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5643A -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 Google Patents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5643A
CN1795643A CNA2004800123646A CN200480012364A CN1795643A CN 1795643 A CN1795643 A CN 1795643A CN A2004800123646 A CNA2004800123646 A CN A2004800123646A CN 200480012364 A CN200480012364 A CN 200480012364A CN 1795643 A CN1795643 A CN 1795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al mode
wlan
softswitch
cal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2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5643B (zh
Inventor
G·W·马什
C·索莱达德
K·W·乌姆普莱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sona Softwa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Persona Softwa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sona Software Inc filed Critical Persona Software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5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5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5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5643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一种向局域网(WLAN)提供无线PBX语音服务的软交换机,用于将PBX功能扩展到蜂窝域。双模订户设备可以同时在蜂窝系统和WLAN中接收信号。蜂窝网络由数据承载的路径和语音承载的路径构成。当双模远程单元位于WLAN内时,它同时传送IP上的语音(VoIP)信令以及基于WLAN的会话发起协议(SIP)控制信令。当该远程单元位于WLAN之外时,它通过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利用标准的蜂窝语音信道传送语音信令。同时,它使用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来发送SIP控制信令。

Description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背景技术
相关的应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3年3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454877的优先权。
相关技术说明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通信网络,更具体地说涉及支持移动性的无线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
相关技术说明
普通商务职业人员已经习惯于使用其台式电话的各种功能。但是,当他离开办公室时,他便无法利用这些功能,即使他携带有蜂窝电话。可以利用简单的呼叫转移将拨打到台式电话的呼叫重新路由,以便它们可以在蜂窝电话上被接收到。但是,这种简单的转移机制不会为用户提供他所熟悉的台式电话功能。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具有几个特征,该系统和方法的属性不单独归因于所述特征之一。未限制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述的本发明的范围,下文将简要讨论本发明的更突出的特征。在考虑此讨论之后,尤其是在阅读标题为“本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部分之后,应该理解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特征如何提供优于常规通信系统的优点。
一个方面是协同通信系统使用的软交换机,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具有语音承载路径、数据承载路径和无线局域网的蜂窝网络。所述软交换机包括第一网关,其配置为连接到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语音承载路径;以及网关控制器模块,其与所述第一网关通信且配置为向所述无线局域网提供专用小交换机(PBX)服务以及还配置为利用所述第一网关交换蜂窝网络语音承载路径上的语音呼叫。所述网关控制器模块包括呼叫控制功能模块,其配置为连接到无线局域网和蜂窝网数据承载路径,以创建有关所述语音呼叫的、为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数据承载路径传输的通信。
另一方面是用于呼叫连接的设备,其包括用于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向远程单元发送第一SIP邀请消息以指示呼叫建立尝试的装置以及用于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对应的发起消息的装置。
另一个方面是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呼叫连接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具有用于与远程单元进行通信的数据承载路径和语音承载路径的蜂窝网络。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数据承载路径向远程单元发送第一SIP邀请消息以指示呼叫建立尝试,以及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语音承载路径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对应的发起消息。
再一个方面是电话交换机,其包括:用于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会话发起协议(SIP)邀请消息的装置,所述SIP邀请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用于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从所述主叫方接收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呼叫发起的装置,所述呼叫发起指定替代(surrogate)被叫方;以及用于将所述主叫方所对应的呼叫支路转接到所述被叫方所对应的呼叫支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语音呼叫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转接电话呼叫的方法,其包括:由主叫方接收经由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的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被叫方和所述主叫方,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从所述主叫方接收PSTN呼叫发起,所述呼叫发起指定替代(surrogate)被叫方;以及将所述主叫方所对应的呼叫支路转接到所述被叫方所对应的呼叫支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语音呼叫。
再一个方面是建立电话连接的方法,其包括:从蜂窝订户设备发送指定替代被叫号码的PSTN呼叫邀请消息,以及从所述蜂窝订户设备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指定实际被叫号码的邀请消息。
另一个方面是用于建立电话连接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发送指定替代被叫号码的PSTN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以及用于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指定实际被叫号码的邀请消息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用于建立电话连接的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通过标识符指定远程单元的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用于向以不同于所述标识符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的远程单元发送PSTN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以及用于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SIP邀请消息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建立电话连接的方法,其包括:接收通过标识符指定远程单元的呼叫发起消息;向以不同于所述标识符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的远程单元发送呼叫发起消息,以及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向所述远程单元发送SIP邀请消息。
再一个方面是发起呼叫的方法,其包括:发送将与软交换机相关联的电话号码指定为被叫方的呼叫发起消息,其中所述呼叫发起消息经由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发送;以及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向所述软交换机发送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实际的被叫方。
另一个方面是发起呼叫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发送将与软交换机相关联的电话号码指定为被叫方的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所述呼叫发起消息经由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发送;以及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向所述软交换机发送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实际的被叫方。
再一个方面是包括软交换机的通信系统,所述软交换机配置为通过蜂窝系统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SIP信令以及配置为以IP格式将PSTN信令传送给与所述蜂窝系统相关联的媒体网关。
再一个方面是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通过蜂窝系统的数据承载路径传送SIP信令以及具有通过IP网络以IP格式传送PSTN信令的输出的电话交换机以及连接到所述IP网络且配置为以IP格式接收所述PSTN信令并将IP格式的所述PSTN信令转换成标准PSTN信令的媒体网关。
再一个方面是诸如远程单元或电话交换机的一种装置,其包括:用于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的装置,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用于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接收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用于将所述SIP邀请消息与所述呼叫发起消息相关联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诸如远程单元或电话交换机的一种装置,其包括:用于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的装置,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以及用于响应于此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发送呼叫发起消息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呼叫处理方法,其包括: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接收呼叫发起消息;以及将所述SIP邀请消息与所述呼叫发起消息相关联。
另一个方面是呼叫处理方法,其包括: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向所述主叫方发送第一响应呼叫发起消息;以及向所述主叫方发送第二响应呼叫发起消息。
再一个方面是呼叫处理方法,其包括: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消息指定主叫方;通过所述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自动发送响应呼叫发起消息;指令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提示信息;以及等待用户接受指示。
另一个方面是转接电话呼叫的方法,其包括: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所述SIP邀请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向所述被叫方发起第一支路语音呼叫;向所述主叫方发起第二支路语音呼叫;以及将所述第一支路转接到所述第二支路,以在其间建立所述语音呼叫。
一个方面是用于转接电话呼叫的装置,其包括: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接收SIP邀请消息的装置,所述SIP邀请指定被叫方和主叫方;用于向所述被叫方发起第一支路语音呼叫的装置;用于向所述主叫方发起第二支路语音呼叫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支路交换到所述第二支路以在其间建立所述语音呼叫的装置。
再一个方面是一种远程单元,其包括:蜂窝前端,配置为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和语音承载路径接收信息;SIP处理器模块,连接到所述蜂窝前端且配置为处理通过所述数据承载路径接收到的SIP消息;以及控制器,用于将通过所述数据承载路径接收到的SIP消息与通过语音承载路径接收到的语音呼叫相关联。
另一个方面是一种注册方法,其包括:检测是否离开无线局域网的覆盖区,并响应所述离开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注册消息。
再一个方面是软交换机,其包括:因特网协议端口、PSTN端口、连接到所述网因特网端口和所述PSTN端口且配置为在IP分组上语音与传统语音格式信令之间执行转换的中继网关、以及连接到所述因特网端口和所述PSTN端口且配置为在IP格式的PTSN控制信令与传统的PSTN控制信令之间执行转换的信令网关。
再一个方面是从蜂窝订户设备发起呼叫的方法,其包括:接收用户要发起呼叫的指示;向预定的替代号码发起蜂窝呼叫;以及随后从所述用户接收电话号码的指示。
再一个方面是从蜂窝订户设备发起呼叫的方法,其包括:接收用户要发起呼叫的指示;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IP消息,所述IP消息指示接收交换机向所述蜂窝预订设备发起呼叫;以及随后接收电话号码的指示。
附图简介
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引用号用于指示相似的组件。
图1是显示结合了IP无线语音能力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2是显示在蜂窝系统中具有SIP特征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3是显示软交换机位于无线局域网场所内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4是显示软交换机与蜂窝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5是软交换机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显示结合软交换机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媒体网关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7是双模订户设备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双模订户设备实施例的框图。
图9是双模订户设备注册其位置的过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IP设备向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的示范呼叫流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PSTN设备向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的示范呼叫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远程单元发起的呼叫的软交换机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A和13B是说明呼叫进行中采用SIP信令来控制呼叫的示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IP设备在采用媒体网关的系统中发起呼叫的示范呼叫流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PSTN设备在采用媒体网关的系统中发起呼叫的示范呼叫流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是采用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的系统实施例中的订户设备操作的操作流程图。
图17是媒体网关实施例的框图。
图18是显示结合辅助软交换机的网络实施例的网络图。
图19是双模订户设备实施例的空闲切换的状态图。
图20是说明WLAN至蜂窝网络的切换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从蜂窝网络至WLAN的切换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蜂窝网络与WLAN的切换过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3是说明蜂窝网络与WLAN之间的备选切换过程实施例的流程图。
详细说明
在通常的办公环境中,每个用户配备有功能丰富的台式电话。这些电话向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例如,对内部号码可以采用缩位拨号,可以将呼叫转移到另一个内部号码、外部电话或语音邮箱,可以调用免打扰功能,可以编程翻看未应答呼叫,可以使用单个按键操作检索语音邮件,可以建立会议呼叫等。虽然通过台式电话容易使用这些功能,但当用户无法接触到他的台式电话就无法使用这些功能特征,如出差,外出就餐或甚至距离其办公室门几个区。
已经开发出几种无线系统来承载本地区域因特网协议(IP)服务,如基于语音的IP(VoIP)。例如,IEEE颁布的标准802.11b是定义提供建筑内基于IP的覆盖的网络的许多方面的一个通用标准。单个802.11b接入点提供直径约100米的覆盖区。通过将这些接入点联网在一个网格中,可以在局域区域上提供无缝覆盖,以创建无线局域网(WLAN)。
美国纽约Holtsville的Symbol Technologies公司、美国科罗拉多Boulder的Spectralink公司以及多个其它公司已经开发出可以用于承载这些系统上的无线语音通信业务的无线手持机。例如,SymbolTechnologies公司开发了NetVision电话。NetVision电话采用ITU标准H.323提供基于802.11b LAN设施的VoIP通信。NetVision电话将模拟语音转换成压缩的数字分组,以通过TCP/IP协议在标准数据网络上发送。
图1显示结合了IP无线语音功能的一种网络。VoIP无线电话100将编码的IP分组发送到接入点102A-102N之一。接入点102A-102N提供WLAN 102的物理覆盖区域(physical footprint),并往返于专用小交换机(PBX)电话交换机104传递IP分组。如果PBX交换机104是基于IP的设备,则它将直接接受IP分组。如果PBX交换机104是传统机器,可以利用VoIP网关(未显示)来使接入点102A-102N与PBX交换机104接口。PBX交换机104提供呼叫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PBX交换机104可以将呼叫路由到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106或IP骨干网108。通常,此类系统还包括可为诸如台式电话112的有线台式电话提供服务的有线局域网110。有线局域网110可以是基于IP的、传统系统或它们的组合。
如果PBX交换机104是基于IP的电话系统的一部分,则PBX 104可以采用控制信号(如会话发起协议(SIP))来提供呼叫控制处理。SIP定义提供呼叫建立、呼叫转发、主叫和被叫号码传递(通常用于提供主叫ID)、远程单元能力协商、主叫方和被叫方认证、主叫和被叫设备认证、呼叫转移、电话会议以及其它呼叫功能所需的协议机制。但是,还可以采用其它信令机制,如瘦工作站协议(Skinny StationProtocol),该协议是Cisco公司的H.323 IP电话模型专有实施方案。利用此类系统,无线电话100可以在用户在WLAN 102的覆盖区漫步时提供与台式电话112可提供的相同的一些功能。但是,一旦用户离开WLAN 102的覆盖区,则他的无线电话100完全不再能够接收呼叫。如果用户具有蜂窝电话,他可以对PBX交换机104编程以将呼入转发到他的蜂窝电话。但是,简单的转发不提供用户已经习惯使用的台式电话功能。此外,还需要用户携带两个不同的设备。
图2是显示包括PSTN 106和IP骨干网108的相关且互连的网络集合的网络图。本地网络139可以包括具有无线接入点132A-132N的WLAN 132。WLAN 132可以是基于IP的系统。在如下实例中,WLAN 132是802.11b兼容系统。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基于IP的无线系统。例如,其它适合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包括802.11g、802.11a、HomeRF、篮牙和HiperLAN。此外,还可以使用将来可能出售的新的基于IP的系统。
路由器148连接到WLAN 132、IP骨干网108和非无线局域网(LAN)138。例如,LAN 138可以包括其网络上的台式电话(如台式电话136),并且可以是传统的基于IP的有线PBX网络。
基于IP的PBX软交换机134通过至路由器148的IP骨干网108连接到局域网139。该软交换机还连接到PSTN 106。软交换机134可以提供至WLAN 132和有线局域网138(包括例如IP台式电话136)的VoIP服务。软交换机134还可以提供至用户设备(如台式电话136)的PBX服务。
在图2中,蜂窝网络141代表一个或多个广域网。广域网称为蜂窝网络,更具体地说,它可以是结合了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广域网。例如,还可以采用具有IP数据通信能力的CDMA蜂窝网络(例如CDMA 1XRTT)、日本DoCoMo公司的I-模式的基于IP的服务以及基于个人手持系统的语音服务和基于Motorola IDEN系统的Nextel的语音和数据服务。此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现有的和以后开发的广域网,以允许向最终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号和语音信息。
蜂窝网络141包括一个或多个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40,以控制蜂窝网络141并提供至PSTN 108的连接。一个或多个基站由基站144代表,其向用户设备发送无线蜂窝通信信号和从其接收无线蜂窝通信信号。基站通过支路152C链接到MSC 140。IP骨干网108通过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连接到蜂窝网络141,然后连接到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它们在图2中表示为组合的SGSN/GGSN 142。图2所示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它无需对蜂窝基础结构作任何改动即可工作。因此,MSC 140和SGSN/GGSN 142以本领域熟知的标准方式工作。因此,除了这些功能外,SGSN/GGSN 142还在一组蜂窝基站144和IP骨干网108之间充当网关。
远程单元在图2中显示为双模订户设备130。订户设备130允许通过WLAN 132和有线局域网141通信。当双模订户设备130处于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双模订户设备130往返于WLAN 132传送VoIP分组。下文将参考图7和图8详细地描述双模订户设备1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双模订户设备130与一个特定的台式电话136相关联。每个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与一个特定的用户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或台式电话136或计算机输入与该双模订户设备130的操作相关联的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台式电话136是通过Web浏览器控制的SIP电话。利用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用户可以在他的联系人列表中指定一系列的条目以归入多个类别中的一个类别。此外,用户可以基于例如下列项输入和/或选择呼叫处理的规则:始发主叫方、呼叫的时间和/或日期、用户当前在使用所述台式电话还是所述订户设备以及该用户是在WLAN还是蜂窝网络内。软交换机134可以访问联系人列表并使用这些类别和规则来执行呼叫处理。例如,软交换机134可以利用联系人列表和类别来基于例如下列项判断是否要将呼叫路由到双模订户设备130:日时、主叫方身份标识、双模远程单元的位置、用户的位置等。台式电话136可以包括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停靠台(dockingstation)、电池充电插座等。此外,台式电话136可以结合接入点功能,以便它还是WLAN 132的一部分。在一种操作模式中,软交换机134为所有呼入使台式电话136振铃,无论它是否使双模订户设备130振铃。
当双模订户设备130处于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可以通过WLAN 132往返于双模订户设备130路由呼入。例如,软交换机134可以将入局VoIP呼叫从VoIP电话156转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此外,软交换机134还连接到PSTN 106和充当VoIP网关以将例如来自传统电话158的传统PSTN语音格式的呼叫(通常为脉冲码编制(PCM)的呼叫)转接到基于IP的双模订户设备130。
当双模订户设备130离开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双模订户设备130开始在软交换机134的控制下利用广域蜂窝网如启用GPRS的GSM系统来进行通信。软交换机134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之间通过蜂窝网络的连接可以由两种类型的双向路径来构成。路径150A-D是标准蜂窝数据路径。路径152A-D是标准蜂窝语音路径。这两条路径150和152构成一系列的支路。
直观地说,可以假设语音承载IP分组(VoIP载体传输)可以通过标准的蜂窝数据承载路径(如路径150)来传送。但是,标准的蜂窝数据路径不提供传送语音承载IP分组所需的服务质量,而传统的蜂窝语音路径(如路径152)已经过显式优化来实现更有效率的语音传输。例如,数据承载路径的容量、时延和抖动特征并不适合于以最终用户所期望的质量来传送语音承载IP分组。此外,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传输VoIP数据不与高度优化的语音承载路径一样有效率,由此并未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无线链路资源。
软交换机134通过支路150A连接到IP骨干网108。然后,IP骨干网108再连接到网关GPRS支持节点,并且又通过支路150B连接到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GGSN)142。图2所示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它无需对蜂窝基础结构作任何改动即可工作。因此,SGSN/GGSN 142以本领域已知的标准方式工作。因此,除其它功能,SGSN/GGSN 142还在一组蜂窝基站144和IP骨干网108之间充当网关。基站144可以分布在很大的蜂窝覆盖范围上。SGSN/GGSN 142通过支路150C连接到基站144。基站144以无线方式通过支路150D连接到含有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远程单元,并且在一个方面中,该基站用于以IP分组传送数据信息。因此,双向路径150是从IP实体到远程单元的标准蜂窝数据路径。双向路径150通过支路150A将软交换机134连接到IP骨干网108,并通过支路150B连接到SGSN/GGSN 142,通过支路150C连接到基站144以及通过支路150D连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
用户还可能携带其它启用蜂窝无线功能的数据设备。例如,用户可能携带有Palm Pilot类型的设备、BlackBerry类型的设备、PocketPC类型的设备、传呼机等。在图2中,数据设备154还可以通过例如蜂窝系统的数据承载路径来发送和接收SIP消息。
该软交换机134还通过支路152A连接到PSTN 106。接着,PSTN106通过支路152B连接到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MSC)140。如上所述,图2所示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它无需对含有传统的MSC 140的蜂窝基础结构作任何改动即可工作。因此,传统的MSC 140以本领域已知的标准方式工作。同样地,除了其它功能外,传统的MSC 140在所述一组蜂窝基站144和PSTN 106之间充当语音网关。传统的MSC 140通过支路150C连接到基站144。基站144通过支路150D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传送无线语音信息。(虽然在图2中,支路150D和支路152D由公共的“闪电”图标表示,但这两条路径本身在编码、接入技术、数据格式等方面可以不同。)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可以在集中式用户交换机模型中实现,由此,设备的执行软交换机功能的相当大一部分远离提供服务所在地。集中式用户交换机模型常用于基于IP的和传统的语音系统中,以为客户提供PBX功能。在IP集中式用户交换机模型中,对于两个VoIP方之间的呼叫,语音承载IP分组在两方之间的有效路径上路由。因此,语音承载业务流经常并不路由通过软交换机134。与WALN 132和局域网138内的语音呼叫相关的信令分组(如SIP分组)可以根据熟知的机制通过室内路由器148路由通过远离现场的软交换机134。在一些实现方案中,根据熟知的技术,在一个以上的位置上分布软交换机134和设置设备。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软交换机功能托管于并置设施上或安装在电话中心交换局上或与蜂窝基础结构更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软交换机设在WLAN的覆盖区的建筑物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软交换机功能可以是更多蜂窝运营商集中和实现的(carrier-focused and implemented),例如在营运商托管模型下。
图3显示在现场模型中工作的网络,其中现场软交换机310设在WLAN 132和有线局域网138的场所内。根据图3,双向路径314A-D是从IP实体到远程单元的标准蜂窝数据路径:从软交换机310通过支路314A到IP骨干网108,IP骨干网108通过支路314B到SGSN/GGSN 142,SGSN/GGSN 142通过支路314C到基站144以及基站144通过支路314D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双向路径316A-D是从PSTN实体到远程单元的标准蜂窝语音路径:从软交换机310通过支路316A到PSTN 106,PSTN 106通过支路316B到传统的MSC140,MSC 140通过支路316C到基站144以及基站144通过支路316D连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
图4显示一个在营运商托管模型中工作的网络。在图4中,营运商托管的软交换机320直接通过支路322A连接到SGSN/GGSN 142并通过支路324A到传统的MSC 140。在此情况中,双向路径322是从IP实体到远程单元的标准蜂窝数据路径:从软交换机320通过支路322A到SGSN/GGSN 142,SGSN/GGSN 142通过支路322B连接到基站144,以及基站144通过支路322C连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双向路径324是从PSTN实体到远程单元的标准蜂窝语音路径:从软交换机320通过支路324A到传统的MSC 140,MSC 140通过支路324B到基站144,以及通基站144过支路324C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320以与IP骨干网108连接到SGSN/GGSN142相同的方式通过标准IP连接端口连接到SGSN/GGSN 142。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320通过标准PSTN连接端口连接到传统的MSC 140。
虽然如下信息具体指图2,但相似的操作还可以直接适用于图3和图4以及以下介绍的图6和图18。再次参见图2,当在软交换机134上从PSTN 106、IP骨干网108或内部网收到针对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入呼叫发起请求时,软交换机134将呼叫转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当双模订户设备130位于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软交换机134通过WLAN 132将呼叫路由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如上所述,该呼叫由语音承载业务流和SIP信令消息构成,这些均根据熟知技术通过WLAN 132路由。
当双模订户设备130位于基站144的覆盖区内且在WLAN 132的覆盖区外时,软交换机134通过双向路径150和152将呼叫转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语音承载业务流通过路径152转接。SIP信令消息经由路径150路由。通过路径152的SIP信令是当远程单元位于WLAN的覆盖区外时允许增强功能的元素之一。
简言之,假设在软交换机134上接收到给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入呼叫。如下更详细的说明,软交换机134判断是否要通过WLAN132、有线局域网138、蜂窝系统或它们的组合对该呼叫进行转接(因为可以同时通过各种系统同时对该呼叫进行转接)。如果确定呼叫应该在蜂窝系统内转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软交换机134便创建提示双模订户设备130的SIP信令消息。该提示可以包含有关基于软交换机134上接收到的信息的入呼叫或主叫方的信息,用户存储的设置中的信息或二者兼有。软交换机134还开始标准的呼叫发起过程,以通过路径152建立蜂窝网络上的语音呼叫。双模订户设备130将SIP信令消息与语音承载路径上接收到的呼叫发起请求相关联,并且将此信息呈示给用户。
图5是软交换机134的功能框图。软交换机134可以部署为不在现场的、基于IP的PBX。软交换机134还可以部署为网关协助的软交换机344(如下所述)、营运商托管的软交换机320和在现场的软交换机310。软交换机体系结构之间的主要差异通常是外部连接的配置。
在图5中,软交换机的各个方面称为模块和/或功能。所用的术语“模块”和“功能”表示但不限于执行某些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模块最好可以配置为驻留在可寻址的存储介质上以及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模块可以完全或部分利用通用集成电路(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因此,模块可以包括例如组件(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格、阵列以及变量。组件和模块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数量更少的组件和模块,或者进一步分成额外的组件或模块。此外,这些组件和模块最好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平台上实现,包括计算机、计算机服务器、数据通信基础设备(如启用应用的交换机或路由器)或电信基础设备(如公众或专用电话交换机或专用小交换机(PBX))。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中,可以通过编写所选平台特有的应用来完成实施,或者可以通过使该平台与一个或多个外部应用引擎接口来完成实施。
在软交换机134内,中继网关模块162物理上端接呼叫,并提供与通过PSTN 106以及IP骨干网108发送和接收语音承载业务流相关联的其它物理层服务。例如,中继网关162端接来自PSTN 106的语音呼叫,对该语音数据进行压缩和分组化,并将压缩的语音分组传送到IP骨干网108。同样地,中继网关162对从IP骨干网108接收到的语音承载业务流执行逆向功能。中继网关162在媒体网关控制器模块164的控制下工作。
信令网关模块160提供交换电路PSTN 106与分组交换的IP骨干网108之间的信令网络互通。信令网关160还以传统PSTN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或业务处理能力来协助媒体网关控制器164。信令网关160还在媒体网关控制器164的控制下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令网关160和中继网关162作为单个实体实现,并通过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来实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它们彼此分开。
在软交换机134上,媒体网关控制器模块164处理资源的注册和管理。媒体网关控制器164提供PBX服务至WLAN 132和有线局域网138。媒体网关控制器164还提供对图5中显示为实体170-178的附加模块的控制,并包括它们。在媒体网关控制器164内,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模块170保持呼叫状态并创建和处理SIP消息,所述SIP消息可以直接由媒体网关控制器164从IP骨干网108接收或向其输出。连接会话管理器模块172保持PSTN信令的状态,包括管理中继网关162上端接的每条物理中继线以及基于PCM的业务流与基于IP的业务流之间的相关。接入会话和移动性管理器模块174跟踪用户和订户设备位置。操作支持系统(OSS)代理模块176提供供软交换机管理人员使用的控制和监视接口。例如,OSS代理176与计费系统、订户配置(provisioning)系统等接口。第三方应用网关模块178与通常在此域外部托管的诸如内容传递服务、语音邮件服务和用户信息数据库(如上所述的联系人列表信息和对应的类别)等应用接口。
信令网关160、中继网关162和媒体网关控制器164一起连接在软交换机134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三个组件利用SIP、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egaco或它们的组合来彼此通信。SIGTRAN(信令传输)是基于因特网协议的下一代网络(NGN)的一部分。它是为在IP网络上传输信令业务如ISDN、SS7和V5而设计的。SIGTRAN还用于VoIP应用。在ETSI TIPHON提出并被IETF采纳的分解H.323网关结构中,MEGACO标准化了呼叫控制实体(如媒体网关控制器)与媒体处理实体(如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Telcordia和Level 3 Communications开发的MGCP是多个控制和信令标准之一,用以与旧的H.322标准竞争以将电话电路(PSTN)上承载的信号转换成通过因特网或其它分组网络承载的数据分组。
通常,PSTN 106通过传统的PCM上语音连接与中继网关162连接。PSTN 106通常采用公共信道信令协议(如ISUP或Q.931)连接到信令网关160。ISDN用户部分(ISUP)定义了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在PSTN上承载语音和数据呼叫的中继电路的协议和操作规程。Q.931/32是OSI/ISO参考模型中的一层,并且是为控制信令而设计的。它用于建立、维持和释放用户与PSTN网络之间的连接。
中继网关162采用VoIP协议如VoIP(RTP)与IP骨干网108通信。RTP(实时传输协议)是IETF为媒体的实时传输提出的标准。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媒体通信的统计信息。媒体网关控制器164采用SIP或H.323来与IP骨干网108通信。H.323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的建议,它定义通过基于分组的网络如因特网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的方式。
图6是在软交换机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结合了媒体网关的网络的网络图。在图6中,媒体网关340充当软交换机334与传统MSC 140之间用以提供增强功能的网关。媒体网关340引入了新路径342A-E。软交换机344通过支路342A连接到IP骨干网108,IP骨干网108又通过支路342B连接到媒体网关340,媒体网关340又通过支路342C连接到传统的MSC 140,MSC 140又通过支路342D连接到基站144,基站144然后通过支路342E连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支路342D和152C以及支路342E和152D是路径152和342共用的,在每条路径上执行相似功能。
图17是媒体网关340的框图。与图5一样,媒体网关的各个方面称为模块,具有为该术语设计的相同含义。中继网关模块380执行与图5的中继网关模块162相似的功能,如在VoIP分组与传统的语音格式信令之间执行转换。信令网关模块384执行信令网关160的相似功能。此外,信令网关384将从媒体网关340以IP格式接收到的PSTN控制信令转换成标准的PSTN信令,以输出到传统的MSC140。在一个实施例中,信令网关384还配置为响应从软交换机344通过IP端口接收到的指令在PSTN端口上发送人工人为主叫ID标识符。中继网关380和信令网关384都通过图6所示的支路342C连接到传统的MSC140。同样地,中继网关380和信令网关384都通过图6所示的支路342B连接到IP骨干网108。
当软交换机344在双模订户设备130处于蜂窝系统的覆盖区内而将呼叫转接到该双模订户设备130时,如果远端设备连接到PSTN106,则软交换机344将传统的语音承载信号转换成VoIP分组,并通过支路342A和342B将其转发到媒体网关340(参见图6)。媒体网关340(具体来说在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为中继网关模块380)将VoIP分组转换成传统的信号,并通过支路342C将其提供给传统的MSC 140。此外,软交换机344还可以IP格式通过支路342A和342B将标准的PSTN呼叫控制信令传送到媒体网关340。媒体网关340(具体来说在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为信令网关模块384)可以将它们转换成标准的PSTN信令,并通过支路342C将其提供给传统的MSC 140。
如果远端设备是VoIP电话,则软交换机344沿支路342A和342B以IP格式将控制信令传送到媒体网关340。远端设备还可以利用标准的IP路由选择机制将控制信令通过IP骨干网108直接路由到媒体网关以及从其路由。VoIP分组可以直接路由到媒体网关340,以便转换成传统的语音承载信号。例如,语音承载VoIP分组可以从台式电话136经过室内路由器148以及支路342B路由到媒体网关340。媒体网关340通常通过标准的PSTN连接端口连接到传统的MSC140。
图6所示网络和图4所示营运商托管的网络的优点在于,分别通过支路342C和支路324A至传统的MSC 140的直接连接因无需PSTN 106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传统的MSC 140可以配置为将支路342C和342A上的信号视为PSTN信令。营运商的软交换机320和媒体网关340可以配置为产生定制的信令,以替代标准的PSTN信令,如在呼叫流中插入数据,插入人为主叫ID信息等。下文描述这种定制的一个实例。
图7是双模订户设备130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在所示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还结合了其它功能,如电子邮件和日程表等。双模订户设备130具有扬声器200和麦克风202。双模订户设备130还具有显示屏204。多个软按键206A-206N与显示屏204相关联。还可以利用具有选择控件212的滚轮来滚读各种菜单和选择项。此外,双模订户设备130设有小键盘208和定义的功能键210A-210N。此图是高度代表性的,订户设备的许多其它配置和形式因素在本领域中是熟知的。
图8是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功能框图。双模订户设备130具有WLAN前端模块400,它通过WLAN 132接收和发送无线链路信号。WLAN前端400提供信号的升频和降频转换,以及基带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例如,WLAN前端400可以采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WiFi集成电路和软件,如美国加州Irvine的Intersil公司生产的PRISM3芯片组来实现。WLAN前端400连接到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并由它来控制。WLAN前端400将通过WLAN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并且还从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接收信息以通过WLAN传输。
蜂窝前端模块402提供蜂窝订户设备或蜂窝电话的功能,以便通过蜂窝电话网来发送和接收。蜂窝前端模块402还从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接收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数据承载和语音承载信道传送到基站144。美国新泽西州Murray Hill的朗讯技术公司出售GSM参考设计软件包,它们基于朗讯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该软件包包括制造商开发其首批或后续GSM手机系列所需的所有软件工具、培训和支持,并可以用于制造蜂窝前端模块402。同样地,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QUALCOMM公司也提供用于基于CDMA的蜂窝网络的类似设计、芯片和信息,其也可用于制造所述蜂窝前端。蜂窝前端模块402从基站144(参见附图2、3、4和6)在数据承载和语音承载信道上接收无线链路信号,并提取其中所含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给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
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为双模订户设备130提供控制功能。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向用户界面412(如图7中的显示屏204、软键206A-206N、小键盘208等)、麦克风202和扬声器200提供输入并从其接受输出。
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还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控制。控制器模块420提供对各种订户设备实体的控制,包括图8所示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的那些部件。它还可以执行双模订户设备130所用的应用软件等。存储器模块422存储供控制器420以及其它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的组件使用的信息。
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包括SIP处理器模块424,用于创建SIP消息并且在WLAN前端400和蜂窝前端402二者上接收SIP消息。因此,SIP处理器模块424同时连接到WLAN前端400和蜂窝前端402。
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还包括VoIP处理器模块428,用于创建和接收VoIP分组。例如,当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WLAN前端400通信时,如当双模订户设备130位于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VoIP处理器428向扬声器200提供音频信号,以及从麦克风202接收音频信号。因此,VoIP处理器428连接到扬声器200、麦克风202和WLAN前端400以及其它组件。VoIP处理器在本领域中是熟知的技术。
订户设备控制模块410包括蜂窝处理器模块426,用于创建和接收蜂窝信息,如通过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接收和发送的音频信息。蜂窝处理器426连接到蜂窝前端402以及扬声器200和麦克风202。在一个实施例中,蜂窝处理器模块426将SIP处理器424连接到蜂窝前端402。
如上所述,软交换机134内的接入会话和移动性管理器174跟踪双模订户设备130的位置。可以采用多种机制来实现此类跟踪。软交换机310可以通过WLAN 132“ping”订户设备(发送请求响应的消息),并在接收不到响应的情况下认为该双模订户设备130不存在。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检测它不再能够从WLAN 132接收信号,并响应于此通过路径150(参见图6)发送基于SIP的消息,就离开WLAN 132的覆盖区进行注册。同样地,当双模订户设备130再次进入WLAN 132的覆盖区内时,它可以通过WLAN 132发送基于SIP的消息,以注册它的重入事件。此外,用户可以通过台式电话136以手动方式通知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返回,例如可以通过按下按键或停放(docking)双模订户设备130,从而使台式电话或订户设备发送消息到软交换机。
图9说明由双模订户设备130实现的用于注册其位置的方法或过程。在块438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采用标准的WLAN搜索技术来判断它是否已进入新WLAN的覆盖区。如果是的话,则在块440,双模订户设备130检测到新的WLAN,然后流程进行到块442。在块442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WLAN发送SIP注册消息。如果它成功到达原意提供服务的软交换机,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444接收确认,然后流程进行到块446。如果未检测到任何新的WLAN或未接收到任何确认,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438继续扫描新的WLAN。虽然已在WLAN注册,但订户设备在块446继续监视WLAN服务是否可用。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448检测到它已离开WLAN的覆盖区时,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450通过蜂窝系统发送SIP注册消息。该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438再次开始监视是否有新的WLAN。
现在联系图9所示的订户设备的操作,软交换机134执行补充功能。响应块442发送的SIP注册消息,软交换机134在存储器中注册该订户设备的存在。它还创建和发送确认由订户设备在块444接收的确认。同样地,软交换机134接收由订户设备在块450发送的SIP消息,并注册该订户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轮询订户设备,以确定当前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的实现无需剥夺订户设备的蜂窝身份标识。例如,假定蜂窝营运商为该订户设备分配一个蜂窝电话号码。还假定软件交换机也为该订户设备分配一个不同的PBX电话号码。由此,订户设备与一个蜂窝电话号码以及一个PBX号码相关联。即使订户设备处于软交换机控制下时,蜂窝号码仍可以用于直接联络该订户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软交换机没有该订户设备的有效位置数据,则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标准蜂窝系统利用它的蜂窝电话号码将入呼叫转发到该订户设备。在此情况中,订户设备可以向软交换机发送SIP信令消息,例如为了获得标准蜂窝呼叫原本不可用的某些呼叫功能。例如,假设第一主叫利用蜂窝号码向双模订户设备订户设备130拨打电话。当双模订户设备130接收到该呼叫时,它可以采用主叫ID来识别该主叫方。并可以回送SIP消息到软交换机134,以识别该主叫方。
图10显示了当IP电话向当前位于采用SIP的系统中的WLAN之外的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时的一个示范呼叫流程。下文将参考图5所示的软交换机实施例和图2所示的示范网络来描述该呼叫流程或处理过程。所述方法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来加以变化。
在块500中,诸如VoIP电话156或台式电话136(参见图2)等主叫IP电话发送标准SIP邀请消息(如SIP INVITE),该消息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SIP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或IP地址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02,软交换机134接收邀请并以SIP尝试消息(如SIP 100 TRYING)予以响应,以向发起设备指示软交换机正在尝试建立呼叫。在块504,软交换机134复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软交换机134基于订户设备130的预期位置,根据例如结合图9所述的过程,确定要联系蜂窝网络中的双模订户设备130。
再次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软交换机134内的媒体网关控制器164上接收到SIP邀请消息(块500)。在媒体网关控制器164内,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170处理SIP邀请消息并命令发送SIP尝试消息(块502)。第三方应用网关178访问块504中所用的有关用户设置的信息。接入会话和移动性管理器174提供块504所用的有关双模订户设备130的位置的信息。
在块506,软交换机134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如经过IP骨干网108的路径150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标准的SIP邀请消息,由此绕过PSTN 106。软交换机134利用标准IP方法(例如通过它的IP数据地址)在SIP邀请消息中标识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08,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振铃指示如SIP 180 RINGING来予以响应。在块510,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该呼叫。或者,该响应是自动的,且呼叫在呼叫流程中某个其它点,如在块520由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在任何一种情况中,在块512,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向软交换机134发送呼叫接受消息(如SIP 200OK)予以响应。再次参见图5,块506、508和512以及下文引入的块524和530中所述的软交换机134内的SIP处理可以由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模块170执行。
在块514中,软交换机134利用各种标准PSTN信令协议来发起与PSTN 106的呼叫。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软交换机134采用ISUP,并因此例如通过支路152A将ISUP初始地址消息(IAM)发送到PSTN106。ISUP IAM预留从始发交换机到目的地交换机的空闲中继电路,并通过例如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来识别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16,PSTN 106以地址完整消息(ACM)予以响应。ACM指示所有地址信号已经接收到,并且呼叫建立正在进行。响应块514,PSTN 106根据熟知的惯例在块518发送蜂窝呼叫发起消息。块514、516和528中的PSTN信令可以由媒体网关控制器164内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170和连接会话管理器模块172控制,并由信令网关160来实现。
在块520,如果呼叫已经在块510被接受,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接收该呼叫。在块520,双模订户设备130还将输入蜂窝语音呼叫与先前接收到的SIP邀请相关联。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22以蜂窝呼叫接受予以响应。这些PSTN块可以在刚刚描述的SIP块之前、之后或同时进行。
同时,软交换机134在块524以SIP振铃指示(SIP 180RINGING)响应VoIP电话156以及在逻辑意义上,在块526建立从软交换机134到VoIP电话156的单向VoIP语音承载路径。利用VoIP,不建立或预留任何实际的电路交换信道,取而代之的是,语音承载分组开始从一方向另一方流水传送。在此情况中,承载振铃指示的分组从中继网关162流水传送到VoIP电话156。
在块528,PSTN 106以ISUP应答(ANM)响应蜂窝呼叫接受。ANM指示被叫方已经应答该呼叫。它可以用于触发计费、呼叫时长测量等。响应于此,在块530,软交换机134向VoIP电话156发送SIP OK消息。在块532,分配电话信道,并利用例如路径152建立从软交换机134内的中继网关162经过PSTN 10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双向音频路径。在块534建立从软交换机134内的中继网关162到VoIP电话156的双向VoIP语音承载路径,以及软交换机134将其连接到已建立的PCM音频路径,这样完成从VoIP电话15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链路。
或者,蜂窝语音信道由始发于双模订户设备130而非软交换机134的呼叫建立。例如,再次参见图10,SIP邀请消息(如块506中发送的SIP邀请消息)或另一个SIP消息指示入呼叫已到达软交换机。响应该消息,双模订户设备130利用替代号码(如消息中指定的号码或预定的号码)来发起至软交换机134的呼叫。软交换机134并不在块514发起呼叫,而是等待来自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入呼叫。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利用被叫的替代号码将来自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入呼叫与未决的呼叫建立相关联。软交换机134随后将入蜂窝呼叫转接为连接到已建立的VoIP音频路径,并且呼叫流程以图10所示的方式继续。可以将这种响应订户始发策略结合如下几个呼叫流程来使用。
图11显示的是当PSTN电话向当前位于采用WLAN之外的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时的一个示范呼叫流程。此呼叫流程也参考图5和图2来描述。上述各块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来加以变化。
在块536,主叫电话(如传统的电话158)向PSTN 106发送老式电话系统(POTS)呼叫发起消息,以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在块538,PSTN 106(代表传统电话158)向软交换机发送ISUP IAM,此消息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40,该软交换机134以ISUP ACM予以响应。在块542,软交换机106向传统的电话158发送POTS呼叫振铃消息。
在块544,软交换机134复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在此情况中,软交换机134确定要在蜂窝网络中联系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46,软交换机134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如路径150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邀请消息,在块548,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发送SIP振铃指示来响应。在块550,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该呼叫。或者,此响应是自动的,且呼叫稍后例如在块560被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在任何一种情况中,在块552,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向软交换机134回送SIP OK消息予以响应。
再次参考图8的订户设备框图,在双模订户设备130上通过蜂窝前端402接收块546的输入SIP邀请消息。蜂窝前端402将通过无线链路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SIP处理器424,由其对该消息进行分析。在一个实施例中,SIP处理器424向控制器420发送指示,控制器420然后命令通知用户。例如,控制器420可以指令利用用户界面412和麦克风202发出振铃音、定制麦克风消息(如“玛丽正在呼叫”)、显示消息、一系列软键选项等。控制器420还指令SIP处理器424创建SIP振铃指示,以便在块548由蜂窝前端402通过无线链路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用户接受该呼叫,则控制器420命令SIP处理器424创建对应的响应消息,以便在块522由蜂窝前端402通过无线链路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稍后例如在蜂窝和SIP呼叫信息均已接收到之后通知用户。
再次参见图11,在块554,软交换机134还向PSTN 106发送ISUPIAM,以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它。在块556,PSTN 106代表双模订户设备130响应以ACM。响应块554,PSTN 106在块558发送蜂窝呼叫发起消息。在块560,如果呼叫已经在块550被接受,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接受该呼叫。还是在块560,双模订户设备130将入蜂窝语音呼叫与先前接收到的SIP邀请相关联。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62以蜂窝呼叫接受消息作为响应。在块564,PSTN 106以ISUP ANM来响应上述蜂窝呼叫接受消息。这些PSTN块可以在刚刚描述的SIP块之前、之后或同时进行。还可以将如上所述的响应订户始发策略用于建立呼叫连接。
再次参见图8,在双模订户设备130上通过蜂窝前端402接收块558的入蜂窝呼叫发起消息。蜂窝前端402将通过无线链路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蜂窝处理器426,由其对该消息进行分析。蜂窝处理器426向控制器420发送消息。控制器420例如利用主叫ID信息等将入蜂窝呼叫与SIP处理信息相关联。如果用户接受该呼叫,则控制器420命令蜂窝处理器426创建对应的响应消息,以在块562由蜂窝前端402通过无线链路传送。
再次参见图11,在块566,该软交换机134发送ISUP ANM消息到PSTN 106。在块568,PSTN 106向传统的电话158发送POTS呼叫已建立消息。在块570,建立从传统的电话158到软交换机134的PCM音频路径。在块572,分配电路交换的语音信道,并且例如利用路径152建立通过PSTN 10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CM音频路径,以及软交换机134将其连接到块570中建立的PCM音频路径。这样,完成从传统电话158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承载业务信道。
再次参见图8,在双模订户设备130上利用蜂窝前端402、蜂窝处理器426、麦克风202和扬声器200接收和发送语音承载业务信道信息。
订户设备发起的呼叫的呼叫流程与图10和11中所讨论的双模订户设备130接收的呼叫的呼叫流程相似。当双模订户设备130是呼叫发起者时,双模订户设备130创建标准的蜂窝呼叫发起消息。该消息指定替代电话号码而非实际被叫方。双模订户设备130创建指定在与订户设备相同的PBX之外或之内的实际的被叫方(如PSTN设备或VoIP设备)的SIP消息。软交换机134将两个消息相关联,并以与上述逆过程相似的方式建立适当的语音路径。
无论双模订户设备130是被叫方还是主叫方,都会建立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承载路径和并行的SIP信令蜂窝路径。并行SIP信令路径允许双模订户设备130的用户访问SIP功能,如他通过标准办公室台式电话可获得的那些功能。
正如上所述,双模订户设备130位于蜂窝覆盖区内且在WLAN之外时拨打的标准呼叫指定与软交换机134而非实际被叫方相关联的替代号码。因此,用户一通过例如拨任何电话号码的第一个数字来指示他将发起呼叫时,双模订户设备130就可以利用该替代号码开始通过路径152发起语音承载业务流的过程。此外,如果用户一指示他将发起呼叫系统就采用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下文将参考图16对此进行描述),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通过数据承载路径150发送消息,以提示软交换机134向该双模订户设备130发起呼叫。由此,与建立蜂窝语音呼叫相关联的延迟将被掩盖,以及系统的响应会远比用户感受到的快得多。
图12是由软交换机134实现的用于订户设备发起的呼叫的过程或方法的流程图。此过程也参考图5和图2来描述。根据图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对应远程单元动作。上述块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而加以变化。
在块800中,软交换机134通过例如路径150接收双模订户设备130生成并发送的SIP邀请。SIP信令由媒体网关控制器164处理,更具体地说由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170来处理。双模订户设备130生成的SIP邀请消息指定被叫方,在此情况中,我们假定被叫方是由PSTN电话号码指定的PSTN设备。软交换机134内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170生成响应SIP尝试消息,并将其发送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块802)。
在块804,信号网关160从PSTN 106接收IAM消息。来自PSTN的IAM消息是响应从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传统蜂窝网络至PSTN106的呼叫发起消息而生成的。IAM消息(以及呼叫发起消息)指定的是替代被叫方号码,而不是指定用户要与其通信的实际被叫方号码。(实际的被叫方号码在块800接收到的SIP消息中指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替代被叫方号码是与软交换机134相关联且为双模订户设备发起的入呼叫预留的伪电话号码,如此提示软交换机134已经发送对应的SIP消息来指定实际的被叫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替代号码与软交换机相关联,并且特定于订户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替代被叫方号码是发起订户设备PBX分配号码。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双模订户设备的SIP信令指定替代号码以有助于相关。在块806,软交换机134将在块800接收到的SIP消息与在块804接收到的PSTN信令相关联,例如通过对替代被叫方号码的引用来执行,这样,它可以将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建立的蜂窝语音承载业务路径连接到SIP邀请消息中指定的实体。通常,媒体网关控制器164执行将SIP消息与蜂窝语音呼叫相关联的操作。
在块808中,在连接会话管理器172的控制下,信令网关160响应块804中接收到的IAM而将ACM消息发送到PSTN 106。在块810,相同的实体还创建并发送IAM到PSTN 106,以尝试建立到SIP邀请消息中指定的一方的呼叫。在块812和814中,软交换机134代表被叫设备接收ACM和ANM消息。在块816,软交换机134(具体为中继网关162)连接双向音频路径,以便被叫方以与图10的块534和532和图11的块570和572中所示相同的方式连接到双模订户设备130。即使在建立该呼叫之后,用户仍可以通过使用蜂窝系统的数据承载路径上的SIP信令控制他可用的各种功能,其台式电话上可用的功能。
图13A和13B是例示呼叫进行时采用SIP信令来控制呼叫的呼叫流程图。虽然结合这些附图讨论的特定实例是伴随转接(attendedtransfer),但这些附图更一般地说明采用并行SIP信道来进行呼叫控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观察图13A和13B之后显然容易想到将SIP信令用于其它呼叫流程功能(如电话会议呼叫、对讲功能、按键通话操作等)以及其它类型的远端设备。所述块的特定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而加以变化。结合图13A和13B,假定用户当前离开了他的办公室且处于蜂窝覆盖区内但在WLAN覆盖区之外。他接收到来自拨打主管的PBX电话号码的始发主叫方的电话,该PBX电话号码与使其办公室中的台式电话振铃的号码相同。当流程开始时,该主管当前正通过订户设备130进行与该始发主叫方的语音呼叫。他现在希望直接与他的助理玛丽通话,且随后将该始发主叫方转接给玛丽,以便她可以安排将来的会晤。他首先将该始发主叫方置于保持状态,并采用例如玛丽的三个数字的PBX分机号拨打玛丽,即第二被叫方。他与玛丽交谈,然后将该始发主叫方转接到玛丽。
图13A和13B假定该始发主叫方是普通的VoIP电话,第二被叫方是与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同的PBX相关联的VoIP电话。当流程开始时,在VoIP电话156(原主叫方)和双模订户设备130(参见图2)之间建立呼叫。在块580建立VoIP电话156与软交换机134之间的呼叫支路,例如采用参考图10所述的方法。在块582建立了软交换机134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之间通过PSTN 106的呼叫支路。在块584,双模订户设备130接收到用户的用于将当前呼叫置于保持状态的命令。在块586,双模订户设备130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保持消息,例如SIP邀请(保持)。然后,在块588,软交换机134向VoIP电话156发送SIP保持消息。VoIP电话156在块590以SIP OK消息作为响应,接着,在块592软交换机134同样地响应双模订户设备130。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594发送SIP确认消息,而软交换机134则向VoIP电话156发送SIP确认消息。分别在块598和600,在VoIP电话156与软交换机134之间以及软交换机134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之间暂停音频。此刻,使暂停软交换机134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之间的语音承载传输。软交换机134与双模订户设备130之间的传统语音信道保持分配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道不被拆除。例如,在路径152上建立的语音信道即使没有传递任何语音承载业务也保持分配状态。在一些情况中,在暂停音频时可以通过该链路传送悦耳的嘟声、保持录音等。
在块602,如果尚未这样做,双模订户设备130接收第二被叫方(上述例子中的玛丽)的标识符,如双模订户设备130的用户所示。在块604,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邀请消息,以指定第二被叫方(如台式电话136)。在块606,软交换机134向台式电话136发送对应的SIP邀请消息。在块608,台式电话136以SIP振铃消息作为响应,接着,在块610,软交换机134以SIP振铃消息予以响应。在块612,在块614,台式电话136接受该呼叫,并向软交换机134发送指示。在块616,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 OK消息。在块618,在软交换机134与台式电话136之间建立标准的VoIP语音承载路径。在块620,重用先前分配的蜂窝信道,以建立与第二被叫方的音频路径(在本实例中为台式电话136)。这样,避免了与分配和建立蜂窝语音信道相关的延迟。暂停和重新建立音频业务无需蜂窝系统干预。或者,可以建立第二蜂窝语音信道。
我们的正在行进的主管现在可以在第一呼叫处于保持状态时通过建立的语音路径与他的助理通话。当他完成通话时,流程会在图13B中继续。
图13B继续图13A的呼叫流程。在块628,用户终止与第二被叫方的呼叫。如果用户尚未以初始命令这样做,则他以信号通知将原主叫方转接到第二被叫方,例如通过软按键206(参见图7)。在块630,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消息如SIP邀请(保持),以将与台式电话136的呼叫置于保持状态。在块632,软交换机134向台式电话136发送同样同样的消息。台式电话136在块634发送SIP消息如SIP 200 OK,以确认接受。在块636,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38,双模订户设备130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确认消息,如SIP ACK。在块640,软交换机134向台式电话136发送同样同样的消息。在块644和642,分别暂停蜂窝语音承载业务路径以及VoIP语音承载业务路径上的音频传输。
在块646,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消息(如SIP REFER),以标识将原主叫方转接到第二被叫方。在块648,软交换机134向VoIP电话156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50,VoIP电话156接受此转移参考(referral),并发送SIP接受消息如SIP 202 ACCEPTED。在块652,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54,VoIP电话156向台式电话136发送SIP邀请消息,如SIP邀请(REPLACES)。在块656,台式电话136接受该呼叫,并向VoIP电话156发送指示。然后在块658,由软交换机134在台式电话136与VoIP电话156之间建立VoIP音频路径。
如果原主叫方、第二被叫方或二者都是传统电话,则类似的基于PSTN的呼叫流程可取代正如上述的SIP处理,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图13A和图13B所示的呼叫流程显而易见的。
在块660,台式电话134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呼叫释放消息,如SIP BYE。在块662,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64,双模订户设备130以SIP OK消息予以响应。在块666,软交换机134向台式电话136发送同样同样的消息。在块668,VoIP电话156发送SIP消息(如SIP NOTIFY),以指示呼叫转移成功。在块670中,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同样的消息。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672以SIP OK消息作为响应。在块674,软交换机134向VoIP电话156发送同样同样的消息。在块676中,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呼叫释放消息,如SIP BYE。在块678,软交换机134向台式电话136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80中,VoIP电话156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呼叫释放消息,如SIP BYE。在块682,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同样的消息。在块684,使双模订户设备130从呼叫中释放,并释放分配的蜂窝信道。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希望发起另一个呼叫,则软交换机134可以保持分配的蜂窝信道以供双模订户设备130用于向第三方发起呼叫或连接到主叫第三方。
软交换机134可以向多个设备发送与单个呼叫相关的SIP信令。例如,用户可以配置他的系统,使得在他离开办公室时呼叫导向到他的双模订户设备130,他的助理在她的设备上接收到标识主叫方并指示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大致位置的消息。例如,再次参见图10,在块504,软交换机134复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响应于这些设置,软交换机134以与块506相似的方式向指定的第二设备发送SIP消息。基于此信息,第二设备可以代替原目标接收者接受该呼叫。
将此能力应用于实际情况中,再次讨论正在行进的主管,他已完成其与玛丽的一个呼叫并进入一个重要会议。软交换机134通过PSTN从主管的家庭电话接收到呼叫邀请。软交换机134检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它的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用户已经指示系统每当正常办公时间收到来自其家庭电话的呼叫,而他且在WLAN覆盖区之外时将消息路由到玛丽。玛丽可能带着无线设备在休息室,她通过WLAN在她的设备上接收消息。该消息显示“来自鲍勃家里的给鲍勃主管的呼叫。鲍勃不在办公室。您原意截听该呼叫吗?”。玛丽知道会议很重要,于是给予肯定回应,于是呼叫被路由给她。向主管先生的设备发送一条消息,并显示给主管先生的对应消息,如“下午3:09收到来自鲍勃家的呼叫。玛丽已经代接”。
作为第二实例,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的用户也携带着数据设备154,则也可以将与该呼叫相关联的SIP信令发送给该数据设备。数据设备154可以向软交换机134回送SIP信令,由此执行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同类型的功能。
例如,假定用户持有提供日程表和电子邮件功能的数据设备154,而且正在利用双模订户设备130参与呼叫。如果接收到给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入呼叫,则软交换机134向数据设备154发送指示该入呼叫的SIP信令消息。数据设备154可以通知用户该入呼叫并提供用户选项。例如,可以显示“您正在接收来自马丁斯图尔特(MartinStuart)的呼叫。您要接受该呼叫并使您的当前呼叫置于保持状态?”。一系列的软按钮可以允许用户接受第二呼叫,将第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将第一或第二呼叫转接到语音邮件或另一个分机等。用户可以直接在数据设备154上表示的意图,以便他通过他的数据设备154控制双模订户设备130。数据设备154还可以查找与第二主叫方交换的电子邮件或显示将至或已经过去的与第二主叫方的约会。这样,第二设备可用于为双模订户设备130提供呼叫控制。或者,可以在订户设备130中实现这些相同的功能。
其它的新呼叫功能包括强行插入呼叫功能。例如,假定如图11的块540-548所示,有到用户的呼叫。但是,用户不立即接受该呼叫,而是想要向主叫方发送语音邮件,并监视留下的消息。用户将此指示告知双模订户设备130。从双模订户设备130发往软交换机134的SIP消息表示该意图。流程继续前进到以类似于图11的块554-570所示的方式建立PCM蜂窝音频路径以及PCM陆上线路路径。软交换机134将音频路径(如在块570中创建的路径)路由到语音邮件应用。软交换机134并行地通过例如在块572中创建的路径152将语音承载业务流从主叫方路由到双模订户设备130。音频由订户设备130输出,以便用户可以在留有消息时收听该消息。如果模订户设备130的用户在任何时候选择强行插入呼叫,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向软交换机130发送SIP信令消息。作为响应,软交换机134还将来自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承载数据流路由到主叫方,并建立双向呼叫。在此情况下,软交换机134还可以信号通知语音邮件系统暂停录音。
图14显示当IP电话(如VoIP电话156)向当前位于在软交换机和传统技术MSC(如图6所示的)之间采用媒体网关的系统中的WLAN之外的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时的一个示范呼叫流程。上述块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而加以变化。
在块700,VoIP电话156发送SIP邀请消息,以指定PBX电话号码或其它标识符(如双模订户设备130的SIP URL或IP地址)。在块702,软交换机344接收邀请并以SIP尝试消息予以响应。在块704,软交换机344复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软交换机344确定要在蜂窝网络中联系该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06,软交换机344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如图6的路径150)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邀请消息。软交换机344利用标准的IP寻址技术标识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08,订户设备通过发送SIP振铃指示消息予以响应。在块710,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呼叫。或者,此响应是自动的,呼叫由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呼叫流程中的某个其它点上,例如在块730处接受。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在块712,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 OK消息予以响应。
为了命令媒体网关340发起语音承载业务信道,软交换机134创建IP消息,以通过IP网络传送到媒体网关340,如通过支路342A和342B来传送。该消息指示通过蜂窝网络发起至蜂窝电话号码所指定的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呼叫。如此,在块714,软交换机344通过IP骨干网108以IP格式向媒体网关340发送IAM消息或类似的呼叫发起消息,以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
在块716,媒体网关340接收该IP格式的消息,并响应于此,采用多种标准PSTN信令协议之一,通过例如支路342C向传统的MSC140发信号以告知呼叫建立尝试,在此情况下,媒体网关340发送ISUPIAM。在块718,传统的MSC 140以ACM响应。该消息由媒体网关340接收,并且在块720,媒体网关340创建对应的IP格式消息,并通过IP骨干网108将其发送到软交换机344。
响应块716,传统的MSC 140在块722根据熟知的惯例发起蜂窝呼叫。在块730,如果呼叫已经在块710被接受,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接受该呼叫。同样在块730,双模订户设备130将入蜂窝语音呼叫与先前接收到的SIP邀请相关联。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32以蜂窝呼叫接受消息予以响应。接着,在块734,传统的MSC 140以ACM响应媒体网关340。在块736,媒体网关340以含有ANM消息信息的IP消息响应软交换机344。这些PSTN块可以在刚刚描述的SIP操作块之前、之后或并行进行。
同时,软交换机344在块724以SIP振铃指示消息响应VoIP电话156。软交换机344在块726向媒体网关340发送第一创建连接消息。该第一创建连接消息指示媒体网关340为要在块728以及稍后在块742中使用的VoIP音频路径分配资源。在本实例中采用的是MGCP,但也可以采用其它协议,如Megaco或其它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在逻辑意义上,媒体网关340在块728建立从媒体网关340到VoIP电话156的单向VoIP语音承载路径,并且语音承载分组开始从媒体网关340流式传送到VoIP电话156。
响应块736中发送的IP ANM消息,软交换机344在块738向VoIP电话156发送SIP OK消息。软交换机344在块740向媒体网关340发送第二创建连接消息。该第二创建连接消息指示媒体网关340分配资源给PCM音频路径以用于建立语音连接。在块744,分配电话信道,并建立从媒体网关340经过PSTN 10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双向音频路径,如利用支路342C、342D和342E来建立。在块741中,软交换机344向媒体网关340发送修改连接消息,以指示它将两个先前创建的端点连接到一起并根据需要执行媒体转换,例如在IP编码的和PCM编码的语音信令之间进行转换。在块742,建立从媒体网关340到VoIP电话156的双向VoIP语音承载路径,如此完成从VoIP电话15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链路。要注意,从媒体网关340到VoIP电话156的VoIP路径可以在有效率的路径上传送分组,并且这些分组无需进入软交换机344。
图15显示的是当传统电话向当前位于在软交换机和传统MSC(如图6所示的)之间采用媒体网关的系统中的WLAN之外的双模订户设备发起呼叫时的一个示范呼叫流程。上述块的具体顺序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以及将对呼叫流程的影响纳入考虑而加以变化。
在块746,PSTN设备(如传统电话158)向PSTN 106发送POTS呼叫发起消息,以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在块748,PSTN 106(代表传统的电话158)发送ISUP IAM(或依据所用协议的其它呼叫发起消息),以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50,软交换机344以ISUP ACM响应。在块752,PSTN 106向传统电话158发送POTS呼叫振铃指示。
在块754,软交换机344复查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呼叫处理信息,如用户定义的设置以及注册信息。软交换机344确定要在蜂窝网络中联系该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56,软交换机344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如图6的路径150)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邀请消息,在块758,订户设备通过发送SIP振铃指示消息(如SIP 180 RINGING)来响应。在块760,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该呼叫。或者,此响应是自动的,呼叫由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呼叫流程中的某个其它点上接受,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在块762,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向软交换机334发送OK消息(如SIP 200 OK)予以响应。
为了命令媒体网关340发起语音承载业务信道,软交换机134创建IP消息,以通过IP网络传送到媒体网关340,如通过支路342A和342B来传送。该消息指示通过蜂窝网络发起至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所指定的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呼叫。因此,在块764,软交换机344通过IP骨干网108以IP格式向媒体网关340发送IAM消息,以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
在块766,媒体网关340对IP消息进行转换,并通过例如支路342C,利用标准PSTN信令将呼叫建立尝试告知传统MSC 140。在块768,传统的MSC 140以ISUP ACM响应。媒体网关340接收该消息,然后在块770,媒体网关340通过IP消息将对应的ACM发送到软交换机344。
响应于块766,传统的MSC 140在块772根据熟知的惯例发起蜂窝呼叫。在块774,如果呼叫已经在呼叫流程中被接受,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接受该呼叫。同样在块774,双模订户设备130将入蜂窝语音呼叫与SIP邀请相关联。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776以蜂窝呼叫接受响应。接着,在块778,传统的MSC 140以ISUP ANM响应媒体网关340。在块780,媒体网关340以含有ANM消息信息的IP消息响应软交换机344。响应于此,在块782,软交换机344向PSTN106发送ISUP ANM消息。这些PSTN块可以在刚刚描述的SIP块之前、之后或并行进行。
软交换机344在块784向媒体网关340发送创建连接消息,以指示它为每个PCM呼叫支路端点分配资源。响应块782,在块786,PSTN 106指示POST呼叫支路已经建立。在块788,软交换机344发送修改连接消息,以指示媒体网关340将两个先前分配的PCM语音路径端点连接起来。在块790,分配电话信道,并建立从媒体网关340经过PSTN 106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双向音频路径,如利用支路342C、342D和342E。在块792,建立从媒体网关340到传统电话158的双向音频路径,如此完成从传统电话158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链路。
如上所述,当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路径150接收到指示经由路径152的入语音呼叫的SIP信令消息时,它将该消息信息与入语音呼叫相关联,如以上参考块520、560、730和774所述。可以采用多种机制来协助该关联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标准PSTN机制为软交换机134分配一组出局号码。当从软交换机134通过路径152建立呼叫时,根据标准主叫ID技术,将指定的出局号码库中的一个号码指定给该呼叫,并通过路径152传送。双模订户设备130识别出该号码是始发于软交换机134的一个号码,因此将该呼叫与最近接收到的或下次接收到的SIP信令消息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订户设备从接收呼叫时发送的SIP信令消息接收到有关号码组的信息。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早一些的时间将号码传递给双模订户设备130,并存储在双模订户设备130内。
根据系统的设计,此方法可能容易引起呼叫误识别。例如,如果从软交换机快速连续地按路由发送两个呼叫,则这两个呼叫的标识可能在双模订户设备上被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通过在这两个呼叫之一传输时插入延迟来解决该互换错误。例如,在将一个呼叫转发到订户设备之后,软交换机在必要时延迟任何后续呼叫的传输,这样,不会有两个呼叫在选定的保护间隔内向订户设备转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营运商托管模型或图6所示的营运商网关模型中,可以将主叫ID(通常作为插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振铃音之间的音调传送)替换为特定标识符。该特定标识符可由订户设备用于准确地将呼叫发起请求与对应的SIP信令消息相关联。图4和图6的体系结构具体体现在于它们避免通过PSTN传输,由此允许在客户定制操作的操作性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例如,通常采用ISUP消息中的一个字段在PSTN和传统MSC之间传输主叫ID信息。因为ISUP消息始发于媒体网关340或营运商的软交换机320,所以可以插入专有的主叫ID标识符。双模订户设备130将此人为主叫ID标识符与发送到该双模订户设备的SIP信令消息中的标识符相关联。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标识传统蜂窝语音支路与发起会话的SIP消息之间的关联性。
如上所述,可以采用响应订户发起方法,由此通过数据路径通知订户设备:发往它的入呼叫已经在软交换机被接收到,响应于此,订户设备向软交换机发起呼叫。在此情况下,该关联过程主要由委托给软交换机来执行。以类似的方式,采用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以下参考图16描述),该关联过程主要委托给订户设备来执行。
图16是采用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的系统中的订户设备130所实现的块或过程的流程图。在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中,当通过蜂窝网络从双模订户设备130发起呼叫时,它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呼叫发起消息。响应于此,软交换机134发起至被叫方以及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呼叫。软交换机134然后利用与上述策略相似的呼叫流程策略,将这两个支路转接到一起来完成语音呼叫。
再次参见图16,流程开始于块348,此时从用户接收到呼叫发起请求。例如,再次参见图8,用户可以利用用户界面412在小键盘上输入电话号码。在块350中,响应该请求,控制器420命令SIP处理器424创建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的呼叫发起消息。例如,SIP处理器424创建SIP邀请消息,以指定被叫方以及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身份标识。该消息由蜂窝处理器426利用蜂窝前端402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
当软交换机134接收到该SIP邀请消息时,它发起至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呼叫,方法是例如通过向PSTN发送PSTN呼叫发起消息,以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将其表示为被叫方。或者,软交换机134可以向媒体网关(如媒体网关340)发送IP编码的消息。软交换机134还发起到实际被叫方的呼叫,并将这两个呼叫支路转接到一起来完成语音呼叫。同时,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352等待蜂窝呼叫发起消息。
当通过蜂窝前端402接收到蜂窝呼叫发起时,蜂窝处理器426提示控制器420。在块354,控制器420将入呼叫与先前发送的邀请相关联。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将双模订户设备130标识为主叫方。例如,软交换机134利用主叫ID来将始发号码指定为分配给双模订户设备130的PBX电话号码,并且控制器420利用该身份标识来协助关联过程。如果关联操作成功,则控制器420命令蜂窝处理器426自动接受该呼叫。当用户是呼叫发起人时,控制器420无需命令用户界面412提示用户。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不知道采用了响应软交换机发起策略(responsive soft switch initiationstrategy)。此时,软交换机134继续呼叫流程,直到在双模订户设备130与被叫方之间建立了语音呼叫为止。
如上所述,一旦建立了语音呼叫,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利用发送到软交换机134的SIP信令控制语音呼叫。例如,在块358,控制器420从用户界面412接收将另一个主叫方添加到现有呼叫中的请求,以便建立电话会议。在块360,控制器420命令SIP处理器424创建SIP消息,并将其转发到蜂窝前端402,以便传送给软交换机134。
如上所述,可以提供对讲服务。再次以正在行进的主管为例,现在假定当他在办公室时习惯于玛丽为他筛选针对他的呼叫,并将系统配置为只要有到他的PBX电话号码的入呼叫,无论他在哪里,首先使玛丽的电话振铃。一旦玛丽与主叫方通话之后,她常常需要联系鲍勃主管。她可以按下她的手持机上的对讲按钮(或利用有线或无线设备将她的意图以信号通知软交换机134)。软交换机134发起至双模订户设备130的普通蜂窝呼叫(假定未采用响应订户发起策略)。软交换机134还发送并行的SIP消息,它指示该入呼叫来自玛丽且双模订户设备130应该自动地接受该呼叫。就这样调用对讲功能。当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进行应答且建立了语音承载信道时,玛丽就可以就入呼叫口头提示鲍勃。鲍勃可以口头告知他愿意接受或拒绝转接。或者,鲍勃可以人工方式表示其意图。玛丽可以利用建立的语音承载信道实现该转接。
虽然图2显示了包括一个WLAN的示范系统实现方案,但该系统可以容易地包括多个有线和无线的LAN。例如,一个公司可具有两个不同的园区,各具有各自的WLAN,或者用户可能在家里安装了有线或无线LAN。软交换机设在两个地点之一或集中式用户交换机模型或营运商集中模型中,无论怎样,当订户设备离开第一WLAN的覆盖区而后进入第二WLAN的覆盖区时,它可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提供呼叫路由选择。以同样的方式,营运商集中模型适用于接受来自不同网络的用户。例如,如果一个营运商正在为位置A上的公司A提供WLAN服务,而为位置B上的公司B提供WLAN服务,则与位于位置B上的WLAN覆盖区内的公司A相关联的订户设备可以通过该WLAN获取服务。
当双模订户设备在蜂窝覆盖区内时,如果IP承载蜂窝数据路径(如图2中的路径150)不可用,则可以利用短消息服务(SMS)在语音承载路径(如图2的路径152)上发送SIP消息,所述短消息服务(SMS)通过传统蜂窝语音承载路径(如图2的路径152)来传送。此外,可以将带内双音多频(DTMF)信令或计算机调制解调器音用于通过蜂窝网络在语音承载路径上传送SIP信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蜂窝营运商可以选择在沿IP承载蜂窝数据路径(如图2的路径150)的任何点上,例如在SGSN或GGSN节点上对SIP消息执行解码。一旦被标识,就可以区分这些消息的优先级或按需要进行延迟处理。
或者,远程单元不配置为在WLAN中工作。如上所示,SIP功能可以遍布蜂窝系统,而无需结合WLAN或甚至有线局域网。
已经进行了许多构建提供较传统基站更有限覆盖区的微蜂窝基站的商业尝试。通常这些微蜂窝基站作为室内解决推销。所述系统和方法可以集成到这种微蜂窝系统中,以将SIP功能提供给微蜂窝系统。
已经进行了将802.11网络配置得看似对蜂窝网络的扩展的许多商业尝试。这些体系结构通常将蜂窝网络指定为核心,并将每个WLAN作为另一个基站。这些体系结构通常将MSC指定为整个区域的集中智能。因为大多数MSC和SGSN设计为处理有限数量的基站,数量通常约为一百,所以该体系结构无法扩展以接纳实际系统中需要接纳的数百个WLAN站点。这些体系结构剥夺了802.11基础设施的SIP能力,而代之以将它们配置为看似低功能的传统蜂窝基础设施。这些体系结构通常需要利用诸如光纤、DSL、电缆或固定无线等笨拙的最后一里传输机制来将WLAN连接到核心。相比之下,根据以上给出的体系结构,蜂窝系统可充当VoIP网络的最后一里传输机制并提供SIP能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容易明白许多替代实施例。例如,图18是显示结合了辅助软交换机的网络的网络图。为了理解图18的功能,将其与图6对照进行说明。在图6中,软交换机344直接控制图14和图15的呼叫流程中所示的媒体网关340。根据图18,辅助软交换机346将软交换机344连接到传统MSC 140。辅助软交换机346包括媒体网关控制器,它类似于图5所示的媒体网关控制器164。因此,软交换机344可仅使用标准的VoIP信令和传输来发起与辅助软交换机346的蜂窝语音承载呼叫。辅助软交换机346本身足以充当IP至PSTN语音网关,以将IP信令和传输转换到在路径342C上与传统MSC140通信所需的传统PSTN协议。本实施例的一个潜在优点在于,减少了传统蜂窝语音信道呼叫建立时间,这是通过避免其它方式下软交换机344与媒体网关340之间会产生的额外媒体网关控制消息传送来实现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避免相同的额外消息传送来减少软交换机344上的负载。还有一个优点在于,降低了软交换机344中的资源占用率,因为无需保持辅助软交换机346处理的连接的呼叫状态和资源状态。再有一个优点是,选择专用于实现辅助软交换机346的设备和软件与选择用于实现软交换机344的设备和软件无关。因为辅助软交换机346仅与软交换机344和传统MSC 140互操作,所以可以在辅助软交换机346中采用更成熟且更与供应商无关的标准化VoIP和PSTN协议。
图19是说明双模订户设备有关空闲切换的操作的状态图。空闲切换是当双模订户设备处于空闲模式时(例如当没有活动呼叫在进行时)据以确定主控制信道和双模订户设备的一个操作模式的机制。图19是图9的补充,图9是说明注册过程的流程图。
当双模订户设备(如双模订户设备130)开机时,它进入初始化状态900。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首先搜索以捕获来自WLAN的信号,在WLAN上操作是一种操作模式。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捕获WLAN信号,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转换到状态902,并利用例如SIP注册或注册更新消息,通过WLAN向软交换机134注册。在一个实施例中,注册基于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IP地址。软交换机134可以是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相关联的归属站点或是支持漫游的主机软交换机。如果软交换机是主机软交换机,则它可以依次转发或创建注册消息,以将其传送到订户设备的归属软交换机。归属软交换机随后可以指示简单注册确认的消息响应主机软交换机,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以有关订户设备所对应的能力和授权特征的附加信息予以响应。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WLAN上的操作优先于蜂窝网络上的操作被支持。在此情况下,注册指定高Q参数联系首部(如0.9)。Q参数是在标准SIP系统中据以建立优先级的一种可选机制。软交换机可以存储某些其它值或参数以指示优先级。在替代实施例中,蜂窝网络可优先于WLAN被支持。
双模订户设备130保持在状态902,直到它捕获广域网(如蜂窝网络141)或关机或失去至WLAN的连接或被停靠或被请求撤消注册为止。如图19所示,如果双模订户设备检测到蜂窝网络141,则双模订户设备130转换到状态904,并利用如SIP注册或注册更新消息,经由数据承载路径通过蜂窝网络141向软交换机134注册。或者,可以通过WLAN发送注册。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通过指定它的蜂窝电话号码或它的IP地址或其它标识符来注册。如果WLAN上的操作被支持,则蜂窝系统上的操作的Q参数设为低于WLAN的操作的Q参数。例如,蜂窝网络上操作的Q参数设为0.1。通常,此注册是对双模订户设备根据正常蜂窝操作直接向蜂窝网络进行的任何注册的附加操作。向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注册可以通过与语音承载路径相关联的开销信道进行,或通过不相关的控制信道进行。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移动到蜂窝系统的覆盖区之外,则它转换到状态902。它可以撤消在软交换机和蜂窝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注册。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用户进入提供WLAN服务但蜂窝服务无法穿过的大型建筑物时。
如果双模订户设备移动到WLAN的覆盖区之外,则它从状态904转换到状态906。在此情况下,它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撤消WLAN注册,或者它通过WLAN(它存在时)来撤消注册。从初始化状态900,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首次捕获蜂窝网络,则转换到状态906。虽然图19显示的是从状态904到状态908的单连接,但在从状态902、904或906中任一状态关机时,双模订户设备进入状态908,并撤消蜂窝注册和WLAN注册。这些撤消注册过程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WLAN或它们的组合来执行。一旦注册,双模订户设备就可以间歇地更新蜂窝网络和WLAN注册,以使它们在软交换机中保持更新。
双模订户设备可能在活动呼叫期间从WLAN覆盖区内移动到WLAN覆盖区外。为了避免掉话,可以将切换机制结合到系统中。在一个系统实施例中,提供了从WLAN到蜂窝网络的切换,但是,不支持从蜂窝网络到WLAN系统的切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方向上提供WLAN与蜂窝网络之间的切换。
图20是说明从WLAN至蜂窝网络的切换的呼叫流程图。当用户离开WLAN所覆盖的归属园区时可以采用这种切换。在图20中,为了绘图效率,未显示远端连接,因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未对有关远端用户的操作作任何更改。
在图20中,通过WLAN 132建立与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语音连接。在图20中,虚线箭头表示通过WLAN传送的信令。实线箭头表示通过蜂窝网络传送的信令。
通过图20的块910-916,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起呼叫,当然该切换机制同样适用于双模订户设备130已建立呼叫的情况。在块910,软交换机134通过WLAN 132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例如SIP邀请消息。在块912,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发送SIP振铃指示来响应。在块914,双模订户设备130接受该呼叫并通过向软交换机134回送SIP OK消息予以响应。在块916中,在双模订户设备130与软交换机134之间通过WLAN 132建立双向VoIP音频信道。
在块918,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确定至蜂窝系统的切换得到保证。该确定可以多种方式之一来执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监视WLAN信号强度参数(如自动增益控制(AGC)值)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监视分组误码率、信噪比或其它链路质量指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监视最大允许数据速率、当前数据传输速率或其它链路操作参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采用这些参数中的几个参数来确定适当的切换触发。
或者,软交换机134确定适当的切换触发。例如,软交换机可以直接或通过从接入点收集信息来监视性能参数。在此情况下,该软交换机134主动发起蜂窝连接,并发送例如SIP再次邀请或注册请求消息,以通知切换的双模订户设备130。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WLAN接入点监视切换触发,并将切换请求指示始发到相关联的软交换机。该接入点可以监视与订户设备相同类型的参数,包括信号强度、链路质量或链路操作参数。
可以用通过特定接入点(或接入点的特定扇区)的通信来触发切换。例如,特定接入点的覆盖区可以设在园区的出口点,如门口、接待区域停车库。当通信转移到这些出口区域接入点之一时,双模订户设备130或软交换机134发起至蜂窝系统的切换。
在任何情况下,在图20中,假定在块918,双模订户设备130确定切换至蜂窝网络是适当的。响应于此,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920发送SIP注册消息。在图20中,对应于块920的信令以虚线显示,以表示该信令通过WLAN 132来发送。但是,该信令也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且效果相同。
为了使音频流从WLAN 132转换到蜂窝网络141的语音承载路径,在所述蜂窝网络141的语音承载路径上建立PCM音频连接。蜂窝语音连接可以在发生语音承载业务切换之前初始化并完全建立。该SIP消息发送可以在蜂窝语音连接的初始化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
在这些依次的选项之间的选择可取决于双模订户设备130的体系结构。再次参见图8,WLAN前端400和蜂窝前端402可以共享一些公共组件,如天线。如果这样,则可利用交换机或耦合器将两条路径耦合在一起。交换机将RF电源连接到WLAN前端400和蜂窝前端402之一,但通常不会允许同时将两个前端组件连接到天线。如果采用耦合器、同向双工器、双工器或其它功率共享机制,则可以实现同时操作,而且系统设计人员具有更多自由来将这些块排序,以达到最佳语音性能。通常采用耦合器会增加直流电源需求,而降低订户设备的灵敏度,为此可优先选用开关。在图20中,假定订户设备完全能够同时操作。
响应SIP注册,在块922,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邀请消息(如SIP再次邀请)。在图20中,对应于块922和924的信令以虚线显示,以表示该信令通过WLAN 132来发送。但是,该信令同样也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数据承载路径发送,且效果相同。软交换机134还向PSTN 106发送ISUP IAM,此消息通过双模订户设备130的蜂窝电话号码指定双模订户设备130,以便在块926通过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建立语音连接。在块928中,PSTN 106代表双模订户设备130以ACM予以响应。响应块928,PSTN 106在块930发送蜂窝呼叫发起消息。在块932,双模订户设备130自动接受该呼叫。同样在块932,双模订户设备130将入蜂窝语音呼叫与正在进行的WLAN语音呼叫相关联。双模订户设备130在块934以蜂窝呼叫接受消息予以响应。在块936,PSTN 106以ISUP ANM响应蜂窝呼叫接受。如上所述,这些PSTN块可以在SIP相关的块之前、之后或并行进行。
在块938,在蜂窝网络141的语音承载路径上建立从软交换机134到双模订户设备130的标准语音信道。如果尚未这样执行,则在块940和942中,软交换机134和双模订户设备130分别开始通过蜂窝网络141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块940和942在软交换机134开始通过蜂窝网络141接收PCM帧时进行。软交换机134可以通过WLAN 132或蜂窝网络141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切换指示。或者,双模订户设备130还可以利用接收到PCM帧或放弃VoIP分组来触发切换。
或者,可以将如上所述的响应订户始发策略用于建立呼叫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920采用响应订户始发策略传输SIP注册并非必需。响应块918的切换确定,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蜂窝网络141的语音承载路径发起至软交换机134的呼叫。软交换机134将收到来自参与WLAN 132上的活动语音呼叫的双模订户设备的入蜂窝呼叫作为启动切换的触发。软交换机134可以利用、也可以不利用并行的SIP信令转接呼叫连接。
图21是说明从蜂窝网络至WLAN的切换的流程图。当用户进入WLAN覆盖的归属园区时可以采用这种切换,同时在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上建立语音呼叫。在图21中,虚线箭头表示通过WLAN传送的信令。实线箭头表示通过蜂窝网络传送的信令。
在图21中,未显示远端连接,因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未对有关远端用户的操作作任何更改。如果蜂窝覆盖在WLAN的覆盖区内是足够的,则从蜂窝系统转接到WLAN不是绝对需要的。
在图21中,在块950已通过蜂窝网络的语音承载路径建立了标准的蜂窝语音信道。随后,双模订户设备130进入WLAN 132的覆盖区。一旦双模订户设备130捕获WLAN信号,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可以监视一个或多个参数(如参考图20所述的那些参数),以确定应该何时进行转接。这些参数的选择应该避免蜂窝网络和WLAN之间的快速连续切换。例如,如果双模订户设备130将转入到出口区域接入点的覆盖区用于触发至蜂窝系统的切换,则可以等待,直到它获得非出口区域接入点才发起至WLAN的切换。或者,双模订户设备130或软交换机134可以等待触发参数超过某个迟滞水平,该迟滞水平可以在注册期间协商。如果软交换机134确定适当的切换时间,它便发送SIP再次邀请或注册请求消息等,以通知双模订户设备130。
在此情况下,假定在图21的块952中,双模订户设备130确定切换至WLAN 132是得到保证的。在块954,双模订户设备130向软交换机130发送SIP注册消息。响应于此,软交换机134在块956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送SIP再次邀请。在块958,双模订户设备130以SIP OK消息予以响应。响应于SIP OK消息或某些其它协商的或预定义的触发事件,在块960软交换机134和双模订户设备130开始通过WLAN发送音频。在块962,软交换机134和双模订户设备130都释放蜂窝网络141的语音承载路径上的音频路径。
结合图20和图21描述的以及确实涉及一些其它附图的SIP消息传送可以因SIP协议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或根据SIP协议标准进行扩展。可以对标准操作进行修改,因为软交换机134和双模订户设备130特别设计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操作以及可以设计为处理定制消息。可以由软交换机134对转发到标准SIP系统的任何非标准消息进行转换。
具体而言,标准SIP邀请或再次邀请消息包含会话描述协议(SDP)。SDP指定流媒体的格式、定时和作者(authorship)。SDP是描述利用SIP消息建立对话的手段。在SDP内,“c”字段用于建立网络类型、连接类型和连接地址。目前,仅支持因特网连接类型(如IP地址)。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立了对应于POTS系统的一组新值,以指定蜂窝电话。
图2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和操作的切换过程2200,即用于向无线系统100中无线主机设备10注册无线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切换机制实施例的流程图。切换过程2200描述为WLAN接入优先于蜂窝或个人通信系统(PCS)网络接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蜂窝和PCS系统可以互换使用。在块2202,双模订户设备130搜索WLAN。如果在判定块2204检测到WLAN,则在块2206,SIP处理器424通过WLAN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然后流程进行到块2214。
如果在判定块2204未发现新的WLAN,则在块2208,双模订户设备130搜索蜂窝或PCS网络。如果检测到新的蜂窝或PCS网络,在块2212,有多种不同方式可供双模订户设备130用于向蜂窝网络注册。在一个实施例中,蜂窝处理器426发起至软交换机134的呼叫,并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软交换机134从蜂窝网络接收到该SIP注册消息,意识到进行了切换,拆除了WLAN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现有WLAN连接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告知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起呼叫。软交换机134随后呼叫双模订户设备130,双模订户设备130应答该呼叫并拆除先前已有的WLAN连接。在此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不需要知道已经发生了切换,它只知道已发起了新呼叫。流程继续到块2214。如果未检测到网络,则流程返回到块2202。
在块2214,双模订户设备130尝试判断软交换机134是否以确认消息,如指示软交换机134正在尝试建立呼叫的SIP 100 TRYING予以响应而确认接收到注册消息。如果未接收到确认,流程返回到块2202。否则,流程进行到块2216,以及双模订户设备130继续监视WLAN或蜂窝网络。在设备130仍在WLAN或蜂窝网络覆盖区内时(块2218),它监视如上所述的网络质量(块2216);当网络质量降低时(例如当设备130离开覆盖区或信号质量因其它原因降低时),设备130在块2202开始搜索新的WLAN。
图2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构造和操作的替代切换过程2300,即用于向无线系统100中无线主机设备10注册无线双模订户设备130的切换机制实施例的流程图。切换过程2300描述为蜂窝或个人通信系统(PCS)网络优先于WLAN。如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蜂窝和PCS系统可以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互换使用。
在块2302,双模订户设备130搜索蜂窝或个人通信系统(PCS)网络。如果在判定块2304检测到这种网络,蜂窝处理器426向蜂窝网络注册(块2306)。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供双模订户设备130用于向蜂窝网络注册。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模订户设备130通过蜂窝处理器426向软交换机134发起呼叫,并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软交换机134从蜂窝网络接收该SIP注册消息,意识到发生了切换,拆除了WLAN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SIP处理器424通过现有WLAN连接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告知软交换机134向双模订户设备130发起呼叫。软交换机134随后呼叫双模订户设备130,它应答该呼叫并拆除先前存在的WLAN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软交换机134不需要知道切换已经发生,它只知道发起了新呼叫。流程继续到块2314。
如果在判定块2304未发现新的蜂窝网络,则双模订户设备130搜索WLAN(块2308)。如果检测到WLAN,则双模订户设备130建立至WLAN的连接。在块2312,通过WLAN向软交换机134发送SIP注册消息(如SIP邀请),然后流程继续到块2314。如果未检测到网络,则流程返回到块2302。
在块2314,双模订户设备130尝试判断软交换机134是否以确认消息,如指示软交换机134正在尝试建立呼叫的SIP 100 TRYING予以响应而确认接收到注册消息。如果未接收到确认,流程返回到块2302。否则,流程继续到块2316,双模订户设备130继续监视WLAN或蜂窝网络。当设备130仍在WLAN或蜂窝网络覆盖区内时(块2318),它如上所述监视网络质量(块2316);当网络质量下降时,设备130在块2302开始搜索新的蜂窝网络。
以上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或利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此处定义的原理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具有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新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34)

1.一种用于将来自无线局域网(WLAN)上的WLAN交换机的呼叫转接到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包括:
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从所述WLAN交换机向订户设备发起呼叫;
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所述呼叫;
将所述呼叫从所述无线局域网转接到至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WLAN交换机发送注册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WLAN交换机接收邀请消息。
4.如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蜂窝系统。
5.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消息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传送。
6.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消息经由所述蜂窝网络传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至所述无线通信的切换是否得到保证。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来执行。
9.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是自动增益控制值。
10.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11.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链路质量指示参数来执行。
12.如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参数是分组误码率。
13.如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参数是信噪比。
14.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链路操作参数来执行。
15.如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操作参数是最大允许数据速率。
16.如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操作参数是当前数据传输速率。
从无线局域网(WLAN)上的WLAN交换机转接到无线通信系统的,包括:
17.一种无线订户设备,包括:
SIP处理器,用于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从所述WLAN交换机向订户设备发起呼叫;
蜂窝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所述呼叫;
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呼叫从所述无线局域网转接到至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IP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WLAN交换机发送注册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IP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WLAN交换机接收注册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蜂窝系统。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消息经由所述无线局域网发送。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消息经由所述蜂窝网络发送。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至所述无线通信的切换是否得到保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来执行。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是自动增益控制值。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参数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链路质量指示参数来执行。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参数是分组误码率。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参数是信噪比。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判断通过监视链路操作参数来执行。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操作参数是最大允许数据速率。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操作参数是当前数据传输速率。
33.一种无线订户设备,它包括:
用于执行如下步骤的装置: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从所述WLAN交换机向订户设备发起呼叫;
用于执行如下步骤的装置: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所述呼叫;
用于执行如下步骤的装置:将所述呼叫从所述无线局域网转接到至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
34.一种以数据和指令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数据和指令促使装置执行所述指令以完成如下操作:
经由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从所述WLAN交换机向订户设备发起呼叫;
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所述呼叫;
将所述呼叫从所述无线局域网转接到至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
CN2004800123646A 2003-03-12 2004-03-12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5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5487703P 2003-03-12 2003-03-12
US60/454,877 2003-03-12
PCT/US2004/007324 WO2004082219A2 (en) 2003-03-12 2004-03-12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with handof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5643A true CN1795643A (zh) 2006-06-28
CN1795643B CN1795643B (zh) 2012-04-04

Family

ID=3299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236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5643B (zh) 2003-03-12 2004-03-12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66426A1 (zh)
EP (1) EP1602201A2 (zh)
JP (2) JP2006520164A (zh)
CN (1) CN1795643B (zh)
WO (1) WO2004082219A2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6600A1 (en) * 2007-10-09 2009-04-1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doff of dual mode mobile device between an ip network and a plmn
CN102045466A (zh) * 2010-12-02 2011-05-04 大连天亿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企业voip即时呼叫的方法
WO2011157129A2 (zh) * 2011-05-31 2011-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01502133B (zh) * 2006-09-20 2012-06-06 思科技术公司 利用移动手持机建立语音通信的方法
CN102833435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北京理想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逻辑通讯组的ip pbx跨网注册管理方法
CN103781129A (zh) * 2012-10-18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切换的方法与语音呼叫切换装置
CN104995876A (zh) * 2013-02-07 2015-10-21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CN114465991A (zh) * 2022-01-20 2022-05-10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电话的连接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8281B2 (en) 2007-12-13 2013-07-02 Agere Systems Llc Cell phone extension using wireless piconet
US7826868B2 (en) * 2002-10-10 2010-11-02 Robbins Barry R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US8478277B2 (en) 2003-02-18 2013-07-02 Roamware Inc.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rerouting phone calls from phone networks to VoIP clients for roamers and subscribers who do not answer
US8254372B2 (en) 2003-02-21 2012-08-28 Genband Us Llc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005070B2 (en) * 2003-03-12 2011-08-23 Lon Communication Mgmt. Llc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with handoff features
US7827232B2 (en) 2003-05-05 2010-11-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cord button on a computer system
US7221331B2 (en) 2003-05-05 2007-05-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xiliary display of information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20040240650A1 (en) * 2003-05-05 2004-12-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use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system
US20040235520A1 (en) 2003-05-20 2004-11-25 Cadiz Jonathan Jay Enhanced telephony computer user interface allowing user interaction and control of a telephone using a personal computer
US20040264410A1 (en) * 2003-06-30 2004-12-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unit with a handoff between networks
US7414992B2 (en) * 2003-06-30 2008-08-1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hand-in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076251B2 (en) * 2003-09-11 2006-07-1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private network features to a public network
US6888808B2 (en) * 2003-09-15 2005-05-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ransparency in delivering private network features
US7216221B2 (en) 2003-09-30 2007-05-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ified audio control on a personal computer
WO2005051025A1 (en) * 2003-11-20 2005-06-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amless call switching in a dual mode environment
US7315742B2 (en) * 2003-12-15 2008-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oice-over IP mobile roaming using SIP refer
KR101067304B1 (ko) * 2003-12-25 2011-09-23 오끼 덴끼 고오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교환처리 시스템
US8027265B2 (en) 2004-03-19 2011-09-27 Genband Us Llc Providing a capability list of a predefined forma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990865B2 (en) 2004-03-19 2011-08-02 Genband Us Llc Communicating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long a communications path
US7805142B2 (en) * 2004-04-02 2010-09-2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and device for varying a hand-off base station list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US7817606B2 (en) * 2004-04-05 2010-10-19 Daniel J. LI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between stationary terminals and remote devices through mobile devices
US20050226185A1 (en) * 2004-04-07 2005-10-13 Tell Daniel 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7162236B2 (en) * 2004-04-26 2007-01-09 Motorola, Inc. Fast call set-up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US7031280B2 (en) * 2004-04-26 2006-04-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 over of calls
US7450540B2 (en) * 2004-06-15 2008-11-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enhanced dual transfer mode using mobility management
JP4127400B2 (ja) * 2004-06-18 2008-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話管理サーバプログラム、通話管理方法、および通話管理サーバ
US7738861B2 (en) * 2004-06-29 2010-06-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ing push-to-talk protoc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8611893B2 (en) * 2004-07-02 2013-12-1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aming between networks
JP4101213B2 (ja) * 2004-07-06 2008-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音声通話方法、音声通話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通話装置
JP4185513B2 (ja) * 2004-08-09 2008-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移動端末装置
US9344923B2 (en) * 2004-08-13 2016-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rvers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between two serving call control servers
US7602748B2 (en) * 2004-08-13 2009-10-13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Fixed-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mid-session mode switching
US8503640B1 (en) * 2004-09-01 2013-08-06 Shoretel, Inc. Extension monitoring in a distributed telephony system
US7830864B2 (en) 2004-09-18 2010-11-09 Genband U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session switching for multiple wireline and wireless data types
US7729346B2 (en) * 2004-09-18 2010-06-01 Genband Inc. UMTS call hand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WO2006045326A1 (en) * 2004-10-22 2006-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ctice call inter-system handover
US20060092925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aming between circuit-switched and all-IP networks
US7974621B2 (en) * 2004-11-18 2011-07-05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radio link protocols in a packet-based real-time 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83679B2 (en) 2004-11-22 2011-07-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ystem active handoff of a hybrid subscriber unit
US7697480B2 (en) 2004-11-22 2010-04-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ystem active handoff of a hybrid subscriber unit
IL165362A0 (en) * 2004-11-24 2006-01-15 Vascode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6058553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ing off a mobile station between a first access network supportin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and a second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US20060121891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ual mode phone feature prox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7539492B2 (en) * 2004-12-03 2009-05-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handoff leg associated with a preexisting leg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7089006B2 (en) * 2004-12-08 2006-08-08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between calls when handing off a mobile station out of a WLAN
US8130718B2 (en) 2004-12-09 2012-03-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working of cellular networks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DE112005002821B4 (de) * 2004-12-21 200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Bereitstellen eines Privat-Fernsprechrufdienstes für Mobilteilnehmer und drahlose Soft-Vermittlungsvorrichtung hierfür
CN100417278C (zh) * 2004-12-21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切换方法
US8194640B2 (en) * 2004-12-31 2012-06-05 Genband Us Llc Voice over IP (VoIP)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method
GB2421876A (en) * 2005-01-04 2006-07-05 Volptech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voice over IP telephony
KR100656521B1 (ko) * 2005-01-07 2006-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의 오퍼레이션 파라메터 변경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8804653B2 (en) * 2005-01-13 2014-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handoff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and packet data wireless networks
US7383046B2 (en) * 2005-02-04 2008-06-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ccess points to assist in a handoff decision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7784065B2 (en) 2005-02-07 2010-08-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face for consistent program interaction with auxiliary computing devices
US7483701B2 (en) * 2005-02-11 2009-0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edia in a seamless handoff environment
FR2882213B1 (fr) * 2005-02-16 2007-07-06 Ivan Alain Bruno Lovric Transmetteur audio sans fil a longues distance
US20060205392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multiple calls to provide feature support in a handoff environment
EP1701570A1 (en) * 2005-03-11 2006-09-13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a telephone number stored a mobile terminal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between two other terminals
US9363370B2 (en) * 2005-04-06 2016-06-07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of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US8825108B2 (en) * 2005-04-06 2014-09-02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all handling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US9363384B2 (en) * 2005-04-06 2016-06-07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for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US8989813B2 (en) 2005-04-06 2015-03-24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Handset registration in a dual-mode environment
US20060240863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Sehat Sutardja Wireless phone system
US8010112B1 (en) 2005-04-28 2011-08-30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a media gateway for handoff of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JP4981790B2 (ja) * 2005-04-28 2012-07-25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複数の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ワイヤレスハンドオフ
US20060256752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handoff from packet data wireless network to circuit switched wireless network
FI20050500A0 (fi) * 2005-05-11 2005-05-11 Nokia Corp Menetelmä järjestelmien välisten kanavanvaihtojen toteuttamiseksi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US7650143B2 (en) * 2005-05-11 2010-01-1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ering seamless connectivity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GB0510019D0 (en) * 2005-05-17 2005-06-22 Nortel Networks Ltd Circuit bearer control
US7742498B2 (en) * 2005-05-17 2010-06-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a call to a dual mode wireless device
US7466991B2 (en) * 2005-05-26 2008-12-16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a conference bridge for handoff of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US20070291734A1 (en) * 2005-05-27 2007-12-20 Medhavi Bhati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Routing of Packets Using Call Templates
US8694008B2 (en) * 2005-06-16 2014-04-08 At&T Mobility Ii Llc Multi-mode handset services
KR100882187B1 (ko) * 2005-07-14 2009-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피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 기반의 음성패킷서비스제공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US8249590B2 (en) * 2005-08-16 2012-08-21 Varaha Systems Incorporate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handoffs
US7792150B2 (en) 2005-08-19 2010-09-07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upporting transcoder-free operation in media gateway
US20070058611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xy mobile and network originated call sessions
TWI301369B (en) 2005-09-16 2008-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ing incoming call in dual mode phone
CN100446599C (zh) * 2005-09-16 2008-1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模手机语音来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EP1927255A4 (en) * 2005-09-23 2012-06-20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ELATING TO PSTN CONFERENCE GATEWAYS FACILITATING TRANSFERS OVE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S
CN100477650C (zh) * 2005-09-30 2009-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代网络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US8254546B2 (en) * 2005-10-06 2012-08-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xy phone directories
US9179291B1 (en) 2005-10-20 2015-11-03 Apple Inc. Providing a set of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that is able to operate over packet-switched and circuit-switched access networks
US8019279B2 (en) 2005-10-25 2011-09-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mobile phones as handsets for IP softphones
ES2389973T3 (es) * 2005-11-03 2012-11-05 Roamware, Inc. Sistema basado en una red para reencaminr llamadas telefónicas de redes de telefonía a clientes VoIP para usuarios itinerantes y abonados que no contestan
JP2007142610A (ja) * 2005-11-16 2007-06-07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呼制御サーバ及び呼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694356B2 (ja) * 2005-11-22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電話機能とip電話機能を有する無線端末および公衆無線回線と無線lan間のローミング方法
US8213936B2 (en) * 2005-11-29 2012-07-0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ecuting a seamless handoff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8180334B2 (en) * 2005-11-29 2012-05-15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veraging a caller ID to provide a reverse signaling pathwa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P2099160A1 (en) * 2005-12-09 2009-09-09 BenQ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lient-server-based communication over several interfaces and client supporting this method
US20070133439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Promenzio Edgardo L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transferring chairmanship of an ad-hoc conference call
US7839826B2 (en) * 2005-12-12 2010-11-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use of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instance to support on-hold session status
US7860060B2 (en) * 2005-12-12 2010-12-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persistence of a handed-off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85443B2 (ja) * 2005-12-19 2010-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制御方法
US9060047B2 (en) 2005-12-21 2015-06-16 Genband Us Llc Media stream management
US8248916B2 (en) * 2005-12-30 2012-08-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covery methods for restoring service in a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
US7835346B2 (en) 2006-01-17 2010-11-16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TrFO) and interworking between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 an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call legs using a media gateway
US7505446B2 (en) * 2006-01-18 2009-03-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s betwee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and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102006010513B4 (de) * 2006-03-07 2011-12-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Funk-Kommunikation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Information von einer ersten Funk-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 einer zweiten Funk-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S7792265B2 (en) 2006-03-10 2010-09-0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Call completion service in case of called party unavailability
US20070223465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Lee Wang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for VOIP and PSTN communication
US7627662B2 (en) * 2006-03-23 2009-12-01 First Data Corporation Transaction reques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014020B1 (en) * 2006-04-28 2014-12-24 BlackBerry Limited Wlan and wwan connection mig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1064959B (zh) 2006-04-3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城域网中网络侧发起移动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的方法
US8090401B2 (en) 2006-05-19 2012-01-03 Agere Systems Inc. Virtual gateway node for dual-mode wireless phones
EP1860826B1 (de) * 2006-05-22 2015-03-25 Unify GmbH & Co. KG Verfahren, Kommunikationssystem, zentrale Schnittstelleneinrichtung und mobiles Endgerät zum Betreiben eine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WO2007135357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ulti-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251193B1 (ko) * 2006-06-09 2013-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oC 시스템에서 그룹 세션을 개설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630644B2 (en) 2006-09-14 2014-01-14 Apple Inc. Circuit bearer control
TW200835226A (en) * 2006-09-28 2008-08-16 Qualcomm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KR101140972B1 (ko) 2006-09-28 2012-05-03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통신 링크 품질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045568B2 (en) 2006-09-29 2011-10-25 Genband Us Llc Enterprise mobility
US20080084859A1 (en) * 2006-10-10 2008-04-10 Brian Scott Sulliv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GB2443860B (en) * 2006-10-19 2011-02-16 Vodafone Plc Controlling the use of access poi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65589B2 (en) * 2006-10-20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ollection of voice call statistics for a mobile device
US8095175B2 (en) * 2006-10-26 2012-01-10 Mcmaster University WLAN-to-WWAN handov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a WLAN support node having a WWAN interface
KR100844349B1 (ko) * 2006-12-01 2008-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무선랜 검색 방법 및 장치
US20080144828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Voice data RF cellular or WLAN IC
US8600006B2 (en) 2006-12-27 2013-12-03 Genband Us Llc Voice continuity among user terminals
CN101622711B (zh) 2006-12-28 2012-07-18 杰恩邦德公司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
US7729344B2 (en) 2006-12-29 2010-06-01 Genban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ignaling associated with a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within a session ov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US8737353B2 (en) * 2007-03-21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US8737350B2 (en) * 2007-03-21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US8948757B2 (en) * 2007-03-21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US8750248B2 (en) * 2007-03-21 2014-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F handoff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US9026177B2 (en) 2007-03-30 2015-05-05 Blackberry Limited Service mode display on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565799B2 (en) * 2007-04-04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data acquisition in a multi-frequency network
US8121262B1 (en) * 2007-07-20 2012-02-21 Avaya Inc. Text feedback to an on-hold party
US20090069047A1 (en) * 2007-09-07 2009-03-12 Tekele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cting wireless bypas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9043016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networks that are not commonly controlled
US20090092093A1 (en) * 2007-10-03 2009-04-09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Handoff of dual mode mobile device between an IP network and a PLMN
WO2009049620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Novitell A/S Connection handover handling
US20090111472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eamless handoff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307466B2 (en) * 2007-10-31 2016-04-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call handoff between cellular and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FR2925252B1 (fr) * 2007-12-14 2010-04-23 Alcatel Lucen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bimode
US8897786B2 (en) * 2007-12-24 2014-1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rvic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portable terminal
US8570939B2 (en) 2008-03-07 2013-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oosing cyclic delays in multiple antenna OFDM systems
EP2136527A1 (en) * 2008-06-18 2009-12-2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and a server for enabling a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unit to benefit from the services of a local area network when said unit is roaming in a wide area network
US20100081428A1 (en) * 2008-09-26 2010-04-01 Harunobu Maejima Wireless Device Having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s And Network Handover Capability
KR101050642B1 (ko) * 2008-12-04 2011-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치 폰 및 상기 와치 폰에서 통화수행 방법
JP2010239441A (ja) * 2009-03-31 2010-10-21 Nec Corp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端末装置の在圏情報通知方法、在圏情報通知プログラム
CA2667820C (en) 2009-05-29 2013-10-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ignal qu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itable for use in wlan-to-wwan transitioning
US8908541B2 (en) 2009-08-04 2014-12-09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 media gateway
US8731509B2 (en) * 2009-10-23 2014-05-2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355475B1 (en) * 2010-02-02 2019-01-16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ternating between in-band and out-of-band communication path
US8750245B2 (en) 2010-02-26 2014-06-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nitiating vertical handover based on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WLAN and WWAN signal qualities
CN102934512A (zh) * 2010-03-05 2013-02-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具有至少两个用户标识模块的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8447021B2 (en) * 2010-03-19 2013-05-21 Skype Hold detection and handling
US8509186B2 (en) * 2010-04-26 2013-08-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nversion of mobile device to LAN-only telephony functions
US8416939B1 (en) * 2010-07-26 2013-04-09 Walgreen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amless music on hold
US8699456B2 (en) 2010-10-26 2014-04-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mproving network coverage for voice or data calls
US10027620B2 (en) * 2011-01-07 2018-07-17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Call processing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in a WiFi network
US20120192083A1 (en) * 2011-01-25 2012-07-26 Bellmar Communicatio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online searching
WO2013013724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coverage manag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233397B1 (ko) * 2011-11-30 2013-02-15 (주)케이시크 대체전화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역전화요금 산출방법
EP2829085B1 (en) * 2012-03-19 2020-03-11 Buckle, Robert, K.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mobile and satellite phone service
JP5849012B2 (ja) * 2012-04-25 2016-01-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内線システム、内線サーバ及び通信方法
CN102752405B (zh) * 2012-07-27 2016-05-11 杭州瑟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对电话的通话系统及通话方法
US9992021B1 (en) 2013-03-14 2018-06-05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9179482B2 (en) 2013-03-15 2015-11-03 Vonage Networ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setup of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US9198091B2 (en) * 2013-03-15 2015-11-24 Vonage Networ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setup of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US8879544B1 (en) * 2013-10-22 2014-11-04 Bandwidth.Com, Inc. Outbound communication session establishment o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X2016011578A (es) 2014-03-07 2017-04-13 Globalstar Inc Funcionalidad de torre celular con acceso a satelite para permitir itinerancia de un dispositivo celular sobre una red satelital.
WO2016003872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Bandwidth.Com, Inc. Outbound communication session establishment o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949000B1 (en) 2015-03-17 2018-04-17 8X8, Inc. IPBX control interface for distributed networks
US10110748B2 (en) * 2016-02-11 2018-10-23 Kirusa, Inc. Routing incoming calls made to one or more unreachable numbers into a data client
EP3261315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Telefonica Digital España, S.L.U. Accelarating fall-back call establisment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CN108347337B (zh) * 2017-01-23 2022-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会议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999443B1 (en) * 2018-11-06 2021-05-04 Dialpad, Inc. On premises gateways interconnecting VoIP systems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and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and other telephony infrastructure
US11277521B1 (en) 2018-11-06 2022-03-15 Dialpad, Inc. On premises gateways interconnecting VoIP systems,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and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and other telephony infra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7256A (en) * 1995-05-04 1999-03-23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Hybri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818824A (en) * 1995-05-04 1998-10-06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rivate multiplexing cellular network
US5734699A (en) * 1995-05-04 1998-03-31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Cellular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US5842138A (en) * 1995-05-04 1998-11-24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Configuration-independ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ftwar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5577029A (en) * 1995-05-04 1996-11-19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intelligent switching nodes
US5953651A (en) * 1995-05-04 1999-09-14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Cellular adjunct to a public wired network
US5734979A (en) * 1995-05-04 1998-03-31 Interwav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Cellular base station with intelligent call routing
FI103457B1 (fi) * 1997-05-13 1999-06-3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akettivälitteiseen tiedonsiirtoon
US6198941B1 (en) * 1998-08-07 2001-03-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141341A (en) * 1998-09-09 2000-10-31 Motorola, Inc.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e system and method
US6680923B1 (en) * 2000-05-23 2004-01-20 Calypso Wireles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010300B1 (en) * 2000-06-15 2006-03-0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ession hand-off
US7039027B2 (en) * 2000-12-28 2006-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8019335B2 (en) * 2001-01-29 2011-09-13 Nokia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neighboring cells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20131395A1 (en) * 2001-03-19 2002-09-19 Chenghui Wa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user agent in a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SGSN)
AU2003214799A1 (en) * 2002-01-02 2003-07-30 Winphoria Network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wan services to a mobile station serviced by a wlan
US7583632B2 (en) * 2002-05-28 2009-09-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fficient handoffs between cellular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WI235578B (en) * 2002-06-19 2005-07-0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aming among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US7047036B2 (en) * 2002-07-02 2006-05-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betwee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a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MTS)
US7826868B2 (en) * 2002-10-10 2010-11-02 Robbins Barry R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US6904029B2 (en) * 2003-01-23 2005-06-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ource-initiated handoff from a source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to a target non-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US6944144B2 (en) * 2003-02-28 2005-09-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Vertical ro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hrough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measure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133B (zh) * 2006-09-20 2012-06-06 思科技术公司 利用移动手持机建立语音通信的方法
CN101543117B (zh) * 2007-10-09 2012-07-04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频移动设备上切换ip网络和蜂窝网络之间通话的方法
WO2009046600A1 (en) * 2007-10-09 2009-04-1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doff of dual mode mobile device between an ip network and a plmn
CN102045466A (zh) * 2010-12-02 2011-05-04 大连天亿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企业voip即时呼叫的方法
CN102045466B (zh) * 2010-12-02 2015-08-19 大连天亿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企业voip即时呼叫的方法
WO2011157129A3 (zh) * 2011-05-31 2012-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WO2011157129A2 (zh) * 2011-05-31 2011-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
US9414281B2 (en) 2011-05-31 2016-08-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offloading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02833435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北京理想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逻辑通讯组的ip pbx跨网注册管理方法
CN102833435B (zh) * 2012-08-27 2014-04-02 北京理想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逻辑通讯组的ip pbx跨网注册管理方法
CN103781129A (zh) * 2012-10-18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切换的方法与语音呼叫切换装置
CN104995876A (zh) * 2013-02-07 2015-10-21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CN104995876B (zh) * 2013-02-07 2018-09-14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CN114465991A (zh) * 2022-01-20 2022-05-10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电话的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4465991B (zh) * 2022-01-20 2024-02-09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电话的连接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5643B (zh) 2012-04-04
EP1602201A2 (en) 2005-12-07
JP2012114486A (ja) 2012-06-14
JP2006520164A (ja) 2006-08-31
US20040266426A1 (en) 2004-12-30
WO2004082219A2 (en) 2004-09-23
WO2004082219A3 (en)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5643A (zh)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US7826868B2 (en)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CN1110983C (zh) 带有集成无线局系统的移动电信网
CN1574986A (zh)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US8005070B2 (en) Extension of a local area phone system to a wide area network with handoff features
US8014386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P services for wireless terminals
DK2060090T3 (en) MOBILE PHONE-RELATED INDIR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CEDURE
CN1830219A (zh) 移动通信中群呼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61729A (zh) 用于提供组合网络服务的方法和相关移动通信系统
CN1290354C (zh) 数字集群系统与普通电话系统互联互通的方法
CN101052161A (zh) 一种实现ims业务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361994A (zh) 电信网络中的能力协商
CN1921478A (zh) 基于网际协议的业务信号传输方法
CN1747470A (zh) 分组域业务信号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1060645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582596A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CN1855961A (zh) 通信系统中回铃音的实现方法
CN1917456A (zh) 移动监控方法及网关设备和监控系统
CN1917533A (zh)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968458A (zh) 一种集群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094086B (zh) 一种下一代网络构建呼叫中心的方法及系统
CN1290357C (zh) 普通电话终端接入数字集群系统的方法
CN1992929A (zh)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一键通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592277A (zh) 一种提供公共呼叫中心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713619A (zh) VoIP网络、媒体服务器及提供在其中使用的附加服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