8为光收发器已重起动时的顺序图。当将光收发器重起动后,光收发器120检测故障,从状态0迁移到状态1,将故障检出信号向光收发器110侧送出。当在光收发器110重起动完了时,接收从相对的发送器转送来的上述故障检出信号,变为状态2,将待机信号向光收发器120侧送出。这里在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中,在即使接收到待机信号,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也不将待机信号输出而切断转送的场合,不将数据信号返送到光收发器110。这种场合下,在期间T1后也迁移到状态3,并中断待机信号的发送。经过期间T2后,回到状态2,即使重新开始待机信号的发送,当由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断开待机信号的转送时,再次迁移到状态3。之后,同样变为状态2与状态3之间的循环状态,而从故障恢复变得不可能。
作为光收发器110的待机信号,在采用了占空(Duty)比小的信号(短脉冲),或信号电平本身采用了低功率信号之后,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4不对应这些特殊的待机信号,而未认知到输入了有效的信号的场合,发生在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13中待机信号的转送被切断的现象。特别是作为待机信号在采用了光收发器的制造商独自的特殊信号的场合,在脉冲转发器侧对应这些信号是困难的。为了解决如以上说明的、由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和脉冲转发器内部的信号处理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问题,有必要在收发器侧改良故障通知功能,并在脉冲转发器侧进行信号延迟的改良。另外,故障通知功能本身通过暂时设定成无效来解决。但是,光收发器已经被实装在路由器装置内部和光传输装置内部,光收发器自身的改良或设定变更有可能存在困难。另外,装置安装现场等,由于缺乏装置设定环境和装置设定资料,变更设定有可能存在困难。在这些场合,在光收发器或脉冲转发器中实施对策有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输装置,该光传输装置,即使连接具有故障通知功能的收发器,收发器也可从故障进行恢复。
在双向传输中,使用监视从第1传输通路送来的光信号的强度的光接收器,和被设置于从光收发器向第2传输通路发送的光信号的路径上的输出调整器,在接收光信号的强度比预定的强度低时,使向第2传输通路送出的光信号的输出电平降低。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即使连接具有故障通知功能的收发器,收发器也可从故障进行恢复的光传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双向光传输系统的故障发生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3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状态迁移图;
图4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
图5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光收发器的其他故障通知功能的状态迁移图;
图6是说明课题的波长多重系统的方框图;
图7是说明课题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
图8是说明课题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的波长多重系统的方框图;
图10是说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
图11是说明实施例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方框图;
图12是说明变形实施例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方框图。
符号说明:
10、20、110、120-光收发器;11、21、111、121-光发送器;12、22、112、122-光接收器;13、23、113、123-脉冲转发器;14、24、114、124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5、25、115、125-接收侧脉冲转发器;31、32、131、132-光纤;41、51、141、151-波长多重传送装置;42、52、142、152-合波器;43、53、143、153-分波器;44、54-光耦合器;45、55-光接收器;46、56-输入判定回路;47、57-输出调整器;61、62-比较器;65-功能屏蔽回路;70-光放大器;71-加铒光纤(EDF);72-激励光源、73-WDM耦合器;74-光放大器控制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用图9~1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图9是说明实施例的波长多重系统的方框图。图10是说明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故障通知功能的顺序图。图11是说明实施例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方框图。图12是说明变形实施例的波长多重传输装置的方框图。
参照图9,从光收发器10中的光发送器11送出的光信号,暂时被输入到脉冲转发器13的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4。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4,将光信号的波长变换为面向波长多重传送装置的(以纳米级进行管理)栅格上的波长,经过波长多重传送装置41的输出调整器47,入射到合波器42,与其他信号合波来形成波长多重信号。波长多重信号,在传送到光纤31中后,到达波长多重传送装置51的分波器53,在按各个波长被分波后,被输入到脉冲转发器23的接收侧脉冲转发器25,在这里被变换成光收发器用的信号后在光收发器20中的光接收器22被接收。另外,由分波器53所分波过的信号的一部分,被光耦合器分光,到达光接受器55。
在相对一侧,从光发送器21送出的光信号,被输入到发送侧脉冲转发器24。发送侧脉冲转发器24,将光信号的波长变换为栅格上的波长,入射到波长多重传送装置51。在这里发送信号经过输出调整器57后,到达光合波器52,与其他信号合波后形成波长多重信号。波长多重信号,传送到光纤32中后,到达分波器43,按各个波长被分波。被分波过的光信号,输入到接收侧的脉冲转发器15,在这里被变换成光收发器用的信号后在光接收器12被接收。
来自光接受器55的电信号,输入到输入判定电路56,在这里判定光强度水平是否处在一定的值,在某基准值以下时,控制输出调整器57,阻断必须透过的光信号。在上述说明中省略了波长多重传送装置41中的、光耦合器44、光接受器45及输入判定电路46的说明,这些与波长多重传送装置51的中的、光耦合器54、光接受器55及输入判定电路56进行同样的动作。
从光发送器11送出的光信号及从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4送出的光信号为连续信号光。从而,即使在待机状态(空闲状态)也有某些信号被送出,信号光没有中断。另外,从另一方的光发送器21送出的光信号、从脉冲转发器24送出的光信号也是同样的。
图10表示光收发器10根据图5所示的状态迁移图,另一方光收发器20根据图3所示的状态迁移图,作为分别进行故障通知的场合的、重起动时的顺序。图10中,还一同表示了设置于发送侧脉冲转发器24和合波器52之间的输出调整器57的状态。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输出调整器47的动作。
光发送器10重起动时,光收发器20检测故障,从状态0迁移到状态1,将故障检出信号送出到光收发器10。另外,光发送器10重起动时,同时由于向光接受器55的输入也中止,而输入判定电路检测输入切断,由此,输出调整器57的状态变为输出OFF。这样,由光接收器20向光收发器10所发送的故障检出信号,被输出调整器57阻断。
另一方面,光收发器10,即使重起动完了,由于不能检测来自相对的发送器的信号,所以光收发器10变为状态1。其结果,光收发器10,将故障检出信号向光收发器20送出。在脉冲转发器中发生了延迟后,故障检出信号到达光收发器20。在这里,首先光接受器55接收故障检出信号,输入判定电路56,判断为输入光已经恢复,由此,输出调整器57的状态变为输出ON。另外,故障检出信号到达光收发器20后,接收到故障检出信号,其结果是变为状态2,并开始待机信号的发送。因为输出调整器57已经变为输出ON,待机信号透过输出调整器57,前进至光收发器10。
此时,光收发器10,因为处于状态1,在哪个脉冲转发器中,在故障检出信号/待机信号中即使发生了延迟,都不会迁移到状态3。光收发器10,在接收到来自光收发器20的待机信号的阶段,恢复到状态0。已恢复的光收发器10,重新开始数据的转送。当该数据信号到达光收发器20,光收发器20也恢复到状态0,重新开始数据的转送。这样,在脉冲转发器中即使是发生了延迟的场合,双方的光收发器也可以恢复到能转送数据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对向的以太网光收发器之间检测出故障时,控制为对向的以太网光收发器送出故障检出信号。
另外,输入判定电路56的应答时间常数(控制时间常数),其条件是,输出调整器57的阻断动做是按照重起动后的光收发器10不接收故障检出信号那样来工作。如果考虑到信号光不是猝发信号而是连续光,数100m秒左右的低速动作就足够了。
用图11对图9的输入判定电路和输出调整器作详细的说明。输入判定电路,由2台比较器61,62和功能屏蔽电路65构成。另外,输出调整器,由光放大器70构成。这里,在输出调整中采用了光放大器70,,是为了使向分波器52输入的各波长的信号电平一致(输出调整),在波长多重传送装置51的输入级,对各波长设置小型的光放大器。该光放大器是用于输出调整。光放大器70由加铒(Er)光纤(EDF)71、激励EDF71的激励光的激励光源72、将激励光与来自脉冲转发器24的信号光合波的WDM耦合器73、给激励光源72供给控制电流的光放大器控制电路74构成。
这里,说明光增幅器70可使输出信号关闭的理由。如果对EDF71供给足够的激起光能(例如几十mW),光增幅器70就使信号光增幅。但是,没供给足够的激起光能时,透过EDF71时的损失比例增大,信号光衰减。本实施例利用了这一特性。
回到图11,与输入到光接收器55的光强度成比例的监视电压,被输入到比较器61、62中。这里,在比例器61中,将脉冲转发器25输入的相当于-20dBm的第1基准电压与监视电压进行比较。监视电压比第1基准电压小时,比较器61,判断为信号断,向光放大器控制电路74发送输出阻断信号。光放大器控制回路74接收到输出阻断信号后,减少向激励光源72的激励电流。这样,来自脉冲转发器24的信号光,被光放大器70衰减到在相对装置被判定为输出断的光强度。
在比较器62中,将脉冲转发器25输入的相当于-15dBm的第2基准电压与监视电压作比较。当监视电压超过了第2基准电压时,比较器62判断为信号已恢复,向光放大器控制回路74发送输出恢复信号。光放大器控制回路74,接收输出恢复信号,并增加向激励光源72的激励电流。这样,来自脉冲转发器24的信号光,由光放大器70输出调整为规定的光输出(例如0dBm)。
在比较器61、比较器62和光放大器控制回路74之间,设置有功能屏蔽电路65。功能屏蔽电路65可以不向光放大器控制电路送出输出阻断信号/输出恢复信号。这是因为本实施例主要起作用的机会被限定为装置起动时或故障分析时,排除了在正常运转时判定电路的误动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与具有故障通知功能的收发器连接,也可以得到收发器可从故障恢复的波长多重传送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备有2台比较器,是为了对判断信号断的基准电压与判断信号恢复的基准电压设置差,以使输入判断电路的动作稳定。因此,也可以用1台比较器切换基准电压。作为输出调整器,使用了光纤放大器,但也可用半导体放大器、可变衰减器。上面按模拟电路对各电路块作了说明,也可以通过数字电路或软件控制等来实现各电路块的功能。
用图12说明将上述实施例作若干变形后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在本变形实施例中,作为判定有无从对向装置而来的输入的电路,使用设置于接收侧脉冲转发器25内部的输入判定电路58。
脉冲转发器,简单来说就是将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串连起来。因而,如果使用光/电转换后的电压电平,就可以判断信号断和信号恢复。在在脉冲转发器25中,设置由图11的比较器61、62和根据需要的功能屏蔽电路64构成的判断回路58,电气连接判断电路58与光放大器70,转送控制信号即可。另外,波长多重传送装置与脉冲转发器,常被放在同一房间,也可将两者合起来称为波长多重传送装置。
本实施例中,即使连接具有故障通知功能的收发器,也可以得到收发器可从故障恢复的波长多重传送装置。本波长多重传送装置,直接监视着脉冲转发器的光输入功率,因此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判定。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无需在波长多重传送装置设置的光耦合器和受光器。
再有,该输入判定电路不设置于脉冲转发器,而是设置于光接收器22内部的场合,也可以适用。另外,在脉冲转发器25中,也可设置判断电路58。还有,在脉冲转发器25也可设置判断电路58和输出调整器57。
还有,除了用接收侧脉冲转发器的输入判定电路58判定从对向装置有无光信号的场合以外,图9的接收侧脉冲转发器25、15的存在不是必须的。即使没有这些接收侧脉冲转发器25、15时,本发明的动作也不存在问题。
作为光收发器10的待机信号,要考虑占空(duty)比小的信号(短脉冲列),或信号电平本身采用低功率的信号的情况。因为发送侧脉冲转发器14不对应这些特殊的待机信号,在阻断了这些信号的场合,通过适用本发明,也可以进行装置的恢复。这是因为在图10的顺序图中、光收发器10不变为状态2,从而不输出待机信号。
上述功能,没有必要使其始终动作,而在由于光收发器的独自故障通知功能或脉冲转发器中的输入输出规格引起的恢复故障发生时,可使该功能自动地有效,或通过安装作业者的操作使本功能暂时有效。

Claims (8)

1.一种光传输装置,其由监视从第1传送通路向收发器所发送的第1光信号强度的光接受器、和被设置于从上述收发器向第2传送通路所发送的第2光信号的路径上的输出调整器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光信号的强度比预先规定的强度降低了时,上述输出调整器停止第2光信号的向上述第2传送通路的输出。
2.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包括与第1传送通路连接的分波器、连接到在与上述第1传送通路反方向上传输光信号的第2传送通路的合波器、监视被分波过的光的强度的光接受器、和连接到上述合波器的输出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接受器检测出从上述第1传送通路所发送的信号断掉时,上述输出调整器使向上述第2传送通路送出的光信号的电平降低。
3.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包括与第1传送通路连接的分波器、与在与上述第1传送通路反方向上传输光信号的第2传送通路连接的合波器、监视被分波过的光的强度的光接受器、变换光收发器的发送波长的发送脉冲转发器、和设置于上述发送脉冲转发器和上述合波器之间的输出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接受器接受的光信号的强度比预先规定的强度降低了时,上述输出调整器使上述发送脉冲转发器送出的信号的电平降低。
4.一种光传输装置,其包括与第1传送通路连接的分波器、与在与上述第1传送通路反方向上传输光信号的第2传送通路连接的合波器、监视被分波过的光的强度的光接受器、变换光收发器的发送波长的发送脉冲转发器、和设置于上述发送脉冲转发器和上述合波器之间的输出调整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接受器接受的光信号的强度比第1强度降低了时,上述输出调整器使上述发送脉冲转发器送出的信号的电平降低;
比上述第1强度一时降低了的上述光信号的强度,比第2强度增加了时,上述输出调整器使已降低的信号的电平增加。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调整器为光放大器。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调整器为可变衰减器。
7.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接受器被设置于连接到上述分波器的接收脉冲转发器中。
8.一种光传输装置,其由连接以太网光收发器的脉冲转发器、和连接上述脉冲转发器的波长多重传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脉冲转发器对向的以太网光收发器之间检测出故障时,控制为上述对向的以太网光收发器送出故障检出信号。
CNA200510084393XA 2004-07-20 2005-07-19 光传输装置 Pending CN17256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1518A JP4625284B2 (ja) 2004-07-20 2004-07-20 光伝送装置
JP2004211518 2004-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5674A true CN1725674A (zh) 2006-01-25

Family

ID=3565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84393XA Pending CN1725674A (zh) 2004-07-20 2005-07-19 光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26199B2 (zh)
JP (1) JP4625284B2 (zh)
CN (1) CN17256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4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有源光缆设备以及用于检测光纤破损的方法
CN106797106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株式会社藤仓 光发送器、有源光缆、以及光发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7765B2 (en) * 2005-12-21 2010-08-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for initializing an end-to-end link in a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826745B2 (en) 2005-12-21 2010-1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en fiber control and loss of light propagation in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inter-system channel link
US8861952B2 (en) * 2007-02-28 2014-10-14 Finisar Corporation Redundancy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multi-channel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8032021B2 (en) * 2007-02-28 2011-10-04 Finisar Corporation Status link f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34750A2 (en) * 2007-04-30 2008-11-06 Finisar Corporation Eye safety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active cable devices
JP5011258B2 (ja) * 2007-10-26 2012-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JP5228879B2 (ja) 2008-12-17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
JP5369748B2 (ja) * 2009-02-19 2013-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を含む通信装置
JP5499313B2 (ja) * 2011-05-16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トランスポンダ、中継装置、及び端局装置
WO2013031219A1 (ja) * 2011-09-02 2013-03-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ノード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と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4157819A1 (ko) * 2013-03-29 2014-10-02 주식회사 에프아이티 선로 절체 우회 기능을 갖는 이중화 광 송수신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4470B2 (ja) * 1990-12-28 1999-1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
JPH05206945A (ja) 1992-01-28 1993-08-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信回路
US5815295A (en) * 1993-03-11 1998-09-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maintenance capabilities
JPH08278523A (ja) * 1995-04-05 1996-10-22 Hitachi Ltd 光増幅装置
US6359708B1 (en) * 1997-09-18 2002-03-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 automatic power reduction system
JP2001217778A (ja) 2000-02-03 2001-08-10 Kanagawa Acad Of Sci & Technol 光送受信機
FR2805417B1 (fr) * 2000-02-21 2002-05-31 Cit Alcatel Regenerateur pour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a multiplexage en longueur d'onde
JP3521886B2 (ja) 2001-06-11 2004-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信号監視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3695375B2 (ja) 2001-09-26 2005-09-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警報転送方式及び方法
JP3901978B2 (ja) * 2001-10-10 2007-04-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4000251B2 (ja) * 2001-10-31 2007-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信号交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015084A (ja) 2002-06-03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デッドロック防止方法、および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FR2849305B1 (fr) * 2002-12-24 2005-04-29 Cit Alcatel Procede et dispositif perfectionnes de controle de la puissance delivree en sortie d'un noeud d'un reseau optique a commutation de bandes de longueurs d'on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4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有源光缆设备以及用于检测光纤破损的方法
CN106797106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株式会社藤仓 光发送器、有源光缆、以及光发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18659A1 (en) 2006-01-26
JP2006033581A (ja) 2006-02-02
JP4625284B2 (ja) 2011-02-02
US7526199B2 (en) 2009-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5674A (zh) 光传输装置
CN1274487A (zh) 光放大中继系统
CN1094007C (zh) 自愈网络
CN101404759B (zh) 一种用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自适应系统
CN1805399A (zh) 光通道共享保护中的自恢复方法及系统
RU2012107327A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ыстрого и энерго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видимого света (vlc)
EP2442496A1 (en) Pon system, station-end apparatus and subscriber-end apparatus
EP2150004A3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MoCA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y
CN1747439A (zh) 以太网自动保护系统相切环的故障处理方法
CN1805400A (zh) 用于多点对多点中继的干线网络系统
CN1099775C (zh) 通信网络的故障复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259068B (zh) 光伏系统安全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868929A (zh) 用于隔离无源光网络中的故障的防障分光器和方法
CN1859411A (zh) 通信设备链路环回检测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051957A (zh) 链路状态以及捆绑链路状态动态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893319A (zh) 光发送设备、光接收设备和光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CN101938677A (zh) 10g之epon单纤双向节能光模块
CN1317856C (zh) 自协商监控系统、中继传输设备及使用的自协商监控方法
CN1852449A (zh) 一种备电系统及其实现供电的方法
CN201435793Y (zh) Gpon onu模块的光信号监测电路
CN101030891A (zh) 光转发单元、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及其误码测试方法
CN1240603C (zh) 远程监视系统
CN1777195A (zh) 传输装置
CN1299459C (zh) 支持通道共享环保护的保护倒换协议实现方法
CN102347798B (zh) 一种光信号的发送方法、设备和光信号的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