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4901Y -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4901Y
CN201394901Y CN2009200079304U CN200920007930U CN201394901Y CN 201394901 Y CN201394901 Y CN 201394901Y CN 2009200079304 U CN2009200079304 U CN 2009200079304U CN 200920007930 U CN200920007930 U CN 200920007930U CN 201394901 Y CN201394901 Y CN 20139490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cement
flow arrangement
injection machine
part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7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强
孙国伟
高耀祖
陈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k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Bureau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utomotive Parts and Accessory Systems R&D Cent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motive Parts and Accessory Systems R&D Centre Ltd filed Critical Automotive Parts and Accessory Systems R&D Centre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07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490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490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490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共注塑成型及微发泡塑料注射成型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包括一个能旋转的分流导管,该分流导管内具有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塑料的输送口或者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塑料的输送口;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应地,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依次分别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结合泡沫注塑成型及共注塑成型两种技术,以能制造轻巧及美观的高增值产品。

Description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共注塑成型及微发泡塑料注射成型的塑胶注塑机械一共注塑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共注塑成型是一种通过同时/接续地在模腔内注射两种不同但性质兼容的塑料物料的加工工序。此技术能够制造出含两种塑料物料的夹心层塑料产品。其优点在于通过此技术制作出来的产品能够同时拥有两种塑料物料的优点,亦给予使用空间去突破传统单一物料的限制,通过采用两种塑料物料以制造成本更低,品质更优良的产品。
泡沫注塑成型是一种在注塑过程中,在塑料件内制造出泡孔结构的加工工序。在熔胶时(或之前)先将化学性发泡剂或物埋性发泡剂加进塑料内,在塑料熔料被射进模腔的时侯,因为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气体会被制造出来(或膨胀),形成泡孔结构。此技术优点在于有效对抗塑料产品于成形时的翘曲变形问题,泡孔结构亦有效减低产品重量。但另一方面,此技术亦有一定的限制:产品上的泡孔结构使产品表面上留有不光滑的条纹,从而影响后期的表面装饰工序。
而目前,上述共注塑成型和泡沫注塑成型两种技术均是单独使用,并不具有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利用其内设置的旋转机构,结合泡沫注塑成型及共注塑成型两种技术,从而造出内层发泡,外层结实美观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胶注塑机械一共注塑分流装置,其包括一个能旋转的分流导管,该分流导管内具有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塑料的输送口或者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塑料的输送口;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应地,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依次分别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塑胶注塑机械一共注塑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带动该分流导管轴向旋转。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旋转机构为机械结构,该机械结构为马达或液压系统。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一流道与该第一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二流道与该第二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模腔与该分流导管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分流导管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机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温度控制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一、二、三流道和分流导管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分流导管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安装了隔热板。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分流导管由金属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流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由于其具有可旋转的分流导管,该分流导管具有两个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从而能允许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不同的时间进入相同的模腔。进一步而言,该分流导管在工作时具有下述两种状态:
在第一种状态下,第一通道同时与第一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第一注塑机工作,将第一塑料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模腔进行注射作业,形成产品部分表层;此时,第二通道是不与第二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的,第二注塑机也能同时工作,但仅限于将塑料物料熔融;
分流导管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可进行旋转,在第二种状态下,第二通道同时与第二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第二注塑机工作,将含发泡的第二塑料通过第二通道进入模腔进行注射作业,形成产品发泡内层;此时,第一通道是不与第一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的,第一注塑机也能同时工作,但仅限于将塑料物料熔融;
之后,分流导管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可进行旋转,分流导管回复第一种状态,第一通道将再次与第一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第一注塑机工作,将第一塑料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模腔进行注射作业,形成产品余下表层部分。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结合泡沫注塑成型及共注塑成型两种技术,从而造出内层发泡,外层结实美观的高增值产品,如汽车内饰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简易设计结合了所有关键性的装置(如热流道,旋转机构)于单一的组件上,以便使用及装配。使用这种分流装置时,只需通过几个简易的步骤将装置安装于注塑机的头板,再配合外置的第二组微发泡注塑系统,便可完成整个装配工序。使用这个新技术亦无需对注塑机加以任何大型的改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内的分流导管的核心旋转分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分流导管的周围安装了隔热板;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中的分流导管的结合示意图,其分别主要显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分流导管1,该分流导管1内具有独立(即,相互分离不连通)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图3,4),该第一通道1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塑料的输送口或者该第二通道12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塑料的输送口,该第一、二通道11、12的出口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对应地,该第一、二通道11、12的出口端依次分别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以将塑料经同一模具的入水口送进模腔。其中,该分流导管1以金属制成。
所述分流导管1经过旋转而使第一通道11连接于主射台(第一注塑机)的塑料输送口及模具的入水口之间,或者使第二通道12连接于副射台(第二注塑机)的塑料输送口及模具的入水口之间。也就是说,分流导管1具有两种状态:在分流导管1的第一种状态下,只有该第一通道11的出口端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第二通道12不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接着,分流导管1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可使其处于第二种状态,此时,只有该第二通道12的出口端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而第一通道11不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
该分流导管1的轴向端可连接一个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可带动该分流导管1正向或反向地进行轴向旋转。其中,该旋转机构可为机械结构,例如马达或其它能将分流导管实现轴向旋转的机构,如液压系统等,液压系统可为现有的系统。
更具体而言,第一注塑机(图中未示)处理的是第一塑料,并通过其料筒输送入第一通道11内(图3);第二注塑机(图中未示)处理的是第二塑料,并通过其料筒输送入第二通道12内(图4)。其中,该第一塑料可为不含发泡剂的塑料,该第二塑料可为泡沫塑料(foamed plastics)。
此外,该第一通道11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一流道2与该第一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2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二流道3与该第二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该模腔与该分流导管1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4。
该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温度控制机构(图中未示),该温度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第三流道4和分流导管的温度(参见图2所示),以通过各流道2、3、4来确保塑料在恒温的情况下顺利进入模腔。
在上述各流道2、3、4和分流导管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四者的温度,使之维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
在该分流导管1的上、下、左、右四面安装隔热板14(图2省略了分流导管1上面的隔热板),以避免分流导管1的热损失。
运动过程的描述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需要两台注塑机的配合。首先图1、2所示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被装设到第一注塑机的前模板上,通过温度控制器,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将首先被升起到预设的高度,此时,分流导管处于第一种状态:第一注塑机的输送口与第一通道的入口端连通,该第一通道11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第一注塑机通过其料筒内的螺杆的输送,将其内的熔融的塑料流经第一通道11后通过喷嘴注射到注塑模具的模腔中;而第二通道12不与第二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相当于处于封闭状态;
接着,分流导管1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进行正向90度旋转,使其处于第二种状态,在该第二种状态下,该第一通道11不与第一注塑机的输送口及注塑模具的模腔连通,相当于处于封闭状态,而第二通道12与第二注塑机的输送口及上述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此时第二注塑机通过其料筒内的螺杆的输送,将其内的熔融泡沫塑料流经第二通道12后通过喷嘴注射到注塑模具的模腔中;其中,该熔融的第一塑料冷却定型后形成制品的外部,该熔融泡沫塑料(第二塑料)冷却定型后形成制品的内部,即,使制品形成外部的固态塑料包覆内部的泡沫塑料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即形成结实的表层和疏松的内芯;再接着,分流导管1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反向90度旋转,使分流导管1再处于第一种状态下,通过把第一塑料送进模腔,完成产品余下外层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中,由于分流导管1的特殊设计,从而能允许两种不同的塑料在不同的时间进入相同的模腔,而且在第一注塑机进行工作,使第一塑料通过第一通道进入模腔进行注射作业时,由于第二通道处于封闭状态,因此,第二注塑机也能同时进行加热融化的工作,待第一塑料通过第一通道的注射作业完成后,分流导管旋转,第二注塑机便能通过分流导管1将第二塑料输送至第二通道而进行注射作业;同样,在第二塑料通过第二通道进入模腔进行注射作业时,第一注塑机也能同时进行加热融化的工作,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连续注射,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包括一个能旋转的分流导管,该分流导管内具有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塑料的输送口或者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塑料的输送口;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应地,该第一、二通道的出口端依次分别与注塑模具的模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带动该分流导管轴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机构为机械结构,该机械结构为马达或液压系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一流道与该第一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借助一第二流道与该第二塑料的输送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腔与该分流导管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分流导管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控制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一、二、三流道和分流导管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流导管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安装了隔热板。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流导管由金属制成。
CN2009200079304U 2009-03-23 2009-03-23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490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79304U CN201394901Y (zh) 2009-03-23 2009-03-23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79304U CN201394901Y (zh) 2009-03-23 2009-03-23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4901Y true CN201394901Y (zh) 2010-02-03

Family

ID=4161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7930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4901Y (zh) 2009-03-23 2009-03-23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94901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462A (zh) 用于制造复合或混杂结构的方法
CN103068548B (zh) 集成在注塑成型系统中的辅助注射单元
KR102005014B1 (ko) 프리몰드 사출성형기
CN110901053A (zh) 一种用于大型增材制造的3d打印装置
CN101746026A (zh) 一种针阀式顺序热流道注射成型方法
CN101108526B (zh) 汽车内饰扶手的双色注塑方法
CN203680706U (zh) 一种叠层式注塑模具
CN101443176B (zh) 用于制造多层部件的方法
CN105799124A (zh) 一种液态硅胶注射模具冷流道装置
CN106378908B (zh) 一种手机外壳的叠层注塑模具结构
WO2011035502A1 (zh) 连续旋转式注塑成型机
CN101746027A (zh) 一种针阀式顺序热流道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方法
CN110978455A (zh) 一种3d打印用双螺杆型材料挤出装置
CN111775401A (zh) 一种多工位分层注塑的厚壁透镜注塑模具
CN100503201C (zh) 超大型塑料注射成型设备及工艺
CN201394901Y (zh) 塑胶注塑机械-共注塑分流装置
CN203092994U (zh) 可调模温注塑机
CN203267104U (zh) 一种具有多头喷咀针阀系统的热流道模具
CN205871083U (zh) 叠层式精密注塑模具
CN204183829U (zh) 注塑机的模具模腔调整装置
CN202781670U (zh) 浇口结构改进的注塑模具
CN206106245U (zh) 一种注塑模
CN102205600A (zh) 一种用于模内层压成型工艺的数控装备
CN112045926A (zh) 一种模具内喷涂实现立体花纹的设备
KR20210036726A (ko) 사출금형,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출성형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출 성형품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ONG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UTOMOTIVE PARTS AND ACCESSORY SYSTEM R+D CENTER

Effective date: 201211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4

Address after: Kowloon,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Hongk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Bureau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Kowloon,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Automotive Parts & Accessory System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