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7839A - 透射型屏幕 - Google Patents

透射型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7839A
CN1777839A CNA2004800107588A CN200480010758A CN1777839A CN 1777839 A CN1777839 A CN 1777839A CN A2004800107588 A CNA2004800107588 A CN A2004800107588A CN 200480010758 A CN200480010758 A CN 200480010758A CN 1777839 A CN1777839 A CN 1777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er
rear projection
screen
light
projectio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0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田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7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2Lenticular scre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12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 G02B3/0031Replication or moulding, e.g. hot embossing, UV-casting, injection moul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6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ylindrical or toric 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 G03B21/625Lenticular translucent scre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维持如直视的CRT-TV那样的质感(图像的光泽感),并抑制因在屏幕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的变形造成的画质的下降的透射型屏幕。透射型屏幕10是实现光的透射、扩散或聚光等的各种光学功能的多个屏幕部件(例如双凸透镜片11和菲涅耳透镜片12)组合构成。在这些多个屏幕部件中位于最靠近观察者侧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例如双凸透镜片11)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例如双凸透镜片11)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

Description

透射型屏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投影TV等的背投型投影系统的构成部件的透射型屏幕,尤其涉及利用观察者侧的最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使图像有光泽感的透射型屏幕。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透射型屏幕,现在一般采用从光源侧依次配置菲涅耳透镜片和双凸透镜片的屏幕。还有最近,在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配置透明或者经着色处理的前面薄片(参照特开平7-248537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平8-137010号公报(专利文献2))。
可是,采用这样的前面薄片的透射型屏幕中,能够防止双凸透镜片表面受伤的情况,另外,前面薄片的表面平滑时,利用前面薄片的表示上产生的眩光,能够提供直视的CRT-TV那样的质感(图像的光泽感)。这样的质感作为画质得到非常好的评价,并成为广泛使用这种前面薄片的主要理由。
但是,上述那样采用前面薄片的透射型屏幕中,前面薄片变形时,其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上也发生变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给观察者非常强的不谐调感,存在显著降低画质的问题。
作为解除这种问题的方法,以前提出了将前面薄片的表面作成粗糙面,抑制外光等的眩光本身,令观察者注意不到眩光的变形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失去通过前面薄片的平滑表面得到的如直视的CRT-TV那样的质感(图像的光泽感),基于这种观点存在影响画质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为解决这种问题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如直视的CRT-TV那样的质感(图像的光泽感),并抑制因在屏幕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的变形造成的画质的下降的透射型屏幕。
本发明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在实现光的透射、扩散或聚光等的各种光学功能的多个屏幕部件组合构成的透射型屏幕中,在位于最靠近观察者侧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所述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还有,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所述观察者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最好在所述观察者侧的表面中至少透射图像光的出光部上为0μm≤Ra≤0.5μm。
本说明书中“表面粗糙度Ra”指的是由JIS B0601定义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另外,“弯曲量D”指的是离以画面(屏面)的端部位置为基准的基准平面的画面中心的位移量,例如用如下测定方法算出。
即,如图9和图10所示,将屏幕部件101置于TV架102上的状态下,算出作为测定基准线M1、M2(连接画面上下边中心P1、P2的直线或连接画面左右边中心P3、P4的直线)与画面中心Pc之间的距离。还有,弯曲量D可根据各种方法测定,但作为简单的方法,例如有如图11所示的方法。即,如图11所示,在TV架102的背面的画面中央位置(例如与测定基准线M1对应的位置)抵住直尺103,用该直尺103测出到屏幕部件101的画面上下边中心P1、P2和画面中心Pc的距离A、B、C。根据这样测出的距离A、B、C,按照计算式“D=(A+B)/2-C”算出弯曲量。还有,弯曲量D有可能得到正或负的任意值,但这里将屏幕部件向光源侧弯曲时为正、向观察者侧弯曲时为负。
依据本发明,在构成透射型屏幕的多个屏幕部件中位于最靠近观察者侧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中,该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所述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因此,能够维持如直视的CRT-TV那样的质感(图像的光泽感),并抑制因在屏幕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的变形造成的画质的下降。
这里,若要使图像带光泽感,则需要在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观察者侧表面中至少透射图像光的出光部保持一定程度的平滑。关于这个问题,本发明人将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和图像的光泽感之间的关系用图像评价来导出。结果发现在观察者侧表面中至少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范围时,可保持良好的图像的光泽感。还有,当表面粗糙度Ra超过0.5μm时,出光部表面上外光的扩散反射变强,在图像光中混入外光,从而使图像褪色发白。
另外,本发明人改变观察者侧表面中至少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范围内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评价外光等眩光的变形而产生的不谐调感。结果发现取上述范围的表面粗糙度Ra时,若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的范围,则所得到的图像对观察者的感觉而言是能够允许的图像。还有,若弯曲量D小于-10mm或D超过15mm,则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表面起凸面镜或凹面镜的作用,并且纵向和横向上的镜面的曲率不同,因此外光等的眩光以纵横不同放大率的情况下被放大,观察者可观察到变形较大的眩光。还有,即便弯曲量D在上述范围内,如果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有起伏时,眩光被异常变形,因此并不合适。
还有,本发明中,所述多个屏幕部件中位于最靠近光源侧的屏幕部件的弯曲量,最好为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以下。从而,通过位于最靠近光源侧及最靠近观察者侧的两个屏幕部件,能够将整个透射型屏幕从两侧压上,挟持位于两个屏幕部件之间的屏幕部件成为一块薄片状。因此,能够防止构成透射型屏幕的各屏幕部件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因这种空间而产生的画质的劣化。
另外,本发明中,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是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平滑的表面,并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双凸透镜群的屏幕部件。这时,图像构成面配置到平滑面的后面,可得到进一步接近直视的CRT-TV的画质。
这里,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其观察者侧的整个表面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从而,可得到更好的光泽感。
另外,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是由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的部件和形成所述双凸透镜群的部件互相粘贴而构成。从而,能够在不同的部件表面分别形成平滑的表面及双凸透镜群而附加所期望的光学性能,因此能够容易制造上述屏幕部件。
还有,本发明中,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是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并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的屏幕部件。这时,图像构成面配置到平滑的后面,因此能够得到进一步接近直视的CRT-TV的画质。另外,可根据复眼透镜群控制两个方向的扩散,因此可进行更加广泛的光学控制。
这里,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其观察者侧的整个表面形成为所述平滑的表面。从而可得到更好的光泽感。另外,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最好是由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的部件和形成所述复眼透镜群的部件互相粘贴而构成。从而,能够在不同部件表面分别形成平滑的表面及复眼透镜群而附加所期望的光学性能,因此能够容易制造上述屏幕部件。
还有,本发明中,最好在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中至少射出图像光的出光部形成反射防止层。从而,能够降低观察者侧的最表面上产生的外光等的眩光强度,因此可根据所需要的所期望的光泽感适当控制眩光程度。还有,这种情况下,但是,观察者感觉到的眩光的不谐调感是因在图像上重叠与图像不同的变形的眩光而产生,因此,能够形成反射防止层来降低眩光强度的屏幕部件,也最好考虑该屏幕部件的弯曲量。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4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5的剖面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6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的变形例7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将用作透射型屏幕的屏幕部件置于TV架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图9所示的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的示图。
图11是说明图9所示的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的测定方法的示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最好组装到40~65英寸左右的大画面的背投型投影系统而使用。还有,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一起使用的光源,除三管式CRT外,可以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或DLP(digitallight processing)等的MD(micro device)型光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射型屏幕10中,作为实现光的透射、扩散或聚光等各种光学功能的屏幕部件,具备双凸透镜片11和菲涅耳透镜片12,这些由观察者侧依次配置。这里,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和菲涅耳透镜片12以片状的薄片或可卷的薄膜构成。
其中,位于最靠近观察者侧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中设有作为中间层的光扩散层13和在光扩散层13的观察者侧及光源侧分别设置的透明层14、15。这里,光扩散层1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另外,作为透明层14、15,最好采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指等的透明树脂。
这里,光源侧的透明层15的光源侧表面形成有双凸透镜群15a。另外,观察者侧的透明层14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有双凸透镜群14a和凸状部16。还有,双凸透镜群14a、15a以及凸状部16在透射型屏幕10的使用状态下均向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
其中,观察者侧的双凸透镜群14a形成于双凸透镜片1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双凸透镜群15a聚光的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另外,凸状部16形成于双凸透镜片1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双凸透镜群15a聚光的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还有,在凸状部16上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17。
还有,在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的观察者侧设置的透明层14的观察者侧表面中位于出光部的双凸透镜群14a的表面可为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这里,表面粗糙度Ra是上述那样由JIS B0601定义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还有,双凸透镜片11中,不仅透明层14的双凸透镜群14a的表面,可以是透明层14的整个表面(即双凸透镜群14a的表面及外光吸收部17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另外,双凸透镜片11的弯曲量D可为-10mm≤D≤15mm。这里,弯曲量D可根据上述测定方法算出。
这里,作为具备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13及透明层14、15的双凸透镜片11的制造方法,可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或铸塑成形法、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另外,作为透明层14的凸状部16上形成外光吸收部17的方法,可采用各种印刷法(屏幕印刷法或照相凹版胶印法(gravure offset print)等)等。
(变形例1)
还有,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构成为两面双凸透镜片,但并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的透射型屏幕20那样,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21可用单面双凸透镜片构成。还有,图2所示的透射型屏幕20中,双凸透镜片21与光源侧配置的菲涅耳透镜片22一起使用。
双凸透镜片21包括设于光源侧的光扩散层23和设于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24。这里,光扩散层23、24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这里,光扩散层23的光源侧表面形成在透射型屏幕20的使用状态下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23a。另外,光扩散层24的观察者侧表面成为平坦的表面。还有,光扩散层24的非出光部上可以设有外光吸收部(未图示)。
还有,在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21的观察者侧设置的光扩散层24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双凸透镜片21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23、24的双凸透镜片21的制造方法,除可以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外,可以采用铸塑成形法、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另外,可用其它方法制造光扩散层23、24,然后将两者粘贴成一个薄片(还有,这时可在粘贴前在光扩散层24的非出光部设置外光吸收部)。但是,图2所示的双凸透镜片21位于构成透射型屏幕20的屏幕部件中最靠近观察者侧,并且,在该观察者侧表面设有光扩散层24,因此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时,需要减小光扩散层24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减少添加量。这是由于在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时,成形后的光扩散层24成为小球从其表面突出的状态,因这样的小球而光扩散层24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会受影响。而采用铸塑成形法时,成形后的光扩散层24不会成为小球从其表面突出的状态,因此小球的粒径或添加量不受限制。
(变形例2)
还有,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采用双凸透镜片11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但并不受限于此,如图3所示的透射型屏幕30那样,可在与双凸透镜片11同样的双凸透镜片31的观察者侧配置另一双凸透镜片34,通过粘贴它们而构成的双凸透镜片31、34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还有,在图3所示的透射型屏幕30中,双凸透镜片31、34与光源侧配置的菲涅耳透镜片32一起使用。
双凸透镜片31包括设于光源侧的透明层35和设于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33。这里,透明层35最好采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另外,光扩散层3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这里,透明层35的光源侧表面形成双凸透镜群35a。另外,光扩散层33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双凸透镜群33a和凸状部36。还有,双凸透镜群33a、35a以及凸状部36均在透射型屏幕30的使用状态下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
其中,观察者侧的双凸透镜群33a形成于双凸透镜片3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双凸透镜群35a聚光的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另外,凸状部36形成于双凸透镜片3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双凸透镜群35a聚光的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还有,凸状部36上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37。
另一方面,双凸透镜片34中设有光源侧表面上形成双凸透镜群39’的光扩散层39。还有,双凸透镜群39’在透射型屏幕30的使用状态下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这里,光扩散层39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这里,上述两个双凸透镜片31、34通过形成于双凸透镜片31的外光吸收部37上的粘接层38互相粘贴,从而,构成一个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还有,粘接层38可采用紫外线固化型等的粘接剂。另外,外光吸收部37可兼备粘接层38的功能。
还有,这样构成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31、34)中在观察者侧的双凸透镜片34的观察者侧设置的光扩散层39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另外,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31、34)的弯曲量D可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33及透明层35的双凸透镜片31的制造方法,可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或铸塑成形法、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另外,作为光扩散层33的凸状部36上形成外光吸收部37的方法,可采用各种印刷法(屏幕印刷法或照相凹版胶印法等)等。还有,作为具备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39的双凸透镜片34的制造方法,与双凸透镜片31同样,除挤压成形法外,可采用铸塑成形法或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但是,双凸透镜片34位于构成透射型屏幕30的屏幕部件中最靠近观察者侧,并且,在该观察者侧表面设有光扩散层39,因此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时,需要减小光扩散层39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减少添加量。而采用铸塑成形法时,光扩散层39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添加量不受任何限制。
(变形例3)
还有,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由多层(光扩散层13及透明层14、15)构成,但并不受限于此,如图4所示的透射型屏幕40那样,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41可由单一层(光扩散层43)构成。还有,图4所示的透射型屏幕40中,双凸透镜片41与光源侧配置的菲涅耳透镜片42一起使用。
双凸透镜片41包括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双凸透镜群43a的光扩散层43。还有,双凸透镜群43a在透射型屏幕40的使用状态下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还有,可在光扩散层43的非出光部设置外光吸收部(未图示)。这里,光扩散层4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还有,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41的光扩散层43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其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双凸透镜片41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43的双凸透镜片41的制造方法,除可采用挤压成形法外,还可采用铸塑成形法或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但是,双凸透镜片41位于构成透射型屏幕40的屏幕部件中最靠近观察者侧,并且,在该观察者侧表面设有光扩散层43,因此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时,需要减小光扩散层43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减少添加量。而采用铸塑成形法时,光扩散层43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添加量不受任何限制。
(变形例4)
还有,在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由两个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11及菲涅耳透镜片12)构成透射型屏幕,但并不受限于此,如图5所示的透射型屏幕50那样,可在双凸透镜片51和菲涅耳透镜片52之间配置棱镜透镜片(prism lens sheet)57,由这三个屏幕部件构成透射型屏幕。
双凸透镜片51包括设于光源侧的光扩散层53和设于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54。这里,光扩散层53的光源侧表面形成有在透射型屏幕50的使用状态下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53a。另外,光扩散层54的观察者侧表面为平坦的表面。还有,光扩散层54的非出光部可设有外光吸收部(未图示)。
还有,双凸透镜片51的基本结构、材料及制造方法等与图2所示的双凸透镜片21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棱镜透镜片57在透明的薄膜基体55的观察者侧表面上,形成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构成的棱镜透镜群56。还有,棱镜透镜群56在透射型屏幕50的使用状态下沿水平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
还有,在具备上述三个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51、棱镜透镜片57及菲涅耳透镜片52)的透射型屏幕50中,位于最靠近光源侧的屏幕部件即菲涅耳透镜片52的弯曲量,最好在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51的弯曲量D以下。从而,沿互相粘合的方向驱动三个屏幕部件,能够有效防止因屏幕部件的浮动而发生的重影。
(变形例5)
还有,在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的观察者侧表面未形成光学功能层,但并不受限于此,如图6所示的透射型屏幕60那样,可在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61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反射防止层66。还有,图6所示的透射型屏幕60中,双凸透镜片61与光源侧配置的菲涅耳透镜片62一起使用。
双凸透镜片61包括设于光源侧的光扩散层63和设于观察者侧的透明层65。这里,光扩散层63的光源侧表面形成有在透射型屏幕60的使用状态下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63a。另外,透明层65的观察者侧表面成为平坦的表面,在该平坦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层66。还有,反射防止层66的非出光部可以设有外光吸收部(未图示)。这里,光扩散层6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另外,透明层65最好采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还有,反射防止层66最好采用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构成的高折射率层和氟系有机化合物等构成的低折射率层的层叠层。
还有,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61的观察者侧设置的反射防止层66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其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双凸透镜片61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63及透明层65的双凸透镜片61的制造方法,除可以采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外,还可以采用铸塑成形法或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另外,可用其它方法制造光扩散层63及透明层65,然后粘贴两者成为一个薄片。另外,作为透明层65上形成反射防止层66的方法,可采用通过涂敷法等形成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构成的高折射率层,然后将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边控制膜厚边蒸镀或涂敷的方法等。还有,用蒸镀等方法形成低折射率层时,可采用MgF2或SiO2等的电介质,采用涂敷法时,可采用氟树脂等。
(变形例6)
还有,以上作为构成图1至图6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60的屏幕部件,采用双凸透镜片11~61及菲涅耳透镜片12~62等,但作为屏幕部件,只要能实现光的透射、扩散或聚光等的各种光学功能即可,且可以采用复眼透镜片或棱镜透镜片、扩散片等的任意屏幕部件,以取代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11~61等。另外,可以采用只透射光的表面平滑的薄片(前面薄片),以取代双凸透镜片11~61等。
图7A和图7B表示一例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中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采用复眼透镜片的场合。
图7A和图7B所示的透射型屏幕70中,在菲涅耳透镜片72的观察者侧,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配置复眼透镜片71。
复眼透镜片71设有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73a的光扩散层73。还有,光扩散层73的非出光部也可设有外光吸收部(未图示)。这里,光扩散层7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还有,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复眼透镜片71的光扩散层73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其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还有,复眼透镜片71中,光扩散层73的观察者侧表面中至少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Ra可为0μm≤Ra≤0.5μm,但光扩散层73的观察者侧的整个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可为0μm≤Ra≤0.5μm。另外,复眼透镜片71的弯曲量D可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73的复眼透镜片71的制造方法,除挤压成形法外,可采用铸塑成形法或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但是,复眼透镜片71位于构成透射型屏幕70的屏幕部件中最靠近观察者侧,并且,在该观察者侧表面设有光扩散层73,因此采用挤压成形法时,需要减小光扩散层73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减少添加量。而采用铸塑成形法时,光扩散层73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添加量不受任何限制。
(变形例7)
还有,图7A和图7B所示的透射型屏幕70中,采用复眼透镜片71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但并不受限于此,如图8所示的透射型屏幕80那样,可在复眼透镜片81的观察者侧配置扩散片84,将它们粘贴而构成的复眼透镜片81和扩散片84作为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还有,图8所示的透射型屏幕80中,复眼透镜片81和扩散片84与光源侧配置的菲涅耳透镜片82一起使用。
复眼透镜片81包括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83a的同时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83b和凸状部86的光扩散层83。这里,光扩散层83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其中,观察者侧的复眼透镜群83b形成于复眼透镜片8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复眼透镜群83a聚光的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另外,凸状部86形成于复眼透镜片81的观察者侧表面中由光源侧的复眼透镜群83a聚光的不透射光的非出光部。还有,凸状部86上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87。
另一方面,扩散片84设有片状的光扩散层89。这里,光扩散层89最好在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中,分散作为不同折射率的光扩散剂的小球(由丙烯树脂或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交联苯乙烯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小球,或由玻璃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构成的小球)。
这里,上述两个复眼透镜片81和扩散片84通过在复眼透镜片81的外光吸收部87上形成的粘接层88互相粘贴,从而,构成一个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还有,粘接层88可采用紫外线固化型等的粘接剂。另外,外光吸收部87可兼备粘接层88的功能。
还有,这样构成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中观察者侧的扩散片84的光扩散层84的观察者侧表面可为其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另外,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复眼透镜片81和扩散片84)的弯曲量D可为-10mm≤D≤15mm。
这里,作为具备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83的复眼透镜片81的制造方法,可采用挤压成形法或铸塑成形法、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另外,作为在光扩散层83的凸状部86上形成外光吸收部87的方法,可采用各种印刷法(屏幕印刷法或照相凹版胶印法等)等。还有,作为具备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光扩散层89的扩散片84的制造方法,与复眼透镜片81同样,除可采用挤压成形法外,可采用铸塑成形法或注入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等现有的任意成形法。但是,扩散片84位于构成透射型屏幕80的屏幕部件中最靠近观察者侧,并且,在该观察者侧表面设有光扩散层89,因此采用挤压成形法时,需要减小光扩散层89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减少添加量。而采用铸塑成形法时,光扩散层89中包含的小球的粒径或添加量不受任何限制。
还有,在图1至图8所示的透射型屏幕10~80中,双凸透镜片11~61或复眼透镜片71、81等包含的光扩散层并不是必要的结构,可适当与不含光扩散剂的透明层等置换。
实施例
接着,就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的透射型屏幕,制作了与图1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作为中间层具备光扩散层的同时在其表面及背面具备透明层的52”的两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2重量%的由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1的球状的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同时含有3.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另外,表面及背面的透明层由透明丙烯树脂构成,其光源侧表面和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这里,在光源侧表面形成的双凸透镜的节距为1.0mm。另外,在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形成0.6mm宽的双凸透镜,并且,在图像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双凸透镜之间)形成0.4mm宽的凸状部,还有在凸状部上通过屏幕印刷法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了52”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双凸透镜部)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2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7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三管式CRT,并通过目视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进行评价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另外,通过构成透射型屏幕的两面双凸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比度,而且,通过两面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的双凸透镜群,可得到色移小的良好的图像。
(实施例2-1)
作为实施例2-1的透射型屏幕,可制作与图2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在观察者侧和光源侧分别具备光扩散层的6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0.4重量%的由平均粒径5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另外,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5.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在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7mm节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6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13μm。另外,通过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8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LCD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
(实施例2-2)
作为实施例2-2的透射型屏幕制作了与图4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铸塑成形法制作了具备光扩散层的6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2.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3μm、折射率1.53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同时含有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为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7mm节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6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06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8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LCD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3的透射型屏幕制作了与图3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铸塑成形法制作具备光扩散层的5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1.3重量%的由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5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还有,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1mm节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另外,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在观察者侧具备光扩散层并在光源侧具备透明层的50”的两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源侧的透明层由透明丙烯树脂构成,在该光源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另外,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1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同时含有2.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在该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这里,在光源侧表面形成的双凸透镜的节距为0.5mm。另外,在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形成0.27mm宽的双凸透镜,并且,在图像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双凸透镜之间)形成0.23mm宽的凸状部,并且在凸状部上通过屏幕印刷法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
然后,通过在两面双凸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上形成的粘接层粘贴上述两个双凸透镜片(单面双凸透镜片和两面双凸透镜片),从而制作一个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5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构成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两个双凸透镜片中在观察者侧的单面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设置的光扩散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μm。另外,通过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5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三管式CRT,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另外,通过构成透射型屏幕的两面双凸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比度,而且,通过两面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的双凸透镜群,能够得到色移小的良好的图像。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4的透射型屏幕制作与图7A和图7B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铸塑成形法制作出具备光扩散层的56”的复眼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3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在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了半径0.5mm的复眼透镜群。
另外,在这样制作的复眼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了56”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复眼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复眼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8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DLP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5的透射型屏幕制作出与图5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在观察者侧和光源侧分别具备光扩散层的55”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0.4重量%的由平均粒径5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另外,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4.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7mm节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另外,通过在透明的薄膜基体上形成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的棱镜透镜群来制作出55”的棱镜透镜片。还有,棱镜透镜群是在透明薄膜基体的光源侧表面以节距0.1mm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地形成的透镜群。
还有,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这样制作的单面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8m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棱镜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0mm。
然后,将按以上所述的方法制作的双凸透镜片和棱镜透镜片由观察者侧按该顺序配置,而且,在棱镜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55”的透射型屏幕。还有,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这里使用的菲涅耳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4mm。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13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三个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棱镜透镜片和菲涅耳透镜片)的整体弯曲量D的结果为6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DLP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另外,三个屏幕部件(双凸透镜片、棱镜透镜片和菲涅耳透镜片)成为一体,观察不到因屏幕部件的浮动而产生的重影。
(实施例6)
作为实施例6的透射型屏幕制作出与图6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在观察者侧具备透明层的同时在光源侧具备光扩散层的6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61。这里,观察者侧的透明层由透明丙烯树脂(折射率1.49)构成。另外,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4.9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在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7mm节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另外,在观察者侧的透明层表面,形成层叠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的高折射率层和由氟系有机化合物构成的低折射率层的反射防止层。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6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反射防止层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13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8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LCD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本身弱且眩光的变形小并具有光泽感的图像。
(实施例7)
作为实施例7的透射型屏幕制作出与图8所示的透射型屏幕相当的屏幕。
具体地说,用铸塑成形法制作出具备光扩散层的56”的扩散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1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
另外,用热加压法制作出具备光扩散层的56”的两面复眼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的同时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和凸状部,并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2.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55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这里,在光源侧表面形成的复眼透镜的半径设为0.5mm。另外,在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形成半径0.3mm的复眼透镜,并且,在图像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复眼透镜之间)形成凸状部,而且在凸状部上通过照相凹版胶印法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
然后,通过在两面复眼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上形成的粘接层粘贴上述两个屏幕部件(扩散片和两面复眼透镜片),从而制作出一个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56”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构成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两个屏幕部件中观察者侧的扩散片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扩散片和两面复眼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6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三管式CRT,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能够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有光泽感的图像。另外,通过构成透射型屏幕的两面复眼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比度,而且,通过两面复眼透镜片的观察者侧的复眼透镜群,能够得到色移弱的良好的图像。
(比较例1)
比较例1的透射型屏幕中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由二层构成,除位于观察者侧的层为光扩散层外,其它与实施例1的透射型屏幕大致相同。
具体地说,用二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在观察者侧具备光扩散层的同时在光源侧具备透明层的52”的两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源侧的透明层由透明丙烯树脂构成,在该光源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另外,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2重量%的由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同时含有3.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并在该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这里,在光源侧表面形成的双凸透镜的节距为1.0mm。另外,在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形成0.6mm宽的双凸透镜,并且,在图像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双凸透镜之间)形成0.4mm宽的凸状部,还有,在凸状部上通过屏幕印刷法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52”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双凸透镜部)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出光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1.1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7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三管式CRT,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得到眩光的变形小且褪色发白的失去光泽感的图像。
(比较例2)
比较例2的透射型屏幕中,除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相反方向弯曲很大的特点外,其它与实施例2-1的透射型屏幕大致相同。
具体地说,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在观察者侧和光源侧分别具备光扩散层的6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0.4重量%的由平均粒径5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另外,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5.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还有在光源侧的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7mm节距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双凸透镜片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6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0.13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14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LCD投影机,并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虽然图像具有光泽感,但眩光的变形大且大大妨碍观察图像。
(比较例3)
比较例3的透射型屏幕,除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即双凸透镜片用铸塑成形法而不是用挤压成形法形成的特点外,其它与实施例3的透射型屏幕大致相同。
具体地说,用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具备光扩散层的50”的单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1.3重量%的由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5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还有,在光扩散层中光源侧表面形成以0.1mm节距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
另外,用多层挤压成形法制作出在观察者侧具备光扩散层的同时在光源侧具备透明层的50”的两面双凸透镜片。这里,光源侧的透明层由透明丙烯树脂构成,在该光源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另外,观察者侧的光扩散层以丙烯树脂(折射率1.49)为母材,其内部作为光扩散剂含有1重量%的由平均粒径10μm、折射率1.51的球状交联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构成的小球,同时含有2.5重量%的由平均粒径9μm、折射率1.59的球状交联苯乙烯小球,在该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双凸透镜群。这里,在光源侧表面形成的双凸透镜的节距为0.5mm。另外,在观察者侧表面中图像光透射的出光部形成0.27mm宽的双凸透镜,并且,在图像光不透射的非出光部(双凸透镜之间)形成0.23mm宽的凸状部,还有,在凸状部上通过屏幕印刷法形成黑色的外光吸收部。
然后,通过在两面双凸透镜片的外光吸收部上形成的粘接层粘贴上述两个双凸透镜片(单面双凸透镜片和两面双凸透镜片),从而制作了一个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
还有,在这样制作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光源侧配置同一尺寸的菲涅耳透镜片,并组装50”的透射型屏幕。
在这样组装的透射型屏幕中,测定构成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两个双凸透镜片中在观察者侧的单面双凸透镜片的观察者侧设置的光扩散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结果,该表面粗糙度Ra为2.6μm。另外,根据图9~图11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双凸透镜片的弯曲量D的结果为23mm。
作为以上所述的透射型屏幕的光源采用三管式CRT,以目视的方式评价透射型屏幕上映出的图像的结果,不仅眩光变得模糊,而且眩光的变形大且醒目而明显妨碍观察图像,并且,得到褪色发白的失去光泽感的图像。

Claims (10)

1.一种透射型屏幕,所述透射型屏幕由实现光的透射、扩散或聚光等的各种光学功能的多个屏幕部件组合构成,其中:
在所述多个屏幕部件中位于最靠近观察者侧的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0μm≤Ra≤0.5μm的平滑的表面,且所述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为-10mm≤D≤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所述观察者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所述观察者侧的表面中至少透射图像光的出光部上为0μm≤Ra≤0.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屏幕部件中位于最靠近光源侧的屏幕部件的弯曲量为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的弯曲量D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是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平滑的表面,并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双凸透镜群的屏幕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在其观察者侧的整个表面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是由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的部件和形成所述双凸透镜群的部件互相粘贴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是在观察者侧表面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并在光源侧表面形成复眼透镜群的屏幕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在其观察者侧的整个表面形成为所述平滑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是由形成所述平滑的表面的部件和形成所述复眼透镜群的部件互相粘贴而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观察者侧屏幕部件中至少透射图像光的出光部形成反射防止层。
CNA2004800107588A 2003-04-24 2004-04-23 透射型屏幕 Pending CN1777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0379A JP2004347621A (ja) 2003-04-24 2003-04-24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120379/2003 2003-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7839A true CN1777839A (zh) 2006-05-24

Family

ID=3330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07588A Pending CN1777839A (zh) 2003-04-24 2004-04-23 透射型屏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48410B2 (zh)
JP (1) JP2004347621A (zh)
KR (1) KR100684332B1 (zh)
CN (1) CN1777839A (zh)
WO (1) WO200409512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795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337602A (zh) * 2017-02-14 2019-10-15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激光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4852B (zh) * 2006-07-07 2010-11-10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层叠板及显示屏
KR100922341B1 (ko) * 2007-01-05 2009-10-21 김우성 영상용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835079B2 (en) * 2007-03-06 2010-11-16 Ostendo Technologies, Inc. Micro-structure based screen system for use in rear projection array display systems
JP5345082B2 (ja) * 2010-02-01 2013-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ユニット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WO2015006689A1 (en) 2013-07-12 2015-01-15 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using pde10a inhibitors and methods to measure pde10a expression
CN108181781B (zh) * 2013-09-18 2020-12-22 深圳市白雪投影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射式的投影显示方法
US10495788B2 (en) * 2016-05-17 2019-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sin molded product,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sin molded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8982A (en) * 1986-04-18 2000-04-1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yanine dyes as labeling reagents for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and other materials by luminescence methods
JP3084462B2 (ja) * 1992-01-24 2000-09-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790032B2 (ja) 1994-03-11 1998-08-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70918A (ja) * 1994-03-31 1995-10-20 Kodo Eizo Gijutsu Kenkyusho:Kk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用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3270261B2 (ja) 1994-11-02 2002-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背面投写型画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331079B2 (ja) * 1995-01-09 2002-10-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WO1998032049A1 (fr) * 1997-01-20 1998-07-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cran de retroprojection
DE69808661T3 (de) * 1997-07-28 2012-05-03 Gen-Probe Inc. Sequenzanalyse von nukleinsäuren
JP2002139800A (ja) * 2000-10-31 2002-05-17 Hitachi Ltd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JP3788229B2 (ja) * 2000-11-29 2006-06-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003050427A (ja) * 2001-08-08 2003-02-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フレネル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透過型投影スクリーン
JP2003084111A (ja) * 2001-09-14 2003-03-19 Canon Inc シート状光学物品、シート状光学物品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これら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た表示装置
GB0317343D0 (en) * 2003-07-24 2003-08-27 Medical Biosystems Ltd Polynucleotide sequencing
GB0413082D0 (en) * 2004-06-11 2004-07-14 Medical Biosystems Ltd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7602A (zh) * 2017-02-14 2019-10-15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激光模块
CN10838795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8387955B (zh) * 2018-03-27 2024-02-2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95126A1 (ja) 2004-11-04
US7248410B2 (en) 2007-07-24
JP2004347621A (ja) 2004-12-09
US20060001975A1 (en) 2006-01-05
KR20060002949A (ko) 2006-01-09
KR100684332B1 (ko) 200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6136B (zh) 防眩膜、防眩性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249498C (zh) 反射显示装置和棱镜排列薄片
CN1241053C (zh) 制造层压膜的方法、层压膜以及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
CN1839347A (zh) 菲涅耳透镜片、透射型屏幕及背投型显示装置
CN1942788A (zh) 光扩散片和使用该光扩散片的背光单元
CN1578915A (zh) 棱镜薄板、使用该棱镜薄板的背光源单元和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51111A (zh) 投影透镜及用该投影透镜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677131A (zh) 光学系统
CN1873527A (zh) 背投型屏幕
CN1683974A (zh) 漫射板、面光源装置和透射型显示装置
WO2006137459A1 (ja) 光拡散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1695080A (zh) 双面图像薄膜屏幕
CN1384383A (zh) 投影变焦镜头
CN1782773A (zh) 使用塑料透镜的高分辨率光学系统
CN1442749A (zh) 透射式投影屏及使用该投影屏的透射式投影显示装置
CN1777839A (zh) 透射型屏幕
CN101069127A (zh) 光学扩散片、光学偏转片和透射型屏幕
CN1100271C (zh) 双凸透镜片和透镜型投影屏
CN1577072A (zh) 透过型荧光屏及扩散片
JP2006199028A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
CN1701274A (zh) 菲涅耳透镜板的安装构造以及背面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540367A (zh) 菲涅耳透镜片、其制造方法及成形模具和其透射型屏幕
CN1768279A (zh) 光扩散板
CN1067770C (zh) 广角变焦距镜头
CN1771462A (zh) 反射型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