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倒塌:是一种启示,而非一场革命

“摇滚乐、视频、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卫星电视战胜了整个苏联红军。”

来自 Google 艺术与文化

"柏林墙为什么会在 1989 年 11 月倒塌?"

西方电视上的图片暗示 1989 年共产主义制度的崩溃是人民渴望自由和民主的结果。一些历史学家声称这是西方民主制度战胜其他政治制度所取得的最终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 1989 年发生的事件不仅仅是西方的胜利和人民为了民主而起义所获得的胜利,还代表了一种濒死制度的瓦解。

Berliners Celebrate, Steve Eason, 1989-12-31,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柏林的庆祝活动

Party On The Berlin Wall, Steve Eason, 1989-12-31,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柏林墙附近的派对:响应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 的呐喊“推倒这堵墙!”取得的战果

"柏林墙倒塌有怎样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是否像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说的那样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毫无疑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不仅象征着从 1945 年开始主导欧洲的“冷战”结束,还象征着从 1917 年开始统治俄罗斯的共产主义制度的结束。

纵观东欧和俄罗斯,随着各国从苏联手中获得独立,其政权也开始发生变化。"

"“我们不仅亲眼目睹了‘冷战’的结束,度过了战后历史的特殊时期,还见证了一段历史的终结: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点和西方自由民主作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的普遍化。”

"
摘自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 The Last Man)

Berliner Mauer, 1989, 收藏方:Robert Havemann Gesellschaft
收起展开详情
Carrying Nyerere, Keystone, 1961-01-01,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1961 年坦桑尼亚独立

随着非殖民化逐步终结欧洲对非洲和亚洲的控制,大量国家/地区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苏联在当时为席卷全世界的反抗帝国统治的斗争提供支持,成为这一时期的受益者。这些国家/地区大多沦为了“冷战”的战场,例如越南就分裂为南越和苏联支持的越共。

Gun Running, Keystone, 1968-04-18,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1968 年 4 月越南战争期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Soldiers In Action, Central Press, 1969-04-10,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支持越共

"“20 世纪 50 年代,好像全世界都会走上苏联道路”"

苏联的军事和重工业产品制造的效率高、产量大;这导致美国中央情报局高估了苏联的实力 - 美国甚至预测苏联的 GDP 能在 2000 年之前达到美国的 3 倍。

Soviet Exhibition Of Their Own Satellites In Their Own Pavillio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Memo Of The Ussr, Carl Mydans,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Howard Sochurek, 1958-06,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44Th Anniversary Parade Of The Revolution, James Whitmore, 1961-11,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火箭和卫星),这些先进的技术大多是二战中获得的知识成果 哈萨克斯坦的一个集体农庄在使用现代化机械进行耕种 1961 年莫斯科革命周年纪念日大阅兵

不过,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速度不及美国的 GDP,而且苏联必须投入两倍以上的资金才能与美国在导弹和陆军方面匹敌。此类支出不可持续但很有必要,它能展示出苏联与西方列强竞争的能力。

Carl Mydans, 1960,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在 1960 年的“五一”大阅兵时展示的军事实力

Howard Sochurek, 1958-05,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1958 年阅兵庆祝“五一”节的苏联陆军军官

Apollo 11, 1969-07,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另外,两大超级强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试图赢得“太空竞赛”。1957 年苏联的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如下所示)进入了轨道空间,苏联似乎领先了。

Walter Sanders, 1959-06,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Kitchen Appliances, Francis Miller,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西方进步的里程碑 - 冰箱

Life Of A Worker And His Family In The Ussr, Edward Clark,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日益艰苦

Nixon Kitchen Debate, Howard Sochurek, 1959-07-25,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1959 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 (Nikita Khrushchev) 与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在美国国家博览会上

Nixon Kitchen Debate, Howard Sochurek, 1959-07-25,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美国有信心赢得这场战斗:从军备竞赛到新的消费竞争的转变

"尽管苏联持相反的说法,但苏联的生活水平却大大低于美国,甚至让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人感到震惊。"

Baby carriages alongside a queue in front of a grocery shop., 1980, 原始来源:Włodzimierz Wasyluk/REPORTER
收起展开详情

在苏联的杂货店排队买东西很正常

Life Of A Worker And His Family In The Ussr, Edward Clark,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西方同行的生活水平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 (Nikita Khrushchev) 认为宣传至关重要。他强调苏联能生产美国生产的一切,并能在创新方面遥遥领先。

Carl Mydans, 1960-07,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毫无疑问,苏联重工业产品产量很高

Soviet Farming, Carl Mydans, 1961-02-02,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Woodstock, Bill Eppridge, 1969-08,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生活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苏联的青少年甚至也开始了解西方发生的时尚和生活方式转变。许多人想要追求西方的时尚,但是模仿“蓝色牛仔裤”的生活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牛仔裤是“工人”的服饰,苏联也绝不会生产自己的牛仔裤。"

Life Of A Worker And His Family In The Ussr, Edward Clark,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工人的生活与美国工人的生活截然不同

Chevrolet Factory In Tarrytown, N.Y., Fritz Goro,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美国的制造业一直在采用现代化的方式

Ralph Morse, 1960-02,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Co Rentmeester, 1972-10-27,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New York State Suburban Living, Alfred Eisenstaedt, 1942,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现代美国家庭主妇的厨房小工具 宝丽来相机是一款革命性的新设备 美国的郊区生活

美国在整个 20 世纪引领了创新,从相机到汽车,再到牛仔裤。

苏联的计划经济存在根本性缺陷:它不能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相关价格或产量变化。规划者从来没有足够的信息以最优的方式分配资源。该制度在建立初期已出现弊端,而且要对它进行维护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Howard Sochurek, 1959,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莫斯科食品市场常见的排长队景象

"20 世纪 70 年代原油价格上涨时,苏联发现可以通过这一收入来源保持经济的活力,并与美国相竞争。"

"苏联的计划经济存在根本性缺陷 - 如果不是油价较高,苏联的瓦解速度会更快。"

Soviet Union, Stan Wayman, 1963,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阿塞拜疆巴库地区的油井

Rumania, John Phillips, 1938,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罗马尼亚的油井

James Whitmore, 1961,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乌法的一家炼油厂。

1979 年是动荡的一年,甚至比 1989 年更加糟糕。伊朗革命、中国开始经济改革、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世界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Time Covers -The 80S, 1985-09-23,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Time Covers -The 80S, 1980-01-14,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Time Covers -The 80S, 1981-02-16,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Time Covers - The 70S, 1979-02-26,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 上台时意识到苏联必须进行改革。他启动了两个旨在帮助苏联变得更加强大的方案:改革和公开化。

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但从未成功。经济开始倒退,并且经济问题进一步恶化。

公开化:提高对苏联人民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但是,在经济倒退的背景下,公开化引发了抗议和连锁反应,结果导致苏联共产党无法控制局势。新提出的“自由”这一举措最终引发了涉及整个苏联的革命。

Soviet Farming, Carl Mydans, 1961-02-02,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Czechoslovakian Crisis, Bill Ray, 1968-08,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Perestroika - Wer ist dagegen?" "Perestroika - Wer ist dagegen?", 1982, 收藏方:DDR Museum
收起展开详情

改革的目的是扭转苏联经济

Gorbachev, Keystone, 1985-10-01,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戈尔巴乔夫 (Gorbachev) 在保加利亚:公开化的目的是解决国家的腐败问题,但是带来的连锁反应却是人民对国家的抗议和不满

辛纳屈主义(“我的路”)允许东欧各国寻求“自己的路”。相较于政府过去占领和镇压的做法(例如苏联在 20 世纪 50 年代用坦克踏遍多个国家/地区,如捷克斯洛伐克),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变。

辛纳屈主义与公开化造成了更多问题。早在 1989 年 11 月以前,波罗的海诸国、匈牙利、波兰,甚至柏林就愈加明显地表现出了苏联解体的迹象。戈尔巴乔夫 (Gorbachev) 及其政党正在失去控制权。

Time Covers - The 90's, 1990-03-12,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Czechoslovakian Crisis, Bill Ray, 1968-08, 收藏方:LIFE Photo Collection
收起展开详情

苏联解体迹象越来越明显 与 1968 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不一样的是,苏联不再掌控一切

Montagsdemonstration in Leipzig, 1989-10-09, 收藏方:Robert Havemann Gesellschaft
收起展开详情

1989 年 10 月,90,000 人在莱比锡示威游行抗议东德政府

柏林墙倒塌是 1989 年东欧剧变的结果;这是一种濒死制度徒劳尝试自行改革的必然结局。

Protestdemonstration gegen die Einsetzung von Egon Krenz als Staatschef der DDR, 1989-10-24, 收藏方:Robert Havemann Gesellschaft
收起展开详情
Menschenmenge am Checkpoint Charlie, 1989-11, 收藏方:Robert Havemann Gesellschaft
收起展开详情

1989 年的查理检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East Berliners Climb Wall, Steve Eason, 1989-12-31, 收藏方:Getty Images
收起展开详情

1989 年 12 月 31 日,东柏林庆祝结束分隔

不应将柏林墙的倒塌视为西方的胜利或“历史的终结”。这并非革命,而是一种启示:它揭示了计划经济实际运作时的糟糕程度。除了民主和自由,东欧人民真正想要的是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而计划经济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众所周知,此制度的瓦解意味着两极世界格局的结束。23 年之后的今天,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地平线上的一个新兴超级强国 - 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列强(包括俄罗斯联邦)仍在世界上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故事鸣谢名单:

Curator—Niall Ferguson, Laurence A. Tisch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所有参展内容的来源:
展出的故事有时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创作,并不完全代表以下提供这些内容的机构的观点。
浏览更多内容
相关主题
铁幕衰亡
透过在线展览了解冷战结束时期。
查看主题
首页
探索
玩一玩
附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