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親密關係,不需如膠似漆!要知道,過度依賴的愛情,最終都會疏遠

真正的親密關係,不需如膠似漆!要知道,過度依賴的愛情,最終都會疏遠

任何人,無論多麼深愛,多麼需要, 內心曾經歷什麼樣的傷痛, 都不能把愛情用來取代親情, 不能把戀人視為父母的化身。

情變後,她踏上漫長的療傷之路,一開始的憤怒、悲傷、毀天滅地的破碎感,都讓她驚懼不已,她總是回想自己是如何一路一路陷落,那段看似美好的關係,是在何時破裂的。

 

她感覺自己完全失控了,無論私底下怎麼想,只要遇到那個人,就又會回到原來的模式裡,她總是扮演照顧者,為他打點一切,即使她那麼傷心了,看到他的時候也只想到他的需要。

 

「不知道為什麼,在他面前,我就沒有了自己。」她說。

 

我問她認為怎樣才算有自己?

 

她說,內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敢於去爭取,對於不要的,能夠拒絕。考慮任何事,不要忘了自己的能力與需要。

 

她說得很好,但自己卻做不到。

 

「因為你一直很不安吧,覺得自己的價值就是為別人付出,每當你付出的時候,才會感到安心。」我說。

 

「好像真的是這樣。」她點點頭。

 

身為長女的她,從小就是個照顧者,失能的雙親無法照顧小孩,她只能強迫自己長大,在最應該被愛、被照顧的時候,她都在照顧別人,她記憶裡的青春期,都在打工、賺獎學金、送父母去醫院。

 

很多時刻,她都是超過極限地透支自己,在校園與醫院跟打工的地方奔波,吃睡都隨便,「只想活下去」。

 

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

 

她一直以為因此她非常堅強,也不輕易相信別人。

 

沒想到,一旦戀愛,她卻從內心深處把自己託付給了對方。那種深深的依賴與託付,是前所未有的。

 

因為依賴與託付,所以她盡全力去對那個人好,因他就是她,他好她也才會好,正如從小照顧家人,她對所愛的人能做的也就是照顧、付出、凡事替對方著想。

 

「這樣不對嗎?為什麼最後他卻覺得被束縛,感到不自由?」她問我。

 

因為從來不曾真正接納別人,一旦接納了就毫無保留,不曾託付過,一旦託付,也就是全身心的託付。

 

這樣的心態,無疑是把整個人的重量壓到了別人身上,自己或許覺得這是真愛,是信任,是愛對方的表現,你也盡力在這過程裡,努力對他好,但出發點錯誤,結果就不會正確。

 

任何人,無論多麼深愛,多麼需要,內心曾經歷什麼樣的傷痛,都不能把愛情用來取代親情,不能把戀人視為父母的化身。

 

我們時常這樣做而不自知,我們時常在愛情裡索求童年時得不到的,比如無止盡的關懷、永遠不變的保護、不會切斷的聯繫。

 

這些都是血緣上的親情才能給予的,是我們在襁褓期、幼兒期、童年時代,父母應該給予我們的。那種無私的照顧、全然的安全感,形塑了性格基礎,也造就了我們的情感模式。

 

但愛情是平等的,是兩個成年人的自願關係,與親情不同,我們誤以為愛情也是只要努力付出,只要認定,就會得到回報,就會被好好珍惜,但我們只需想想,這世上尚且有無法盡責的父母,更何況只是戀人。

 

當人墜入情網,往往起因是一時衝動,是一種浪漫的心緒,既無血緣那種無法切斷的連結,也沒有友誼那種長久累積的基礎,愛情,憑藉的是一股突然間的吸引、相知,或者某種說不出是什麼的氣息,只是個觸媒,將兩個毫無關係的人聯繫起來,接下來各憑造化。

 

真正的愛情,是在親密關係裡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建立的。

 

你不自覺複製了童年感情的模式,扮演照顧者,或者期待對方成為照顧者。你期待童年時沒有滿足的(或童年時代習慣被給予的)都能在愛情關係裡被滿足。你甚至期待給予你愛情的人,能夠扮演救贖者,將所有你渴望擁有的都帶給你。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卻可以選擇戀情,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配偶,所以在戀愛之初,我們腦中已經充滿對這段戀情的過度想像,我們賦予戀人太多責任與期待,甚至也對身在戀情中的自己有了不準確的評估,我們以為自己天生是個夠好的情人,我們以為只要墜入情網,就知道怎麼去愛。

 

愛沒有那麼容易,愛人需要能力

 

天生即有的只是一股愛的欲望、衝動、能量,要化成什麼樣的行動,應該如何舉止,如何決定,需要後天學習。

 

在愛情裡扮演照顧者、付出者,這種照顧與付出都像是本能以及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做出的反應,她雖能付出卻不是強者,她無法確知對方是否需要這樣的付出?這種付出與投入是否造成了彼此關係的失衡?也讓自己日居劣勢,越付出越沒有安全感,越期待對方同樣的回報,在付出的同時也給自己預設了「天長地久」的期待。

 

她只顧著照顧對方,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成長,是否在關係裡失去自我,對未來的期待與計畫,是不是都圍繞在對方身上,一旦對方有異變,她的世界全盤瓦解。

 

失戀一定會傷心,被背叛、被欺騙必然會難過、失望、受傷,然而所有關係都是互動的結果,這段關係是不是複製了你習以為常的模式,你有沒有在關係中成長,你是否在關係美好的時候努力處理自己過往的傷痛,設法從那些導致你受傷的習慣裡掙脫出來。

 

你已經不是那個需要養家的少女了,卻還用這樣的方式寵愛你的戀人,你以為這是付出,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導致關係失衡,姑且不論他是不是渣男,你得學習:「愛的心意可以無限,但愛的能力卻有其限制。」我們不能只是為了安心而去愛,要做對於愛情好的事。

 

無限制的付出、毫不節制的給予,都是寵溺,會讓對方無法成長,不能與你平等相處。真正對愛情好的付出是:「我對你好,並且期待這份善意可以成為關係的材薪,為彼此帶來良好的互動。」

 

失去自我,要如何付出?

 

走過情傷,可以自我期許的是,我們已經不是無法保護自己的小孩了,面對一個所愛的人,要記住彼此都是成人,所有成人關係的第一步都是,彼此成熟獨立,主動付出,且深知這份付出不計回報,也不會因為失落而支離破碎。我愛你,但失去你,我的世界依然繼續運轉。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圓神出版,陳雪著)